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仙居县福利中心项目建议书

仙居县福利中心项目建议书

仙居县福利中心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仙居县福利中心项目

(二)项目业主:仙居县民政局

(三)项目法人代表:徐立虹

(四)建设性质:新建

(五)建设地点:仙居县安洲街道岭脚下村(新35省道以北,西三

路以西,西岙水库泄洪道以东)

(六)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54651.2平方米(232亩)。按照有关规划,将建造敬老院、孤儿院,救灾、养老服务中心。本期项目建造敬老院用地地面积24664平方米( 37亩),主要建设2幢四层高的敬老院住宿楼(设计床位1000张)、一幢3层高的食堂,一幢3层高的老年活动中心。初步估算总建筑面积为16100平方米。

(七)项目投资: 4363.4 万元

(八)资金筹措:争取上级扶持拨款1500万元,自筹2863.4 万元。

(九)建设期:24个月

二、项目业主概况

仙居县民政局是仙居县人民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现该局设办公室、救灾救济科、优抚安置科、行政审批科(基政和公共事务科)四个业务科室,内设县地名委员办公室、县殡葬管理所、县社会福利院、军休干部管理、县殡仪馆、县福利工业办公室、县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县婚姻登记处、救助管理站、移民办等10个机构。

目前局机关有在职干部职工63人,公务员编制17人(县核定12人),

事业编制人员26人,临时工20人。其中领导干部7人(含1名挂靠领导),退二线领导6人。

全县20个乡镇(街道)从事民政工作的民政助理员31人。目前,全县20个乡镇(街道)基本没有单设民政办,多数与政法、老龄等合署办公。

从2003年开始在全县722个行政村每村设立1名村级民政联络员,联络员由热爱民政工作、熟悉本村民政对象的本村村干部担任,是民政工作在基层落实的一支重要力量。

长期以来,仙居县民政局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政对象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以保稳定、促发展为根本任务,在开展以社会保障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社会福利事业为主的各项民政工作中,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仙居县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大力发扬“孺子牛十开拓者”的民政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依法行政,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仙居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几年来,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仙居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继续秉承“一年突破一个重点,一年创造一份经验,以有为谋有位”的工作理念和“先进工作保先进、一般工作赶先进、落后工作求突破”的工作目标,使仙居县的民政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三、项目建议书编写依据及工作范围

(一)编写依据:

1、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

[2006]107号);

2、《仙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3、《仙居县城市总体规划》;

4、JGJ122—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5、国家有关投资项目管理及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规、方法与参数等;

(二)工作范围

本建议书依据国家及地区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批复精神,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及方案、建设条件、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及项目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逐一研究论述,以确定项目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单位、政府投资主体提供决策参。

四、结论与建议

1、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是加快仙居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3)是落实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要求的需要

(4)是推动仙居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

2、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本项目选址位于仙居县安洲街道岭脚下村,(新35省道以北,西三路以西,西岙水库泄洪道以东)项目规划布局合理,该地块交通十分便捷,且城市配套工程比较齐全。

(2)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仙居县概况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西部,全县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欠发达县,总人口49.2万,辖20个乡镇(街道)、723个行政村。

仙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下汤新石器文化遗址、世界上最早的照明路灯石柱灯、国内八大奇文之一的蝌蚪文、“华东第一龙型古街”皤滩古镇、“中华第一灯”针刺无骨花灯等,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仙居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77.9%,是浙江省林业重点县;水资源约24亿立方米,人均拥有量是全省2.5倍,绝大多数河段的水质达Ⅰ类标准;全年空气指标基本都在二级以上,特别是景区负氧离子含量比室内高20倍,被称为“天然氧吧”,最高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8.3万个单位,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位列全市第一。

仙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158平方公里,已开发了神仙居、永安溪漂流、淡竹休闲谷、皤滩古镇、景星望月等景区,形成了“山、水、林、古、月”特色景区框架。

