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达尔《论民主》

达尔《论民主》

达尔《论民主》
达尔《论民主》

达尔《论民主》

该书分析民主的起源、民主的含义、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及如何生成民主。把平等精神作为民主的主要内涵是它的主要特色,也是达尔一贯的精神,正如他对规范分析与经验分析的长期坚持一样。在民主思想家中,达尔无疑是重视经验和事实的。这不仅得益于他长年在美国纽黑兰所做的详细调查,也源于他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多年的研究。作为民主理论家的代表人物之~,达尔教授的一生经历表达了美国民主思想的学术史,反映了自二战后到东欧剧变的民主演变史。正是扎实的大量依据,使得达尔教授在中观政治学分析方面的成就格外引人注意,在党团民主的剖析方面尤见功底。

一、理想与现实:民主的含义与合理性

规范主义学者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规范式研究,大多采用静态的、历史的、制度型分析方法,注重从抽象角度考虑问题,其方法即理论上应该是怎样的就怎样的“应然”(should be)研究方法;经验主义则大多采用调查研究型的、动态的实证方法,注重从具体的、可操作角度考虑问题,其方法为现实是怎样的就怎样的“实然”(It is)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取向的不同,学者所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从而造成理论价值与事实的二维分野?。经验主义学者把民主当成一种程序、一种手段、一种机制,在这种安排下,采用竞争性选举投票来决定官员,再由这些官员来代表选民决策,这就是“程序民主观”;规范主义学者则把民主当成一项崇高的原则如自由、平等、最高的善、多数人统治等具有实质内涵的、抽象的意义来看待,即“实质民主观”。达尔既把民主当成一种具有实质内涵的东西来研究,又把民主视为实现这一原则的手段、方法或机制。这是达尔为了调和上述分歧所作的努力。民主过程就是社会团体制定一项公共政策的过程(学者称之为“团体政治学”)。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个抽象原则即政治平等来保障。从公民的角度,我们应该把每个人的内在幸福看作是与他人平等的;从政府的角度,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对于受到决策约束的人,应当平等地考虑他们的幸福和利益。民主内涵的合理性是个“应然判断”命题,要从“理论到理论”的思辨角度回答。由于政治平等更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更审慎、更易让人接受;而专制政体的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趋于绝对的腐败。无论是从“价值判断”的视野,还是从“监护统治”的理论而言,专制政体都远逊于民主政体。“平等的投票、有效的参与、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及成年人的公民身份”,是保证民主平等的程序性内涵。民主政体有助于使个人自我决定的

机会更多,个人的自由程度更大,个人会更关注自身性格(人性)的充分发育,个人也就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公民权利同时也履行更多的道德责任,从根本上维护自身的利益。民主就是个人自由的最大发展和保护。对于国家来讲,民主政体有助于“避免暴虐、邪恶的统治”,“彼此没有战事”,经济繁荣,较高的政治平等。暴虐与邪恶的统治指的就是所有权力的聚集,权力集中到某个人或组织手中。而民主体制中权力分立和互相制衡的原则有效地分散了权力,权力不可能全部聚集到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手中,因而在现实政治中不会出现暴政。代议制国家有高度联系的经济交往,国家的领导者有高超的妥协谈判艺术与和解能力等,导致民主国家内部彼此没有战事。民主有利于经济繁荣,也要求达尔对西方民主国家的经验进行分析。市场与民主是怎样的关系呢?不论是过分变态发展的市场(主要是垄断),还是不充分发育的市场,都破坏平等和不利于多元民主的发展。一定程度市场的发展可以造就民主政治。一个庞大的追求教育的中产阶级,他们有闲暇,有资金,追求法治、自由和自治,是民主社会的主体。市场主体本身就是有着独立决策权力的个人与组织,这有助于民主的发展。二、审慎与权衡:民主的理论建构和条件分析

实现民主是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遇到的关键性问题。政治精英们知道民主是什么,坚信民主

带来的好处,由于民主的实现涉及很多利益冲突,所以民主化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复杂的、残酷的和无情的,特别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而言,其民主化任务更艰巨。

达尔对民主理论的规范式建构包括:(1)不仅依靠宪法中政府体制内的权力分立与制衡,还要靠政府体制外的社会上的分权,即社会团体组织对权力的拥有。这些团体主要是指各种原始部落、家庭、农会、工会、商会、俱乐部、教会、学校、出版社、组织等等,正是这些有一定规模而又独立的中观领域类自治组织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社会公共政策的真正权力源。由于社会团体组织相对来说是规模较小的政治单元,有高度的自治性,能反映民意,提出各种不同方面政策方案,向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因而是一种沟通政府与民众联系的表达机制,在政治生活中起着“准政党”的作用。这些团体很多是自发产生的,民主气氛浓厚。另外,这些团体组织本身不仅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还拥有一定的政治资源,是独立的权力主体,为维护组织成员的权利而奋斗,故在政治斗争中,必然会对政府权力产生一定的制约,更好地分散了权力,有利于民主机制的实现。“中观政治学”突破以前对三权分立框架纯规范的描述,对现实政治生活究竟是怎样进行了研究,实现了从价值分析到经验分析、从价值判断到经验判断和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实现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目标,有力地突破了过于抽象的宏观政治学范式,也突破了过于经验化的微观政治学范式。(2)多重少数人决定政策的原理。民主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多数人的统治,它实际上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如果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即多数人投票决定政策),那么为什么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多数人的投票倾向并没有决定某位候选人的当选?“在九次美国总统的选举中,获胜的候选人所得的票数最多,但并没有赢得有效选票的多数”,“选举时,d多数人极少决定特定的政策”。由于候选人会提出几项政策,而作为少数选民的政治积极分子对某一项政策具有强烈的偏好而投该候选人的票,即使他不喜欢这个候选人的其他几项政策。这些对不同政策有较强偏好的少数投票人数之和可能会大于多数人(一般选民)的投票之和。

达尔对民主条件的经验主义分析包括:民主的制度建构即宪政设计,主要是宪法、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的设计。(1)宪政是指用宪法来规定政治的运作,一切个人、组织的政治活动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有任何人或组织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法治。无论是成文抑或是不成文宪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全民投票的范围、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选举制度(直接选举、间接选举)、总统制或议会制、司法审查制度、法官任期制度(有限任期、无限任期)、公务员制度等。一部好的宪法应该稳定、中立、具有弹性,有利于明智的决策;宪法的语言应通俗、透明;宪法不仅应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应规定公民知情下的共识制度;宪法应该明确官员的责任制度,确保民选代表的公平性;宪法应保证官员治理的有效性,保证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宪法应有一系列措施和配套政策,确保宪法得到明确执行,即宪法能够自行贯彻、自我执行。(2)政党制度要符合该国国情及历史、文化条件和渐进政治的原则。选举制度应在自由、公正和定期的原则下实行,公民有表达意见的自由,公民能接受多种信息来源,选举社团是自治的等等。(3)小规模的政治体制(社团单位、地区或国家)更适合实行公民大会式的直接民主(即公民直接选举官员),而大规模的政治体制(社团单位、地区或国家)更适合实行代议制式的间接民主(由民选代表再选举官员)。前者的优势在于公民有机会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反映民意、提高决策质量,其缺点则是浪费时间、人力、物力,而且有时难以控制;后者恰恰相反。在政治生活中,这两种体制是混合使用的。目前中国选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如人大代表投票率过高(有的100%),这跟选民对选举认识误区有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选民更应该将选举权视为自己的一项权利,有鉴于此,而不是仅仅把它视为必尽的义务,即应树立权利意识、观念(这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一些条件成熟特别是经济发达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较高的地方应加快实现县、乡级行政官员的直接选举。

