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案-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性质及处理

方案-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性质及处理

方案-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性质及处理
方案-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性质及处理

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性质及处理

'送股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行为,对其进行正确的确认、计量和

,真实、合理地反映其

实质,对维护各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

经济的有序健康

,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缺乏具

计准则对此项会计处理的规范,目前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处理存在不少问题,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经济后果。本文拟通过中美比较对此加以研究讨论,力图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送股行为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一)送股性质的认定

美国将上市公司派送红股的行为认定为股利分配,从而派发的股票也就称为股票股利(Stock Dividends)。对于这一认定,其理由主要有:

1.小额股票股利会在除权日产生重大的额外价值(如未预期收益),而大额股票股利则不会产生这样的除权日价值。

2.许多股票股利的接受者把这些股票股利看作上市公司收益的分配,并常常认为他们所得等于所收到的增加股份的公允市价。

3.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程序委员会(CAP)的大部分成员都认为定期的股票股利是“恶意的”。因而CAP根据“适当的会计和公司政策”,要求以显著高于账面价值的公允市价记录派发的股票股利。

我国对于送股行为性质的认定基本同美国的认定相同。

(二)确认方面

美国的做法是在送股宣告日就借记“留存收益”,贷记“应派发的普通股股利”及“资本公积”(在小额股票股利情况下),在派发红股时则借记“应派发的普通股股利”,贷记“普通股”。

我国则是在股东大会批准分配方案并实际发生时,直接进行账务处理。

(三)计量方面

美国根据送股的比例大小,将20%-25%以下的送股称为小额股票股利,以送股宣告日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20%-25%以上的送股则称为大额股票股利,或称为“以股利形式实施的分割”,按照股票面值进行结转。

我国的会计理论及会计准则,基本与美国类同。但在送股的会计处理上,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却无法照搬美国的做法。主要原因是:

1.我国的股票根据交易货币的不同,划分为A股和B股。这样,同一家公司的同种权利的股票,只是由于进行交易的货币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价格。如此便产生了选择何种价格的矛盾,而无论如何取舍,都无法找到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另外,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A股又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其中,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职工股持满法定期限后方可上市流通。若按照美国的做法,对“小额股票股利”按市价结转,则因国家股、法人股未上市流通,没有市价;而如果以社会公众股上市流通所形成的市价进行计量,显然缺乏充足的理由。因此,按市价进行结转是不可行的。

2.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初创阶段,具有证券市场发展初始阶段的共同特点,就是市盈率水平相当高。在不得不允许上市公司送股的情况下,如按市价结转,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利润超分配”现象,从而出现“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大额借方余额,这显然既与相关法律相冲突,也不符合会计的基本原则与假设。如果禁止上市公司送股,或者只能以极小的比例送股,则可能受到广大股东和上市公司

当局以及其他利害方的强烈质疑与反对。不利经济后果的产生也是有关规则制定机构必

须加以考虑的。

3.若按宣告日市价进行计量,则会造成如下的后果:无法在宣告日前合理地决定可派送股票的数量,尤其是当派送比例偏高(在法定范围内)而股价波动较大时;当只能在宣告日当天决定派送股份数量时,可能会发生管理当局及其他利害相关方利用各种手段影响股价的情况,从而人为地增大股价的波动,甚至发生严重的投机行为。

因此,我国对送股的计价,在沿用美国的认定下(即认为送股属于股利),只能按照股票面值进行结转。这样,我国对送股就因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划分为小额股票股利和大额股票股利。

(四)报告方面

在美国,如果送股宣告日与实际派发日不在同一会计期间,则宣告日报表中将“应派发的普通股股利”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部分作为增加的普通股进行列示。

我国则在实际派发和办理增资手续时,再进行报告。这样,既可以回避对“应派发的股票股利”在账户性质的认定及其会计报表中进行列示方面的矛盾,又可以避免虚增负债的情况。

二、几点分析

(一)对CAP的有关质疑

对于送股是否属于股利的不同认定,是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起点和关键。CAP认为送股属于股利,并称之为“股票股利”,但这一认定不仅在CAP内部遭到批评,大量的文献对此也提出了质疑与反驳。

Cohen和Zinbarg(1967)曾根据调查认为,公众比较喜欢股票股利。这很可能是因为当宣告股票股利时,股价反应积极而得出的结论。但是,也有大量

证据表明,积极的股价反应不是由于股票股利的本身,而是由于每股现金股利在股票总额增加的情况下维护不变造成的。因此,股票股利实质上意味着现金股利的有效增加。

同样,Smith和

temen(1974)认为,由于市场不总是进行这样的同步调整,当宣告股票股利时,有时候股价会发生短期变动。通常,变动可以归因于股票股利这一消息能引起的对现金股利预期的变动或公司整体形象改善。

