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铝生产工艺学习情境4.3

氧化铝生产工艺学习情境4.3

氧化铝生产工艺学习情境4.3
氧化铝生产工艺学习情境4.3

教学过程设计:

一、资讯

教师:

布置任务2.3熟料溶出的操作与控制

提出问题

1.写出熟料溶出过程的两个主要反应式。

2.什么叫做熟料溶出的二次反应和二次反应损失?

3.二次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4.什么叫熟料溶出过程的净溶出率?影响净溶出率的因素有哪些?

5.进入溶出湿磨的物料有哪些?调整液由哪些溶液所组成?

知识准备

2.3.1 衡量熟料溶出效果的指标

熟料溶出作业的效果通常是由熟料的A1203净溶出率和Na20净溶出率等两个指标来衡量。

Al203净溶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Na20净溶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熟、A赤——熟料和弃赤泥中所含A1203的质量分数,%;

N补N赤『一熟料和弃赤泥中所含Na20的质量分数,%;

C熟、C赤-一熟料和弃赤泥中所含Ca0的质量分数,%;

上式的计算基础是熟料中的钙盐不溶于铝酸钠溶液,熟料中所含氧化钙的质量(t)与赤泥所含氧化钙的质量(t)相等。

当熟料的标准溶出率基本固定时,Al203和Na20净溶出率越高,就表示溶出过程中Al203的损失和Na20的损失就越少,也就是表示溶出效果越好。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把熟料中的Al。0。和Na。0的标准溶率和净溶出率的差值称做溶出过程的二次化学反应损失。而把在烧结过程中没有生成相应的铝酸钠和铁酸钠所造成的A1203损失(100%-A1203的标准溶出率)和Na20损失(100% - Naz0的标准溶出率)称作一次化学损失。

2.3.2熟料溶出过程的反应

生产中把熟料中的A1203和Na20进入溶液的反应称作主反应,也叫一次反应。把原硅酸

钙与铝酸钠溶液的反应称作副反应,也叫二次反应。

熟料溶出过程的主反应

(l) 铝酸钠固体的溶解反应

熟料中固体铝酸钠(Na20.Al203)很容易溶于水和稀碱溶液。磨细的熟料在90℃下,其

中的Na20.A1203在3~5分钟内便能完全溶出来,以NaAl (OH)。的形态进入溶液,得到Al203

浓度为120g/L的铝酸钠溶液。化学反应式如下:

Na20.Al203+4H20= 2NaAl (OH)4

(2) 铁酸钠固体的溶解反应

固体铁酸钠在水中是极不稳定的,遇水接触立即发生水解,生成NaOH和Fe203.H2O。

反应式如下:

Na20.Fe203+4H20=2NaOH+Fe203·3H20 0

生成的NaOH进入溶液,提高了溶液的苛性比值,从而提高了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和Na20溶出率,生成的Fe203.3HzO沉淀组成了赤泥的一部分。

(3) 硫酸钠和硫化钠、硫化铁

硫酸钠和硫化钠在溶出时会全部溶解进入溶液,其中硫化钠最终会被氧化为硫酸钠;硫化铁不溶解进入赤泥排掉。

熟料溶出过程的副反应

在溶出过程中原硅酸钙会与铝酸钠溶液的各组分发生相互反应,生成含有A1203或同时含有A1203和Na20的不溶性物质而进入赤泥,造成Al203和Na20的损失,这就是二次化学反应损失。

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2Ca0.Si02+2NaOH+aq =Na2Si03+2Ca (OH) 2+aq

3Ca (OH) 2+2NaAl (OH) 4+aq=3Ca0.A1203·6H20+2NaOH+aq

3Ca0.A1203·6H20+xNa2Si03+aq=3Ca0.A1203.xSi02.(6- 2x)

H20+2xNaOH+aq

通过上述副反应,溶液中的Al203和Na20就会以铝酸钙和水化石榴石的形式进入赤泥而损失掉,使熟料中的Al203和Na20在实际溶出时的净溶出率要小于标准溶出率。

2.3.3影响溶出过程的因素

熟料配方的影响

(1) 铝硅比

熟料铝硅比低,说明熟料中原硅酸钙含量高,因而在溶出时二次反应也比较强烈,使二次反应损失增大,氧化铝和氧化钠的净溶出率降低。

(2) 碱比和钙比

高碱配方的熟料,氧化钠溶出率低,并且还会引起溶出液苛性比值升高,增加二次反应损失。

高钙配方的熟料,生成铝酸钙的可能性大,造成氧化铝损失也大;同时苛化反应增加,会使溶出液的苛性比值升高,增加二次反应损失;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多,会使赤泥溶剂化,造成沉降性能恶化,造成熟料溶出率降低。

低碱、低钙配方的熟料,使生料中的氧化钠不足以使全部氧化铝和氧化铁变成

铝酸钠和铁酸钠,生料中氧化钙也不足以使全部二氧化硅变为原硅酸钙,造成氧化铝、氧化钠的一次化学损失增加,标准溶出率降低。

(3)生料加煤

生料加煤除能改善窑内的热工制度,提高窑的产能以及脱硫等许多优点之外,还能使熟料孔隙度较大,质量较好,湿磨后的赤泥粒度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改善了赤泥沉降性能,抑制了二次反应,提高了溶出率。

溶出条件的影响

(1) 温度

温度和时间直接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温度高时,主副化学反应的速度都会加快。温度越高,二次反应越多,净溶出率越低。

