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跨度梁(高支模)施工方案

大跨度梁(高支模)施工方案

大跨度梁(高支模)施工方案
大跨度梁(高支模)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3)

2 工程概况 (3)

2.1基本概况 (3)

2.2大跨度梁概况 (4)

2.3高支模概况 (4)

3 施工总体部署 (4)

3.1组织机构 (4)

3.2方案选择 (4)

3.3施工顺序安排 (8)

4 模板支撑架施工方法及措施 (8)

4.1模板支撑架施工方法及措施 (8)

4.2高支模质量保证措施 (9)

4.3附计算 (9)

5 钢结构的吊装及措施 (28)

5.1H型钢梁吊装 (28)

5.1.1 H型钢梁简介 (28)

5.1.2现场塔吊介绍 (29)

5.1.3-6.05米层构件吊装工况分析表 (33)

5.1.4钢梁吊点选择 (33)

5.1.5钢丝绳直径选择 (34)

5.2箱型梁吊装 (34)

5.2.1一层构件吊装工况分析表 (34)

5.2.2现场塔吊及塔吊性能 (36)

5.2.3一层构件分段后吊装工况分析表 (37)

5.2.4箱型梁吊装方法 (38)

5.2.5支撑架计算书 (38)

5.3第六层箱型梁吊装 (46)

5.3.1箱型梁所在位置如下图: (46)

5.3.2塔吊布置图及塔吊介绍 (47)

5.3.3六层钢梁吊装工况分析 (50)

5.3.5钢梁运输线路 (53)

5.3.6吊机的选用 (55)

5.3.7钢柱牛腿及吊耳计算 (56)

5.3.8轨道梁对五层混凝土梁的集中荷载分析 (57)

5.3.9轨道计算书 (62)

5.3.10钢梁吊装几个注意的问题 (65)

5.3.11五层楼面梁支撑钢柱计算书 (65)

5.3.12混凝土受压计算 (67)

混凝土:C30 (67)

F c=14.3N/mm2 设混凝土强度达到50%,则F c1=7.1N/mm2 (67)

支撑柱顶加200x200x30厚的钢板,故受压面积为:200x200=40000mm2 (67)

F=7.1*40000=284000N=284KN > 250KN 故满足。 (67)

5.4二层H1000*400*46*46型钢的吊装 (67)

5.4.1 H型钢梁所在位置 (67)

5.4.2塔吊分析 (67)

5.5安全措施 (68)

序号类别名称编号

1 图纸成都国际商城及染房街改造工程施工图——建筑专业

成都国际商城及染房街改造工程施工图——结构专业

2 规程规范

标准

《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20-8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高层建筑条形及筏板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33-9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006年版)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3 企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204- 2003

2 工程概况

2.1 基本概况

工程名称商业、办公、住宅及配套设施(成都国际商城)工程

工程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东御街与染房街之间

建设单位成都中强实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四川省川建院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主要功能本项目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包括办公楼(甲级写字楼),住宅,大型商场,超市,地下停车场等多种功能。地下三四层为地下停车库及设备机房,地下二层为超市,地下一层到地上五层为大型商场;办公楼部分6-39层均为甲级写字楼,住宅部分29层。本工程地面一层和东御街盐市口平,

地下一层和染房街步行街平。

建筑用地面积20478.32m2总建筑面积312164.9m2地下建筑面积78770.4m2地上建筑面积 236433.5m2

结构形式

写字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商业楼采用框架结构;住宅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2.2 大跨度梁概况

1 负一层、首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9-11/F-K,18-23/F-K轴梁的最大跨度为22m;六层24-26/F-K轴截面最大为1700×2000mm,模板的支撑高度都较高,施工时也按大支跨度梁支模要求进行架体的加固,确保安全。

2 钢结构工程的钢梁有四处现场吊装困难:负一层到五层8~24/K~F轴跨度为21米的H型钢梁54根;一层36轴/K~N轴箱型梁1根;二层20~22/K轴线与20~22/F轴线2根H1000*400*46*46的钢梁;六层24~36轴/F~K轴箱型梁13根。

2.3 高支模概况

负二层至五层12-17/F-H轴处为中庭,该部位层高达37m,为超高支模,楼板厚度为120mm。

3 施工总体部署

3.1 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大跨度梁施工的安全可靠、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过程中专人监督,全过程监控。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 牛中一

