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的组成知识点

水的组成知识点

水的组成知识点
水的组成知识点

水的组成知识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水的组成》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氢气的燃烧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__无__色、__无__臭、__难__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_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_小_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__法收集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__淡蓝色__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__水珠__;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__爆炸__。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__检验纯度__。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__可燃性__。

3.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检验氢气的纯度时,若发出__尖锐的爆鸣声__,表明氢气不纯;若_声音很小__,表示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 氢气+氧气――→点燃 _水。

知识点二 水的电解

1.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__气泡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较__少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较__多__。打开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将__带火星__的木条靠近玻璃管尖嘴处,木条__复燃__,说明产生的是__氧气__;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将__燃着的木条__靠近玻璃管尖嘴处,气体能燃烧,产生__淡蓝__色的火焰,说明产生的是__氢气__。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1∶2__。

2.水的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 水――→通电

氢气+氧气 __

3.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__氢、氧元素__组成的。

4.实验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的原因是:(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2)氧气的性质比氢气活泼,氧气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而部分被消耗。 注意:1∶2是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而非质量比。

知识点三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1.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的多少,纯净物可分为__单质__和__化合物__。由__不同种元素__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高锰酸钾(KMnO 4)、氯化钠(NaCl)、水(H 2O)等。由__同种元素__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H 2)、氧气(O 2)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__氧元素__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水(H 2O)、四氧化三铁(Fe 3O 4)等。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O 2)和臭氧(O 3)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但它是混合物不是单质。

3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或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 3.在做物质分类题时,首先找出混合物,剩下的是纯净物,然后在纯净物中找出单质,剩余的是化合物,最后在化合物里找氧化物。

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1)物理性质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2、完成下表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物 质纯净物(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②燃烧产物;③是理想的能源。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以及答案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以及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雪花溶化成水 B . 水蒸发成水蒸气 C.水凝结成冰D.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原子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水分子D.氢分子、氧原子 3.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氧气组成 B.一个氢分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6.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此时水的作用是() A.反应物B.氧化剂 C.催化剂D.还原剂 二、填空题(30分) 7.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沸点为,在,水的密度最大为. 8.电解水时正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负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其体积比为,质量比为.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或,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同时也验证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9.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水电解的实质是 . 三、简答题(10分) 10.冬天露在地上的自来水管要用保温材料裹住,请运用水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素质优化训练】 1.在有些关于水的广告中说:“某某水,有点甜.”试问:如果是纯净的水,广告中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此性质对水中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如果固态水(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大,水中生物将会是什么命运呢 3.有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是雨水,一杯是纯水,请用实验方法证明,哪一杯是雨水. 4.24.5克KClO3含有的氧元素与多少克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相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精品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氢气的性质 提出问题 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 水 3.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 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 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 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了解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 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燃着的点燃

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 课堂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探究点三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提出问题 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 2)、水(H 2O )、五氧化二磷(P 2O 5)等。 知识拓展 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但绝对不是化合物。 ⑵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3.物质的简单分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 一、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化学性质: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氢气收集满。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检验:点燃。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是纯净的氢气;在燃烧时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是不纯的氢气。 任何可燃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在点燃或使用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二、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最直接的结论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推论):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

