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完整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完整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完整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完整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3、理解本诗的意境及其所展示的诗人独特人生态度和傲岸性格。

教学重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授课用时:三课时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环节: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态度和意向是真。

了解“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现存诗歌__900__余首,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长于乐府与绝句,其诗风格豪放而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3、作品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

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4、资料补充: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

浪漫主义诗作的两大支撑: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3、基础要点扫描

(一)字音识记

天姥(mǔ)瀛(yíng)洲剡(shàn)溪渌(lù)水谢公屐(jī)暝(míng)澹(dàn)

殷(yǐn)岩泉訇(hōng)然石扉(fēi)鸾(lúan)霓(ní)魂悸(jì)嗟(ji ē)怳(huǎng)

二、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唐朝,是一个

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唐诗的百花园中有一朵色泽不同的奇葩,他

郁郁不得志时,会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能实现伟大抱负时,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百杯”;他豪迈而自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纵情山水: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李白。台湾着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怀李

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

个盛唐。”

三、学习过程:整体感知,梳理全诗结构

(一)、初读全诗,并用诗中原句填空:

1、诗人入梦追寻天姥山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2、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初读全诗,以“梦游”为分界点,试概括全诗脉络,并用四字短语归纳层意:

梦游之由(起)——梦游之景(见)——梦游之吟(叹)

【教师分析参考】一、梦游之由(起):“海客谈瀛洲”到“对此欲倒东南倾。”二、

梦游之景(见):“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三、梦游之叹:“世间行

乐亦如此”到结尾。

鉴赏第一层:

吟诵指引 鉴赏第一层 相关练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实在)(寻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谈论 ) ( 有时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遮断 横断)( 超过 )( 遮掩 )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拔 :A.拔出来 B.提拔 C.超越、高出 D.攻取、占领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 C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 A ) 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D )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瀛洲”是什么地方有何好处

且产生强烈的诱惑,勾起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轻读,四处

2、本层写天姥山的山势的时候运用了四重对照,找找看: 对比的对象

使用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天姥山与 天 比 → 天姥山与 五岳 比→ 天姥山与

赤城 比→ 天姥山与 天台 比→ 【教师分析参考】本层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使诗一开头就带有神奇

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扣住题目,转入正题。在这里诗人并没有

直接说出天姥山如何如何高,而是采用比较和夸张的手法极写天姥之高:先把它与天相

比横在半天云上,与天相连;再与其他山比,其高峻超出五岳,盖过赤诚;最后与天台

山相比,连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在它的面前,也矮小得象要倾倒下去一样。这样,就把

天姥山的高耸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

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将跟着诗人一步步飞向那梦幻的境界。

吟诵指引 第二课时:鉴赏第二层 第二层可以分为四小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依据 )( 代词,代越人谈论天姥山的话 )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清 ) ( 猿声凄清 )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迷恋 )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使……震惊 )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

照耀金银台。 ( 闪电 ) ( 神仙住地 ) ( 大声 ) ( 高空 ) ( 神仙住处,金台银阁)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云彩 ) (演奏) (形容神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猛然) ( 指觉醒以前 ) 1:飞度镜湖 特点:幽——幽静雅致

2:登山览胜 特点:奇——雄奇迷

↓ 3:洞天仙境 特点:盛——盛大壮丽

4:梦醒若失

一、思考并回答:

1、“一夜飞渡镜湖月”的“飞”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迫切的心情。“湖月照我

影,送我至剡溪”的“送”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亮亲切,表达诗人喜悦的心

情。

2、为什么诗人在登高耸入云神奇雄峻的天姥山时,用了“身登”一词为何不用“攀登”

写作手法: 以虚引实、比较、轻读

答:“攀登”给人一种艰难、费劲的感觉,“身登”更能表现诗人登山的轻快、心情的喜

悦和游兴的浓厚。

3、哪一句诗句最能表现诗人眷恋山水、乐而忘返的情景

答:迷花倚石忽已暝

【教师分析参考】:前面描写诗人白天游山的情景,“忽”字一转,既带过时间推

移,又表现诗人深被山中奇花异石吸引,观赏不够,留连忘返的情景,体现了诗人迷

峦山色,玩之不足的心情。这里描写的不是一幅静止的画,而是随人移动而变化的长

轴画卷,真是景象万千。

4、李白用他的惊人的想象力,驰骋无羁的笔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神仙出场图,把

读我们带入令人目眩的神仙世界,梦境达到高潮。请放飞你想象力,用散文化的语言

对“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

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云彩作衣裳啊以轻风

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

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5、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