达尔认为,民主的实现应具备五个关键性条件:

(1)政治上文官政治;(2)经济上现代化的市场经济;(3)文化上公民具备民主信念和政治文化;

(4)国内不存在剧烈的文化冲突(弱小的亚文化多元主义);(5)国际上不存在强大的敌视民主的外部势力(包括国内反民主势力)。最关键的是公民应具备民主信念和政治文化。如果没有民主信念和政治文化,没有意识到民主的意义、价值与优势,一个竞选失败的政党很可能以自己的利益或一时冲动不遵守法律程序而采用政变的方式去推翻获胜的政党;即便是获胜政党掌权了,当政府遭遇危机时(经济危机、国际战争、瘟疫等),公民由于没有为民主献身的精神,不愿意去捍卫民主,保卫民主,民主也不会巩固;更不必说日常生活中公共政策的实施。民主的关键问题是民主必须是自行贯彻的,自我奏效的。

民主的实现应像市场中的价值规律那样,自发起作用。要使民主自行执行和奏效,公民须具备坚实的民主信念和政治文化。民主实现的条件除了市场经济、民主文化普及外,民间组织的高度参与、开放的阶级系统、富裕的中产阶级、平等主义价值观等也很重要。政治发展学者亨廷顿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 000美元时,民主化开始起步;达到4 000美元时,就可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民主政体。

关于民主可以谈论什么——读科恩《论民主》

分类:读善其身

2008-04-07 20:00阅读(181)评论(0)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我一直很喜欢波尔的那句话“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可以谈论什么。”满怀真诚、自信、克制、谦卑,包含了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对待人类知识的态度。类似的,没有人能说清民主究竟是什么,大家都是在自己的所知范围内增加我们谈论民主的内容。《论民主》的作者也是如此,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掌握的就是最正确的观点,他一直在强调,作为一种理想,我们可以如何探讨民主。

民主的本质是什么

英语里,democracy,包含人民和治理两个词根,所以民主一词的字面意思即是民治。但是,将民主看作人民自己统治自己,总有些奇怪。社会上只有存在被统治者才能说得上统治者,人民不可能一方面是统治者,另一方面又是被统治者。而现实则是明明有些人处于统治地位。按这样的方式理解民主必然会有偏差。因此作者认为应该从治理的另一个意思来理解民主才能抵达民主的内核,这就是治理在指导、引导上的含义。从个人来说,自己为自己选择、决策与别人强加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整个社会也是如此,人民自己对影响自身的问题进行决策,以此决策作为整个社会的指导原则,则是说得通的。这便是作者提出的民主参与上的含义。作者认为,民主就是社会全体成员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或允许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参与是民主的核心,是民主的本质。

以参与来看民主才能更正确的评价民主。评价民主有三个尺度,民主的广度、深度以及范围。民主的广度是指参与决策的人占整个社会的比率。但是许多时候问题往往并不是几个数字那么简单。影响民主广度的因素非常多,要看具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参与广度,还要看某种广度的降低是否带来了民主深度的增加。民主的深度指的是社会成员持续,有效,有力的参与到影响他们的决策中去。范围是社会成员在哪些问题上有发言权,对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有多大的影响力。

民主要以社会和理性为前提

民主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实行的,但不一定是在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政治社会:民族-国家。作者将人类社会分成政治的和非政治的,当前人们谈到民主首先想

到的就是国家层面的。诚然,民族国家是最重要的社会,但是,小至一个家庭,一个社团,一个学校都是可以实行民主的,因为民主的本质在于参与,在于对关切自身的问题进行辩论进行决断。

一个社会要实现民主,另一个前提是该社会的成员具有一定理性。何为理性?理性是成员可以顺畅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并且能正确客观评价别的观点和意见的能力。参加公共事务的辩论,必然要求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能够估量各种决策实施后的代价。理性与民主的智力条件有重合之处,而民主的智力条件将在后文具体论述。

民主的手段——决议规则和代表制

民主需要产生结果,也就是到最后需要有行动,需要对现状进行调整或改变。最好的结果是决策同时具有保护和效率的作用。保护作用,就是不伤害成员的利益,所有的意见对这一决定都有影响;效率就是可以更快的做出决定并且付诸行动。但是,保护和效率刚好是此消彼涨的关系,不可能同时达到。于是多数决定规则就成了民主的手段之一。多数决定规则就是通常所说的少数服从多数。只是少数服从多数也有很多技术上的不同规定。比如基数是指社会的所有成员,还是仅指有权参与决策的社会成员,甚至只是参与投票的成员。选择的基数标准不同,多数的数量也非常不一样,以至可能出现少数社会成员决定公共事务的现象。

民主的另一个手段是代表制。对民族-国家而言,整个社会规模是十分庞大的,

要让每一个公民对社会上的每一件事务都有直接决定权是不现实的。因此,选举代表表达自己的声音就是不可少的手段。就代表的基础来看,假设我们面前有一条直线,线的最左端表示候选人代表的是完全同质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有同样的利益诉求;线的最右端则表示候选人代表的社会是混杂的,没有同样或相似的利益团体。当然这只是极端的情况,现实常常是处于这两极中。这两个极端各有优缺点,同质型社会比如说某一行业,代表人更容易分辨选民的需求,

更容易负起责任,选民也更容易实行对代表的监督,但是,这样的代表较容易忽视更大层面的利益,眼光相对狭隘。相反的,异质性社会的代表眼界开阔,会注意社会不同人群的利益需求,但他们不容易分辨选民的相同需要。同质型社会的代表可采用比例选举,异质型社会的代表可采用划区选举。因此,选举不过是民主的一种手段,与民众参与讨论影响自身利益的问题,对各种见解观点进行辩论探讨最后通过妥协选择某种策略行动的民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不要被西方竞选中出现的党派间的相互指责迷惑,而害怕民主,那些只是实行民主有可能产生的结果,如果整个社会的民众有理性和信心,竞选也会变得成熟起来,最终选出妥当的代理人。

民主的条件

对一个想要实行民主的社会来说,具备了一定前提,采取了实行民主的手段,民主却未必能顺利进行,它还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民主各条件间的界限划分并不是十分明确确定无疑的,民主的条件往往相互作用和影响,但总的来说,实行民主需要有物质条件、法制条件、智力条件、心理条件、保护条件。不过,并不是说一个社会只有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后才能实行民主,就现实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民主与这些条件之间实际上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民主的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地理条件、一定的设施、经济条件。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直接决定其选区划分,代表的程度。投票箱、计票方式则是实行民主不可少的设施。在民主的物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条件。一个社会必须具备一定的福利基础才有可能实行民主,如果民众连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又如何指望他们关心公共事务。但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只有实行经济民主才能实行政治民主,作者认为这是不对的。经济民主既非民主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私营的,国家的,合作的,应该由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参与决定,在一些所谓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国家根本就没有实行民主。而一些民主社会却不得不提倡某种程度上的经济不平等。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经济福利对民主的作用,这恰是西方国家较少考虑到的,但是经济福利绝不能作为决定民主的唯一条件。