副组长:王红勇谭建国杨卫东

成员:胡茂才关昌军陈奎赵阳王辉黄辉

高仕波周在文赵小春黄庭蒋锐王怀念

吴耿汉蒋勇刚孙乾隆等

3.2 方案选择

1 支撑体系选择:本工程模板设计首先要确保模板结构构造合理,刚度好,不变形,牢固稳定,拼缝严密,不漏浆、无错台、角模顺直光洁,而且尽量兼顾对后续工程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原则,为此模板选用18mm的覆膜多层板为面板;水平结构模板结构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快拆支撑体系,以确保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安全性。本工程主要模板选型如表3-1所示。

表3-1 主要模板选型表

序号结构部位

模板方案选型

备注

模板及龙骨支撑体系

1 梁梁截面为600mm×

1200mm ,1700mm×2000mm:采

用18厚覆膜多层木模板,50mm

×100mm木方做次龙骨,100mm

×100mm木方做主龙骨,并加

并加φ14@500对拉螺栓。

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

间距为600×600mm顶部支撑采用

+U形托支撑,步距为1500mm,自

由端高度≤600mm;梁侧模采用φ

14@500对拉螺栓。

梁荷载通过支

撑传至筏板

2 板采用18mm厚覆膜多层板作面

板;50mm×100mm木方作次龙

骨,Φ48×3.5钢管作主龙骨,

钢管扣件脚手架+U形托支撑,支撑

架间距按800×1000mm,步距为

1500mm;自由端高度≤600mm,主龙

骨间距为800mm,在每一楼层部位

与相邻满堂架连成整体。

中庭高支模

3 墙采用18厚覆膜多层木模板拼

装成大模板

φ14@500对拉螺杆

4

柱采用18mm厚覆膜多层木模板,

龙骨为50mm×100mm的木龙

骨,间距250mm,背楞采用10#

双槽钢或双钢管,并加φ

14@500对拉螺栓。

在柱四周搭设1200宽的双排架,

间距900×1200mm,步距为1500mm,

并与四周满堂架连成整体。

18厚木模板

50*100方木

48钢管

立杆间距为800X1000

4m间距设竖向剪刀撑

中部4m间距设水平剪刀撑

底部设水平剪刀撑

顶部设水平剪刀撑

图3-1 中庭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600*1200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100*100方木

U型顶托

50*100方木14高强拉杆

18厚木模板

100*100方木剪刀撑

图3-2 600×1200mm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3-3 1700×2000mm钢混梁模板支撑架平面简图7

注:当梁高≤1000时,设一道斜撑。当梁高>1000时,设二道斜撑。

100*100方木

U型顶托

50*100方木

14高强拉杆

18厚木模板

钢管剪力撑间距3000

钢管斜撑间距1000

图3-4 1700×2000mm 钢骨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2 钢梁吊装选择:

负一层到五层7~24轴/K ~F 轴型钢梁跨度为21米,H 型钢梁型号为H800×250×30×30,单支梁重量约为5.52t ,均在塔吊的吊运范围内,采用塔吊吊装施工;一层36轴/K ~N 轴箱型梁,分三段采用塔吊吊装;二层20~22/K 轴线与20~22/F 轴线两根H1000*400*46*46的钢梁吊装,分二段采用塔吊吊装;六层24~36轴/F ~K 轴箱型梁,均在工厂整体制造完毕,运输到现场,用150吨吊机直接调至5层楼顶, 采用2台3吨的卷扬机进行抬吊。 3.3 施工顺序安排

由于大型钢梁截面较大,在施工时为了便于钢梁的安装焊接及钢筋的绑扎施工,先把钢梁吊装就位并焊接完成,然后再安装焊接梁下排钢筋,最后支设梁底及侧面模板并浇筑砼。 4 模板支撑架施工方法及措施 4.1 模板支撑架施工方法及措施

