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doc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doc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doc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doc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为期两周的实习过程当中,我们组共进行了三个大项的实习。

一是,5月18日到21日的使用dj-6大地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和建筑施工放样。这项内容是在学校本部正门内的广场上进行的,按照实习安排要求,我们组在进行导线测量时,共进行了6站2测回角度测量及距离测量。结束后,我们就进行建筑放样,我放了两栋建筑,(1)是分别用觇点f23和f20放出建筑n;(2)是分别用f22和f21放出建筑o。

二是5月22日到25日的使用ds-3大地普通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这项内容是在雁山校区周围进行。测量路线是一条闭合环路,共6个点,分别进行一次往返测量,往、返测量路程均大致为4。3公里。我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测量了至少2公里的路程。

三是5月27日的地形图的识图与等高线的描绘。这项

内容是在五通镇附近的山上进行。按照实习要求,我认真辩识了地图上图标与实物。并按等高线描绘图上指示的地点去实地认真观察了地形,并分别一一标注在图纸上。

所有实习大项外业测量、观测完成后,接下来的时间便是整理测量观测数据,画等高线等。这样,短短的两周实习便结束了。纵观整个实习过程,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感受:一。风雨中和历练

实习期间,天空并不作美。不管是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建筑放样,还是等外水准测量,我们都是在风雨和陪伴下度过的。特别是等外水准测量时,路线环境相当复杂,在泥泞的道路上,每前进一站都异常艰难。尽管有时雨量太大,而不能进行测量。但是只要雨足够小,我们组就会继续进行测量。风雨中,我们撑伞,是为了保护仪器不受潮,尽管我们全身已淋湿;风雨中,我们抱一块满是泥巴的木板,是为了仪器站得更稳,尽管鞋子已沾满了泥巴;风雨中,我们一路前行,是为了完成测量任务,尽管脚下的路很长,而且坑坑洼洼;风雨中我们挺过去了,证明我们行,我们能吃苦。这就是一种历练。

二。团结就是力量

有人惊叹我们为什么会测得那么快,因为我们组,不是

一个人在战斗。装仪器,调脚架,大家七手八脚;你观测,我记数,大家分工明了;有问题,齐思考,大家帮忙指导。在我们组,大家都是平等看待,只要谁想测量多些,就让谁测。尽管有人会出错,但谁也不怪谁;尽管有人会测得慢些,但谁也不着急;尽管还会出现小摩擦,但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就这样过来了,怀着平和的心态,相互协助,这就是我们团队的力量。

三。科学就要一丝不苟

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测量中更能体现出来,无论是对点,还是调平,只要有点偏差,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甚至产生错误。因此,做测量工作就不能马虎。或许,有人想大概大概地测量合格就可以了。但这样做能使我们学到什么呢?恐怕只能大概大概地测量出个概数吧。相反,一丝不苟地测量,你会发现很多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尽量在以后去避免它。一丝不苟地测量,你会明白一个小失误会产生多大的后果。一丝不苟地测量,会练就你一双慧眼,让你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并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一丝不苟地测量,这才是工作。

四。挑战你的耐性

测量工作,工程量很大,一次野外观测站就能产生厚厚的一本数据。如果你没有耐心,或许偷工减料就可以很快地

测完。如果你没有耐心,就不会去发现这堆数据中的错误的测量。如果你没有耐心,就没有信心再去把错误的测量再次重做。如果你没有耐心,面对庞杂的数据,你可能宁愿选择放弃,而去抄袭他人计算出来的成果。而事实上,我们组不只一次发现测量中出现的错误,重做的测次数也记不得做了多少。因此,可以说,我们可以忍耐,可以耐住这纷繁而乏味的重复工作。进而得出科学的结果。