仙居生态农业初具规模。已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30万亩,2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40多个农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仙居杨梅、仙居三黄鸡、山茶油、有机茶等农产品享誉省内外,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浙江蜜梨之乡”、“浙江山茶油之乡”,是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被国务院台办和农业部批准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

仙居工业特色鲜明。已形成工艺美术、医药化工、机械橡塑等主导产业。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木制工艺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产品出口地,甾体药物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荣获“中国工艺礼品之都”称号。

仙居区位条件优越。台州-金华、诸暨-永嘉两条高速公路“一纵一横”通过县境,1-2小时交通半径涵盖了杭州、宁波、金华、温州等地区,仙居已经成为浙东南地区的交通小枢纽。

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实现跨越跟进”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名县、跨越兴县”战略,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9.77亿元,增长10.6%;全县固定资产投资73.82亿元,增长59.2%;财政总收入13.02亿元,增长增长20.9%。

(二)项目建设背景

1、仙居县社会福利事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仙居县60岁以上老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中,农村老年人口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城镇老年人口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据测算,到2020年,仙居县老龄人口将达到8.64万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8%,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3561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7%。五保户对象人,城镇三无人员人,流浪乞讨人员人,孤儿100多人。

2、仙居县社会福利机构设施情况

目前仙居县有养老机构共 21家、福利院家。由于仙居县属于浙江省欠发达县,县级财力极为紧张,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少、层次低。全县13家国办敬老院和8家民

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设施不全、设备简陋等问题,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总计可提供服务床位2145张,远远不能满足7.2万老人的养老需求。723个行政村建成“农村星光老年”之家的也只有322家,仅占44.4%,无法满足城镇“三无”、“五保户”对象供养服务需求,更满足不了其他老人养老服务需求。而福利院仅就家,由于条件的限制,在院孤儿人数仅人,其余名散养在社会上。目前仙居福利院的设施设备更是不能满足全县多名孤儿的学习、生活的需要,这对孩子在今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随着仙居县社会化进程的加快,高龄老人、五保户、城镇“三无”乞讨救助矛盾日渐突出,已成为家庭、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和需要解决的社会化问题。

基于此现状,仙居县民政局为加快解决高龄老人、五保户、城镇“三无”对象的救助工作,新建一所集敬老院、福利院、救灾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仙居县社会福利中心”。县民政局作为“代表、服务、管理”全县老人、五保户、城镇“三无”对象、对社会乞讨、流浪人员、残疾人、孤儿的社会福利群众团体,积极开展仙居县社会福利中心的各项筹建工作,本项目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程,希望得到仙居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支持本项目的实施。

本项目正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仙居县委、县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仙居”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影响了仙居和谐社会的发展,新建仙居县社会福利中心将为无法居住的五保户、“三无”人员及老人,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临时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解决辖区内的五保户、“三无”人员余人的基本生活、医疗需求,为仙居县弱势老人、孤儿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不仅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也为孤儿等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成长,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加快仙居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仙居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也是浙江省欠发达的贫困县。近年来仙居逐步走向以工业强县为主,旅游、农业、服务全面发展的县域经济模式。2011年全县社会总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9.77亿元,但就此仙居县仍是浙江省较贫困县,全县每年在社会福利事业上的投入都很不足,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再加人民群众对社会福利机构条件要求日益增长的需要,因而矛盾就更加尖锐了。仙居县福利中心项目实施后,将扩大收养、收治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亮化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仙居县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同时《仙居县十二五国民经济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切实关护弱势群体,构建社会福利和慈善体系。倡导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以创建“省老龄工作先进县”为目标,加快建设老年公寓,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民间养老服务机构有序发展。

仙居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后,也将试采取民营方式之一进行经营,作为仙居县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本项目将在仙居县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落实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民政部高度重视城乡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从2006年起,国家民政部在全国启动实施了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农村五保公营机构霞光计划,还启动了全国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计划,也就是说在全国地市一级的城市都建立起一所儿童福利机构,在全国各个县市区都要建立一所包括供养残疾人在内的社会福利中心。