1 / 1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 课下作业 1.春天里常有春寒来临,在寒潮到来之前,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冻坏,傍晚往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样,夜间秧田的温度不致降低太多,秧苗不会被冻坏。这主要是利用水的哪一个性质 ( ) A.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 B.水的冰点是0℃ C.水的比热容较大 D.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2.以下每组由三种物质组成,分析把它们放在一组内的理由,然后从备选答案中找出与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它们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 A.磷 B.硫 C.盐水 D.锰酸钾 (2)氢气、氮气、铁( ) A ·碳 B.二氧化锰 C ·水 D ·高锰酸钾 (3)氧化铜、五氧化二磷、水( ) A.铜 B.氧化铝 C.磷 D.空气 3.在一些重要活动或一些商业庆典时,常悬挂一些氢气球,但有时气球破裂遇到明火时很容易发生爆炸或引起火灾,因此有人用密度稍微比氢气大的稀有气体氦气充填气球,这样既可以使气球上升,又杜绝了安全隐患。请据此简要回答: (1)从以上事实中可以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2)用氦气充填气球的优点是: 。 4.(2007·湖北荆州)下列四种物质中,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 ( ) A.食盐水 B.空气 C.黄铜(铜锌合金) D.液态氧 5.(2007·广西南宁)如右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 回答: ①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a 试管和b 试管中所 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②电解水的文子表达式为: 。 课下作业答案: 1.C 解析: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 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 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2.(1)D 解析:都是化合物(2)A 解析:都是单质(3)B 解析:都是氧化物 3. (1)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燃性 (2)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或没有可燃性) 解析: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其次是氦气。氢气易燃,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氦气是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不能燃烧,因此常被用来做氢气的代用品。 4.B 解析:食盐水是混合物,其中的食盐和水都是化合物;空气是由氧气等单质和二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组成黄铜的是两种金属单质;液态氧是单质。 5.2:1 水??→ ?通电氢气+氧气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开课教师:邹生建 【教学目的】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重点﹑难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 【教具】 水电解器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引入新课 我们已会写水的化学式H2O,并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个结论怎么得到的?本节要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水都有哪些物理性质,请同学阅读课本p.47页第二段。 【提问】1、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 2、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 3、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 【讲解】研究水的组成,首先要通过化学实验。 【展示】介绍水电解器及电解液。 【演示】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引导观察两电极上的现象及产生气体的体积,气体少的一管产生约10mL气体的停止实验。 【提问】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与正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和与负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体积谁多谁少? 【提问】通电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验?请注意观察。 【演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点燃体积较多气体。 【提问】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有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用

燃着木条检验体积较多气体有何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个反应?请同学们写出文字表达式及化学式。 【提问】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二、水的组成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投影】课堂练习 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破裂,主要原因是() A.铁管热胀冷缩 B.铁管热缩冷胀 C. 液态水比冰密度大 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 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板书】2、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投影】课堂练习 1、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 C. 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电解水时,理论上若得到n个氧分子,同时可以得到个氢分子。若得到8mL的氧气,同时得到mL氢气。若得到8g氧气,同时可得到g氢气。 本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分析:物质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布置作业 课本P49 1,2 练习册P29 1,2,3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2、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初三上册化学 水的组成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 2.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重点) 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 提出问题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点燃 3.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 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 课堂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探究点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提出问题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分类单质化合物 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纯 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区别①由同种元素组成 ②不能发生分解反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

人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

课题1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3、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 教学过程 一、水的概况: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特点:体内水的质量与生物体总质量的比(亦称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二、水的组成 1.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拉瓦锡) 2.电解水实验 装置: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出现都__气泡__,正极产生气泡速度慢,负极快; 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___V 正:V 负 =1:2_; ③正极产生的气体____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____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带黄色)___ __ 。

实验结论: ①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②水发生化学变化,其文字表达式: ④水由氢元素、氧元素元素组成。 三、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故点燃时要验纯) 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四、物质分类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O 2)和臭氧(O 3 )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如:CO和CO 2 练习: 1、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能够燃烧 C、难溶于水 D、密度很小 2、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2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 A、2 L B、 1L C、4 L D、无法确定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电解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挥发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氧气 C、冰 D、铁粉 5、水是()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水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复习.

第三单元水的组成(1)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目的: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电解水的实验的仪器为水电解器,通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仪器:直流电源一个,试管两支,电极两个,水槽一个,导线若干) (3)现象: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 都是无色的;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 体体积比约为1:2。 (4)气体检验: ①与正极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②与负极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如气体量少,可能发出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5)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 巧记方法: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或记为:氧正一,氢负二) (6)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7)被电解的不是纯水,而是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8)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水(H2O)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3.水的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 例1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 C.在0 ℃时,水会形成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加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 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 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