但温度如果过低,溶出不完全,溶液粘度增加使赤泥沉降性能会变坏,反而延长了赤泥与溶液的接触时间,同样造成Al203和Na20的损失。

但是,溶出温度受到熟料温度影响,溶出温度偏高,平均在95℃。

(2) Na20k浓度

溶出液Na20k浓度越高,二次反应就会越多,二次反应损失越大。但Na20k 浓度取决于氧化铝浓度和苛性比值,当氧化铝浓度给定的情况下,苛性比值越小,则NaZOk浓度越低。在碱—石灰烧结法的溶出液中,生产上氧化铝浓度一般在120g/L 左右,同时由于溶液中溶有大量的Si02,使溶液的苛性比值能降到1.25左右而不分解,这样使溶液的Na20k浓度由llOg/L降为90g/L,降低了二次反应程度。此时,NaZOk 浓度如果再低,溶液就会发生分解。

(3) 碳酸钠浓度

碳酸钠在溶出时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碳酸钠会分解原硅酸钙生成铝硅酸钠造成氧化铝和氧化钠的损失。

1.7 (2CaOSi02) +3. 4Na2C03+2NaAI (OH) 4+aq=

Na20.Al203.1.7Si02.nH20+3. 4CaC03+6. 8NaOH+aq

但另一方面碳酸钠又会与Ca(OH)2反应生成CaC03,从而抑制二次反应,并且还能分解二次反应产物铝硅酸钙,降低氧化铝的损失。

Ca (OH) 2+Na2C03+aq=CaC03+2NaOH+aq

3Ca0.Al203.xSi0.(6-2x) H20+3Na2C03+aq= (Na20.Al203.1.7Si02.nH20)

+3CaC03+ (2-x) NaAI (OH) 4+4NaOH+aq

另外,实践证明,碳酸钠能够起到抑制赤泥膨胀的作用。在赤泥沉降分离时,在碳酸钠浓度为18g/L时,赤泥的沉降性能就会恶化,当碳酸钠浓度低于12g/L 时,短时间内就会发生赤泥膨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堵槽。

所以生产上,为降低二次反应生成铝硅酸钙所造成的氧化铝损失,在不大幅度增加铝硅酸钠生成的条件下,溶出时要保持一定的碳酸钠浓度。22~27g/L。

(4) 溶出液固比与赤泥含量

溶出液固比是指入磨调整液的体积与加入熟料质量的比值。

溶出后部分熟料转化为赤泥,用单位体积(L)浆液含赤泥的克数来表示,叫赤泥含量。

入磨液固比越小,赤泥含量就会越高,固体数量越多,固体表面积越大,二次反应损失也就越大,从而降低了A1203和Na90的溶出率。

(5) 溶出时间

溶出时间是指从熟料开始入磨直至溶液与赤泥分离所需要的时间,即溶液与赤泥接触的时间。溶出时间越长,二次反应损失越大。所以生产上要尽可能缩短溶出时间。

(6) 熟料的磨细度

溶出反应与二次反应都是液相与固相之间的反应,固相的表面状态对溶出过程影响很大。粒度太粗,会使铝酸钠溶出不完全,粒度太细,又会大大增加二次反应,甚至使赤泥丧失沉降能力,发生膨胀或粘结的现象。

三减少二次反应损失的措施

(1)采用低苛性比值溶出,苛性比值控制在1.25左右,减少溶液中游离的苛性碱浓度。

(2)控制一定量的Na2C03浓度,NazOc浓度控制在22~27g/L。

(3)采用二段磨溶出流程。

(4)在不显著影响赤泥沉降速度的前提下,采用偏低的溶出温度,控制温度不超95℃

(5)快速分离赤泥,减少溶液与赤泥的接触时间和面积。

2.3.4熟料溶出工艺

一溶出流程

熟料溶出流程在工业上有“一段磨料”和“二段磨料”两种工艺流程。“一段磨料”工艺流程是指熟料的磨细作业在一个球磨机内完成,排出料中的不合格料浆重返湿磨(球磨机)进行粉碎。料浆成闭路操作。“二段磨料”工艺流程是在一段磨内用调整液快速溶出熟料,然后将一段磨溶出的粗粒赤泥送进二段磨用稀碱溶液(氢氧化铝洗液和赤泥洗液)进行二段溶出。一段细粒赤泥直接进行沉降分离。

目前“一段磨料”工艺流程在我国的氧化铝厂没有使用,我国的氧化铝厂采用的是“二段磨料”工艺流程。

“二段磨料”工艺流程的特点是只有一部分赤泥(固含约60~80g/L,液固比14~15)进入沉降槽进行快速分离,然后底流经过过滤机分离赤泥,赤泥的其余部分经过二段磨料继续溶出。一段溶出液赤泥含量少,赤泥沉降速度快,赤泥与溶液的接触时间大为缩短,分离温度由原来80~85℃降到70~75℃。溢流也不跑浑,所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二次反应损失。这样即使在接触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氧化铝与氧化钠

的损失也比“一段磨料”要小,氧化铝的净溶出率能由“一段磨料”的73%提高到86%,如果再采取“低苛性比值”的溶出条件,则会进一步降低了二次反应损失,使氧化铝净溶出率提高到9026左右。