民主的法制条件。

在民主的法制条件中,作者讨论最多的是自由。什么是自由?光是这个问题就可以写好几本书了。简单来说,自由就是一个所处环境以及他在此环境中的活动能力。前者是消极自由,也被称为客观自由,这是法制条件主要探讨的部分;后者是积极自由,也被称为主观自由,这与个人的理性发展有关,将在民主的智力条

件中探讨。关于消极自由,作者论述的重点在言论自由,包括建议的自由和反对的自由。言论自由是民主的重要条件。因为民主的本质在于参与,在于讨论公共问题。为言论自由的辩护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是诉诸人的感官直觉,也就是将言论自由看作是上帝赐予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不证自明的;二是以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观点,言论自由是为了保护和追求真理。作者认为这两种为民主辩护的论点都有不足。将言论自由看作是神赐的,不证自明,但是如果这个人的不证自明和那个人的不证自明不可调和怎么办,即使是一个人,他在不同时间也会信守不同信仰,甚至当科学发展以前不证自明的现在有了可以解释的论据,不能因为人的一时无知而把所有都归于不证自明,这是很没有说服力的。功利主义以追求和捍卫真理作为言论自由的好处所在,但是如果有一种好处大于真理,比如社会的安定秩序被人比追求真理更重要(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我们是否就应该放弃言论自由了呢?当然不可以。所以作者提出有条件的捍卫言论自由,这就是以坚持和保护民主为条件。只要接受社会的广泛、持续、有力的参与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就应该毫无条件的捍卫言论自由。

民主的智力条件。

智力条件主要包括充分完备的信息资料、社会成员的教育以及与讨论有关的交流技巧。为民众提供充分完备详尽丰富的信息,才能让民众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判断,支持反对或提出新的建议。这就是新闻传媒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政府保护言论自由,尽可能取消新闻预审制度的意义所在,更是传媒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重要性所在。只有获得真实的报道,社会成员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仅仅有这些信息还不够,民众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解、判断、清晰表述自己的能力,这就要诉诸教育。社会教育分为三种,一种是基本的常识教育,这是个人在与社会文化接触时就能感受到的,这是正常人在社会行为中应有的礼貌、持重,待人接物标准;第二种是技术教育,这是某些专业领域所需要的,但并不是整个社会所有成员都要学的;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是人文教育,对实行民主来说,社会成员只有普遍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关怀,才会更关心公共事务,才会懂得悲悯、宽容和妥协,才能具备民主所需的心理条件,表现出实行民主的社会气质。最后,智力条件还包括讨论中的沟通技巧。记得林达《一路走来一路读》里有篇文章提到美国有一本书就是专门说会议中的论辩技巧的。不要为辩论而辩论,要懂得倾听对方的观点,懂得表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也要有让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技巧。

民主的心理条件。

民主的心理条件主要表现为社会成员的性格特征和处事习惯。实行民主,社会成员必须要知道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存在,任何措施或决策都只能是相对较好的结果,人不能到达真理的彼岸,这就是心理条件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实行民

主,社会成员也要懂得妥协,懂得任何人都不可掌握真理,懂得人都会出错,也就是自己的观点未必是完全正确的,正因如此,要倾听别人的观点。实行民主,社会成员还有随时有改变现有生存现状的心理准备,民主最终都是要以一定行动告结,社会产生变化是必然结果。总之,民主要求成员既要有信心,凭借大家的智慧可以最大程度的解决公共问题,但是,也要求大家有包容之心,明白人与神始终有距离,怀着敬畏充满信心的生活。

民主的保护性条件

民主会遭到来自社会外部的侵略压迫以及内部的分裂,社会的安定自然是大家参与公共事务不可少的条件。

为民主辩护

何以要接受民主作为我们的政治体制?在社会中实行民主的合理性何在?亚里士多德以居于统治地位的人数多少为依据划分了几种政体,这是他根据雅典几十个城邦国家的治理形式得出的结论,几千年过去,在政治学中他的这种划分一直都没有过时。社会上只有一个人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君主制,一小群人居统治地位的是贵族制,大多数人居统治地位的是民主制,这三种政体如果实施不妙均会产生变体,分别是僭主制、寡头制以及暴民政府。相对一人独裁或多数人独裁的政体,民主更容易产生长久持续的明智的决策。因为遇到明君总需要运气,一个人即便再有才智也难保他的下任与他一样。而且居上的统治者很难真正了解民众的需要,即使他们有心要帮助民众改变现状。不如让民众参与政策制定,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需要改革的地方,集体讨论,这样才能符合他们的利益。民主制还可以促进民主的智力条件和心理条件,还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社会成员在不断的参与中,会感受到这一次自己处于多数,下一次处于少数地位,因此他们会更懂得妥协宽容的重要性。况且民主给了所有人说出自己意见的机会,暴力变得不必要,且民主制下也不允许暴力的合法性。

至于社会中实行民主的合理性,最根本的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尊严平等上。如果说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而平等的人应该被平等相待,那么只有民主能实现平等待人的原则。人与人的平等,是抽离了人在体貌、天赋、出身、财富等条件,指的是人在最本质上在人之为人的尊严上的平等。民主赋予社会成员同等的参与权利,这是在根本上维护了人的平等。

关于民主的未来

民主能否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如果人类社会真的可以达到那样的程度,那将需要怎样的包容,各个成员将成长到怎样的成熟程度,这都是我们无法看到的了。只是作为一种理想,民主是我们永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在目前的情况下,信息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民众可以掌握的信息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海量,这是民主必不可少的智力条件。但同时,平等与自由总是不那么协调,如果给与人充分自由,某些人以自己的才华智力必然创造出别人不能拥有的财富,不平等随之出现。而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总难以说清以牺牲多大程度的自由来保护平等是合理的,当然,反之也是同样的困难。也许,我们最后总要诉诸宗教,将难解的问题交给我们的信仰,上帝给我们的难题不是那么好解的,谦卑自信的活着,并且满怀希望。

分享到:

