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说明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说明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说明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说明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

码说明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林地包括路旁2行(含)以上或者树冠10m(含)以上的树。“四旁”林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按照植被类型归类,如生长乔木应为乔木林。

2、城市内部公园内的林、草不解译;城市公园景观水面由于属于湿地类型,所以需要解译出来。

3、洪水位岸线之间的林地、草地、耕地归属:按照林地、草地、耕地分类,提取时不作为洪泛湿地。

4、如果判断该河流为“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则只勾画包含滩涂的外边界,不单独解译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的水面范围。

5、景观草地归入建设用地。图斑可以画出来,独立设置类别,比如高尔夫球场。

6、桥梁:解译时,桥梁与其他任何地类之间不发生拓扑关系。在提取交通运输用地时,再将桥梁归并其中,所以桥梁与交通运输用地之间需有“公共边”进行衔接。

7、解译必须掌握以下几点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 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如何的物博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去认识我们物产丰富的伟大祖国。(板书课题)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https://www.doczj.com/doc/0e1343831.html,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 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认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小组讨论: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培训材料)

目录 1. 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2) 2. 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4) 3.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5) 4.几类公共场所的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 (6)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一)公共场所概念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是提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二)公共场所的分类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 1、住宿、交际场所8种: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店、酒吧、茶座。 2、洗浴、美容场所3种:公共浴室(含足浴)、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5种: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4、体育、游乐场所3种: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4种: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2种:商场(店)、书店。 7、就诊、交通场所3种: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车车厢)。 (三)公共场所的环境特征

由于公共场所在一定的空间接纳和聚集的人群数量比较大,人群流动和交换比较快,且进出公共场所的人群组成比较复杂,不仅仅文化程度不同,而且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其环境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人群密集,流动性大,以混杂各种污染源,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2、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沾污和疾病的传播。 3、从业人员的卫生水平低,卫生制度不健全。 4、建筑和布局不合理。 这些环境特征不仅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一般人群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盒增进健康有重要作用。

世界自然资源

世界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分布大势:耕地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林地分布在热带和亚寒带地区;草原在热带、温带半干旱地区。 2、生物资源 (1)森林:(两大林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沿岸及东南亚;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 (2)草原: 温带草原: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中部 热带草原:非洲、拉丁美洲、大洋州 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 3、水资源(径流总量由大到小) 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 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4、矿产资源 (1)分布 铁矿: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煤: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石油:中东地区储量占一半,也是世界最大生产和输出地区,此外,俄、美、中、墨、英等国产量也较大。 (2)铁矿运输: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的不平衡是铁矿运输的根本原因。出口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在发达国家。 我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①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②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生物资源 (1)森林资源 ①森林资源特点:

专栏评论7自然资源地特征和分类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一)自然资源 1、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要素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均匀性 2、有限性:①自然资源的总量②自然资源的开采 3、综合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照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太阳能等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大量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按照赋存条件分: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四)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定义:是指到达地球地面的太阳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 (3)因素:①纬度(中低纬度光照资源多)②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资源多) ③地形(高山、高原地区光照资源多)④天气状况(阴雨多雾地区光照资源少) (4)分布:①世界上: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 ②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光照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在四川盆地 2.热量资源(因素:太阳辐射) (1)定义:某一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辐射能量 (2) 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3)意义:是决定农作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4)分布:①世界上: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丰富

