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73计划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973计划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973计划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973计划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结题验收材料(一)

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

项目编号:G2000078400

起止年限:2000年— 2005年

项目负责人:汪景琇研究员

联系地址:北京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邮编10001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主要承担单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南京大学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技大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

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二〇〇五年十月

1、项目结题基本信息

表一973计划项目结题基本信息表项目编号:TG2000078400

2、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项目着重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日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太阳剧烈活动的成因,及在剧烈活动中爆发式增长的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磁通量和磁化等离子体抛射对太阳风和行星际介质、磁层、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的作用,从而形成空间灾害天气的物理过程,建立和发展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

这是当代空间科学中最困难、最富挑战性和最能造福人类的多学科交叉的重大科学难题。它适应面向21世纪的中国空间技术、空间探测乃至空间产业的重大需求,并将对宇宙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带电物质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这一项目是天文学、空间和地球科学相结合的基础研究项目。它以奠定我国日地空间灾害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为国家目标,适应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聚焦于太阳的剧烈活动及其驱动的日地空间灾害天气的机理,力图在新的学科生长点取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按照计划任务书的构想,在这一研究中揭示的太阳变化和空间灾害天气的因果联系,形成的新的概念和理论,不但将为发展我国空间天气预报准备必要

的科学基础,而且将为我国空间天气地基和空间观测网的建设等大科学工程做理论和概念准备。

2.1 主要研究内容

1)太阳剧烈活动的能源来自磁场,系统地研究导致剧烈太阳活动如耀斑、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向量磁场结构、演化,取得定量的观测结果,以独立磁拓扑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和构筑唯象和数值模型,乃至物理模型,为理解剧烈太阳活动形成的物理机制和其中粒子加速等高能物理过程,为太阳活动预报提供物理基础。这一研究是关于太阳活动的磁活动机理的研究,包括活动区向量磁场的结构和演化的系统观测,活动区电流、磁螺度和拓扑奇异性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活动区和大尺度磁场的理论外推和数值模拟。

2)充分利用国际空间观测、特别是SOHO、TRACE、和刚刚投入工作的Hessi 等最新的观测,结合我国地面观测等多波段资料进多波段自洽的物理诊断和分析,建立耀斑、CME的磁流体力学和辐射大气动力学模型,系统地理解其中初始能量释放,粒子加速和传播,以及等离子体响应过程,以利于理解太阳输出变化对背景太阳风和行星际的影响过程。在这一研究中将综合地面和空间多类数据和多波段的系统分析,并与磁场观测相结合,理解对空间天气有重要影响的耀斑、CME、空间暴等的形成机理。

3)发挥我国世界先进水平的太阳和日地物理观测系统的作用,取得从太阳表面向量磁场演化、太阳剧烈活动的时空结构、动力学,即包括扩展的日冕物质抛射、行星际激波、磁量重联、磁暴、磁亚暴,空间离子暴和电离层暴的多学科多波段的光谱、频谱、成像和流量的时间演化系统,从而认识空间灾害天气形成中的因果联系和基本物理问题。研究太阳风和CME与磁层的相互作用,磁层与电离层耦合,电离层与中层和热层大气的耦合,以理解空间天气事件的形成和各个天气链条间的能量传输过程。

4)把太阳大气、太阳风、日球作为一个积分系统,研究其中爆发式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形成对空间灾害天气的检测、预报、预警的科学概念、方法和模式。对空间天气的可预报性、预报必需的观测基础、作为预报依据的主导性的物理规律、预报的不确定性及我国空间天气预报的发展战略得到初步的结论性

的意见。

2.2 预期目标

1)在空间天气过程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可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进展的方面包括太阳向量磁场的演化、耀斑中的粒子加速、CME的太阳源区认证、太阳风加速机制、空间暴的形成机理、磁暴磁亚暴理论模型、我国电离层暴的发展规律,以及空间天气的物理预报的原理等。。

2)对空间天气总体过程的时空结构得到更为清晰的物理图象,如日地空间多个层次对太阳输出剧烈变化的时空响应和因果关系。通过几个重大空间天气事件的系统观测的分析研究,理清基本的链条和其中决定性的物理过程,在空间天气综合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3)为保证我国不迟于发达国家能在2005年前后开展实时空间天气预报提供决策和物理基础。提出对中国国家空间天气实施计划的咨询意见。

4)为我国21世纪日地空间科学探测做好科学积累,提出新的突破性的思路和概念,在项目结束时能形成一两个大型空间计划的初步方案。

通过项目的实施,一个基本的目标是实质性地提高我们的原创能力,并在太阳剧烈活动和空间灾害天气研究中在国际上取得足够的显示度,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3、项目研究计划的完成情况

项目集中了我国太阳物理、空间科学、地球物理和中高空大气物理学领域一批最优秀的学者。在国家目标和学科发展趋势的导引下,项目组完满地完成了预定的研究计划,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在相关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项目组成员在项目执行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一名成员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青年学者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百人计划”支持。

项目组五年来发表SCI论文628篇,其中SCIENCE 1篇;应邀在国际最著名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年鉴》(Ann. Rev. Astron. Astrophys.)发表评述论文1篇,这是中国天文学家首次获此殊荣,在这一最高层次的综述杂志发表论

文;在重要国际会议作大会特邀报告77次(不含双边国际会议),包括在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等编号学术会议16篇和国际天文联合会等地区性学术大会特邀报告26篇。项目执行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已得到国际同行700多次的SCI独立引用,多篇工作被收入国际新进出版的教科书。从2002-2004年一年一度关于整个天体物理的年评中(PASP, Trimble & Aschwanden)项目每年被评述的论文平均为18次。项目组成员作为科学和地区委员会主席,组织召开了国际天文联合会第226次学术大会,推动了国内外对“日冕和恒星物质抛射”的研究。

项目组充分发挥我国已建立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磁场望远镜、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和有特色的太阳二维成像频谱仪等观测仪器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外空间观测资料,在太阳活动区和太阳剧烈活动的三维结构、时空演化过程、形成机理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取得重要的观测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影响的半定量和定量的物理模型,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取得了对本次太阳周两次最重大的太阳爆发事件(2000年7月的Bastille事件和2003年10-11月的Halloween事件)从太阳向量磁场演化和表面磁活动到日地空间扰动、磁层空间暴和电离层暴等的完整的时间序列和物理图象。在国际上率先发表了对它们的研究成果,并由汪景琇在国际上建议和组织,为权威刊物Solar Physics组织了对Bastille事件的研究主题卷(Solar Phys. 2001,204)。项目有关课题组取得了本次太阳活动峰期国际上最完整的太阳向量磁场观测资料,为我国和国际太阳物理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项目组在四年多的研究工作中,努力强化现有的太阳物理和日地物理观测能力,发展新的探测手段,实质性地抬升了我国日地物理的实测能力。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对称光路真空太阳望远镜的设计工作,解决了地平支撑、像场消旋、真空密封、高精度跟踪、Stokes光谱测量和数据获取等技术难题,研制完成了太阳塔的机械、电控系统,完成了厂内组装和两次机电联调,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项目组为日地空间科学探测努做了重要的科学积累,发展了突破性的新的思路和概念。项目组成员为我国第一个科学卫星“双星计划”的实施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又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提出了中法“太阳探测小卫星计划(SMES)”和在

日地L1点进行空间天气监测的“夸父计划”,并进一步凝炼了空间太阳望远镜(SST)的科学目标。这三个空间计划都得到国防科工委民用航天项目的预研立项,为未来10-20年我国太阳和空间科学探测保持了强大的储势。