论美国民主

《论美国民主》演讲稿 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出生于今伊夫林省塞纳河畔维尔内伊,1859年病逝于戛纳。他出身家庭是诺曼底贵族世家,托克维尔虽出身贵族,但在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曾拒绝继承贵族头衔。他经历过5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1839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并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曾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称帝而被捕,因此提高了知名度。但是这件事使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因此专门从事著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问世于法国,它是研究美国民主的最经典著作。这部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普遍好评,也使年仅25岁的作者托克维尔名扬海外。这本书先后在英、美、德、荷、匈、意、西班牙、瑞典、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出版发行。 《论美国的民主》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它也是一本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托克维尔在这部著作里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他对平等与自由的关系的观点。这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两部分,主要讲述了当时美国的民主对其国家的法律制度,政府的工作和国家事物所产生的影响,下卷主要是对美国的民主对美国的公民社会,人民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想先说下关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民主》一书当时的时代背景,在1830年七月革命后,因在效忠奥尔良王朝(奥尔良王朝又称七月王朝,始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法国革命后被第二共和国取代。1830年,资产阶级对被剥夺选举权大为不满,因而发动七月革命,法国国王查理十世退位。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1820年—1883年)为继承人,然而亨利并未继位。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依靠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称奥尔良王朝。)的问题上与拥护已被推翻的波旁复辟王朝的家庭有意见分歧,以及为了避免七月革命的余波的冲击,而与好友古斯达夫·德·博蒙商定,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向司法部请假,要求去美国考察其受到欧洲各国重视的新监狱制度。而其实际真正目的是到美国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应用。在

论民主与自由

论民主与自由 【摘要】民主与自由是现代政治理论中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一方面,民主只是自由社会的必要条件,不是其充分条件;另一方面,自由又与民主达成了促进关系。本文主要论述在不同分类中民主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自由、民主 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自由与民主息息相关,一直是人们苦苦追求的两个价值目标。为了实现自由和民主的和谐,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付出了长期的奋斗和艰辛的努力。 民主:何为民主?所谓民主, 就其本质来说, 是全体公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但是,就其实现来说,却是多数公民而并非全体公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所以,在相关文献中看到托克维尔写道:“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 因为在民主制度下, 谁也对抗不了多数。”政治学家们追根溯源,总是从希腊语中发现它的最初表达形式。希腊语“民主”一词意为人民的统治,顾名思义是以民为主,它充分尊重了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所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与义务就来自于人的自由,相对于民主而言,自由是更高层面的社会价值。 自由:何为自由?自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名词,有哲学意义、法学意义等,因此自由是一个使用的非常广泛的范畴。一般意义上的自由通常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摆脱控制和实现自主的发展程度。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自由是政治自由,即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因法律确认而享有的政治权利。同平等相对于特权、民主相对于独裁一样, 自由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它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等。政治自由是同政治平等和政治民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政治范畴。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 政治自由 所谓政治自由,众所周知, 是能够使政治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活动。在以往的封建以及奴隶制社会,政治自由是没有的,君王享有独裁专政。反之,在一个民主社会,能够使国家政治按照自己意志进行的,是每个公民。因此,在民主社会, 每个公民都享有政治自由。那么享有政治自由无疑必须拥有政治权力。因为所谓政治,即为权力统治、权力管理。这样, 任何人要想使政治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便必须拥有权力。没有权力,不能进行权力管理或权力统治。所以,一个人只有拥有政治权力,才能使政治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才能有政治自由;如果他没有政治权力,便不可能使政治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不可能有政治自由。政治自由必定只能为拥有政治权力的人所享有,因而必定只能为社会的统治者所享有。这显然仅仅是政治自由事实的客观本性,而不是政治自由的道德原则。所谓道德原则,即每个公民不论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应该享有政治自由。但是, 如果社会的被统治者能够反过来对统治者进行管理,从而变成统治者的管理者和统治者,那么,这种社会的被统治者便拥有了政治自由。被统治者拥有政治自由,决不是因为他们是被统治者,而是因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统治者。那么,如果一个社会,全体公民都直接或间接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那么才可以使被统治者同时成为统治者。这样, 被统治者就能够与统治者同样直接或间接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同样成为最高权力的掌握者、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样使国家的

达尔《论民主》

达尔《论民主》 该书分析民主的起源、民主的含义、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及如何生成民主。把平等精神作为民主的主要内涵是它的主要特色,也是达尔一贯的精神,正如他对规范分析与经验分析的长期坚持一样。在民主思想家中,达尔无疑是重视经验和事实的。这不仅得益于他长年在美国纽黑兰所做的详细调查,也源于他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多年的研究。作为民主理论家的代表人物之~,达尔教授的一生经历表达了美国民主思想的学术史,反映了自二战后到东欧剧变的民主演变史。正是扎实的大量依据,使得达尔教授在中观政治学分析方面的成就格外引人注意,在党团民主的剖析方面尤见功底。 一、理想与现实:民主的含义与合理性 规范主义学者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规范式研究,大多采用静态的、历史的、制度型分析方法,注重从抽象角度考虑问题,其方法即理论上应该是怎样的就怎样的“应然”(should be)研究方法;经验主义则大多采用调查研究型的、动态的实证方法,注重从具体的、可操作角度考虑问题,其方法为现实是怎样的就怎样的“实然”(It is)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取向的不同,学者所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从而造成理论价值与事实的二维分野?。经验主义学者把民主当成一种程序、一种手段、一种机制,在这种安排下,采用竞争性选举投票来决定官员,再由这些官员来代表选民决策,这就是“程序民主观”;规范主义学者则把民主当成一项崇高的原则如自由、平等、最高的善、多数人统治等具有实质内涵的、抽象的意义来看待,即“实质民主观”。达尔既把民主当成一种具有实质内涵的东西来研究,又把民主视为实现这一原则的手段、方法或机制。这是达尔为了调和上述分歧所作的努力。民主过程就是社会团体制定一项公共政策的过程(学者称之为“团体政治学”)。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个抽象原则即政治平等来保障。从公民的角度,我们应该把每个人的内在幸福看作是与他人平等的;从政府的角度,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对于受到决策约束的人,应当平等地考虑他们的幸福和利益。民主内涵的合理性是个“应然判断”命题,要从“理论到理论”的思辨角度回答。由于政治平等更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更审慎、更易让人接受;而专制政体的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趋于绝对的腐败。无论是从“价值判断”的视野,还是从“监护统治”的理论而言,专制政体都远逊于民主政体。“平等的投票、有效的参与、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及成年人的公民身份”,是保证民主平等的程序性内涵。民主政体有助于使个人自我决定的 机会更多,个人的自由程度更大,个人会更关注自身性格(人性)的充分发育,个人也就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公民权利同时也履行更多的道德责任,从根本上维护自身的利益。民主就是个人自由的最大发展和保护。对于国家来讲,民主政体有助于“避免暴虐、邪恶的统治”,“彼此没有战事”,经济繁荣,较高的政治平等。暴虐与邪恶的统治指的就是所有权力的聚集,权力集中到某个人或组织手中。而民主体制中权力分立和互相制衡的原则有效地分散了权力,权力不可能全部聚集到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手中,因而在现实政治中不会出现暴政。代议制国家有高度联系的经济交往,国家的领导者有高超的妥协谈判艺术与和解能力等,导致民主国家内部彼此没有战事。民主有利于经济繁荣,也要求达尔对西方民主国家的经验进行分析。市场与民主是怎样的关系呢?不论是过分变态发展的市场(主要是垄断),还是不充分发育的市场,都破坏平等和不利于多元民主的发展。一定程度市场的发展可以造就民主政治。一个庞大的追求教育的中产阶级,他们有闲暇,有资金,追求法治、自由和自治,是民主社会的主体。市场主体本身就是有着独立决策权力的个人与组织,这有助于民主的发展。二、审慎与权衡:民主的理论建构和条件分析 实现民主是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遇到的关键性问题。政治精英们知道民主是什么,坚信民主

