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送风机及引风机性能试验大纲

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送风机及引风机性能试验大纲

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送风机及引风机性能试验大纲
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送风机及引风机性能试验大纲

能源化工综合利用项目引风机

及送风机性能试验大纲

一、试验目的

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能源化工综合利用项目于年中旬正式投运,机组投运后因换热器原因不能达到满负荷,但在转化炉75%负荷的工况下,引风机已达最大开度,风机已无出力裕度。为了了解现有送风机及引风机的运行情况,对现有引风机及送风机进行热态性能试验,对送风机及引风机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测量,以了解及掌握现有引风机及送风机的实际出力情况,分析现有风机能否达到设计出力要求。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甲方)委托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乙方)对该项目的转化炉的一台送风机及一台引风机进行现场热态性能试验。

二、试验内容

1.在机组实际运行的最大负荷工况下,对一台引风机进行测试,了解目前引风

机实际运行风量、风压及转化炉有关运行参数。

2.在机组实际运行的最大负荷工况下,对一台送风机进行测试,了解目前送风

机实际运行风量、风压及转化炉有关运行参数。

3.结合风机制造厂提供性能曲线,根据实测数据对引风机及送风机出力情况进

行分析。

三、试验标准

风机试验方法和有关数据计算方法依据我国电力行业标准DL/T469-2004《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和国家标准GB10178-88《通风机现场试验》的规定进行。

四、试验工况

为了了解现有引风机及送风机的最大出力情况,针对转化炉的设备配备情况,引风机及送风机的热态试验选择在机组实际运行最大负荷工况。

五、试验具备的条件

1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装置概述 目前我国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其换热性能差异较大,在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中,传热系数是度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装置通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间壁式换热器(共有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四种)为实验对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 二、系统特点 1.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分别为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性能测量。 2.实验装置可测定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换热器对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装置采用工业现场的真实换热器部件,与实际应用接轨。 三、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 AC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25℃);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4kVA 4.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14m2 5.螺旋板式换换热器:换热面积1m2 6.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5m2 7.钎焊板式换热器:0.144m2 8.电加热器总功率:<3.5kW 9.安全保护: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系统配置 1.被控对象系统:主要由不锈钢钢架、热水箱、热水泵、冷水箱、冷水泵、涡轮流量计、PT100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电加热棒、电磁阀、电动球阀、黄铜闸阀以及管道管件等。 2.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度控制仪、流量显示仪、调压模块、开关电源以及开关指示灯等。 第二节换热器的认识 一、换热器的形式 能使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满足工艺要求的装置称为换热器。换热器的形式有很多,

#锅炉调试报告

#锅炉调试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总则 (2) 一、概述 (3) 二、锅炉规范及燃料特性 (3) 三、锅炉设备及系统 (3) 四、启动调试工作进程表 (4) 五、转动设备试运行 (4) 六、风量标定及流化试验 (9) 七、锅炉漏风试验 (10) 八、烟、风、汽、水阀门试验 (11) 九、锅炉油枪性能及高能点火装置试验 (11) 十、火焰检测试验 (11) 十一、锅炉的化学清洗 (11) 十二、点火运行 (12) 十三、主蒸汽管道吹洗 (12) 十四、蒸汽严密性试验 (12) 十五、锅炉安全门校验 (12) 十六、锅炉试运行 (13) 十七、结束语 (13)

总则 1.目的 通过锅炉设备的整套试运及早发现机组在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尽快地加以解决和处理;核准机组的性能、参数是否达到制造厂家的保证条件,鉴定机组的安装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适应新的部颁及中国电力系统的相关规范,保证锅炉整套启动调整试验的质量。 2.试运组织 2.1运行人员熟悉并掌握各项调试措施及《运行规程》,具备在异常情况下按《规程》规定处理事故或异常事件的能力。 2.2试运现场备有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系统图、记录表格、安全用具、运行用具、启动曲线等。 2.3调试人员已向参加试运上岗人员进行设备、技术交底。 2.4现场试运指挥系统组织健全,以便领导指挥试运工作正常进行。 2.5试运中上岗人员名单张榜公布于主控,以便于联系工作。 2.6各运行岗位已有正式的通讯装置,试运增设的临时岗位,亦设有可靠的通讯联络设施。

一、概述: 锅炉系武汉锅炉厂制造,其型号为WDLF300/9.81-1型高温高压、单汽包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钢架π型布置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锅炉。 调试工作自2016年月日开始,至 2016年月日完成了试运行考核。 本文将对该300t/h锅炉的技术概况和调试中各阶段的工作及结果作一介绍,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作为调试工作的技术总结。 二、锅炉规范及燃料特性: 三、锅炉设备及系统: 1.锅炉设计特点: 锅炉为单锅筒集中下降管自然循环,采用了膜式水冷壁,水冷壁外设有钢性梁,把水冷壁组成钢性吊筐结构,通过水管系统吊挂在顶版上,可以向下自由膨胀。在水冷壁外侧包着轻型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和水冷壁共同构成炉墙,既降低了成本,又改善了施工条件,为检修提供了方便。 本锅炉采用一次风做为流化风和点火风,设计了二台罗茨风机,专供返料器用风,一次风和返料风联通,二台罗茨风机发生故障时一次风可以代替返料风维持锅炉运行。 本炉采用的是喷水式减温器,利用给水通过喷水式减温器实现对蒸汽温度的调节。并设计了两个全水冷式气固分离器,即充分利用了烟气的热量,又增加了蒸汽的热焓。

