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初中世界历史教案(九年级下册)

泸州七中历史教研组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遗留问题)

(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

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三国核心:德国

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

三、教学小结(提问、写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

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5、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板书设计】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作业】课后复习、预习。

【教学反思】:(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

1.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

2.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性质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一战的爆发(一)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在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巴尔干半岛是争夺尔干半岛,的焦点。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思考: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是不是已成为火药库?(展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资料片:两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小结: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地点、与一战的关系

(二)大战的开始和主要战役

1.大战爆发的标志和交战双方、双方对阵形势(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

2.欧洲战场的三条战线和主要战役:

3.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很快到了1916年,双方都认为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都想给对对以致命一击,赢得战争。因此,战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这一年西线双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战争的损失讲解战争的罪恶性,讲述两次战役中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的运用。)总之,尽管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仍却没能置对方于死地。1916年重点在西线的战事又陷入了僵持中。凡尔登战役的历史意义:一战转折点

(三)战争的结束

1916年冬季不知不觉来临了。这个冬天欧洲人感觉特别冷。战争进行了两年多,仍然不见分晓,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力自拔,元气大伤,继续厮杀下去,已是力不从心。(播放欧洲1916年前线和后方的严重困难情况资料片)很快,1917年的几件大事把战争引向了结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把最终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归纳出来,教师总结。)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国参战(1917年)

3.一战的结束(1918年11月)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1918年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发动者终于落得了可耻的下场。(展示福煦车厢,略微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结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情况的资料片,归纳并总结出这次战争的影响和性质。

(播放资料片:一战参战国家、人口、经济损失等,引导学生归纳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影响: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教学反思】:

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和思想文化

第1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自然科学专业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在“科学的革命”中,课本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自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2.欧美近代科技的发明创造为什么能够获得累累硕果?这些成果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课文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自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运用课件展示科学家画像,引导学

的平方成反比。(F = G )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外合力的方向相同。(F合 = m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F = - F)2狭义相对论:物体的能量相当于质量与光速(30万千米/秒)的平方的乘积,即 E = mc。广义相对论:物质间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时空弯曲)而引起的。

2.欧美近代科技的发明创造为什么能够获得累累硕果?(课件演示科学家语录,先组织学生英译汉,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最后由教师归纳答案)牛顿:“If I have seen fa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ecause I was standing on the should ers of giants.”(如果我看的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爱因斯坦:“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自由阅读卡·居里夫人在实验”(提炼新的放射性元素——镭)

A.科学家辛勤忘我地实践和探究,推动了科技进步。科学家的个人努力起了重要作用。

B.人们挣脱了封建神学束缚,敢于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思想自由是主要因素。

C.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明和创造,这是根本原因。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教学反思】:

第2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托尔斯泰晚年对“平民化”道路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启蒙思想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订。”这些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件?(法国《人权宣言》)

2.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美国也发表过哪些类似的文件?

3.教师指出:欧美资本主义能够产生和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离不开思想文化因素。

6.请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A.戊戌变法→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 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文学艺术成就

教师指出: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同样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学生读书、表格整理本课内容。

2.列宁为什么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它们在俄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

2.梵高的人品怎样?他的绘画作品有什么艺术魅力?

3.贝多芬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哪一首乐曲标志着贝多芬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三、组织学生探究

文学巨匠(展示相关图片,再现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

1.[设问自答]近代文艺为什么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一定的社会文化建立在一定

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近代世界激烈的社会变革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探究:“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真实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这句话说明梵高的成功之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贝多芬说:“I will take fate by the throat. It will not bend me completely to its will.”

【教学反思】

世界现代史:第一学习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

3、过程与方法: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些带有原则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教学过程】:

导入:

1、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2、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

一、十月革命

(本课的重点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意义。)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历史小沙龙: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

(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故事会: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年国内战争极其艰苦,胜利来之不易。)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议一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思维拓展: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反思】:

第2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

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1.历史剧《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焦点访谈: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一试身手:让学生设计一条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

线索梳理:新经济政策。(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新经济政策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2、苏联的成立:你知道吗:观看苏联地图、说明苏联国徽的含义、听苏联的国歌。

(让学生了解这已是一个历史名词,存在时间是1922~1991年。当时苏联的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到1991年,苏联解体。)想一想:区别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的不同。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包括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小组讨论:搜集苏联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业方面的成就。讨论取得成就的原因。(原因是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除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之外,还有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知识梳理: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粮食收购危机,导致了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若将小农经济改为集体农庄,国家便能随意收购粮食,从而解决粮食问题。因此,为进一步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议一议:农业集体化的进步之处及出现的问题。思考与讨论: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特征;给我们什么启示?

动动手: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教学反思】:

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1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只要求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并对由此形成的一次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言框中《福熙车厢》的介绍,回顾一战的性质和结果。

2、引导回忆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3、历史影片《我的1919》片段。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想一想: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地位为什么不同?

