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全球化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全球化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全球化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全球化主题

全球化主题

1.(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39)(26分)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

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

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新华网(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图示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8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全球化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条件,依据材料一中“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以及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科技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以及所学知识从贸易路线、商人地位这两个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特征,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贸易路线可以从全球化的主导国家、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这三个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应对”,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前期的中国分析即可,从清统治者的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受到西方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3)第一小问新发展,依据材料三中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得出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据“……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得出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

升级,实现利益共享;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以来外交角度、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区域化和全球化)等角度分析。

【答案】(1)条件:政府重视,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天文地理知识的先进或掌握季风变化);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一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等(6分)特点:主要有亚欧之间的太平洋一印度洋海上贸易线、亚欧大陆贸易线和地中海贸易线;阿拉伯人、中国商人、意人利商人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商业受到东西各国的欢迎。

(4分)

(2)特征:以英国为中心,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4分)

应对:从清统治者的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受到西方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4分)

(3)发展: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4分)

因素: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外交政策的调整;

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4分,4点即满分)

2.(2015·广东珠海二模·39)(26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乃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

——摘编自央视网新闻述评材料四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演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4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全球化主题

【解析】(1)根据材料一,将材料以省略号为依据分为四层,然后逐层分析出其特点。(2)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此时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的特征,即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殖民扩张和掠夺为主要手段,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逐步形成;第二小问应对,根据所学知识,期初中国消极应对,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后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3)第一小问历史条件,结合新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国际环境方面面临的情形作答;第二小问意义,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局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影响角度考虑。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就是对中国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范围广泛(涉及亚、欧、非);政府有效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6分)

(2)特征:英国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形成。(4分)

应对:清统治者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

(3)条件: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4分)

意义:提高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4分)

(4)认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2015·安徽“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37)(32分)在人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示意图

——改编自让·梯若尔《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材料二关于近代西方世界的兴起,有很多学者认为欧洲由于其自身发展出来的种种独特性,创造了欧洲奇迹。然而学者弗兰克则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和全球化视角指出“……人们甚至

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3)根据材科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15分)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近代科学技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

【解析】(1)据材料一图1“1870—1914年”到图2“1915—1944年”的变化,得出英镑货币体系的瓦解,据材料一图3“1915—1944年”中多个集团得出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无序状态,结合所学回答必修二中“大萧条”和二战的历史教训、战后欧洲经济实力下降、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等即可。

(2)据材料一中图3“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得出二战后初期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结合所学得出,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3)论证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史论结合。

观点1:欧洲创造欧洲,认为欧洲由于其自身发展出来的种种独特性,创造了欧洲奇迹

观点2:世界创造欧洲。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观点3:两种观点结合亦可。

【答案】(1)背景:英镑货币体系的瓦解;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国际货币体系混乱;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二战的历史教训;战后欧洲经济受到重创,经济实力下降;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任意4点8分)

(2)说明:二战后初期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组织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9分。注意每个评分要点:史实1分,趋势说明2分.)

(3)评分等级:①第一等;观点明确;能充分结合材料,利用相关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②第二等:观点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③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论述不充分,表达不清晰等。

答案说明: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或另有观点论证均可。

答案示例一:观点:欧洲创造欧洲(3分)

论证要点:(1)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西欧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思想基础。(3)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欧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4)欧洲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12分)

答案示例二:观点:世界创造欧洲(3分)

论证要点:(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亚非拉为欧洲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为欧洲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欧洲提供了资本输出的场所。(2)美国独立战争、宪法和总统制共和制对欧洲(法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科举制度影响了西方(英国)的文官制度(3)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美国的《独立宣言》的精神深刻影响了法国启蒙思想。(4)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12分)

答案示例三:两种观点结合亦可。

论证略。

4.(2015·山东潍坊一模单科·28)(13分)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全球统一性开始,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世界一小部分地区和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兴旺的美洲耕种者的制造者,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当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在1813年需要续签之时,国会考虑了贸易自由的呼声,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后,公司将它的管理事务也交付给了英国政府。《东印度公司股息救赎法案》生效后,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