②中国:以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少 例题: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光照资源丰富而热量资源却很少? 光照资源丰富原因: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路程较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3、水分资源 (1)定义:大气降水和地面的湿润状况 (2)衡量指标:降水量、干燥度 (3)影响:植物生长关系密切 补充:干燥度①定义:一个地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②表格 干燥度0—1 1—1.5 1.5—4.0 ≥4.0 干湿状况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农业生产灌溉条件需要排水有时水分不足需要灌溉几乎完全需要灌溉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班级:共同体:姓名:设计者:审核人序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学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运用数据和资料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消费观,养成节约、保护资源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分析、归纳总结、交流合作· 【导读指南】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实在不会的问题,课上通过合作交流完成) (一)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 2、自然资源可分为、两类。 3、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说出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 可再生资源:。理由:。非可再生资源:。理由:。 4、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于可再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和。 5、下面两位同学的说法,你支持哪一种?。 A、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会少一些,所以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我们不用节约和保护. B、不对!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节约和保护也会枯竭的 6、讨论: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有一些认识和做法你认为是否正确?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所以可以随意使用。 ?世界及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可放心使用。 ?金属矿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先不要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开发新的资源.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读课本64页,完成下表: 陆地面积已探明矿产总量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 平均水平的比值 由此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与能量。根据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情况、分布规律等地理特征,可以分为矿产资源(地壳)、气候资源(大气圈)、水资源(水圈)、土地资源(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五大类。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又可分为可更新资源(如生物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如矿产资源)。最新的分类方法是著名地理学家哈格特提出的,他将自然资源分为恒定性资源、储存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①恒定性资源: 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气候资源和水资源。 ②储存性资源: 即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矿产资源。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产(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它们可能被耗竭。 ③临界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但如果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耗竭,包括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的属性】 ①稀缺性 “稀缺性”是自然资源的固有特性。因为人类的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是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关系的核心问题。 ②整体性。 人类通常是利用某种单一资源甚至单一资源的某一部分,但实际上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如土地资源是气候、地形、生物及水源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③地域性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如石油资源就相对集中于波斯湾地区。 ④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例如一条河流,对能源部门来说可用作水力发电,对农业部门来说可作为灌溉水源,对交通部门而言则可能是航运线,而旅游部门又把它当成风景资源。 ⑤社会性 地理学家卡尔·苏尔认为“资源是文化的一个函数”。即自然资源由于附加了人类劳动而表现出社会性,它或多或少都有人类劳动的印记。人类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它们所居住的地方的地形与气候,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 ⑥可变性 自然资源加上人类社会构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种变动可表现为正负两个方面。正的方面如植树造林、修建水电站等,使人类与资源的关系呈现良性循环。负的方面如滥伐森林、围湖造田,使资源退化衰竭,甚至加剧自然灾害。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手册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 1、什么是公共场所? 它是一类由人工建成的供公共使用的活动空问这里所指的“公众”是不分年龄、性别,不分职业、民族、不分国籍、不分人际 的从属关系的流动人群。这里所指的“活动空问”,是根据人们社会活动的需要,按不同的服务功能,南具有一定维护结构的建筑物组成。这种建筑物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或露天的。这种活动空问的共同特点是:在一定的日寸限内,可同日寸容纳不同数量的人从事社会交际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所以,做好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 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公共场所的种类 我国公共场所的种类很多,根据国务院1987年4月月1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一下简称《条例》的规定,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 (1)、住宿与交际场所:有8种,分别为宾馆、旅店、招待所。 (2)、洗浴与美容场所:有3种,分别为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有5种,分别为影剧院、录像厅、游艺厅、舞厅、音乐厅; (4)、体育场所:游泳场(馆);