2.议一议:针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受益者是谁?对德国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说一说:凡尔赛体系的含义。教师应对“新秩序”进行适当的讲述:

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历史地图,比较两幅地图中欧洲各国疆域的具体变化,以加深对“欧洲统治的新秩序”的理解。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

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

最后,凡尔赛体系还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5.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真实目的。(瓜分战利品和建立战后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1.主要包括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会议的影响等几个主要问题。

2.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3.小组讨论:(展示《中国历史》中《列强瓜分中国形式图》)《九国公约》是否改变了中国的地位?

4.思维提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及作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与美国再决高低。

动动手: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学反思】:

第2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

导入

1、展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

2、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说一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3.小组讨论: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教师补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4.角色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工人在此期间生活状况。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动态图表,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5.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历史剧: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

2.知识整理:

新政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课堂讨论:新政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作用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危机的痼疾。)【教学反思】

第3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国会纵火案,德意的法西斯头目名,政党组织,对内外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极端黑暗的一页,在20世纪人类文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会产生极端反文明、反人道的法西斯暴政,并肆虐世界,这是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的。对关系人类命运前途的世界和平与战争问题有更深切的关怀,对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破坏的法西斯暴行有更深刻的批判。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化。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言框《焚书》内容导入本课。

2.复习旧知,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从而导入新课。

3.“法西斯”名词的由来。

(一)、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历史背景:教师展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影响简表》

(指出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对外: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对内:需要加强镇压国内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说一说:简介希特勒。(学生课前搜集好资料)

各抒己见:纳粹的迅速崛起有哪些因素?(采用欺骗的手法,乘机发展势力。具体表现是:

①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

②获得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大力支持。

③加紧勾结军队。

④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中的大党。)

议一议:希特勒恐怖独裁统治的建立及表现。

(①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③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④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三)、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四)课堂讨论: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反思】:

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战争的爆发时间,标志事件。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

2、过程与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课前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成学习小组,发放各组的预习案。包括: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国西进的过程。

导入

1.歌曲

(随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定,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也越来越猖狂,引发二战。西方国家是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

1.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背景、目的、对象、表现、影响。

2.思考与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教师要及时的启发、引导。如:德国最初的侵略方向;西方国家想祸水东引;一战后,战争的残酷性使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巨大的削弱,致使英法集团的一部分人不敢同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只要有妥协的希望,就坚持妥协。)

3.说一说:绥靖政策的表现。

慕尼黑阴谋:背景、参与国、内容、影响。

二、德国进攻波兰和战争的爆发

1.本课一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

牙;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2.小组活动:介绍德国西进的过程。

(包括战争开始阶段英法对德宣而不战;法国的溃败;英国的不列颠之战。学生在介绍的同时进行生生互动式的提问。)

思维提速:德国为什么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教学反思】

第2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课程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和过程,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时间和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过程和方法:(1)简述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力量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也促使反法西斯国家更加广泛和紧密地联合起来。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

【教学步骤】

导入:复习旧知,法西斯国家对外政策的特点?

一.德国东侵苏联

小组活动:介绍苏德战争。

各抒己见:苏德国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为什么取胜?

战争的意义: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日本偷袭珍珠港

历史故事: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展示相关的地图、影像资料。)

动脑筋: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1.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现在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思考与讨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意义?

(引导归纳:形成的基础;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作用和意义,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2.学生自学,阅读找出时间;国家;文件名称;内容;并思考讨论问题《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对打败法西斯有何重要的作用?(课本69页)

四.斯大林格勒战役

1.教师介绍战争情况,结合地图讲解。

2.学生找出战争爆发时间;结果。

3.师生共同完成“说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回眸:《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片段。(学生形象地感受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议一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两个转折)

【课堂小结】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教学反思】

第3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课程目标】:

1. 知识和能力:开罗会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

2..过程和方法:(1)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会议召开对战争的影响。(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教学重点和难点】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言框《日本投降仪式图》

2.动脑筋: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一、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二、诺曼底登陆

1.动脑筋: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简介来历)

2.想一想: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使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德灭亡。)

三、雅尔塔会议

时事点评:雅尔塔会议。(电台直播,介绍背景、内容、专家点评)

四、德国和日本投降

线索梳理:1.德国战败。(哪个国家军队最先攻克德国首都;德国何时降;德国的投降标志着什么?)

2.日本投降。(日本投降背景;中、美、苏等日本法西斯的战败发挥了什么作用;日本何时投降?)

3.历史法庭: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是“二战”受害者,你怎么看?

