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7—2018学年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完成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至六年级数学(上、下册)的全部教学内容。

三、教学规划

(一)一年级~六年级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

(二)期末检测时间

四、五、六年级参加上、下学期期末考试。

2017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16日~1月18日。

2018年春期(下学期):2018年6月26日~6月27日。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8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分为基础知识版块、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基础知识版块:

(1)填空题。本题包括大约20个空,每空1分,大约20分。

(2)判断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3)选择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1)计算题(共40分)。本题包括:①直接写出答案大约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10分。②计算题(竖式计算、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改错题等),大约10~15个小题,大约30分。

(2)操作题。本题包括画图、看图回答问题等,大约3个小题,大约10分。

(3)问题解决。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4分,大约20分。

(四)检测与命题

4~6年级上、下学期由市教科所组织命制试题,县(区)根据情况选用。市抽测年级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阅卷并进行成绩分析;非市抽测年级由县(区)统一组织阅卷并形成成绩分析报告上报市教科所。

四、实施策略建议

(一)研读《教学基本要求》,确保基本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较为宏观,如果没有对课标的进一步解读,教师们在教学时难以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

为了帮助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好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7年8月,宜宾市教科所组织专家对2011版课标进行解读,结合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重点参考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制定《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简称《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及编写体例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按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顺序,以每一单元为一级主题,以单元中的每一小节为二级主题,针对每一主题的“课程内容标准”逐条进行细化分解,并从“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三方面提出较为明确的、具体的学习要求,并给出适当的教学建议。

《教学基本要求》下发后,请各县(区)研训中心、各学校教研组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要使《教学基本要求》成为教师备课重要依据,教学的重要参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把握同一基本要求,使得基本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学术视野进行顶层设计,以学术研究开展主题研修

充分发挥县(区)教研员引领作用,组织好课程标准的培训会、每册教材的培训会、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会、数学专项课题的研讨会等。积极组织学校广泛开展校本研修,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

学习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骨干教师的数学素养和业务水平。从而在区域内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各县(区)要开展教学难点问题的现场课展示活动,四个知识领域的专题现场课观摩活动,各类课型的专题现场课观摩活动等,从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加强对学校数学教研组长的引领和管理,充分发挥这一团体在教学中的具体组织、管理和引领作用,带领这支队伍成长并走向优秀。

(四)与课标教材对话,为学生成长点灯

开展灵活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学校或片区要组织好每周一次或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备课人,要形成良好的集体备课制度,保证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反思:教材的编者意图是什么?例题的教育价值何在?对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方法是什么?学习的方法又是什么?学生会怎么想?他们学习的困难是什么……力求做到:理解儿童有温度,解读教材有深度,教学研修有效度。

(五)重视课时练习和单元、学期的整理与复习

教师要设计好练习内容,要强调学生的主动练习,重视学生练习后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并做好练习后的反馈总结。在切实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切实加强优生培养

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优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钻研探索精神。指导优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强化优生自主学习、自我调控意识的培养。指导优生超前学习,主动发现查找问题、主动纠错和总结反思。高度重视优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精编个性化的针对性训练题,强化训练,着力优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引导优生主动关注社会、科技的发展,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学科科普阅读,扩大视野,提升数学素养。指导优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强化规范表达的训练。

(七)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网络资源、在线资源、微视频等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五、学科重要活动提示

1. 2017年秋期,召开《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培训会。

2. 2017年秋期起,开展构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资源建设活动。

3. 2017年10月8日至13日,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四川省教科所组织的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

