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漏窗

苏州的园林特色是小巧,精致,在不大的面积内布置了丰富的景观。通过围墙、树木、竹林、假山、房社、长廊把这些景观隔断,使你不能一眼看透;有时这些隔断又不是密闭的,在隔墙上开出一扇漏窗,通过漏窗,让你看到另一景色的消息。如果说,园林内的道路,小径是把各个景观用实线顺序地连接起来,漏窗就是把各个景观用虚线跳跃地连接起来,并且增加了观景的视角。

我这次再游苏州园林,留意了一下所见到的漏窗

苏州园林漏窗赏析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是窗的艺术博物馆,仅漏窗就有近千。这些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属工艺美术的上品,制作精细而不庸俗,看似简朴其实别具匠心。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

漏窗,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沧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换多端、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成为日后造园的蓝本。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从大处区分,可以把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二类。

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不同的观赏效果。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苏州园林每一个漏窗几乎都能表现一种场景,叙述一个故事,展现一种寓意。真是妙哉!妙哉!

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图)

日期:2008-07-31 来源:央视国际作者:佚名我要评论()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

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苏州园林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假山、水源、文化等许多有形无形的物质(园素)所组成,其中园林建筑,若无精美的各种类型和形态多变的花窗作连接的话,其景观将大打折扣。苏州园林花窗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苏州文人园林文化的反映。苏州园林的花窗可谓江南园林之窗典范,只要来苏州园林走一回细加品赏,每一个园林就是一座花窗的微型博物馆。

1、空窗

空窗

又称“月洞”,即在空白墙上做成满月形状。其特点:外来之景如画一般镶嵌“画框”之中,他人观镜中之人犹如一幅动态的肖像画。观赏的角度不同,画框中的画与人也不同。如狮子林“立雪堂”南墙面即有数个“月洞”空窗,每个空窗景色多不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月洞”也不拘泥于满轮圆月这种形式了,也有“弦月”“梅花”“桂叶”“花瓶”“双菱”“六角”等形状。如站在留园石林小院之南的“洞天一碧”小屋内,面东墙上有“六角”空窗将墙隅空地生长的修竹与秀石框入窗,极富雅意。着名园林学者同济大学的教授陈从周先生还特地将此窗景刻意印在他所着的《苏州园林》的封面上。一般空窗既有用水磨清砖作边框的,也有用砖砌成一定形状再用纸筋石灰抹涂。

2、半

半窗

即将窗安装于半墙之上。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常常运用。如苏州沧浪亭内“翠玲珑”是以观翠竹为主题的建筑,小巧精雅,南面植竹档前面围墙之外不佳之景,北栽竹形成翠林,遮掩“五百名贤祠”,以缓庄严肃穆之气。而南北之墙,各布置一排半窗,落座室内,白日满院鲜翠映入眼中使人爽心;月夜凉风微起“墨竹”轻舞,尤如动态的水墨画。

其窗有多种款式,拙政园的“玉壶冰”,其半窗花样是冰裂纹式,这与建筑功能、室内陈设、匾额之名、及主人的喜好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

3、长窗

长窗

又称“隔扇”,通常落地,安装在上槛与下槛之间,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故亦称它为“落地长窗”或“落地门窗”.在苏州园林中,长窗是最实用的窗之一。这种窗开之,人可出入、通风、采光;闭之有采光、保温,居室内能赏室外美景的作用。

长窗有四扇、六扇、八扇之分,扇数的多少一般依据建筑开间大小而定,一般多布置于厅、堂、馆、轩。这种窗上部分的窗格通透明亮便于采光,窗格花纹也有“海棠十字”“菱花”“冰裂”“如意”等十多种形状。长窗的夹堂与裙板既有素面板,也有经过精雕细刻的花板。花板内容有花草、山水、人物、动物、诗词等。耦园一处长窗的裙板也极具特色为雕刻漏空式。也有从上至下一通均为明窗,如拙政园的“远香堂”.