4.动动手:编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

5.思维拓展: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课后完成)

四板书设计

1、战争转折

(1)转折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推动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是二战重要转折点

2.国际会议

开罗会议:中美英对日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苏美英对德战后合作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苏美英对德惩办战犯联合国波茨坦会议:处理德国波茨坦公告

3、夺取胜利

登陆战:北非、西西里、诺曼底胜利: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8-9月日本投降

4、性质影响

(1)性质: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特点: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

(3)影响:造成严重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国际帝国主义;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促进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

【教学反思】:

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第1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教学步骤】

导入

1、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2、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二战”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明确“冷战”政策的概念。

一、冷战政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叫“遏制”?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二、“铁幕”演说:1946年、演讲,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1947年4月5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

分析:杜鲁门主义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特点是:以反苏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

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我们先来看看

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状况。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二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的图片。西欧国家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之中,美国政府为此忧心忡忡。美国为何担心吗?

阅读史料: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3、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请看公约第5条是怎样规定的。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再由学生绘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美国对苏联的冷战分成哪几个重要环节?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展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小组讨论:“冷战”政策的定义:“冷战”政策的表现;“冷战”对当时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追根求源: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教学反思】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知道欧共体;简述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知道欧共体。简述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重重,经历了曲折和波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概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

【教学步骤】

导入:

1、一试身手:多媒体展示《1950---199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表:情况描述、原因思考

2、你知道吗?介绍《硅谷》:96年时,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个百万富翁,1998年这里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说一说:展示《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图,图中的数据表明了什么?

2、各抒己见:请结合有关二战的史实说明五六十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原因。

(二站初,美中立,大发战争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经济重心由东逐向西部和南部发展。大力发展科教,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自由空间:以“美国经济与教育、科技”为题组织自由发言。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西欧的振兴和欧共体的建立

1、考考你:你知道“西欧”的概念?

2、图片《重建柏林》、《二战后的欧洲城市》等:战争的巨大破坏,一片废墟,当时人们对欧洲的重建普遍不抱希望,有人认为仅把柏林市的瓦砾清除干净就需要20年的时间,要想复兴简直比登天还难。

3、课堂讨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导: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由于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是由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先后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工业,如核能、计算机、激光、宇航等。同时,又对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汽车制造等进行了固定资本的投资和技术改造,对农业部门也注意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后,极大的促进了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次,战后

美国加大对西欧的经济援助在客观上为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指的是西欧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促进了对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

4、看图学史:《15个欧共体成员国》:包括哪些国家?后来是如何发展的?

特色论坛:欧共体建立的原因是什么?经济的发展,使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思维拓展:欧共体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议一议: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导主、客观或国内外两个方面分析)

2、想一想: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日本?怎样扶植日本?战败后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从50年代中期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教学反思】

第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苏联和匈牙利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了解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教学过程】:

导入

1.新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音像资料:有关苏联的解体的片断。(为什么会解体?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人物介绍:赫鲁晓夫;小组活动: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线索梳理: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畅所欲言: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

2、东欧改革——匈牙利的改革

联系旧知:东欧各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线索梳理:匈牙利事件的大致经过。匈牙利改革的原因、措施、结果。

3、中国改革(学生自学)

二、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首先肯定东欧国家4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接着指出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

2、东欧剧变概况和实质: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急剧变化:短短

的两三年间,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中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3、思考与讨论: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实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三、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强调首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结果效果不佳,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这是由于改革没有对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改革仓促,阻力较大。)

课堂讨论:影响。80年代后期,改革转向于政治体制方面。在党的建设方面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在政治体制上推行多元化,实现多党制和西方式三权分力。

2、苏联的解体:

思维拓展: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提出把苏联的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意味着什么?

议一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说一说: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3、小组活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分析如下:

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教学反思】:

第五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课程目标】

知识和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印巴分治、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战争

【教学步骤】

导入

1、导言框: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革命。

2、新闻报道: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被巴拿马收回,这意味着什么?(图片或报纸或视频资料等)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

由来:印度反英浪潮高涨,英国被迫移交政权。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事迹简介;什么是蒙巴顿方案?它提出的原因和后果如何?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独立,领导人分别是尼赫鲁、真纳。

二、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1、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亚洲四小龙”。什么是“亚洲四小龙”?

韩国—“惊人的汉江之奇”,经济迅速发展;香港—“耀眼的东方之珠”,重要地位:中心城市;台湾—“突起的海岛之星”;新加坡——“神奇的港口之国”。

2、经济发展成就:“亚洲四小虎”与东盟、中国大陆的经济成就

三、巴勒斯坦问题

1、巴勒斯坦位置的重要、帝国主义势力干涉。巴以冲突、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争端及与当前联系。

2、有关中东地区图片(阿拉法特或巴以冲突或巴基斯坦难民营等);录像《中东战争》;哈马斯自杀性爆炸事件的照片或报道;战火频仍的中东。

3、梳理线索:“中东”的概念(介绍中东的地理、历史概念及中东地区的特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形成;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国建立的抵制。

4、历史溯源: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5、时事报道: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

6、课堂讨论: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7、小组讨论:①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理清线索:地理位置、战略地位、石油资源之争、水资源之争、宗教之争)

②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教师可以把问题逐层深入:中东地区的地理特

点是中东战争频仍的根本原因吗?对巴以和平进程作出过贡献的人物有哪些?试作简要介绍。拉宾对解决中东地区和平问题做出过哪些努力?中东地区内部对实现该地区和平存在哪些障碍?就国际方面而言,实现中东地区和平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四、小组活动:

1、介绍印度自19世纪中期以来反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规模的民族独立运动。介绍二战后印度的民族独立;介绍印巴分治的由来;介绍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

2、思维拓展:(教师归纳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印度的独立对英国殖民主义者有什么影响?英国殖民者为什么要印巴分治?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3、联系现实:印巴问题和印度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有何影响和借鉴?