在溶出过程中所用的调整液主要是由碳分母液、赤泥洗液和氢氧化铝洗液所组成,有时为提高溶出液的苛性比值,也配入一部分种分母液。

熟料溶出操作

开车

(l)检查各个设备是否完好;检查电气系统、润滑系统。

(2)开启油泵。

(1)开磨运转。

(2)加入调整液。

(3)液量正常后开分级机。

(4)返砂流槽畅通后,通知板式机下料。

(5)停车4小时以上时,分级机要将料放净。

停车

(1)接到通知后,停止下料。

(1)继续用调整液刷磨。

(2)当分级机无返砂后停止加调整液。

(3)同时,依次停分级机、磨机、油泵。

正常操作

(1)保证磨机满负荷运转。

(2)经常倾听磨内钢球声音,及时调整下料量,不得跑大块(5mm以上)及无过磨现象,使赤泥颗粒保持良好的沉降性能。(磨内发出钢球撞击声或钢球撞打衬板声,则表明熟料粒度硬度变小,此时要增加下料量;磨内发出焖声甚至倒料声,则表明熟料粒度硬度大此时要减少下料量。)

(1)与沉降槽联系进料液固比,及时调整进磨液量。

(2)定时补充钢球。

(3)注意循环检查设备运转情况。

三熟料溶出常见故障的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

A.磨机排大块(跑粗)

a发生原因

(1)熟料温度低,溶出不畅。

(2)熟料硬度大。

(3)熟料加的过多。

b处理方法

(l)熟料温度低,则停止下料。

(2)熟料硬度大或加的过多,则通知减小下料量。

B返砂流槽堵

a发生原因

磨机排大块。

b处理方法

(l)用铁棍捅开。

(2)开大入磨液量进行冲刷。

C堵给矿机

a发生原因

入磨物料有杂物或大块。

b处理方法

故障出现后,先停料停液在进行处理。

二、决策

1、熟悉孰料溶出反应的机理

2、对溶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分析

三、计划

制定工作程序与进度表

1、学生分组

2、制定工作程序与进度表

3、收集现场日报表(多种途径)

四、实施

对孰料溶出二次反应的后果进行判断分析并选择济程五、检查

提交分析报告,学生互查、教师随机抽查学生掌握情况六、评价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工作过程,整理报告归档。

按照考核评价标准,给出过程考核分数。

字体设计课程标准

《字体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21007 课程总学时:32(12+20) 课程学分:2 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制定单位:艺术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8月 执笔人:郭艺审定人:周军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字体设计》是艺术设计类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基础课。课程通过讲授字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常用字体及各类印刷字体的风格特点,进行各种字体的文字书写训练,培养学生各种字体规范书写的能力和字体创意设计能力、文字编排应用能力。 前导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计算机设计软件等。 后续课程: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CI设计等平面设计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等高职教学特点,妥善处理好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关系。字体设计的

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字体设计实训为载体,着重加强学生字体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字体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对文字的形象进行符合设计对象特性要求的艺术处理,以增强文字的传播效果。因此,字体设计能力是广告设计师岗位核心能力之一,本课程学习和掌握字体设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课程项目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字体设计和应用的实际技能,为其尽快应用到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知识目标: (1)掌握字体发展的基本演变历史和字体设计的基本法则;(2)掌握汉字设计程序的创意方法;(3)拉丁字体的设计原理以及创意设计方法;(4)字体在设计领域中的多种应用;(5)掌握字体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能力目标: (1)掌握字体选择及应用的基本能力(2)掌握字体设计的手绘方法;(3)掌握汉字和拉丁字体的基本设计原则;(4)提高字体的创意和应用能力。 素质目标 掌握字体元素的选用、设计及创意方法,能尽量恰当地灵活多样地应用于不同类别的设计载体中去,提高对文本设计元素的观察力和灵敏度,为广告、装潢设计等综合项目服务。 4.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字体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技法。 难点:字体设计创意及应用。 5.教学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2学时,2学分,理论教学12学时,实验(实践)20学时。

管理学原理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Chapter Four: Foundations of Decision Making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__________ is not one of the eight step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 Identifying the problem b. Analyzing alternative solutions c. Implementing the decision d. Delegating the decision making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quences is correct for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 Identify decision criteria, analyze alternatives, allocate weights to criteria b. Analyze alternatives, select an alternative, implement the alternative c. Select an alternative, evaluate decision effectiveness, weight the criteria d. Analyze alternatives, develop alternatives, allocate weights to criteria 3. Once a problem is formulated, the next step is to a. Select an alternative b. List all possible Solutions c. Observe a discrepancy d. Decide what is critical in the decision 4. When a manager who is contemplating all the features a new purchase should have prioritizes the most important, he or she is practicing a. selection of criteria b. problem formulation c. weighting of criteria d. analyzing alternatives 5. After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accomplished a.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complete b.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management become important c. The alternatives are ranked d. The manager must complete written evaluation forms 6. When a plant manager who is trying to reduce turnover of production workers notices that turnover has decreased by 10 percent four months after he instituted a new training program, at which step in the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this manager? a. Identify the problem. b. Evaluate the decision criteria. c. Analyze the alternatives. d. Evaluate the results. 7.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bounded rationality, decision makers are limited by _______. a. less than complete information b. environment c. time d. All of the abov e. 8. __________ is selecting the first minimally acceptable alternative. a. Bounded rationality b. Unbounded rationality c. Satisficing d.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9. Suppose that you need a math elective to take in order to graduate. There are

自考2012管理学原理(0054)阶段测评1-4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1 一、单选题共30 题 题号: 1 本题分数:2 分 管理者的层次划分是指( ) A、表层、里层 B、上层、中层、基层 C、内层、外层 D、深层、浅层 标准答案:B 题号: 2 本题分数:2 分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形成于( ) A、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标准答案:B 题号: 3 本题分数:2 分 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外国设分部,加入各种区域性联盟和全球组织,是指( ) A、经济环境 B、政治和法律环境 C、全球化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标准答案:C 题号: 4 本题分数:2 分 在计划工作中,制定“弹性计划”是运用计划工作的( ) A、灵活性原理 B、许诺原理 C、限定因素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标准答案:A 题号: 5 本题分数:2 分 在目标管理中,上下级的目标之间通常是一种___的关系。( ) A、目的—手段 B、手段—目的 C、命令—实施 D、实施—命令标准答案:A 题号: 6 本题分数:2 分 按决策的___来分类,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 A、对象的内容 B、依据 C、范围 D、人数 标准答案:C 题号: 7 本题分数:2 分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是( )

