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头镇总体规划生态及绿地系统研究

白头镇总体规划生态及绿地系统研究

崇州市白头镇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三)

崇州市白头镇生态专题研究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区域发展及生态系统分析............................................ - 3 -

1.1概况 (3)

1.1.1 区位.............................................................. - 3 -

1.1.2 人口.............................................................. - 3 -

1.1.3 社会经济发展...................................................... - 3 -

1.1.4 基础设施建设...................................................... - 3 - 1.2自然资源.. (3)

1.2.1 地质地貌.......................................................... - 3 -

1.2.2 气候.............................................................. - 3 -

1.2.3 土壤.............................................................. - 3 -

1.2.4 水文.............................................................. - 3 - 1.3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农业生态系统社会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农业生态系统高产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农业生态系统波动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 湿地生态系效益综合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7 湿地生态系效益易变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区域综合生态适宜评价.............................................. - 3 -

2.1自然地理因子 (3)

2.1.1 气象因子.......................................................... - 3 -

2.1.2 水文因子.......................................................... - 3 - 2.2生态本底因子. (3)

2.2.1 植被.............................................................. - 3 -

2.2.2 林盘.............................................................. - 3 -

2.2.3 农林用地.......................................................... - 4 - 2.3人为干扰因子. (4)

2.3.1 人为干扰概况...................................................... - 4 -

2.3.2 特征分析.......................................................... - 4 -

2.4生态适宜度评价 (4)

2.4.1 水系分布适宜度评价以及针对方案......................................... - 4 -

2.4.2 主要道路影响以及针对方案............................................... - 5 -

2.4.3 主要居民点以及针对方案................................................. - 5 -

2.4.4 主要保留林盘分布....................................................... - 5 -

2.4.5 综合生态适宜度空间分布................................................. - 6 - 2.5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性规划 (7)

2.5.1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 7 -

2.5.2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 7 -

2.5.3 水资源保护............................................................. - 7 -

2.5.4 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 7 -

第三部分生态农业体系规划 ...................................................... - 7 -

3.1概述 (7)

3.2生态体系构建 (7)

3.2.1 生态涵养及防护......................................................... - 7 -

3.2.2 绿色防控体系........................................................... - 7 -

3.2.3 种养循环及农业废弃物处理............................................... - 7 -

3.2.4 面源污染控制........................................................... - 8 - 第四部分景观生态格局构建 ...................................................... - 8 -

4.1总体空间格局 (8)

4.2景观格局生态建设指引 (8)

第一部分区域发展及生态系统分析

1.1概况

1.1.1 区位

白头镇位于崇州市西。东与西江乡、济协乡为邻,南与隆兴镇相接,西与王场镇相连,北面与东关乡、道明镇接壤。2000年,面积15.3平方千米。辖安定、和乐、双庙、积余、高笕、天竺、三洞、甘泉、五星、白头等10个村及天竺居委会。镇人民政府驻地白头铺,距崇州市区4千米。

1.1.2 人口

全镇人口15593人。白头镇下辖一个社区(天竺社区),五个行政村(五星村、和乐村、三洞村、高笕村、甘泉村),现状城镇人口1392人,城市化率8.9%。主要为汉族,有极少数少数民族居民。

1.1.3 社会经济发展

2012年,白头镇地区生产总值为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1.1.4 基础设施建设

白头镇对外由成温邛高速公路连接。交通、通信便利,并设有医院、学校、邮政等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条件基本完备。

1.2自然资源

1.2.1 地质地貌

白头镇属河西平坝地区,地势平坦,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海拔527.6—564.2米。

1.2.2 气候

白头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夏多冬少。

1.2.3 土壤

白头镇处于成都平原凹陷区,系深厚的第四纪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土壤肥沃,以再积黄泥土为主,主产水稻、小麦、油菜。1.2.4 水文

白头镇境内降水丰沛,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发源于文井江的桤木河,流长60余公里,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为排洪灌溉兼用河道;境内河流沟渠纵横交错。

第二部分区域综合生态适宜评价

2.1自然地理因子

2.1.1 气象因子

白头镇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温差为19.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风,占9%。年平均风速为1.3m/s。平均霜日19天,平均无霜期为285天。年平均雪日3天,且雪量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为连续性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

2.1.2 水文因子

白头镇年平均降雨量1012.4mm,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mm,夏季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为29.9mm。