五、总结:

1.英国处理印巴分治的方案是什么?

2.印度、巴基斯坦的首任领导人分别是谁?

3.亚非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如何?其中中国有何贡献?

【教学反思】:

第2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课程目标】

知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埃及、阿尔及利亚、纳米比亚等国家的独立和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掌握“非洲年”、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过程和方法: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民主、平等、发展是世界的进步潮流,殖民主义必将瓦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非洲年”、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总结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知识。在亚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同时,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也在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尤其是非洲人民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终于崩溃。

一、非洲的独立浪潮

1.埃及共和国的独立:

埃及地理位置简介;埃及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独立的时间;

2.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阿尔及利亚的地理位置和独立的历史意义

3.“非洲年”:什么是“非洲年”?

4.纳米比亚的独立:独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二、拉丁美洲维护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的胜利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再回答:

古巴革命的领导人、开始的标志、结果

卡斯特罗的事迹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召开

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

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意义

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

3、小组活动:谈谈新航路开辟后,非洲遭受到的殖民灾难。

介绍二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说说纳赛尔领导的埃及武装起义。

介绍苏伊士运河。

谈谈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

4、课堂讨论:苏伊士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时事溯源:古巴的历史,讲述二战后独立斗争的经历。

5、思考与讨论: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

6、直击现实: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课堂小结: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为此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教学反思】

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课经济全球化趋向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经济全球花趋向出现的时间、主要表现、当今、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能力与方法:列举社会生活实例,认识特点;分析原因和影响,学习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通过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正确理解独立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合作的关系,树立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形成的原因和突出表现。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正确理解“一把双刃剑”。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加入了哪些经济组织吗?(过度)1991年10月,我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目标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学习新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局面已初步形成。

一、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1、出现时间:提问: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说一说: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经济全球化景象?

3、思考:形成原因?①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客观的社会环境;②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根本原因)③市场经济席卷全球;④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4

想一想: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具体表现:①国际贸易大副增长;②国际资本流动加快;③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大量建立;④跨国公司发展迅猛

5、说一说:你能说说自己知道的跨国公司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技术转让的1/3,目前世界贸易总量中有70%——80%与跨国公司有关。

提问: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唱主角,有没有中国的企业呢?中国的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

议一议:为什么说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主角?(跨国公司集聚了雄厚的资本,控制着高端技术,占据了本行业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因而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最活跃的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提问: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引导看书,然后回答)

(教师小结)积极影响主要是:加强世界经济联系,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增强国际合作,应对人类共同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引进资本、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提供机遇。消极影响:…。

问: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用哪16个字来概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讨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小结)

课堂小结: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共同发展,这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要注重国家经济安全,趋利避害,有备才能无患。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如何驾驭全球化浪潮以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课堂延伸:探讨:中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教学反思】

第2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反思】

识记与理解:多极化趋势背景与原因;“一超多强”关系和影响;多极化曲折中发展;科索沃战争。

能力与方法:结合插图、史实和时事,认识多极化趋势。归纳曲折中发展表现,培养分析形势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注人类社会的意识,增强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多极化趋势的原因和“一超多强”的特点;难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展示。1991年至今俄、美领导人亲密接触的多幅照片。说明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形势出现了什么变化?教师指出,两极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格局呢?(生答师结)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师:什么是“世界格局”?什么是“多极化趋势”?(引导学生看教材注释得到答案)什么又是“极”呢?所谓“极”,一般是指综合实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1、两极格局的崩溃:师:后,你认为世界形势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有人认为是走向缓和,也有人认为是越来越紧张和动荡。你同意哪种观点呢?组织小组辩论。

2、“一超多强”局面的初步形成:师:“一超”指的是什么?“多强”又指的是什么?

