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里药

温里药

温里药
温里药

温里药

(1)治寒疝疼痛、睾丸偏坠等证,宜用:

A肉桂

B小茴香

C沉香

D丁香

E檀香

(2)丁香的功效为:

A补火助阳、温通经脉

B温中止痛、降逆止呕

C散寒止痛、疏肝下气

D温中散寒、温肺化饮

E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3)公丁香的药用部分是:

A根茎

B花蕾

C树皮

D块根

E果实

(4)既能温肺化饮、又能宣通鼻窍的药物是:A细辛

B辛夷

C干姜

D苍耳

E麻黄

(5)细辛善治:

A风寒咳喘

B痰热咳喘

C寒饮咳喘

D肺虚咳喘

E气逆咳喘

(6)细辛的常用剂量是:

A3-10克

B1-3克

C1.5-4.5克

D2-5克

E3-6克

(7)善暖肝又疏肝的药是:

A香附

B丁香

C吴茱萸

D花椒

E荜茇

(8)既能温中散寒,又能疏肝气下的药是:A吴茱萸

B乌药

C荜澄茄

D香附

E肉桂

(9)吴茱萸善治何种头痛?

A风寒头痛

B血瘀头痛

C痰浊头痛

D少阴头痛

E厥阴头痛

(10)入汤剂须后下的药是:

A苏合香

B小茴香

C肉桂

D桂枝

E细辛

(11)肉桂来源于:

A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粗枝皮

B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C樟科植物肉桂去青皮的干皮

D樟科植物肉桂的根皮

E以上都不是

(12)补气养血药中加入少量肉桂意在:

A补而不滞

B温运阳气

C引火归元

D引经报使

E温经散寒

(13)引火归元最常用的药是: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锁阳

E鹿茸

(14)干姜与高良姜都具有的功效是:

A温经散寒

B温肺化饮

C补火助阳

D健脾燥湿

E温中止痛

(15)下元虚冷、虚阳上浮、应首选:

A附子

C肉桂

D吴萸

E茴香

(16)肉桂的归经是:

A十二经

B肺脾肾经

C心脾肾经

D心脾肝肾经

E心肝脾肺肾经

(17)既能回阳温中,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A肉桂

B细辛

C附子

D干姜

E荜茇

(18)附子用于回阳救逆常配伍

A干姜

B肉桂

C吴茱萸

D细辛

E甘草

(19)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的脾胃寒证,应首选:A附子

B荜澄茄

C干姜

D炮姜

E荜茇

(20)草乌的常用量是:

A1-2克

B3-6克

C3-9克

D1.5-4.5克

E0.5-3克

(21)附子和肉桂都具有的功效是:

A回阳救逆

B补火助阳

C温经通脉

D温肺化饮

E益气温脾

(22)十九畏歌中与郁金不能相配的药物是:

A犀角

B乌头

C巴豆

E牙硝

(23)附子入汤剂先煎的主要目的是:

A充分煎出有效成份

B增强功效

C降低毒性

D减轻付作用

E产生新作用

(24)附子的性味是:

A辛甘热有毒

B辛温无毒

C辛甘大热有大毒

D辛苦热有剧毒

E辛苦温有小毒

(25)附子来源于:

A毛茛科植物乌头块根

B毛茛科野生植物北乌头块根

C毛茛科植物白蒿乌头根

D毛茛科栽培植物乌头根茎

E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

(26)荜茇与荜澄茄都可治

A胃寒疼痛

B蛔虫腹痛

C龋齿疼痛

D寒疝坠痛

E寒湿痹痛

(27)温里药的共同作用是:

A.温肾壮阳

B.温肺化痰

C.温肝散寒

D.温胃止呕

E.温里散寒

(28)治中焦受寒脘腹疼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最宜选用:A.干姜

B.肉桂

C.高良姜

D.吴茱萸

E.丁香

(29)花椒的功效是:

A.温中散寒、祛风止痒

B.温中止呕、杀虫

C.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D.散寒止痛、祛风止痒

F.散寒止痛、祛风杀虫

(30)吴茱萸主归:

A.肝、脾、胃、肾经

B.脾、胃、肺、肝经

C.胃、肝、肾、大肠经

D.心、肝、脾、胃经

E.心、肝、脾、肺经

(31)蛔虫腹痛,宜用

A.花椒

B.丁香

C.干姜

D.吴茱萸

E.小茴香

(32)能鼓舞脾阳,引火归源的首选药物是:

A.人参

B.附子

C.肉桂

D.高良姜

E.吴茱萸

(33)附子入汤剂先煎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疗效

B.1产生新作用

C.充分煎出有效成分

D.减轻毒性

E.改变药物的性能

(34)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小茴香的主治病证:

A.寒疝腹痛

B.厥阴头痛

C.睾丸肿痛

D.少腹冷痛

E.脘腹胀痛

(35)下列除哪项外,均是丁香的主治病证

A.胃寒呕吐

B.虚寒呃逆

C.五更泄泻

D.胃寒冷痛

E.阳痿,宫冷

(36)治疗脘腹冷痛,寒呕,冷泻等脾胃寒证应首选:

A.吴茱萸

B.附子

C.肉桂

D.干姜

E.小茴香

(37)治5疗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的之亡阳证,宜首选: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高良姜

E.丁香

(38)治疗中寒腹痛,寒湿吐泻及虫积腹痛,手足厥逆者,应首选:

A.干姜

B.高良姜

C.花椒

D.乌梅

E.使君子

(39)患者,男,59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宜选用:

A 高良姜

B 干姜

C 小茴香

D 附子

E 茯苓

(40)患者,女,51岁,咳而气怯,痰多,喘促动则为甚,气短,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小腹拘急不仁,脐下悸动,足跗浮肿,头目眩昏,舌苔白润,舌质胖,脉沉细兼滑,宜选:

A 高良姜

B 附子

C 小茴香

D 干姜

E 茯苓

(41)患者男,49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腹拘急,脐下悸动,下肢浮肿,舌苔白润,舌质胖,脉沉细兼滑,宜选:

A 吴茱萸配小茴香

B 小茴香配高良姜

C 高良姜配附子

D 附子配干姜

E 附子配桂枝

(42)患者,男,55岁,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宜选用:

A 吴茱萸配小茴香

B 附子配桂枝

C 小茴香配高良姜

D 高良姜配附子

E 附子配干姜

(43)患者,女,49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不利,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宜选:

A 附子配白术

B 附子配桂枝

C 附子配干姜

D 附子配高良姜

E 附子配生姜

(44)患者,男,48岁,咳逆上气,痰多稀薄,动则喘息,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腰腹胀满,尿少,舌苔淡白,脉沉滑,宜选:

A 附子配白术

B 附子配桂枝

C 附子配干姜

D 附子配高良姜

E 附子配生姜

(45)患者,男,18岁,面色无华,神倦懒言,腹部隐痛,喜饮,便溏,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宜选:

A 附子

B吴茱萸

C高良姜

D干姜

E细辛

(46)患者,女,37岁,面色萎黄,神倦懒言,四肢不温,崩漏,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宜选:

A 吴茱萸

B 附子

C干姜

D高良姜

E细辛

(47)患者,男,23岁,面色无华,神倦懒言,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宜选:

A 附子配干地黄

B 附子配干姜

C 附子配细辛

D 附子配高良姜

E 附子配吴茱萸

(48)患者,女,39岁,面色萎黄,神倦懒言,四肢不温,崩漏,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宜选:

A 附子配灶心土

B 附子配干姜

C 附子配高良姜

D 附子配细辛

E 附子配桂枝

(49)患者,男32岁,胃脘冷痛、轻时绵绵不止、重时拘急剧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泛吐清水、呃逆呕吐、舌淡、苔白滑、脉弦。宜选:

A高良姜

B 生姜

C茯苓

D 猪苓

E延胡索

(50)患者,女30岁,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则甚、食欲减少、口中和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宜选:

A川椒

B高良姜

C生姜

D附子

E 小茴香

(51)患者女35岁,胃脘冷痛、轻时绵绵不止、重时拘急剧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胁肋胀痛,时时嗳气,泛吐清水、呃逆呕吐、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弦。宜选;

A高良姜配生姜

B高良姜配茯苓

C高良姜配香附

D高良姜配延胡索

E高良姜配半夏

(52)患者男23岁,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则甚、食欲减少、口中和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宜选:

A高良姜配生姜

B高良姜配香附

C高良姜配丁香

D高良姜配附子

E 高良姜配小茴香

(53)患者女49岁,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宜选: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吴茱萸

E细辛

(54)患者男47岁,胃脘痛、吞酸嘈杂、食谷欲呕、畏寒喜热、口不渴、四肢欠温、呕吐、舌淡苔滑、脉细弦。宜选:

A细辛

B小茴香

C干姜

D肉桂

E吴茱萸

答案

1B2E3E4A5C6B7C8A9E10C11A12B13C14E15C16D17D18A19C20D21B22D23C2 4A25E26A27E28D29C30A31A32C33D34B35C36D37A38C39D40B41E42B43A44 A45A46B47A48A49A50B51C52C53D54E55C56A57B58B59C60A61D62C63E64A 65B 66C67E68B68C70A71B72A73A74D75C76B77E78C79B

中药学---第十四章 温里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之意。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使用温里药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若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温里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健胃、驱风、抗血栓形成、抗溃疡、抗腹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扩张血管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强心、抗休克、抗惊厥、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本类药物主要用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疝气、休克等。 附子Fuzi 《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温里药试题

温里药 习题 1.大多数温里药的性味是( ) A 辛甘热(温) B 辛热 (温) C 辛苦热(温) D 甘热(温) E 苦甘温(热) 2. 温里药多归() A 心经 B 肝经 C 脾(胃)经 D 肺经 E 肾经 3. 温里药的共同作用是() A 温肾壮阳 B 温肺化痰 C 温肝散寒 D 温胃止呕 E 温里散寒 4. 温里药的共同主治证是() A 肾虚腰膝冷痛 B 里寒证 C 寒痰证 D 阳虚水肿 E 阳虚心悸 5. 患者久病体虚,现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选用回阳救逆药最宜配伍() A 大补元气药 B 健脾化湿药 C 祛风强筋药 D 散寒解表药 E 发散风寒药 6. 附子的性味是() A 辛温 B 辛甘温 C 辛甘热 D 辛热 E 辛苦热 7. 附子主归() A 心、肾、脾经 B 心、肺、肾经 C 心、脾、肺经 D 心、肺、脾经 E 心、肺、肝经 8. 附子的功效有() A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B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 C 回阳救逆、温肝暖胃 D 补肾壮阳、温胃止呕 E 温阳利水、涩肠止泻 9. 附子用于回阳救逆最常配伍() A 生姜 B 高良姜 C 肉桂 D 干姜 E 吴茱萸 10. 常用治阳痿宫冷、寒痹证的药物是(〕 A 吴茱萸 B 五加皮 C 丁香 D 羌活 E 附子 11. 干姜的性味是() A 辛温 B 辛苦温 C 辛甘热 D 辛热 E 辛苦热 12. 干姜主归() A 脾胃经 B 心肺经 C 脾肺肝经 D 脾肺肾经 E 脾胃心肺经