罗尔德 达尔《魔法手指》阅读反馈

IC2A整班阅读《魔法手指》反馈单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请根据你的阅读选出正确答案。 1、菲利普和威廉是“我”的___________。 A.邻居 B.同学 C.亲戚 2、革利鸽先生和他的两个孩子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 A.郊游 B.骑马 C.打猎 3、“我”用“魔法手指”让温特老妇人长出了_____________。 A.猫耳朵 B.胡子 C.兔耳朵 4、当我用“魔法手指”的时候,我的_____________。 A.右手食指会发红 B.右手食指会变粗 C.右手食指会迸发出一道光 5、“我”用“魔法手指”把革利鸽一家变成了____________。 A.野鸡 B.野鸭 C.天鹅 6、革利鸽一家一起搭了一个___________。 A.鸟巢 B.鸡窝 C.小木屋 7、革利鸽一家吃了____________当晚饭。 A.鼻涕虫 B.毛毛虫 C.苹果 8、那天晚上,天上下起了___________。 A.大雪 B.雨 C.冰雹

9、最终,革利鸽一家保证不再伤害___________。 A.鸭子 B.鹿 C.任何动物 10、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民主理想与民主教育

论民主理想与民主教育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框架,在辨析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杜威的民主教育基础上,选取了几个重要的教育观点,如教育之外无目的、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进行了浅析,并阐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意义,以期对杜威民主教育的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理想;民主教育 1杜威及其《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评论家以及实用主义哲学家,是教育哲学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他把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为美国以及世界诸多国家教育的发展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体现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并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共同被称作不朽的教育瑰宝。 《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主要集中体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是通过教育来塑造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在书中,杜威对传统的教育做了整体、创造性的现代转换。在推动教育由传统向现代化迈进时,他选择了“民主”作为整个理论的基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适合于民主社会发展的教育,作为进一步更加详尽地对教育进行分析的标准。”民主社会是杜威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这样的社会不是泯灭个性、压制个人的社会,而是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不断使个人和社会同时得到协调发展的社会。民主社会的全体成员都能以同等的条件,共同享受社会利益,并通过各种形态的联合生活发生相互影响,让社会各种制度得到机动灵活的重新调整。可见,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与此同时,民主社会理想也是与单个人的充分发展互为结果、互为条件的。因而,杜威主张教育之外无目的即“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生长的能力,而这种不断生长的能力只有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才能达到,因为人只有在相互交往和社会变革的环境中才能够生长,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所以教育并不从属于教育过程以外的任何目的。生长即意味着民主。民主作为一种目的就寓于过程之中。”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杜威在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中把个人与社会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统一为个人的生长与社会的改造。 2杜威的教育观点 杜威提出,民主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有很大差别的,认为让儿童能够尽快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学校教育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在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与实际生活经验基本不相关的抽象文字和语言,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此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相脱离,

罗尔德达尔《女巫》读后感800字

罗尔德达尔《女巫》读后感800字 《女巫》的确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许多许多不一样的东西。像虽然“我”变成了一只老鼠,但是“我”依然和姥姥一起消灭女巫,这是不管是人还是是老鼠都不会变的东西。它是什么呢?它是勇气。 看到第一页,我禁不住打了个哆嗦,罗尔德·达尔叙述书的语言让我不寒而栗,难道世界上真的有女巫么?我实在不敢相信!那几个失踪的小孩儿,会是女巫弄的吗?书的开头部分有一张插图,一个人头发是金黄色;一个人的头发是黑色的,她们都带着奇怪的笑容,好像心里在想着些什么。是左边的人是女巫,还是右边的?书上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应该是哪一个,于是继续往下翻。 下一章的内容是“我”的姥姥给我讲女巫的特点,我看着特点尽可能细细记住:贝壳般的鼻孔……带着假发和手套……有蓝色的口水……没有脚趾……这些东西合起来就是一个女巫了!一个可怕的女巫,她是会魔法的,把小孩子变成火鸡或者鼻涕虫。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后面的会更加可怕。 一页又一页,当我翻到“我”和姥姥去酒店时,我觉得很新奇,酒店里会发生什么事?估计很好玩吧。姥姥为“我”买了两只小白鼠,它们分别叫威廉和玛丽。于是“我”去到了安静的会宾室训练威廉和玛丽,这本是快乐的好事,但却让“我”差点葬身“巫”口。 突然,门打开了。一群穿着时髦又漂亮的太太小姐们进入了会宾

室,我看到这里,感到一些神奇的事情又要发生了。她们都是女的,让我想起了前面的那句“女巫永远都是女的”。她们纷纷落座,而“我”发现了她们都是女巫时,浑身都在出冷汗。会议开始了,一个被女巫大王悲惨得火化,这就是女巫大王著名的刑罚——火化呵!接着,在禁止虐待儿童皇家协会会议快要结束时,也在“我”终于可以逃跑时,一个女巫发现了“我”。天哪,这些可怕的女巫。现在我已经可以充 分理解女巫那贝壳般的鼻孔了,就是我为了可以充分得嗅到小孩儿的!最后,“我”还是变成了老鼠,从无数女巫的脚底下逃跑了。 真是一场惊险的会议呀!女巫们的聚会时快乐的,而对于我这个读者来说十分可怕。现在终于结束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到了书的最后一页,我有一种感觉,这是一场盛宴,罗尔德·达尔是它的主宰者。真盼望还有《女巫》的续集呀。

罗尔德达尔童话叙事研究

中文摘要 罗尔德·达尔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童话作品赢得了全世界儿童乃至成人读者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哈梅林的魔笛手”[1]。他的作品立足于现实,关注儿童生活,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特别注重童话的叙事技巧,为当代匮乏的儿童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成为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一座丰碑。本论文立足于叙事学理论,重点结合他的八部童话作品的主要内容,从设扣解扣,叙事空间,以及人物的叙事功能三个角度阐述达尔童话情节结构的叙事艺术。 “绪论”部分简单的介绍罗尔德·达尔在儿童文学方面的创作以及取得的成就,梳理国内外对达尔童话作品的研究现状及方法,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本文的论点,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正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具体论述了达尔童话的情节悬念设置以及解扣。认为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是达尔童话设扣的叙事技巧的主要方面,而解扣则是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来进行的,它们贯穿于达尔作品始末,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章,主要从叙事空间的角度入手,通过达尔童话故事空间与叙事视角,以及情节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进一步讨论具体空间在达尔童话中体现出来的叙述功能。 第三章,阐述了“功能性”人物与情节模式。通过格雷马斯的相关理论,对童话中的“功能性”人物进行分析对比,找出潜藏在文本中的深层情节模式。以及分析这种模式在不同童话中的具体运用,从侧面体现出达尔童话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关键词 罗尔德·达尔,设扣、解扣,故事空间,“功能性”人物,情节模式 [1]布朗宁《哈梅林的魔笛手》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德国的哈梅林地区泛滥鼠灾,当地的政客实在没有了办法,于是悬赏凡是能够将老鼠灭绝的人,将赏金币一袋。重赏之下,有一个吹笛子的人接下了这个活儿。人们只见着吹笛人一边在大街小巷行走,一边用笛子吹出悠扬的乐曲,奇怪的是,越来越多的老鼠聚集在一起排着队跟在他的身后.鼠越聚越多,吹笛子的人也越走越远,好奇的人们远远的看着吹笛人走上了悬崖。站在悬崖的顶上,吹笛人依然没有让乐曲停止,而成群结队的老鼠却着了魔似的争先恐后跳下了悬崖,淹死在澎湃的海水中.最后一只老鼠腾空跃起,吹笛人的乐声嘎然而止。鼠患就这样在神奇的魔笛下解除了。

