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习报告(雷公山)

实习报告(雷公山)

实习报告(雷公山)
实习报告(雷公山)

雷一、实习目的:

1,通过此次实习,了解雷山自然景观,认证听老师讲解,学会描述一些地貌、地质、土壤的形态及特征,分析其成因,以及了解植物的垂直分布。

2,会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野外地形图方向的辨别等

3,最后,此次实习,达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二、雷山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①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

30公里,海拔2178米。东经108°5’——108°24’,北纬26°15’——

26°32’。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面积47300公顷,是

贵州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5月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雷公山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

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维持者。

②雷公山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

分之雪峰迭台供。地层由下江群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

主要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沙岩、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

状钙质板岩和团块大理岩。岩石是震旦纪的清水江群,板溪群沉

积形成

③雷公山保护区水文地质构造独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资源的

贮存条件特殊,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循环交替环境比较和

谐,水资源极为丰富,为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

④雷公山保护区的气温年变化

曲线与太阳总辐射的年变化

趋势基本一致,一年中一月

份最冷,以七月份最热,相

对湿度随海拔增高而加大,

雷公山顶年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雷公山全境垂直气候差异明

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

平均气温为14-15摄氏度,“冬暖夏凉”是其主要的气候特征。

登临峰顶,可以观日出、佛光、云海......

⑤雷公山保护区分布面积大的是黄壤,在垂直分布上从海拔

150~1400m均为黄壤所覆盖,其次是山地黄棕壤,海拔

1400~2000m为该土覆盖,分布较少的是山地灌丛草甸土和山地

沼泽土。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在5左右,故土壤肥力水平是高

的,宜林程度好,能满足发展杉木、秃衫等树种的需求。

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0.7%以上,

在已知的1390种植物中,有属中国特有的16种,被列为国家濒

危、珍稀植物的有20种,如秃杉、红豆杉、种萼木、银杏、鹅掌

秋、马尾树、榉木、楠木、水青树、金佛山兰等,是我国中亚热

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人文地理概况:

雷山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县总人口14.9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2.33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 主要以苗族为主,特别

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古朴典雅,风情浓郁,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

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苗族

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

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

富文化内涵,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

化教科书"。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

楼独具特色。雷山县苗族有三大舞:铜

鼓舞、木鼓舞、芦笙舞;有三大歌:苗

飞歌、别福歌(苗族叙事史诗)、游方

芦笙舞表演歌;三大节:爬坡节、吃新节、鼓藏

(苗年)节;三大赛:斗牛、斗鸡、斗

鸟;有三大传统手工艺:银饰、蜡染、刺绣。走进雷山,你能见到唐代发

型、宋时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将领略一部浓缩的中国农耕文明发

展史。雷公山养育了各族儿女,雷山人民保护了雷公山。

三、地质:实习时间:2010.11.6.

(一)在雷山县消防大队旁进行了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处为震旦系(z)板溪群的变质岩,那时的动物主要是水母等破口动物门,但是那时的动物很少,因此就很少有动物的化石。岩性有变余沙岩、变余含泥质沙岩和变余沙质泥岩。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分为以下几组:

1)、皮尺组,内容有:①皮尺,测量坡长度和方向,长度(要求测量的两人能相互看见,一般为100米,分为前后尺手,前尺手读南针,后尺手读北针,误差在30以内才正确,否则重测)②坡度(长管居中,通过罗盘的透明孔前后尺手相互能看见才读数)误差为最大10,不然重测。

2)、产状组,测岩层产状、断层产状、褶曲两翼的产状。

3)、分层及岩性组:进行岩性的分层,确定断层的位置和褶曲核部位置。

4)、记录组:记录上述各组上报的数据。

5)取样组、描述组(由于此次是野外实习,并非专业人士测量,故省略该组)。

2、测得相关数据:分为三段,

第一段:①长度21m(0-21m),后手1760NW,坡度40,前手1750SE,坡度4.50

②在11.5m处测得岩层倾向1760NW,倾角150NW,17m处倾向1670NW,

倾角480NW

③3处岩性有分层,分为1层和2层,1层和2层岩石分层界线位于

17m处,在8m处有一断层,倾向3480NWSE,倾角51.50.。

第二段:①长度32m(21-53m),前手1600SW坡度3.50,后手1610NE,坡度30

②14m处岩层倾向1360SENW,倾角340

③岩性:全是変余沙岩

第三段:①长度70m(53-123m ),前手1550SE ,坡度40,后手1560NW ,坡度4.50

②54m 处岩层倾向1490SENW ,倾角30.50

③32.5m 处是一个向斜核心区,其右边倾向1460SENW ,倾角330,左

边倾向3260NESW ,倾角490

④50m 处是核心部分,53m 处有一个断层带,是拖拉褶皱所形成的逆

断层。

实测剖面大致示意图如下(一部分):

(二)沿着实测剖面处的公路前行120m 左右,观察一个小山。此处发现有赤铁矿,表示一个不整合面,具体是角度不整合,产状1120NW 。含有石膏,上层的角砾岩为沙质胶结,属于第三纪的,有磨圆,分选性不好,和贵阳乌当的角砾岩相差不大,而下层是震旦系的。上下岩层的交叉关系是:上下岩性的不

同,颜色有紫红色、红色,也说明了赤铁矿是3+

的铁。氧化环境是陆相山间盆地沉积。 (三)继续绕道前行,来到河边公路桥旁,观察一个路边岀露岩层,经分析,此处地

质年代为白垩纪茅台群,有钙质和铁质的胶结,成分与前面有差别,主要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前面的角砾岩含石膏,此处不含石膏,含有方解石,这里的物质是从雷公山搬运而来,岩石的磨圆度不高,分选性不好。

四、 地貌:实习时间2010.11.5

主要分析了山脊的成因:

雷公山山脊是尖的,主要是冰山作用形成的,因为雷公山是第四系冰川的覆盖区,冰川有刨蚀作用,当冰川退化时所形成今天山脊的地貌形态,在第四系冰川时,在贵州同雷公山一起的冰川还有韭菜坪、梵净山,贵阳乌当。

另外,雷公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脊自北向南呈”S”行延伸,主峰海拔2178.8m 处震旦系浅变质岩广泛岀露,断层褶皱发育,以断块差异抬升为主的新构造作用强烈,河流深切、崩塌、滑坡及沟蚀等动力地质现象十分普遍,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构造侵蚀地貌景观。雷公山主脊山峰海拔一般大于1800m ,主脊带两侧骤然降低,山岭海拔一般小于1500m ,但

侵蚀沟谷强烈,悬崖陡壁山涧瀑布及溪流屡见不鲜。该区地貌成因类型单一,是前震旦系浅变质岩石受构造强烈抬升及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侵蚀构造地形,主要山脊及部分山地斜坡地带,尚有长期遭受外营力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侵蚀剥蚀地形。再从山间的小路来看,多有河流谷地,物质常处于搬迁,推移、堆积而形成,是古河流发育而形成,由于地壳运动抬升使其成为山体,而河流则改道另

流,属于流水地貌。阶地表面还常遗留昔日谷底或河漫滩的沉积。

五、 土壤:实习时间2010.11.6.

峡谷溪流

在丹江镇附近实测了一段土壤剖面(如图),海拔874m ,北纬26023’,东经10804’:

1、(1)、土壤剖面层次的划分(顶上建筑用土忽略不计),根据颜色,质地粗细情况及松紧度等划分,相关数据如下:

第一层(0—85cm ):土壤黄棕色,颗粒小,粘性不

大,水分较多

第二层(85—140cm ):土壤颜色为黄色,颗粒较大,有砾石,粘性较大,水分稍润,有新生体的存在。

(2

根系减少,颗粒逐渐减小。

2、另外还进行了一个建筑地旁土壤剖面的观察,谈论为什么土壤肥力上面比下面好?

最主要的是生物植物的周期循环作用,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有肥力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在土壤上生长了各种植物,有乔木,灌木等,它们的落叶回归土壤,形成枯枝落叶层,为腐殖质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紧接着微生物开始繁衍,分解有机质,这样周而复始的进行着使得土壤肥力加强,而在土壤的基岩部分只有单一的基岩风化,没有微生物的分解,没有生物植物的周期循环作用,故它只是风化壳,肥力不及上层土壤。因此,土壤肥力上层高于下层。 六、 植被:实习时间2010.11.5

雷公山地带性植被属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 树种是以木考属木莲属、木荷属为主,常绿阔叶林上限一般可分布到1300—1400m ,随着地势升高,气候、土壤发生了变化,在1300—1800m 植被常绿成分逐渐减少,变为以青冈栎、长梗木莲、水青冈、亮叶水青冈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850—2100m 之间,落叶树如樱、湖北海棠、白辛树、五裂槭树种占优势,且由于湿度大和地形因素,树干矮化,苔藓植物发育,出现山顶苔藓矮林,2100m 以上为杜鹃、箭竹灌丛 。

(一)、雷公山常见植物的识别:在雷公山又发现的一級保护植物有南方紅豆杉,二級保护植物秃杉,马尾松,水清树,福建柏,十山花等。

秃杉:常绿乔木,树皮淡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长条形,树冠成锥形,大枝平展或下垂,小枝下垂,大树之叶棱状钻形,排列紧密,长2—5毫米,两侧宽1—1.5毫米,直或上端微弯,先端尖或钝,幼树及萌芽枝之叶钻形,两侧扁平,直伸或稍向内弯曲,先端锐尖。球果圆柱形或长椭圆形,种子长椭圆形或倒卵形,两侧边缘具翅,种子连翅长4—7毫米,宽3—4毫米。

红豆杉:红豆杉:红豆杉科,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30m,干径达1m。叶螺旋状互生,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叶缘微反曲,叶端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气孔带,中脉

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假种皮。种子扁

卵圆形,有2棱,种卵圆形,假种皮杯状,红色。

十大功劳:常绿灌木,叶互生,厚革质,具柄,基部扩大抱茎;奇数羽状复叶,侧生小叶无柄,阔卵

形,大小不等,顶生小

叶较大,有柄,先端渐

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

形,边缘反卷,每边有

2-8枚大的刺状锯齿,

苔藓矮林(2000米左右)

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总状花序生于茎顶,直立。

红果树

:别名红枫子,薇科红果

树属,灌木或小乔木,枝条密

集,小枝粗,幼时密被长柔

毛,后渐脱落;叶长圆形,长

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

端急尖或突尖,基部楔形,全

缘,上面中脉凹下,沿中脉被

灰褐色柔毛,复伞房花序,具

多花;花瓣近圆形;花药紫红色;子房顶部被绒毛;果近球形,桔红色。最后在老师的讲解下,记录了以下植物: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植物标本的采集

A、工具

野外标本夹,记录本,铅笔,枝剪,标签,废旧的报纸等。

B、注意事项

要保持标本的完整性,一个完好的标本包括花,果实,根,叶(正反两面),并做好野外记录。

2、标本的压制

A:工具:压制标本夹

B:植物标本的整理:要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叶与叶之间不能有重复掩盖,还需要美观。C:压制

D:干燥

3、实验要求:工具的领取,制作一些实验的标本.

4、实验结果:采集了许多标本,最后陆续带回学校做科研考察。

七、识地形图:时间2010.11.5.