这就是我这次实习得出的总结。我认为,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在书本上学到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我所学到的,这不仅只获益于测量学这个课程,更会获益于很多方面。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Crriculum architecture & answers to exercise of Fundamentals of Geomatics 总学时数:测绘64;地信、规划48实验学时:12,计4次学分:6/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专业概论,概率统计学 教学语言:双语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实习:3周计3学分 平时成绩: 20%(实验报告、提问、测验、课堂讨论及作业) 1.课程内容 测绘学基础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平台基础课。该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即:应用各类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地球椭球与坐标系、地图分幅、空间点位平面坐标与高程及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误差理论与直接平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成图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课程特色 测绘学基础为测绘学科主干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3S”为代表的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专业理论与技术奠定基础。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 Surveying)。该门课程具有理论、工程和技术并重、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衡量测绘学科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实施多样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的要求为建设目标。 3.课程体系 第一章绪论Chapter 1 Introductory 内容:⑴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⑵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重点:大地测量学与地形测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 难点:无。 §1-1测绘学的定义DEFINITION OF GEOMATICS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

(整理)《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e = 第二偏心率e'= a b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P3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 轴,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P4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 和B,过A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 点的法截线 和过B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 点的法截线,称为AB 两点的相对法截线。P15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 向值应加的改正。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 地方位角。P22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 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P27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 地方位角。P28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 主题解算。P28 16、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1点的大地坐标,P1至P2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计算P2 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 2点的反方位角。 a 2-b2 a 2-b2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D测绘131 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 测绘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 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 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 时间:2016.6.02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 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 (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 (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 (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 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 3. 一测回观测: (1) 盘左。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 (1)记录。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按照下式计算2C 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 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4个点。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点P ,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 计算AB 、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2) 计算AP 与AB 之间的夹角: (3) 计算A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 (2)定向:在B 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 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 、B 和待测点P 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 及β,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β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 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 及 △β(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 的D 和β,或者当△D 及△β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AB AB AB x y ??=arctan αAP AP AP x y ??=arctan αAB αβ=22)()(A P A P AP y y x x D =-+-=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测量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 1.某工程施工放样误差限差为±20mm,则该工程放样中误差为(?)mm。 A.±5 B.±10 C.±15 D.±20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地下通道的施工测量中,地下导线为(?)。 A.闭合导线 B.附和导线 C.支导线 D.任意导线都可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3.下列测量方法中,最适合测绘建筑物立面图的是(?)。 A.三角高程测量 B.地面激光扫描 C.精密水准测量 D.GPS—RTK测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水准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其目的是减弱(? )的误差影响。 A.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数轴 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C.标尺分划误差 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GPS的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ζ三者之间正确的关系是(? ?)。 A.ζ=H-h B.ζ C.ζ=h-H D.ζ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同精度水准测量观测,各路线观测高差的权与测站数成(?)。 A.正比 B.无关系 C.不确定

D.反比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布测C、D、E级GPS网时,可视测区范围的大小实行分区观测,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的公共点至少应有(? )个。 A.2 B.3 C.4 D.5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8.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 A.Vi=fh/N(N为测站数) B.Vi=fh/S(S为测段距离) C.Vi=-fh/N(N为测站数) D.Vi=fh/S(S为测段距离)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我国城市坐标系是采用(?)。 A.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 B.大地坐标系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及部分答案

————————————————————————————————作者:————————————————————————————————日期: 2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20分,每题1分) 1.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2.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准面。3.两个无穷接近的水准面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这是因为重力加速度在水准面不同点上的数值是不同的。 4.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没有褶皱、无棱角的连续封闭曲面。由它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可近似地把它看成是地球的形状。 5.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完全重合,而在大陆上也几乎重合,在山区只有2~4m的差异。它尽管不是水准面,但它可以严密地解决关于研究与地球自然地理形状有关的问题。 6.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圆,叫纬圈。 7.由水准面不平行而引起的水准环线闭合差,称为理论闭合差。 8.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的正高坐标系指该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9.我国规定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一系统。 10.坐标系统是由坐标原点位置、坐标轴的指向和__尺度__所定义的。11._大地基准_是指能够最佳拟合地球形状的地球椭球的参数及椭球定位和定向 12.过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可作一条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法线的平面叫做法截面,该面与椭球面的交线叫法截线。 13.与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称为卯酉圈。 14.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叫做大地线,该线上各点的主法线与该点的曲面法线重合。 15.某一大地线常数等于椭球半径与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的正弦乘积,或者等于该大地线上具有最大纬度的那一点的平行圈半径。16.通常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进行三差改正。这三项改正分别是垂线偏差改正、标高差改正、截面差改正。 3