解读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解读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我一直很喜欢波尔的那句话“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可以谈论什么。”满怀真诚、自信、克制、谦卑,包含了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对待人类知识的态度。类似的,没有人能说清民主究竟是什么,大家都是在自己的所知范围内增加我们谈论民主的内容。《论民主》的作者也是如此,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掌握的就是最正确的观点,他一直在强调,作为一种理想,我们可以如何探讨民主。 民主的本质是什么 英语里,democracy,包含人民和治理两个词根,所以民主一词的字面意思即是民治。但是,将民主看作人民自己统治自己,总有些奇怪。社会上只有存在被统治者才能说得上统治者,人民不可能一方面是统治者,另一方面又是被统治者。而现实则是明明有些人处于统治地位。按这样的方式理解民主必然会有偏差。因此作者认为应该从治理的另一个意思来理解民主才能抵达民主的内核,这就是治理在指导、引导上的含义。从个人来说,自己为自己选择、决策与别人强加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整个社会也是如此,人民自己对影响自身的问题进行决策,以此决策作为整个社会的指导原则,则是说得通的。这便是作者提出的民主参与上的含义。作者认为,民主就是社会全体成员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或允许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参与是民主的核心,是民主的本质。 以参与来看民主才能更正确的评价民主。评价民主有三个尺度,民主的广度、深度以及范围。民主的广度是指参与决策的人占整个社会的比率。但是许多时候问题往往并不是几个数字那么简单。影响民主广度的因素非常多,要看具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参与广度,还要看某种广度的降低是否带来了民主深度的增加。民主的深度指的是社会成员持续,有效,有力的参与到影响他们的决策中去。范围是社会成员在哪些问题上有发言权,对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有多大的影响力。 民主要以社会和理性为前提 民主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实行的,但不一定是在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政治社会:民族-国家。作者将人类社会分成政治的和非政治的,当前人们谈到民主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家层面的。诚然,民族国家是最重要的社会,但是,小至一个家庭,一个社团,一个学校都是可以实行民主的,因为民主的本质在于参与,在于对关切自身的问题进行辩论进行决断。 一个社会要实现民主,另一个前提是该社会的成员具有一定理性。何为理性?理性是成员可以顺畅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并且能正确客观评价别的观点和意见的能力。参加公共事务的辩论,必然要求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能够估量各种决策实施后的代价。理性与民主的智力条件有重合之处,而民

罗尔德达尔女巫读后感

罗尔德达尔女巫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罗尔德达尔女巫读后感(一) 寒假,我读了一本课外书,书名叫《女巫》,是一位英国的作家—罗尔德·达尔写的。他很喜欢读冒险故事,曾在23岁的时候参加过英国皇家空军。 虽然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令人寒毛都要竖起来了,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却特别引人注目,哪怕你只瞄上几个字,就会立刻被吸引住并专心致志、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一直看到累了为止。这个故事讲的是“我”到姥姥家去,发现楼下住的就是女巫。有一次女巫吃饭,“我”悄悄躲在门前面听女巫谈话,被女巫发现变成了小老鼠。最后,“我”遛到女巫的床底下,偷走了老鼠药,撒在女巫的汤里,女巫也被变成老鼠逃走了。 我觉得应该向主人公“我”和姥姥学习,学习他们勇敢、为民除害。“我”虽然被变成了小老鼠,但依然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要消灭女巫,直至最后取得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富有这种精神,就是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要敢于面对,困难并不可怕,主要是看你有没有勇气去战胜它。不是有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 罗尔德达尔女巫读后感(二) 女巫》是英国着名作家罗尔德。达尔所写的一本奇幻小说。小说里千奇百怪的故事、幽默有趣的情节紧紧吸引着我,我以从未有过的

快速度读完了这本书。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不幸被女巫发现,并被迫吃下了一种名叫“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后,变成一只可怜的小老鼠。但他并没有泄气,和她的奶奶一起凭着勇敢和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倒进了女巫们喝的汤里,将她们都变成了老鼠,再也不能危害儿童了。 什么是女巫呢?在童话里,女巫总是戴着傻里傻气的黑帽子,披着黑色斗篷,骑着扫帚、拿着魔杖飞来飞去。而在作者笔下,女巫却是这样的:真正的女巫总是戴着手套,因为她没有手指甲,只有薄薄的弯爪子,像猫那样;真正的女巫都是秃子,所以总是戴上一流的假发遮住她的秃头;真正的女巫鼻孔比平常人的大,边上粉红色,弯弯曲曲,像贝壳的边;真正的女巫眼睛中的那个小黑点一直在变色,你在这点子中央会看到冰和火在跳动;真正的女巫口水是蓝色的… 整篇小说没有一个字,一个词说他敬爱他姥姥,可他和姥姥的行动、语言却把里面蕴藏的亲情体现得微妙微肖。 就连凶恶的女巫之首——女巫大王也对长辈充满了关心和爱戴。因为老女巫们爬不上高树去弄猪嘴鸟的蛋,也捉不到住在高高的山岩上的蟹脚鸟,也追不上飞快的猫跳兽,也无法潜到深水里去抓多嘴鱼。或者带着枪跋涉过荒野去打喷气兽,所以女巫大王为她们亲手准备了“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给她们。 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女巫呢?谁也不知道。但书中有句话深深感动了我:只要有人爱你,你就不在乎自己是什么,或者自己是什

论民主教育与专制教育

论民主教育与专制教育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家庭教育从教育的主体上来看,都是强调家长对孩子的单方面的教育,家长是权威,而孩子只能顺从。这种专制性的教育方式使亲子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和平等的对话,进而使亲子关系呈现冲突甚至对立的局面,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阐述了专制性的教育方式和民主性教育方式的特点,提出了针对孩子更为有效合理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家庭教育民主教育专制教育 如今,教育方式的不同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特别是目前在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长期困扰着教育工作者的许多问题,诸如厌学、逃学、团伙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乃至近期屡屡发生的骇人听闻的青少年自杀、杀人等事件,均与长辈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有关。这些事件告诫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研究并采用合理正确的教育方式势在必行。 1. 家庭教育及其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驿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通过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以及父母的言行等家庭教育因素对青少年直接地、持久地、深刻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活