白头镇的水系主要由三合堰三支渠和桤木河为主要骨干渠系,在区域范围内有:三合三支一斗、三合三支二斗、三合三支三斗三合三支四斗渠、铁桩堰、黄桶堰。

其中桤木河上段山溪沟多,源短流急;下段弯道多,水势险恶。过去,每遇上涨洪水,淹没大片农田,危害甚大。桤木河河道长度怀远至道明场段约9km,道明以下段25km。平均河宽30m,最大排洪量120m3/s,灌溉农田5万余亩。

2.2生态本底因子

2.2.1 植被

规划区内大部分为农田地区,主要植被以人工种植植被为主,少量林地植被为适应温暖湿润的低光照气候的平原常绿阔叶林。原生代表树种有川桂、细叶青杠、油樟、小果润楠、桢楠、黑壳楠、曼青杠等;人工次生林代表树种有杉木、柳杉、水杉、桤木等。

2.2.2 林盘

历史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符合行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被称为川西林盘。通常是以姓氏(宗族)为聚居单位,呈一种分散的分布方式,形式上属于典型的自然村落。小的林盘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大的林盘能有上百户。林盘一般由林园、宅院及其外围的耕地组成,整个宅院隐于高大的楠、柏等乔木与低矮的竹林之中,林盘周边大多有水渠环绕或穿过,构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卷。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成都地处古蜀文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规划区内现状林盘经调查农户20户以上或林盘面积20亩以上的共计73个,其中生态适应性较好的林盘,经建设局和白头镇政府共同商定保留的林盘21个,其中五星村保留5个。

2.2.3 农林用地

1、主要农林用地类型

规划区范围内农田面积为158.1ha,其中水田近100ha,主要为水稻田,是区域内面积较小的景观要素类型。

2、农林用地现状主要特征辨析

(1)农田的地势平坦,土壤和灌溉条件较好。排水良好,受洪水威胁较小。

(2)现状农田主要为成片布局,但被林盘以及居民点割裂分散,不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管理。

(3)农业生产方式较落后,集约化程度不高。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偏大,有机肥施用量少。今后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提供优质、特色产品。

2.3人为干扰因子

2.3.1 人为干扰概况

研究区内居民点、道路以及主要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影响。

研究区居民点镇区较为集中,其余地区居民点较为分散。

研究区范围内主要道路为成温邛高速公路、重庆路等,大致将区域以十字型划分。

研究区范围内产业较为单一,以农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规模较小。

2.3.2 特征分析

1、道路生态阻隔影响

成温邛高速公路东西贯穿整个镇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生态系统阻隔明显,重庆路南北贯穿镇域,现状车流量不大,对生态系统阻隔不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2、道路带来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噪声影响

处于主要干道周边的局部区域,易受道路交通带来的环境影响。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产生的废气、噪声可能会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因此对于道路两侧,应考虑不同宽度和类型的绿色缓冲带。

3、自然村落缺乏污水统一规划和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区内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随意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4、旅游项目有待开发。目前规划区内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特色林盘形以及桤木河水域可作为生态旅游的重点打造地区。

5、农田分散化,不利于集约管理,种植方式较为落后,应考虑农田的集约化、生态化、科学化种植。

2.4生态适宜度评价

2.4.1 水系分布适宜度评价以及针对方案

1 规划区内现状水系以灌溉农田为主,水渠渠道多属于70年代和80年代建设,渠系老化和淤积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适宜度较差。桤木河流域水系生态保护较为良好,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生态适宜度较好。

2 针对方案:对规划区域范围内的三支渠、一斗渠、二斗渠、三斗渠、四斗渠、右斗渠、铁桩堰、黄桶堰进行整治,整治的方式主要是在不改变原有渠线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性建设,常流水状态水位以下采用砼,常流水状态水位以上采用生态护坡。流经镇区以及特色林盘的水渠进行景观性改造,周边配置一定的绿化景观带。杞木河规划方案为:对全长22公里进行整治,整治不破坏原有生态和渠线,护坡采用生态性绿化护坡,保留原有渠道两岸植物,基础部份采用铅丝笼护足,两岸修建防洪通道。打造桤木河生态旅游观光带。

水系分布图

2.4.2 主要道路影响以及针对方案

1 规划区内主要道路以十字形分割了用地,其中横向道路为高速公路,对于南北两边的生态系统交流影响较大,高速路两侧生态适宜性较差。纵向道路为区域型公路重庆路,道路等级较低,对东西两侧生态系统影响较小,且农田和林盘分居与道路两侧,重庆路沿线生态适宜性较为良好。