Van Horne(1968)也在其文章中说,如果公司在派发股票股利后,保持与以前相同的每股现金股利,那么股票股利对投资者还是有价值的。

股票股利本身对收受者并无任何价值,只有当派发股票股利后每股现金股利仍然维护不变,股东才会得到真正的好处。股票股利宣告所传递的能够让股东对未来现金股利金额产生积极预期的信息,才是股价反应积极的原因。如果股票股利的宣告,并不能使股东对未来现金股利产生积极的预期,则股价可能做出消极的反应。根据理性预期理论,如果股票股利宣告所传递的消息低于股东的预期,也会产生消极的股价反应。Banker等人(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好股利记录的公司宣告分配股票股利会产生正的非正常报酬率,而有坏股利记录的公司的相同宣告会产生负的异常报酬率。

此外,CAP关于送股属于股利的论述,从逻辑上讲,难以站住脚。首先,因大多数红股的收受者认为自己所得到的是同等价值的股利就认定红股的股利性质,是一种“三人成虎”式的思维方式。其次,既然认定送股属于股利,然后将其定为小额股票股利和大额股票股利。又说大额股票股利于股票分割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称为“以股利形式实施的分割”,并建议按照股票分割进行会计处理,实质上是自相矛盾的。此外,以20%-25%作为划分小额股票股利和大额股票股利的界线,缺乏理论上的说服力。最后,认为在小额股票股利情况下,股价很少变动,从而股东会获得所派发股票市价总汇的额外价值的说法,也没有根据。事实上Foster 和Vickrey(1978)的研究表明,在股票股利宣告日有显著的非正常报酬,而在除权日却没

有,同时不论是大额股票股利还是小额股票股利,都不会产生正的非正常报酬率。'

方案-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性质及处理

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性质及处理 '送股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行为,对其进行正确的确认、计量和 ,真实、合理地反映其 实质,对维护各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 经济的有序健康 ,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缺乏具 计准则对此项会计处理的规范,目前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处理存在不少问题,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经济后果。本文拟通过中美比较对此加以研究讨论,力图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送股行为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一)送股性质的认定 美国将上市公司派送红股的行为认定为股利分配,从而派发的股票也就称为股票股利(Stock Dividends)。对于这一认定,其理由主要有: 1.小额股票股利会在除权日产生重大的额外价值(如未预期收益),而大额股票股利则不会产生这样的除权日价值。 2.许多股票股利的接受者把这些股票股利看作上市公司收益的分配,并常常认为他们所得等于所收到的增加股份的公允市价。 3.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程序委员会(CAP)的大部分成员都认为定期的股票股利是“恶意的”。因而CAP根据“适当的会计和公司政策”,要求以显著高于账面价值的公允市价记录派发的股票股利。 我国对于送股行为性质的认定基本同美国的认定相同。 (二)确认方面 美国的做法是在送股宣告日就借记“留存收益”,贷记“应派发的普通股股利”及“资本公积”(在小额股票股利情况下),在派发红股时则借记“应派发的普通股股利”,贷记“普通股”。 我国则是在股东大会批准分配方案并实际发生时,直接进行账务处理。 (三)计量方面 美国根据送股的比例大小,将20%-25%以下的送股称为小额股票股利,以送股宣告日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20%-25%以上的送股则称为大额股票股利,或称为“以股利形式实施的分割”,按照股票面值进行结转。 我国的会计理论及会计准则,基本与美国类同。但在送股的会计处理上,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却无法照搬美国的做法。主要原因是: 1.我国的股票根据交易货币的不同,划分为A股和B股。这样,同一家公司的同种权利的股票,只是由于进行交易的货币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价格。如此便产生了选择何种价格的矛盾,而无论如何取舍,都无法找到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另外,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A股又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其中,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职工股持满法定期限后方可上市流通。若按照美国的做法,对“小额股票股利”按市价结转,则因国家股、法人股未上市流通,没有市价;而如果以社会公众股上市流通所形成的市价进行计量,显然缺乏充足的理由。因此,按市价进行结转是不可行的。 2.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初创阶段,具有证券市场发展初始阶段的共同特点,就是市盈率水平相当高。在不得不允许上市公司送股的情况下,如按市价结转,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利润超分配”现象,从而出现“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大额借方余额,这显然既与相关法律相冲突,也不符合会计的基本原则与假设。如果禁止上市公司送股,或者只能以极小的比例送股,则可能受到广大股东和上市公司 当局以及其他利害方的强烈质疑与反对。不利经济后果的产生也是有关规则制定机构必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关于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2011年第2期,总第6期)的通知 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针对近期日常会计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现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作为会计监管的专业判断依据。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特此通知。 附:《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 证监会会计部 2011年8月15日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2011年第2期) 问题一:如果公司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等会计估计作出变更,变更后的会计估计最早可以自何时开始应用? 解答:对会计估计的变更应当采用未开始用法处理,即会计估计变更近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及影响变更当期数又影响未来期间数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因此会计估计变更应当自该会计估计变更