最新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1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2 段 3 (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4 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5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6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7 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8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9 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10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11 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12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13 设计 14 (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15 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16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17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8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19 等。 20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21 的特点。

22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23 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24 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时所25 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26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27 程。 28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29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30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31 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32 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33 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34 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35 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36 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37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38 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 39 (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40 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41 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42 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43 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44 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完整)《大地测量学基础》试卷(B)含答案,推荐文档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试卷(B )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球面角超 总椭球体 大地主题反算 子午线收敛角 水准标尺基辅差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以___________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___________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以格林尼治子夜起算的___________称为世界时。 2、ITRF 是___________的具体实现,是通过IERS 分布于全球的跟综站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维持并提供用户使用的。 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4、重力位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和,重力位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5、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某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A= 60°,则能达到的最小平行圈半径为长半轴a 的_____倍。 6、正常重力公式()2201sin sin 2e B B γγβ=+-是用来计算______ 正常重力, 其中系数β是称为________。高出椭球面H 米高度处正常重力与椭球表面正常重力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 7、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8、地面水平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 9、椭球面子午线曲率半径() 231a e M W -=,卯酉线曲率半径_______,平均曲率半径 ________。它们的长度通常不满相等,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10、某点在高斯投影6°带的坐标表示为A X =3026255m, A Y =20478561m,则该点在3°带第39带的实际坐标为A x =_________,A y =________,其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可分为岁差和章动,假设地轴的变化只考虑岁差的的影响,则与 其地轴相对应的赤道称为_____________。 A 、瞬时赤道 B 、平赤道 C 、协议赤道 2、地面上任意一点的____________是指该点沿_____________方向至____________的距离。 A 、正高、垂线、大地水准面 B 、大地高、法线、大地水准面 C 、正常高、垂线、参考椭球面 3、在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减小或削弱角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中一般采取下列_________组方法。 A 、视距相等、改变观测程序 B 、视距相等、往返观测 C 、视距相等、不同观测时间 4、高斯投影是______________投影,兰勃脱投影是________________投影。 A 、正轴圆柱、正轴园锥 B 、横轴椭圆柱、正轴圆锥 C 、横轴椭圆柱、横轴圆锥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 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 4个点。 二、 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 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点 :AB =arcta ' :X AB nA*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P,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计算AB、AP边的坐标方位角: :A p =arcta ~X AP (2)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八AB—〉AP (3)计算A、P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I D AP= £(Xp 一X A)2(yp 一yA)2二:X AP2?F AP2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 .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定向:在B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B和待测点P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及B,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B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及△B (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D和B,或者当△D及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阅读说明书。 2 ?在实习过程中,测设点的位置是有粗到细的过程,要求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应有耐心,相互配合。 3 ?测设出待定点后,应用坐标测量法测出该点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检核。 4 ?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仪器和棱镜的安全,观测的同学不应擅自离开仪器。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记录表 日期:____ 年—月—日天气:_______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_______ 立棱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 100 m,Y 100 m,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定向点 B 的三维坐标X= 50 m,Y= 135 m,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量得:测站仪器高= _________ m,前视点_______ 的棱镜高= ___________ m。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讲课稿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 总结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段(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设计(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等。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的特点。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