动。 虽然在人的一生中有很长时间在学校度过,但这些教育都是阶段性的,缺乏连续性,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持久的、连续的。长期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除了教导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规范,指点生活目标外,还在培养人的个性特征、价值选择、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的教养方式,最主要类型即民主式的教育和专制式教育,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长期性,以及家长和子女之间的特殊血缘关系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家庭所独有的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条件,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是青少年成才的基础,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有重大影响。由于父母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可以说,家长对子女性格的形成、品德的培养以及以后才能的发展影响很大。 2.专制教育与民主教育的特点 2.1专制教育的特点 如今,虽然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但“专制教育”现象还依然存在,在很大一部分人眼中,对孩子施加专制型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的家庭中,孩子的主体地位是被漠视的,孩子的尊严、思想、情感等等个人需求也往往会被家长忽视。在这种教育理念中,家长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强调的是孩子对家长

论民主 读后感

对民主的思考与认识 读《论民主》有感谈起民主,我并没有多少感同身受,甚至曾认为这只是为了权力阶层所设计的统治工具。但是拜读过罗伯特·达尔的《论民主》后,我改变了这种幼稚的想法,对“民主”一词有了更深入、更客观的理解。 从《论民主》这本书的章节结构上来看,整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民主的起源、理想的民主、现实的民主和有利与不利条件,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回答了关于民主的常见问题。毫无疑问,能将一个如此复杂深奥而具有争议的问题解析的如此透彻,更加印证了罗伯特·达尔的大师地位。 作为一个典型的理工科学生,我在此之前并没有积累太多的政治功底,对民主一词更是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我将主要从对本书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 一、理想的民主与现实的民主划界问题 在此之前,我的观念中“民主”往往是公民自由的最高象征,现实生活中政府所宣称的民主更多的是为了利益阶层服务,而不属于平民。但是,在读过此书后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正如作者罗伯特·达尔所说:“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理想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之间,鸿沟都实实在在的存在”。真正完美的民主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总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产生不同的“民主”:比如美国宪法在总统职位上规定了一个权力很大的政治首脑,同时在国

会也有一个强大的立法机构,但他们彼此互相独立。相反,欧洲大多数国家采取了议会制,作为行政首脑的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所以,民主是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的。但是罗伯特·达尔也提出了五项民主的标准: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和成年人的公民资格。这些标准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尺度,引导我们对实际政治体制和各项制度的缺陷进行弥补。自此,我认识到自己之前对于“民主”的误解,也发现了在我们国家,民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其直接体现,只是因为国情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于我设想的那种完美而不可实现的民主。 二、有利于民主的基础条件 在本书中,作者揭示了三个民主的关键条件:军队和警察控制在由选举产生的官员手里,民主的信念和政治文化,以及不存在强大的敌视民主的外部势力。在此之中,我十分认同第三点,而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印证了第三个关键条件的正确性。只有在国家力量强大,能够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不被侵犯的情况下,我们才有享受到民主的可能,假若国家的外部环境中列强林立,国内的政治决策收到国外势力的极大干扰,公民的民主权益自然不可能指望敌对势力保障。 此外,本书的作者还提出了两个有利于民主的条件: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弱小的亚文化多元主义。毫无疑问,如果一个国家不存在文化冲突,或者说全国公民拥有共同的信仰,那么民主自然有了生长的土壤。但是在多数的大国中,往往存在多种语言、宗教、种族或民族身份,这些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对于事物的不同

《论民主》读书报告

《论民主》读书报告 【摘要】民主是从哪儿并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第一,对《论民主》[1]进行了内容介绍,从理论上解答了该问题;第二,参考王绍光教授著作[2],对比了中国式代表型民主和代议型民主的区别;第三,简要分析了中国特色民主的形成,从实践上解答了该问题。 【关键词】民主代议制代表型民主 一、理论分析 罗伯特·A·达尔所著的《论民主》分别对民主的理想与民主的现实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并分析了两者之间具有何种联系,从而回答了下述四个问题:(1)什么是民主? (2)为什么要实行民主? (3)实行民主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4)哪些条件有利于民主? 下面笔者将围绕这四个问题对全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什么是民主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认为至少存在五项标准: (1)有效的参与; (2)投票的平等; (3)充分的知情; (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 (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 前四项标准,背后都隐藏了公民权利的观点,而第五项标准正是要求,全体成年常住居民,或者,至少大多数成年常住居民,应当充分享有这些公民权利。 2.为什么实行民主 作者通过与其他各种可行的方案对比,得到民主至少有十大优点: (1)避免暴政; (2)基本的权利; (3)普遍的自由; (4)自主的决定; (5)道德的自主; (6)人性的培养;

(7)保护基本的个人利益; (8)政治平等; (9)追求和平; (10)繁荣。 然而民主在实践中也总是远远达不到它的理想,时至今日,现代民主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3.实行民主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根据对现代代议制民主政府的分析,作者对此给出了如下回答: (1)选举产生的官员; (2)自由、公正和定期的选举; (3)表达意见的自由; (4)接触各种信息来源; (5)社团的自治; (6)包容广泛的公民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说某些制度是必要的,并不等于说有个了这些制度就足以达到完美的民主制度。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理想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之间,鸿沟都实实在在地存在。 4.哪些条件有利于民主 作者通过分析20世纪民主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总结出以下五点有利于民主的条件: (1)军队和警察控制在由选举产生的官员手里; (2)民主的信念和政治文化; (3)不存在强大的敌视民主的外部势力; (4)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社会; (5)弱小的亚文化多元主义。 很可能还会有其他一些有利条件:法治、长期的和平,以及其他必然会存在的条件。 最后,作者提出了未来民主将要面对的一些挑战:经济秩序、国际化、文化的多样性、公民教育。 二、代议型与代表型对比 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在其近期的著作[2]中从理论上区分了两类民主:代表型民主与代议型(制)民主。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代议士和代表的区别:代议士指的都是由选民选出来的人,主要指选出来的议员,但也包括选出来的行政首脑(如美国总统)。在欧美各国的民主理论(例如本书)与实践中,代议士并不是选民的传声筒,不是人民的代表,一经选出,这些人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行事。