被正式批准后生效。为了方便操作,新会计估计最早可以自最近一期尚未公布的定期报告开始实施,原则上不能追溯调整更早会计期间。 问题二:对于上市公司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已经存在的债务,如果公司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是否应该根据债务重组协议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负债的金额? 解答: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交易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不能据以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债务重组中涉及的相关负债在报告期仍应按照债务重组协议前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协议等地约定确认和计量,相关债务重组损益应当在有关负债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确认。 问题三:除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之外,公司为取得贷款可能还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造价咨询协议、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等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上述服务费用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在上市公司取得银行贷款的同时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造价咨询协议、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等服务协议的情况下,如果向银行支付的该类服务费用与取得银行贷款直接相关并且银行实质上未提供协议约定服务的,相关服务费用按照实质上重于形式的原则,视同贷款利息进行处理;如果银行确实提供了协议约定的服务,相关服务费用应当单独进行会计处理。 问题四: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购买方的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如何确定企业合并成本?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近年来一直是会计以及资本市场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就在于利用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有关会计政策选择的事项,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力图揭示目前现状所表现的规律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剖析,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有所裨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年度报表 一、引言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特定主体的具体环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既定规范(此规范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组成),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后,拟定决策并加以执行的过程。它是企业主体在会计准则等规范的约束下选择会计政策的行为,其本质是为目标服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也更加复杂多样,财务信息质量将更多的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会计的确认、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与计量以及再次确认和计量都基于对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可以说,财务报表的生成是一系列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进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学者们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至今仍不能说对会计政策选择的认知已经做到一览无余,相反,会计政策选择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领域还很广。有学者提出,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为减少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会计准则规范制订者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在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同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范围。但是,我国2000年以后颁布和修订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却给予了企业更大的会计选择权,与一些学者理论研究的结果有差距。目前,多数学者只是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层面以及所采用的某一会计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对会计政策选择内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文章还很少,因而,笔者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力图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现状,对反映的现象剖析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公司内部及外部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 为了保证样本的可比性,本文研究对象限定于2003年12月31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剔除金融类企业),同时选取其中2003-2005年年报数据较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有效总体共计276个。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的官方网站,各上市公司2003-2005年度的年报。由于本文数据收集在2006年度开始。当时2006年报尚未披露,所以没有将2006年报数据包括在内。采集的信息包括:股票代码、证券简称、资产计价基础、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 (一)资产计价基础的会计政策选择 笔者在分析了2003-2005年年报后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资产计价基础大部分以历史成本为主,占到了总样本的70%多,其次为实际成本。将近28%。企业并未用可变现净值或现值等词语进行反映。在这点上我国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中还需进一步改进。另外需要说明

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信息披露规则解读 90分

1. 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票面股息率不得高于()。 A.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年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B. 最近五个会计年度的年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C. 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年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D.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 下列选项中标志着我国优先股制度的正式建立的是()。 A. 2013年12月13日,证监会就《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B. 2014年4月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相关信息披露规则 C. 2013年11月3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的试点指导意见》 D. 2014年3月2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 3. 从清偿顺序的角度看,公司破产清算时,剩余财产的分配()。 A. 债权人先于优先股股东,而次于普通股股东 B. 优先股股东先于普通股股东,而次于债权人 C. 普通股股东先于优先股股东,而次于债权人 D. 债权人先于普通股股东,而次于优先股股东 二、多项选择题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发行优先股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资产时,发行预

案中应披露的内容的有()。 A. 资产转让合同主要内容,如交易价格及确定依据、资产交付、合同的生效条件和生效时间、违约责 任条款等 B. 目标资产的主要情况,如资产构成、成新率、适用情况 C. 董事会对资产收购价格公允性否清晰、是否存在的分析说明、相关评估机构对其执业独立性的意见 和独立董事对收购价格公允性的意见;相关资产在最近三年曾进行资产评估或者交易的,还应当说明评 估价值和交易价格、交易对方 D. 资产权属是权利受限、权属争议或者妨碍权属转移的其他情况 5. 下面关于公开发行优先股与非公开发行优先股须编制的发行预 案和募集说明书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A. 发行预案是上市公司向拟认购股票的投资者信息披露的法定文件 B. 募集说明书是上市公司向拟认购股票的投资者信息披露的法定文件 C. 发行预案是上市公司向原有股东信息披露的法定文件 D. 募集说明书是上市公司向原有股东信息披露的法定文件 6. 发行优先股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资产并以评估作为价格确定依据 的,应披露评估报告,用于收购企业或股权的,还应披露拟收购资产 的()。 A. 最近一期的经营状况 B. 前一年度经审计的利润表 C. 最近三年的现金流量表