材料三他们通常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他们写剧本、小说、随笔和历史作品,以普及他们的思想,说明变革的必要性。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印度公司逐步走向解体的时代背景。(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6分)

【考点】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全球化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现象,依据材料一“欧洲的商业城镇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可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小问原因,以欧洲为中心将亚洲、非洲、美洲联系到一起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

(2)依据材料二“从18世纪60年代起”及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角度分析时代背景;依据材料“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后,公司将它的管理事务也交付给了英国政府”还可以总结背景还有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第一小问主张,依据材料三“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可知尊重自然法则,尊重科学,尊重理性,反对旧制度。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史实可知思想启蒙: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促进中国近代化。

【答案】(1)现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2分)

(2)背景: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由主义思潮;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4分)

(3)主张:反对旧制度,主张社会变革;尊重科学;提倡理性。(3分)

影响:思想启蒙: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促进中国近代化(3分)

5.(2015·江苏苏州高三期末·22)(15分)“全球化”一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问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

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材料二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主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10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充分利用材料一中的信息,从主体和推动力两个角度分析“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不同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2)该问属于观点型的试题,应注意答题格式规范,先亮明观点,然后说明理由。观点可从材料二中归纳,关键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论据结合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其发展原因分析即可。

【答案】(1)不同:主体:3.0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2分)

推动力:3.0阶段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阶段的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的革新。(2分)

原因:科技的进步。(1分)

(2)(10分)

6.(2015·江苏常州高三期末·25)(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造成新的世界市场。”“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指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25卷材料二“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斗争成为普遍性,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生存问题都决定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被无情地除去。”“(资本主义会使)每一个对旧(世界性)危机的重演有抵消作用的要素,都包含着更猛烈得多的未来危机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25卷材料三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为地球创造了表层一样,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本身不能克服世界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3分)

(3)20世纪的苏俄(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但它并没有实现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的社会革命”。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4)据上述材料,概括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主要观点。(4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全球化主题

【解析】(1)提取材料一中与世界市场形成有关的有效信息:“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商业战争”、“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由此可知其中的重大事件。

(2)第一小问:主要矛盾?此问材料和问题的设置指向不明朗,可能学生很难搞懂命题者究竟要他们回答什么。可能问题改成“工业时代存在着哪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会好一点。

第二小问:“资本主义本身不能克服世界性危机”的理由?由马克思主义可知,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而基本矛盾自身难以消除。

(3)苏联没有实现“伟大的社会革命”的经济原因,从事实上,苏联经济不如美国;从经济体制看,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从经济政策看,苏联只与不如己的社会主义国家往来,远离于世界市场之外,很难“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

(4)概括三则材料中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观点:材料一强调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形成,以及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材料二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克服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材料三认为共产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3分)

(2)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2分)

理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自身不可消除。(1分)

(3)原因:苏俄长期实施排斥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结果远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社会生产力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3分)

(4)观点:地理大发现促成新的世界市场形成;工业革命真正形成世界市场。(或资产阶级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克服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2分)

7.(2015·天津河东一模·13)(19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是有差异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认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的依据是什么?

概括指出1640年—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进行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4分)

材料二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特点?此次接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与世界接轨的?(8分)

材料三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5分)

(4)综上所述,试揭示影响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不同损益的主要因素。(2分)【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球化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一里面提到的葡萄牙、西班牙,经济全球化,可以推导出葡萄牙、西班牙进行新航路开辟,将世界开始连成为一个整体;第二小问条件,结合此时间段内英国的阶段特征来回答。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主要体现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小问影响,主要从外国侵略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角度的角度回答,即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第三小问接轨,主要从新时期中国如何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三“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和美国主导,由“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可以看出其需要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此时美国采取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4)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家综合实力、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等。