(5)、文化交流场所:有4种,分别为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有2种,分别为商场、书店; (7)、就诊场所与交通场所:有3种,分别为候诊室、候车(机、船)窒、公共交通T具(指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运车厢)。 二、公共用具的种类 公共用具是指在公共场所中,各种供客人反复使用的物品、用品、用具的总称。是客人和从业人员经常重复接触的用具,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按公共场所的服务功能可分以下几类: 1、住宿与娱乐场所的公共用具 (1)卧具:包括被罩、被单、床单、枕套、枕巾、毛毯。 (2)洗漱用具:口杯、梳子、浴盆、浴巾、毛巾、脚巾、淋浴喷头、拖鞋、脸盆、脚盆。 (3)恭桶座垫及水箱开关。 (4)茶杯、酒杯、饮料杯。 (5)附属设施的用具(如床头柜的各种开关、电话、暖水瓶等)。 2、洗足浴与美容场所的公共用具 (1)理发美容业:大小围巾、毛巾、刀、剪、推子、梳子、胡刷、背刀布、烫发用具、美容用具。 (2)公共浴池、桑拿浴业:床单、浴巾、而巾、桑那衣裤、茶具、存衣柜、坐凳、盆塘、池塘、搓脚石、拖鞋、修脚工具。 (3)3、文体娱乐场所的公共用具:包括保龄球、台球、球杆、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2)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下面的一组数字,既值得我们自豪,也提醒我们对“地大物博”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 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因此资源紧张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环境。板书设计: 类型总量世界排位人均占有量 陆地面积第三1/3 矿产资源第三3/5 中国自然资源耕地第四1/3 河流年径流量第六1/5 森林面积第六1/9 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破坏严重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是近些年我国进 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1)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下面这几种行为你都做 到了吗?除了下面几种行为,你还能说出哪些? 答案:①纸正反两用,反复利用废纸; ②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 ③废旧电池不乱扔; ④十层楼以下不乘电梯; ⑤少坐车或不坐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2)围绕“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设计宣传口号。 答案:节约的就是利润,浪费的就是财富;废物利用,创新价值,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废 料再生,妥善分类,垃圾减量,避免浪费;能源节约齐参加,珍惜使用莫乱花;节约水电 粮食,珍惜能源点滴;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教师点拨】同学们说的很好,其实自然资源短缺不止在我国存在,这是一个全球性 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唤起人们对地球面临的生 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解决自然资源短缺也不只是政府层面的事情,其实我们 每个人都能够贡献一份力量。 课 后 总 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我们知道了并不是所有自然界的物 质和能量都属于自然资源,只有具备了“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才是自然资源。自然 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种,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和培 育,不要盲目利用,否则可再生资源会转变成非可再生资源。我们还学习了我国自然 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少。因此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社会 大众都要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共同应对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和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1章概述 1.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自然资源: 1)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总称。(联合国) 2)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英国大百科全书》) 3)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带来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就是自然资源。(我国学者)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有效性②有限性和稀缺性③整体性④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⑤多用性 2.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利用分类 (1)地理分类: ①按各种地里要素: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②按资源分布圈层:地上资源(气候资源)、地表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地下资源 (2)利用分类: ①按经济部门: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 ②按存在形态和运动形式:储藏性资源(固体性资源)、流动性资源(液态、气态能量流资源) 3.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基本家庭、利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数据、权属数据 ②位资源分析评价和国土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资源调查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查清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面积及其分布空间、空间布局) ②清查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质量状况(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风险、灾害等做出全面评价,为国土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③分析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利用分区(根据资源现状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合、管理的意见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④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调查成果以系列图的形式表达,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包括不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的专题系列图) 第2章水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的涵义 1)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或多种用途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 2)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资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气象·海洋·水文卷)。 3)逐年可以得到恢复的淡水量,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而大气降水是它们的补给来源(中国水资源评价)。 4)所谓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 5)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资 源(沈灿巢,水资源导论)。 6)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水圈内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大气降水参与水循环过程剩下来的陆地产水量,人们经常利用 并且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黑龙江省水文总站主编,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 7)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可用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描述。(工程水文学) 广义水资源:自然界以固态、液态、气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水都是水资源。它包括:地面水体……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土壤水和地下水……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生物水……存在于生物体中;气态水……存在于大气圈中。狭义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2.流域:河流某一断面来水的集水区域,即该断面(称流域出口断面)以上地面、地下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 域均属此类。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自然界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使用价值的、能够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诸要素总和。 资源的分类1按赋存条件极其特征分 (地下资源,地表资源,气候资源,太空资源)2按用途及其利用方式分 (生产性资源,生活性资源,科学资源)3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4按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专有资源,共享资源)5按可更新特征分 (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特性:时间性,资源环境不可分割性,物质性. 资源经济学的概念研究人类经济活动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过程中资源在当前和未来的配置及其实现问题规律的科学。: 资源经济学研究对象: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相应的交换、分配(配置)和消费(利用)环节。主要研究内容:1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2资源的稀缺原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4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 5资源的价值核算和环境经济评价6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制度 资源稀缺的本质: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在数量上的不足。 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劳动与资本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是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李嘉图模型概念:是指原料(自然资源产品)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利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计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 探明储量的概念;指地质上已经确定的,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费用水平下开采并能够产生利润的已探明资源。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方法