2 针对方案:取消镇区在高速路以南的建设,规划镇区主要向东北方向发展。高速路两侧建设宽度不小于50米的防护绿带以进行隔离。重庆路沿线保持现状的生态特色布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增大道路等级,使其承担区域交通职能的基础上同时承担一定的旅游职能。

主要道路影响图

2.4.3 主要居民点以及针对方案

1 镇域内主要居民点以散居为主,没有较成规模的居民聚集点,散居形式对于生态系统的分割较大,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利于垃圾和污水处理,综合现状生态适宜性较差。

2 针对方案:对各个村的散居居民进行整合,形成各个村的居民聚集点,利于集约化管理,利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居民活动对生态的影响。

2.4.4 主要保留林盘分布

现状林盘经调查农户20户以上或林盘面积20亩以上的共计73个,其中生态适应性较好的林盘,经建设局和白头镇政府共同商定保留的林盘21个,其中五星村保留5个。

在保留的21个林盘中,农户20户—29户的林盘1个;农户30户—39户的林盘6个;40户—49户的林盘5个;50户—59户的林盘5个;60户—69户的林盘2个;80—89户的林盘2个。(其中五星村20户—29户的林盘1个;30户—39户的林盘1个;40户—49户的林盘1个;60—69户的林盘2个)

在保留的21个林盘中,聚居及乡村旅游林盘8个,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13个。

序号林盘名称林盘位置

户数

(户)

面积

(亩)

林盘类型

1 张家扁高笕村6组36 38 聚居及乡村旅游利用林盘

2 冯家林高笕村8组51 50 聚居及乡村旅游利用林盘

3 三洞场高笕村3组59 45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4 邵巷子高笕村15组、16组80 7

5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5 乐家院子三洞村4组、9组55 48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6 付家林三洞村5组、6组80 65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7 黄家院子三洞村1组、19组30 28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8 何家院子三洞村11组、18组53 42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9 廖家林甘泉村5组50 30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10 余家院子甘泉村14组30 30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11 晏家林甘泉村16组35 25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12 廖家碾甘泉村6组45 30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

13 杨家扁和乐村8组31 27 聚居及乡村旅游利用林盘

14 杨家扁和乐村7组40 21 聚居及乡村旅游利用

林盘

15 张家扁和乐村6组40 23 聚居及乡村旅游利用

林盘

16 张家院子和乐村2组48 26 聚居及乡村旅游利用

林盘

17 张家院子五星村9组30 31 聚居及乡村旅游利用

林盘

18 李家院五星村12组、23组65 62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

19 张家院子五星村13组、26组60 65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

20 赵家院子五星村15组28 25

聚居及乡村旅游利用

林盘

21 陈家大院子五星村18组40 37

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

白头镇保留林盘一览表

保留林盘分布图

2.4.5 综合生态适宜度空间分布

从空间分布来看,规划区大部分为农业用地,少量林地和河流湿地。从生态保护角度而言,

规划区内适宜及其以上等级的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镇区、各村居民点周边以及成温邛高速公路以

南的非基本农田区域。原有人类活动相对较频繁;交通设施基础尚好,人口密度较小,(村)镇

建设面积较大,建筑密度较低,可以适量建设以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主题的园区。

其余地区的基本适宜或适宜等级用地成零散分布。桤木河水域也有零星区域可供适量开发,

但因保护河流生态系统,需控制游客数量和活动范围。

不可用地、很不适宜主要见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道路、河流、高压线缓冲区。

2.5 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性规划

2.5.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从服务于旅游业出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具有特色优势产品。为此:1划定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区。在本区农业集中分布的大里乡以及对河流源头水质影响明显农林地段划定污染重点控制区。2合理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推广应用生物肥和生物农药。3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结合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形成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2.5.2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大力推广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实现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使污水及恶臭达标排放,粪便全部实现资源化。为此:1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场的场址和布局。严格控制在城镇周边和生态敏感区新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支持和鼓励畜禽养殖场向远离生态敏感区的地区迁移,最大限度地降低畜禽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实施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

2.5.3水资源保护

1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有效防治水污染。未来规划建设区要做好环境保护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总量控制。2做好桤木河周围环境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桤木河流域成为旅游新增长点。3制定适宜的环境政策,扩大废水排污费征收额度,增加生活废水收费;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确保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平衡。