时所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程。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完整版)大地测量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中文)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大地水准面球面角超底点纬度高程异常水准标尺零点差 二、填空(1-15小题每空1分;16题4分,共36分) 1、在地球自转中,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有______和_____。 2、时间的度量单位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3、重力位是______和_____之和,重力位的公式表达式为_______。 4、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 5、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和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6、测距精度表达式中,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 7、利用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8、利用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9、某点在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A=3347256m, YA=37476543m,则该点在6°带第19带的实际坐标为xA=___________________,yA=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密水准测量中每个测段设置______个测站可消除水准标尺______零点差的影响。 11、点P从B=0°变化到B=90°时,其卯酉圈曲率半径从______变化到_____。 12、某点P的大地纬度B=30°,则该点法线与短轴的交点离开椭球中心的距离为_____。 1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14、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在椭球面上某大地线所能达到的最大纬度为60°,则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表达式为_____(不用计算出数值) 。 15、在换带计算中,3°的_____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和6°相同,坐标不用化算。 16、按下表给出的大地经度确定其在高斯投影中的带号和相应的中央子午线经度(答案写在试卷纸上,本小题4分,每空0.5分) 大地点经度六度带三度带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实习目的及要求 1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 ?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 4个点。 D AP = .(X p -X A )2 (y p - y A )2 二.X AP 2 J AP 2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 .实地测设: (1) 仪器安置:在 A 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 定向:在B 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 B 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 数据输入:把控制点 A 、B 和待测点P 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 D 及B,并显示在屏幕上。 (4) 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 B 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 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 △)及△ 、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 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 ?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 点P ,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计算AB 、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1) (2) 计算AP y AB =arcta n — -:X AB y AP 二 arcta n — 「 X AP (3) 计算A 、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B (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 D和B,或者当 e 及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 ?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2 ?在实习过程中,测设点的位置是有粗到细的过程,要求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应有耐心,相互配合。 3 ?测设出待定点后,应用坐标测量法测出该点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检核。 4 ?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仪器和棱镜的安全,观测的同学不应擅自离开仪器。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记录表 日期:___ 年―月—日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__ 号:______ —观测者:_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________ 立棱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 100 m , Y= 100 m ,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定向点 B 的三维坐标X= 50 m, Y= 135 m ,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量得:测站仪器高= ___________ m,前视点 _______ 的棱镜高= ___________ m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

安徽建筑大学---《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一) 测绘工程专业 班级:姓名: 一、名词解释。 1、垂线偏差 2、法截面、法截线、大地线 3、总(平均)地球椭球与参考椭球 4、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 5、大地线 6、正常重力位 7、正常椭球、水准椭球、地球大地基准常数 10、三差改正 11、球面角超 12、子午线收敛角 13、大地主题正算、大地主题反算 14、地心地固空间直角坐标系、地心地固大地坐标系 15、高程异常 16、岁差、章动 二.看图回答问题(15分,每小题5分) 1.在图6-1中,设Pn为P点处椭球面的法线,试指出下列符号或曲线的含义。 a.NS b.EE′ c.O d.NGS e.NPS f.L g.B 2.在图6-4、6-5中,椭圆为P点的子午圈,试指出下列符号或曲线的含义。 b. c.u

3.在图11-5中,a An 、b Bn 分别为A 、B 两点的法线,试指出下列符号或曲线的含义。 a .AaB b .AbB c .BaA d .BbA 三、论述题。 1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有哪些? 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2、在精密水准测量概算中包括哪些计算工作? 3、什么是大地主题正反算?简述高斯平均引数正反算的基本思想。 4、为什么要分带和换带计算?有哪两种换带方法?坐标换带的实质是什么? 5绘图表示地面一点正高,正常高,大地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关系式并说明各项的意义。 6、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7大气折光对大地观测有何影响?应对方法如何? 8高斯投影应满足哪三个条件? 9. 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及影响 10.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影响 11.在图15-5中,将计算方位角的实用公式'''''''K P P K P K P A δγα+-=中的所有符号标在图上,并说明符号的含义。

流量测量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实验名称河道测深测速实验 实验室北校区灌溉实验站 专业年级热动113 学生姓名白治朋 学生学号 2011012106 任课教师向友珍李志军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 实验目的 (1)了解流速仪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仪器的性能。 (2)掌握流速仪的装配步骤与保养方法。 (3)了解流速仪测流的基本方法。 2 实验内容 LS25-3C型旋浆流速仪是一种新改型仪器,采用磁电转换原理,无触点式测量,信号采集数多,灵敏度高,防水,防沙性能好,仪器结构紧凑,是一种大量程的流速仪。适用于一般河流,水库、湖泊、河口、水电站、溢港道等高、中、低流速测量。配用HR型流速测算仪。 2.1 主要技术指标 (1)测速范围: V=0.04-10 m/s (2)仪器的起转速: Vo≤0.035 m/s (3)临界速度: Vk≤0.12m/s (4)每转四个信号 (5)旋浆水力螺距: K=250mm(理论) (6)检定公式全线均方差:M≤1.5% (7)信号接收处理:HR型流速仪测算仪(适应线性关系) (8)测流历时: 20s、50s、l00s或1~999s任意设置 (9)测量数位:四位有效数 (10)显示查询方式:显示内容有时间、K值、C值、历时T、流速V、信号数等。 (11)参数设置及保存:可调校时间及设置K、C、T值等参数,设置后参数在掉电状态能长期 2.2仪器结构 本仪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感应,传信,测算,尾翼部份。仪器测流时的安装方式有悬杆,转轴和测杆等几种。 (1)感应部份为一个双叶螺旋浆,安装于支承系统上灵敏地感应水流速度的变化。旋浆的转速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由流速仪检定水槽实验得出。 (2)传信部份由磁钢,接收电子器件一霍尔传感器构成,浆叶旋转带动磁钢转动。 (3)HR型流速测算仪控制板由89CXX系列单片机及有关电路组成,液晶显示采用的是二线式串行