【答案】(1)依据:葡、西最早开辟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分)

条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l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分)

(2)特点:鸦片战争,被迫接轨(纳入、卷入)。(2分)

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

接轨: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国际社会;实施科教兴国。(任答两点4分)

(3)特点:美国主导;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与国际权力结构相联系。(3分)

措施:推动成立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如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提供援助(2分)

(4)因素:国家综合实力;国家政策: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言之成理即可)(任答两点2分)

8.(2015·江苏苏锡常镇一模·23)(13分)马克思认为现代的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消除所有生产和资本积累障碍的进程,但全球化不能消除不同国家发展的不稳定现象和不平等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黑人被贩卖到非洲以外,特别是美洲,白人大批移居北美东海岸和南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

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是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工业)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共产党宣言》材料三欧洲的投资者发现,工场的雇佣劳动力比种植园的奴隶劳动力便宜。更有利可图的是,自由工人本身就是工业品的重要消费者。同时,欧洲人意识到,将非洲人留在非洲,可以确保美洲的原材料供应,非洲也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1803年丹麦废除了奴隶贸易,其他国家竞相相仿。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横渡大西洋,抵达古巴。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四没有世界金融中心就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因为有形贸易发展的同时,无形贸易如利息、股息、运输、保险、旅游等也在迅速发展,这些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而金融业首先是国际货币制度,……它维护了国际汇率的稳定,解决了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的不足问题,尤其使战后10年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使美国处于主动地位。美国可以借此优势掌握全球金融,通过美元消耗、占有了别国的资源。

——《被绑架的中国经济》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作者看待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视角。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商品贸易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三,分析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2分)

(3)据材料四,指出在现代世界市场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看待世界货币体系的作用的?(4分)

(4)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视角,据材料一中“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黑人被贩卖到非洲以外……白人大批移居北美东海岸和南美……动植物的交换……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得出即可;第二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中“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种类繁多的水果……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得出土特产品,据材料二中“它的(工业)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得出廉价工业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2)据材料三中“工场的雇佣劳动力比种植园的奴隶劳动力便宜”、“将非洲人留在非洲,可以确保美洲的原材料供应,非洲也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概括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核心,据材料四中“没有世界金融中心就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这些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而金融业首先是国际货币制度”概括得出;第二小问看待,据材料四“它维护了国际汇率的稳定,……尤其使战后10年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使美国处于主动地位。美国可以……通过美元消耗、占有了别国的资源”中概括得出,结合所学,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4)结合所学,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可得出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三、材料四可得出存在不平等现象。

【答案】(1)视角:(人种)种族和动植(物种)类的交流。(2分)

变化:从以土特产品为主到廉价工业品为主。(2分)

(2)原因:使用雇佣劳动力比奴隶劳动力更有利可图;把非洲变为殖民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分)

(3)核心:国际货币(或国际金融)。(1分)

看待: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国际金融的稳定和战后的经济恢复。(2分)货币操纵国借此掠夺世界资源。(1分)

(4)看待: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同国家发展的不平等现象。(3分)

9.(2015·山东烟台一模·39)历史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当对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因此,从“新大陆”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材料二经过工业革命,英国工业生产量已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容量。到19世纪中叶,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销往国外,国内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料也要靠国外供应。这种情况在英国最大、最主要的棉纺工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英国所生产的棉织品的绝大部分销往国外,生产所需的棉花来自美国、印度、巴西、埃及等国家。在这一时期,英国不仅是世界消费品的主要供应者,也是生产资料——机械设备的主要供应者。因此,这一时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标志着经济全球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材料三 190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比较表

——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的形成?(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机器大生产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1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角度分析导致1948—1981年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

【解析】(1)首先在材料一中寻找新航路促使世界贸易形成的信息,再用课本的话进行概括。“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可知新航路开辟证实了地圆说;“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殖民扩张;“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致使各民族往来替代了各自自给自足状态”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之间的孤立隔绝状态,使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所有这些条件推动了世界贸易形成。

