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1课第2框的内容,本框题包括两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本框承担着本课与后一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一框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唯物史观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由于本框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按照新课程的要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

理解普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原因;

运用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说明怎样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2、能力目标:

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培养同学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树立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三)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原因。

依据:一方面,只有准确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才能深入学习第二目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的内容。另一方面,本目的知识点多,跨度大,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高。

难点:普通个人及杰出人物的关系

依据:一方面这部分课本没有详细描述,属于我添加上去的内容。在没有书本的帮助下,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更好的理解人民群众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主动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一方面:在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他们急迫要去了解认识不断变化的社会。另一方面:此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阅历浅,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因此对其进行本框的教学很有必要。

三、说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人际交流活动过程。那么,我们在这种交互活动中就需要有巧妙的方法,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我将运用多媒体及板书教学手段,借助教材内容,采用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设计模式——诗词导入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请学生先朗读这首词,再联系上一框所学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志关系来讨论英雄与时势的关系。然后把同学分为两组,互相为两种不同的观点“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来辩论。

设计意图:

1、同学们在学习上框的社会发展的规律知识已经认清了社会历史的前进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提出讨论英雄与时势的关系课题可以很好地衔接上一框内容。

2、这一课题的讨论也容易引发学生对“英雄”这些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思考,通过杰出人物自身客观局限性来引出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主体这一本框主题。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教学中,我对两目内容进行了时间安排。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2分钟);第二目,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3分钟)。由于时间的原因,以下我以第一目为例来阐述我的授课模式。

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步骤一:授导普通个人与杰出人物的关系(5分钟)

设计模式

1、(激情发问法)"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英雄,同学们你们欣赏的英雄在哪里?”“同学们,杰出人物与普通个人的联系在哪里?其实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从普通个人发展来的。”

2、(事例比较分析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事例,比较梁启超与鲁迅思想的差异性,从而区分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

3、(矛盾冲突解密法)通过上述二者史观的冲突揭示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

1、原教材没有这部分内容,这一章是根据我们学生的实情来设计添加的。因为导入新课结束后,同学们的英雄情怀与社会发展规律产生了一定的冲突,这一关系的授导是对我们教材必要的补充,能够引导同学正确理解普通人与杰出人物的关系,并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2、同学们只有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做铺垫。

步骤二授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7分钟)

1、授导人民群众的概念(3分钟)

2、授导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12分钟)

设计模式

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三个例子:

北宋年间,“布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书籍印刷更为经济、方便。毕升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

英国纺织工哈格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往。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农民起来推翻地主阶级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

设计意图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例子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的三点体现一一对应起来,并且再自己举例突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知识点。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以同学们自己学习归纳为主,老师引导思考为辅。

同学们自己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补充讨论探究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结构式的板书,其作用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

本节课,我巧妙的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普通个人及杰出人物加入本框内容中,为同学们准确全面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涵义,解决同学们英雄主义情怀与社会发展主体这一矛盾。我采取新颖的激情发问法,将同学们的伟大理想调动起来,使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目内容来。

在说课的尾声,我期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评委老师以及对我的说课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们提出批评进行指教。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精品高一政治必修一说课稿模板