师生共同解答辅栏“想想”:什么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一超多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师:请同学们在教材里找出有关“一超多强”之间的关系的内容,可以相互讨论并用几个字归纳出“一超多强”相互关系的核心。(教材文字、图片)

4、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师:辅栏“议议”要我们议议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请一个同学在教材里找出来,并作简要解释。(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三个“有利于”)

5、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引导回顾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速了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进程。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1课《阿拉伯帝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拉伯帝国》同步练习 1.“口号”往往是为战争寻找正义的借口。“为真主安拉而战”最有可能是那场战争的口号() A.亚历山大东征 B.希波战争 C.罗马征服战争 D.阿拉伯统一战争 2.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是( ) A.查理曼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每个国家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下列属于加速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的主要因素是( ) A.金钱赎买 B.改革 C.伊斯兰教 D.外族征服4.《阿拉伯通史》记载: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这里的“圣地”是指() A.雅典 B.罗马 C.开罗 D.麦加 5.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为下列何者() A.阿拉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拜占廷帝国 6.某历史著作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联系各种不同的教派,发生了最有效的纽带作用。”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描述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东正教 7.他作为精神领袖,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作为政治领袖,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他”是() 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8.在世界古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哈里发建立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查理曼帝国 9.某班举办“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下列素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巴格达“智慧宫”B.阿拉伯数字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历史特点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维和活动。这说明联合国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 ) A、促进地区间经济交流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加强各国间文化与交流 D、打击各国的反政府武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共识。这标志着什么经济形式的出现( )

A、农业经济 B、工业经济 C、商业经济 D、知识经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主要表现在它(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 C、调整了列强的统治秩序 D、惩治了战败国德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长达40多年的“冷战”局面,根据你学习过的有关“冷战”史实,请判断以下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③科索沃战争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材料所描述的情况发生在(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国公约》的签订 C、《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小张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美苏“冷战”始末》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川教版历史(2018)九年级上第16课《美国的独立》检测试卷(含答案)

《美国的独立》检测试卷 1.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议决定国家政府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同时采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构互相制衡,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 A.大陆会议 B.最高法院 C.国会 D.总统 2.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宣言被印成许许多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使“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这()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当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政治桎梏,这个民族就必须打破这种桎梏”。下列法律文件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美国人山此辉煌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那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材料中止权鼎立原则确立的自接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 1787年宪法5.清人徐继畲(shen)这样赞誉华盛顿:“华盛顿……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 他主要赞誉华盛顿() ①领导赢得民族独立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③开创美国民主政治④废除黑奴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右图为美国某地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刻着一段铭文:“坚 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 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 吧!”据碑文推断,这座纪念碑应位于() A.费城 B.华盛顿 C.列克星顿 D.萨拉托加 7.“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八年军旅, 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苦之时。他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玻利瓦尔 8.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 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寻找与此相关历史遗迹可以到( ) ①波士顿②来克星顿③苏格兰④约克镇⑤华盛顿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初中世界历史教案(九年级下册) 泸州七中历史教研组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遗留问题) (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 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三国核心:德国 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 三、教学小结(提问、写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 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5、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板书设计】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作业】课后复习、预习。 【教学反思】:(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 1.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 2.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点和西欧人审美情趣的是: A. B. C. D. 文明碰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所表现的方式明显不同? .亚历山大东征C.成吉思汗西征.马可?波罗来华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C.巴黎公社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 “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 ”是《哈姆雷特》中最著名的台词,下列有关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集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于一身 《哈姆雷特》都是悲剧作品《十月革命》课本剧请你作为历史顾问指导剧本,你发现剧本中与真实历史不相符合的是: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重新确立了他们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对确

立这一秩序有直接影响的条约是: A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B .《四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凡尔赛和约》 12.下列关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选项是: A .都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赃会议 B .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损害了中国利益 C .都是由英、法、美三个大国操纵的会议 D .所建立的体系都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13.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②远东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苏联成立 ④凡尔登战役打响 A. ③④①② B. ①③④②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③④ 14.下列事件中,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统治 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罗斯福上台并实施新政 D.军部支持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在日本加紧推行军事法西斯专政 15.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A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 B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 .德国突袭英国,展开“不列颠之战” D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二、判断题:共5分 16.阅读材料,根据内容进行判断 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请在括号内划“×”;如果是材料内容未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发生在16世纪40年代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标志。 ( ) (2)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都属于世界近代史 的内容。 ( ) (3)在中国近代史阶段,中华民族肩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斗争任务。 ( ) (4)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大阶段。 ( ) (5)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从内容上看没有本质区别,仅仅是对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称呼罢了。 ( ) 三、识图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3分,共5分。 17.根据图一(新航路的开辟),回答问题。 字母A 代表的路线是 (填人物名称 )的航线。 图 一 18.在图二的方框内正确填出国家所代表的相应字母代号 A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成为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国家 C 1689年建立起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图 二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东欧剧变影响