A、系统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比较分析法 标准答案:C 题号: 8 本题分数:2 分 管理的主体是( ) A、战略 B、员工 C、管理者 D、信息 标准答案:C 题号: 9 本题分数:2 分 管理的载体是( ) A、技术 B、组织 C、工作 D、员工 标准答案:B 题号: 10 本题分数:2 分 管理学中的原理和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组织,说明管理学具有( ) A、一般性 B、多科性 C、历史性 D、实践性 标准答案:A 题号: 11 本题分数:2 分 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学派是( ) A、权变理论学派 B、社会合作学派 C、管理科学学派 D、管理过程学派 标准答案:A 题号: 12 本题分数:2 分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A、提高管理水平 B、提高员工积极性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提高产品合格品率 标准答案:C 题号: 13 本题分数:2 分 提出重视人的因素是( )A、条件反射试验B、霍桑试验C、铁锹试验D、工厂照明试验标准答案:B 题号: 14 本题分数:2 分 韦伯认为,组织的有序来源于作为其基础的( ) A、制度 B、管理 C、权力 D、职位 标准答案:C 题号: 15 本题分数:2 分

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广告设计与制作》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定位 《广告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培养学生 具备与广告设计相关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 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平面广告和二维、三维动画广告和影视广告设计及制作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 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 术修养。 《广告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广告和二维、三维动画广告和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从对任务的需求分析报告,到广告的设计,到广告作品制作,到广告作品最后输出完成.让学生从读懂、创意设计、制作、修改、到自己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平面广告和二维、三维动画广告和影视广告设计的学习。 2.与上下游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经过了《平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视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的综合实训课程。 3.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1)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课程项目的开发是以职业活动为基础,在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设计导向的开发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其项目任务的核心是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使学生逐渐养成职业能力。 (2)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是教学项目开发的设计对象是具有学习能力和设计基础的学生,二是教学过程的实施主体是学生,三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在主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职业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主导的角色,引导和指导学生完

2015管理学原理主观题复习资料3

2015版管理学主观题汇总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简答题 1.培训管理道德的途径有哪些?(新)P98 (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 (二)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三)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 (四)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 (五)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2、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新)102 (1)对雇员的责任(2)对顾客的责任 (3)对竞争对手的责任(4)对环境的责任(5)对社会发展的责任 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97 (1)道德的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 (3)组织结构变量(4)组织文化(5)问题的强度 4、什么是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有哪些特征?(新)95 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特征:(1)普遍性(2)特殊性 (3非强制性(4)变动性(5)社会教化性 5、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一考通)101 (1)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建立企业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渠道,尊重员工的话话语权,为员工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 (2)企业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慈善活动,帮助社会的困难群体。 (3)企业在生产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责任。 第五章决策 一、简答题 1.决策的程序有哪些?(新)P114 (一)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 (二)确定目标——决策的前提 (三)拟定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 (四)方案选优——决策的关键 (五)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 (六)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 (七)跟踪控制——决策的检查

2、什么是定性决策?有何特点?定性决策方法有哪些?116 定性决策是一种较早出现的决策方法,这种决策方法更多地依靠决策者的直觉、经验和主观判断,因此,也被称为决策的“软”技术。特点:方法灵便,通用性大,容易运用,特别适合于非程序化决策。 定性决策法具体包括: (1)头脑风暴法(2)名义群体法 (3)德尔菲法(4)电子会议 3、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新)113 (1)环境因素(2)组织文化 (3)决策者的个人因素(4)时间因素(5)过去的决策 4、决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新)112 (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可行性原则 (4)系统原则(5)对比择优原则(6)反馈原则 5.标准决策方案选优的标准是什么?113 (1)最优标准(2)满意标准(3)合理性标准 二、论述题 1、试述德尔菲法的基本步骤。(新)(一考通)117 (1)根据特定的问题,选择并确定一组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2)针对问题仔细设计调查问卷,将问卷分发给所有专家,并要求每一个专家独立地、以匿名的方式完成问卷; (3)收回问卷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编辑和汇总,并将第一轮问卷的结果反馈给所有专家,以激发他们的创意或促使他们调整和改变原有的看法。 (4)再次请求专家提出新一轮的意见或方案,并重复前面的步骤至第三轮、第四轮甚至更多,直到获得相对一致的意见。 2、试述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和种类。(新)(一考通)120 (1)悲观决策法:也称华德准则。决策者对未来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最差的结果。 (2)乐观决策法:也称赫威斯准则。决策者对未来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状况,前景一片光明。 (3)折中决策法:是介于乐观决策法和悲观决策法之间和一种决策方法,既不过于冒险,也不过于保守。 (4)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决策者假设在选择了某种方案以后,事后发现客观情况并未像自己预想的那样发展,他们会为自己的决策而感到后悔。 (5)同等概率法:在决策过程中,不能肯定哪种自然状态容易出现,哪种自然状态不容易出现时,可能以一视同仁,认为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1 (第1-7页) 1.单选题 1.1 3.0 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A) ? a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 b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 c 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 d 梅奥的霍桑试验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1.2 3.0 从根本上影响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是(C) ? a 管理者素质提高 ? b 经济全球一体化 ? c 技术的变革 ? d 职工能力提高 技术的变革从根本上影响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 1.3 3.0 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中生产力决定了(B) ? a 管理的社会属性 ? b 管理的自然属性 ? c 管理的艺术性 ? d 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学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所谓的管理的两重性。 1.4 3.0 个人道德表现为道德价值在于维护传统秩序和受他人期望的影响,表现该人道德发展处于(B) ? a 前惯例阶段 ? b 惯例阶段 ? c 后惯例阶段 ? d 原则阶段 惯例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发展存在的第二个阶段,个人道德表现为道德价值在于维护传统秩序和受他人期望的影响。 1.5 在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快的环境要素是(C)