#1机组修后性能试验措施.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公司#1机组大修后热力性能试验大纲 批准: 审定: 审核: 编写: 山东电力研究院 二○一二年七月

参加工作单位:山东电力研究院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 山东电力研究院:郑威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公司:张凯刘思军颜景鲁杨学武项目负责人:郑威 工作时间:2012年7月3日至2012年7月6日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公司#1机大修后热力性能试验大纲 1试验目的 受大唐鲁北发电有限公司委托,进行#1机组大修后的热力性能试验。本次试验有三个目的,分别为⑴由热力性能试验,确定机组的热耗率,以及高压缸、中压缸效率,为大修提供对比数据和今后运行参考;⑵进行机组的凝汽器性能试验,对比低压缸排汽通道优化前、后效果;⑶进行凝泵改变频后的性能试验,得到凝结水泵(含变频器)在典型工况下耗电功率,为修订运行规程及节能量确认提供依据。 2机组技术规范 2.1 汽轮机技术规范 2.2 凝汽器技术规范

2.3凝结水泵改造前技术规范 大修期间,北京中唐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该机组凝结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加装了一台一拖二高压变频器,拆除了凝结水泵的末级叶轮,增设了两台减温水泵。 3 试验标准和基准 DL/T 1078-2007《表面式凝汽器运行性能试验规程》。 DL/T 932-2005《凝汽器与真空系统运行维护导则》。 Standards for steam surface condensers,tenth edition,Heat Exchange Institute (HEI),

2006(美国传热学会标准)。 JB/T 3344-1993《凝汽器性能试验规程》。 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验收试验规程第2部分:方法B-各种类型和容量的汽轮机宽准确度试GB/T 8117.2-2008/IEC60953-2:1990《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 GB/T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 水和水蒸汽性质表:国际公式化委员会IFC-1967 公式。 试验基准:定负荷。 4 试验工况及时间 5试验测点及测量方法 5.1电功率测量:发电机有功功率采用现场功率变送器测量,记录运行数据;凝结水泵电能计量采用现场多功能电能表,试验开始、结束分别记录电能表表码及对应记录时间。 5.2压力测量 (1)自动主汽门前蒸汽压力、高排压力、再热汽门前蒸汽压力、中压缸排汽压力、凝汽器真空用电科院0.1级压力变送器测量;循环水进、出水压力用电科院0.1级压力变送器测量。 (2)一抽、二抽、三抽、四抽、五抽、六抽、七抽压力取用现场运行数据; (3)主给水压力、给水泵出口母管压力、过热器减温水压力、再热器减温水压力取用现场运行数据; (4)大气压力用电科院0.1级压力变送器测量。 DCS取数清单见附件。 5.3 温度测量

换热器综合实验(实验)

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实验报告题目:换热器综合实验 学号:20121002012 姓名:毛娜 教师:王宏 动力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 2013年7月

报告内容 一实验背景 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设备。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本实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三种换热: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能作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通过实验,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3、加深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换热器换热能力差别的认识。 二实验方案 (一)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简图 1. 热水流量调节阀 2. 热水螺旋板、套管、列管启闭阀门组 3. 冷水流量计 4. 换热器进口压力表 5. 数显温度计 6. 琴键转换开关 7. 电压表 8. 电流表 9. 开关组 10. 冷水出口压力计11. 冷水螺旋板、套管、列管启闭阀门组 12. 逆顺流转换阀门组13. 冷水流量调节阀

换热器性能试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实验装置采用冷水可用阀门换向进行顺逆流实验;如工作原理图2所示。换热形式为热水—冷水换热式。热水加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采用数显温度计,可以通过琴键开关来切换测点。 注意事项: ①热流体在热水箱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0℃; ②实验台使用前应加接地线,以保安全。 图2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原理图 1. 冷水泵 2. 冷水箱 3. 冷水浮子流量计 4. 冷水顺逆流换向阀门组 5. 列管式换热器 6. 电加热水箱 7. 热水浮子流量计8. 回水箱9. 热水泵10. 螺旋板式换热器11. 套管式换热器 (二)实验台参数 1、换热器换热面积{F}: (1)套管式换热器:0.45m2 (2)螺旋板式换热器:0.65 m2 (3)列管式换热器:1.05 m2 2、电加热器总功率:9.0KW 3、冷、热水泵:

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与计算方法( )

Q/SH1020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 Q/SH1020 ××××-×××× 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 与计算方法 2005-××-××发布 2005-××-××实施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发布

Q/SH1020××××-×××× 目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4 术语和定义 (1) 5 测试 (1) 6 换热器热负荷和传热性能指标计算 (2) 7 测试报告主要内容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计算数据综合表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数据汇总表 (6) 附录C(提示性附录)符号 (6) I