长窗内外开向也有讲究:一般建筑无外廊者多向外开,它的裙板朝外者多无雕花图案,而雕花则在里面;建筑外有廊的长窗多向内,以避行者不便。也有不依传统方去做的。有的房屋一侧的长窗朝内开,另一侧长窗朝外开,如狮子林。也有的全部向外开,或全部朝内开,如拙政园东部“秫香馆”与怡园的“藕香榭”则全部朝内开。

4、纱窗

纱窗

亦称纱隔,与长窗颇相似,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常以纱窗来分隔空间,它避免了砌墙造成的呆板,不仅增加了文化内涵,也显示园主的富有。

纱窗一般不用明瓦(即蚌壳经特殊加工成半透明状约6~8厘米见方的薄片)作遮挡,而是钉铺绢纱或者布置书画。如留园“金玉满堂”即布置书画,人们在游园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书画艺术,又如在该园的“五峰仙馆”内的纱隔上绘、写书画,藏与露尽在其中。怡园“梅花厅事”纱窗中夹堂采用半透玻璃替代绢纱,网师园集虚斋纱隔巧妙地将楼梯隐藏在后颇有实用和艺术性。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很早以前,我们从小学的课本上就知道了苏州园林,可能读书时候还不太明白,觉得比自己家的旧房子豪华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大,有回廊、小桥、亭子等,然后还有花园,这是苏州园林在最开始给我留下的印象。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 苏州园林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还存在,无一处不体现她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和匠师们的精心设计,可以说她是建筑中的上乘瑰宝。并且,因为其经历的不同时代的修建和改造,使其将各种不同的建筑式样和文化相结合,并最终融入其中,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 苏州本来就地处水乡,各种河道水道密布,对于园林的引水入园来说非常方便;并且,附近地区盛产太湖石,非常适合园林中假山的建造;苏州地区富庶,富商云集,人们追求的就是比较舒适精致的宅院,并且也有这个能力去修建,以致建宅之风盛行;另外,苏中本是诗书艺术鼎盛之地,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众多,也给苏州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以拙政园为典型,来谈一下苏州园林的特点。 1、苏州园林在古代相对来说占地面积算比较小的,所以她的重点在于场景变换,一遮一掩之间显示出变化无穷。因为空间有限,为了符合中国山水的情趣和意境,就不得不采用假山和树木等进行巧妙的隔离和环绕,显出曲径通幽之感,间或点缀一两点小桥和亭阁,从

一扇窗或一扇门中小间大,形成空间上的变化无穷。 2、从审美情趣上来说,苏州园林通过自然的草木、山水加上各种楼阁营造宅院中的自然环境,再结合古朴的带有文化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来表达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从而形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3、苏州园林中大量与文学艺术相关联的书画、雕刻等等,都充满了文人的知识和智慧,显示出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氛围,并最终形成既能住,又能游玩的独特艺术生活。 如果对看到这里,那么就计划着去看一看苏州园林吧,因为只有你去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那无处不精致的美,那一窗一角都成景的独特艺术,远远不是能通过描述所尽言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1 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1.2 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1.3 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1.4 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1.5 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1.6 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XX别墅庭院花园规划设计说明