大地测量学试卷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卷(A)[200516101-8(必修)、200511401(选修)] 出题者刘宗泉、丁仕俊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 绩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大地水准面球面角超底点纬度高程异 常水准标尺零点差 二、填空(1-15小题每空1分;16题4分,共36分) 1、在地球自转中,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有______和_____。 2、时间的度量单位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3、重力位是______和_____之和,重力位的公式表达式为_______。 4、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 5、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和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6、测距精度表达式中,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 7、利用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8、利用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9、某点在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A=3347256m, YA=37476543m,则该点在6°带第19带的实际坐标为xA=___________________, yA=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密水准测量中每个测段设置______个测站可消除水准标尺______零点差的影响。 11、点P从B=0°变化到B=90°时,其卯酉圈曲率半径从______变化到_____。

工程测量学实习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学 开课学期:2017-2018-1 授课教师:程光亮 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班级:2014级自环1402班 学号:311405040226 姓名:袁程 评语: 成绩: 批阅签字:批阅日期:

施工放样方法实习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全站仪直角坐标放样的操作方法; (2)掌握全站仪极坐标放样的操作方法; (3)掌握全站仪前方交会法放样的操作方法; 二、实习设备 每组全站仪器1台、三脚架3个、对中杆1个、反光镜2个、大、小钢尺1把、活动觇标2个、记录板1块、计算器1个。 三、实习步骤 选点。选择A点,往返丈量20米,作为点B的标记。A、B两点作为控制点。将丈量数据记录相应表格内。 1.直角坐标法放样 已知A(200,200),B(200,250),A、B为矩形控制网中的控制点,P的设计坐标为P (197.5,202.5),试用直角坐标法放样出设计点P。 在A点安装经纬仪,盘左瞄准B点,调零,固定。在此视线方向上测量17m,作为D点做标记,并在此点安装经纬仪,盘左瞄准B点,调零,顺时针旋转90°,固定。在此视线方向上测量1m得到P点,觇标做标记。 2.极坐标放样 地面控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00,200),B(200,250),待定点P的设计坐标为P(197.5,202.5),试用极坐标法放样出P点。 β,固定。在此视线方向上测在A点安装经纬仪,盘左瞄准B点,调零,顺时针转过1 量S1=17.029m得1′点,做标记;再以盘右位置逆时针转过2 β,固定,用同样的方法,得1″点,做标记。量出1′与1″的平均位置得1点,觇标标记,标定出1点的位置。 另外一个人在B点安装经纬仪,用上述同样的方法,盘左、盘右分别瞄准A点,测量S2,得到2′与2″,然后量出平均位置作为2点,用觇标标记。 用皮卷尺测量1、2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进行检核。 3.前方交会法放样 已知A(200,200),B(200,250)为地面两已知点,P为待放样点,P的设计坐标为P (197.5,202.5),试用角度前方交会的归化法放样P点。 在A点安装经纬仪,盘左瞄准B点,调零,顺时针转过∠A=3°21′57″,固定。在此视线方向上测量P1点,做标记,并记录A-P1的距离;测量P4点,做标记,并记录A-P4 的距离;用同样方法在在B点安装经纬仪,盘左瞄准A点,调零,顺时针转过∠B=18°26′6″,固定。在此视线方向上测量P3点,做标记,并记录B-P3的距离;测量P2点,做标记,