Q/SH102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提示性附录。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节能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能源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涛、宋鑫、王强、王贵生、周长敬、李忠东、邓寿禄、冯国栋、郑召梅。 II

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与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液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测试方法、技术要求、测试用仪器仪表、计算方法及测试报告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液-液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GB16409-1996 板式换热器 3 总则 3.1 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体系是由被测试换热器、冷热流体循环系统及测试仪表组成。 3.2 换热器型号表示方法符合GB 151-1999中3.10和GB16409-1996中3.5的规定。 3.3 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分级:一级测试为鉴定新投产换热器的测试,二级测试为换热器运行中的测试。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液-液换热器 指水-水、水-油、油-油等以液体与液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 4.2 换热器一次侧 指热量的提供侧,即高温介质端。 4.3 换热器二次侧 指热量的接收侧,即低温介质端。 4.4 换热器传热性能指标 4.4.1 对数平均温差 指冷热流体平均温差的表示,表征换热器传热的动力。 4.4.2 传热效率 指实际传热量与最大理论传热量之比值。 4.4.3 传热面积 指从放热介质中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受热介质的表面积。 4.4.4 传热系数 指单位传热面积上,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差为1℃时,两流体通过换热器所传递的热量。 4.5 额定热负荷 指换热器使用设计的介质流体,在设计参数下运行,即在规定的介质流量、温差和一定的传热效率下连续运行时,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4.6 运行热负荷 指在换热器连续运行工况下,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4.7 热平衡相对误差 指一次侧热负荷与二次侧热负荷之差值与一次侧热负荷之比。 4.8 传热系数误差 指在额定热负荷工况下测试两次所得的传热系数,两值之差与其中较大的传热系数之比。 5 测试 5.1 测试技术要求 1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一九九八年三月

火力发电厂机组启动蒸汽吹管系统的设计附录 编写说明 为贯彻落实《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以下简称《新启规》)关于机组性能试验的有关要求,规范火电机组在试生产期间的性能试验工作,提高机组性能试验的水平,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试生产期结束时按《火电机组移交生产达标考核评定办法(1998年版)》考核实现达标投产,根据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编审部门:电力工业部工程建设协调司 主审:梁兵段喜民 本导则主编部门: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执笔:梁燕钧 编写人:黄安平余元张清峰 游永坤李学尧黄乃民 孙丽燕严冬华

目录 1 总则 2 试验目的 3 试验项目及要求 4 试验准备 5 性能试验内容及要求 5.1 锅炉热效率试验 5.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 5.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 5.4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 5.5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 5.6 磨煤单耗试验 5.7 机组热耗试验 5.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 5.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VWO工况) 5.10 汽机额定出力试验 5.11 机组RB功能试验 5.12 机组供电煤耗测试 5.13 污染物排放测试 5.14 机组噪音(声)测试 5.15 机组散热测试 5.16 机组粉尘测试 5.17 除尘器效率试验 6 试验技术报告 7 参考标准 8 附录(略)

1.总则 1.0.1 本导则适用于按《新启规》的有关要求完成机组满负荷试运行并移交试生产的国产200MW及以上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200MW以下火力发电机组若安排试生产期可参照执行。凡合同规定的机组性能考核试验项目,按合同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视同本导则规定的相应性能试验项目的结果;合同未规定的项目,可执行本导则的有关条款。 1.0.2 火电机组的性能试验应由建设单位(即项目法人,下同)组织,具体的试验工作由有关单位协商确定的试验单位负责,设备制造厂、电厂、设计、安装等单位配合。全部性能试验工作应在试生产期结束前完成,有些项目可在机组整套启动试运期间进行。 1.0.3 机组的性能试验是考验机组各主、辅机及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性能的主要依据。 1.0.4 机组的性能试验应执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暂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项目执行本导则。 1.0.5 在机组初步设计阶段就应确定性能试验的负责单位,试验单位应确定试验负责人。在设计联络会上由试验负责人负责,会同建设、设计、制造等单位确定试验采用的标准、试验测点位置、测点型式、规格尺寸,并确定测点制造、安装单位。 1.0.6 设备供货合同确定的机组性能等与性能试验有关的技术资料,在设备订货合同正式签定后由建设单位提供给试验负责单位。 1.0.7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在国家电力公司。 2.试验目的 2.0.1 检验与考核机组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合同、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2.0.2 在机组的辅机以不同方式编组情况下,试验确定机组的最大负荷和最低不投助燃燃料稳燃负荷。 2.0.3 考验机组自动装置的性能,在发生RB工况(指有此功能的机组)时维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2.0.4 考验机组环保设施的使用效果,测试环保设备及设施的性能是否达到合同(或设计)要求,测定机组运行中污染物的排放。 2.0.5 测试机组各工作场所劳动保护条件是否达到要求。 3.试验项目及要求 3.0.1 机组性能试验一般在机组完成168h(或72+24h)满负荷试运移交试生产后进行;条件具备时,部分项目可在机组整套试运期间进行;所有试验应于试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四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换热器为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本次实验所用的均是间壁式换热器,热量通过 固体壁面由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包括: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针对上述三种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方式的性能测试。换热器性能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温度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传热过程中传递的热量正比于冷、热流体间的温差及传热面积,即Q = KAΔT (1) 式中:A—传热面积,m2 (1)套管式换热器:0.45m2 (2)板式换热器:0.65m2 (3)管壳式换热器:1.05m2 电加热器:6kV ΔT—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 K—换热器的传热系数,W/(m·℃) Q—冷热流体间单位时间交换的热量,W.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ΔT 常采用对数平均温差。对于工业上常用的顺流和逆流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计算 除了顺流和逆流按公式(2)计算平均温差以外,其他流动形式的对数平均温差,都可 以由假想的逆流工况对数平均温差乘上一个修正系数得到。修正系数的值可以由各种传热学书上或换热器手册上查得。 换热器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传热系数K。实验时,由恒温热水箱中出来的热水经水泵