秋思园规划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场地现状分析 根据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别墅的用地面积约为1085平方米(包括门口和专用停车库),东至菜园,野餐用地,西至健身,观赏用地,整个用地比较完整。 2、周边环境 别墅花园西临花园生活晾衣区用地,南临观赏区(有水景设计),东部与休息区用地相邻,其中该花园的东南部有着一条河流。 二、规划设计依据 1.XX别墅花园规划设计条件书。 2.1:1000场地现状平面图。 3. 剖面及效果图纸 三、规划目标(花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XX别墅花园定性为具有中式建筑风格特色,通过设计反映别墅花园的园路设计,满足居住者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庭院。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花园在别墅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花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XX别墅花园是私人空间设计,它以建筑风格为中式建筑线索,花园与室内和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别墅和自然植物景观融为一体。 以石板为线路设计了一条花园景观主路。在花园生活晾衣区处理为该路面?的主要铺装材料。在西南地方建了活动健身区,用平地的形式出现,同时该处旁边花园中一个集中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设置了大型叠水泉涌。 在自然河流的阻断地方可以用做烧烤的好地方,绿地占据了该地地面,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观光和娱乐,称的上为一个好地方。 六、总体布局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大的功能区: (1)娱乐休闲区 根据XX市规划局提供的《秋思公园规划设计条件书》的要求,在公园西北部,以双悦亭为核心,有占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区。在主入口的附近,人们可以在很累的情况下,在期间可以自由的进行娱乐,由于双悦亭是古典的建筑,可以在那里思考许多烦心的事,想通了事情就可以继续的向前走了。可以说这里也是人们散心的好地方。 用于住宅开发用地用掉了居民最方便使用的原公园用地的东北部,所以位于公园西北部设置少量体育设施,形成娱乐休闲区。里面有不少的体育设施,还有的是广场中心有个游泳池,可以进行水上的娱乐。如果游泳池不够的话,在另一个娱乐区有更广泛的水上游乐场,可以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漏窗 苏州的园林特色是小巧,精致,在不大的面积内布置了丰富的景观。通过围墙、树木、竹林、假山、房社、长廊把这些景观隔断,使你不能一眼看透;有时这些隔断又不是密闭的,在隔墙上开出一扇漏窗,通过漏窗,让你看到另一景色的消息。如果说,园林内的道路,小径是把各个景观用实线顺序地连接起来,漏窗就是把各个景观用虚线跳跃地连接起来,并且增加了观景的视角。 我这次再游苏州园林,留意了一下所见到的漏窗 苏州园林漏窗赏析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是窗的艺术博物馆,仅漏窗就有近千。这些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属工艺美术的上品,制作精细而不庸俗,看似简朴其实别具匠心。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 漏窗,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沧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换多端、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成为日后造园的蓝本。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从大处区分,可以把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二类。 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不同的观赏效果。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以留园为例谈造园手法的应用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清幽隽永的意境美和完善的园林面貌为足于世界园林艺术之林,被誉为“园林之母”。任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它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成长的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用现代景观设计的观点审视,必然会有新的结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之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独创与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和一味照搬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同时缺乏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批判性吸收和继承,以致失去了自己的根脉。人无足不走,树无根不活,因此,用现代景观设计的眼光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和必然要采取的一种方法。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比较,区分两者的优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找回中国景观中国景观设计繁荣兴旺之根,使每一个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和使命。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景观设计比较研究文化传承 引言:留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指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留园是在平地造园,没有地形之便,所以空间划分都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留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

的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因此,本文将留园作为论述对象。 1,留园的概况 留园位于江苏闾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上。占地五十余亩,有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部分组成。中部和东部为全园之精华。中部掘池东南,堆山西北,以水为主,环以置石,布置亭、台、楼、阁,四周环以回廊;东部以建筑为主,厅堂轩层参列,间以叠石小品;西部构筑简朴;北部遍植桃杏,布置花圃。刘原本是一处私家宅园,是由李渔主持修建,建筑密度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空间处理手法,一伙的空间的开合变化和层次,尤其在局部小空间和园中园的处理上,达到了“处处邻虚,方方侧影”的空间无尽,视觉无穷的效果。2,留园的空间处理。 留园是一处私家宅园,“泉石之胜留以待君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攀玩也,亭台之幽留以待君游息也。其所留着多矣,岂止如唐

苏州园林—留园风景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城市规划系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姓名:路遥 学号: 08290030217 班级: 08城建城规(2)班指导教师:顾康康 2011年11月

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 ——苏州留园摘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切入,对苏州2009—2020年的旅游总体规划进行阐述,标示出所要叙述的留园在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建设中所处的区位特色与发展轴线向读者展示留园在苏州古城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从风景区规划的角度流线式介绍留园的各个景观节点的特色,及站在园林规划的视角粗略分析留园造园中的两个空间处理手法,最后是作者将对苏州园林的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苏州旅游总体规划留园简介建筑角度入口处理 正文: (1)前言 调研背景:建筑与规划学院十月二十八日组织大四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规划实习,实习地点为苏州和上海,在苏州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州博物馆等景点。十月二十四上午我们来到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的留园,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诣。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这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地段的感知,我们看到苏州留园的,感受到新老建筑思潮在这么一个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城的交流与碰撞,学习如何在继承古典风格,传承古典艺术的同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2)调研基本情况的介绍 以下为整个调研报告的叙述结构: 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中所处的地域位置 2.苏州留园的游览流线以及主要景观节点介绍 3.留园景观设计技法介绍(特别选出两点)