此次实习也对地图部分进行了学习,主要是在野外识别地形图,相关材料:罗盘,考察区地形图(1:10000),铅笔。在相关部门借一张1:10000实

习区的地形图,这次是雷公山地形图,我们乘车到达雷公山顶之后,开始

分组对地形图进行方向的识别。

具体方法如下:

1、拿出罗盘和地形图,大体浏览一下图上的注记,然后将地图摆正,面向自

己,通常图上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此时就要将磁北和现实生活中的

北方找准,即将罗盘紧贴在地形图

上,与左右边缘的两条线平行,因为

在地形图上,上下两条平行的边缘线

表示经线,左右两条平行的边缘线表

示纬线。通过转动地形图和罗盘(一

起转动),使罗盘上的指针指向北。

一般磁偏角都比较小,所以可以忽略

不计,待指针指向北后,即可默认与

现实生活的北方一致了。

识别地形图

2、找到北方后,就确定自己所处的图上位置,可通过标志性地理事物来确实

位置,如雷公山顶的眺望塔,是最高点,就是一个标志点,再通过自己行

进的路径判断所处位置;还可通过图上标记的公路、电杆来判断,雷山公

路是蜿蜒而上的,可站在公路处,观察公路的弯曲状况结合图上的弯曲情

况来判断自己所处位置。以上方法都不是很科学严谨,最科学的方法是结

合自己所处位置的地形,再对照地图来判断,看邻近的地方有无河流,有

无居民地,是否处在山脊或山谷突出的地方,最后综合各方面信息结合罗

盘,准确判断自己在图上的实际位置。

3、确定自己的图上位置后,通过实际地形结合此图,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和

判断接下来将要经过的地形情况,指导我们在下山的途中尽量节约时间。

例如,当我们经过一个亭子的时候,地形稍有向上,可在地形图上却没有

表示出来?原因是亭子处的地形相对高差达不到10米,就被省略了。在

那张地形图上,等高距为10米,故在不满足10米的地方上都被省略,

高于10米的才保留。

八、结束语:

1、收获:

此次雷公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在地质方面,实测了一条岀露的岩层,用科学的方法测得了相关数据,懂得了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其次还

观察了另外两个点,对其矿物进行了鉴定,分析了其胶结的成因;目睹了

经过长期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侵蚀构造地形,以及长期遭受外营力综合

作用而形成的侵蚀剥蚀地形,目睹了山涧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实测了

一个土壤剖面,其次又观察了一个剖面,分析了其相关数据,得到准确的

实验结果;地图部分,通过实际观察,学会了如何在野外识别地形图并加

以应用;通过

同学们的分

雷山苗家子女携手欢庆苗年工,采集了许

多标本,这有

助于实验室植

物标本的传

承。这次实

习,正赶上苗

家子女过十三

年一遇的苗

年,亲身深刻体验了苗族文化。

总之,通过这一次的野外考察,不仅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

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在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

2、建议:此次雷公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比较满意,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

先,准备得不是很完善,例如同学的住宿问题,是临时安排的。其次,没有严格按照出发前的计划执行,很多都临时更改了,例如实习地点的授课安排。再次,老师们讲课时都没有带扩音器,学生们听得不是很清楚,影响了教学效果。最后,希望院领导借鉴这次经验,为下一届野外实习做好精心的准备。

实习报告(雷公山)

雷一、实习目的: 1,通过此次实习,了解雷山自然景观,认证听老师讲解,学会描述一些地貌、地质、土壤的形态及特征,分析其成因,以及了解植物的垂直分布。 2,会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野外地形图方向的辨别等 3,最后,此次实习,达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二、雷山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①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 30公里,海拔2178米。东经108°5’——108°24’,北纬26°15’—— 26°32’。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面积47300公顷,是 贵州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5月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雷公山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 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维持者。 ②雷公山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 分之雪峰迭台供。地层由下江群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 主要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沙岩、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 状钙质板岩和团块大理岩。岩石是震旦纪的清水江群,板溪群沉 积形成 ③雷公山保护区水文地质构造独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资源的 贮存条件特殊,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循环交替环境比较和 谐,水资源极为丰富,为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 ④雷公山保护区的气温年变化 曲线与太阳总辐射的年变化 趋势基本一致,一年中一月 份最冷,以七月份最热,相 对湿度随海拔增高而加大,

雷公山顶年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雷公山全境垂直气候差异明 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 平均气温为14-15摄氏度,“冬暖夏凉”是其主要的气候特征。 登临峰顶,可以观日出、佛光、云海...... ⑤雷公山保护区分布面积大的是黄壤,在垂直分布上从海拔 150~1400m均为黄壤所覆盖,其次是山地黄棕壤,海拔 1400~2000m为该土覆盖,分布较少的是山地灌丛草甸土和山地 沼泽土。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在5左右,故土壤肥力水平是高 的,宜林程度好,能满足发展杉木、秃衫等树种的需求。 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0.7%以上, 在已知的1390种植物中,有属中国特有的16种,被列为国家濒 危、珍稀植物的有20种,如秃杉、红豆杉、种萼木、银杏、鹅掌 秋、马尾树、榉木、楠木、水青树、金佛山兰等,是我国中亚热 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人文地理概况: 雷山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县总人口14.9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2.33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 主要以苗族为主,特别 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古朴典雅,风情浓郁,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 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苗族 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 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 富文化内涵,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 化教科书"。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 楼独具特色。雷山县苗族有三大舞:铜 鼓舞、木鼓舞、芦笙舞;有三大歌:苗 飞歌、别福歌(苗族叙事史诗)、游方 芦笙舞表演歌;三大节:爬坡节、吃新节、鼓藏 (苗年)节;三大赛:斗牛、斗鸡、斗 鸟;有三大传统手工艺:银饰、蜡染、刺绣。走进雷山,你能见到唐代发 型、宋时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将领略一部浓缩的中国农耕文明发 展史。雷公山养育了各族儿女,雷山人民保护了雷公山。 三、地质:实习时间:2010.11.6.