为实现适时开展我国空间天气预报的国家目标,项目组组织了以“中国国家空间天气计划”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在会议简报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空间天气计划的战略性思考;最近,以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组织了关于国家空间天气实施计划的讨论,完成了呈报国家科技部的建议书,为制定国家空间天气实施计划提出了系统的科学论证。

各课题组完成计划任务的详细情况已展示在各课题组的总结报告中,在项目总结中将不再一一陈述。

4、项目研究成果的水平与创新性

项目的研究成果表现在多学科的前沿领域和交叉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部分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作为涵盖太阳物理学、行星际物理学、磁层物理学、电离层物理学、中高层大气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是大尺度和多方面的,涉及太阳和空间物理的基本问题。项目的研究成果体现在:1)在重大前沿方向的观测积累和重要的观测发现,2)提出和发展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理论模型和理论计算,3)在太阳和空间科学一些最基本的学科问题上的重大进展,4)形成对学科研究有重要影响的创新集成研究。这一总结通过列举部分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以阐明成果的水平和原创性。

4.1 太阳向量磁场的可靠观测和关于太阳向量磁场结构与演化的领先研究

太阳向量磁场的可靠测量在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研究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它对太阳剧烈活动中基本物理过程的诊断和理论模型的检验是决定性的。项目组系统检验和完善了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太阳向量磁场测量的理论定标(Su & Zhang 2004a),从理论和实测两方面定量分析了磁光效应对磁场测量的影响(Su & Zhang 2004b),通过对不同太阳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美国夏威夷大学MEES天文台、日本国立天文台)的矢量磁场观测的详细比对,确定了怀柔向量磁场观测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评估了当代太阳向量磁场测量的现状和前景(Zhang et al.2003)。这些工作是实测研究中最具基础性的工作,是基

于向量磁场观测的太阳物理研究的基础,对各国学者的向量磁场观测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向量磁场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把太阳活动区电流分解成涡旋分量和剪切分量,张洪起(2001)揭示了电流螺度与观测的磁场剪切与梯度的内在联系,并用于太阳活动区磁场的研究,为国际同行向量磁场研究所借鉴。对典型太阳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强烈日地物理效应的重大活动和太阳超级活动区的磁场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在成功观测太阳23活动周峰年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区磁场和速度场的基础上,项目组结合国际空间卫星YOHKOH、SOHO和TRACE 的观测资料,详细地研究了2000年7月国际编号9077太阳活动区和正在研究的2003年10月10486太阳活动区等。观测资料被国内外太阳物理学家广泛使用,相关研究论文(Deng 2001; Liu & Zhang 2001,2002; Zhang et al. 2001)在国际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怀柔太阳磁场和速度场的大量观测资料,在太阳耀斑活动区强剪切磁反变线附近的拓扑性质,太阳光球矢量磁场(电流,螺度)变化、非势磁能的形成、释放和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的联系等基本科学问题取得重要进展。

4.2 日冕磁场的三维理论重构取得重要进展

目前关于太阳大气磁场计算的方法仍未成熟,美国2000年版的《国家空间天气计划》将日冕磁场的重建列为模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曾首次得到了具有有限能量的一般(非常α)无力磁场问题的边界积分方程,成为国际公认的基本方法之一,得到国内外学术权威的重点评述与引用。项目组对这一方法的原理和可靠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系列研究工作已被美国学者在Spinger出版社新近出版的《Physics of Solar Corona》(Springer,2005)教科书中单列一节介绍其方法原理。

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课题组首次以我国向量磁场观测数据为基础,经上述非线性无力场理论外推方法,重建得到悬浮在太阳低层大气中的磁绳(Flux Rope)结构,它与Hα观测到的暗条位置一致,也与空间TRACE卫星紫外波段观测到的一个间歇性产生的亮条位置一致(Yan et al. 2001)。这项工作很快得到国际学者的多篇SCI论文的重点引用。Manoharan等(2001)利用IPS独立观测得到与之符合的磁能估计。有关工作分别应邀在IAU Symposium 226,“世界

空间环境论坛”、“空间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研讨会”和第十届欧洲太阳物理会议等10个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

寻找向量磁场的奇点并研究其邻近区域磁场结构,对发展三维磁重联理论有关键性的科学意义。研究生赵辉在导师的指导下(2005)由微分几何的方法首次得到在太阳三维向量磁场中确定磁场奇点(Null Points)的定量方法。方法一经提出,立即为空间Cluster II地球磁层的观测分析所采用,并首次在地球磁尾捕捉到磁重联零磁场点。这一方法得到美国学者的重视,基于该方法于太阳活动区磁场研究的合作研究已经开始。

4.3 日冕物质抛射的源区和初发过程的开拓性研究

日冕物质抛射是空间灾害天气的主要驱动者,是把太阳剧烈活动和空间灾害天气联系起来的主要媒介。日冕物质抛射的源区证认和初发过程研究成为认识空间灾害天气成因和预报日冕物质抛射的关键。

项目组结合SOHO的空间观测和怀柔等国内外地面观测资料,筛选了本次太阳周从太阳活动谷期到峰期(1997-2003)的完整的对地日冕物质抛射的样本,系统地证认了样本中288个对地日冕物质抛射在紫外、X射线、H 等波段观测到的活动现象和源区的磁场特征。对日冕物质抛射和表面磁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统计研究,揭示了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表面活动的强相关关系-- 即所有日冕物质抛射都伴有远紫外局部增亮,90%以上的日冕物质抛射与暗条爆发相关(Zhou et al.2003)。基于全新的思考,详细研究对地日冕物质抛射初发区的大尺度的磁场特性,在国际上第一次对日冕物质抛射的大尺度源区作了系统分类。在四类日冕物质抛射源区大尺度磁场结构中,有三类磁结构,如扩展的双极区(Extended Bipolar Region)和跨赤道暗条及其相联系的剪切磁拱在日冕物质抛射中的作用是项目成员在文献中首次描述的(见Zhou et al. 2005)。

通过研究与日冕物质抛射相联系的太阳活动区向量磁场的详细演化,发现大尺度日冕物质抛射与小尺度磁通量对消的关系,从而揭示在太阳低层大气中的磁重联在触发日冕物质抛射中的作用(Zhang et al. 2001),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并应邀在IAU Symp.226 和Cospar大会Session E2.2/D3.3 作大会特邀报告(zhang et al. 2005; Wang 2004)。对多个活动区向量磁场演化的研究,发现导致日冕物质抛射的磁浮现总是携带与活动区主导符号相反的磁螺度。这一发

现对关于活动区螺度积累导致日冕物质抛射的理论模型,即螺度加载模型,提出了挑战, 为日冕物质抛射初发的预报提供了一个可能的依据(Wang et al. 2004)。提出“相似日冕物质抛射”的三个判据;基于高分辨率MDI磁图的详细观测,证实相似日冕物质抛射与巨单极黑子周边的运动磁结构有紧密的联系。提出运动磁结构能触发日冕物质抛射(Zhang & Wang 2002)。