和转子流量计后进入实验换热器内管。在热水进出换热器处分别用热电阻测量水温。从换热 器内管出来的已被冷却的热水仍然回到热水箱中,经再加热供循环使用。冷却水由冷水箱经 水泵、转子流量计后进入换热器套管,在套管中被加热后的冷却水排向外界,一般不再循环 使用。套管外包有保温层,以尽量减少向外界的散热损失。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用热电阻测量。 通常希望冷热侧热平衡误差小于3%。 实验中待各项温度达到稳定工况时,测出冷、热流体进出口的温度和冷、热流体的流量, 就可以由下式计算通过换热面的总传热量 根据计算得到的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及已知的换热面积,便可由公式(1)计算出传热系数K 。 换热器类型 方式 热进温度 热出温度 冷进温度 冷出温度 热流体流量 冷流体流量 板式 顺流 57.1 43.5 22.8 31.8 78 72 逆流 56.5 35.9 23.1 33.1 76 72 套管式 顺流 57.6 40.7 22.5 31.6 72 78 逆流 56.8 35.2 22.1 33 72 64 管壳式 顺流 57.1 40.5 22.5 31.3 76 72 逆流 57.2 41.1 22.6 32 74 65 计算传热系数K 和换热器效率 TA Q K ?=

换热器性能试验大纲

换热能力验证 1、试验目的 验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流体阻力特性。 2、实验依据 JB/T 10379-2002 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 3、试验单位资质 ISO17025 4、实验条件 4.1试验地点 4.2 试验对象 4.3 实验设备 序号名称数 量型号测试厂家鉴定单位合格证 到期日期 1 涡轮流量传 感器 1 LWGY-40 2 压力传感器 1 DW115DP0-500Kpa 3 水银温度计 2 50-100 4 温度传感器 6 PT100 5 风速仪 1 VT100 6 压力传感器 1 475-0 MARK III 4.4状态要求 乙二醇溶液额定流量15 l/min 冷风额定流量0,475 m3/s 乙二醇溶液配比48/52%(体积比)

4.5环境要求 测试环境温度为20 .....+45 ℃左右 5、试验步骤 5.1 换热量测试—变冷介质流量(在100%通风面积和90%通风面积两种条件下分别测试) 5.1.1 将换热器按照JB/T 10379-2002 图2安装到测试台上。 5.1.2 冷介质进口温度为环境温度a℃ 5.1.3 热介质进口温度为a+20℃。 5.1.4 调节热介质在15 l/min 5.1.5 将冷却介质(冷却风)分别调节到0.5m3/s,0.9m3/s,1.3m3/s,1.76m3/s,2.2m3/s, 2.64m3/s, 5.1.6 按照JB/T10379-2002 记录各项测试参数值。 5.1.7 计算换热量 冷介质热流量 热介质热流量 平均换热量 热平衡误差 5.2 换热量测试-变热介质流量

5.2.1 将换热器按照JB/T10379-2002 要求安装到测试台上。 5.2.2 冷介质进口温度为环境温度a ℃ 5.2.3 热介质进口温度为a+20℃ 5.2.4 按照下表调节冷热测流量 5.2.5 按照JB/T10379-2002 记录各项测试参数值 5.2.6 计算换热量 冷介质热流量 热介质热流量 平均换热量 热平衡相对误差 5.3 风侧阻力曲线 5.3.1 换热面积100% 5.3.1.1 将换热器按照JB/T10379-2002 图2要求安装到测试台上 5.3.1.2 冷风测试温度:环境温度20-45℃ 5.3.1.3 控制热介质(乙二醇溶液)在15 l/min 5.3.1.4 控制热介质(乙二醇溶液进口温度为75℃,进出口平均温度72℃。 5.3.1.5 冷风变化范围0.15m3/s-0.6 m3/s(0.15,0.25,35,0.475,0.6) 5.3.1.6 记录不同介质流量下对应的压降 5.3.2 换热面积90% 5.3.2.1 将换热器按照JB/T10379-2002 图2要求安装到测试台上 5.3.2.2 冷风测试温度:环境温度20-45℃ 5.3.2.3 控制热介质(乙二醇溶液)在15 l/min 5.3.2.4 控制热介质(乙二醇溶液进口温度为75℃,进出口平均温度72℃。 5.3.2.5 冷风变化范围0.5m3/s-2.64 m3/s(0.5,0.9,01.3,1.76,2.2,2.64) 5.3.2.6 记录不同介质流量下对应的压降 5.4 热侧(乙二醇溶液)阻力曲线 5.4.1将换热器按照JB/T10379-2002 图2要求安装到测试台上