贵州地理环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特别是气候独特的可处。2002 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土壤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贵州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全省维管束植物( 不含苔藓植物)共有269科、1655属、6255种(变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还有较多的中国特有成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中国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的落叶阔叶

【精品精编】2019年雷公山森林疗养院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森林疗养院开发可行性 研究报告 2019年4月 雷公山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东部,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8米,1989年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国务院审定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7300公顷,保护区内中亚热带原生林保护较好,有植物1390种,动物518种,森林覆盖率达90.7%。 雷公山良好的森林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经黔东南州政府、雷山县政府同意,与自然保护区协商,决定开发雷公山风景旅游资源项目,为贵州旅游大省的黔东南州增设一旅游景点。根据雷公山的地理环境和森林资源以及旅游市场的需要,按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设项目定位是“森林疗养院”,目的是为森林休疗旅游,开辟全国第一个“森林疗养院”。 第一章项目立项社会背景 第一节项目的时代背景及政策依据 贵州省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全省旅游业发展以东部的黔东南州民族风情和西部的自然山水风光“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近二十年的艰苦创业,东翼的民族风情旅游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6年,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要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贵州的重要产业,纲要提出:发挥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 二十一世纪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旅游业和生态建设也要快上,这一伟大战略决策,为贵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这种划时代的背景下,黔东南州选定了雷公山作开发的重点之一,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开发森林旅游业,1992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已明确提出:要重视发展森林旅游业,积极开发林区的风景名胜和观赏动植物资源,有计划地发展森林公园或开辟旅游景点,发展森林旅游事业,搞活林区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可见,开发森林旅游,政府各有关部门早已有了政策规定和鼓励。雷公山的森林旅游开发是完全符合天意人愿的。 第二节项目立项的依据和可行性 “森林疗养院”,或称“绿茵疗养院”、“花园医院”,是近年来在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新出现的一种独特的“闻香”疗病医院。医院建于森林中(特别是针叶林),不吃药、不打针,主要是通过患者在森林中住宿一段时间及活动,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读书、下棋、绘画、唱歌、游戏等形式,呼吸森林中树木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这种芳香物质是以异戊二烯为基础的萜烯物质(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双萜烯),人体吸入这些物质,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之目的。森林疗养院一般都建在高山森林中,以针叶林中为最好。针叶林为松、柏、桧、杉、

雷山县农业发展情况简介

雷山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苗岭主峰雷公山山脉直接贯穿全县,最高海拔达到2178.8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77%,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9.7%,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8%,生态环境资源十分丰富。雷山县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以1694米的垂直高差,跨黄红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地土四个土带,越温暖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土壤条件。全县设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地丹江镇,全县总人口约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3万人,少数名族占全县人口的95%以上,以苗族为主。 二、农业发展情况 (一)粮食种植。紧紧围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总产、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增加粮食效益”的原则,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主要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薯种植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8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在6.5万亩以上、甘薯种植面积常年在1.7万亩以上,常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 (二)畜牧水产养殖。2011年,全县完成畜牧业总产值9600万元,实现牛存栏2.35万头,出栏0.6万头;羊存栏

3.8万只,出栏1.09万只;生猪存栏7.5万头,出栏6.32万头;禽类存笼22.8万羽,出笼2 4.5万羽。肉类总产量达6600吨以上,水产品654吨以上。 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我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把茶叶、中草药、果品、蔬菜、黑毛猪养殖和大鲵养殖作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科技服务和政策扶持,使我县特色种植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一)茶产业。茶叶作为雷山县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十年间,全县共以国家项目直接投资6700万余元,带动社会资金和配套资金3亿余元,各项指标年度均以成倍递增,已挤身进入贵州省茶叶重点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县茶产业已有了质的发展,2000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审定批准为“贵州名牌产品”;银球茶2002年荣获中、日、韩第四届国际名优茶评比会金奖;2004年被评为“贵州省茶叶行业”著名品牌;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特型名茶”称号;2008年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2009年获得“贵州十大名茶”和入选“多彩贵州百强品牌”,和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为金奖;“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优质奖”。截止目前,全县已有茶叶种植面积7.8万亩,实现采茶青面积近4.5万亩,茶青产量达5400吨以上,产品产值达1.9亿元以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雷公山位于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雷山县境内,为苗族圣山、苗岭最高峰,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生态气候资源优势明显。沿巴拉河分布着的几十个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规划区域的旅游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资源品位上,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二、规划需要破解的难题 文化与旅游一体化问题:即如何将苗文化以适当和可持续方式加以利用,贯彻保护促进开发理念,实现文化与旅游一体化战略问题。 南部核心吸引物打造问题:打造南部核心吸引物,解决南部被边缘化问题,是本规划需要破解的第二个难题。 西江提升问题:整合周边资源,实现千户苗寨空间拓展、环境提升、产品转型、品牌提升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难题。

重点发展区域功能和产业分工问题:区域内重点旅游发展区如何实现功能和产业分工,形成差异化吸引力和形象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第四个难题。 资源线性整合问题:如何有效提升河谷村寨景观,有机整合以点为载体将之成面、成片,最终形成文化遗产廊道、景观廊道和产业廊道的问题。 文化差异化产品塑造问题:苗文化同质化较为严重,如何通过产业和功能分工,在游客心目中塑造差异化形象。 快旅漫游问题:如何构建从北、东、南、西入口快速进入的“快旅”通道体系以及区域内自助游、自驾游绿道“慢游”体系的问题。 营运模式创新问题:针对目前社会资金进入雷山县很困难,用地条件差等现状,如何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问题; 产业支撑体系构建问题:如何搭建旅游产业支撑体系,尤其是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社区参与机制和旅游目的地信息平台等问题。 三、旅游发展战略 构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目的地战略 推进少数民族山区城乡统筹示范和国家旅游产业造血扶贫战略 实施一、二、三产业互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 四、旅游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目的地 2、形象定位 世界苗族,圣地雷山; 醉美苗乡,中国雷山; 高高的苗岭,幸福的家园; 雷公山苗乡,栖息心灵的地方