缓解资源稀缺的主要途径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是缓解资源稀缺的根本途径2. 科学技术进步是缓解资源稀缺的关键因素3合理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安排是缓解资源稀缺的重要保证 4缓解资源稀缺的其他重要途径 资源配置的定义:是指自然资源及其组合在经济活动中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即对自然资源的数量在时间、空间和部门上的合理使用而作出安排。两层含义: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其合理性反映在于是否使资源配置于最合适的使用方面;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是指在宏观层次的配置条件既定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地区或生产部门如何组合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反映 资源配置的原则①经济效益原则②社会效益原则③生态效益原则④综合效益原则目标表述一: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表述二:为取得预定的效益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 帕累托最优的涵义:是指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除非是另外一个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形。 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实现条件:①交易的最优条件②生产的最优条件③生产与交换的最优条件 计划机制概念:计划机制是指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方式,即依据决策者主观判断和对未来的发展预测而制定的指令性计划来实现对资源的配置。优缺点:1优点:资源配置可与全社会发展目标变相一致,实现资源的目标配置高效率。 2缺点:a信息传播的缓慢或失真,计划决策滞后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b 强制性的计划指令容易导致资源僵化配置。 c容易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资源大量浪费。 资源市场配置的概念:指市场经济体制中,通过价格信号的导向作用以及资源产权的转让实现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利益的调整进而达到配置资源。优缺点:1优点:第一,能客观、合理的调节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二,能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第三,有利于保护稀缺的或者独占性的资源.2缺点:第一,各产权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行为可能同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相悖。第二,市场机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可能降低了公平性。 市场失灵的原因 :a独占或垄断企业存在时的市场失灵b公共物品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c外部效应时市场失灵d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切e共享资源的存在.纠正方法:①政府管制(政府依据有关法则,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资源开发活动进行直接干预和控制)。②税费手段(就是通过对资源利用者根据其资源使用情况收取一定数量的税金或费用,实现对资源的管理和控制)。③产权重新分配 外部效应概念:1正外部效应又叫外部经济(一项经济活动为他人(经济活动)带来好处,但属于无偿的)2负外部效应又叫外部不经济(一项经济活动对他人(经济活动)造成损害,但无需进行赔偿) 自然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 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 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 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 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 〔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 〔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中的自然资源概况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概况〕 〔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陆地自然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第三节陆地自然资源 一、陆地资源主要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水资源包括水力资源 此外,能源资源也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按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一般把能源资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常规能源是指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已被人类大规模广泛利用,且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如:煤、油、气等;新能源是指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二、特点: 1.有限性。 (1)有些资源的总量是巨大的,但人类可以利用的部分是有限的,如水能和太阳能。 (2)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我国的耕地面积仅为1.3亿公顷。 (3)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如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无限性. (1)利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发挥生产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扩大资源利用领域和范围。 (2)由于科技进步,一些过去没有列入资源范畴的物质,现已被广泛利用;原来用途单一的资源,现有了多种用途;某些稀缺的资源,也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和替代品。 3.分布规律性。 水、土、生物等资源,受地球表面各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4.整体性。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资源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如果一种资源或资源整体发生变化,都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如: 以上自然资源特点,第1、2两点指的是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体现了辩证的思想观念,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同时要依赖技术的进步,挖掘资源的利用潜力。第3、4两点,指的是资源的地域性与整体性,也体现了辩证关系的特点,在利用资源时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要有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三、陆地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杨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2.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 3.能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过程与方法】 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树立资源观、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 (1)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2.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学法:自主思考,辩论(两大组) 教具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引导语)同学们早上好,你们知道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不知道。(知道的,介绍一下) 师:4.22是世界地球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举办各种环保活动来呼吁人们保护我的地球。那一天四川省高县国土资源局,该局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的主题,举办了多种形式保护土地资源宣传活动。美国纽约上演了一场“地球日街头市集”,市集现场由来自美国各地的民众设置了有关环保、废物利用,甚至现场制作素食的展位,星巴克呼吁人们节约纸杯在4.22日那一天举办一个空杯子可以免费续杯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向人们呼吁要保护资源。保资源成为了当下热门的话题,那么为什么现在保护资源变得尤为重要了呢?我们通过学习自然资源这一课来回答这个问题。(板书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环节一自然资源概念 师:请同学们看我们用的书本、桌子,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呢? 生:木头。 师:很对,木头是来自于哪里呢? 生:森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 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 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 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我们通过这四个例子不难看出,生活中的物品的原材料和能量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是我们所需的自然资源。谁能总结一下,给自然资源下个定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