1 大跨度梁施工方法

由于本工程的梁截面大,型钢大,根据实际情况对具有代表性的梁600*1200、

1700*2000支撑进行计算,以保证施工安全。因钢梁通过组装焊接以后,钢梁本身的重量全部传递到柱上,浇注砼时的架体不用受钢梁的自重,在计算时,只考虑钢筋砼及施工活载,计算附后。按每延米计算梁的自重为:600*1200梁的混凝土自重计算:0.6*1.2*1*2.5t/m3=1.8t;1700*2000梁的混凝土自重计算:1.7*2.0*1*2.5 t/m3=8.5t;根据梁体的重量我们采用钢管加U型托支撑,间距为600mm,支撑架体的布置见3.2方案选择的相关内容;其搭设的主要方法同原模板方案中相应的搭设方法。

2 超高支模采用18mm厚覆膜多层板作面板;50mm×100mm木方作次龙骨,Φ48×3.5钢管作主龙骨;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撑架间距按800×1000mm,步距为1500mm;自由端高度≤600mm。在架体最底部及顶部水平杆部位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部位按4000mm间距设水平剪刀撑;在架体四周必须设立连续剪刀撑,在每一楼层部位与相邻满堂架连成整体。

4.2 高支模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本工程架体支撑高,板厚较薄,整体量大等特点,支模施工时,重点控制好支模的模板体系选型以及增加剪刀撑加强支模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1) 从方案选择上架体全部采用普通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能够保证其受力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楼板的整体安全,在大梁楼板下相对应梁的支撑不拆除,以保证楼板梁荷载传递。

2) 为了避免架体承载力偏心受压而降低受力效果,支撑时,在架体立杆顶部均设可调“U”托,使立杆成为典型的轴心受压构件,充分发挥立杆的作用。

3) 在每根立管下垫50mm厚(每块脚步手板长度不小于500mm)通长木方,并在立杆下部200mm处设置扫地杆。

4) 在大梁的端部设立剪刀撑,中部间距按3000m设置,水平杆与满堂架架连成一体。

5) 在架体最底部及顶部水平杆部位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部位按4000mm间距设水平剪刀撑;在架体四周必须设立连续的、封闭的剪刀撑;在中部按4000mm间距设竖向垂直剪刀撑,顶部自由端高度≤600mm,以加强支撑架体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性,确保施工安全。

4.3 附计算

4.3.1 1700*2000梁模板计算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2m ,

梁截面 B ×D=1700mm ×2000mm ,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60m ,立杆的步距 h=1.50m , 梁底增加6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2。 木方50×100mm ,剪切强度1.3N/mm 2,抗弯强度13.0N/mm 2,弹性模量9000.0N/mm 2。 梁底支撑顶托梁长度 2.50m 。 梁顶托采用100×100mm 木方。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6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 2,混凝土钢筋自重25.00kN/m 3,施工活荷载4.50kN/m 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6200

1500

2000

1700

500500500500500

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00×2.00+0.50)+1.40×2.00=63.400kN/m 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4.00×2.00+0.7×1.40×2.00=66.760kN/m 2 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 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0.98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 ㈠、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2.000×0.600=30.0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500×0.600×(2×2.000+1.700)/1.700=1.006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1.700×0.600=4.590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均布荷载 q = 0.9×(1.35×30.000+1.35×1.006)=37.672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集中荷载 P = 0.9×0.98×4.590=4.048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60.00×1.80×1.80/6 = 32.40cm 3; I = 60.00×1.80×1.80×1.80/12 = 29.16cm 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4.05kN 37.67kN/m

A

B

0.266

0.258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3.587kN N2=10.501kN N3=8.314kN N4=11.644kN N5=11.644kN N6=8.314kN N7=10.501kN N8=3.587kN

最大弯矩 M = 0.265kN.m 最大变形 V = 0.397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265×1000×1000/32400=8.179N/mm 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 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6598.0/(2×600.000×18.000)=0.916N/mm 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 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397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42.9/250,满足要求!

3.59

5.56

4.94

4.21

4.10

5.05

6.60

2.02

2.026.605.05 4.10

4.21

4.94

5.56

3.59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31.01kN/m A

B

0.397

0.021

㈡、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⒈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两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1.644/0.600=19.406kN/m

最大弯矩 M = 0.125ql 2=0.125×19.41×0.60×0.60=0.873kN.m 最大剪力 Q=0.625×0.600×19.406=7.277kN 最大支座力 N=1.25×0.600×19.406=14.555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 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 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873×106/83333.3=10.48N/mm 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 2,满足要求! (2)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14.229kN/m 最大变形 v =0.521×14.229×600.04/(100×9000.00×4166666.8)=0.256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 ㈢、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108kN/m 。