送股、配股、转股、分红

送股、配股、转股、分红 Part 1 1、送股 送股是上市公司将本年的利润留在公司里,将发放股票作为红利送给老股东。送股后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总额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总股本增大了,同时每股净资产降低了,股价也相应降低。 举个例子:10送10就等于是原来卖100元钱一袋的大米现在分成相等的两袋,每袋卖50元。大米还是那个大米,并没什么改变。 既然没什么变化,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送股呢? 原因一:可能某人只有70元,大米每袋100元的时候他买不起,分成两袋后价格下来了就买得起了。 原因二:看好大米市场价格的未来走势,会涨价。 原因三:看好大米本身质量的提高,使得送股后50元一袋的大米,可以因为它的质量好而不断升值。 2、转股 转股是指公司将资本公积金转化为股本,转增股本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权益,但却增加了股本的规模,结果与送股相似。如果你不想弄清楚细节的话,可以将转股直接看成送股。 3、配股 配股是上市公司按一定比例给予投资者再次投资股份的机会,这并不是一种利润分配方式。一般来讲,公司配股时新股的认购权按照原有股权比例在原股东之间分配,即原股东拥有优先认购权。配股的价格是按照发行公告发布时的股票市价作一定的折价处理来确定的。折价是为了鼓励股东出价认购。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市场很不稳定,或者干脆进入熊市,就可能出现股票价格跌破配股价格的情况,那原股东也有权利放弃认购。 4、分红 分红即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有两种形式:现金分红(直接分钱)专业说法就叫派息或者派股息,股票分红(分股票)专业上说是送红股或者送股。 分红之后由于股票已经不包含红利部分,所以价格一般会下降。但由于分红使投资者对公司股票信心增加,所以一般除权后股价大多会上升。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第1-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第1-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2009年第1期,总第1期) 问题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要求,在编制2008年年报时,煤炭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外计提的维简费,应比照安全生产费用的原则处理,即在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列报,具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第一,维简费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视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一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所规定的原则进行追溯调整;第二,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按规定标准计提维简费时,不再计入成本或费用;第三,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按照规定范围使用维简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一固定资产》的要求计提折旧;第四,编制2008 年年报时,根据取得的相关信息,能够对因维简费会计政策变更所涉及的固定资产进行追溯调整时,应进行追溯调整。 问题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是否需要根据具体发行日期加权后计入各列报期间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解答: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作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方,公司应将作为对价而发行的全部新股数计入合并当年和对比年度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即权重为1);在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条件下,公司应采用同样原则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问题3: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对于转让超额亏损子公司的经济业务,在合并报表 中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公司对超额亏损子公司在2006年12月31日前根据有关规定未确认的投资损失,公司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转让上述超额亏损子公司时,转让价款与上述未确认投资损失的差额应调整未分配利润,不能在合并利润表中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对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已在利润表内确1 认的子公司超额亏损,在转让该子公司时可以将转让价款与已确认超额亏损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合并利润表。 问题4:上市公司是否可以采用《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估值业务及份额净值计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会计宇[2007]21号)所规定的估值方法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解答:上市公司可以采用包括《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估值业务及份额净值计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7)21号)所规定的估值方法在内的、合理的估值方法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同时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其采用的估值方法和估值过程进行详细披露。根据一贯性原则,公司应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采用相同的估值方法对同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估值。 问题5: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如果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将差额(即负商誉)确认收益时,应关注那些事项? 解答: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一企业合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有了较大的可选择空间。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选择更适宜的会计政策,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 另一方面, 新会计准则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报表粉饰甚至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同时,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所以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问题。 (二)意义 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即使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可能具有不同的目标。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除了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和措施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与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盈利,盈利多少,也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披露。 会计政策是会计发挥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会计政策的选择又与企业的盈亏密切相关。控制会计政策的滥用,对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完善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只有恰当地选用会计政策,才能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会计处理日益复杂化,会计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重要。企业会计政策应用得正确与否,关系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可靠性,关系到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正确性。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正确选择会计政策,不仅是会计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当局必须高度重视的

