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喉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喉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喉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喉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教案

教案续页 1

教案续页 2

教案续页 3

教案续页 4

教案续页 5

教案续页 6

教案续页 7

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2.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所以当挤压鼻或上唇疖肿时,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上唇三角形区域称 为“危险三角区”。 3.鼻腔:包括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4.以中鼻甲游离缘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为嗅沟或 嗅裂,此部位的鼻黏膜称为嗅区黏膜。 5.鼻腔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功能、嗅觉功能、共鸣作用。 6.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个部分。 7.鼻咽:位于颅底和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 (1)腺样体:顶部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集聚,呈桔瓣状,称腺 样体; (2)咽鼓管咽口; (3)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为咽隐窝,是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8.口咽:位于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之间。 9.喉咽:上接口咽,下连食管入口。 会厌、杓会厌皱襞和杓状软骨,其所围成的入口称为喉入口; 在喉入口两侧各有一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是异物常嵌顿之处。 10.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言语形成 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11.喉软骨:单个较大的有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成对的 较小的有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为喉部最大的软骨;甲状软骨切迹是颈部中线的标志;

(2)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第一气管环之上;此软骨是喉 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如果外伤或疾病引起环状软骨缺损, 常可引起喉狭窄。 12.喉肌 (1)使声门张开的肌肉:环杓后肌; (2)使声门关闭的肌肉:环杓侧肌和杓肌; (3)使声带紧张的肌肉:环甲肌; (4)使声带松弛的肌肉:甲杓肌。 13.喉腔:喉腔上界为喉入口,下界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被声带分 隔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14.声门裂,简称声门,为喉腔最狭窄处。 15.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功能、屏气功能。 16.耳由外向内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17.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四部分组成。 18.听骨:为人体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 连而成听骨链。 19.小儿咽鼓管短而宽,又接近水平,故小儿咽部感染易引起中耳炎。 20.内耳又称迷路,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个部分。 21.耳的生理功能:听觉和平衡。 (1)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空气传导(气导)和骨传导(骨导)。(2)耳聋的分类: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耳聋。 (3)平衡功能: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维持。 22.气管 (1)气管是由软骨环、平滑肌、黏膜及结缔组织构成; 气管由10—20个马蹄形透明软骨环构成支架;

主治医师 (耳鼻咽喉科学)-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B1型题)

主治医师 (耳鼻咽喉科学)-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 学(B1型题) 1、鼻咽部的淋巴先回流至 A.颈上深淋巴结 B.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 C.咽后淋巴结 D.下颌角淋巴结 E.颏下淋巴结 2、口咽部的淋巴主要回流至 A.颈上深淋巴结 B.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 C.咽后淋巴结 D.下颌角淋巴结 E.颏下淋巴结 3、喉咽部的淋巴先回流至 A.颈上深淋巴结 B.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 C.咽后淋巴结 D.下颌角淋巴结

E.颏下淋巴结 4、鼻咽部淋巴回流的二级淋巴结为 A.颈上深淋巴结 B.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 C.咽后淋巴结 D.下颌角淋巴结 E.颏下淋巴结 5、口底部的淋巴回流至 A.颈上深淋巴结 B.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 C.咽后淋巴结 D.下颌角淋巴结 E.颏下淋巴结 6、在解剖上鼻咽位于 A.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 B.软腭与甲状软骨平面之间 C.软腭与声带平面之间 D.颅底与软腭游离缘之间 E.会厌上缘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7、在解剖上口咽位于 A.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 B.软腭与甲状软骨平面之间 C.软腭与声带平面之间 D.颅底与软腭游离缘之间 E.会厌上缘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8、在解剖上喉咽位于 A.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 B.软腭与甲状软骨平面之间 C.软腭与声带平面之间 D.颅底与软腭游离缘之间 E.会厌上缘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9、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的是 A.环后隙 B.咽后隙 C.咽旁隙 D.扁桃体周围隙 E.声门旁隙

10、位于颊咽筋膜与翼内肌及腮腺之间的是 A.环后隙 B.咽后隙 C.咽旁隙 D.扁桃体周围隙 E.声门旁隙 11、化于两侧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之后的是 A.环后隙 B.咽后隙 C.咽旁隙 D.扁桃体周围隙 E.声门旁隙 12、颈动脉鞘隙位于 A.咽后壁筋膜与椎筋膜之间 B.椎前筋膜与颈椎之间 C.咽侧壁与翼内肌筋膜之间 D.扁桃体被膜与咽上缩肌之间 E.颈深筋膜中层 13、咽后隙位于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咽的应用解剖学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同通道,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略呈漏斗形。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全长约12CM。前面与鼻腔、口腔和喉相通;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两侧与大血管和神经毗邻。 咽的分部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一、鼻咽(上咽) 位于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下方,前方正中为鼻中隔后缘,两侧为后鼻孔,后面平对第 1、2颈椎;顶部由蝶骨体、枕骨底部构成,后壁呈穹隆状。腺样体(咽扁桃体)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咽鼓管扁桃体 二、口咽(中咽) 是口腔向后方的延续部,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后壁平对第 2、3颈椎体,粘膜下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腭舌弓腭咽弓悬雍垂咽峡腭扁桃体咽侧索腭(硬腭、软腭)舌扁桃体 三、喉咽(下咽) 位于会厌软骨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后壁平对第3~6颈椎;前面为由会厌、杓会厌襞和杓状软骨所围成的喉口,与喉腔相通。其下方为食道入口。会厌舌会厌外侧襞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梨状窝环后隙 咽壁的构造 一、咽壁的分层

咽壁从内至外有4层,即粘膜层、纤维层、肌肉层和外膜层。特点是无明显粘膜下组织层,纤维层与粘膜紧密附着。 1、粘膜层 与咽鼓管、鼻腔、口腔和喉的粘膜连续。鼻咽部的粘膜主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中含混合腺。口咽和喉咽的粘膜均为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喊丰富的粘液腺、浆液腺和大量的淋巴组织。 2、纤维层 又称腱膜层,主要由咽颅筋膜构成,介于粘膜和肌层之间,上厚下薄,两侧的纤维组织在后壁正中线上形成咽缝,为咽缩肌附着处。 3、肌肉层 按其功能的不同分3组: (1)咽缩肌组: 包括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和咽下缩肌。共同收缩时可使咽腔缩小。 (2)咽提肌组: 包括茎突咽肌、咽腭肌和咽鼓管咽肌。收缩时可使咽、喉上举,咽部松弛,封闭喉口,开放梨状窝,食物越过会厌进入食管,以协调吞咽动作。 (3)腭帆肌组: 包括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舌腭肌、咽腭肌和悬雍垂肌。上提软腭、控制鼻咽峡启闭、分隔鼻咽和口咽的同时,也可使咽鼓管咽口开放。 (4)外膜层又称筋膜层,系颊咽筋膜的延续。二、筋膜间隙 1、咽后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