托梁计算简图

500

500

500

500

500

3.59kN 10.50kN 8.31kN 11.64kN 11.64kN 8.31kN 10.50kN 3.59kN

0.11kN/m A

B

0.645

1.097

托梁弯矩图(kN.m)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1.096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22.219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124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 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 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1.096×106/166666.7=6.58N/mm 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 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124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㈣、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0.34

0.38

3.973.98

8.328.30

2.20 2.2210.5410.55

11.6711.66

0.01

0.0111.6611.67

10.5510.54

2.22 2.208.308.32

3.983.97

0.38

0.34

0.043

0.124

500

500

500

500

500

2.97kN 8.54kN 7.26kN 7.58kN 7.58kN 7.26kN 8.54kN 2.97kN

0.11kN/m A

B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无需计算。

㈤、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22.219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0.9×1.35×0.137×6.200=1.031kN

N = 22.219+1.031=23.250kN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

A ——立杆净截面面积,A=4.239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1cm3;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40m;

h ——最大步距,h=1.50m;

l0 ——计算长度,取1.500+2×0.400=2.300m;

——由长细比,为2300/16=144;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333;

经计算得到=23250/(0.333×424)=164.928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计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0.7×0.200×1.200×0.240=0.058kN/m2

h ——立杆的步距,1.50m;

la ——立杆迎风面的间距,2.50m;

lb ——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0.60m ;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0.9×0.9×1.4×0.058×2.500×1.500×1.500/10=0.037kN.m ; Nw ——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Nw=22.219+0.9×1.2×0.848+0.9×0.9×1.4×0.037/0.600=23.319kN 经计算得到

=23319/(0.333×424)+37000/4491=173.602N/mm 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4.3.2 600*1200梁模板计算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2m ,

梁截面 B ×D=600mm ×1200mm ,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60m ,立杆的步距 h=1.50m , 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2。 木方100×100mm ,剪切强度1.3N/mm 2,抗弯强度13.0N/mm 2,弹性模9500.0N/mm 2。 梁两侧立杆间距 1.20m 。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3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 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 3,施工活荷载4.50kN/m 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6200

15001200

600

600

6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50×1.20+0.50)+1.40×2.00=40.120kN/m 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4.00×1.20+0.7×1.40×2.00=40.840kN/m 2 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 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0.98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 ㈠、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1.200×0.600=18.36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500×0.600×(2×1.200+0.600)/0.600=1.50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0.600×0.600=1.620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均布荷载 q = 0.9×(1.35×18.360+1.35×1.500)=24.13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集中荷载 P = 0.9×0.98×1.620=1.429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60.00×1.80×1.80/6 = 32.40cm 3; I = 60.00×1.80×1.80×1.80/12 = 29.16cm 4;

计算简图

200

200

200

1.43kN 24.13kN/m

A

B

0.1180.074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823kN N2=6.130kN N3=6.130kN N4=1.823kN

最大弯矩 M = 0.117kN.m 最大变形 V = 0.123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17×1000×1000/32400=3.611N/mm 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 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127.0/(2×600.000×18.000)=0.434N/mm 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 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1.82

3.00

3.13

0.710.71

3.13

3.00

1.82

200

200

200

19.86kN/m A

B

0.123

0.010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123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00.0/250,满足要求!

㈡、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⒈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6.130/0.600=10.217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0.22×0.60×0.60=0.368kN.m

最大剪力 Q=0.6×0.600×10.217=3.678kN

最大支座力 N=1.1×0.600×10.217=6.743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368×106/166666.7=2.21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678/(2×100×100)=0.552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7.282kN/m

最大变形 v =0.677×7.282×600.04/(100×9500.00×8333333.5)=0.081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

㈢、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⒈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 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673kN.m 最大变形 vmax=0.228mm 最大支座力 Qmax=14.285kN

抗弯计算强度 f=0.673×106/4491.0=149.94N/mm 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 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600 600

1.82kN

6.13kN 6.13kN 1.82kN

A

B

0.243

0.673

0.81

0.811.01

1.017.147.14

7.147.14

1.01

1.010.81

0.81

0.000

0.228

600 600

1.59kN

4.37kN

4.37kN 1.59kN

A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