优先股股票特征

优先股股票特征 1、约定股息率 2、优先分派股息和清偿剩余资产 3、表决权受到一定限制 4、股票可由公司赎回 优先股票种类 1、累积优先股票和非累积优先股票 2、参与优先股票和非参与优先股票 3、可转换优先股票和不可转换优先股票 4、可赎回优先股票和不可赎回优先股票 5、股息率可调整优先股票和股息率固定优先股票 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1、它是一种附认股权的债券 2、它具有双重选择权 经济周期与股价变动 1、萧条阶段:初期:成交量萎缩,股指不断新低;到了一定时期,由于国家出台政策,一些有远见的投资者开始默默吸纳股票,股价缓缓回升 2、复苏阶段:对股票需求增大,从而推动股价上扬,更多居民投资股市,形成股价上扬的良性循环 3、繁荣阶段:股市里不断屡创新高,当达到过热阶段时,由于国家提高利率等。公司业绩会因成本上升,收益减少而下降,股价上升动力衰竭,此事股价所形成的峰位往往成为牛市与熊市的转折点 4、衰退阶段:国民生产总值开始下降,股价从缓慢下跌变成急速下跌,人们离开股市,股市进入熊市 股票投资策略选择 根据经济循环周期来进行股票投资的策略选择是:衰退期的投资策略以保本为主,投资者在此阶段多采取持有现金和短期存款证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资损失,以待经济复苏时在适时进入股市;在经济繁荣时期,大部分产业及公司经营状况改善和盈利增加时,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进的散户,往往也能从股票投资中获利 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同时期) 在通货膨胀初期,对上市公司来说,企业销售增多,同时因为以低价原材料生产的库存产品成本较低,公司利润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通货膨胀初期商品价格全面上涨时,生产资料价格一般领涨于其他商品价格,而这些生产生产、生活必需品上市公司的股票上涨领先先于其他公司的股票 在通货膨胀后期,这个时期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引起股价和债券价格下跌;企业筹集不到壁细胞的生产的资金,同时原材料等价格飞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上市公司盈利减少,政府为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将踩去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由于股票收益率的相对下降,投资者纷纷退出股市,对股票的需求减少,从而股价下跌

股票入门(上市公司)

利用财务报表识别虚饰利润 财务报表反映了上市公司基本面,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一些公司出于种种目的,利用会计准则的自由裁量空间进行报表粉饰甚至造假,从而影响了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使许多投资者被虚饰业绩所误导或不敢信任会计信息。 其实,经粉饰的报表往往会在许多方面露出马脚,投资者只要肯多下点功夫,拿出精挑细选、货比三家的购物精神,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多方对比分析,就可以对拟投资对象的现状做出较好判断,从而有效捍卫自己的利益。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披露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表。如果上市公司拥有能够控制的子孙公司,还将披露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由于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了上市公司及所控制企业的整体情况,因此我们更多地侧重于使用合并财务报表。 大部分投资者习惯于查阅公司的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少数指标,对财务报表不做深入研究。实际上,如果公司有粉饰报表的动机,这些指标都很可能被操纵。 为更好地判断公司状况,投资者可采取以下几种报表分析方法: 即对公司财务报表之间的关联项目进行综合衡量,关注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疑点,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盈利质量和资产质量,防止单张报表的误导。 对公司财务报表同一会计期内相关项目相互比较,计算比率,判断其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率、盈利能力等情况。 对公司不同时期的报表项目进态地比较分析,判断其资产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

与同行业、同类型的其他上市公司财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公司在群体中的优劣及异常。 资产负债表:聚焦银行借款 想了解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其存货和应收帐款,如果其增长较营业收入的增长快得多的话,往往意味着公司在销售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如销售疲软、销售政策不谨慎、存货跌价损失和坏帐损失将升高等。 一般而言,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越多、银行借款越少,意味着公司质量越好。如贵州茅台,其货币资金数额多年来持续增长,2007年底积累到47亿元,银行借款数额为零;公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仅1.47亿元,但预收账款达11.25亿元。上述迹象充分表明贵州茅台是赚钱机器,单靠自身积累已能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且还有富余。 另外,银行借款也是从侧面反映公司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银行借款相对于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偏大,说明公司在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上可能占用资金比例偏高,其盈利质量及未来偿债能力值得怀疑。 如果银行借款历年来持续增长且数额巨大,而公司已过高速成长期,可能说明公司是“吞钱机器”,历年业绩也存在持续虚增可能,未来可能陷入大麻烦。 利润表:警惕收入虚增 利润表是大多数投资者最关注的报表,同时也是很容易被报表假象所蒙蔽的报表。要客观分析该表,除应了解该表各项目的构成情况外,还要与资产负责表和现金流量表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以免不慎被某些公司的“绩优”光环所欺骗。 如果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异常升高以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不相称,投资者就应予以警惕。由于公司在确认营业收入的同时应结转营业成本。因此,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也应相称。对营业成本的分析可结合资产负债