(2)第一小问特点,材料分别讲述了英国的产品、原料、机械设备三大块,可知英国提供产品、收购来自亚非美洲的原料、提供机器设备,得出英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和纽带这一特点;从英国提供各国机械设备可得出,机器大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特点。第二小问作用,机器首先是导致了技术的突破,然后是产量的增长,产量的增长又驱使资本家必须去对外扩张开辟更多的殖民地,于是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发展。按照“技术——产量——扩张——市场”从近往远推出即可。

(3)注意题干限定词“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说明必须答出1948—1981年间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联系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22、23、24课进行回答即可,这时期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1947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订、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跨国公

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建立等。

【答案】(1)促进:证实了地圆学说,为世界贸易打下了空间基础;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况,为世界性贸易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8分)

(2)特点:机器大工业发展;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6分)

作用: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促使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促进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关贸总协定促进自由贸易;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0.(2015·山东聊城一模·39)(22分)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8分)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争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2)二战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试以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8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

【解析】(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其间世界联系日益紧密表现在,各地区、国家的交往更加频繁,人口流动不断加速,而且发达国家与落后地区的国际分工更加明显,后者日益从属于前者。

(2)二战后为了改变世界贸易货币体系的混乱的局面,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新的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标志着新的贸易体系的建立。

(3)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围绕材料三中史实体现出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作答,区域集团合作领域在扩大;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世贸组织标志着国际贸易日益规范化、法制化;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世界经济。

【答案】(1)表现: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殖民体系逐步确立;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人口流动不断加速。(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

(2)说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分)形成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维持了国际货币的稳定,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2分)建立关贸总协定,(1分)形成国际贸易体系,推动各国开放市场,促进了国际经济发展。(2分)

(3)特点: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同时进行;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世界;合作领域逐步由单一向多种领域扩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协商谈判成为解决争端的重要途径;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11.(2015·山东济宁二模·39)(20分)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从全球化中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据材料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饷。(6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3)据材料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的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6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这两句话,从全球开始的地方和全球化的主要途径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商品经济发展、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中“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信息可知,其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第二小问影响,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发展状况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角色变化及方略,根据材料三中“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分析其角色变化即可,根据材料三“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分析其方略即可;第二小问合理性,结合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和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即可。

【答案】(1)特点: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4分)

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4分)

(2)表现: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分)

影响:欧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加剧,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同时也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方略: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分)

合理性: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历史经验;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的加强提供了机遇。(4分)

12.(2015·湖北武昌高三五月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全球化源于16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

——摘自《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全国卷41题

【解析】选择材料中有关“全球化起源”时间的观点分析。选择全球化源于16世纪,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包括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全球化由此开始;选择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以及贸易混乱的局面结束,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选择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两极格局的结束、科技的进步、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因素,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2分)说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2分)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分)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各大洲的物种交流频繁,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2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分)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2分)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

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II卷 含答案 word版

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II卷(含答案) word版 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B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 【答案】B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A 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B.8种C.9种D.10种 【答案】C 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答案】B 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 【答案】C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26.联氨(又称联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 (2)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_。(3)①2O2(g)+N2(g)=N2O4(l) △H1 ②N2(g)+2H2(g)=N2H4(l) △H2 ③O2(g)+2H2(g)=2H2O(g) △H3 ④2 N2H4(l) + N2O4(l)= 3N2(g)+ 4H2O(g) △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___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 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答案】26、(1);-2 (2)NaClO+2NH3=N2H4+NaCl+H2O (3)△H4=2△H3-2△H2-△H1;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4.2.1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含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4.2.1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含解析