2.5.4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1旅游建设和规划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不应因旅游业的发展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要有机协调和平衡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2加强旅游区域水资源保护。防止由于旅游和流动人口的增加而引发水环境问题。3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有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点的开发,必须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对旅游景点进行系统、科学的环境容量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保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4加强水域旅游项目环境保护。桤木河流域的生态旅游区应该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干扰。

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人们对完美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随着人类物质及精神需求的提高,创造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规划工作中必须着重关注的课题,因此在旅游区域开发中要充分体现“尊重自然生态,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建立以区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为前提的生态保护规划,就是以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三部分生态农业体系规划

3.1 概述

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全面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化,逐步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最终实现有机农产品生产。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涵养体系建设,绿色防控体系建设、生态种养循环

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面源污染控制等。

3.2 生态体系构建

3.2.1生态涵养及防护

生态涵养体系:依托现有水系、农业灌溉渠系构建湿地类生态涵养体系,净化水源。

生态防护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林、人工林;沿交通干线及主要道路以果树、花木为建群种,根据地形设置宽15—50米的植物隔离带;在隔离带内配套建设绿道和休闲娱乐设施。

3.2.2绿色防控体系

建立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开展农资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的“四统一”服务,禁止使用高毒、高残农药。以生物防治技术、物理农业技术、循环农业模式为主,构建全镇绿色防控体系。

物理农业:采用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等进行虫害防治。

生物农业:选择抗逆品种,利用天敌、拮抗植物防治。

药残控制:执行NY/T393-2000绿色食品生产农药使用标准。以生物农药为主。

病情预报:设置监测网点,定期发布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报。

统防统治: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从事作物生产全过程的病虫害防控工作。

3.2.3种养循环及农业废弃物处理

应用生物技术,将生态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构建循环生态链,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创造条件。农业废弃物处理重点是秸秆问题,处理途径包括:粉碎直接还田、堆置还田、生活能源、食用菌生产转化、工业原料。

3.2.4 面源污染控制

第四部分 景观生态格局构建

4.1 总体空间格局

景观生态格局,是指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它对维护或控制特定地段的生态过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可为生态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导。

从该区的地理优势、地质地貌特征、水文、生物分布、人类活动、旅游经济发展取向,综合分析开发与建设的布局规划,形成以基本农田为基质,以重庆路、桤木河为廊道,以特色林盘为斑块,构建由水系、道路和半自然、人工建设斑块镶嵌而成的景观格局。

4.2 景观格局生态建设指引

遵循自然环境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旅游发展方针,针对基质-廊道-斑块景观格局要素提出建设指引策略,目标在于实现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结合。

景观生态格局及其生态建设指引

景观要素

内容 生态建设指引

两廊

重庆路、桤木河生

态廊道

1.注重桤木河水系生态廊道景观的营造,适当开发旅游项目;

2.控制周边农田化肥、农药对生态廊道的面源污染;

3.重庆路沿线生态廊道突出“最美乡村道路”特色 斑块

特色林盘

1.加强特色林盘景观建设。

2.注重特色林盘以及周边居民点卫生环境的改造;

3.开发特色林盘的农家休闲、度假旅游;生态种植、采摘等乡村体验式旅游形式。

基质

基本农田

1.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区域;

2.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

3.集约化、科学化农田管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行生态优先的种植理念。

畜禽养殖

生态种植示意图

生活能源 沼液

加工能源

肥水一体化工程

生物有机肥

有机废料

有机肥

沼气工程

秸秆

青饲料

养殖能源

农残降解:采用微生物降解剂、植物吸收等方式,解决土壤有机物和重金属残留问题。

配方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生物有机肥为主。全面达到NY/T394-2000绿色食品生产施肥使 用标准。

非再生性废弃物:建设农业废弃物收集点,密闭储运至城镇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利用。

外部治理:对灌溉水源进行周边整治,禁止生活生产污水进入,保证入境水水质。

稳定塘系统:对生活和生产污水,采用有机生物吸收和物理净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低能耗和无化工原

料参与的水体自然净化。

工业处理:城镇和居民聚居区实施雨污管线分离,并按排放量配套污水处理厂。

生态涵养:建成以水土保持、生产性污物过滤、水自然净化为目的的生态涵养带。

空 气 生态隔离:在生产区周边,建立宽15-50米不等的生态隔离带,以果树及防风固土植物为建群种,

达到

降低粉尘,净化空气的目的。

环保运输:区内作业及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强制达标。 清洁能源:生产生活活动使用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空气监测:对镇域周边空气质量定期监测。 土

白头镇生态格局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