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所处的地域位置 宏观——整个城市“一核一带 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 “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 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 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 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其中“一 核”为主城旅游发展的极核,“一 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 分别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区,环太 湖休闲度假区,水箱古镇观光休闲 旅游区。

10个--绿城中式园林精品别墅项目大搜集美呆了[回顾]

10个· 绿城中式园林精品别墅项目大搜集,美呆了! [回顾] 宋卫平 作为最具匠人精神与理想情怀的地产开发商老总,绿城宋卫平一直视产品为地产开发第一生命力,而其开发的中式园林别墅项目一次次引领了中国别墅营造的新风潮,极致的品质营造更得到了各界的最高认可。本文悉数列举10个绿城中式园林别墅项目,供同行学习参考。 绿城杭州· 桃花源1、杭州桃花源十锦园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顶级别墅园区之一,绿城·杭州桃花源早已声名远播。然而令很多业内人士都感到惊奇的是:在桃花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还有一个纯中式别墅园——十套单套占地超过5亩的江南园林式中式住宅,称“十锦园”。十锦园单套售价以几千万元计,推出后很短时间就为人所收藏。 传统住宅在诗意的江南重新焕发了持续的生命力,以典雅精致而甲天下的苏州园林为自信的中国精英提供了 丰富的心灵慰藉,十锦园——胡雪岩故居之后的新一代江南名宅,以具有时代感的形式,为这个时代演绎出中国人的自信与荣誉。2、杭州桃花源西锦园新中式宅园大观善思而巧治的西锦园

180亩大规模形制。40栋中式园林宅园。 作为一个大规模的街区领域,西锦园在集聚空间设置上模仿城市的内向式肌理,整体规划特点为“大街平直,街巷多变,直中带曲,曲中带直”,宅园则为“正中求变”,中间较为方正,碰到边界则自然求变。“二园中分藕花洲,一条绿带乱相缠”,儒家理智和道家逍遥结合,小中求大,形成园中有园、气脉相连、处处有景、面面生情之境。从整体的规划布局到细节设计,西锦园的设计师们善思而巧治,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与技巧的会意融合,为现代城市提供了一种艺术的、文雅的、高尚的生活方式,它或许将为我们带来物质享受的更高境界,和心灵深处无法言说的惊喜和熨帖。何谓“中式”?自然是对中国传统住宅的回归,而“现代别墅”,则必须面对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传统价值与现代文明之间难以安装的接口、中式古典外貌与西方技术成果的错位,在时代精神的引导下,以这座西锦园为背景,从相抵幻化为相融,经历过层层的难题和疑问。对西式别墅驾轻就熟,又在反复观看胡雪岩故居后,被江南传统住宅的精彩之处触动内心的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周勤、丁平乐给出的答显然是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后的举重若轻“中式别墅的功能肯定是按照目前最高档、最舒适的别墅标准设置的。绿城对别墅室内设计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建筑里面的标准都完全符合现代人高档的生活。”绿城· 元福里有着“杭州城四大

别墅庭院设计说明

别墅庭院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庭院别墅位于韶关碧桂园,整个别墅庭院似长方形,较为规则,总面积约500方。除主建筑别墅外,还有约350方的设计面积。南面为小区道路,东面和北面为别家别墅花园,西面为以墙为界与之对称的别墅及花园,基地平整。好庭院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 二、设计依据(指导思想)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体现环境特色,形成整体风格。 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庭院是一个非正式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又有足够的活动面,是一个能让人驻足、而又可随时借景而转移话题的自由、轻松的自由空间。 4、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今后的方便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的行为问题”是我最先考虑的一个问题,一个好的设计应当能对人的需要敏感地做出反应,使人尽情的游玩,是她们精神焕发兴趣,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须给自己留有足够的空间,使我们在设计规划中必须给庭院留足弹性。 2、因地制宜、塑造空间个性的原则,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私有空间,因此我们再设计时要发挥想象,为园主创造一个有个性的空间。 3、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度性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人性的机能空间,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可动、又易于沟通的私家庭院。 4、坚持文化性的原则。通过环境载体的造型、色彩、质地及空间的处理、空间的过渡等,同时,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庭院的文化品位,突出庭院的植物景观特点。 四、景区及各分区的说明 各功能分区即可以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观,又通过连贯的游览路线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休闲、游览、娱乐于一体,为家居生活带来无穷乐趣。 各功能分区说明: 1、水景区 在整个别墅庭院的东北方向,为主景表现的地方,在构造主景,以一个有收有放的自然式水池为水景的主要表现,在其旁设一亲水亭子,水中有各种的水生