目前仙居县五保户供养机构家,供养人员人,社会福利院家,供养人员数万。儿童福利机构家,供养人员万,精神病人,院家,供养人员万,这些集中供养的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残疾人,特别是儿童福利院,绝大多数都是残疾孤儿,精神病人福利院基本上全部是残疾人。通过建造仙居社会福利中心项目,为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实行集中供养。

(四)是推动仙居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

五保户、城市“三无”老人、残疾人、孤儿历来是慈善事业重点关注的对象。近年来年,仙居县民政局接受社会各界及上级部门捐赠万元,资助困难人群达人,切实让这些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温情与厚爱。同时《仙居县十二五国民经济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进一步宣传和弘扬社会慈善文化,不断拓展慈善救助领域,鼓励慈善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募捐,鼓励更多群众参与义工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网络,发展壮大慈善组织实力。

仙居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后,也将向社会募集捐助资金,从而更好的推进仙居慈善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有利于加快仙居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需要

(三)有利于保障五保户、“三无”等弱势群体的生活。

(四)有利于推动仙居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仙居县社会福利中心项目拟选址位于仙居县安洲街道岭脚下村(新35省道以北,西三路以西,西岙水库泄洪道以东)

(一)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的西部,东连临海,黄岩,南临永嘉县,西接缙云县,北靠东阳市磐安县和天台县。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其中山坡地占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7.2%,生态群落类型多样,水资源丰富,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本项目地理位置位于仙居县安洲街道岭脚下村,从区位条件上看该地区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捷,位置显要,适合老人养老和儿童居住学习。符合仙居县总体规划。

2、地形地貌

仙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岩性复杂,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活动频繁。地层为中生代和新生代喷出岩、次火山岩及侵入岩。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项目建设区域基本为丘陵地带,属土质斜坡,地基土为岩石,建设

难度较小。根据地堪部门对场地的勘察,该场地稳定,危险性较小。

3、水文特征

仙居县水文资源达25亿平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达21.8以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达3.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达到5222立方米,是台州市人均水资源量1749.4立方米的3倍,相当于全国。全省平均数的2倍。主要河流为永安溪,全长116公里。

本项目建设区块内地表水现状是河道、溪流和一些小冲沟,地下水在勘察期为地下2.5m,年水位变化为1.50—2.00米。

4、气象

仙居属亚热带季风侯区,地处东南沿海,纬度偏低,温暖湿润,四级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年最高气温41.3℃,最低气温-9.9℃,年降水1225㎜,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主导风向E(东风),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41天,年日照1965小时。

5、经济社会状况

近年来,仙居加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9.77亿元,增长10.6%;全县固定资产投资73.82亿元,增长59.2%;财政总收入13.02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6亿元,增长20.9%。

6、其它配备条件

交通条件:建设地块周边有新35省道通过,交通十分便捷。

给水:本工程所处地处有市政给水管道通过,可满足本工程生活与消防用水量要求。

供电:本工程供电由仙居县安洲街道岭脚下村变电所引入电源,能满足工程用电量及满足本项目使用需求。

3、排水:室内采用废、污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道路污水管网。

电讯:电话、宽带采用移动、电信两家通讯,有线电视采用广电信号系统,以满足本项目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为本项目的实施创建了有利的条件。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初步方案

一、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81315.2平方米(232亩)。本期用地面积24664平方米(37亩),主要建设2幢四层高的敬老院住宿楼(设计床位900张)、一幢3层高的食堂,一幢3层高的老年活动中心。初步估算总建筑面积为16100平方米。

二、工程建设初步方案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1)结合选址现状,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便于管理。

(2)根据福利服务中心的功能特点,按功能分区;

(3)满足工作生活要求,尽量缩短电力、供(排)水管线,降低成本;

(4)满足消防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节约能源;

(5)合理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的目的;