东欧剧变影响 东欧剧变,要抓住一个“变”字,是指东欧国家短期内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实质所在。剧变后的各国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 东欧剧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从教材中能找到答案。东欧剧变不是偶然的,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按教材第117页的内容,共归纳为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历史原因。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实现的。因此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要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行东欧各国在内政外交上同其保持一致,实际上东欧各国没有在政治经济上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相反,苏联东欧间矛盾在不断积累加剧。第二是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在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支持并最终以大选形式获取政权。第三是苏联因素。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使苏联与东欧矛盾不断加剧。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缓和同美国及西欧的关系和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放弃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其中的东欧政策推动了东欧各党改组、分裂和锐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反对派势力的突起。第四是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东欧正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以贷款、货币、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并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还扶植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多种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教材第117页引的原中国外长钱其琛的一段讲话,实际上指出了上述四点原因。 (3) 苏联从1964年开始了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苏联的军事和综合国力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人民生活改善不多。在勃氏执政的后期,随着他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政治生活的僵化,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活力的衰退,社会矛盾丛生。70年代出现的“新技术革命时代”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不能适应,再加上民族政策的偏差和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政策,也就是教材中所述,苏联解体的第一个主要原因,即历史原因。苏联解体的第二个原因是内部原因,即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造成的思想混乱和局势动荡。戈氏的政治改革指导思想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方向的。第三方面是外部原因。和东欧国家剧变一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他们之所以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经济上的实力。 (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

2018秋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工业革命》练习题 (1)

第18课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 A. 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 B. 人们附醉于工业革命成就 C. 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 D. 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 2.科技发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 史蒂芬孙一电灯 B. 瓦特一火车 C. 爱因斯坦一汽车 D. 菜特兄弟-飞机 8.“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A. 煤炭资源缺乏 B. 劳动力较丰富 C. 海外市场广阔 D. 追逐更大利润 3.在这个时期,“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它”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下列四个选项中最能代表这个“它”的一项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瓦特改良蒸汽机 C. 新航路的开辟 D. 爱迪生发明电器 4.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 致力于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实力从而和平崛起 B. 强化国家军事实力,通过战争手段奠定强国的地位 C. 通过革命或改革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提升综合国力 D. 建立先进自由民主理念提高世界影响力确立强国地位 5.为了纪念瓦特,人们把功率计算单位定为“瓦特”(Watt)。下列有关瓦特蒸汽机问世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有助于提供工业生产的新动力②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③推动人类向“蒸汽时代”过渡④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2017年10月1日,新建福厦铁路全线开工,未来福州只要不到1小时就能到厦门!饮水思源,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知识结构体系

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知识结构体系 重庆市开县温泉中学 李传燕 第一单元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世界的主要的矛盾 第二次科技革命?????? ? ? ?????????? ??→→?????)2019()()()(19初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矛盾不平衡速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入电气时代标志人类有蒸汽时代进评价马可尼 :英国贝尔;意大利的新通讯近代电讯技术的兴起美国的莱特:德国狄塞尔和本茨;新动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迪生:英国达拉第;美国爱新能源电力的发现和应用主要成就世纪晚期时间:C C 主要资发展不平衡?????? ??? ??? ?? ? ????? ????????? ?帝国主义;浓厚封建军事年明知维新和对外侵略日本迅速发展原因主义;典型的封建军事帝国年改革和对外扩张俄第五:原因俄日较快发展;高利贷帝国主义 地赔款的束缚;普法战争的割;小农经济过分依赖殖民和高利贷老牌资本主义法第三:原因;殖民帝国主义过分依赖殖民老牌资本主义英第三:原因英法相对缓慢;军事色彩帝国技;普法战争政治;市场;资本;科德第二:原因;托拉斯帝国主义技政治;市场;资本;科美第一:原因美德迅速发展)1868()1861(),(),()()( 国际工人运动?????????? ? ?????? ? ????????? ??????? ??????????? ?? ??????? ? ? ??????????????>><<年、莫斯科、列宁: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意义:帝国主义时代和立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建标志: 的建立做了重大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政党义的传播和发展以及为领导:列宁为马克思主播;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大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条件列宁主义诞生主观:马、恩的努力级政党相继建立组织:欧美各国工人阶展 阶级:国际工人运动开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第二次科技革命客观条件恩格斯;巴黎概况:第二国际专政的政权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巴黎公社:恩格斯马克思伦敦年第一国际: 发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19191903)(14.7.1889)(28.3.1871).(,18642.1848 注:马克思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贡献------(1)思想理论方面:与恩格斯一道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1848.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2)革命实践方面:在他和恩格斯的指导和组织下,建立了第一国际;长期参加、指导和帮助各国工人运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 ? ?????????????????????????????????????? ??宪法 了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政府,并制订量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以工农为主体的武装力年政权,治;美国策划建立反动年推翻迪亚斯的独裁统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迫议和,承认埃独立年,阿杜瓦战役,意被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中国的辛亥革命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伊朗资产阶级革命——表现革命的影响和推动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盾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矛帝国主义的入侵,激化强成并发展,民族意识增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随着民资的发展,民族步发展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根本:亚洲一些国家民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初,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末涵义:亚洲觉醒制和干涉济扩张;政治、军事控拉美:帝国主义采取经勉强保持独立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非洲: 南亚、东亚)亚洲(西亚、中亚、东帝瓜分世界19141911189419081905191119091908191119051905201920C C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一触即发争夺巴尔干半岛,大战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英法俄三国协约同盟国 事侵略集团(德意奥三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界按新的实力重新瓜分世俄奥、德法、英德)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19071882 第一次世界大战???? ??? ?? ?? ?????? ? ??? ????????→←?? ??? ?取世界和平 启示:反对霸权主义争比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弱了帝国主义,改变了影响:灾难;损失;削国宣战。奥的瓦解;中国对同盟“中立”;美国的参战”和“十月革命”涨;俄国的“二月革命各交战国革命运动的高加速战争结束的事件: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大战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质,维亚具有民族义掠夺战争,虽然塞尔世界的非正义的帝国主性质:双方为重新瓜分同盟国失败结果: 日德兰)〉、索姆河);海战(马恩河、凡尔登〈转折主要战役:西线陆战(、南线三条战线:西线、东线经过约国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战,大战爆发傲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开始: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导火线: 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资本主义政治、原因国家利益 10.19184.191711.191828.7.191428.6.1914