? a 竞争者环境 ? b 供应商环境 ? c 科技环境 ? d 顾客环境 科学技术是一般环境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快的环境要素。 1.6 3.0 决定一个组织成败的是(B) ? a 管理层 ? b 顾客 ? c 职工 ? d 技术变革 顾客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组织的成败。 1.7 3.0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形成于(B) ? a 20世纪初 ? b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 c 20世纪80年代末 ? d 20世纪90年代末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诞生了“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1.8 3.0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学者是(A) ? a 赫伯特.A.西蒙 ? b 小詹姆斯.H.唐纳利 ? c 弗里蒙特.E.喀斯特 ? d 托尼.布洛克特 理解不同人中对管理的定义。 1.9某企业产品合格率目前在93%左右,计划提高产品质量,将合格率提高到96%,这个 96%称为(B) ? a 控制性目标 ? b 突破性目标 ? c 专业目标 ? d 组织目标 注意区分理解目标的分类。 1.10 3.0 通过听取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illustrator课程标准

会展专业Illustrator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2.课程作用:Illustrator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学科的基础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艺术设计专业体现设计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软件功能强大,使用范围广泛,能够为今后从事的设计类工作提供强大的辅助工具。 3.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是一个必修的基础技能,前期课程应有三大构成作为基础,Illustrator课程结束后,可以实现版面编排,招贴设计,型录设计等课程的设计实现。 4.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通过理论课程的讲解,和实例效果的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操作本软件,通过大量实例及设计创意实现的练习,加强学生对本软件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本款软件熟练的应用到今后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之中。 针对市场需求,以学生为本,选取循序渐进的典型工作项目“学习包”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小组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在训练设计技能的同时,还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掌握专业辅助软件Illustrator与视觉艺术设计的关系,掌握本软件在会展设计领域的用法。能够使用Illustrator软件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效果图设计、制作与表现及后期的输出。 1、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程后达到熟练操作本软件及应用快捷方式的专业技能。

《广告招贴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1

《广告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适用课时:90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二00 年月

《广告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广告招贴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课程主要任务是介绍广告招贴的设计理论和应用,包括广告招贴设计流程、招贴发展、各类风格、主题调研报告的写作、图形、色彩、版面编排、广告文案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理论在实际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等,并通过实际项目演练的方式进行相关广告招贴作品的设计制作。课程学习后,同学可以对各种公益和商业广告的设计进行专业分析,并可以使用Adobe系列软件模仿制作,对于给定主题也能进行独立设计制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 ②了解SWOT分析模型 ③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 ④掌握主题调研报告的写作方法 ⑤掌握图形创意的方法 ⑥广告版面的编排方法 ⑦了解广告设计的表现手法 ⑧了解广告文案的撰写 ⑨了解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流程 (二)能力目标 ①建立专业意识 ②能有主题地进行专题沟通与调研 ③具备一定的资讯敏感度和总结能力 ④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 ⑤具备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⑥具备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⑦具备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思路的能力 ⑧具备广告审美鉴赏能力 ⑨对广告设计有一定的商业认识 ⑩具备按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她的性格:关于创意 教学内容 1.创意的定义和准则 2.创意人生 基本要求 1.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2.具备沟通联想的能力 实验一有主题的思维扩散 目的要求 1.明确主题 2.能用图形表达思维 3.能推敲并推进 第二章招贴设计IMAX版测试:带上眼镜看风格 教学内容 1.电影招贴 2.欧洲早期招贴 3.戏剧招贴设计的“脸” 4.音乐招贴设计的“声” 5.“海维提卡”境界 6.绚丽的数码合成 7.插画风格 8.政治招贴 9.剪影 基本要求 1.了解招贴风格 2.可对不同类型,风格的招贴进行归类 3.具备广告审美鉴赏能力 第三章她的身世:招贴设计的历史风格及发展掠影 教学内容 1.中国招贴设计发展之路 2.中日招贴设计特征解析 3.招贴的历史 基本要求 1.了解招贴历史 2.了解不同年代招贴的特征 3.了解不同国家招贴中的元素特征 第四章她的脸孔:解析招贴设计的视觉要素 教学内容 1.招贴设计的图形创意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四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4(2014年版) 1.单选题 1.1 3.0 这个人能给他人特殊的利益和奖酬,你知道和他关系密切是有益的(A) 您答对了 ? a 奖励权 ? b 惩罚权 ? c 法定 ? d 专长权 奖励权指的是表扬、晋升、奖金,本题中能给他人特殊的利益和奖酬,指的是奖励权中的奖金。 1.2 3.0 领导行为四分图的纵轴与横轴分别代表(C) 您答对了 ? a 主管人员的权力与非主管人员的权力 ? b 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 ? c 体谅和体制 ? d 领导与专制领导 领导行为四分图的纵轴与横轴分别代表体谅和体制。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斯多基尔、沙特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把领导行为归纳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抓组织”,强调以工作为中心,是指领导者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为此只注意工作是否有效地完成,只重视组织设计、职权关系、工作效