之烟霞。”富丽堂皇的“仙境”突然地消失了,诗人醒来了,诗人的心情是苦闷无奈的,

他没有进入仙府。但诗人醒得好,诗人没有入仙,没有逃避现实。诗人以现实的冷清

与梦中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情。

吟诵指引鉴赏第三层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坚定、

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低头)(弯腰)翻译整句: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1、本来全诗由入梦到梦醒,已经是很完整的结构,为什么后面还有几句诗呢其实,这

是诗人的议论,他的感叹。梦是虚,梦醒后才是实,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譬如这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也有鄙

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对当时的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决心,例如这句:“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是

全诗的“诗眼”,它“卒章显志”,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第三课时

一、导入: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梦境,是有他独特的用意的: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延伸讨论

1、关于李白梦醒后的感叹,有下列的看法:

观点一:有人认为,这是李白消极的世界观——虚无主义人生态度集中反映。李白的一生主要的思想就是纵情山

水、恣意游乐、放浪形骸、消极避世。他写梦游天姥梦境的虚幻,是为了告诉东鲁的朋友,人世间的一切是虚幻

的,如过眼烟云,美则美矣,但转瞬即逝,最快意、最能抚慰人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怎能摧眉折腰事奉权贵,让我们不能开心开颜两感叹之间的关系是前因后果。

观点二:有人认为,这是李白积极的世界观——蔑视权贵人生态度的集中反映。李白的一生主要的思想就是蔑视权贵、心系苍生、向往自由。三年的宫廷生涯,使他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感到了官场的可怕,所以作者写梦游天

姥,不是写梦境虚幻,而是写梦境可怕。以游天姥山的可怕,喻官场的可怕。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

己的心灵,宁可骑鹿游山,也决不低眉折腰去讨好权贵。两感叹之间的关系是前果后因。

你的看法是:诗人的感叹是复杂的,有消极避世思想,也有积极的反抗精神,但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

(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可,不必要求统一的答案)

【教师分析参考】这一段诗歌有进步性和局限性。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

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进步性:诗人的思想

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它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而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诗人积极的一面。

三、全诗主题:

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但也表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避世思想,而积极思想为主。

四、艺术特色:

⑴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瑰丽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五、课后小练:1、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2、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 D )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3、词类活用归纳

①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②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③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震惊)

5、李白诗中的名言名句填空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②_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直挂云帆济沧海。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⑤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⑦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_。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_。

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⑩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六、作业:收集李白更多的诗歌,感受诗人伟大的灵魂;背诵全诗;预习李白的其他三首诗歌。

七、教学小结:

【附参考译文】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赏析这首诗以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写作特点。 3、感受作者蔑视权贵不同流俗的反抗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教学难点: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0年底,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将“剡溪”命名为“浙东唐