最新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点练习十一

最新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点练习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图是从中世纪兴起的牛津大学,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奠定了近代西欧的教育体制 B、中世纪大学建立了学位制度 C、封建庄园发展的推动 D、欧洲城市复兴的推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法国的琅城是个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之时,这里发生了( ) A、琅城市民反抗罗马征服的斗争 B、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入侵的进攻 D、琅城市民推翻封建主的斗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是因为(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西欧庄园的兴起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雅典达到全盛时期②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③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④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规模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化巨人的学识勇气 C、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D、宗教改革 【答案】: 【解析】: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点练习六十九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点 练习六十九 第1题【单选题】 Iphone5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 A、贸易自由化 B、区域集团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大事年表反映出世界的发展趋势是( ) A、单极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8年,中美贸易战在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中美两国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 ) A、网络信息化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极化 D、利益一体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人只得到蛋糕屑。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 A、恐怖主义猖獗 B、环境污染严重 C、贫富差距悬殊 D、毒品走私泛滥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世界采购图。此图反映出( ) A、中国的零部件质量最好 B、世界各地科技水平一致 C、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 )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筠门岭初中 2014 届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历史月考题 班级:姓名:考号: (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 50 分) 卷Ⅰ(单项选择题,满分30 分) 一、选择题(15 小题,共 30 分) 请把此题的正确答案一一对应地填入下面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答案 1、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 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这里的“开端”是指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巴黎公社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处死路易十六 B. 三级会议的召开 C.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3、美国东部时间2009 年 1 月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D. 20 日中午 2012 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2 时左右 , 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说,成为美国第44 任总统,也是 11 月 7 日,奥巴马再次连任美国总统。而生活在非洲的奥巴马 的祖先来到美洲大陆主要是通过 A. 三角贸易 B.美国独立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4、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 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 和“傲视全球”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5、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6、历史上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英国 D.德国 7、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都解放了奴隶,对它们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9课《拜占庭帝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拜占庭帝国》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演变有误的一项是() A.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 B. 11世纪时,拜占庭帝国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C.东征的十字军曾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D. 1453年,亚历山大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2.我们平时所说的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A.西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3.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 ) A.建立拜占庭帝国 B.定都君士坦丁堡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4.定都君士坦丁堡,又称拜占廷帝国的是() A.波斯帝国 B.马其顿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5.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6.《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以后西欧各国制订民法影响深远。颁布该法典的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罗马帝国 7.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里的“他”是() A.查士丁尼一世 B.屋大维 C.恺撒 D.伯里克利 8.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罗马帝国 9.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在()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巴比伦10.2019年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本次访问,是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后 的第一次出访,也让土耳其一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哪个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本大化改新》同步练习 1.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 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C.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近700年 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2.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奴隶制民主政治 B.种姓制度 C.城市自治机构 D.中央集权制度3.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为() A.主公 B.天皇 C.将军 D.国家 4.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5.(题文)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倭人”指的是()A.日本 B.拜占庭 C.阿拉伯 D.朝鲜 6.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 B.日本 C.罗马帝国 D.雅典 7.日本的崛起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改革,一次是大化改新,一次是明治维新改革。其中前者改革的领导者是( ) A.孝德天皇 B.明治天皇 C.裕仁天皇 D.德川庆喜 8.6世纪末期,在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形势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学习中国封建制的改革派,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 A.圣德太子 B.孝德天皇 C.苏我氏父子 D.屋大维 9.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大化改新 10.12世纪晚期,击败平氏武士集团,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并建立镰仓幕府统治的是( ) A B C D 11.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大和,该国基本统一日本是在() A. 1世纪 B. 3世纪 C. 5世纪 D. 7世纪 1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4 1.学生读教材,明确什么是三角贸易。明确:指欧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它们的路线形成三角形2.思考:三角贸易出现的背景:回答后明确: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向海外的殖民扩张,先后入侵美洲、非洲、亚洲地区。老师进一步补充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有关情况: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占有南美富饶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及莫桑比克、印度的果阿和第鸟岛、中国的澳门。西班牙占有的殖民地更广,占据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和东方的菲律宾。伴随着殖民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问的战争随之而起。经过近1个世纪的争夺,西班牙打败了葡萄牙,16世纪末,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后来英国、荷兰、法国也加入了殖民国家的行列。教材小字讲述了这时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掠夺土地、抢劫财物、屠杀和奴役当地居民、贩卖黑奴。3.概括三角贸易的内容和路线回答后明确:三角贸易的主要内容是黑奴贸易。在进行黑奴贸易的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将欧洲的商品输向非洲,换取非洲的黑奴,再将黑奴贩运到美洲,最后将美洲廉价的原料带回欧洲。其路线是:欧洲——非洲——美州——欧洲,其间欧洲殖民者赚取了至少是300%的利润。老师边讲解边出示下表: 4.讨论:三角贸易的影响,我们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话的含义?回答后明确:“三角贸易”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一方面,对于殖民者来说,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另一方面,对于殖民地来讲,是巨大的灾难。从这两个方