贵州简史复习资料

贵州简史 贵州的地理位置及名称的由来 贵州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邻西川、重庆,介于东经103度36分——109度36分北纬24度37分——29度13分。距离南海越500km,是一个近海的内陆省,全境面积176128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1.8% 贵州的名称始于宋朝,北宋开宝七年(公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土语言“矩”曰“贵”,朝廷就其所语,敕书说“。。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是“贵州”名称在史书上的首次出现。 1、贵州的地形地貌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并从中间向南、北两面形成斜坡。河流顺地势向北、东、南三面分流,分属长江和珠江流域;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5%,丘陵占10%,盆地和河谷平原仅占3%,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18度 (1)贵州三个梯度 第一阶梯:大致500-800米。这是高原向丘陵的过度地带,植被茂密、高大。第二阶梯:植被低矮,多为石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第三阶梯:贵州海拔最高之地,高寒地区,生产环境由第一阶梯逐渐降低。 特例:黔中(第二阶梯)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兵家必争之地和交通要道。2、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几个著名的坝子(惠水大坝、平坝、黄平大坝)。 (2)境内著名河流: 乌江:发源于黔北。氵舞阳河:发源于黔中苗岭。清水江:苗侗的聚集区。都柳江。 (3)主要山脉:乌蒙山,大娄山(主峰娄山关),苗岭(主峰雷公山),武陵山(主峰梵净山)。 2、贵州省的民族状况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大约有4090.78万人,全省有4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毛南、蒙古、畲、仫佬、羌、满共17个。超过10万的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38.98% (1)贵州的各少数民族主要由四大族群演化来:濮、夷、蛮、越 (2)贵州的汉族主要有几次较大的迁移:A春秋:楚灭了小国后,把小国的人流放在贵州。B汉代: 汉武帝时期迁三蜀大姓来贵州C明代:卫所来的人有6、7十万。不同时期进入贵州的汉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具有时代性。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贵州 一、贵州境内的古人类 1、黔西观音洞文化:因其石器加工特殊,文化独具特色,因而命名为“观音洞文化”。 2、“桐梓人”:其年代晚于黔西观音洞文化,在洞中发现了大量用火的痕迹,可以说是迄今为止 华南地区已知的古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 3、水城硝灰洞:此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其石器的打制方法—“锐棱砸击法”。从对其石器的年代考 证中,发现它是它是最早使用该方法制造工具的文化遗址。 4、盘县大洞:发现了大量的石器与动物化石,其遗址规模巨大,又保存完好,内涵丰富又别树一 帜,堪与国内同一时期某些文化遗址相伯仲,所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猫猫洞遗址:发现用火遗迹,距今14600年。 6、普定穿洞文化:“亚洲文明之灯” 7、安龙观音洞: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遗址

雷山银球茶-雷公山银球茶

https://www.doczj.com/doc/0d9391730.html,/ 雷山县茶产业概况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西南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山区,最高海拔雷公山2178.8米,最低海拔达地乡亚麻河岔口474米,雷公山是苗族人民的圣山,纵横200公里,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主要发源地。雷山县城距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凯里市42公里,距320国道(高溪路口)39公里,距凯麻高速公路32公里,距凯玉高速公路也仅有31公里,即将扩建雷凯段的炉榕省级公路由北向东南穿县境5乡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雷公山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而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 雷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雷公山山体庞大,高耸入云,原始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山清水秀,四季青泉涓涓,瀑布相叠,深潭浅滩相映,动水静树奇石相立的山水画卷和变化万千、令人叹为观止的云雾蒸腾,冰雪皑皑,淞雾茫茫,晚霞多彩,佛光绚丽的动人画面。雷山绿色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原始森林有71.7万亩。在已知的2100多种植物中,被列为国家濒危、珍稀植物的有秃杉、红豆杉、马尾松等20多种。这些珍稀物种,都是距今200——7000万年之间的新生代第三代物种,还有各类珍稀药材580多种。在雷公山保护区内尚有黑熊、猕猴、林麝、大鲵、脚轾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500多种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由于物种的作用,雷公山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5.26万个,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据史料记载,雷山县早在清代时期,县内乔兑、桃江、达地大坪山等地已有人种植茶叶,品茶的习俗,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目前,在雷公山北麓——方祥乡毛坪、雷公坪等地发现有上千年的野生古茶树,对研究县内茶树的起源、茶叶品质、茶叶饮用、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简介