诗之路”。这条古水道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往来期间,那一山一水无不寄托着诗人们浓浓的诗情。难怪“诗仙”李白做梦都要飞度镜湖、飘临剡溪。今天,我们就走进诗人的梦境,由剡溪去领略天姥山的仙境美景,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和高远的追求。 二、解题 【问】大家都知道:好题一半文,好的题目能带给读者若干启示与喜悦。那么,我们能从诗题中读到些什么呢? (提示:“梦游”是一种表现手法,并非真梦。本诗既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吟”是古诗中的文体,内容多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多样,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留别,留恋作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制作。)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个别朗读(请学生读)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做好圈点勾画) 3、集体朗读(提示:注意读音及音节的停顿) 4、预习检测(结合资料书检测重点字词的意思) 5、带着问题集体默读,整体把握。 【问】本诗分为三层,请概括每层的层意? 明确:1、入梦之由2、梦中奇景3、梦后嗟叹 四、问题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诗人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呢? 明确:神奇、可睹。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1.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感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2.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 3.品味诗歌中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吟”,诗体名称,属歌行体,即乐府诗的一种。留别,留恋作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一般被读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尚无定论,只知他少年时居于四川青莲乡。二十六岁以后离开四川,到处漫游,求仙访道,又好击剑任侠。四十多岁时进京,曾获唐玄宗赏识,但后因得罪权贵而失意离京。安史之乱时,李白被永王李璘延揽为幕僚,后来永王起兵造反,李白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幸中途遇赦。晚年依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最后病逝于当涂,终年六十二岁。 1.“谪仙人”。贺知章见到李白和他的文章,赞赏他说“此天上谪仙人也”,并把他引荐给唐玄宗。 2.傲视权贵的狷介之士。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期高自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于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的鲜明特点。他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召李白到长安。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很想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因此他得意地给妻子赋诗预告:“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享受过“御手调羹”“金龟换酒”。但不久他就发现玄宗并不是重用他来治国安邦,只把他看作粉饰太平、调剂业余精神生活的词臣,所封的“翰林供奉”一职竟与斗鸡遛狗的“供奉”同一级别,其失落感可想而知。于是他流连酒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居然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得罪了权贵,屡次受到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第二年,饱含着政治理想破灭的愤懑,他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一泄激愤的告白。 1.本诗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瀛洲,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什么作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唐朝为伟大的诗人李白 做写的一首诗,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一起来看看吧!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唐代: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1/7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 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 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释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 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 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 西岳华 (huà) 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赤城, 和下文的“天台 (tāi) ” 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2/7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例赏鉴 摘要:本课充分尊重学情,着眼于学生发展,从“梦前”“梦中”“梦后”等角度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李白“诗仙”美誉的内涵。以“诗仙”之美誉为切入点,以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境界为重点,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所写的阅读疑问或感受,以诵读、批注、属对等传统教学方式解读文本,践行课改理念,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学情生成“诗仙”批注读写结合 [教学设想] 异地上课,必须了解当地的学情。讲授本课时,当地学生即将学习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这本选修教材从“‘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到“‘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十二个专题缤纷呈现,其中“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中收有我要讲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 北京新课改实施多年来,“专题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着眼学生发展,把选修课上出一些专题味道来?北京市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室刘宇新老师在《专题教学:改变从教师开始》一书中提出要“以教材为基础、整合相关学习材料的专题教学”。这成为我开展 教学设计的初衷: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引导学生初步品味“诗仙”的内涵。 几轮备课,无论如何调整教学设计思路,我都充分尊重学情,着眼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通过请学生写批注、提出疑惑等多种方式,不断思考并分析学生理解或思维的“坎”究竟在哪里,进而想办法帮助学生迈过这道坎。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发现学生阅读的 理解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些词语的理解。如“信难求”中的“信”字、“摧眉折腰”中的“摧”字等,到底如何理解,很多学生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2.诗人“梦境”的理解。有些学生通过“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语句读出了愉悦、欢欣;有些学生通过“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等语句读出了阴森、恐怖……学生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又各有依据。诗人的梦境到底该如何理解?我能否在这个思维矛盾点上设计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 3.诗人情感的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歌末尾的这句话往往被看作诗眼。学生们大多能从中读出诗人的傲骨仙风,独立不羁。这样的理解确实正确,但李白的情感就如此片面单一吗?是不是还有更复杂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思考?这句话能否成为探究“诗仙”这一美誉内涵的一个依托?是否可以成为体会诗人情感的一个突破口? 基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备课时我从“梦前”“梦中”“梦后”这三个层次进行了设计,如“梦前”分析诗人的夸张手法,“梦中”讨论诗人的梦境,“梦后”多角度思考诗人的复杂情感等。回顾一轮轮的设计思路调整,表面在调整结构,实则在调整思维,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学生会的不讲,能自己解决的放手,较难解决的点拨,努力通过补充材料、比较阅读、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学生迈过一道道思维的“坎”! [课堂实录] (课前在大屏幕上播放沙画视频《梦游天姥吟留别》。沙画设计及诵读都是执教者本人。)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提到盛唐诗人李白,你会想到他的哪些诗句呢? 众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同学们,李白的很多诗句我们耳熟能详。李白有一个美誉,同学们也一定并不陌生。这个美誉是——— 生(齐):诗仙。 (教师使用毛笔以行草字体在黑板上竖排写下两个字:诗仙。) 师:“诗仙”的美誉流传千年!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那么,“诗仙”之名,看似毋庸置疑,到底有何内涵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李白的传世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起来品品诗,品品人,品品“诗仙”的内涵! (教师分三列竖排写板书:梦游天姥吟留别品诗品人) 师:同学们,看诗歌题目,谁来解释一下呢?