13. 干姜的功效是() A 温中散寒、宣肺化痰、回阳救逆 B 温肾壮阳、散寒止痛、温脾止泻 C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D 温胃止呕、健脾止泻、回阳救脱 E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温胃散寒 14. 干姜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最常配伍() A 高良姜 B 藿香 C 薏苡仁 D 黄芩 E 佩兰 15. 肉桂的性味是() A 甘热 B 辛热 C 辛甘热 D 辛苦热 E 甘温 16. 肉桂主归() A 心、脾、肾经 B 脾、肝、肾经 C 心、肝、肾经 D 脾、肾、肝经 E 脾、肾、心、肝经 17. 肉桂的功效是() A 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补火助阳 B 温中止痛、祛风通络、补肾壮阳 C 回阳通脉、驱寒止痛、温胃散寒 D 温肝暖胃、温脾止泻、补火助阳 E 温中散寒、补肾壮阳、温肺平喘 18. 肉桂治肾阳虚衰之阳痿宫冷、腰膝冷痛最常配伍的药物是() A 羌活 B 细辛 C 独活 D 桑寄生 E 附子 19. 肉桂与丁香的共同功效是() A 温中降气、止呕止痛 B 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C 温经散寒、祛风止痛 D 温中散寒、下气平喘 E 补肾助阳、温肝散寒 20. 吴茱萸的性味是() A 辛温 B 辛甘热 C 辛酸热 D 辛苦热 E 甘苦温 21. 具助阳止泻作用的药物是() A 吴茱萸 B 高良姜 C 茯苓 D 薏苡仁 E 五加皮 22. 吴茱萸的功效是() A 散寒止痛、祛风去湿、温肝暖肾 B 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助阳止泻 C 助阳止泻、温中散寒、祛风止痛 D 祛风散寒、温肾壮阳、温肺止咳 E 温中止呕、芳香化湿、理气调中

温里药

温里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药物中,善于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的药物是: A. 附子 B. 干姜 C. 丁香 D. 吴茱萸 E. 小茴香 答案:A 答案分析:尽管本题五个备选答案均能温里散寒,但只有附子善于补心、脾、肾三脏之阳气。B、C、D、E均非正确选择。 2.下列药物中,哪组药物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 A. 附子、干姜 B. 干姜、肉桂 C. 附子、肉桂

D. 吴茱萸、附子 E. 肉桂、吴茱萸 答案:A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五组药物均能温里散寒,但只有附子、干姜有回阳救逆之功,用治亡阳厥逆证,并常相须为用。B、C、D、E均非正确选题。 3.下列药物中何药具有疏肝下气的功效? A. 附子 B. 干姜 C. 肉桂 D. 吴茱萸 E. 丁香 答案:D 答案分析:上述药物中仅有吴茱萸具有疏肝下气之功,用治肝寒气滞诸痛证。A、B、C、E均非正确选择。 4.下列药物中,何药善治厥阴头痛? A. 白芷 B. 藁本 C. 细辛 D. 吴茱萸 E. 葛根 答案:D 答案分析:上述五药中,白芷善治阳明头痛,藁本善治巅顶头痛,细辛善治少阴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头痛,葛根善治项背强痛,故答案选D。

5.临床上以治疗寒疝腹痛为主要用途的药物是: A. 肉桂 B. 吴茱萸 C. 小茴香 D. 荜登茄 E. 川乌 答案:C 答案分析:尽管上述五药均可有治寒疝腹痛,但从功效应用上讲仅有小茴香的主要用途是治疗寒疝腹痛,故A、B、D、E均非正确选择。 6.药用部位是花蕾的药物是: A. 天花粉 B. 青黛 C. 丁香 D. 小茴香 E. 荜茇 答案:C 答案分析:上述五药的药用部位分别是:天花粉为根,青黛为加工后粉末或团块,丁香为花蕾,小茴香为果实,荜茇为果穗,故答案选择C。 7.高良姜主要用治下列哪组脏腑的病证? A. 心、小肠 B. 肺、大肠 C. 肝、胆 D. 脾、胃 E. 肾、膀胱 答案:D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一、概念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部分温里药还有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 用。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二、温里药配伍 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 里寒兼有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 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 亡阳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 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固脱药; 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药。 三、温里药应用注意事项 1、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中药药理学复试题(共100分)A卷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药药理学复试题(共100分)A卷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 1、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所含成分 B、产地 C、采收季节 D、剂量 2、黄连为广谱抗菌药,抗菌的主要成分是() A、棕榈碱 B、苦味质 C、无机盐 D、黄连素 3、板兰根具有的作用是() A、抗恶性肿瘤作用 B、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用 C、利胆作用 D、兴奋子宫平滑肌 4、使实验性高氮质血症动物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明显降低,治疗高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的药物是() A、甘草 B、黄芩 C、黄连 D、大黄 5、秦艽碱甲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表明() A、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B、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C、促进毛细血管的渗透性 D、减少血细胞游走 6、秦艽碱甲的抗炎作用机制是() A、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B、抑制白细胞磷脂酶活性,减少炎症介质合成