苏州园林艺术的欣赏

苏州园林艺术的欣赏 江苏省泰兴中学徐晶秀曼妙的江南景致,孕育了柔媚多情的江南文化,也缔造了风姿绰约的江南园林艺术。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宛自天开”的建园理念、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从有限的空间变出无限美景,这些“匠心”都值得每一个人细细的体会、品味。 儒家、道家学说影响中华传统深远,其中道家崇尚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松、柏、柳、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植之;几乎不加修饰把树木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处”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所以欣赏苏州园林艺术至少要从两个方面:①、感受自然之美(山石、树木、湖水的美); ②、感受古人创造自然的智慧(文学之美与造园的手法)。 一、自然之美。 1、树木花草之美:娇美、苍劲、袅娜、秀雅…… 树木花草本身各具姿态,或妩媚、或苍劲、或婉约、或婀娜,在欣赏树木花卉形态美的同时,中国古人往往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即借物抒情。也是说,在品味花草之美的同时,一定要与隐寓联系,才能更好的体会中国文化,品味其中意韵。 比如欣赏荷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荷花袅娜、羞涩的美,荷叶如舞女的裙,以及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只是荷花“外表”的美,由此延伸的清白、高洁的高贵品格,“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是荷花“内在”的美。在欣赏时,我们不但要欣赏“外表”美,更不能放过“内在”美。 再如梅花,娇嫩透明的花瓣与花蕊,“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远远敌不过它的优秀品质。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象征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松,古朴苍劲。千百年来,饱经风霜,顽强斗争,才具有这种姿态,所谓参差虺结,屈曲蟠龙,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如果从美学的比兴法则来说,这也是一种与命运斗争之美,或者悲剧之美。有人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与具有坚强生命力之感的松树有同样的审美意境。 2、山石之美:雄、秀、险、奇…… “山不在高,贵有意境”。同样是山,却千姿百态。“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庐山天下秀”、“黄山天下奇”,假山也同样分这些审美特征不同,造山者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 艺术中的层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要堆出层次感,最关键的是峰恋要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一部分,含蓄之美自生。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堆山不好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之感。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 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似龙、似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 3、湖水之美:静止、含蓄……。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摘要]: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启示了园林崇尚自然,创造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意境。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欲露先藏,含蓄有致,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形成画中有景,景中有画,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感染力,把园林意境提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造园;意境;小中见大;苏州古典园林;网师园 引言 中国古代造园家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创造所要达到的园林意境,以期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其中手法之一便是“咫尺山林,以小见大”。 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原始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然而,在古代的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现象:造园理论多借鉴于绘画理论;众多画家诗人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设计及建造,将诗情画意融于园林之中。 在造园理论和专著方面,分别有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清代李渔的《闲情寄语》和文震亨的《长物志》等。另外,造园理论还可于一些游记、散文和小说中找见,如《梦溪笔谈》、《红楼梦》等,但更多的还是见诸于山水画理论中。 在造园者方面,造园者不单只有一种身份,而是兼有诗人、画家等多重身份。如,元末著名的山水画家倪云林善,苏州的狮子林即为他所造,狮子林也因其画作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赞美:“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辋川置别业造庭院,因借辋川山色之胜,以画设景,以景入画;明代才华横溢的唐伯虎、祝枝山建造苏州园林中亦留有印记。另外,历代著名的造园专家,如计成、文震亨等,全部都精通诗词绘画,在造园理论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 南朝宋宗炳说:“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计成也在《园冶》中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可见“咫尺山林,小中见大”不仅是绘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园林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法,