4.4 提出新浮磁流的日冕物质抛射触发模型

观测统计研究表明,有两种有利于磁重联的磁流浮现常导致CME:一种是磁流浮现发生在暗条通道处,且具有同跨越其上的磁位形相反的磁极性;另一种是磁流浮现发生在暗条通道之外侧,但其极性也有利于发生磁重联。通过求解二维时变可压缩MHD方程组,数值模拟了磁流浮现触发日冕物质抛射(CME)的过程(Chen & Shibata 2000)。结果表明,有利于磁重联的磁流浮现的确可以使磁绳失去平衡,并在其下面形成电流片。磁绳失去平衡后产生的快速磁重联可导致CME的发生,并且也可产生cusp 形的耀斑或X射线拱状物。在磁绳的上面和下面还将出现快激波。它们是与CME有关的两类II型射电暴之源。由此,提出CME由磁流浮现而导致磁绳爆发的模型。它清楚地再现了CME产生和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可解释某些CME的结构、时变曲线、CME和耀斑的关系等一系列观测结果。目前新浮磁流与日冕磁场磁重联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正在进行之中。这一理论研究得到广泛的国际引述,并被权威学者Gopalswamy列为主流日冕物质抛射触发模型之一(Gopalswamy,2005)。著名学者Shibata(2005)在总结日冕物质抛射模型时指出,“在这一模型中,与新浮磁流相联系的小尺度的磁重联(磁对消)触发远离其上的X-中性点的大尺度磁重联。在这个意义上,这一模型可分类为汪和史的两阶段磁重联模型。Kusano的螺度湮灭模型、Antiochos等的爆裂模型和Moore & Roumeliotis模型也都属于两阶段磁重联模型。”

4.5 提出日冕EUV 波的完整新思想和新理论

日冕EUV 波是近年空间观测的新发现,是日冕物质抛射在日面的可观测特征。对日冕EUV 波的认识是理解日冕物质抛射形成机制的关键。项目组关于EUV波的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指出EUV波不是日冕快磁声波(即Moreton波), 而是对应于暗条上方闭合磁力线的打开过程在

太阳过度区的效应,重建了与观测符合的EUV波理论和模型(Chen et al. 2002,2005)。为欧美学者的日冕光谱空间观测所证实(Harra et al.2003)。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Moreton波是耀斑产生的,而日冕EUV波则是色球Moreton波的日冕对应物。陈鹏飞等的研究(2003,2005)表明,日冕物质抛射才是Moreton波的驱动源,EUV波不是Moreton波,而是对应于暗条上方闭合磁力线的打开过程,从而成功地解释了为什么EUV波的速度只有Moreton波的三分之一左右等一系列观测事实。对日冕EUV波的数值研究还表明,日冕EUV 波在冕洞及其它活动区边界停止,而快磁声波却能够穿越冕洞及其它活动区。

观测还表明,EUV暗化(dimming)和EUV波是共生现象,但EUV暗化事件比EUV波要多得多,这表明在不同磁场环境下的EUV波的强度差异很大。为此,我们对不同磁场位形下EUV波的传播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合成出极紫外图像,以研究EUV波亮度与磁场位形的关系。考虑了真实的太阳大气模型后对日冕物质抛射及耀斑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结果合成出Hα、极紫外、和软X射线图像,结果表明日冕物质抛射导致的驱动激波对应观测到的软X射线波,其足点扫过色球形成Hα Moreton波,结果还表明Hα±0.45?偏带观测是探测色球Moreton波的最佳波段。

4.6 在太阳风起源、加速和加热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太阳风起源、加速和加热是长期困扰太阳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们的难题,现有理论中,或者假设条件过多,或者理论本身不自洽,都未能较好地给予定量解释。涂传诒等(2005)联合分析SOHO飞船搭载的SUMER观测的离子发射谱线数据,并与MDI观测得到的太阳磁场的理论外推结果作相关分析,得到具有不同电离温度的离子发射线的相关高度和表征太阳风外流发射线的相关高度,率先从数据分析中提出太阳风起源的确切高度为极区冕洞磁漏斗结构中光球层上方5000km至20000km之间。在此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三维的太阳风物质供应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太阳风在太阳低层大气中的起源。Science审稿人认为,“本文首次提供了漏斗中平均流动的详情,这对了解源区附近的太阳风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吴德金等提出的动力学阿尔文波加热机制成功地解决了以往研究中遇到的能量传输和耗散困难,对日冕加热机制及其他恒星热冕加热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

个新的途径;其关于耗散孤立动力学阿尔文波加速机制对各种天体物理非热辐射现象中普遍遇到的高能电子加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机制。

4.7白光耀斑研究位于国际前列

白光耀斑是一类特殊的耀斑,具有增强的连续辐射,通常对应于较强的耀斑。关于白光耀斑的发生概率、加热过程和辐射机制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课题。我们通过二维光谱观测发现了多个白光耀斑,特别是首次在近红外波段8500?附近探测到白光耀斑。通过多波段分析,发现白光辐射在空间和时间上和硬X射线辐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比较明确地证明了白光耀斑起源于高能电子的轰击加热。我们进一步从理论上求解了高能电子加热伴随辐射加热(backwarming)从而导致白光辐射的定量模型,解决了低层大气加热效率不足的问题。有关白光耀斑的工作获得国际同行的多次引用。例如,美国BBSO研究组在分析了近年来最强的近红外白光耀斑后认为我们提出的电子加热伴随向下辐射加热机制提供了一种更合理的解释;美国J. C. Allred等人计算了白光耀斑的动力学模型,指出理论结果同我们观测推导的结果相当接近。

4.8 对日冕磁绳灾变过程完成系统的理论研究

日冕磁绳灾变在日冕物质抛射的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该项目对日冕磁绳灾变作了详尽和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对磁绳灾变产生的条件、磁绳灾变能阈超过对应开放磁场的能量得到了可靠的定量结果。这些研究把在日冕物质抛射理论中有重要意义的Aly-Sturrock约束推广到部分开放无力场的情形。因而,磁绳的存在是日冕物质抛射的必要条件。由于磁绳的存在,系统可具有超出与之对应的开放型无力场8%的能量。胡有秋因为这些工作应邀在IAU Symposium 做了大会特邀报告。

为了从理论上理解日冕物质抛射的初发过程,在磁流体数值模拟中引入复杂磁拓扑,即与观测相对符合的四极磁场,发现系统同样存在灾变现象,灾变能阈超过对应部分开放场的能量(Peng & Hu 2004; Ding & Hu, 2005);发现磁绳的双重灾变现象,同时伴随双重电流片的出现,即覆盖在整个磁通量系统上的横向电流片和磁通量绳下的竖直电流片,为同时解释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提供了初始磁位型(Zhang, Hu, & Wang, 2005),ApJ审稿人认为,“该文展示了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扩展了长期以来关于日冕磁绳平衡性质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补充了原创性的Magnetic breakout 模型”。

4.9 提出了行星际多重磁云和磁云边界层的新概念

日冕物质抛射在行星际传播中可形成展示缠绕磁力线结构的“磁云”。磁云的南向磁场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导致磁层空间暴等空间灾害天气。汪毓明等发现(2003,2005)当太阳发生连发的(successive)CMEs时,这些CMEs形成的磁云在行星际空间会挤压到一起,形成一种多重磁云结构,这是复杂抛射中的一种形式。对多重磁云开展了资料分析、理论描述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多重磁云会形成较大的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引起大地磁暴。多重磁云成为我国学者最早提出的新概念。作为一篇行星际磁云的研究论文被选作国际一流的天文学杂志Astron. Astrophys. 的封面论文发表。