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静 贾平凹 ①去年秋季,我去兴庆宫公园划了一次船。去的那天,天阴,没有太阳,但也没有下雨,游人少极少极的。我却觉得这时节最好了,少了那人的吵闹,也少了那风声雨声;天灰灰的,略见些明朗,好像一位端庄的少妇,退了少女的欢悦,也没上了年纪的人的烦躁,恰是到了显着本色的好处。 ②同游的是我的妻,她是最懂得我的;新近学着作画,是东山魁夷①的崇拜者。我们租得一只小船,她坐船首,我坐船尾,这船就是我们的,盛满了脉脉的情味。桨在岸上一点,船便无声地去了,我们蓦地一惊,平日脚踏实地的一颗心,顿时提了起来,一时觉得像飞出了地球的吸引层,失去了重量,也失去了控制,一任飘飘然去了。 ③船箭一般地飞去了四五米,突然一个后退,一瞬间地停止了,像一个迷丽丽的梦,突然醒了,觉得凭一只木船,自己在了水上。心倒妥妥地落下来,默默看着对方,都脸色苍白,脖颈上的筋努力地用劲,便无声地笑了。妻说:古人讲羽化而登仙,其实大致如此,并不会轻松的。这话倒也极是。 ④倏忽间,船就打旋起来,像一片落下的树叶,便见光滑的水面有了波纹,像放射了电波,一个弧圈连着一个弧圈,密密的、细细的,传到湖心。以前只认为水是无生命的,现在却是有了神经;神经碰在了岸上,又折回来,波纹就不再是光洁的弧线,成了跳跃的曲线,像书写的外文,同时有一股麻酥酥的滋味袭上心头了。桨继续划动着,起落没有声息,无数的漩涡儿悠悠地向四边溜去,柔得可爱,腻得可爱,妻用手去捉拿,但一次也没有成功。 ⑤我们调正了方向,向湖心划去,妻终是力小,船老向一边弯,末了就兜着圈儿。她坐到船尾来,我们紧挨着,一起落桨,一起用力,船首翘起来,船尾似乎就要沉了。但水终没有涌进后舱。我们身子深深往下落,正好可以平视那湖面。水和天并没有相接,隔着的是一痕长堤,堤边密密地长了灌木,叫不上名儿,什么藤蔓缠得黏黏糊糊。堤上是枫树和垂柳,枫叶成三角模样,把天变成像撒开的小纸片儿,垂柳却一直垂到树下,像是齐齐站了美人,转身过去,披了秀发,使你万般思绪儿,去猜想她的眉眼。湖面上,远处的水纹迅速地过来了,过来了,看了好久,那水纹依然离得我们很远,像美人的眨着的脉脉的眼,又像是嘴边的绽着的羞涩涩的笑。我们终于明白那柳之所以背过去,原来将眉眼留在了水里。 ⑥船到湖心,我们便不再划,将桨双双收在舱里,任船儿自在。妻便作起画来。我仰躺在船里,头枕在船帮上,兀自看着天。天也是少妇的脸,我突然觉得天和这水,端庄者对端

2016全国一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理科数学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设集合{ }2 430A x x x =-+<,{ } 230x x ->,则A B =I (A )33,2? ?-- ??? (B )33,2??- ??? (C )31,2?? ??? (D )3,32?? ??? 2.设yi x i +=+1)1(,其中y x ,是实数,则=+yi x (A )1 (B )2 (C )3 (D )2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 (A )100 (B )99 (C )98 (D )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13 (B )12 (C )23 (D )3 4 5.已知方程22 2 213x y m n m n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 (A )()1,3- (B )(- (C )()0,3 (D )(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283 π ,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 7.函数2 2x y x e =-在[]2,2-的图像大致为 (A ) B )