初步了解梳理《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介绍

[标签:标题] 篇一:四大名园 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及留园; 另外,有江南四大名园和苏州四大名园的提法, 江南四大名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个园或南京瞻园; 苏州四大名园: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 留园; 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何园,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苏州园林甲天下”,其造园的思想及艺术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苏州园林突出和强调的“模山范水”,与近在咫尺的独特的自然山水其实 是息息相关的。苏州园林浓厚的文人气息的体现,也恰恰就在于文人(尤其是画家) 对造园过程的参与和设计。所以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画的原理和技法从来是一脉相承的。苏州园林开创并形成了“真山真水”与“假山假水”之间高度的融通与和谐,丰富了人们认识 自然、亲和自然、尊重自然的情趣和意境。陈从周说:“假山如真方妙,其山似假便奇”,既道尽苏州山水和苏州园林之妙,也为苏州园林文化之真谛。 拙政园* 在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1506-1521) 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 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语意, 取“拙政”二字为园名。 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初建时规模很大,除正宅外,园内有31景,包括现在的东花园(明末的“归田园”)、西花园(清末的“补园”),以及北墙外大片土地。现园面积60多亩。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全园分中、东、西 三部分。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 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狮子林在苏州市园林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1342年) 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改称画禅寺。狮子林即寺后花园。因园中有怪石像狮子,又因中峰禅师曾结茅天目山狮子岩,并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明、清以来,屡经兴废,后变为贝氏私园,1918-1926年经重修,始成现状。以假山著名,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全园布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 周廊壁嵌有《听雨楼帖》等书条石刻60余方,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 襄的书法;文于祥的《梅花诗》尤引人注目。 艺圃在苏州市文衙弄。明代袁祖康始建,后归文震孟(文徵明曾孙),改名药圃。明末清 初归姜贞毅,改名艺圃,又称敬亭山房。后曾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园内以水池为中 1 心,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为主。园景开朗自然,颇有山林野趣,较多地保存了明代 园林的格局。 沧浪亭在苏州市南、三元坊附近。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 之一。传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诗人苏舜钦买下别 墅临水筑亭,园主因有感于渔父《沧浪之水》歌命名为“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历来屡有兴废。南宋初年韩世忠辟为住宅,大加扩建。元代园废,改为僧庵。明代复建沧浪亭, 并由归有光作记。清康熙年间(1662-1722) 大修,布局为现亭主要基础。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漫步渡桥,始能入园。全园面积约16亩。

别墅区景观设计说明

别墅区景观设计说明 本设计为···103栋别墅景观绿化设计。 在依据原有了孔雀尾羽主题的基础上,对公共绿地进行了景观规划。本设计采用了“一轴多点”式景观结构。一轴即一条主要景观轴线。多点即多个景观节点。根据这个景观结构我们对整个别墅区进行了详细规划,使景观节点遍布于整个区域内,让居民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景可观。通过软质与硬质景观的合理搭配,使整个区域内更加生态、自然。让人们居住的更加舒适。但无论哪种风格、哪种主题,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同,都必须突出一个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最终目的都是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那么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同时我们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也就是“旧瓶装新酒”只有有了文化与历史的支撑,园林真正鲜活起来,更加耐人寻味。也同时为楼盘挣得卖点。 首先我们依据特版纳特定气候的特定植物对整个别墅区进行了分区,即木棉(攀枝花)区、榕树区、雨树区、和槟榔区。四个区域以椰子为主线达成统一步调,以相应植物为主题,通过软质与硬质景