魏奉思等(2003a,b)找到行星际空间中可能发生磁重联的观测证据,进而提出磁云边界仍是磁云与背景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的边界层。外边界多是磁重联边界,等离子体温度、密度和β值多呈现“三高状态”,内边界为未受相互作用影响的磁云本体,呈现为“三低状态”。磁云边界层是一种非压力平衡结构,其中存在着丰富的等离子体波动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对理解磁云和磁云与行星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考。

4.10 得到对地日冕物质抛射影响近地环境有效性的统计规律

对地日冕物质抛射是否总能导致强烈地磁暴并直接影响近地环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空间灾害天气预报的需要,还在于寻找是否存在影响近地环境的未知的物理因素。由太阳和行星际结合的研究小组统计分析了1997年3月至2000年12月期间132个晕状(halo)CMEs的对地有效性,发

现仅45%的CME引起地球上

5

p

K>

的地磁暴,但对

7

p

K>

的强地磁暴几乎全部

与对地日冕物质抛射有关。发现影响近地环境的晕状CMEs的日面初发位置呈现东西不对称性,其源区分布总体向西偏斜,分析得到这与CMEs在行星际空间中运行的快慢及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有联系,从而为理解和预报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提供了依据(Wang et al. 2002)。

找到了行星际激波穿入磁云的观测证据,并对其物理过程开展了理论分析。激波进入磁云将导致磁云中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的增强,并伴有大地磁暴,这也是导致大或特大地磁暴发生的行星际起因之一。

4.11 地球磁层亚暴与磁暴物理关系的原创性研究

亚暴与磁暴是最重要的磁层空间灾害性事件,它们的关系是磁层动力学的一

个非常重要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过去的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对亚暴活动指数与磁暴活动指数关系的统计分析。沈超等(2002)突破了国外研究者在亚暴活动指数与磁暴活动指数关系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首次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亚暴活动指数与磁暴活动指数的物理关系式,阐明了注入函数与亚暴活动指数既具有线性关系又具有非线性关系的物理原因。本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亚暴与磁暴之间存在的密切的物理关系。研究发现,亚暴对磁暴的发生具有重要贡献,但是磁暴并不是亚暴系列的简单叠加,暴时电场对环电流离子的绝热加热效应是产生强磁暴的必要条件。本项研究也证明等离子体片能量密度对注入函数和磁暴活动强度具有重要影响。上述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于人们认识亚暴与磁暴的物理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国际学术界所承认和引述。

4.12 建立了中高层大气光化学-动力学耦合的大气波动模式

徐寄遥等人(2003)建立了时变的二维中高层大气光化学-动力学耦合的大气波动模式;提出了光化学诱发中层顶区大气波动的不稳定随着背景变化而改变的机制;指出稳定传播的大气重力波扰动可以影响大气化学成分的平均分布,这一结果修正了过去的只有在大气波动破碎产生湍流后才可对大气化学成分的分布产生影响的经典理论;利用EEA方法研究了钠层光化学系统对大气扰动响应的特征时间常数,得出了与观测一致的结果,并且指出了经典理论的不足以及适用范围。提出了探测夜间全球钠层分布的卫星遥感新方法。国际同行指出,“徐等人发现了背景扩散可以减弱光化学诱发波动不稳定”,“探讨了光化学对重力波的作用以及被原子氧的加强的效应”,“徐等人给出了一种计算钠层光化学时间常数的特征值方法”。

4.13 得到新的太阳活动整体行为长周期演化规律

这一研究包括南北半球不对称性、高纬度的太阳活动现象和扩展的太阳周行为等重要方面。根据太阳第12到22活动周的长期观测数据,计算了太阳几个主要活动现象在南北半球的分布概率,明确了各太阳活动周太阳活动水平占优势的半球,发现了太阳活动南北不对称性存在一个长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特性(Li et al. 2002a); 发现从太阳的赤道到南北两极,纬度越高,活动暗条发生得越早。在高纬度(大于50度)的暗条活动周期领先于低纬度(小于40度)活动暗条和黑子相对数周期4年。(Li et al. 2002b)。这一规律对理解太阳发电机

过程和太阳长期活动预报有重要意义。在太阳长期活动的研究中项目组提出的一个新的表征参数,“黑子单位面积”(SUA)在描述太阳活动的长周期行为中不再出现太阳活动奇偶周和活动周幅度偏低引起的表观效应。

4.14 对日冕物质抛射理论的创新集成研究

张枚与刘文才合作在最高层次的Ann.Rev. Astron. Astrophys. 发表综述文章(Zhang & Low,2005),系统讨论了CME成因,CME 在太阳总体磁场反转和太阳周运行中的重要性。作者在总结CME的观测结果和理论进展的基础上作创新集成,从电磁流体力学的角度论证了日冕物质抛射是不断的磁流浮现和磁螺度守恒的必然结果,为从总体上理解CME产生机制提供了理性思考。

5、项目实施效果(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国际影响)

5.1 在太阳和空间科学一些学科基本问题上的重大突破性进展

自著名物理学家Parker 于1958 年预言太阳风并为人类第一代人造卫星观测证实以来,太阳风的起源一直是空间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作为恒星和星系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得到广泛的关注,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太阳风从哪里起源,其内边界在哪,在怎样的磁场位型中产生,等离子体来源何在,以往的一维磁流管模型是否合理?都是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涂传诒等(SCIENCE《科学》杂志308卷519-523页2005年)联合分析了SOHO飞船上搭载的SUMER / MDI /EIT仪器的数据,得到了新的太阳风起源的证据,提出了基于观测证据的太阳风起源的三维模型。按照这一模型,快速太阳风起源于日冕磁场漏斗状磁结构的开放磁力线区,对应着辐射高度为两万公里(20Mm)的Ne7+离子的外流速度较大(超过7km/s)的区域;在漏斗状磁结构的边界,单极的开放的漏斗状磁结构受临近太阳混合极性区低位双极磁环的限制,并与其相互作用,由此获得太阳风被加速的能量和等离子体源。这是第一个定量得到太阳风被加速的高度和磁场位型、并唯像地给出磁能和等离子体来源的太阳风模型。这一结果立即在欧洲和美国宇航局等相关网页得到报道,论文发表以来已得到多次国际同行的引述。全面估计其学术影响尚为时太早。

5.2 对重大前沿课题的开拓性创新研究

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为日地空间灾害天气的主要驱动源近年得到学术界普遍的关注。在欧美SOHO卫星观测前的近30年的研究中,对日冕物质抛射的理解几乎完全依赖日冕仪的太阳边缘观测,对其在可见日面的源区一无所知,主要成果也集中在发生在太阳边缘的事件,形成所谓“三分量”的结构模型。项目组注意到空间观测手段的扩展、即紫外和软X-射线成像观测,已使证认CME日面可识别特征成为可能。考虑到我国学者在太阳磁场观测研究中的科学积累,项目组把系统证认CME初发的日面源区和导致CME初发的向量磁场演化作为主攻点,把注意力集中在发生在可见日面对对地日冕物质抛射上,在这一所知甚少的领域艰苦努力,推动了国内外的CME研究。

项目组构筑了本次太阳周对地日冕物质抛射及相关日面活动的完整的样本,在国际上发表了第一个CME与表面磁活动强相关的统计结果(Zhou et al.2003)。项目组认为,作为大尺度和全球尺度的太阳活动现象,必须找到其孕育和发展的大尺度源区,单从活动区尺度是无法理解CME的。他们对CME大尺度源区的磁场结构作了系统研究并给出了国际上第一个分类(Zhou et al.2005)。在四类大尺度源区中,有三类是项目组成员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这一分类的样本按Astron. & Astrophys.主编的意见将在线与论文同时发表。A&A 审稿人认为, “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至今没有人做过系统的努力。这一工作做的很细致,结果很有意义,当然值得发表”。