郑州市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演示教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解题: 1、解题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行”一体。其形式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作者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双主”模式的教学尝试 嘉定一中王燕 背景: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一般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诗句弄得支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基本理念指导下备课时设想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能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正值学校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尝试的这个契机,我尝试用这个模式来进行教学。 师:在中国文学古代诗词中里的“记梦的作品”是俯拾即是的,如岳飞的《小重山》里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他梦到的该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吧;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梦到的该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吧!这二人身处江南,心驰北国,他们的梦想是为国收复失地。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今天一起上溯千年,跨越千年的时空,走入李白的梦境,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我们首先请同学一起来把整首诗来朗读一下,在朗诵中我们感受李白要抒发的情感。 生:齐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诗中李白怎样的情感?他的情感是否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就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特点来分析李白的心路历程。在分析李白的心路历程前,先给大家介绍诗歌的音乐美。这也是呆会让大家讨论的诗歌的语言特点。见PPT 师:朱自清先生说:“诗原是乐语,古代的诗与乐是分不开的,那是诗的生命在唱。”古代的诗歌往往都是可以入乐而唱的,只是很可惜,现在乐曲已经散逸了。我们只能用诵读来感受其中的音乐美。但即便只是诵读,我们也人就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中所特有的音乐美。一般来说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和旋律上。节奏美体现在音节的组合变化,比如说五言诗,我们是2言、3言断开,七言诗,是4言、3言断开来朗读,这就是音节的组合变化。再有旋律美,旋律通过音调的高低抑扬,声调的起伏变化,再有通过句式的长短变化来体现错落有致的美。一般来说,断句适合表达急促、紧张、热烈、激昂的情感;长句适合表达舒缓、从容的,赞颂,沉重的内容。而长短句相间,可以表达非常丰富的情感。如本诗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五言诗的节奏变化,诗歌的结尾是以二言作结,七言诗“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结尾是以三言作结,朗读时可以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再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是六字的诗句以两言做结。句式的变化,五七言的变化,五言、六言、七言的变化在整首诗中也显得富有变化,非常具有音乐的美感。给大家简单介绍了诗歌中语言特点当中显示出的音乐的美感。接下来请请同学讨论在这首诗歌李白如何运用意象和意境和语言特点来展现出情感的变化。前后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下。 生:讨论 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交流。 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枕席和烟霞对偶,变现了他醒来怅然若失的感情,顿时转换了梦境和现实。 师:很好,请坐。同学从意象意境的角度来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再请同学发言。 生:“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显示出李白梦境中壮阔的景象,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师:有这个意境中感受到什么情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怎么写?下面为小编整理分享的一些教学方案,欢迎借鉴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出示幻灯一: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几乎人人从小时候起就一直在背诗,对李白一定耳熟能详了,他的诗也一定能背出很多来,下面我们就来给听课的的老师展示一下我们的积累。这样吧,咱们以一竖排为一组,看哪一组同学的积累最丰厚。背一首可以,背不下来一整首背名句也行。现在开始。

大家背得太好了,有一些我都忘了,我回去也得好好复习一下了,要不然都要落伍了。同学们也是一样,别人会背而你不会的,回去也积累一下好吗? 背了这么多李白的诗,那么,喜欢李白吗?请说出理由。(两三个人即可) 四、作者简介: 1、(出示幻灯二: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这是文学史中对他的概括) 2、较通俗的说法是:李白长得比较帅,且武艺高强,有傲骨,从不屈从,很有男人味!(这是李白的超级粉丝我给他的评价)。 3、关于他的诗风的评价:请大家打开书32页找到相关链接,找名同学读杜甫的评价。 4、(出示幻灯三:其他有关李白的评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句诗被一个考生引用在高考作文中,成就了一篇满分作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理解性默写【必修上册第8课】

必修上册第八课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目录: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登高/杜甫 三、琵琶行/白居易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

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二、《登高》/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理解性默写: 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练习:第8课 课后分层训练(十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后分层训练(十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失向来 ..之烟霞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 ..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 解析:选C C项,因:依据。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①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②恍惊起而.长嗟 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年且.九十 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析:选C C项,“且”,①副词,暂且;②副词,将近。A项,“或”,都为副词,或许。B项,“而”,都为连词,表修饰。D项,“安”,都为疑问代词,怎么。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列缺霹雳,丘峦崩摧B.水澹澹兮生烟 C.青冥浩荡不见底D.霓为衣兮风为马 解析:选A A项,“列”同“裂”,分裂。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对此欲倒东南 ..倾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訇然中.开D.古来万事东.流水 解析:选B B项,使动用法,使……震惊。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为“在东南面”“从中间”“向东”之意。 5.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与、相仿,其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 (2)“留别诗”是唐诗的一个种类,和相对应;后者是所作,前者是所作。