观的合理搭配,突出主题植物的同时,使景观更加丰富,层次更加鲜明。 其次我们对区域内道路进行了规划,在充分研究了别墅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均合理设置异域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着主题,为小区增色不少。 最后,我们回归到景观上来,在我们的主要景观轴线上分布着多个景观节点,其中有临水广场、亲水栈道、戏水帘亭、翠竹廊和沙滩。同时更多的景观节点分布于四个分区内。位于槟榔区的亲水栈道采用木栈道和木栈台的曲折连接,伸入湖面,同时在木栈台上规则分布5个东南亚风格草亭,是居民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水面,领略滨水风光,同时兼顾游憩、休闲的功能,使居民在闷热的版纳气候中体验一丝清凉。这个临水广场与椰笑迎宾及入口广场形成呼应,主要以圆形及流水型图案进行设计,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和兴趣。因而,广场采用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等,在这里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台阶、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同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园林艺术与鉴赏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外园林艺术与鉴赏 论文名称: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作者名称:韩碧秋 指导老师:周武忠 学号: 04010410 2011 年 11 月 27 日 苏州园林的艺术与鉴赏 学号 04010410 姓名韩碧秋 (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江苏东南大学) 摘要: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影响力。“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都使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着高位。而其中,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着力分析苏州园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一些特点明显的景点为例,阐述蕴含在看似自然的景色背后的匠心。并单独分析苏州园林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即符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缠绵含蓄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 苏州园林,艺术手法,意境 前言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

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摘自百度百科) 1 苏州园林中构景方法的运用 抑景中国传统艺术比较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采取这种抑景的办法,就会使园林看上去有艺术魅力。苏州园林入口处有的时候在门口放上假山,又叫做山抑。 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两边景色互相观看的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 2 苏州园林经典景点赏析(拙政园:虚实相生) 长窗中的虚景 直接观赏景物多了,难免会感到乏味和缺乏新意。在恰当的地方放置长窗就会带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美丽的景色在窗中重重叠叠,更组合出了不同的风景。其中远香堂就是一例。远香堂坐落在山水之间,厅堂四周都装上了美丽的玻璃长窗。坐在厅堂之中,就可以随意浏览周围景色。它的背面透过宽阔的平台和水面,可遥望对岸秀丽的景色。在厅内向四周看,每个窗都有每个窗的惊喜与奇异。由虚窗看实景,感受自然比毫无阻碍的看风景要有感觉的多。 镜面中的虚景 我们知道,从占地面积上来讲,苏州园林是不算大的,而拙政园就更小了。但我觉得,在游览起来确并没有这样的局限感,可以说与苏州园林中时不时地穿插的水面有关。在地面上观察的景物再真实,再明丽,总是缺乏了一种影影绰绰的美感。镜面就刚好弥补了这个遗憾,可以说和上面的长窗虚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又让镜面中的虚景带了点颤抖的惹人怜爱的柔美。不仅如此,湖水的镜面又相当于一个增加了的空间,各处的湖水镜面互相映衬,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制造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园林中不觉得拥挤和狭小。

毕业设计_别墅庭院景观设计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别墅庭院景观设计 设 计 说 明 学生姓名:王莉 学号:20092327 专业班级:园林2009级3班 指导教师:李西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

1.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居住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在一些大城市别墅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别墅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别墅景观更成为引领居住环境景观设计理念潮流的风向标。 随着别墅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别墅产品的要求从以前简单的炫富上升到现在精神的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追求。在炫耀型消费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外在感受,模拟西方的生活形态,展示财富和地位;但当消费者更加成熟,转向自我需求型消费的时候,人们就迫切地需要一种别墅形态,一种既能注重生活感受和居住舒适度,讲求亲近自然,融人自然,又能体现东方文化包容、内敛、含蓄气质的别墅形态。在自我需求型消费阶段,传统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式风格开始复苏和回归,并在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 芙蓉古城作为成都周边典型的中式别墅区,其建筑风格以川西民居为主,小区景观体现出浓郁的中式风格。区内别墅景观的设计不仅要与芙蓉古城整体氛围相协调,还要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由于别墅业主是一个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华人,在了解其需求后,营造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又融合现代气息和中西文化的别墅景观成为首选方案。 2.设计方法 2.1资料收集 收集设计用地的地理位置和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地形和气象等资料,如气温、湿度、降雨量、风向、风力以及土壤情况。另一方面,查阅和收集相关的设计资料,了解国内外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的动态,特别是中式风格的案列。 2.2现场踏勘 对所规划的别墅区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进行现场勘察,了解现场的建筑、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等情况;与业主进行交流,了解其对别墅景观规划的要求,以及其家庭结构、文化水平等。 2.3场地分析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场地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别墅庭院与建筑的关系、地形特征、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场地性质的分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园林艺术概论》 期末小论文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3年12月26日

