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友谊的回声》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

《友谊的回声》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

《友谊的回声》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
《友谊的回声》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这首歌曲以回声做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到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随后采用了相同音型的反复运用,并运用了“f”和“pp”的力度对比,形象地表现出彼此呼应的回声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山谷之中,聆听着奇妙的回声。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乐段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下,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充满幻想与乐趣的回声。

2.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并掌握力度记号“f”和“p”,并能自如地运用到歌曲中。

3.聆听和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歌曲,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2.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正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你能说的亲切点吗?

生:老师您好!(亲切的再来一遍师生问好)

2.老师走到讲台一角,离学生远一点,再来师生问好。

师:刚才我们的距离是远了还是近了?原来这样喊可以让声音传得更远。当我们来到云

雾缭绕的山顶,面对连绵起伏的群山,我们也用这样的声音和大山打个招呼。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歌教学

(一)熟悉歌词。

师:竖起你的小耳朵,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回声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遍范唱。

生:说歌词(静静湖水边,静静山谷中,静静大海边,静静沙滩上)。

师: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你的心情怎样?

生回答。

师:怎么表现你现在的心情?

生回答。

师:我们也可以大喊一声。(尝试喊一声)

师:你听,出现回声了呢,一起来学习《友谊的回声》吧。

(二)处理歌曲。

1.随琴轻唱第一段。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静静湖水边,静静山谷中,向着大森林,向着高山岭。

师:你们来(学生诵一遍)。

师:再积极一点。

师示范:向着大森林,向着高山岭。

生:模仿一遍。

师唱歌曲开头一句:引领学生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这神秘的回声令人陶醉,再唱:4 2 4 2-·····歌曲最后乐句。可爱的回声越传越远,也变得越来越怎么样?

生回答。

师:在这儿,我们把回声唱的再强一些。

3.把第一段连起来唱。

学习第二段。

师:(唱完后)第二段歌词有两个地方与第一段不一样,谁发现了?

生回答。

师:说的对,现在我们试着来唱第二段吧。

生唱完。

师:你们的歌声令我陶醉,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友谊在歌声中传递着,现在把两段歌词连起来,眼睛注意看老师,随伴奏一遍。

师:很多同学都在用心歌唱,可是你发现没有哪一句唱得不够好?

生回答。

师:带着种种心情,我们将歌曲再唱一遍。(随琴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的欣赏本课歌曲,学习本课歌曲,感受歌曲带给我们的情感。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小结

同学间的友谊伴随我们快乐成长,这就是人间最美好的回声。带着你真挚的情感,用歌声传递给每一个人吧。

【设计意图】对歌曲意境和主题简单总结,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好,同时引导学生珍惜友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