率,而忽视部属本身的问题,对部属严密监督控制。“关心 人”,强调以人为中心,是指领导者强调建立领导者与部属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倾听下级意见和关心下级。调查结果证明,“抓组织”和“关心人”这两类领导行为在同一个领导者身上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因此,他们认为领导行为是两类行为的具体结合,分为四种情况,用两度空间的四分图来表示。属于低关心人高组织的领导者,最关心的是工作任务。高关心人而低组织的领导者大多数较为关心领导者与部属之间的合作,重视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气氛。低组织低关心人的领导者,对组织对人都漠不关心,一般来说,这种领导方式效果较差。高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者,对工作对人都较为关心,一般来说,这种领导方式效果较好。 1.3 3.0 下列不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的是(A) 您答对了 ? a 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人员 ? b 质量管理的过程和围是全面的 ? c 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 ? d 管理质量的方法是全面的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 (2)质量管理的过程和围是全面的 (3)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 (4)管理质量的方法是全面的 1.4 3.0

招贴设计课程标准

招贴设计课程标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招贴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招贴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使学生了解招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特征,掌握表现方法以及招贴设计创作技巧。培养学生广告设计师职业岗位必需的职业能力(招贴广告策划、设计表现与制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还要融入“广告设计师(三级)” 职业技能鉴定专题设计表现部分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设计表现与制作实践技能。本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其先行课程为《图像处理(Photoshop平台)》、《图形设计(CorelDRAW平台)》、《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招贴设计》等。后续课程为《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POP设计》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公益招贴广告的含义、特点,范围等。 2.理解并掌握文化招贴广告的含义、特点,范围等。 3.理解并掌握商业招贴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掌握正确高效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使设计思路更加明晰。 2.能根据主题,多角度构思,选择恰当的设计元素。

3.能根据项目要求,准确进行设计定位与表现。 4.能够充分表达设计意图,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设计方案。 5.能熟练运用设计软件高效完成设计构想。 6.能准确表述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三)素质目标 1.具备严谨细致、踏实肯干的精神。 2.具备学习的刻苦性与专注性精神。 3.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 4.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三、参考学时84学时四、课程学分5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建筑构造课件楼地层

第三章楼地层目录 第一节楼地层的作用和要求 一、楼地层的作用▼ 二、楼地层的构造组成▼ 三、楼地层的设计要求▼ 第二节楼地层结构层的构造 一、楼层结构的种类及特点▼ 二、现浇钢筋砼楼层结构构造▼ 三、装配式钢筋砼楼层结构构造▼ 四、地坪结构层构造▼ 第三节楼地层面层构造 一、楼地层面层的种类和厚度▼ 二、常见楼地层面层构造▼ 三、踢脚构造▼ 第四节顶棚构造 一、顶棚的种类及特点▼ 二、顶棚构造▼ 第五节楼地层变形缝构造 一、构造要求▼ 二、构造举例▼ 第六节阳台及雨棚构造 一、阳台构造▼ 二、雨棚构造▼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楼地层的作用和要求 一、楼地层的作用 楼地层的作用 建筑空间的水平分隔构件,隔气、声、光、热、水; 建筑水平承重构件,承托人及设备的重量,并传给墙 墙体的水平支撑构件,传递并共同抵御水平荷载。 二、楼地层的构造组成 楼层:上下使用空间的分隔构件,自上而下的构造为: 本层的地面,即楼面——空间装饰界面,维护、清洁及保护结构。 结构层,即楼板及梁——支撑和传递荷载的受力构件。 下层的顶棚——空间装饰和分隔作用 地层:使用空间与大地的分隔构件,自上而下的构造为: 面层,即地面——空间装饰界面,维护、清洁及保护结构。 垫层,相当于楼层的结构层,由于直接作用在土层上,强度及刚度要求也低些。 基层,即“素土夯实”。 提示: 视功能需要可附加功能层:如防水防火、保温隔热、减振隔离、防腐隔离、减躁隔声等层。底层地面不架空即为地层构造; 架空地面,与楼层基本相同,要加通风防潮措施。 地下室顶,与楼层基本相同; 三、楼地层设计要求 功能方面 分隔空间要求高度(间距)适宜 隔声减躁要求安静和满足听觉要求【楼地层的隔声减躁】 保温隔热要求舒适及节能 防水、防潮、防火【楼地层的防潮防水】、【楼地层的防火】 美观、人流导向、防滑等【楼地层的美观及其他要求】 结构方面

《公益招贴设计》教案

第6课:《公益招贴设计》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标志特点、类型、用途,学习标志设计创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审美观。 重点:了解校园环境标志的艺术特征和构成形式。 难点:引导学生依据校园环境标志特点和用途,设计出表达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情景导入: 1、看一看,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标志随处可见,这些标志如同形象的语言,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工商银行、城市地铁站、北京奥运会会徽等标志,看后谈谈感受。 (看一看,说一说,增强直观性) 2、比一比: 分小组比赛竞猜以下各种公共场所标志,分别代表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禁止吸烟、安全通道、绿色食品等标志,每题10分,分数最高组为第一名。 (小组比赛猜标志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精讲点拨: 三、小试牛刀: 四、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展评:多媒体展示另两张标志图片,归纳出图形规律:(1)以文字为图案(如《济》) (2)以几何形为图案(如《宽容与尊重他人》) (3)以各种具体形象为图案(《保护野生动物》) 总之,一个好的图形标志要形象简洁明了,易识别,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利用课件演示,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象直观地了解图案设计规律)。 联系校园生活,标志创意举例: 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选题、构思、构图、定稿、着色。 如设计爱护校园花草的环保标志:①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元素(绿树);②由外形和特征产生联想;③对基本形进行图案装饰或有机组合;④对主题的辅助图形作构思联想(手的呵护);⑤变形与调整设计元素,最终合成标志。 (联系生活,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作标志的方法和步骤) 1、作为校园主人,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的校园哪些地方需要标志,请借助园规、直尺等工具,为学校绿化活动设计一个标志。 2、要求:标志大小、形状、色彩自定,形象要鲜明,独特美观。 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信息,互相合作,给