在项目启动前的1998和1999年,我国学者从未在审稿杂志上发表有关CME的研究论文。从2000年以来,论文数迅速增加,从2002年-2005年,我国学者在审稿杂志上发表的有关CME的论文平均已经占国际总审稿杂志论文数的10% 以上。绝大多数论文是项目组成员完成的。张枚与Low合作,应邀在国际最高水平的综述杂志Ann. Rev. Astron. Astrophys.上发表关于日冕物质抛射磁流体力学性质的评述论文。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在这一最权威的综述杂志发表论文。汪景琇应IAU太阳活动委员会(Commission 10)的要求,撰写近三年(2003-2005)关于日冕物质抛射研究研究进展的报告,将作为Commission 10的报告的一部分为IAU正式出版。

5.3 提出国际上占有主流地位的理论模型和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在理论模型研究中相对薄弱,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很少

有中国学者的工作作为主流的模型为国际学术界所承认。我们在太阳物理等观测研究中曾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在理论上仍显单薄。项目组首席科学家和专家委员会一开始就把发展有影响的唯像、数值和定量的物理理论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四年多来,在高速太阳风理论、日冕磁绳灾变理论、非线性无力磁场理论计算、日冕物质抛射理论、地球磁层亚暴和磁暴理论模型、中高层大气模型研究等多个方面,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产生了显著的国际影响。

基于国内外的观测发现,陈鹏飞及合作者Shibata发展了新浮现磁流触发日冕物质抛射的磁流体力学模型,这一模型采用多极磁位型并引入磁绳结构,由详细的磁流体力学模型再现了与新浮磁流相关的小尺度磁重联触发日冕大尺度磁重联的物理过程,再现了耀斑、CME和两类II型射电暴等观测现象。权威学者Gopalswamy把“陈和Shibata”模型,与平衡丧失、“磁暴裂”,磁绳浮现和爆发等模型并列为日冕物质抛射初发的主流模型之一。这一工作得到广泛的国际引述。Shibata本人又把国际上主要的CME模型,包括陈和Shibata的“新浮磁流触发”、Kusano的“螺度湮灭”、Antiochos 等的“磁暴裂”、Moore & Roumeliotis de “Tether Cutting”模型都归类为汪和史最早提出的“两阶段磁重联”模型。

近年CME研究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发现了与之相联系的日冕EUV波。然而对这一新发现的解释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陈鹏飞及合作者发表关于“日冕EIT波完整观念”等数值模拟研究,把日冕EUV波和日冕物质抛射中磁力线被打开的过程联系起来,批评了关于日冕EUV波是快磁声波的理论。太阳紫外观测研究的著名学者Moore、Harra和Sterling 等由空间观测证实了陈等的理论,指出观测与陈等的数值模拟全面的符合。在这一重大的问题上,中国学者独创性的提出完整的新概念,并为国际学术界承认。

5.4 在国际相关领域活跃的学术组织工作和显著的学术影响

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提高了我国学者的国际学术地位。一些项目组专家委员会和课题成员在国际学术界开始成为活跃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开展。

(1)在项目执行期间,项目组成员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刊物担任了重要职务:方成被选为国际天为联合会副主席;

汪景琇、甘为群被选为IAU第10和12委员会的组织委员;

濮祖荫、胡有秋、王水先后担任国际空间和地球科学权威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副主编;

方成、汪景琇被选为国际太阳和空间物理权威刊物Solar Physics 编委、SCI 核心刊物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主编;

张洪起、丁明德、王华宁分别被选为IAU太阳数据工作委员会、日食工作委员会委员和空间天气工作委员会委员;

汪景琇被英国著名学府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聘为荣誉教授(2005.3-2010.3)。

在项目执行期间有这么多成员担任重要国际学术职务,这是他们多年的学术积累和奉献的结果,也是项目取得的学术成绩影响程度的一个标志。

(2)在项目执行期间,项目组成员在重要国际会议中作了77多次大会特邀报告,开始在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有了发言权。

项目组成员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不包括双边国际会议)作了77次大会特邀报告。这些会议包括IAU Symposium, Cospar科学大会的sessions, IAU和国际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大会、欧空局、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等重要会议。项目组仅在IAU和Cospar编号学术会议上的大会特邀报告就多达16次。汪景琇应邀在俄国圣彼得堡召开的IAU Symp.223 作以“太阳活动区磁场”为主题的大会开场报告。

(3)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和学术研究的组织工作

对自1989年以来最重大的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事件(俗称Bastille事件),汪景琇建议在权威刊物Solar Physics 组织以Bastille事件研究为主题的的专卷,集中发表关于Bastille事件从太阳表面到行星际、磁层,直至外日球的系统性和原创性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热烈响应,推动了国际上对空间灾害事件多学科的联合研究。这一Solar Physics主题卷发表的论文,被认为“展示了一个杰出和可能是唯一的空间天气研究的范例,包括从太阳表面到向日冕和行星际的抛射,直到其对地球环境和外日球的效应”。主题卷中29篇论文包括了项目组成员论文5篇。

在这一973项目的支持下,我们成功地在北京组织了以“日冕和恒星物质抛射”抛射为主题的IAU Symposium 226。项目组成员担任了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

地区委员会主席和会议文集的联合主编。这是在IAU框架下最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也是第一次以“日冕和恒星物质抛射“为主题的IAU 编号学术会议。会议总结和讨论了CME研究的最新成就,促进了国内外对日冕物质抛射的研究。会议文集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所有论文收入SCI. 由SOC 联合主席汪景琇建议,会议还确立了一个“会议参加者共享荣誉和责任的原则”,这一原则保证SOC外的会议参加者有更多的机会做大会特邀报告,并保证会议的SOC成员和特邀报告者有广泛的地区代表性。汪景琇把基于我国先圣孔子思想的这一原则写入文集序言。这一原则已对其他IAU Symposia如何筛选特邀报告人产生了影响。中国学者不仅实质性的参与学术组织,还创立了良好学术活动的规范。

作为联合主席,项目组成员先后组织两次中法、一次中韩、中印合作会议。项目组成员在国际合作中,表现出很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学术素养,为各国学者所尊重。

5.5 为实现国家目标、特别是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家委员会明确意识到,这是一个有明确国家目标的研究计划,必须以实现我国有效的空间天气预报为目标,必须在国家目标下发挥科学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必须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航天技术和国家安全服务的空间天气预报方法和理论。

项目组把相关研究成果努力用于为神舟5号、6号等载人航天空间安全的预报服务工作。在为神舟5号的预报服务中,项目组龚建村和刘四清充分考虑长寿命冕洞对地磁暴的影响,利用自己对太阳质子事件预报研究的积累,估计最大可能的地磁暴和高能粒子流量,为神舟5号飞行的空间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龚建村被国家授予特别贡献奖,刘四清被授予贡献奖。,

深层次的学术研究是考虑国家天气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应当思考和回答国家天气事业发展的战略问题。项目组组织了以“中国国家空间天气计划”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会议简报中提出了在国家层面组织国家空间天气计划的建议。最近项目组再次组织关于制定国家空间天气实施计划的研讨,完成了拟呈报国家科技部的建议,作为发展国家空间天气事业的战略的科学论证的基础。