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性质及处理

[提要]送股的会计处理是会计领域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从会计理论方面来看,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我国相关会计处理的致命缺陷。本文拟分析我国在送股的会计处理方面逻辑上的矛盾及其成因,并试图做出合理而可行的解释和解决办法。送股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行为,对其进行正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真实、合理地反映其经济实质,对维护各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缺乏具体会计准则对此项会计处理的规范,目前上市公司送股的会计处理存在不少问题,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经济后果。本文拟通过中美比较对此加以研究讨论,力图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提出合理的建议。一、送股行为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一)送股性质的认定美国将上市公司派送红股的行为认定为股利分配,从而派发的股票也就称为股票股利(Stock Dividends)。对于这一认定,其理由主要有: 1.小额股票股利会在除权日产生重大的额外价值(如未预期收益),而大额股票股利则不会产生这样的除权日价值。 2.许多股票股利的接受者把这些股票股利看作上市公司收益的分配,并常常认为他们所得等于所收到的增加股份的公允市价。 3.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程序委员会(CAP)的大部分成员都认为定期的股票股利是“恶意的”。因而CAP根据“适当的会计和公司政策”,要求以显著高于账面价值的公允市价记录派发的股票股利。我国对于送股行为性质的认定基本同美国的认定相同。 (二)确认方面美国的做法是在送股宣告日就借记“留存收益”,贷记“应派发的普通股股利”及“资本公积”(在小额股票股利情况下),在派发红股时则借记“应派发的普通股股利”,贷记“普通股”。我国则是在股东大会批准分配方案并实际发生时,直接进行账务处理。 (三)计量方面美国根据送股的比例大小,将20%-25%以下的送股称为小额股票股利,以送股宣告日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20%-25%以上的送股则称为大额股票股利,或称为“以股利形式实施的分割”,按照股票面值进行结转。我国

上市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上市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上市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一: XX公司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全套-财务部某企业财务部组织机构图与岗位职责描述 1.财务经理直接下属间接下属晋升方向轮转岗位 2.财务助理直接下属间接下属晋升方向轮转岗位 3.预算主管 篇二: 上市公司实战财务总监岗位职责和要求上市公司实战财务总监岗位职责和要求财务总监岗位职责: 1、制定财务战略: 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新性的筹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包括融资战略、投资战略及生产经营战略,企业财务战略企业现金流的控制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负责财务核算: 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营运资金运行质量,资金时间成本,持续性成本竞争力,产品的不同周期的成本管理办法。 3、主持内部控制: 强化内功,事先控制,构筑防火墙。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评价和内部审计考核。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提出整改措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控设计、财务控制、实物控制、人员控制。 4、负责资金管理:

注重经营性净现金流量,资金“链条”的重要性,“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公司最佳资本结构,公司现金流管理,公司理财。 5、主持全面预算: 以过程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系统,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控制、业绩 评价的方法、现代企业有效激励制度的构建。预算管理要分步走,预算要全面管理,渗透到各部门,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健全监控机制,财务要预算跟踪。 6、负责税务筹划: 现代企业如何合理避税,树立全局的节税理念,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的各个经营阶段和生产环节。 7、主持政策经营: 协调公司同银行、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关系,维护公司利益。财政补贴很重要。 8、财务分析决策: 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分析报告书写的原则与注意事项,企业的流动性分析、损益项目分析、公司支付能力分析、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9、财务ERP建设: 负责公司财务信息化,财务ERP的执行监控工作。而国内的ERP软件一般都是从财务核算软件开发提高而来,例如用友ERP和金蝶ERP,它们更加符合我国会计制度,但许多软件功能尚在开发以及试运行阶段。许多ERP软件开发商对企业管理的了解不够深入,造成ERP功能与企业管理实际需求的脱钩。在中小企业的ERP开发上,许多国内企业也着力不多,现有产品与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不符。 10、财务队伍建设: 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提要] 会计政策选择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以及影响到 使用者的准确决策,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会计 政策、会计政策选择内涵的阐述,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以 及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上市公司会计政 策选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政策建议 一、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内涵 会计政策是一系列具体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为企业日常核算和对外编 报财务报表服务,由企业管理当局做出的一种选择。会计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过程为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人员 遵循相关会计法规,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主,通过对可供选择的会 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实行合理的分析,选择能够实现特定目标的会计 政策的过程。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会计选择过程 是一种整体优化过程;二是会计选择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理 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守法律法规前提下,选择最合适自身企业发展 的会计政策,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会计政策。 二、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有的客观必然性 (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现今世界竞争加剧,企业产业结构持续 调整,经济世界一体化以及跨国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兼并行为越来越 严重,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了一种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复杂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随之产生。如今企业环境存有着复杂性和不 确定性等特征,企业的经济业务所以也会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不同的 企业状况情况不同,企业如果不能够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案中实行恰

当的会计选择,就不能够实施准确的会计处理,从而不能够客观公允 地揭示。所以,会计政策的选择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表现出一种 动态的优化过程,将会长期存有于企业持续经营期内。 (二)市场压力的存有。委托代理关系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 离出现了,企业管理者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企业为了保护管理层的利益从而实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这反映 的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质。管理层作为资金的投入者,对资金掌握着 实际的权利,在其他相关利益者中掌握着信息优势,是其他利益者无 法获取到的。因为市场压力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促发企业 经理层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准确的会计政策,从而企业经理层能够在激 烈竞争的环境下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由此可知,在种种压力下,比如来自证券市场、经理市场以及监管市场的压力,企业经理层必然会对会计政策实行有效的选择,以此来达到自身 效用的最大化,实现自身目标。 (三)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新业 务层出不穷,会计准则的建设非常缓慢,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经济步伐,再加上准则的制定又与市场机制息息相关,这会使得政府监管力度下降,这种现象会促发企业实行会计政策选择,从而能够实现企业自身 目标,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仅仅为人 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提供一个估计量,并不能够详尽地解释好每一笔 业务的制定程序,因为这种现象的发生就会导致不同的经济业务有着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导致与相关的会计准则会产生不相匹配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企业在一定水准上会实行会计政策选择;第二,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复杂,会通过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竞争来 实现其制定结果,作为参与者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需要平衡各个集 团间的利益关系,防止各个利益集团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上产生抵制行为,使各个集团都接受准则制定结果,以此来巩固自己在会计准则制 定上的垄断地位,享有独有的权威。所以,会计信息的这种竞争过程 也会使得企业实行会计政策选择。