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机组性能测试技术要求

附件2: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机组性能测试技术要求 一、锅炉性能试验及修正 (一)锅炉性能试验应执行最新版《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4)或《锅炉机组性能试验规程》(ASME PTC 4.1)、《磨煤机试验规程》(ASME PTC 4.2)、《空气预热器试验规程》(ASME PTC 4.3)等规程,原则上执行高标准规程。 (二)锅炉性能试验应优先采用反平衡法,在额定工况下至少开展两次,在修正到相同条件后,两次试验结果(锅炉热效率)的偏差不大于0.35个百分点。 (三)改造前后锅炉性能试验煤种,原则上应采用设计煤种。采用其他煤种时,改造前后试验煤种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ar)偏差不超过1200kJ/kg、收到基挥发分(V daf)偏差不大于3个百分点、收到基灰分(A ar)偏差不大于5个百分点。变更设计煤种的综合升级改造,改造前后锅炉性能试验煤种应分别采用对应的设计煤种。 (四)锅炉性能试验结果应按相应规程修正。若进行空气预热器、省煤器、低温省煤器等改造,应通过试验确定改造后锅炉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漏风率、锅炉热效率和供电煤耗变化量。若进行制粉系统、燃烧器等改造,应通过试验确定改造后磨煤机出力、制粉单耗、锅炉飞灰和底渣可燃物、锅炉排烟温度、锅炉热效率和供电煤耗变化量。 二、汽轮机性能试验及修正 (一)汽轮机性能试验执行最新版《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的第1部分:方法A —大型凝汽式汽轮机高准确度试验》(GB/T 8117.1)、第2部分:方法B—各种类型和容量的汽轮机宽准确度试验》(GB/T 8117.2)。原则上执行高标准规程。 (二)汽轮机性能试验应在额定工况下开展,不明泄漏量不大于新蒸汽流量的0.3%,试验结果不确定度不大于0.5%;汽轮机性能试验应开展两次,在修正到相同条件后,两次试验结果(汽轮机热耗率)的偏差不大于0.25%。 (三)汽轮机性能试验结果原则上应合理修正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再热器减温水流量(或过热减温水流量)和凝汽器压力(或凝汽器入口循环水温度)等参数。变更设计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再热器减温水量(或过热器减温水流量)的综合升级改造,可不修正相应参数。汽轮机冷端系统改造,可参考相应标准,通过试验确定凝汽器压力及循环水泵功耗变化后,再确定供电煤耗变化,并计算节能量。

吹灰器调试报告

1设备系统简介 华润电力唐山丰润有限公司工程安装两台350MW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锅炉型号为B&WB-1140/25.4-M,是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生产的超临界参数、螺旋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构架、紧身封闭的型锅炉,锅炉设有大气扩容式的内置式启动系统。配套汽轮机是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CC300/N350-24.2/566/566型,超临界、单轴、三缸两排汽、一次中间再热、抽汽凝汽式汽轮机,配套发电机是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QFSN-350-2型,水-氢-氢冷却、静态励磁发电机。 本锅炉采用美国B&W公司SWUP超临界直流燃煤锅炉的典型布置。汽水分离器及贮水箱布置在炉前,炉膛由下部的螺旋膜式水冷壁和上部的垂直膜式水冷壁构成。炉膛出口布置屏式过热器,炉膛折焰角上方布置后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处。尾部竖井由隔墙分隔成前后两个烟道,前烟道布置低温再热器,后烟道布置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来自高加的给水首先进入省煤器进口集箱,然后经过省煤器管组和悬吊管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水从省煤器出口集箱经一根炉膛下降管被引入位于炉膛下部的水冷壁进口集箱,然后沿炉膛向上经螺旋水冷壁进入水冷壁中间集箱。从水冷壁中间集箱出来的工质再进入上部的垂直水冷壁,由水冷壁出口集箱经连接管进入出口混合集箱,充分混合后进入锅炉前部的汽水分离器。在本生点以下负荷,给水经炉膛加热后,工质流入汽水分离器,分离后的热态水通过341管道排入疏水扩容器,通过疏水泵进入冷凝器。分离出的蒸汽进入锅炉顶棚、对流烟道侧包墙和尾部竖井包墙,然后依次流经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最后由主汽管道引出。当机组负荷达到本生点以上时,启动系统将被关闭进入热备用状态,锅炉处于直流运行状态。 过热汽温度采用煤/水比作为主要调节手段,并配合二级喷水减温作为主汽温度的细调节,过热器共设二级(左右两侧共4个)减温器,分别布置在低温过热器至屏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至后屏过热器之间。同时为消除汽温偏差,屏式过热器至后屏过热器汽水管路左右交叉布置。再热器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教学内容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 实验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装置概述 目前我国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其换热性能差异较大,在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中,传热系数是度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装置通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间壁式换热器(共有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四种)为实验对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 二、系统特点 1.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分别为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性能测量。 2.实验装置可测定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换热器对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装置采用工业现场的真实换热器部件,与实际应用接轨。 三、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 AC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 85%(25℃);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4kVA 4.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14m2 5.螺旋板式换换热器:换热面积1m2 6.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5m2 7.钎焊板式换热器:0.144m2 8.电加热器总功率:<3.5kW 9.安全保护: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系统配置 1.被控对象系统:主要由不锈钢钢架、热水箱、热水泵、冷水箱、冷水泵、涡轮流量计、PT100温度传感器、板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电加热棒、电磁阀、电动球阀、黄铜闸阀以及管道管件等。 2.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度控制仪、流量显示仪、调压模块、开关电源以及开关指示灯等。 第二节换热器的认识 一、换热器的形式 能使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满足工艺要求的装置称为换热器。换热器的形式有很多,用途也很广泛。诸如为高炉炼铁提供热风的热风炉,就是一座大型蓄热式陶土换热器;热电厂锅炉上的高温过热器是以辐射为主的高温换热器,而省煤器是以对流为主的交叉流换热器;冶金工厂安装在高温烟道中的热回收装置常用片状管式、波纹管式、插件式等型式换热器;制冷系统上的冷凝器、蒸发器属于有相变流体的换热器,这类换热器无所谓顺流或逆流;内燃机的冷却水箱属于交叉流间壁式换热器的一种。 二、几种主要的换热器 1.列管式换热器(图1)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列管式换热器可以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进行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道中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有多种结构形式,常见的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及U型管式换热器。 2.螺旋板式换热器(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锅炉调试报告正》Word版