(C ) (D ) 8.若101a b c >><<,,则 (A )c c a b < (B )c c ab ba < (C )log log b a a c b c < (D )log log a b c c < 9.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011x y n ===,,,则输出 x ,y 的值满足 (A )2y x = (B )3y x = (C )4y x = (D )5y x = 10.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 于A 、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D 、E 两点.已知|AB |= DE|=则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A)2 (B)4 (C)6 (D)8 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α//平面CB 1D 1, αI 平面ABCD =m ,αI 平面AB B 1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3 12.已知函数()sin()(0),2 4 f x x+x π π ω?ω?=>≤=- , 为()f x 的零点,4 x π = 为()y f x =图 像的对称轴,且()f x 在51836ππ?? ??? ,单调,则ω的最大值为 (A )11 (B )9 (C )7 (D )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 13.设向量a =(m ,1),b =(1,2),且|a +b |2 =|a |2 +|b |2 ,则m = . 14.5(2x + 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是 .(用数字填写答案) 15.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 …a n 的最大值为 . 16.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A 和产品B 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A 需要甲材料1.5kg ,乙材料1kg ,用5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B 需要甲材料0.5kg ,乙材料0.3kg ,用3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A 的利润为2100元,生产一件产品B 的利润为900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150kg ,乙材料90kg ,则在不超过600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A 、产品B 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 元.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结束

201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 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 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 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面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选修7.1 Living well-2016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重点词汇突破】 1.adapt vt.使适应;改编 教材原句P2:Unfortunately,the doctors don’t know how to make me better,but I am very outgoing and have learned to adapt to my disability.不幸的是,大夫们不知道如何治好我的病,但是我很开朗乐观,学会了适应身体的残疾。 (1)adapt...to...使……适应或适合…… adapt (oneself) to使(自己)适应或者习惯于…… (2)adapt...from...根据……改写(改编) adapt...for...改编/改作……之用 (3)adaptable adj.能适应的;可修改的 (4)adaptation n.适应;改编;改写本 ①It was the culture,rather than the language,that made it hard for him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broad. 是文化而不是语言才使得他很难适应国外的新环境的。 ②As far as I know,the TV play is adapted from a true story. 据我所知,这部电视剧改编自真人真事。 【举一反三】 (1)完成句子 ①After graduation from college,I gradually____________(适应) living on my own. 答案:adapted to ②When you go to a new country,you must________________(适应) new manners and customs. 答案:adapt yourself to (2)用括号内词的适应形式填空 ①The film Tiny Times is an________(adapt) of Guo Jingming’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答案:adaptation ②The film Tiny Times__________(adapt) from Guo Jingming’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答案:is adapted 2.absence n.缺席;不在某处 教材原句P2:Every time I returned after an absence,I felt stupid because I was behind the others.每次缺课回来后,我觉得自己笨了许多,因为比别人又落后了一些。 (1)in the absence of sb.=in one’s absence某人不在时 absence of mind心不在焉 (2)absent adj.不在的,缺席的

2016年高考全国卷3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III 卷理数 (1)设集合S ={}{}|(2)(3)0,|0S x x x T x x =--≥=> ,则S I T = (A) [2,3] (B)(-∞ ,2]U [3,+∞) (C) [3,+∞) (D)(0,2]U [3,+∞) 【答案】 D 考点:1、不等式的解法;2、集合的交集运算. (2)若12z i =+,则41 i zz =- (A)1 (B) -1 (C) i (D)-i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44(12)(12)1 1i i i i i zz ==+---,故选C . 考点:1、复数的运算;2、共轭复数. (3 )已知向量1(2BA =uu v ,1),2 BC =uu u v 则∠ABC= (A)300 (B) 450 (C) 600 (D)120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 得112222cos 11|||| BA BC ABC BA BC ??∠===?,所以