(3)中国古代传说海上有、、三座神山,为仙人所居;三神山的说法影响了中国古代苑囿的水面布局,后世封建王朝园林多有以三神山命名的亭台楼轩。 ★答案★:(1)诗体名歌行音节格律(2)送别诗送者离者(3)瀛洲蓬莱方丈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海日东升、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的诗句是“,”。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从听觉角度进行想象描写,突出山的惊险景象的诗句是“,”。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答案★:(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其中的“出”字用语绝妙,涵义丰富。青山原是静止的怎能“出”呢!用“出”字写出青山的动态美,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__________,从而衬托出行船之人在特定环境之中的豪放畅快的情感,为此诗增添无限的情趣与韵味。 A.在行船中使人产生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B.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使人在行船中产生 C.使人产生仿佛在行船中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D.使人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仿佛在行船中产生 解析:选C从句式上看,这一小句和前一小句的陈述的对象都是“动态美”,前一小句是“给人……”,后一小句以“使人……”承接,前后连贯紧密;从这一小句的内部结构来看,主干为“使人产生……感觉”,用“仿佛在行船中突然看到青山”来修饰“感觉”更为恰当。 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迎前景谋幸福,中国共产党具有伟大的开拓精神。 材料:进取创新担当 增繁荣创富强求和平促发展展和谐谋共赢 国家统一生活美好一国两制社会稳定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答:

2019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备课资料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备课资料 【2019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课】 说明:精心整理了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材第八课三首古诗的备课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备课资料 【原文】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课下注释】 ①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即将由东鲁(今山东一带)

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 ②【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③【越人)指今浙江一带的人。 ④【向天横】遮住天空。横,遮蔽。 【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赤城,和下文的“天台”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 【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低了。倾,偏斜、倒下。 ⑤【因之】意思是受前面越人的话所吸引。因,依据。 ⑥【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⑦【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南。 ⑧【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访胜,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⑨【渌】清澈。 ⑩【清】凄清。 ?【谢公屐】据《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赏析这首诗以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写作特点。 3、感受作者蔑视权贵不同流俗的反抗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教学难点: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0年底,中国唐代学会正式将“剡溪”命名为“浙东之路”。这条古水道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往来期间,那一山一水无不寄托着诗人们浓浓的诗情。难怪“诗仙”做梦都要飞度镜湖、飘临剡溪。今天,我们就走进诗人的梦境,由剡溪去领略天姥山的仙境美景,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和高远的追求。 二、解题 【问】大家都知道:好题一半文,好的题目能带给读者若干启示与喜悦。那么,我们能从诗题中读到些什么呢? (提示:“梦游”是一种表现手法,并非真梦。本诗既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吟”是中的`文体,内容多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多样,如同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留别,留恋作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制作。)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 、个别朗读(请学生读) 2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做好圈点勾画) 3 、集体朗读(提示:注意读音及音节的停顿) 4 、预习检测(结合资料书检测重点字词的意思) 5、带着问题集体默读,整体把握。 【问】本诗分为三层,请概括每层的层意? 明确:1、入梦之由 2、梦中奇景 3、梦后嗟叹 四、问题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诗人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呢? 明确:神奇、可睹。 2、诗人怎样描写登山的游程? (讨论后明确) 3、、诗人怎样叙写仙境的神奇? (学生找出意象,试用现代化的语言描述其景,后教师明确) 4、、神仙的世界固然美好,但人总要回到现实。梦醒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嗟叹呢? (探究: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业 李白是个才子,但是在封建社会他却被排挤,不被重用,难道只有李白的命运是这样吗,中国古代文人,他们的命运怎样呢,请大家写一篇小探究文,谈谈你的观点。 附:(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入梦之由神奇、可睹(对比、夸张) 流连天姥(凄清、幽静、高大奇险)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必修上册第8课】

必修上册第八课习题及答案 目录: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登高/杜甫 三、琵琶行/白居易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 ) A.天姥.(mǚ) 天台.(tāi) 渌.水荡漾(lǚ) B.剡.溪(shàn) 熊咆.(páo) 訇.然中开(hōng) C.瀛.洲(yíng) 虹霓.(ní) 殷.岩泉(yǐn) D.魂悸.(jì) 长嗟.(jiē) 水澹.澹(dàn) 【解析】A应为天姥.(mǔ) 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 B.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C.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 D.栗深林兮惊.层巅惊:惊动 【解析】A、我依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B、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城山。 C、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动。 D、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惊”,应是使动用法,使......震惊。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列.缺霹雳③烟涛微茫信.难求 ②仙之人兮列.如麻④自可断来信.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①“列”,通“裂”,分裂。翻译:电光闪闪,雷声轰鸣。②“列”,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第8课】