第十六号科创板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模板】

第十六号科创板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 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 适用情形: 1.科创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披露标准,适用本公告格式指引。 2. 上市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的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适用本公告格式指引。 3.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披露除按照本公告格式指引披露外,还应遵守《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的相关要求。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公告编号:XXXX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差错、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

重要内容提示: 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对上市公司损益、总资产、净资产等的影响。 一、概述 公司应简单说明本次会计差错、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 公司应说明董事会审议会计差错、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表决情况。董事反对或弃权的,应当披露反对或弃权理由。 对于需要提交股东大会批准的前述事项,应当在公告中特别载明:上述事项“尚需要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二、具体情况及对公司的影响 (一)重大会计差错 公司应披露如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更正事项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及更正后的财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更正金额、财务指标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 如果更正事项涉及公司资产重组相关业绩承诺的,还应当说明更正事项对业绩承诺完成情况的影响。 2.更正后经审计年度财务报表和涉及更正事项的相关财务报表附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或专项鉴证报告;

上市公司解读(F10)

上市公司相关信息解读(F10) 每股收益(Earning Per Share,简称EPS ),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 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 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收益与股份数的比率。 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比率越高,表明所创造地利润越多。若公司只有普通股 时,净收益是税后净利,股份数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公司还有优先股,应从税 后净利中扣除分派给优先股东的利息。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关键是要确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在计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时,应当考虑公 司是否存在优先股。如果不存在优先股,那么公司当期净利润就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如果存在优先股,在优先股是非累积优先股的情况下,应从公司当期净利润中扣除 当期已支付或宣告的优先股股利;在优先股是累积优先股的情况下,公司净利润中应扣除至 本期止应支付的股利。在中国,公司暂不存在优先股,所以公司当期净利润就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计算其加权平均数,公式如下: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x 发行在外时间甘艮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x已回购时间甘艮告期时间在计算当期发行j 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时,权数可以按大数来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来计算。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 1.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 股的加权平均数。以某公司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计算为例: 该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2006年年末的股本为]8000万股,2007年2月8日,以截至2006年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10送10股,总 股本变为16000万股。2007年11月29日再发行新股6000万股。 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该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25000+ (8000+8000X 1+6000X 1/12 ) =1.52 元 /股 25000+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旧会计准则的全面摊薄法计算,则其每股收益为 (8000+8000+6000)=1.14 元 /股 从以上案例数据来看,在净利润指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新会计准则计算的基 本每股收益较旧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1.2稀释每股收益 实践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可能转化成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如可转债、认 股期权或股票期权等,这些工具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时点转化成普通股,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即假设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能转化为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都在当期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份后计算的每股收益。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充分考虑了潜在普 通股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来股本结构下的资本盈利水平。 某上市公司2008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

各行业上市公司股票龙头企业一览表

各行业上市公司股票龙头企业一览表 玻璃:福耀玻璃、深南玻 传媒通讯:歌华、东方明珠、中国联通、 船舶工业:广船、沪东重机、江南重工 地产:保利、金地、金融街、万科、招商 电力能源设备:东方电机、平高电气、特变电工、国电南瑞 电子元器件:生益科技、华微电子、长电科技 纺织/日用品:七匹狼、瑞贝卡、上海家化 钢铁:宝钢、武钢、鞍钢、济钢 工程机械:合力、柳工、中联、三一 航天航空:中国卫星、宝钛股份、西飞国际、洪都航空 化肥:盐湖钾肥、中信国安、云天化 化工:烟台万华、星新材料、新安股份、华鲁恒升 环境产业:合佳资源 机床工业:沈机、秦川发展 家电/家居:海尔、格力、美的 建材:海螺型材、吉林森工 建筑工程:中材国际、海油工程、长江精工 交通运输:上海机场、广深铁路、中国国航、赣粤高速 焦碳:山西焦化、 金融:工行、招行、浦发、中信、人寿、 旅游酒店:华侨城、中青旅、桂林旅游、 铝:中铝、南山铝业、阳之光 煤炭:潞安环能、兰花科创、 汽车:上海汽车、长安汽车、潍柴动力 铅、锌:中金岭南、弛宏锌锗 软件:华胜天成、用友软件 商业零售:苏宁、王府井、美克、小商品城、百联 石化:中石化 食品饮料:茅台、张裕、老窖、伊利、 水泥:海螺、冀东水泥、双马 铁合金:鄂尔多斯 铁路装备:晋西车轴、北方创业、时代新材 通讯/激光设备:中兴通讯、大族激光 网络股:网盛科技、 钨、锡、锑:锡业、中钨、厦钨、贵研铂业 新材料:安泰科技、中科三环、稀土高科 新经济:宏盛科技 新能源:丰原生化、天威保变 医药:白药、片仔癀、国药控股、天坛生物 运输设备:中集集团、中国重汽、宇通客车 造纸:华泰、岳阳纸业