5.6 为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形成了新的创新性方案

项目的原创性科学研究为我国空间科学探测作了重要的科学积累,孕育了我国下一代空间科学探测的新概念。项目专家组和课题成员为我国地球“双星计划”的立项和运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项目成员濮祖荫、沈超等成为双星数据分析的骨干力量,取得了关于磁层分量磁重连等重要成果(Puet al.205)。项目组专家组和课题组成员为我国空间太阳望远镜的科学目标的凝练和论证作了主要贡献。

随着项目的深入,项目组成员涂传诒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日地拉格朗日(L1)点和地球极地轨道监测太阳剧烈活动和空间灾害天气的夸父(KuaFu)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同时观测太阳活动(如日冕物质抛射)和地球磁层的磁重联过程成为一个全新的思考。而由项目第二课题为主提出的中法“太阳小卫星探测计划(SMESE)”充分反映了这一课题研究的优势,把同时观测两类最重要的太阳活动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直接的科学目标。这两个空间项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反响,已经把这两个项目列入国际“与星同在计划”。经国防科工委组织的专家咨询,这两个项目已列入我国民用航天11.5预研计划。项目实现了立项伊始确立的为我国21世纪空间探测提供新思路和新概念的目标。

5.7 推动了天文、空间和地球科学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项目实施四年多来,实质性地推动了天文、空间和地球科学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从太阳对流层底部直到地球中层和热层大气的广袤范围,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和包含大量共同物理问题的实验室。项目专家组把推动跨学科的研究作为最重要的努力方向之一,把培养能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创新研究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推动国内外空间天气领域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项目的一些重要进展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例如,在太阳风起源研究上的重大突破主要是空间物理学的成就,然而太阳学者在网络和网络内小尺度磁场研究中的积累为此提供了有益的贡献。空间科学的进展,特别是关于空间灾害性天气的成因的研究为太阳物理学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影响有效性研究”,成为太阳物理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项目组完成的对重大太阳活动事件--Halloween事件的行星际和地球空间效应的研究(Wang et al.2005)是太阳光学、射电、行星际物理多学科合作的成果。

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结题报告

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项目编号: 102025 项目负责人:柯媛媛 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会计学院 项目合同起止时间: 2010 年 4 月- 2011 年3 月 项目结题时间: 2011 年 3 月

重庆工商大学教务处制一、项目情况简表

注:附相关论文,成果实物及其证明材料等。 二、项目研究的背景、思路、研究与实践情况 背景: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下称“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

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施行。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由此初步形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上海存在许多的问题,而内部控制逐渐向中小企业提出要求将是将来的一种必然趋势,所以经过本小组成员的讨论,决定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上实行研究,而这也具有相当大的实际意义。 思路:首先,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我们初步确立了以实际调查为主的思路,然后明确每位组员的分工,并每周集中,进行讨论(集中程度以实际情况变化为主)。其次,确立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计划表,按照确立好的计划进行实际工作, 研究与实践: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利用学校期刊网络资源与指导教师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并汇报情况。同时,在老师及同学的帮助下,进入实业界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我们原来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并不像书上说的那样,而比书上要复杂得多。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问题的复杂程度,但是出于对科研项目的最终目的,服务于实际,我们还是于各种困难之中进行调查、学习。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0e11136176.html,)/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 求 1、报告标题:项目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摘要:主要观点、内容。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

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参考他人的成果。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上述第4至8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

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题报告

宁夏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项目名称:宁夏三种灌木叶片角质膜分离 及其结构特征研究 项目主持人:马玲悦 指导教师:彭励 填报日期: 2013 年 3 月 28 日 教务处制

一、项目结题简表 项目名称:宁夏三种灌木叶片角质膜分离及其结构特征研究 资助经费1600元完成时间2013年3月 成果形式论文一篇项目主持人马玲悦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主要研究人员 姓名所在学院专业年、班级承担主要工作 许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10级辅助承担角质膜分离的部分工作杨晓琴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10级辅助承担扫描电镜的部分检测工作 二、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摘要: 1.内容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缺乏,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区之一,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是迫在眉睫。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分别把“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开发与创新和优良新品种定向培育”列为优先发展主题,提出建立工业节水、城市节水和农业节水技术体系。而城市节水、农业节水技术体系都与生物节水理论密切相关。由此,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挖掘植物自身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角质膜是覆盖在植物地上部叶片、花等器官表面的由脂肪族和酯类化合物等构成的连续的薄膜,大量研究表明,叶片角质膜对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提高旱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角质膜的精细结构特别是其外层的蜡质形态结构具有密切的关系。2012年至2013年我们小组以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的蒙古扁桃、中部干旱带的沙冬青以及六盘山阴湿地区的靼鞑忍冬3种观赏灌木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片角质膜的分离、角质膜形态及角质膜蜡质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深入认识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角质膜的结构特征与耐旱性关系。 2.成果 (1)筛选出角质膜的最适分离条件,并成功获得出三种灌木叶片的角质膜; (2)完成了三种叶片形态结构比较; (3)完成3种叶片角质膜蜡质超微结构的观察; (4)撰写论文1篇,结题报告1份。

项目结题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项目结题报告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结题报告书

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项目结题报告书 项目名称:表面活性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研究 项目序号:x2015351 负责人:丁炳杰单海文江恒陈宽 所在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起止时间:2015年5月—2016年5月 结题时间:2016年4月30日 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 二○○四年制

一、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多酚氧化酶(PPO)在食品、医药及环保行业有着广泛应用,提高其活性可以更好地应用于食物储存、植物抵抗病原体及病毒侵害、含酚类有机物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等。目前,研究人员一般针对提纯后的多酚氧化酶进行相关研究,包括探究酶的最佳活性条件、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酶活性的激发等,以达到最大可能提高酶活性的目的。 PPO大量存在于植物中,其中苹果中含量丰富,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并且其在食品储存(如防腐)、医药(如植物抵抗病原体及病毒)、含酚类有机物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等方面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用途广泛。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酶催化反应探究各种酶作用机理,不仅能揭开生物催化过程的奥秒,也能为人类利用其中某些原理来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奠定科学基础。 多酚氧化酶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普遍存在于植物中,能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其在食品、医药及环保行业有着广泛应用,研究其活性可以更好地解决食物储存、植物抵抗病原体及病毒侵害、含酚类有机物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等问题 目前,研究人员多数研究提纯后的多酚氧化酶,包括探究酶的最佳活性条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酶活性的激发,达到酶活性提高至最高的目的。但是提纯后,酚类化合物含量减少以及PPO处于束缚状态可能会对酶活性有影响。 PPO大量存在于植物中,其中苹果中含量丰富,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本科创不进行苹果中PPO的提取,而是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来提高苹果中PPO 的活性。 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何使用CTAB和DTAB提高苹果中PPO酶的活性。 2、技术方案 (1)从苹果(山东烟台产红富士苹果)中提取PPO粗酶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模板(2)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模板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一) 一、项目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 二、项目简介(500字左右) 三、项目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500~800字左右) 五、项目理论研究和探索(5000~8000字左右) 六、项目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XX~5000字左右) 七、项目终结成果目录 八、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二) 1、报告标题:项目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摘要:主要观点、内容。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

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 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参考他人的成果。要注意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总结报告格式

科研课题总结报告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研课题总结报告格式:课题实验的结题报告,是课题实验研究的最后环节,是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实验研究结果的文字记载。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论。 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的目的,是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用书面形式反映实验研究的成果,向教育界和社会提供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和推动教育实际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显示其实用价值。因而,课题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的撰写,不仅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是深化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学术交流,互相借鉴,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撰写者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所以撰写课