C、兴奋下丘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释放 D、稳定溶酶体膜 7、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 A、厚朴 B、苍术 C、藿香 D、砂仁 8、关于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下述描述错误的是() A、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B、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C、抗溃疡 D、抗肿瘤 9 、广藿香促进胃液分泌的成分是() A、挥发油 B、广藿香酮 C、苯甲醛 D、丁香油酚 10、芳香化湿药的药理作用多与所含的挥发油有关,因此入药需() A、久煎 B、先煎 C、不宜久煎 D、后下 11、茯苓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 A、利尿 B、免疫调节抗感染 C、抗肝硬化 D、增强胃肠道蠕动 12 、利水渗湿药不具有下列那些作用() A、利尿 B、保肝 C、利胆 D、升血压 13、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 A、乌头碱 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 碱 D、去甲猪毛菜碱 14、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

最新中药学公开课课程: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十一章温里药 【学习要求】 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性能特点。 2、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配伍和使用特点。 3.了解其它温里药的功效特点。 凡能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寒邪致病,有在表在里之分,表寒证宜辛温发散以解表,里寒证宜辛热祛寒以温里。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以其辛散温通、偏走脏腑而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个别药物还能助阳、回阳,故可以用治里寒证。即《内经》所谓“疗寒以热药”之意。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治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的配伍。若外寒内侵,表寒未解者,须配辛温解表药;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须配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者,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气虚欲脱者,宜配大补元气药。 温里药辛热而燥,应用不当易助火伤阴,故热证、阴虚证忌用。病人素体阴虚或失血者,虽患寒证,不宜过剂,以免重伤其阴,寒去热生,或致动血。对假寒真热之证,尤当明辨,误用则祸不旋踵。部分药物对孕妇应慎用。 附子 《本经》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与应用】 1.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阳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汤。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与大补元气的人参配伍,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2.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本品能温一身之阳,凡阳虚者如肾、脾、心诸脏及卫阳虚弱者均适用。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者,每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用之有助阳化气之功,常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心阳不足,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卫阳虚自汗出者,可与黄芪、桂枝同用。 3.散寒止痛,用于痹痛。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可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 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 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 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 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常用单味中药第七章 温里药【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

旗开得胜 1 常用单味中药——第七章 温里药 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量为3~15g 。 干姜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欲脱。 (3)寒饮咳喘。 肉桂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 (2)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3)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旗开得胜 2 (4)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 (5)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吴茱萸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主治病证】 (1)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2)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 (3)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4)呕吐吞酸。 (5)虚寒腹痛泄泻。 花椒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 (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虫积腹痛,蛔、蛲虫所致者尤宜。 (3)湿疹,阴痒。 丁香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主治病证】 (1)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2)肾阳虚之阳痿、宫冷。 小茴香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病证】

中医(专长)-中药学-温里药练习题

第十一单元温里药 一、A1 1、既能温中止痛,又能杀虫,可用于蛔虫腹痛、呕吐或吐蛔的药物是 A、干姜 B、吴茱萸 C、砂仁 D、小茴香 E、花椒 2、肉桂入煎剂、研末冲服时的剂量分别是 A、0.1~0.3g、0.5~1g B、1~2g、0.1~1g C、1~4.5g、1~2g D、5~15g、3~6g E、以上都不是 3、补气养血药中加入适量肉桂,其主要目的是 A、引火归原 B、鼓舞气血生长 C、散寒止痛 D、补而不滞 E、以上都不是 4、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吴茱萸 E、小茴香 5、具有温肾阳,温脾阳,温通血脉,引火归原功效的药物是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茱萸 E、桂枝 6、既能温中回阳,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A、生姜 B、干姜 C、高良姜 D、炮姜 E、煨姜 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附子的主治证 A、亡阳欲脱,肢冷脉微 B、寒凝血瘀,经闭阴疽