(6)适当预留建设用地,确保福利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

(二)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本工程总图构思拟与区域气候及主导风向、日照采光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几方面考虑,同时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并主导生活用房与其它用房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左面为四层高的敬老院住宿楼,中间为三层高的食堂(第一二层进餐,第三层为工作人员住宿),右面为三层高活动中心。办公室设在住宿楼的第四层。门诊部设在住宿楼的第一层。

(三)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J122—1999)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89-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76—199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等。

2、初步设计方案

(1)本期项目总用地面积24664平方米(37亩)。主要建设住宿楼,食堂、活动中心。住宿楼用房框架4层,食堂、活动中心用房框架3层,均采用外走道,双楼梯,框架结构。

(2)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在楼梯间设剪力墙并增设柱。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拟采用人工桩基,桩基到持力层,一桩一基。该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其疏散出口、疏散距离、防火分区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

(3)无障碍设计:住宿舍楼设置无障碍入口及轮椅通行平台,入口平台宽度≥1.5m。食堂、活动中心用房底层设置轮椅坡道及扶手,(4)公共部分

外墙面:上立面,背立面贴面砖。

屋面:设计有防水、隔热、保温措施。上人屋面平台,设置安全防护墙。

楼地面:开敞式走廊地面铺设防滑地面砖。卫生间、盥洗室等用水较多的房间,楼地面采用防滑钢化地面砖。

走廊:采用开敞式外走廊,外廊的栏杆高度1.2m。

3、建筑装修

(l)建筑装修符合环保、适用、耐久、经济、美观的要求。

(2)室内墙面作乳胶漆,顶棚只做普通吊顶装饰,室内、门厅、走廊、楼梯间均做贴面砖。厕所做贴面砖墙裙。清洁用具柜等用不锈钢和钢化玻璃材料作装饰。

(3)建筑外沿贴面砖,其色彩应与周围建筑及环境协调。

4、通风换气

有冬春季换气设施,确保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1.5 ‰。采用开窗与开启小气窗(或门)采光通风。

室内温度:因地制宜的设置降温设施(如电扇、空调等)。

(四)结构设计

1、设计主要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部修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冷轧带肋钢筋砼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2、结构物设计基准

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主体结构的设计基准期限为50年。

主要设计参数及标准引用如下:

(1)风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工程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基本风压:ω0=0.3 KN/㎡

风荷载标准值:ωK=βZμSμZωO

(2)竖向荷载

楼面均布荷载、屋面均布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特殊的设备荷载按实际情况考虑。

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本工程的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相应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8年修订版)中有关条文设计。

5、结构设计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结

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框架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按抗震烈度6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6、结构体系

本工程为多层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7、基础型式

基础拟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五)给排水设计方案

1、给水设计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规范》(GB50015-2003)规范的要求,本工程从仙居安洲街道岭脚下村原有市政给水管网上分别接给水管引入各建筑物,管径<DN100,消防、生活、生产用水的水压力及供水量完全能得到保障。

室外埋地管和消防管采用镀锌管,室内给水管采用PE管或PP-R给水管。

2 、排水设计方案

排水管道采用雨污分流方式排放。市政的污雨水管道已铺设到位,能保障本项目的排水要求

(1)粪便污水立管加辅助通气立管,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废水合流排入市政道路的污水管道。

(2)雨水由分设于屋面各处的雨水口收集,经雨水管有组织的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道路的雨水及路面清洗水经设于路边的雨水收集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3)室内排水管:均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塑料排水管。室外埋地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

(六)消防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1999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 、消防系统设计方案

(1)仙居县福利中心工程总图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2006,消防车能顺利达到该项目区块各楼层周围。

(2)本工程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进行相关的消防设计,每层设置1个防火分区。

(3)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包括室内消防栓系统,用室外消防给水干管送入大楼内,用做室内相关的消防供水。并在相关系统的建筑入口部位设置室外消防水泵按合器(与室外消防栓距离不大于40米,并设有明显标志)。