必修上册第八课习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目录: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登高/杜甫 三、琵琶行/白居易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翻译】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

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

老王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设计人:王书峰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语言素养: 理解与积累极富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思维素养:通过品析诗歌语言,理解李白诗歌思维的形象性、独创性; 审美素养:感受诗歌之美,提升审美品味; 学会表达自己阅读诗歌时的审美体验; 文化素养:通过优秀诗歌的学习,提升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著名诗人余光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个人说的就是李白。 我们很难想象,设若将整个盛唐的诗歌抽掉李白,那,将会是什么样子。 至少,减去了几分豪迈,减去了几分飘逸,减去了几分率真,减去了几分仙气。 还好,我们有李白; 真好,我们有李白。 二、准备阶段: 1、学习诗歌一般方法,或曰,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生述。 作者、背景、朗读、解题、疏通大意、品析语言、理解情感、归纳主旨、背诵 2、生述作者及背景 参看注释①。 仕途的失意使他胸中郁愤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3、生试解题。 写了一首梦游天姥吟来留别东鲁的朋友。 4、朗读。4人接力,第二人读到“水澹澹兮生烟”*2 三、导学交流 1、疏通大意。 生接力说诗歌大意。 2、、品析语言、理解情感 你认为哪些诗句或者某个词某个字极具表现力,写得好,写得有味道,你品出来的感觉有意思的东西咱们 来一起分享一下如何?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题目是“梦游天姥”,却从“瀛洲”谈起,用意何在?——引出天姥山。 瀛洲是个什么地方?传说中海外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之一。处在大海之中,烟波浩渺,确实难

以找到。越是难以找到,越是令人向往啊。那么,天姥山是个什么地方啊,非得要用一座仙山来引出?那肯定是个与众不同的地方。——相传,道教有所谓“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姥山为其第十六处福地,神仙居所。——海外仙山难找,别急,越地就有仙山。越人说,有时能看到。那我们就去看看。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连天,那得有多高啊,《蜀道难》写山之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还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太高了,吓死宝宝了! 而天姥连天,连接着天,向天横,横空而出,遮天蔽日。 势拔五岳。五岳,人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山东、陕西、湖南、山西、河南),而天姥山,要超过五岳。拿五岳来作衬托。 掩赤城,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有具体数据了。 四万八千丈,三尺一米,三丈十米。48000丈/3*10=16万米。珠峰还没这么高。 就是如此高的天台山,在天姥山面前也要拜倒在它东南面。 极尽夸长之能事。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之:这些情况,这些情形。天姥这么高,我要去看看,那咱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走,我都等不及了。要怎样去?——梦中飞去。内心的向往与无限憧憬,使其迫不及待,形之于梦。月下飞度镜湖。湖月送我至剡溪,多贴心的月亮。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谢公:谢灵运。为何要提及谢灵运,还反复提及?谢灵运,东晋谢安之重孙。名门之后。世袭康乐公。南朝刘宋时期,受排挤。称病归隐,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健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够狂的,狂、有才、未受重用。这不就是说李白吗?诗人找到了自己感情的契合点。 青云梯,登山石台阶,在云雾缭绕处。——山之高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姥山所见奇景。半壁见海日,多宏阔的景象。 高山半壁可见日出。向上能听到天鸡的鸣叫。 千回百转的山岩,道路跟着在变,这得走多少路!迷恋着花倚在岩石上,天色不觉暗了下来。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拟人。熊在咆哮,龙在长吟,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黑压压的云。水波荡漾。水烟缭绕。

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二单元第8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失向来 ..之烟霞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 ..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 【★★答案★★】C(因:依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蒙故业,因.遗策 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①霓为.衣兮风为马②慎勿为.妇死 【★★答案★★】A(A.均为副词,有时。B.介词,依据/动词,沿袭、接续。C.副词、暂且,姑且/连词,并且。D.动词,当作/介词,因为) 3.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段作者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以实衬虚突出了天姥山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B.诗的第二段“一夜飞度镜湖月”“半壁见海日”“迷花倚石忽已暝”等句交代了梦游的时间,是从月夜一直到拂晓,又从白天一直到夜幕降临。 C.作者在第二段中对“洞天”仙境的壮丽景色描绘,是全诗梦游中的高潮,表现了作者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 D.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它道出了封建社会中许多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答案★★】A(不是“以实衬虚”,而是“以虚衬实”)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第二段内容,完成后面的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