题实验结题报告,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科研活动。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973计划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结题验收材料(一) 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 项目编号:G2000078400 起止年限:2000年— 2005年 项目负责人:汪景琇研究员 联系地址:北京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邮编10001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主要承担单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南京大学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技大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 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二〇〇五年十月

1、项目结题基本信息 表一973计划项目结题基本信息表项目编号:TG2000078400

2、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项目着重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日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太阳剧烈活动的成因,及在剧烈活动中爆发式增长的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磁通量和磁化等离子体抛射对太阳风和行星际介质、磁层、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的作用,从而形成空间灾害天气的物理过程,建立和发展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 这是当代空间科学中最困难、最富挑战性和最能造福人类的多学科交叉的重大科学难题。它适应面向21世纪的中国空间技术、空间探测乃至空间产业的重大需求,并将对宇宙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带电物质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这一项目是天文学、空间和地球科学相结合的基础研究项目。它以奠定我国日地空间灾害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为国家目标,适应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聚焦于太阳的剧烈活动及其驱动的日地空间灾害天气的机理,力图在新的学科生长点取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按照计划任务书的构想,在这一研究中揭示的太阳变化和空间灾害天气的因果联系,形成的新的概念和理论,不但将为发展我国空间天气预报准备必要

如何撰写课题结题时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档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或称研究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2、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在实验性的课题中,它体现的是“实验假设”。实验假设其实也是实验将要达到的目标。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这个部分的陈述,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一是课题研究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二是要注意结题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不合格,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在研究成果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

973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办法

973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方案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973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包括课题验收和项目验收,有关要求如下: 一、课题验收 1.课题验收由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对项目及各课题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估。课题验收一般应在项目执行期满后2个月内完成。课题负责人在课题验收前,应认真总结并编制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2.项目首席科学家会同项目依托部门组建课题验收专家组。课题验收专家组一般由11-15人组成,项目首席科学家任组长,成员包括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责任专家、不承担任务的项目专家组成员、特邀同行专家以及项目依托部门管理专家等。鼓励邀请海外高水平专家参与课题验收工作。 3.课题验收一般以会议方式进行。课题验收专家组在全面听取各课题负责人汇报并审议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对各课题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水平及创新性、课题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研究队伍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情况、数据共享与资料归档、经费使用情况等作出评价(课题验收评议表见附件1,课题验收专家组意见表见附件2)。 4.课题验收既要总结成绩,又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要严格审核项目成果及统计数据的相关性和客观性,必要时可安排现场调研和考察。

5.课题验收工作完成后,项目首席科学家应组织编写项目结题验收材料(包括项目结题总结报告、各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及其它相关资料,编写提纲及要求见附件3),经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和依托部门审核盖章后报科技部。 6.课题验收工作所需经费在项目经费中列支。 二、项目验收 1. 项目验收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负责,一般应在课题验收后2个月内完成。 2. 项目验收的同时,科技部条件财务司负责对项目进行财务验收。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请科技部认可的中介机构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3.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委托验收专家组对项目进行验收,分领域集中组织。专家组约15-20人,由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和特邀同行专家等组成,组长由专家顾问组成员担任。项目承担人员不得作为专家组成员。 4.项目验收以会议方式进行。专家组在听取项目首席科学家关于项目执行情况的总结报告、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介绍并审议项目结题验收材料的基础上,对项目整体执行情况进行定性评议和打分(项目验收评议表见附件4),提出项目验收专家组意见(专家组意见表见附件5)。必要时可组织现场调研和考察。 5.项目验收主要依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后三年调整方案和项目结题验收材料。重点对项目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

(完整)如何写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完整)如何写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如何写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如何写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全部内容。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

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办法

附件3 973计划课题结题验收材料编写提纲及要求(标题4号黑体,正文小4号仿宋体,A4纸、双面印刷,一、二、三部分分别装订) (一)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 1、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对照任务书,对课题执行5年以来的完成情 况进行总结) 2、研究水平与创新性(对课题执行5年以来的研究工作进展进行 详细论述) 3、实施效果(科学前沿项目应重点论述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 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国际影响,每个课题列出3-5项突出成果,附必要的图表) 例如 1. 建立了最近9000年来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时间序列。 对贵州茂兰董哥洞石笋近50个U/Th年龄和2000余个氧同位素分析数据,重建了平均分辨率达5年的亚洲季风气候演变历史(图1),该序列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8个百年尺度的季风干旱事件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具有对应关系。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详细对比表明,低纬季风与极地气候变化存在300-500年振荡频率上的相似性,但低纬季风气候可能提前极地气候变化150年左右,反映了低纬海气耦合在过去全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与指示太阳活动强度的树轮?14C记录详细对比后,发现百年尺度季风气候变化与9000年来太阳活动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提供了太阳活动驱动地球气候变化的可靠证据(图2),该成果发表在2005年出

版的《Science》上。为此,《Science》刊物特约评论员,Kerr教授撰写了题为《Changes in the Sun may sway the Tropical Monsoon》的评述文章(Science, vol.308,pp787)。 图1 石笋记录的最近9000年来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时间序列 (Wang et al, Science, 2005) 图2 百年尺度季风气候变化与9000年来太阳活动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Wang et al, Science, 2005) 2. 建立热转移回授光释光测年方法,将光释光测年极限延伸到80万年 为了延长释光测年上限,提出了热转移回授光释光测的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细颗粒石英释光信号的热转移作用,区分出了回授的和基本转移的光释光信号成分;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石英回授OSL信号对剂量响应明显优于石英传统OSL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水准 五、反思总结:存有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

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 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 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 文学习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 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 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 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 人文内涵,而写作是使用文字实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理解世界、 理解自我,实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水 平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 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协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理解 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 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 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注重教师 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 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升,以提 升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 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水平 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水平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 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表.doc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表 项目类别: 合同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所在单位: 电子信箱(Email): 起止年月: 填报日期: 项目结题简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职称 研究期限 计划完成年月 实际完成年月 实际参加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生 硕士生 其它 完成论著 (篇\册) 学术会议交流 期刊发表 专著出版 大会特邀报告 分组报告、展示 已发表 待发表 已出版 拟出版全国性科技期刊国外学术刊物 国际

国内 研究成果(项) 评议\鉴定 咨询\调研报告 发明专利 已推广 人才培养人 硕士(已获学位) 硕士(在校) 进修教师 结题种类 正常()、中止()、撤消()、提前结题()成果获奖情况 研究经费(元): 批准资助金额 拨入金额

经费支出 经费 结余合计 科研业务费 实验材料费 仪器设备费 实验室改装费 协作费 项目组织实施费 二、研究工作总结 研究工作总结是全面反映本项目研究工作的学术性总结报告。请按照下列提纲编写,要求简明扼要,实事求是,以学术内容为主,一般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如需要,可另加页。 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要说明主要的科学发现和创新之处,并列出具体的内容和必要的数据。

3. 成果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对基础研究,着重阐明其科学意义;对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着重阐明其应用前景);学术界的反映和引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情况;转入国家和自治区其它重大科研计划的情况。 4. 计划(如有变动,须说明)的完成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项目负责人(签章):年月日三、完成论著目录 序号 主要作者 论著名称 备注 (请注明:论文发表的刊物名称,日期,卷(期),起止页码;或著作的出版日期,出版社名称,出版社地址)