C、命门火衰,阳痿早泄 D、中寒腹痛,阴寒水肿 E、阳虚外感,寒痹刺痛 8、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的药物是 A、人参 B、肉桂 C、鹿茸 D、附子 E、干姜 9、附子、干姜共同的功效是 A、补火助阳 B、回阳救逆 C、温肺化饮 D、温中止呕 E、温经止痛 10、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亡阳与气脱并见,应选下列哪一对药物 A、附子、黄芪 B、附子、人参 C、白术、附子 D、附子、干姜 E、附子、肉桂 11、丁香的功效是 A、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B、温中止痛,补火助阳,降逆止呕 C、降逆止呕,补火助阳,纳气平喘 D、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E、温胃降逆,温肾纳气,助阳止泻 12、治寒疝疼痛,睾丸偏坠疼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A、肉桂 B、沉香 C、小茴香 D、丁香 E、木香 13、治疗肝火犯胃,呕吐吞酸,黄连常配伍的药物是 A、丁香 B、干姜 C、花椒 D、小茴香 E、吴茱萸 14、吴茱萸的功效是 A、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九章 温里药

第九章温里药 【目的要求】 1、熟悉温里药的概念,掌握其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附子主要有效成分,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了解附子毒性; 了解肉桂、干姜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 【教学方法与时数】课堂讲授;1.5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论 定义: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药性:药性温热,多具辛味。多入脾、胃、肝、肾经。 功效: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适应证:用于寒邪内盛,心肾阳衰所呈现的各种里寒证候。 二、里寒证常见两方面病证 1.寒邪侵犯脾胃—水谷不消,胸腹胀满、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治则:温中散寒 通过健胃、驱风等作用 代表药:肉桂、干姜、吴茱萸等 2.寒入内生(因心肾阳气虚弱)—腰滕酸痛、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甚则心 肾阳衰,致“亡阳证”:四肢厥冷、汗出不 止,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 中医治则:温肾回阳、回阳救逆 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代表药:附子、干姜 三、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温里药有“四阳救逆”和“温心阳”功效,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 心阳衰微—与心力衰竭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相似 亡阳证—与休克后期症状相似 代表药:附子;代表方:回逆汤、参附汤、芪附汤 1)强心、抗心律失常 使心肌收缩力↑,心率加快,传导加快。 能对抗由异搏定、烟碱引起小鼠实验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2)抗休克 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一种病理过程。 从祖国医学观点看:休克属“厥证”和“脱证”范畴,皆由于温病正不胜邪,吐泻重伤阳气或大量失血等,引起脏腑气血津液损伤、阴阳失调所致。 休克与“晕厥”有区别:晕厥是在强烈精神刺激下(如悲伤、恐怖)引起短暂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和脑贫血,一般经过平卧休息,短时间即可恢复,而微循环无明显障碍。 休克发生机理: 血容量的减少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 心输出量的减少改善血管张力(扩血管、解除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及强心。 温里药抗体休克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环节): i)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器官的血流量; 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温热感。此有利于休克状态的机体恢复。 ii)显著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血液的一个重要功能,将O2及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细胞;血液灌流量不足→O2↓→细胞受损) 如附子及参附注射液,可用于失血性低血量休克、纯缺氧性休克等。 iii)强心作用改善心肌功能(由于心肌血量不足→心肌细胞受损),如“四逆汤”临床用于各型休克(与强心苷有异:后者强心但无抗休克作用)。 iv)升压作用血压下降是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如“四逆汤”对急性失血性引起的低血压可使血压回升。 v)抗血小板聚集使机体血管内血流通畅,增加脏器血流量,如肉桂具“通血脉”功效(休克后期病理变化为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附子等温里药能“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与以上药理作用密切相关。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健胃、驱风作用 温中散寒的中药大多具有健胃、驱风、镇吐作用。如干姜、胡椒、吴茱萸等其中味均甚辛辣,属辛辣性健胃药。 干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胃蛋白酶活性↑→提高 食欲→健胃;唾液淀粉酶活性↑→促进消化吸收;胃肠蠕动↑→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驱风