高一政治必修一说课稿模板 【导语】有时候,洒脱一点,眼前便柳暗花明;宽容一点,心 中便海阔天空。身边的世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睿智与宽容。心存感激,永不放弃!即使是在最猛烈的风雨中,我们也要有 抬起头,直面前方的勇气。因为请相信:任何一次苦难的经历,只要不是毁灭,就是财富!老师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一政 治必修一说课稿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高一《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中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也就是怎样去交换,现在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环,即怎样去消费,这即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作准备。 同时,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是对前两节课商品货币价格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②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 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 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③收集资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发掘以交易方式划分的几种消费类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把 模糊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看问题。重点引导学生们去发掘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及参与经济生活能力。 ②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教学重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1课第1框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1框 一、选择题 1.从2014年11月起,美国正式结束量化宽松政策。该举动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因为目前中国经济靠出口拉动的成本已大大减少,但对于外资依赖度高、国内还未完成产业转型的新兴经济体来说,或许会被打个措手不及。由此可见() A.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已能够规避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B.降低开放程度是克服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有效手段 C.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D.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必须提高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 [答案] D [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无法规避,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不能降低开放的程度,故排除;选项C与题意不符。上述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对外资依赖程度不同,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对其影响也不一样,依赖程度低影响小,依赖程度高影响大,故选D。 2.有评论针对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实行的“双反”指出:双反既不利人也不利己,制裁的是中国企业,但也无异于判了欧盟光伏产业死刑。这是因为欧洲产业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这一评论的合理性在于()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中国的光伏产业与欧洲的产业不存在竞争关系 D.存在替代关系的两种商品,其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 D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但本题强调的是之所以说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相竞争的原因所在,没有强调经济全球化,更没有强调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故排除A、B;中国光伏产业与欧洲光伏产业存在竞争关系,C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根据题意,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光伏能源是相互替代关系,是互为替代品,互为替代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竞争关系,故D入选。 3.在当今世界的跨国并购中,产品品牌的变更、兴衰,品牌控制权的转移,新兴品牌的

政治价格变动影响说课稿

政治价格变动影响说课稿 政治价格变动影响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治价格变动影响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高一年级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思想政治高一上册第二课第二框题《价格变动的影响》,学生经过第一框题的学习对价格作为被动者影响它的因素及价值规律的内容有了初步掌握,本框题以价格作为主动者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学生探讨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做好了铺垫,是上承第一课第一框下启第三课的关键环节。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说目标) 本课教学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动脑动手,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体验、总结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认同书本知识,体会本学科的有用性、生活性。(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

科教学指导意见) [知识目标] 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 了解价格变动对生活、对生产的影响。 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和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应是本课的重点,因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经济生活中,学生作为消费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才是比较经济合算的角度考虑,体会本学科的有用性、生活性。所以“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应是本课的重点.为什么价格影响生活从而影响生产,其中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是难点,同时学生作为准生产者,与“生产”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学生对“价格对生产的影响”的理解就自然而然成为本课难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十一课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前言: 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2020学年高二年级政治学科 集体备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一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而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早期的政治情况,在本单 元中具有引领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 下教学目标: 1.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史实,如…………,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和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 和解决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从而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 体系。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 比较薄弱,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讨论法、提问法、材料 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法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 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和设计,接下来我说下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我以上的设计。

第一课:发达的农业 导入新课:鼓励学生主动表演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片段,从而引出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农业概况的兴趣。第一子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本子目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起源和早期农业生产状况。我将采用陈述法向学生介绍神农氏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再以考古发 现加以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之一。接着我将利用才来哦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 教材,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方面去探讨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 会时期农业发展状况。 第二子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本子目主要从铁犁牛耕、耕作技术、水利灌溉三方 面介绍了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我将采取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梳理方法,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绘制相关表格,知道学生阅读教材基础上先自主完成,然后 由我带领学生进行校对,校对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加深了解。 第三子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地国有制 发展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首先采取讲述法向学生解释小农经济的含义,其次我将 设置问题:小农经济的产生是凭空产生的吗?通过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 必修一 全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说课稿(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理解纸币的含义;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1) 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钱,离不开消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的本质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最近的消费情况。同学们手里应该都有一些零花钱吧,那这几天都买了些什么呢? (学生:书籍,文具,衣服…)