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简介 一、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从江县境内,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2007年开发区选址方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聚集区,2011年7月8日被贵州省经信委评为是贵州省省级工业园区,2011年7月23日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近期规划东至登双、登岜村寨,西抵央传、规兄村寨,南至田坝,北抵皮林,涉及从江县洛香、贯洞两个乡镇的18个行政村。东西宽约2.5~10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规划总面积约52.6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人,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两高一快”通车后,开发区成为贵州省最靠近沿海发达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的前沿阵地,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与沿海城市之间人流、物流和商贸集散的重要枢纽,是贵州“南下两广、东进两湖”的桥头堡,是贵州面向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聚集区。 二、建设背景 随着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的修建,为抢抓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改变贵州区域发展条件,做好东中部产业的承接,推进贵州与珠三角地区紧密连接。2007年11月,贵州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民委、省水利厅、省环保局会同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考察组前往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县进行考察,通过现场踏勘、讨论,对黎从榕三县的优劣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从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环境容量、用地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将从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的选址方案提交省政府,并获批准。 三、交通区位优势 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地理区位独特,是贵州的南大门。目前境内有国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东邻湖南省怀化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境内东西宽22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总面积30337平方公里。黔东南州辖凯里市及麻江、雷山、丹寨、黄平、施秉、镇远、三穗、岑巩、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台江、剑河15个县和凯里经济开发区,共有116个乡、90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3550个村民委员会、195个居民委员会。州人民政府驻凯里,距省府贵阳160余公里。【建置沿革】今黔东南自治州辖地,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西汉时期属武陵郡和?牁郡;隋代属?牁郡、沅陵郡和治安郡;唐代属黔中道,置有充州、应州、亮州等羁縻州和奖州等经制州;宋代分属荆湖北路、夔州路和广南路,置有邛水县、安夷县和亮州、古州等羁縻州;元代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和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置有麻峡县、黄平府、镇远军民总管府及古州八万洞民总管府。明洪武年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华府并入黎平府;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五开、铜鼓、清浪3卫,置开泰、锦屏、青溪3县;雍正七年(1729年)至十一年(1733年),先后置八寨、丹江、清江、古州、台拱5厅,分属镇远、黎平、都匀3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下江厅,隶黎平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州、厅为县,设镇远、施秉、青溪、思县、邛水、天柱、锦屏、黎平、下江、永从、榕江、丹江、台拱、剑河、黄平、炉山、八寨、麻哈共18县;民国三年(1914年)设黔东道,治镇远,领镇远、邛水等26县;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思县易名岑巩县,二十年(1931年)麻哈县更名麻江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黎平,后经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和二十六年(1937年)两次调整,原第十行政督察区撤消,原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仍驻镇远);民国三十年(1941年),裁清溪县并入镇远等县,裁丹江县,将丹江河以西之地并入八寨县,八寨县易名丹寨县,丹江河以东之地并入台拱县,台拱县改名台江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原丹江县区域建立雷山设置局,三十七年(1948年)改雷山设置局为雷山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全省分设8个专区,其中镇远专区辖炉山、黄平、余庆、施秉、镇远、雷山、台江、剑河、锦屏、天柱、三穗、岑巩12个县,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5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改为都匀专区)。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以(56)国设司第30号文件批复,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自治州辖16个县,州人民政府驻凯里,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1958年12月调整行政区划,丹寨、麻江、炉山、雷山4县合并建凯里县,台江县并入剑河县,从江县并入榕江县,施秉县并入黄平县,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全州设7个县。1961年8月和1962年10月,先后恢复天柱、从江、雷山、麻江4县和施秉、三穗、岑巩、台江、丹寨5县建置,自治州仍辖16个县。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凯里县建立凯里市。自此,黔东南自治州辖1市15县。【人口民族】2002年末,全州总人口431.29万人,其中男228.65万人,女202.6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3.02%和46.98%;城镇人口79.88万人,农村人口351.4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52%和81.48%;人口出生率17.5‰,人口自然增长率10.8‰;人口密度142.2人/平方公里,密度最大的是凯里市346人/平方公里,密度最小的是从江县97人/平方公里。全州登记在册的少数民族有33个,待认同民族2个,

贵州珍稀野生植物3

资料来源---贵州省植物园86、厚朴 拉丁名Magnolia sofficinlis Rehd.et Wils.

科名木兰科 Magnoliaceae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5m。树皮厚,紫褐色,油润而带辛辣味,不会开裂。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幼时有绢毛;顶芽粗大,长4~5 cm,窄卵状圆锥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叶形大,近革质,常5~7 (9)片集生于枝顶,长圆状倒卵形,长20~45 cm。宽10~20 cm,先端圆钝或徒刑急尖,基部楔形,背面幼时被灰色弯曲柔毛,有明显的白粉状物,侧脉每边20—40 条;叶柄粗壮,长2.5~4 cm;托叶痕长约为叶柄的一半以上。花白色,花被片 9~12(~17),厚肉质,外轮3片,长圆状倒卵形,长9~15 cm,基部宽圆;骨突具的长约2~3mm 的短喙;种子三角状倒卵形,长约1 cm,外种皮红色,内面黑色。花期5~6 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与产地生于海拔800—1500 m的疏林中。产威宁、织金、正安、湄潭、思南、石阡、松桃、梵净山、兴义、盘县、普安、水城、剑河、雷公山等地;原产地湖北、四川,多系家种栽培。广西、湖南、江西、陕西、甘肃等有分布。 用途厚朴乃我国特产,全株是宝,被列为我省稀有、珍贵保护树种。树皮、根皮花、种子和芽皆可入药,其树皮为著名中药“厚朴”。木材可供建筑用。花大美丽,树形优美,亦可作绿化观赏树种。 87、鹅掌楸(马褂木)

拉丁名Lir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ent ,Tree & Shrubs. 科名木兰科 Magnoliaceae 鹅掌楸亚科 Lirodendroideae(Bark.)Law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80cm以上。树皮黑,纵裂。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光滑。叶互生,叶片马褂木状,长4~18cm,近基部具1 对侧裂片,先端具2浅裂片,基部圆形或略呈心形;背面苍白色;叶柄长4~8cm。花单生枝顶,杯状,径4~6cm;花被片9 ,外轮3片绿色,萼片状,向外开展,内两轮6片直立,倒卵形,长3~4厘米,外面绿色,具黄色纵条纹;雄蕊多数,花药长1~1.6cm,花丝长5~6mm,开花时雌蕊群伸出被片之上,心皮黄绿色。聚合果长7~9 cm,翅状小坚果,长约6mm,先端钝或钝尖。花期5月,果期9~10 月。 生境、产地与分布产金沙、赤水、匀水、正安、绥阳、印江、松桃、兴仁、望漠、锦屏、黎平、施秉、雷山等地;生于海拔500—1380m常绿林或落叶阔叶树混交林中;长江流域以及陕西、云南、四川均有分布。 用途叶形奇特,花色多彩,为驰名中外珍贵的观赏树种;树皮及根均可供药用。本种 是著名的第三纪残遗植物,列为我省稀有保护树种。