面综合来看,欧洲殖民者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殖民地掠夺基础上的,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二、英国的殖民掠夺1.读教材,说说,英国是怎样夺得海上霸主地位的?明确:英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与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发生了矛盾.先后发生了英西战争、三次英荷战争和英法殖民战争。通过这些战争,英国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中叶成为了海上霸主。都铎王朝统治时的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优越地位,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海外殖民扩张,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英国的国力。英国的劫掠,使西班牙损失惨重,西班牙决定远征英国。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一举击溃,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丧失了。荷兰原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566年,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后独立。荷兰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发达,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贸易,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人称荷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为了打破荷兰的海上优势地位,1651年颁布了《航海条例》,与荷兰发生尖锐冲突,从而引发了1652—1674年间的三次英荷战争。结果,荷兰被打败,它的海上霸主地位动摇,逐渐衰落下去,英国取得了海上控制权。法国16世纪就开始了殖民活动,路易十四改革后,法国一度成为欧洲的霸主,在北美、印度建立了殖民地。于是英法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发生了尖锐矛盾。自17xx年至1763年间,英法两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英国打败了法国,夺取了法国的一些殖民地。34567891011131415161718 1.学生读教材,明确什么是三角贸易。明确:指欧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它们的路线形成三角形2.思考:三角贸易出现的背景:回答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

威远县龙会中学初2012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其中涌现了众多经典的战役,其中打破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德国闪击波兰 B.不列颠空战 C.敦刻尔克大撤退 D.莫科保卫战 2.“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大不列颠向日本宣战,三天以后,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至此一场世界战争形成了。”这种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B. 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A.联合国的建立B。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4.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B.促成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D.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5.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二战”后建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这个国际组织的会旗是 A B C D 6.1947年,为协助西欧摆脱经济动荡的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强调:“我们的协助应该首先通过经济和 财政援助的途径。”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A.发表“铁幕”演说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华约”组织 7.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推向的事件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8.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作用是 ①争取美国援助②促动经济发展③医治战争创伤④提升国际地位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能够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废藩置县,增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10.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吉利汽车……,这种现象说明 A.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B.世界经济的世界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过程和方法 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三.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录象法 四.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遗留问题。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 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3)英德矛盾: 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 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 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帝国主义国家根据 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 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 敌人是敌人的逻辑。三国核心:德国 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 2.三国协约(英法俄) 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 文艺复兴运动习题精选第六篇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精选第六篇 第1题【单选题】 历史上,非洲大陆曾经饱受苦难,下列事件和非洲的苦难没有关联的是( ) A、文艺复兴 B、殖民掠夺 C、三角贸易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D、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分别指( )

A、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爱因斯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史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 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③资产阶级革命④工业革命⑤殖民扩张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但丁在地狱给天主教教皇留了个位置,反映出但丁希望( ) A、推翻天主教会 B、取缔天主教 C、批判教皇伪善 D、取消教皇教职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 ) A、欧洲基督教会崩溃和解体的历史 B、资本主义兴起的产业革命史 C、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D、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诊断性学业考试

渝北区初2006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历史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你选择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写在题后括号中。) 1.“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这里描述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资治通鉴》 3.“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4.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高僧玄奘 B.鉴真和尚 C.张骞理学 D.马可?波罗 5.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后七次下西洋 B.最远到达大西洋沿岸 C.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 D.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6.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前占据台湾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日本 7.2004年10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8.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孙思邈《千金方》 B.魏源《海国图志》、屈原《离骚》 C.但丁《神曲》、范缜《神灭论》 D.司马光《资治通鉴》、吴承恩《红楼梦》 9.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0.“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史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1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1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3.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