第二章 中药学

第二章中药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中国第一部药典专著是( B )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2.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性能是( C) A.四气 B.五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3.对咽喉有刺激性的药物应( C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4.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B ) A.消除毒性 B.改变药性 C.便于贮藏 C.增强药效 5.具相须配伍关系的药对是( A ) A.大黄与芒硝 B.巴豆与牵牛子 C.半夏与川乌 D.瓜蒌与川乌 6.某药主要用于益智,其相应的归经是( A ) A.心 B.肝 C.肺 D.肾 7.宜文火久煎的药应除以下哪一类外( A ) A.解表药 B.补益药 C.贝壳类药 D.矿物类药 8.具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是( D ) A.香薷 B.紫苏 C.桂枝 D.生姜 9.味辛性微温,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的药是( B ) A.麻黄 B.桂枝 C.荆芥 D.桑叶 10.素有发汗第一要药之称的是( A ) A.麻黄 B.紫苏 C.桂枝 D.生姜 11.既可用于肺的热咳嗽,又可用于阴虚燥咳的药物是( B ) A.石膏 B.知母 C.芦根 D.栀子 12.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 D ) A.里热实证 B.血分实热证 C.虚热证 D.气分实热证 13.治胃火牙痛应首选( D ) A.生地 B.玄参 C.知母 D.石膏 14.治肺痈、咳吐脓血应首选( C ) A.黄芩 B.知母 C.鱼腥草 D.地骨皮 15.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 A.黄莲 B.黄芩 C.黄柏 D.连翘 16.金银花不具有的功效是( C ) A.疏风热 B.解暑热 C.清虚热 D.解热毒 17.泻下通便药多为( C ) A.辛味 B.咸味 C.苦味 D.甘味 18.既能疏肝理气,又能调经止痛的药物是( D ) A.青皮 B.香橼 C.佛手 D.香附

《中药药理学》(完),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作业1-6

中药药理学1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3.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4.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 B.相须 5.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 A.相反 6.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 E.枳实 7.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蛋白质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 E.机体病理状况 9.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 A.减少毒性 10.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 E.附子 11.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B.有机酸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1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 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 B.体温降低 16.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1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 D.日照 18.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 C.麻黄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咸味 1. 具有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A 2. 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多具有哪种味 E 3. 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多具有哪种味 D 4. 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D 5. 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之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E 6. 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C

温里药

中药分类——温里药 【【【【温里药综述】】】】 一、概念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部分温里药还有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用。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二、温里药配伍 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 里寒兼有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 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 亡阳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 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固脱药; 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药。 三、温里药应用注意事项 1、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2、本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若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服之法。 3、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少者慎用;个别药物孕妇须忌用;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剂量宜酌量减轻。 4、祛寒药中的某些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再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影响心率,抗心肌缺血,改善循环,抗休克作用; 2、对消化系统作用 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减轻恶心呕吐、抗溃疡等作用;

中药药理学各类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1.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1.1麻黄 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抗过敏,平喘,利尿,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对平滑肌的影响 1.2柴胡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促进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对胰酶的影响,保护胃黏膜 1.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 影响心脑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压, 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样作用,增强记忆,抗肿瘤,保护胃黏膜 2.清热药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2.1黄芩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脂其他药理作用: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心血管系统(降压、抗心肌缺血) 2.2黄连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影响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降压) 影响消化系统(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 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作用 2.3金银花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止血,抗早孕 2.4穿心莲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保肝利胆 2.5牡丹皮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 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保肝,降血糖 2.6知母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抗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药2第二部分(第七章温理药)

第七章温理药 第01讲温理药 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干姜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欲脱。 (3)寒饮咳喘。 肉桂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 (2)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3)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4)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 (5)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吴茱萸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主治病证】 (1)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2)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 (3)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4)呕吐吞酸。 (5)虚寒腹痛泄泻。 花椒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 (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虫积腹痛,蛔、蛲虫所致者尤宜。 (3)湿疹,阴痒。 丁香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主治病证】 (1)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2)肾阳虚之阳痿、宫冷。