美丽的雷公山作文300字_写景作文

美丽的梨花园作文400字_写景作文 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大套乡,参加了那里的梨花节,那里的梨树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朱雀,有的像玄武,还有“青龙”和“白虎”呢,一进入梨园就闻到了一阵阵清香。我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几乎没有任何一棵梨树是没开花的,雪白雪白的梨花好看极了。 看,梨园的两侧各有一颗大梨树,像两位守护神在保卫梨园,再往前走,就看见有很多人在梨树旁,拿手机拍照留念,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欢笑。 沿着小路向前走,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附近的梨园内有一些精彩的表演,会有人唱一些关于梨园的歌曲。从十字路口往左边走有一个休息点里面有许多美味的食物,闻到那些食物所散发出来的迷人香味,就忍不住“口水留下三千尺”了。 从十字路口向右边走有一片供游者娱乐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活动——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花800元认养一棵梨树,农民伯伯帮你把这棵属于你们自己的梨树栽种好,等到收获的时候就把这棵树上果实的百分之10免费送给你,这个活动真的很有意思,很多家庭都认养了。我们家在梨园也有了一棵属于我们的梨树。 吃过午饭。我们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梨园,但是那些美丽的“梨花仙子”已烙在我的记忆深处、 美丽的梨园,可以你精神放松,身心愉悦。 美丽的雷公山作文300字_写景作文 雷公山位于黄江东南方,离镇中心十分钟车程。一踏进雷公山能闻到树散发出来的清香。 山脚下有几个大鱼池,里面有很多鱼,有鲤鱼、草鱼、黑鱼、金鱼等等。 我们开始向上顶进发了,爬到了半山腰,这儿有许多树,树上有一群灰雀,有些灰雀胸脯是粉红的;有些雀灰的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上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声好听极了,它们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雷公山。 我终于爬上了山顶,在山顶可以看到连绵不断的山延伸到远方,远处一座座高楼大厦映入眼球。对面山顶上有两棵大树,比其它的树要高很多,那两棵树像两个战士一样保护着黄江人民。 雷公山的风景真美!它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贵州十大主题旅游线路出炉

贵州十大主题旅游线路出炉 赤水旅游 最经典游线路——贵州精品游 线路行程:贵阳(花溪公园、青岩古镇、甲秀楼)—安顺(天龙屯堡、龙宫、黄果树瀑布、天星桥)—兴义(马岭河、万峰林) 推荐理由:线路独具特色,那里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等等,集自然风光、漂流探险、科普教育、民俗历史为一体,适合自驾游或包车游。 最佳自驾游线路——黔南民族风情自驾游 线路行程:贵阳—贵定(音寨“金海雪山”)—福泉(洒金谷)—都匀(斗篷山)—三都(尧人山)—荔波(大小七

孔、水春河漂流)—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平塘(掌布国家地质公园)—罗甸(高原千岛湖)—长顺(杜鹃湖)—惠水(九龙山、好花红乡村旅游区) 推荐理由:进入黔南州,一路是喀斯特地貌的山光水色和绚丽的民族风情,令人目不暇接。黔南荔波县的樟江和茂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后一颗绿宝石”,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黔南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壮族、侗族、毛南族等,民族节日盛会丰富多彩 最佳赏花游线路——贵州唯美赏花行 线路行程:兴义(顶效桃花—万峰林风光及油菜花)—平坝(中日友好樱花园)—黔西(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开阳(十里画廊)—贵定(金海雪山) 推荐理由:中国是世界上杜鹃花种类最多的国家。贵州的杜鹃花有70多个品种,多数集中在百里杜鹃风景区。像这样天然、集中、成片、面积大、种类繁多的杜鹃花区,在国内外都属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最为难得的是“一树不同花”,即一棵树上开出若干不同品种的花朵,最壮观的可达7种之多,3月至4月是盛花期。而此条线路不仅包括最为壮观的杜鹃,更有梨花、桃花、油菜花欣赏。 最佳红色游线路——贵州红色征途感怀之旅 线路行程:贵阳—息烽(集中营纪念馆)—遵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海龙屯、娄山关)—仁怀(国酒文化城、盐津温泉)—习水(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十丈洞、桫椤自然保护区、竹海、丙安古镇、大同古镇) 推荐理由: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这条线路沿着红军长征时的足迹,遍及贵州的大部分地区,缅怀大量的革命文物与遗迹。这些丰富的红色遗迹在时代的硝烟下不应该被遗忘,而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学习先烈们的精神。 最佳生态游线路——黔中古寨亲水入地游 线路行程:贵阳—龙里(龙里草原、龙架山)—黄平(重安江三朝桥、飞云崖、野洞河漂流)—施秉(云台山、杉木河漂流)—镇远(历史文化名城、青龙洞、氵舞阳河、铁溪、报京侗寨)—铜仁(十里锦江、九龙洞)—江口(梵净山、黑湾河佛教文化园、云舍土家民族村) 推荐理由:这条线路囊括了贵州最美丽最原汁原味的古老村寨和古镇,青山绿水围绕,吊脚灰檐遍布。现代的节奏步伐太快,不如去到那里的小巷,尝一尝民间的小吃,欣赏一下民俗风情,彻底享受心灵的休憩。 最佳摄影游线路——草海六枝长角苗摄影游 线路行程:贵阳—六枝(陇嘎苗寨观赏长角苗、岩脚镇)—威宁(凤山寺、玉皇阁)—草海观鸟 推荐理由:威宁草海湖中多沼泽,盛产芦苇与蒲草,故而多鱼类和鸟类,如细黄鱼及长尾雉、白腹锦鸡、大雁、黄鸭、白鹳、丹顶鹤、黑颈鹤等155种水鸟,是国内观鸟胜地,四季宜人,被誉为“高原明珠”。

贵州省简称

贵州省简称“黔”和“贵”,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其名称来源于以贵山得名。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 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土地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 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特别是气候独特的可处。2002 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土壤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贵州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全省维管束植物( 不含苔藓植物)共有269科、1655属、6255种(变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还有较多的中国特有成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中国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的落