测绘学基础试题库word

测绘学 一.概念型单选题(1分×10=10分) 1. 测量小范围地球表面形状时,将其当作平面看待而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所进行的 测绘工作,属于分支学科研究的范畴。 A. 大地测量学 B. 地形测量学 C. 摄影测量学 D. 工程测量学 2.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 A. 相对高程 B. 假定高程 C. 高差 D. 绝对高程 3. 大地坐标的测量基准是。 A. 法线和参考椭球面 B. 法线和大地水准面 B. 铅垂线和参考椭球面 D. 铅垂线和大地水准面 4. 从基准方向线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某直线的角度是该直线的。 A. 磁偏角 B. 子午线收敛角 C. 象限角 D. 方位角 5. 某矩形分幅的地形图编号为35.25-35.50,则该图的比例尺是。 A. 1:500 B. 1:1000 C. 1:2000 D. 1:5000 6. 符合水准路线的闭合差f h=。 A. Σh测 B. Σh测-(H终-H始) C. Σh往+Σh返 D. Σh往-Σh返 7. 水准测量中由仪器下沉或上升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方法来减弱其影响。 A. 往返观测取高差均值 B.“后前前后”观测顺序 C. 视线高出地面一定高度 D. 前后视距差加以限制 8. 下面有关描述等高线特性中,的提法是错误的。 A. 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应凸向高处 B. 表示山脊的等高线应凸向低处 C. 等高线接近河岸处应凸向下游 D. 等高线遇到陡坎或绝壁时重叠 9. 下面有关高斯坐标系的提法中,是错误的。 A. 长度变形最大处位在赤道两侧边缘地带 B. 它属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C. 中央子午线投影为y轴

D. 除了中央子午线之外,其它子午线投影后与赤道不正交 10. 地图梯形分幅编号按国际统一规定,是以比例尺地图作为基础开始进行分幅 编号的。 A. 1:100万 B. 1:10万 C. 1:1万 D. 1:1千 11. 主要研究整个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及其变化,通过建立区域和全球控制网等方法测定地球各种动态的理论和技术的分支学科。 A. 大地测量学 B. 地形测量学 C. 摄影测量学 D. 工程测量学 12.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 A. 平行的水平面 B. 平行的连续曲面 C. 垂直的水平面 D. 垂直的连续曲面 13. 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所的地球形体,被称为。 A. 参考椭球体 B. 大地体 C. 几何球体 D. 地球椭球体 14. 我国目前采用的参考椭球体为。 A. 1954年北京坐标系 B.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C. 1980年国家大地测量参考系 D. 1985年高程基准 15. 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为。 A. 1954年北京坐标系 B.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C. 1980年国家大地测量参考系 D. 1985年高程基准 16. 高斯坐标系属于。 A. 地理坐标系 B. 天文坐标系 C. 大地坐标系 D. 平面坐标系 17. 大比例尺地图分幅一般采用。 A. 梯形分幅 B. 矩形分幅 C. 圆形分幅 D. 椭圆分幅 18. 水准仪的i角检验是检验。 A. 十字丝横丝是否垂直仪器竖轴 B. 水准管轴与视准轴在竖直面上是否平行 C. 圆水准器轴是否平行仪器竖轴 D. 水准管轴与视准轴在水平面上是否平行 19. 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减弱误差的影响。 A. 仪器沉降 B. 水准尺沉降 C. i角 D. 大气折光 20. 水准测量中水准尺下沉或上升引起的误差可以采用方法来减弱。 A. “后前前后”观测顺序 B. 前后视距相等 C. 视线高出地面一定高度 D. 往返观测 21. J6级经纬仪表示该仪器野外的中误差为±6″。 A. 半测回测角 B. 一测回测角 C. 半测回方向 D. 一测回方向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4个点。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 点P,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计算AB、AP边的坐标方位角: y AB arctan AB x AB y AP arctan AP x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AP (2)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AB AP (3)计算A、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22 D AP (x P x A ) (y P y A)2x AP y A P2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定向:在B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B和待测点P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及β,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β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 及△β(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D和β,或者当△D△及β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