刚才提到的这些购买来的物品,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商品。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商品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我们先来看这样两个问题:(1)我们每天呼吸的氧气、沐浴着的阳光是不是商品呢?(学生:不是)回答很正确。一样东西要使其成为商品,必须是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获得的。比如书籍是经过作家的思考、印刷、装订等一系列程序得来的。那么商品的第一条属性就是劳动产品。(2)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呢?(学生:不是)很正确,虽然这件毛衣耗费了母亲的劳动,但是毛衣生产出来以后,并没有拿到市场上去卖,而是供自己或者家人使用,因而这件毛衣也不能称作商品。由此我们知道商品的第二条基本属性就是用于交换。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商品下一个定义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意:商品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之分,有形商品就是消费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例如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衣服、书籍、文具等,而无形商品指的是我们购买的服务如理发、乘车、看电影等。 同学们拿什么去购买商品呢?(学生:钱,人民币)钱的书面语是货币。为什么货币能购买到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第一层神秘面纱:货币的本质。 首先,我们看一看货币是怎样演化而来的?最初,人们就是将自己手头拥有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商品交换的第一个阶段。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两只羊 = 一把石斧 拥有羊的人不只是需要斧头,他还有可能需要布匹、盐等等,他可以用盐羊和许多其他商品进行交换,交换商品的种类扩大了,这时商品交换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两只羊={一把石斧一匹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的第四课第一框题《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要想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首先我来说) 一、学情分析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高中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关心国家大事,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可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缺乏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变革,更加难以把握其发展方向,他们的信仰在慢慢地丢失、理想渐渐失落,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某些失职不作为和越权乱作为感到不满和失望。因此政治课教学要担当的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问题,认清社会主旋律的任务就格外艰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材是师生共同学习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吃透教材。下面我来说)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第四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的第一、二条编写的。了解政府依法行政是本标准的一个要求。 本框的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担负着组织经济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各项职能,能否依法行政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本课内容与上一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逻辑上有密切关系。(承上)政府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具体行使权力的是政府工作人员,人性固有的弱点使权力的运用存在谋取私利的可能性,权力的滥用又会滋生腐败,因而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就引出下一框的内容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启下)可见本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鉴于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目标和重难点) 2、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识记依法行政的含义和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二,能力目标:归纳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民主决策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归纳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所做出的努力和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具体要求。确立依据: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才能做到依法行政,才能更准确地评析政府行为。 教学难点: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确立依据:这三方面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基于对学生和教材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 三、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课稿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课稿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教材的内容,主要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与加强展开,主要从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这三个方面来阐释。这一阶段,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也多。 二、重点难点 课标对本课内容作了如下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我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考能力但是知识的储备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再加上这一时期时代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所以教师仍需深入浅出采取生动的方法。 根据以上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以及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把难点确定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重难点,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对图示,引文等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四、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根据上述重点和教学目标,将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2、说学法 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采用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科采用复习旧课方法导入新课,由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又是如何演变的呢?这一问题,直接了当进入主题 2、课程教学 对于第一个子目,中央集权的发展 主要是联系时代背景,展示材料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出不同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矛盾。如从七国之乱的故事,分析出汉朝初期的郡国并行与削藩的必要,然后思考该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引出推恩令的内容,并分析出其作用。同理通过安史之乱的视频,“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以及《元朝疆域图》,并结合教材分析理解唐宋元三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最后总结出中央的权利不断加强。 对于第二个子目,君主专制的演进 主要让学生看书,归纳出不同时期皇权与相权此消彼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分析出原因,注意结合课本学思之窗的内容。最后总结出皇权不断加强。 对于第三个子目,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首先向学生说明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和社会之间的通道。然后让同学通过看书归纳出不同时期的官吏制度,然后老师加以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出它们的作用和影响。最后总结出选官用官的权利慢慢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 最后对本课进行小结,讨论归纳概括出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本课测评:用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略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教学文档

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 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什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是什么?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⑴原理: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高中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说课稿

高中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高中政治1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安排的内容。本框题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情景入手,主要讲述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有关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两个单元,本单元在内容上是前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本框题的学习是为后一框题作铺垫,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2.课程标准分析:本框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要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要了解人大代表的权力与义务。 二.说学生 那么正如一个广告语说的那样,成功之路从头开始,教学之路则从认识学生开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粗浅的内容,日常生活中也从电视新闻报道中看过有关人大的报道,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看,现在的高中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泛,有很多特长,关心国家大事,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本课的热点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说目标 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能力考虑,以及对于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通过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资料,增强收集材料能力;通过典型事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