2017年-4月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1(2014年版)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1(2014年版) 1.单选题 1.1 管理过程学派强调的是(A) 您答对了 a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b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c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d要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1.2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学者是(A) 您答对了 a西蒙b小詹姆斯c弗里蒙特d托尼·布洛克特 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着眼于合理的决策,即研究如何从各种可能的抉择方案中选择一种“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赫伯特·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该学派吸收了系统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学派。 1.3 教育水平属于外部环境的(C)因素 您答对了 a政治b经济c社会d技术 政策相关的的是政治环境、与经济相关的是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是社会因素 1.4 个人道德表现为道德价值在于维护传统秩序和受他人期望影响、表明该人道德发展处于(A) 您答对了 a前惯例阶段b惯例阶段c后惯例阶段d原则阶段 前惯例阶段是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来进行推理。前习俗水平包括道德发展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纯粹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 在第一阶段,个体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在第二阶段,个体持“对我有何益处”的立场,将正确的行为定义为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第二阶段的道德推理,显示对其他人的需要兴趣有限,而只关注自己是否得到更多的利益,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1.5 法约尔被誉为(A)之父。 您答对了 a管理过程b科学管理c组织管理d人事管理 法约尔被誉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1.6 容器制造商处于(A)环境 您答对了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b复杂稳定的环境c简单和动态的环境d复杂动态环境 简单和稳定的环境:标准挂衣架制造商、容器制造商、啤酒经销商 复杂稳定的环境:医院、大学、保险公司、汽车制造商 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时装加工商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计划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着的客观环境。这体现了计划的()。 A.目的性 B.首位性 C.普遍性 D.适应性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的基本特点。由于影响计划的各种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的,这就导致计划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计划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着的客观环境。参见教材P127。 2、计划分为目标、战略、政策等的依据是()。 A.计划的表现形式 B.计划所涉及的范围 C.计划的内容 D.企业职能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的分类。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计划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参见教材P128。 3、()可以帮助组织各级管理者从资金和现金收支的角度,全面、细致地了解管理活动的规模、重点和预期成果。 A.目标 B.预算 C.决算 D.规划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预算的功能。预算可以帮助组织各级管理者从资金和现金收支的角度,全面、细致地了解管理活动的规模、重点和预期成果。参见教材P130。 4、()是应用于整个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的较为长期的目标,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A.战术计划 B.战略计划 C.长期计划 D.中期计划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战略计划的概念。战略计划是应用于整个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的较为长期的目标,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参见教材P130。 5、总计划的基础是()。 A.评价方案 B.选择方案 C.辅助计划 D.确定目标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总计划。辅助计划就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因为,总计划要靠辅助计划来支持,而辅助计划又是总计划的基础。参见教材P132。

造型基础课程标准

造型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造型基础 课程代码:210191、330002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72 学分: 3 一、课程性质 《造型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四个部分内容,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课教学因专业不同,社会需求功能的不同在教学中必须有的放矢的创新。造型基础课设计的专业和服务范围是视觉传播领域、工业设计领域、建筑与环境设计领域等。涵盖了平面、立体和空间三大领域。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映的技能与思维,为专业服务,为设计企业服务。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云南边疆地区的多家企业及公司中艺术设计专业本专科毕业生的知识能 力掌握情况调查,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专业技能的掌握相对薄弱,不能较快地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造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设计基础能力的一门学科,是专门服务于设计生产的初步艺术形式。合理的,科学的造型基础课程设计方案对于社会需求的创新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的要清晰,对学生布置的每一件作业训练,都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教学内容要有益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 ?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 ?作业课时要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训练要有效,应强调作业的时效性,侧重于解决实际性的操作问题;不断的用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在课程中要不断地用新的手段去调整学生的情绪。 ?造型基础课教学应该以创新思维为主线,要求其不仅要为专业课服务,更要与市场需求接轨。要求教师应该了解专业,了解市场。 ?实践教学是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本课程除了造型基础课的本身实践外,写生采风课程更是对本课程的有益的补充实践。 三、课程培养目标 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侧重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在艺术设计涵盖下工艺品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等方面所要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也培养具有工艺品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培养具有现代设计观念,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能从事产品开发与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制作、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管理学原理第1阶段测试题2017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试卷 考试科目:《管理学原理》第一篇(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不答不得分,答错倒扣2分,总分10分) 1、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做好作业工作,提高技术技能。(错) 2、由于环境的安定性,加上没有激烈的竞争,非盈利性组织无须重视管理。(错) 3、最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更高的概念技能。(对) 4、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管理人员,几乎无一例外要从事程度不同的计划工作。(对) 5、随着世界人口、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加剧,企业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环境的预测,定将在企业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行为科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有( A )。 A、梅约 B、穆尼 C、西蒙 D、巴纳德 2、在90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锐减,人称中层革命,下面哪一个最不可能是其原因( D )。 A、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B、个人发展机会的需要 C、已渐模糊的社会分工 D、不确定的市场环境的要求 3、对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需要具备( C )。 A、作业技能 B、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事技能 4、有人说:民营企业容易排外,产生接班人问题,......;也有人说:国有企业同样存在这类问题。在实践中,既可以找到经营业绩良好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也可以找到经营业绩欠佳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对于这些现象,你认为以下哪条描述最为恰当? ( A ) A、对企业经营成败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无法简单地按民营或国有的性质进行划分。 B、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存在着共同的管理问题,可以采取相同的办法来解决。 C、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都有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例子,可见企业性质并不重要。 D、只要能够充分学习成功经验并吸取失败教训,任何企业都能取得良好业绩。 5、没有接受过正规管理教育的管理人员,为取得事业的成功主要依靠的是( C ) A、专业经验 B、技术经验 C、多方面的经验 D、行政管理经验 6、二个企业经理各自按自己的经营思路进行经营,都很有收益。可是当他们俩人遇到一起时,常常“话不投机半句多”搞的不欢而散,这说明他们主要缺乏那类管理技能( B )