973课题结题报告

973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大豆重要新基因的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 课题编号:TG1998010206 负责人:喻德跃 承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吉林省农科院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 2003年10月15日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一)计划任务 本课题的任务: 发掘大豆抗花叶病毒、抗食叶性害虫、产量有关性状、育性恢复系等新基因,明确遗传规律,并进行标记和定位。具体指标如下: 1、抗大豆花叶病(SMV)基因方面: (1)标记到2-3个抗性基因, 纳入遗传图谱; (2)育成抗性品系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 2、抗食叶性害虫基因方面: (1)标记到1-2个抗性主基因,纳入遗传图谱; (2)育成抗性品系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 3、产量有关性状基因方面: (1)标记到3-4个产量有关性状的基因位点,纳入遗传图谱; (2)育成具2-4种特异性状的优良共同遗传背景家系(类似近等基因系),用于聚合重组。 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方面 筛选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10cM,对恢复基因进行定位。 5、发表SCI引用论文五篇以上。 (二)完成情况 本课题鉴定出一批新的基因资源,包括:抗SMV(133份)、感SMV(122份)、抗食叶性害虫(9份)、感食叶性抗虫(10份)、产量性状(8份)、恢复系(10份),建立了重组近交家系群体(RIL)8个。定位了9个新基因,获得分子标记10个,培育一批有育种价值的中间材料。共计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6篇,国际特邀报告5篇,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11人。总体上超额完成了任务目标。 (三)主要进展 1、资源鉴定与群体培育 (1)抗大豆花叶病毒(SMV)方面 鉴于国内大豆SMV株系鉴别寄主体系的混乱,在已经使用过的25个鉴别寄主中选拔出8个代表性寄主组成一套新的鉴别体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采集病样(近300个样),以寄主鉴定为主、结合SMV的组织印迹检测技术和RT-PCR 检测技术,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SMV群体已经产生根本改变,尚未发现原先鉴定过的株系。根据新鉴别体系的鉴定结果,确定了10个新株系(SC-1至SC-10),其中SC-8为强毒性株系群。发现:SMV株系群组成复杂,同一株系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3.成果创新程度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 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 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 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 帮助。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

关于973计划2013年结题项目财务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模板】

关于973计划2013年结题项目财务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科财便字[2013]126号 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首席科学家: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以及《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 (财教[2011]43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973计划经费管理工作安排,2013年结 题项目的财务验收工作即将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编报项目财务验收申请报告 项目财务验收是项目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项目预算书》和批复的项目预算文件为依据,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应组织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负责人认真清理课题经费支出 账目、正确计算课题实际成本,准确编报《973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在审核确认《973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的基础上编制《973计划项目财务验收申请报告》。编报前,请各单位认真阅读相关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为便于各单位编制申请报告,项目(课题)财务数据统计截止日为2013年8月31日。对于在统计截止日后发生的费用,请各单位在编制财务验收申请报告时 加以说明。对于按照协议或合同等需要延迟的拨付的应付未付款项,各课题承担单位须在编制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时加以说明,并得到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签章确认。 二、积极组织课题财务验收审计 973计划项目财务验收审计工作是财务验收工作的重要环节。5年专项经费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课题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前,应在科技部认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范围内,自行选择1家对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最新确认的“十二五”期间承担科技经费审计的事务所名单已公布于科技部网站),5年专项经费在1000万元以上的课题及保密课题将由我司安排相关审计工作。 审计报告必须由“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结题财务验收审计填报系统”打印,我司将根据财务验收审计情况,结合《973计划项目财务验收申请报告》和《973计划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修改)

科研项目 《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创造力是创新人才的根本标志。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主要区别”。创新人才除应具备一般人才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但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要协调发展,还需具有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敢于批判、勇于开拓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等。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来源于实践。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有活力且最具有社会价值的那一部分,也是人类共同和普遍具有的潜能。但不当的教育往往会使人长大之后失去创造性。正如马洛斯曾指出的:“创造性是任何儿童都具有而大多数人长大以后又会失去的”。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

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创新欲望,是高等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和训练,不仅能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学科竞赛之一,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竞赛为参赛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和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培养他们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可以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报名参赛的学校和参赛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1、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1.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依托,进行机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1.2.调整电子技术实验系列课程,建立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1.3.建立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① 基础实验;② 设计性实验;③ 综合设计性实验;④ 设计研究性实验。

本科生土木工程科技创新项目结题报告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既有建筑构造缺陷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起止年月2013年5月—2014年5月联系电话 E-mail 填表日期2014年5月23日 北京科技大学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既有建筑构造缺陷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类型创新训练 创业训练□创业实践□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立项时间2013年5月完成时间年月日验收时间2014年5月 项目主要成员序号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所在学院项目分工1 2 3 4 5 二、项目实施情况简介 内容提示: 1.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2.项目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3.创新特色、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4.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及竞赛获奖等成果情况; 5.研究过程中财务执行情况; 6.团队分工合作情况等。(限定1500字左右,成果证明材料、论文、照片等作 为附件另附) 1.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本次所研究项目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意识到建筑结构缺陷对我们所造成的危害远远 超出我们的想象,其给我们造成很多的生活不便、经济损失,甚至对整个建筑业都造成了一 些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且通过我们的项目告诉人们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建 筑构造设计见却妥当,日常维护维修和事故处理方案不足所引起。因此我们要从之前的事故 中汲取经验教训,,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建筑工程构造方面的设计,并加强对建筑的日 常维护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事故的发生频率,从而有效地降低我校在处理建筑事故方面的 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在作为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改善建筑质量提供思路,另一个方面为作为未 来土木工作者的我们提前打下专业基础,与此同时提高建筑人员对工程建筑构造问题以及耐 久性等问题的关注度和警觉性,为减少发生此类问题而积极采取事前措施。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ppt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ppt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ppt 结题报告ppt模板项目报告ppt模板科研项目汇报ppt开场白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PPT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果、关键数据及其科学意义等。关键词不超过5个,并用分号隔开。 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3、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本部分内容是《结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也是科研项目中最有学术价值和可供其它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要求项目负责人和承担者实事求是地认真撰写,包括代表性成果介绍,说明其水平和影响,并简要阐述其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等。视情提供必要的国内外动态和研究成果的比较,必要的参考文献出处等。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或成果,尽可能“一事一议”,分段撰写,以便今后成果展示或管理汇报时可以整段地剪贴引用。对在后面成果目录表及统计数据表中的一些内容,如学术奖、数据库、软件等,应在本部分中具体地描述。 4、经费使用情况的说明 主要针对资助的经费,给出必要的说明。 5、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包括项目研究工作中的难点和经验,本项目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未达到,请分析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设想。 二、研究成果目录和数据统计表

为了规范管理,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如实反映研究成果,要求数据必须准确并保证几个表的数据相对应、一致。成果类型分为“获奖、专利、专著、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其他”六大类,请归类集中填写,逐类单独编号;无正式录用证明的论文暂不列入;成果名称栏目填写论文题目或专利或奖励名称;主要完成人根据作者或获奖人实篇二: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承德医学院教育科研项目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类 别:项目负责人: 所在部门: 20 年月日填报 1 2345 篇三: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结构和要求 桂平市教育局电教站李毓辉 一、结题报告的意义 课题实验的结题报告,是课题实验研究的最后环节,是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实验研究结果的文字记载。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论。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的目的,是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用书面形式反映实验研究的成果,向教育界和社会提供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和推动教育实际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显示其实用价值。因而,课题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的撰写,不仅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是深化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