摘要:苏州园林是古典园林的最主要的代表,其中在造园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以苏州园林为例,简单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介绍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臵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苏州园林别墅庭院设计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别墅庭院设计都需要在最初进行整体的布局设计。庭院的设计需要营造一种生机盎然、生气勃勃的环境,无论是春、夏、秋、冬都要如此。我们在设计庭院的时候要考虑到建筑形式、色彩选择、山水、草木、建筑、题景、楹联、匾额等景点苏州园林元素的运用和选择组合。 其中,在苏州园林中,借景这一手法是经常会被使用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师打破空间的局限性,用曲折而又自由的布局形式来划分景区和空间,以此来展现苏州园林别墅庭院设计的精髓。 与西方园林惯用几何图形的表现手法不同,苏州园林别墅庭院设计所采用的曲折、自由的表现手法,用“曲径通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像苏州园林的表现手法非常适用于面积相对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通常来说在庭院的入口处都会采用假山、山墙、漏窗等作为屏风,适当地阻挡来客的视线,只让他们看到整个庭院的一个景色,需要客人几经波折,才能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看到庭院的整个面貌。自古以来就有“你在看风景,而你又是风景中的一人”的说法。

对于苏州园林别墅庭院设计来说人工湖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当然庭院的水系不单单只是人工湖泊这么简单,它还包括溪涧、潭、泉、井等。人工池塘一般都是随着建筑出现的,比如凉亭,台榭、走廊等。池塘的形状也有很多,一般都会采用不规则的形式,当然,池塘就会成为整个庭院设计的中心点,所有的建筑、假山、花草树木等一系列的景色都会围绕池塘聚合,就好比“山环水抱”。 因为庭院的设计需要一年四季都有景色可看,所以在庭院植物的选择上就尤为重要了,最为经典的说法就是“梅、兰、竹、菊”来比喻一个人的君子情怀,它们代表了四个季节;另外还有“玉兰、海棠、牡丹、桂花”人们用这四种植物来比喻“玉棠富贵”;还有耐寒三友“松、竹、梅。 除了之前说的这些元素以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筑了,亭、台、轩、榭就是最为代表的建筑。接下来我们就分别看看苏州园林别墅庭院设计中他们的重要性。

别墅景观设计说明

昌吉学院论文(设计)分类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密级: 碧海金沙—景观设计 系院美术系 学科门类文学 专业艺术设计(环艺) 学号 0925821042 姓名张建勇 指导教师刘贵张雪坤 教师职称副教授助教 2013年5月 7日

毕业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或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设计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设计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本学院及以上级别优秀学士毕业设计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以资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设计。 声明人签名:导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昌吉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房地产业也随之迅猛的发展起来,特别是高档海滩别墅的发展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海滩别墅是人们冲出城市的禁锢,回归自然的新型生活方式。 别墅生活使人们能够产生优越感和依赖感,同时海滩别墅这种生活方式更贴近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有更多的户外活动的场地和机会。本案就是利用海南省的地理优势设计出充满自然性的海滩别墅景观,说到景观主要由树木、花草、土石、流水来表现。考虑其海滩别墅景观的自然性,我使用轻设计法,突出其景观实用性的同时增加其观赏性减少人工干预的痕迹。空间设计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空间开合有序,室外景观拓展了室内的空间,使人的视野得以延展,让人在室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达到景为人服务的目的。景观的优秀与否取决于人与景观的对话性和景观与建筑的呼应感,碧海金沙的景观设计使得别墅的主人在庭院中吸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在闲暇时感受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曼妙。在阳光下漫步,聆听大海的叮咛细语,感受温润的海沙流过趾间的丝滑。在这里可以聊天,散步,游泳,探险... ... 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远离都市的喧闹,尽情享受安静,幽雅的私人空间。 关键词:海滩别墅景观;自然性;轻设计;新型生活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