《海报设计》课程标准

《海报设计》课程标准 1. 课程名称:海报设计4. 学分:12 2. 课程性质:一体化课程 5. 授课学期:第三学期 3. 学时:120学时 第一部分相关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海报设计》是广告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专业课。 课程的任务: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认识海报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及地位,理解和掌握海报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设计程序和表现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海报设计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海报创意的视觉化表现和制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达到基本的海报构思和初级设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海报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海报的视觉心理、欣赏习惯及传播媒体的深入了解,使其领悟海报的思想精髓。 2、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对海报设计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下列能力: 1、能根据客户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绘制草图和设计方案。 2、能根据个人分工和完工时间,编制个人工作计划。 3、能根据客户通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海报草图。 4、能使用相应软件制作海报效果图。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 1、制作商业类海报 2、制作公益类海报 3、制作文艺类海报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重点:海报的设计元素。 难点:海报的创意。 五、学时分配 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为32学时,实验教学时数为88学时。 六、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2、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3、知识技能考核要点

楼地层构造单选题模版

[题型]:单选题(纸质) [分数]:2 1.{ ()施工方便,但易结露、易起尘、导热系数大。 A.现浇水磨石地面 B.水泥地面 C.木地面 D.预制水磨石地面 } 答案:B 难度:2 2.{ 商店、仓库及书库等荷载较大的建筑,一般宜布置成()楼板。 A. 板式 B. 梁板式 C. 井式 D. 无梁 } 答案:D 难度:3 3.{ 在下列隔墙中,适用于卫生间隔墙的有( )。(1)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2)砖砌隔墙 (3)木龙骨灰板条隔墙(4)轻钢龙骨钢板网抹灰隔墙 A.(1)(2) B.(2)(4) C.(1)(4) D.(3)(4) } 答案:B 难度:3 4.{ 以下哪组为整体地面?( )(1)细石混凝土地面(2)花岗岩地面(3)水泥砂浆地面 (4)地毯地面 A.(1)(3) B.(2)(3) C.(1)(4) D.(2)(4) } 答案:A

难度:2 5.{ 楼板层的隔声构造措施不正确的是() A.楼面上铺设地毯 B.设置矿棉毡垫层 C.做楼板吊顶处理 D.设置混凝土垫层 } 答案:D 难度:3 6.{ 楼板层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楼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可不考虑变形问题 B.槽形板上不可打洞 C.空心板保温隔热效果好,且可打洞,故常采用 D.采用花篮梁可适当提高室内净空高度。 } 答案:D 难度:2 7.{ 阳台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mm。 A.110 B.120 C.130 D.150 } 答案:A 难度:4 8.{ 阳台外排水是在阳台外侧设置泄水管将水排出,其外挑长度不少于( ) A.70mm B.80mm C.90mm D.100mm } 答案:B 难度:2 9.{ 有水房间为防止房间四周墙脚受水,应将防水层沿周边向上泛起( )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试答案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要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包括(D )。 A. 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 B. 选用计算机主机和外围设备 C. 配备专门人才,培训组织成员 D. 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 2.系统的开发过程是(D )。 A. 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实施 B. 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分析 C. 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设计 D.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3.下列属于信息处理新技术的是(D )。 A. 数据库技术 B. 人工智能技术 C. 软件编程技术 D. 数据挖掘技术

4.(A )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高级版本,被设计用来满足高层管理者的需求。 A. 高级经理支持系统 B. 事务/数据处理系统 C. 智能经理支持系统 D. 决策支持系统 5.第一个被许多组织采用的基于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是(B)。 A. 智能经理支持系统 B. 事务/数据处理系统 C. 专家系统 D. 运营信息系统 6.专家系统和知识工作系统输出的信息是(C)。 A. 文件、信函、日程表 B. 总结报告、异常报告 C. 模型、图形、解决方案 D. 预测、数据挖掘 7.高级经理主要使用的信息系统是(A )。 A. 经理信息系统 B. 管理信息系统 C. 专家系统和知识工作系统

D. 事务/数据处理系统 8.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事务/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D)。 A. 高级管理 B. 部门经理 C. 专业人员 D. 监控人员 9.面向供应市场,支持产品和服务的协同设计、协同供应、供方与组织的协同计划等的管理系统是(A )。 A. 供应链管理系统 B. 物流管理系统 C.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D.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0.管理信息系统中ERP系统指的是(C )。 A.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B. 供应链管理系统 C.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1.最初的平衡计分卡是由四套指标所构成的一个体系,其中不包括(D )。 A. 顾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