前言 双钱集团(重庆)轮胎有限公司#1锅炉系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UG—75/3.82—M41型中温中压循环流化燃烧锅炉,配青岛捷能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C12—3.43/1.67/0.785型抽汽式汽轮机。 该机组由重庆渝经能源技术设计研究院设计,江苏华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安装,由重庆赛迪监理公司进行工程监理,陕西盾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锅炉调试。1#锅炉于2008年8月开始烘炉, 2008年8月25日烘炉结束, 2008年9月18日开始煮炉,随后完成了#1锅炉过热器及主蒸汽管道的蒸汽吹扫,蒸汽严密性试验及安全门调整,2008年12月17日进行72小时试运,于12月20日完成72 小时试运,机组停运消缺,试运期间,锅炉本体,辅助机械和附属系统工作正常,膨胀、严密性、轴承温度及振动等符合要求,锅炉蒸汽参数均能达到设计要求,燃烧稳定,可长期安全运行。

目录1.机组简介 2. 单体试运 3. 冷态试验 4. 烘炉 5. 煮炉 6. 锅炉及蒸汽系统的吹扫 7. 蒸汽严密性试验及安全门调整 8. 除尘、除渣系统 9. 整套机组启动及带负荷试运 10. 结论及存在问题

1.机组简介 1.1 设备布置 1#锅炉系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UG—75/3.82—M41型中温中压,自然水循环,循环流化燃烧,高温旋风分离,固态排渣,室外布置,全钢架悬吊结构锅炉,锅炉设计燃料为烟煤。 锅炉呈“Π”型布置,全钢架结构,炉膛四周布满了膜式水冷壁。锅炉本体外形尺寸为高*宽*深=33850mm×12000mm×16248mm,汽包中心线标高为31850mm,在炉膛出口布置两个并列的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尾部烟道上方,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布置在尾部垂直烟道内。 锅炉配备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及引风机各一台,返料风机二台,三台全封闭称重式皮带给煤机,采用高效布袋式除尘器除尘。 本锅炉过热蒸汽采用表面减温的方式,在高、低温过热器之间布置有表面式减温器,减温器采用给水作为减温水。 流化床布风板有效面积为7.7m2,布风板上布置有266只钟罩式风帽,以利于床面上均匀布风,风帽间的风板上填保温混凝土和耐火混合混凝土。空气分为一次风和二次风,一次风与二次风的比例为6:4,一次风由风室两侧进入风室,由布风板下经风帽进入燃烧室,二次风由布风板上从前、后墙分二层送入炉膛。布风板为水冷布风板,有二个放渣管,两个风室放灰管。 燃煤从炉前煤仓经三台全封闭称重式皮带给煤机进入三根落煤管,给煤机内有送煤风,落煤管内有播煤风,以防煤管堵塞。播煤风