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人教版新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 2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个思考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 3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二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二说课稿 2015-03-09 14:14:07 一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内容,是根据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编写。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政治生活的特点、内容、主要作用、认识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有序政治参与的态度等。包括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二、编写思路: 1.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组织教材内容。(1)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是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贴近。(2)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有其科学依据。(3)《政治生活》依据“德育贴近生活”的理念,以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为基础组织教材内容。 2.根据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提炼具有整合意义的若干主题,分单元进行编写。(1)教材内容是对现实政治内容的归纳和提炼,(2)提炼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整合意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能够体现课程性质的要求。 3.以政治学科知识为背景回答政治生活主题的有关问题,渗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教育。政治生活主题 ————————-------------政治观点教育-------------------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 总之。以生活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整合教材内容是编写《政治生活》的基本思路。

三、必修二的内容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计四单元9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线。根据政治生活主题安排教学内容。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体系。公民政治生活——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本单元由两课和一个综合探究组成。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主要内容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具体说明公民应当如何进行政治参与,主要内容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综合探究是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展开的活动——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列举案例、分析比较尝试制定规则。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二单元本单元有两课和一个综合探究组成。教材讲了五个问题:一是我国政府的职能。二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三是我国政府要依法行使权力。四是我国政府行使权力受人民的监督。五是我国政府威信的来源以及树立威信的途径。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主要阐述政府的性质、职能与责任。第一框讲述政府的职能,主要内容有: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作用。第二框主要讲述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主要内容有: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必须具有为人民拂去的工作态度、树立求

高中政治必修二说课稿: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两个单元,本单元在内容上是前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本框题的学习是为后一框题作铺垫,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学习和自己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力和职责。 2、能力目标:增强收集材料能力,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及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五、说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生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会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三)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说课稿: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市场配置资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当中,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第一框题。我将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上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十分明确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树立起合理利用资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个人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确立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 重点:市场怎样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难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二、说教法

依据政治课的性质和本框题的内容,从高一学生生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我采用如下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为您提,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三、说学法 高一学生正处于初高中知识、学法的转换期,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课堂老师绝不仅仅时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用到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归纳演义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有效阅读法:克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浏览情景材料《一个“荒”字了得?》,让学生宏观地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电荒、煤荒、油荒等问题。学生简单讨论之后不难得出结论:市场经济建设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市场中的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才能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2.讲授新课 本课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市场调节。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是如何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并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漫画进一步阐述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那么怎样进行资源配置呢?这就引出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高中政治必修一说课稿:新时代的劳动者

《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时代的劳动者》。我说课的内容包含以下五个环节: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充分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并且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依法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2.地位作用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人教版思想政治高一年级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是对上框内容的承接,进一步从微观角度了解财富的创造主体—劳动者,主要介绍了劳动的地位和意义,就业的意义,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劳动者的权利和如何维权,目的在于为学生今后以劳动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参与经济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以及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劳动意义,懂得就业的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知道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知道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做的巨大作用,懂得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 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

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依据:这是今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每个劳动者和未来的劳动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能够指导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难点: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依据:高一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同时,学生对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比较陌生,特别是在途径这方面。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感悟的探究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马克思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初步思考,感知劳动的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新课教学 情景一:图片展示 问题设置:1.什么是劳动? 2.劳动有何意义? 3.如何看待处于各行业的劳动者? 学生通过对三组图片的观察,讨论归纳出劳动的意义,以及如何看待处于各行业的劳动者。 情景二:关于就业的数据资料 问题设置:1. 就业对个人、社会有何意义? 2.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 3.党和政府应该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 4.个人应该如何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论论,教师加以总结,解决以上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