小茴香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病证】 (1)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经寒痛经。(2)胃寒呕吐,寒凝气滞脘腹胀痛。 高良姜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中寒腹痛、呕吐、泄泻。 荜茇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 (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胸痹冷痛,龋齿牙痛。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蜀椒和胡椒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蜀椒和胡椒 蜀椒 【药用】本品为云香科植物花椒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辛、大热。有毒。入脾、胃、肺、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胃腹冷痛,寒湿泄泻等症:本品味辛大热,善散阴冷,能温中而止痛,暖脾而止泻。治胃腹冷痛,可与党参、干姜、饴糖配伍;治寒湿泄泻,可配苍朮、陈皮、厚朴、甘草等同用。外治胃腹冷痛,可用蜀椒炒热,布裹温熨痛处,可奏缓解疼痛之效。 2.用于虫积腹痛或吐蛔等症:本品有驱蛔作用,在临床上常与驱虫药如使君子、榧子等同用;对于吐蛔病症,常配合乌梅、黄连等同用。 【处方用名】川椒、花椒、蜀椒(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附药】椒目:即是蜀椒的种子。性味苦寒。功能行水,平喘满。适用于痰饮喘息,水肿胀满等症。一般用量为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蜀椒丸(《外台秘要》):蜀椒、附子、半夏。治心痛引背。 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胡椒

【药用】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 【临床应用】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胡椒性热,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故可用于胃寒所致的吐泻、腹痛等症,常配合高良姜、荜菝等同用;也可单味研粉放膏药中,外贴脐部,治受寒腹痛泄泻。胡椒又是调味品,少量使用,能增进食欲。 【处方用名】胡椒、白胡椒(为成熟已去壳的果实,作用较佳。研粉用)、黑胡椒(未成熟的果实,作用较弱。去壳,研粉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煎服;散剂每次一至三分,吞服。 温里药之荜菝和毕澄茄 荜菝 【药用】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菝的未成熟的果穗。 【性味与归经】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 【临床应用】用于胃寒呕吐及脘腹疼痛等症:本品辛热,善走肠胃,能温胃腑沉冷,又解大肠寒郁,功能温中散寒,故对胃寒引起的脘腹疼痛、呕吐、腹泻等症,常与厚朴、广木香、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牙痛,如《本草纲目》附方中,用荜菝为末揩之,另煎苍耳汤漱去涎。

2015年中药二:第七章 温里药

第七章温里药 概述 【性能特点】味辛、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 【适应证】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个别药物可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 2.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 3.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 4.孕妇慎用。 【配伍】外寒内侵而有表证者,配解表药;寒凝气滞者,配行气药;寒湿内蕴者,配化湿健脾药;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气药。 附子 【性味归经】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性能特点】辛热纯阳,峻烈有毒,入心肾脾经,药力颇强。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又辛热走散,为散阴寒、除风湿、止疼痛之猛药,治寒湿诸痛常投。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1)亡阳欲脱证。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酸脚弱、阳痿、尿频。 (3)阴寒内盛、脾阳不振之脘腹冷痛、泄泻,阳虚水肿。 (4)心阳衰弱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配伍】附子配干姜:附子辛热,功能回阳救逆;干姜辛热无毒,功能回阳通脉、温中散寒。两药相合,不但回阳救逆力强,而且温中散寒效佳,治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附子辛热,善补阳散寒;麻黄辛温,善开毛窍而发表散寒;细辛辛温气烈,善祛少阴经风寒。三药相合,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功著。 【用量用法】3~15g。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有毒,故孕妇忌服。不宜与半夏、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药理】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抗休克、抗寒冷、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静、镇痛及局麻等作用。 干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性能特点】辛热温散。入脾胃经,既祛脾胃寒邪,又助脾胃阳气,为温中散寒之要药,无论实寒、虚寒证皆宜。如心经,能回阳通脉,常配附子治亡阳欲脱。入肺经,能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常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