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 氢气和氧气。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 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练习:CO2 N2 P2O5 KClO3 Fe KMnO4 H2O2 指出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布置任务:结合教材P47的内容,将上边练习中的化合物简单分类。 提问:你能说出氧化物的基本要素吗? 回忆所学知识和新学知识给物质简单反类 化合物 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混合物 物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水的组成教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 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 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设计】 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电脑显示图片资料) 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 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①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侯,航运、旅游…… 板块Ⅱ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内容4:猜测水的组成 师:给出水的化学式——H2O,请学生猜测水的组成。 生(可能作答):由H2和O组成,由H2O组成,不知道,……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习题和答案第四单元课题

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测试题 【探究导学】 一、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电极上有产生,一段时间后, 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检验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发现木条,说明是; 负极:用燃着的的木条检验负极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是。 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和,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属于反应。 4.实验推论:水是由组成;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一、选择题 1.电解水实验证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单质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3.(经典回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4. (2012年重庆)下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括在②中,若② 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B.硫酸铜C.空气D.铜 5.下列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 : 1 D.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8 6.小兰已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设计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设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工具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

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师: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课题1 水的组成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实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景。因此,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从社会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本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原子、分子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3.知道水的净化过程及常用方法。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霍夫曼电解水装置、电源、酒精灯、火柴、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竟含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首先让我们看看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推进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 祁蕊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 孙震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已有认识入手,创设生动直观 的情景,通过对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两个实验的分析,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问题、归纳方法,教会学生研究纯净物的方法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以及物质分类方法。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与上一版教材比较,新版教材把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放在了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后面,于是在教学目标上由原来的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转变为通过对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两个实验的分析,教会学生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元素、氧气等知识,从纯净物的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物质分类的方法。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涵丰富,学习情境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题不仅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内容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已有知识和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学生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净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水的组成,学生通过第三单元学习已经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化学反应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元素种类不变,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本课题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微观过程的描述,学生依据对有微观世界的认识,归纳出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和物质分类的方法。在本课题的教学将促使学生已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微观世界的物质以及变化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以及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雪花溶化成水 B . 水蒸发成水蒸气 C.水凝结成冰D.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原子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水分子D.氢分子、氧原子 3.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氧气组成 B.一个氢分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6.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此时水的作用是() A.反应物B.氧化剂 C.催化剂D.还原剂 二、填空题(30分) 7.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沸点为,在,水的密度最大为. 8.电解水时正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负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其体积比为,质量比为.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或,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同时也验证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9.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水电解的实质是. 三、简答题(10分) 10.冬天露在地上的自来水管要用保温材料裹住,请运用水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素质优化训练】 1.在有些关于水的广告中说:“某某水,有点甜.”试问:如果是纯净的水,广告中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此性质对水中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如果固态水(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大,水中生物将会是什么命运呢 3.有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是雨水,一杯是纯水,请用实验方法证明,哪一杯是雨水.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水的组成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人教版

课题1: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水的组成 ②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③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 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②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 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 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多媒体课件 (2)学生用具:与水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 (学生):水到渠成、水滴石穿、水落石出、水至清则无鱼……(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 (学生回答后,过渡) (教师):这么多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足见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教师):可以看出水是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资源,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料等知识了解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 (教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学生):看课本P48 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教法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师):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 (演示实验3-1),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教师): ① 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②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和氢氧化钠。 (学生): ① 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 无色的。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 【基础知识精讲】 一、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压强为101KPa 时,凝固点为0℃,沸点100℃,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 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冰比水轻.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气体的验证 (1)正、负电极上有气泡放出.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3)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2.表达式:水??→?通电 氢气+氧气 H 2O ??→?通电H 2+O 2 3.此实验证明 (1)从宏观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3)分类: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重点难点解析】 一、注意水的物理性质的前提条件 无色无味液体——通常状况下 凝固点0℃,沸点100℃——压强为101千帕 密度为1g/cm3——4℃ 正是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它才浮在水面;也正是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相同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二、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的仪器为水电解器,通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2.被电解的不是纯水,而是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3.电解水的实质:当水分子分解时,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即水电解的实质是水分子破坏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此实验进一步证明,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4.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氧元素、氢元素组成的,至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是根据更精确的实验测定的,即纯净物的化学式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通过精确的实验测定出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