天然气系统调试报告

1.设备概况 1.1石家庄华电供热集团有限公司燃气尖峰锅炉技改工程建设一台240t/h燃天然气低压蒸汽锅炉,作为石家庄冬季采暖调峰用。锅炉为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半露天、双锅筒、自然循环室燃、低温低压天然气锅炉,型号:UG-240/1.27-Q。 1.2本锅炉安装8个主燃烧器配8个点火燃烧器,锅炉点火时先点点火燃烧器,待稳定后再点主燃烧器,当主燃烧器稳定后,停点火燃烧器。天然气气源来自厂外的调压站,到锅炉房以后分两路,一路(点火母管)经过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后给8个点火燃烧器供气,供气正常压力为35KPa;另一路(母管)经过自力式调节阀后给8个主燃烧器供气,供气压力为80 KPa。为了保证锅炉能够安全运行,点火母管及各支路、母管及各支路均安装快速关断阀、空气放散阀等。 2.调试前以完成的各项条件 2.1天然气管道锅炉公司已经吹扫并作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并验收合格。 2.2天然气系统各电磁阀、电动门调试完毕。 2.3天然气送气前各电磁阀、电动门在试验位作完天然气系统所有联所保护试验。 3.天然气系统调试过程 3.1 天然气第一次送气前,天然气系统先用氮气置换空气。因为我二公司调试队只负责燃气操作台系统的调试,厂区天然气管道配合十二化建调试。2005年11月14日15点开始对燃气操作台进行系统检查,关闭进主燃器、点火器前的手动阀、进气电磁阀、关闭所有排空阀、关闭天然气管道来气总阀,打开天然气母管来气电磁阀、点火器管来气电磁阀、打开操作台各取样管。17:10开点火器母管及主燃器母管充氮门对天然气操作台进行充氮,电厂化学化验,20:00当氧气浓度1.1~1.2%时,关各取样门,维持天然气系统压力80KPa,充氮完毕。 3.2 开8米滤网处手动来气门,配合十二化建对厂区天然气管道进行充氮。11月15日,9:55厂区管道充氮完。 3.3 11月15日15:10启动送引风机,维持锅炉通风量30%以上,开调压站送气门,开燃气操作台手动总门前对空放散门,对厂区天然气管道送天然气,由电厂化学化验天然气浓度,16:45当天然气浓度达到90%以上时,厂区管道充满天然气,下一步对燃气操作台送天然气。 3.4 燃气操作台天然气置换氮气过程,只置换燃气母管、上下层燃气管道、及点火器母管里的氮气,开各管道上的放散电磁阀、手动球阀、取样门,17:30分当天然气浓度达到90%以上时,送气过程完毕。锅炉具备点火条件。

列管式换热器性能测试

列管式换热器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2、了解列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测量计算方法。 4、测定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平均传热温差及热平衡误差。 5、绘制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性能曲线。 6、掌握列管式换热器顺流/逆流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及换热原理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所需材质,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按其温差补偿结构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但补偿装置(膨胀节)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60~70℃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一般壳程压强超过0.6Mpa时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

水电厂机组一次调频_试验大纲(修订稿)

水力发电厂 机组一次调频性能试验大纲 (修订稿) 清江高坝洲水电厂 2007年5月

1、试验目的及依据 为保证电网及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能力,使并网运行机组随时适应电网负荷和频率的变化,提高电能质量及电网频率的控制水平。依照《华中电网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运行管理规定(试行)》和《四川电网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运行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定》)的要求,并根据《DL/T496-2001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等相关标准,通过对水电厂机组进行一次调频试验以检验机组一次调频功能,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测试并确定一组一次调频运行参数以满足一次调频性能要求。根据试验的情况及时投入机组的一次调频功能,对尚不能达到一次调频性能要求的机组调速器提出相关参数调整和技术改造建议,并重新组织试验。 2、技术指标 在《规定》中所要求的一次调频试验机组应该达到的、需要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的技术指标如下: 1)机组一次调频的频率死区控制在±0.05Hz以内; 2)机组的永态转差率不大于4%; 3)最大调整负荷限幅:为确保一次调频投入后机组的安全运行,暂定一次调频的最大调整负荷限制幅度为机组额定负荷的±10%; 4)机组调速器转速死区小于0.04%; 5)响应行为 (1)额定水头在50米及以上的水电机组,其一次调频负荷响应滞后时间应小于4s;额定水头在50米以下的水电机组,其一次调频负荷响应滞后时间应小于8s;

(2)当电网频率变化超过机组一次调频死区时,机组一次调频的负荷调整幅度应在15s内达到一次调频的最大负荷调整幅度的90%; (3)在电网频率变化超过机组一次调频死区时开始的45秒内,机组实际出力与机组响应目标偏差的平均值应在机组额定有功出力的±5%以内。 3、试验机组及调速器参数 1)一次调频试验的机组参数 水轮机型号: 发电机型号: 额定功率: 额定转速: 额定水头: 投用负荷范围(避开振动区): 制造厂家: 投运时间: 2)调速器系统参数 电气柜型号: 机械柜型号: 负载PID参数: 制造厂家: 投运时间: 4、试验准备及试验条件 1)试验准备 (1)现场试验的组织