30 ABC ∠=?,故选A. 考点:向量夹角公式. (4)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 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0C,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0C。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0C以上 (B) 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 (C)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平均气温高于200C的月份有5个【答案】D 考点:1、平均数;2、统计图 (5)若 3 tan 4 α=,则2 cos2sin2 αα += (A)64 25 (B) 48 25 (C) 1 (D) 16 25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与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B.8种C.9种D.10种 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位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l题,共129分) 26.(14分)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1)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抚的出现削弱了六部的权限。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B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启封前★绝密 试题类型:A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2{|430}A x x x =-+<,{|230}B x x =->,则A B = (A )3(3,)2--(B )3(3,)2-(C )3(1,)2(D )3(,3)2 (2)设(1i)1i x y +=+,其中x ,y 是实数,则 i =x y + (A )1(B )2(C )3(D )2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A )100(B )99(C )98(D )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学.科网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31(B )21(C )32(D )43 (5)已知方程1322 22=--+n m y n m x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 (A )(–1,3) (B )(–1,3) (C )(0,3) (D )(0,3)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B )18π(C )20π(D )28π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精校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C. 乙酸和溴乙烷 D. 丙烯和丙烷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 同族。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10. 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11.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 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 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12.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 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 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

(完整word)2016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2卷(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全国II 卷 (全卷共12页) (适用地区: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重庆,陕西,海南)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i m m z )1()3(-++=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 的 取值范围是 (A )(3-,1) (B )(1-,3) (C )(1,∞+) (D )(∞-, 3-) (2) 已知集合{}3,2,1=A ,{}Z x x x x B ∈<-+= ,0)2)(1(,则=B A Y (A ){}1 (B ){}2,1 (C ){}3,2,1,0 (D ){}3,2,1,0,1- (3) 已知向量),1(m a =,)2,3(-=b 且b b a ⊥+)(,则=m (A )8- (B )6- (C )6 (D )8 (4) 圆0138222 =+--+y x y x 的圆心到直线01=-+y ax 的距离为1, 则=a (A )3 4- (B )43 - (C ) 3 (D )2 (5) 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 处出发,先到F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 处 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 )24 (B )18 (C )12 (D )9 (6) 右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7) 若将函数x y 2sin 2=的图像向左平移 12 π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图像的对称轴为 (A ))(62Z k k x ∈-= π π (B ))(62Z k k x ∈+=π π (C ))(12 2Z k k x ∈-=π π (D ))(12 2Z k k x ∈+= π π (8) 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右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 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2=x ,2=n ,依次输入的a 为2,2,5,则输出

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 2卷 化学试题 及答案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2卷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 2 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C. 乙酸和溴乙烷 D. 丙烯和丙烷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 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10. 分子式为C 4H 8 Cl 2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11.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 正极反应式为Ag+ + e–=Ag C. 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 2O=Mg(OH) 2 +H 2 ↑ 12.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 3、Al(OH) 3 B.AgCl、NaHCO 3 C.Na 2 SO 3 、BaCO 3 D.Na 2 CO 3 、CuSO 4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016-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全国乙)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名句默写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读写结合,注重理解 题型一语境理解式默写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题目并不是单纯地给出上(下)半句,写另外半句,而是给定语境,确定正确的诗句,相比以往加大了难度。其中(2)“猿猱”“攀援”两词较难写。 参考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晦朔”易错。(2)注意“长风”不要写作“乘风”。(3)“舳舻”与“蔽”容易写错。 参考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题型二上下句填空式默写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1)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2)廊腰缦回各抱地势(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岂无山歌与村笛,。(白居易《琵琶行》)

2016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2卷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1-2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题,共15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 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墨色笔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 围是 (A ))1,3(-(B ))3,1(-(C )) ,1(+∞(D ) (2)已知集合, ,则 (A ) (B ) (C ) (D ) (3)已知向量,且 ,则m = (A )-8 (B )-6 (C )6 (D )8 (4)圆的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1,则a= (A )34- (B )4 3 - (C )3 (D )2

(5)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 处出发,先到F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 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 )24 (B )18 (C )12 (D )9 (6)右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7)若将函数y =2sin 2x 的图像向左平移 12 π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图象的对称轴为 (A )x = 62k ππ- (k ∈Z ) (B )x=62ππ+k (k ∈Z ) (C )x= 122 k ππ - (k ∈Z ) (D )x =12 2k ππ+ (k ∈Z ) (8)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右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 =2,n =2,依次输入的a 为2,2,5,则输出的s =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