《论民主》读后感

浅谈民主 ——《论民主》读后感罗伯特·达尔在《论民主》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民主,从民主的起源一直到它的后续发展,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民主是从哪里起源并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部分回答了理想层面的民主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发展民主,发展民主的条件是什么,第三部分描述了现实的民主,即指有能力可以实现的民主,一个国家要发展大型民主的条件和类型,第四部分则主要阐明了民主建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尤其分析了市场资本主义为民主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从整个世界历史来看,早就在思想和实践上出现了民主,而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一些能人志士看到了民主的重要性:辅佐周厉王的召公曾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如果堵住百姓的口,根本维持不久。管仲辅佐齐桓公时采取的安民治国政策,使许多国家的人民犹如河水一般流入齐国,因为在齐国他们能安居乐业,想说就说,可以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鉴于这样简单的民主手段,齐国成为了春秋第一位霸主。这些历史很好的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存在适合的条件,民主就可以被独立地发明出来和重新发展出来,这种合适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存在过。民主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在封建社会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言论自由已经实属不易,因为这个时期国家是有明显的等级地位分化的。 民主的主体是什么?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在一个国家建立更好的民主制度,这样一说,也许民主的主体就成了国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团,它的标志是,它对于它具有管辖权的全部个体,可以借助它所拥有的最高级的强制手段,确保它的统治在它们中间得到实行。国家发展至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发生过很多矛盾,并且这种矛盾一直存在着。最高级别的强制手段发生了多次变形,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往往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监狱是很好的压制人民的方式,但是,人民自从有了反抗的资本后就不断地推翻统治阶级,目的何在?受不了剥削,渴望被平等对待,变革的永远不会是既得利益者。旧的统治力量被推翻,新的统治力量开始考虑怎么样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创建一个民众统治的国家,民主的主体自然而然转到了人民,国家只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而已。 为什么要实行民主?要实行民众统治的国家,不可能采取人人轮流坐庄的制度,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只是为了平等起见而采取轮流的方式,这也不是民主。那么就采取代表制,由民众选取他们所最佳信任的团体组建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团体是否能维持下去,依赖于他是否能够采取更为民主的方式表达更多人的意志。 作者在书中总结了十点民主制度的长处,指出多数人会感觉到这样的赌博更加划算。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人追求平等自由,国家已经不再是统治阶级奴役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而是人民所选取的最好的发展形式,一个国家要生存,首先要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在一个国家中实行的民主制度被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也就是说少数人的利益和权利会被掩盖掉,这是民主的必然后果,但要比以少数的意志统治多数人更加平等。所以我认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最

论民主与法制关系

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摘要】民主与法制已成为现代宪法的主流价值追求,但二者间的关系却十分复杂。成功地调和二者间的价值是一部宪法融入现实生活的关键。事实上,法制与民主间的争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二者在“谁来统治”和“如何统治”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法制是民主思想的实现方式。人治是专制思想的实现方式。真正的民主离不开法制。实现法制是实现民主的前提,民主是法制的内容。有的民主的内涵,法制变的更加完善和稳定。没有法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如果用人治的方式实现民主,那么随着人的改变,民主的内容就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不是真正的民主。也不符合民主的本质---主权在民的思想。 【关键词】民主法制 By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s relations 09 Undergraduate Law Yan Chaofei 【Abstract】The democracy and the government by law have become the modern constitution the mainstream value pursue, but the two's relations are very actually complex. Compromises the two's value is successfully a constitution integrates the real life the key. In fact, the government by law and the democracy argument has not always stopped. The two in “who rules” and “how to rule” in the question the opinion to vary. The government by law is the democratic idea realizes the way. The rule by people are the despotic thought realizes the way. The true democracy cannot leave the government by law. Realizes the government by law is realizes the democracy premise, the democracy is the government by law content. Some democracy's connotation, the government by law changes is more perfect and is stable. Does not have the government by law not to have democracy in the true sense. If realizes the democracy with the rule by people way, then along with person's change, the democratic content will have the very big uncertainty. 【keywords】 Democracy Government by law 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对我国的影响

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西欧各国)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统称社会党)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总称,是一种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民主社会主义倡导多元化的指导思想,主张走改良主义的革命道路,不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革命目标,致力于实现“自由、平等、互助"等基本价值。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理论界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理论上认真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的来源和本质,旨在厘清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实质、影响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从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的,“社会民主主义” 一词在19世纪中叶一些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的词汇里就能找到,当时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政治术语得以使用,尚未具有独立、系统的理论内涵。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高涨,各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它们一般都叫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工党。1889年在恩格斯直接指导下创办第二国际,其所属的各国社会民主党在其纲领上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他们都在党纲党章中阐明自己的社会主义性质,把通过阶级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19世纪末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出现反马克思主义的派别。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所属各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加紧进行改良主义活动,出现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他们借口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他们反对阶级斗争理论,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主张阶级调和。他们否认日益尖锐的资本主义矛盾,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通过民主改革和经济改良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随着修正主义的出现,第二国际的右派和中派更把社会民主主义解释成一种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和平与合法的议会道路来使资本主义进化为社会主义的东西,把社会民主党变成为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搞改良主义的政党。列宁同修正主义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鉴于第二国际大多数党的领导人的背叛,列宁建议各国工人政党改变党的名称,抛弃“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主义”这件“肮脏的衬衫”,恢复马克思、恩

读夏兰斯基的《民主论》

读夏兰斯基的《民主论》 舒崇 外国人写的论述民主的书,翻译成中文的已经有好几种了,这里我郑重向读者推荐纳坦。夏兰斯基(Natan Sharansky)的《民主论:自由战胜暴政与恐怖的力量》(The Case for Democracy:The Power of Freedom to Overcome Tyranny and Terror)。和其他论述民主的书不一样,这本《民主论》的作者夏兰斯基并非西方大学里的教授,而是一位来自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也就是说,这本书的作者有着和我们中国人相似的生活经验,因此他的书格外值得我们中国人重视。 夏兰斯基曾是前苏联的犹太人,数学家,多年来和萨哈诺夫共同为人权与民主呼吁,1977年被捕,以“间谍罪”判处3年监禁10年劳改,1986年在美国总统里根的帮助下获释,移居以色列,在历届内阁中担任要职。这本《民主论:自由战胜暴政与恐怖的力量》出版于2004年,颇受重视。美国总统小布什称之为“伟大著作”,并广为推荐。 读夏兰斯基的《民主论》,我发现作者的很多观点都和我们中国的异议人士不谋而合,所见略同。首先,夏兰斯基十分强调言论自由。他干脆用言论自由来定义自由社会。夏兰斯基宣称,一个社会算不算自由社会,就看它有没有言论自由。夏兰斯基说:“如果人们拥有表达他们自己观点的权利,并免于被逮捕、监禁或者身体伤害的恐惧,那就是一个自由的社会。”诚然,有言论自由不等于就有一切。但正如夏兰斯基所说,祇要持有异议成为可能,我们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时就将会是安全的。 那么,怎样确定一个社会有没有言论自由呢?夏兰斯基提出“城镇广场测试”:如果一个人可以走到城镇广场中央表达他或她的观点而免于被逮捕、监禁或身体伤害的恐惧,那么这就是一个自由社会。否则就是一个恐惧社会。这个测试标准很妙:简单、明晰,很有说服力,很容易操作或者说很容易想像。 夏兰斯基指出,“自由社会”的对立面是“恐惧社会”。这就和我喜欢引用的“数人头”和“砍人头”一样,一针见血地揭示出民主与专制的本质区别。 谈到人权,夏兰斯基也对现在流行的人权概念不满意,因为它过于宽泛。他批评联合国人权宣言,“谈到了所有的事情,也可以说,什么也没说”。我先前也讲过,现在流行的人权概念,把很多属于福利的东西也说成了权利。这不是对人权概念的发展,而是对人权概念的滥用,滥用的结果祇能是贬值。 《民主论》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民主国家应该怎样对待那些专制政权。作者对很多民主政权热衷于对专制政权姑息迁就和一味做生意这种做法十分不满。在导论里,作者写到了在1975年他们几个持不同政见者在莫斯科的一家住宅里举行的模拟审判:苏联人民诉基辛格,其罪行是背叛自由,支持所谓“缓和”的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