引风机调试方案

锅炉引风机及其系统调试措施 1 编制目的 1.1 为了指导及规范系统及设备的调试工作,保证系统及设备能够安全正常投入运行,制定本措施。 1.2 检查电气、热工保护联锁和信号装置,确认其动作可靠。 1.3 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检验系统的性能,发现并消除可能存在的缺陷。 1.4 通过引风机试转的调试,对施工、设计和设备质量进行考核,检查引风机电流、振动及其轴承温度的数值是否符合标准,并将这些数值记录备案,以此确定其是否满足以后正常生产的需求。 2 编制依据 2.1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 2.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1996年版) 2.3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 2.4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年版) 2.5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DL/T468-2004) 2.6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DL/T469-2004) 2.7 《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L/T 852-2004 2.8 《火电机组达标考核标准》(2006年版) 2.9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 2.10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2.11 设计图纸及设备说明书 3 职责分工 3.1 陕西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3.1.1 负责分系统试运的组织工作。 3.1.2 负责系统的隔离工作。 3.1.3 负责试运设备的检修、维护及消缺工作。 3.1.4 准备必要的检修工具及材料。

3.1.5 负责有关系统及设备的临时挂牌工作。 3.1.6 配合调试单位进行分系统的调试工作。 3.1.7 负责该系统分部试运后的验收签证工作。 3.2 凯越动力车间 3.2.1 负责系统试运中设备的启、停,运行调整及事故处理。 3.2.2 负责有关系统及设备的正式挂牌工作。 3.2.3 负责试运期间水质的常规化验分析。 3.2.4 准备运行的规程、工具和记录报表等。 3.2.5 负责试运中设备的巡检及正常维护工作。 3.2.6 参加分部试运后的验收签证。 3.3 西北电力建设调试施工研究所 3.3.1 负责试运措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进行技术交底。 3.3.2 准备有关测试用仪器、仪表及工具。 3.3.3 分系统调试的指挥工作。 3.3.4 负责试验数据的记录及整理工作。 3.3.5 填写试运质量验评表。 3.3.6 参加分部试运后的验收签证。 3.3.7 编写调试报告。 4 试验内容 4.1 热工信号及测点的检查传动。 4.2 风门挡板冷态检查及传动。 4.3 联锁保护试验。 4.4 引风机及其系统8小时试运。 4.5 引风机及其系统投运后的动态调整。 5 调试前应具备的条件 5.1 系统调试工作正式开始前,调试人员应对本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原始记录。 5.2 记录在本系统调试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仪器名称、编号。引风机及其系统调试过程中使用到的仪器、仪表有:转速表、振动表、红外测温仪。 6 调试工作程序

热交换器性能测试实验

热交换器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装置 图一、实验装置示意图 1.循环水泵 2.转子流量计 3.过冷器 4.表冷器 5.实验台支架 6.吸入段 7. 整流栅 8.加热前空气温度 9. 表冷器前静压10.U形差压计11. 表冷器后静压12.加热后空气温度13.流量测试段14笛形管15. 笛形管校正安装孔16.风量调节手轮17.引风机18.风机支架19.倾斜管压力计20.控制测试仪表盘21.水箱 2.水箱电加热器总功率为9KW,分六档控制,六档功率分别为1.5KW。 3.空气温度、热水温度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 4.空气流量用笛形管测量。 5.空气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前后的风管上设静压测点;热水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进出口处设测阻力测点测量。 6.热水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二、设备准备 1.向电热水箱内注水至水箱净高5/6处。 2.工况调节 1)全开水箱电加热器开关,待水温接近试验温度时,打开水泵开关,利用水泵出口阀门调节热水流量。

2)在风机出口阀门全关的情况下开启风机,然后开启风阀,并利用该阀门调节空气流量。 3)视换热器情况,调节水箱电加热器功率(改变前三组加热器投入组别,并利用调压器改变第四组加热器工作电压),使热水温度稳定于试验工况附近。 4)调节热水出口再冷却器的冷水流量,使出口热水再冷却至不气化即可。 三、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1.实验方法 1)拟定试验热水温度(可取T 1=60~80℃) 2)在固定热水流速,改变空气流速的工况下,进行一组试验(5个以上工况)。 3)在固定空气流速,改变热水流速的工况下,进行一组试验(5个以上工况)。 4)每一工况的试验,均需测定以下参数:空气进口温度(或室温);空气出口温度及空气流量;热水进出口温度及热水流量;空气和热水通过换热器的阻力等。 2.数据处理 1)空气获热量:Q 1=C pk ·G k (t 2-t 1), [W] 2)热水放热量:Q 2=C ps ·G s (T 1-T 2), [W] 3)平均换热量:2 2 1Q Q Q += , [W] 4)热平衡误差:% 1002 2 121?+-= ? Q Q Q Q 5)传热系数:t F Q K ??= · [W/m 2·℃] 式中:C pk ,C ps 分别为空气和水的定压比热。[J/kg ·℃] G k ,G s 分别为空气和水的质量流量,[Kg/s] G k =F k k p ρξ)(2?? G s ——进口温度下的水流量 Kg/s F k ——测速风管面积,[m 2] ξ——笛形管压力修正系数,=1; p ?——笛形管压差读数,[p a ] ρk ——空气密度,[Kg/m 3] t 1,t 2——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T 1,T 2——热水的进出口温度, [℃] F ——换热器散热面积2.775[m 2] t ?——传热温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