(4)室内消防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采用变频调整设备供水。每层均布置室内消火栓,保证两股水柱同时达到每一个位置,室内消防管道环状布置,并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以便消防车利用室外消防栓取水。

(5)灭火器:楼层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为2公斤/瓶。

(6)疏散楼梯:疏散楼梯的设置均为满足疏散距离的要求,每楼层按防火分区设消防封闭楼梯间。

(七)电气设计方案

本项目属公共建筑项目。根据其电负荷运作特点和电器品质的要求,遵循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的四个原则,设计供配电方案。

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JGJ/T16-9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

2、供电设计方案

(1)负荷等级:本建筑属二类多层建筑,其中应急照明、疏散标志灯、阀门等用电设备属一级负荷;生活泵等用电设备属二级负荷,其余的用电设备均属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及电压:采用10KV环网供电,采用电缆沿城市电缆沟暗敷引至;装设380/220V应急式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一级负荷的备用电源。

(3)供电系统:10KV系统采用单母线接线,放射式馈至各台变压器;低压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正常时各变压器独立运行,变压器之间设低压联络。

(4)室外工程:所有室外高、低压电缆均采用直埋或电缆沟铺设。

(5)防雷与接地:配变电所工作及保护接地系统与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装置。为防止雷电波沿高压电缆侵入形成过电压而损坏电气设备,10KV供电系统装设避雷器。

3、电力、照明及自动控制设计方案

(1)电源、电压和配电系统:电力、照明配电电源由仙居安洲街道岭脚下村变配变电引接,采用380/220V中性点接地TN-S系统。电力系统主要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

照明系统则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2)用电指标:本建筑按80V A/㎡的用电标准进行设计。

(3)接地故障保护:本建筑电源总进线进行总等电位联结: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露部分均与PE专用接地线连接。

(4)自动控制:消防灭火及防排烟设备由消防报警控制系统根据火警情况发出控制指令进行联动控制。

4 、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本建筑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措施。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节能、消防专篇

一、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项目均是新建工程,但现有环境条件优越,空气质量优良。项目建设过程中完全能避免对规划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施工期环境污染影响

1、施工废水、废气:施工期间不可避免会排放施工废水和废气,造成局部地区水和空气污染。如施工场地会排放大量含沙量大、浊度高的施工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施工场地、土石方场地和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等,都会对项目区空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但这种污染影响是有限的,暂时的,将随着工程施工的完成而消除。

2、施工噪声:施工期间各类机械、运输车辆和高噪声设备使用产生的噪声将对局部地区声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主要噪声源有土石方工程施工用的推土机、空压机、挖掘机、装载机、载重汽车、混凝土搅拌机、钻井机、振捣机、电锯、吊车、升降机等。这些机械在运行中除一部分

会产生强烈的噪声、振动外,大多数单独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在60米处昼夜间都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70dB的标准限值。

3、施工振动:施工期间的振动影响,主要来自振动型施工作业。振动污染源主要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振动压路机、重型运输车、空压机、风镐等,在距振动源10米处的参考振级63—85dB,有超标现象发生;在距振源30米以远,即可达到昼间75dB、夜间72dB的环境振动标准。

4、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和废土将引起局部水土流失加剧,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及时回填或运至其他地方妥善处置,因此不设永久性的碴场。

5、生态环境:本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在施工期间涉及路基挖方、地基挖方、填方、排水、防护、土石调运及取弃土等作业,这些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但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项目建设区块各环境要素将得到恢复和更加完善。

三、施工期环保措施

施工期间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场地三通一平时砍伐树木,修筑便道;高填深挖、边沟排水的防护;废方无固定的弃土场地,乱堆乱放;建筑材料的拌合及运输,机械施工和岩石爆破噪音;施工队伍生活垃圾、废水等。上述五类工程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破坏和人工林的减少,水土流失,噪音扰民,农田环境污染等。因此,提出以下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方案:

1、施工期间,对运送散装物料的汽车要加盖,堆场要用篷布遮盖、勤洒水,以防扬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