上市公司送股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

送股:实际上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送红股,还有一种是资本金转增股本。送红股实际上是上市公司用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将应当分给股东的钱转成了股本金,留在了上市公司,而以送股票的形式给股东分红;而资本金转增股本则是将公司的资本公积金转为股本,以股票的形式送给股东,这种送股的形式不应当属于分红。两者虽然都是送股但性质不一样,个人所得税缴纳也不一样。送股实质上是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的凝固化和资本化,表面上看,送股后,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量因此而增长,其实股东在公司里占有的权益份额和价值均无变化。投资者获上市公司送股时需缴纳所得税(目前为10%)。 涉及国税颁布的两个文件: 文件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近接一些地区和单位来文,来电请示,要求对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个人股本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经研究,现明确如下: 一,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得征税。 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没有执行的要尽快纠正。派发红股的股份制企业作为支付所得的单位应按照税法规定履行扣缴义务。 文件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青岛市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青岛路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公积金转增资本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青地税四字[1998]12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青岛路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将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实际上是该公司将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因此,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精神,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并再投入公司(转增注册资本)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股份有限公司在有关部门批准增资、公司股东会议通过后代扣代缴。

上市公司XXX2016财务管理制度(流程图版)

公司财务制度 深圳市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财务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一、财务部组织结构图 二、财务部职责 三、财务部权力 四、财务总监的职责 五、财务部经理职责 六、财务部主管职责 第二章资本预算管理 一、资本预算主管岗位职责 二、资本预算专员岗位职责 三、预算编制程序 四、年度预算编制程序 五、年度预算编制平衡流程 六、年度预算调整流程 七、现金预算流程 第三章财务成本控制管理 一、成本控制主管岗位职责 二、成本控制专员岗位职责 三、现金清查处理流程 四、银行存款付款控制流程 五、费用报销管理流程

第四章资产管理 一、资产管理主管岗位职责 二、资产管理专员岗位职责 三、现金清查账务处理流程 四、备用金收支账务处理流程 五、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六、固定资产盘点管理流程 第五章筹资与投资管理 一、筹资与投资主管岗位职责 二、筹资专员岗位职责 三、投资专员岗位职责 四、筹资管理流程 五、银行借款筹资管理流程 六、投资管理流程 第六章会计核算管理 一、会计核算主管岗位职责 二、会计核算专员岗位职责 三、日记总账账务处理流程 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流程 五、科目汇总表核算流程 六、固定资产核算流程 七、利润核算流程 第七章成本会计管理 一、成本会计主管岗位职责 二、成本会计专员岗位职责

三、产品定额成本编制流程 四、产品成本核算管理流程 五、成本核算账务处理流程 第八章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主管岗位职责 二、应收账款专员岗位职责 三、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四、应收票据处理流程 五、呆账死账确认流程 六、坏账处理流程 第九章审计管理 一、审计主管岗位职责 二、审计专员岗位职责 三、审计工作流程 四、货币资金审计流程 五、存货审计流程 六、收入审计流程 七、成本审计流程 八、利润审计流程 第十章税务管理 一、税务主管岗位职责 二、税务专员岗位职责 三、纳税筹划流程 四、纳税核算流程 五、纳税申报流程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目前已有的实证研究成果表明,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不够规范,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或者利润操纵的现象较为普遍。必须通过人为设计或强化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以防止其被过度滥用。为此,在对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如何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提出了若干建议。 标签: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 1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理论问题 1.1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按其制定和选择主体的不同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界定,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指出t企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则定义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做法。美国《会计总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2号》的表述是:企业管理部门依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变动以及经营成果,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原则以及为遵循这些原则而采用的方法。本文归结为: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1.2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领域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会计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因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十分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1.3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动因 (1)会计领域的不确定性。由于会计对象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会计计量方法和计量手段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这些都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仪能近似或模糊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其中必然需要会计估计与判断,这决定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存在。(2)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全性。对于公认会计准则来说,由于会计实务的复杂多样性,准则的制定机构不可能针对每一类经济事项的具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