厦漳高速公路雷公山隧道坍塌事故

厦漳高速公路雷公山隧 道坍塌事故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厦漳高速公路雷公山隧道“7.29”坍塌事故2012年7月29日2时07分,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厦漳高速公路雷公山隧道右洞掌子面处,4名作业人员在架立钢拱架施工过程中,因掌子面上方拱顶水平层理突发塌方,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40万元。构成生产安全较大事故。 (一)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段地质状况较差,为F3断裂,其长度大于1000米,宽度大于30米,存在低倾角节理,属张性断层,断层走向与沟谷平行,地表水易顺断层下渗,对围岩影响较大。围岩为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岩体破碎,结构松散,无自稳能力;事故发生前,该地连续降雨,导致地下水骤增,经由隧道拱顶断层破碎带形成的导水通道排泄,为拱部塌方提供了助力。业主、施工、监理、监管等方面对雨后该地段引发坍塌的可能性及严重性估计不足因而未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施工开挖进尺过量,超前支护不规范是造成坍塌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一是施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日常管理不严,相关质量、安全、技术、岗位、检查等方面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未得到切实

有效地贯彻落实;作业人员三级教育及安全培训不够落实,作业人员不能正确掌握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技术要领、犯险冒进;现场跟班领导力量不足,事故发生前,仅留守一位副职领导长时间连续带班作业,力有不逮,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支护、工序等主要节点的检查、监督工作不够到位。 二是监理力量配备不足,履行职责不力。雷公山隧道属于长且复杂隧道,又是监理单位合同项目下的控制性、关键工程。事故发生前三日,专监请假,无人顶岗导致现场专监缺位长达一个星期,其他现场监理人员未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监理;实际到位人员均无隧道监理资质,与招投标合同要求不符;监理日志记录不全面、不规范。 (二)间接原因 三是专项爆破施工、监理设计不完善。爆破工程施工、监理单位未制定V级围岩爆破方案和监理实施细则;爆破监理单位未加强对监理人员技术交底和指导,致使现场监理员对该工段的地质情况和爆破要求不熟悉,未能及时针对施工过程地质变化情况提出有效的监理意见。 四是建设单位协调管理不够到位。隧道施工开挖方法变更虽经论证可行,但对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三台阶七步法开挖方案组织施工和实施监理情况督促不够;对监理单位的合同履约情况督促监管不够;对

贵州省情介绍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 地理地貌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口和民族 2004年末,贵州总人口3903.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03%。在全省总人口中,市镇人口占24%;乡村人口占76%;农业人口约占85%;非农业人口约占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1%。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9.8%,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3%,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7%,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3.2%。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比重为12.4%。 行政区划 全省现辖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4个地级市和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个自治州以及毕节、铜仁2个地区,共有56个县、 11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2个特区和697个镇、760个乡(其中含253 个民族乡)、82个街道办事处。省会为贵阳市。

雷公山简介

雷公山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十大最好玩地方”之一“雷山县城”。很荣幸作为大家这次雷山之旅的讲解员,我叫XXX,大家叫我XX 就行了。在这里大家将领略到雷山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我们的民族文化。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整个雷山县城的风采。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全县总面积为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6%,有苗、侗、水、瑶等六个少数民族,被誉为“地球民族村”。县城距州府凯里37公里,距省府贵阳198公里,是苗族文化的中心,是中国苗族历史上历代大迁徙的集结地。在2004年,历时7个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体验中国·2004全国最好玩的地方”评选活动,凭借上万名网民的赞许,雷山县与香港、四川九寨沟等十大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雷山县现有两个民族广场,分别为“铜鼓广场”和“木鼓广场”,苗族的节日有很多,“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逢年过节,苗族人民都会聚集到广场上来踩芦笙以表欢庆节日。铜鼓广场后上方那一栋栋精巧别致的小楼房是我们的银饰一条街,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五彩斑斓的小灯装饰下,宛如苗族姑娘用来装饰腰部的银饰品——银腰带!银饰一条街还有我们的民族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我们苗族。。。。。。。。。。铜鼓、木鼓、芦笙是我们苗族的三大乐器之一,鼓是我们苗族先民用来祭祖之物,铜鼓广场是用鹅卵石仿铜鼓面造型铺设的,形如太阳放射出的十二道光芒。县城的夜晚,宛如苗族姑娘穿上了华丽的盛装,在重大节日时大家聚集到芦笙场上踩芦笙似的白晃晃一片银饰海洋。 雷山苗族文化 苗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起源于皇帝时期的久黎部落,雷山县是苗族五次大迁徙中第三、四、五次陆续迁徙到这里的集结地,得益于历史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数千年来雷山几乎未受到外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使得多支系的苗族古文化得以一脉相承和完整地保存下来,古朴典雅的服饰、别具一格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歌舞、独特的苗族习俗如同一部民俗典宝,铸就了苗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使雷山成为苗族飞歌、苗族芦笙、苗族锦鸡舞、苗族锦衣银裳与超短等五大艺术的发源和继承地,特别是苗族姑娘只有在苗族隆重节日或姑娘出嫁时才会穿上的银饰盛装,服装的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多彩的图案来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观、自然观、历史观、生命观的代代相传,体现了独特、深厚的美学理念,被历史学家称为是“穿在身上的一部史书”。雷山苗族的建筑、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传统而古老、原汁原味,被文化学者称为“魏晋歌舞”,唐宋服饰,明清建筑芦笙制作技艺、银饰锻造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苗绣、古藏节、苗年、芦笙舞、铜鼓舞、苗族医药、苗族飞歌、苗族织锦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雷山苗族绚丽的意思殿堂。在我们的雷山县还有“中国民族之乡”---郎德上寨;“中国第一最大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世界超短裙苗第一村”---大塘新桥苗寨;“铜鼓舞故乡”---掌坳苗寨。接下来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这几个景点。【郎德上寨】位于雷山县北部,距雷山县城16公里,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文物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名号。这里也是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诞生地;要进入郎德上寨,首先要经得住“酒精考验”,苗族同胞们将以他们最高的礼仪十二到迎宾拦门酒来迎接贵客。【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部,距县府雷山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