4. 2017年秋期,开展小学数学优秀试题评比活动。

5. 2018年春期,开展小学数学专题论文评选活动。

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指导组

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常常通过观察来搜集新材料、发现新事实,通过观察认识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的规律、探求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任何一道数学题, 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 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关键字 :数学教学;概念;数量关系 观察法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实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 按照其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 加以有目的的感知, 确定他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方法。数学观察则是对数学问题在客观情境下考察其数量关系及图形性质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感知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知觉。观察过程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知觉和思维密切地联系, 这样才能发现观察对象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观察是数学活动的前提,数学活动的过程离不开观察。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小学数学教材, 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 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本次实习我教授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 和“多位数乘一位数” 两个单元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在这次在小学的实习经验和体会, 通过几种案例来谈一谈观察法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以及应用题教学中应用的。 一观察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创设情境充分体现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结合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倍的认识》第一课时理解倍的概念时,根据书本和教参的要求, 教师往往会引出小兔子吃萝卜这一情境, 让学生观察小兔子吃的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根数,从而对萝卜的根数进行分析。胡萝卜有 2根,红萝卜有 6根, 6里面有 3个2。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再用同样的方法将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根数进行对比,让学生巩固对“倍”的认识。整个过程中,兔子和萝卜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 学生对这一情境感兴趣, 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老师讲课, 并且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努力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最终理解了“倍”的概念。整堂课下来学生学得好也学得开心。 正是因为这种方法好, 所以在人教版的教参中, 几乎每个课时都设置了一个很好的情境,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产生对知识浓厚的兴趣, 从而更好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效果。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 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 利于学生去发现概念, 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在动手操作中, 我们通常是将实验法和观察法结合起来的。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我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然后动手操作,用直尺去量,动手去折,然后观察总结得到长方形的边对边相等,正方形 四边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在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 再通过观察身边的图形, 学生就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了。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征,获得简便计算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 一、课前准备 1.熟悉《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写的意图,弄清“双基”的具体内容,挖掘“智能”的可培养因素,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各单元、章节、知识点在全书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每学期开学前,要认真订好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全学期的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简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 2.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状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以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而具体,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又要有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不仅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4.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要提前两天写好。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备课个性,提倡两次备课。采用电脑备课的老师要在备课本上留下第二次备课的痕迹。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教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拟写,要结构合理、详略适度、层次清楚,要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得照抄参考教案,提倡写教后感。要加强集体备课,原则上一个单元集中活动一次,并填写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5.精心设计练习。不管哪种课型,练习设计都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6.教学媒体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设备的实际,认真准备学、教具。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有条件的学校,每位教师一学期要上一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研究课。 二、课堂教学 1.教案处理。正确对待教案,一般情况下要按教案实施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和发展的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重点相关问题上展开学生的智力活动,为学生的反思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讲解正确,没有错误,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案。 2.教法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灵活,能

(完整版)(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全息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即: 一、口算,训练思维 每天至少进行2分钟口算,2分钟应该练习多少道呢,县里六年级口算比赛5分钟110道题,依次五、六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40道题;三四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30道题,一二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20道题。训练形式多样化,建议采用口算卡、课件展示学生快速写答案这样的形式,可以面向全体。检查组随机进入各班与教师和学生座谈,问:你们参加过口算比赛吗?你们口算怎么训练的?以什么样的形式训练的?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回答这些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情境一是教材自然呈现的情境图,二是教师可以适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这里注意教师要隐去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疑问有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图中数学信息,进而提出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归类、适当肯定,适时引出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点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三、建立模型,启迪理解完善思维 基本环节是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思考探究(生本教学中叫个人自学或独学)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演算、推理等多种方法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此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切忌问题一出就让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生本教学中叫小组讨论或对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这环节一定要落实,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表达、倾听、质疑、交流,分工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小组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5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 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常用的)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5分钟左右) 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12分钟左右) 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8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10分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课堂现状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课堂现状观察报告 一、研究设计 (一)确立课堂观察点。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课堂中的问题贯穿于整节课,有“问”必有“答”,“问”决定“答”,“答”影响“问”,因此,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思维展开的关键!我校是一所3年的新学校,数学教师16个,其中5名特岗教师,且是初、高中教师,4名选聘中学教师,数学教师平均年龄32 岁。总体年轻化,学历高,有较好的专业理论,但不能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小学教材不熟、小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还存在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进行问题分解,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两方面分解出课堂观察点。 1、教师问题的提出。教师问题的提出主要从有效性问题、低效性问题及无效性问题作为一级观察点,而在有效问题中,具体设计了三个二级观察点: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有铺垫性的问题、目标指向性强的问题;低效问题,具体设计了四个二级观察点:过难的问题、过易的问题、目标指向性不清的问题、无意义重复的问题。 2、问题的解决。课堂中问题的解决主要从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度为3个一级观察点,而在一级观察点学生回答方式又具体分为5个二级观察点:集体回答;指名回答;自由答;探究的问题,无自主学习的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小组探究后汇报;教师理答方式具体分为8个观察点:探究的问题,学生讨论尚未得出结论,教师自答;学生能自己回答或需学生探究的问题而教师直接回答;没有解答;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作答;对学生的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追问;对学生的回答鼓励、称赞;鼓励学生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安居三小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个人教学特色。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 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

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模式

模式的第一步:是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模式的第二步 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使人人都能参与,为创新提供机会。二是组织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算法,说明算理,拓宽思路。 模式的第三步:是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归纳算理并整理不同的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并沟通算法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算法。 模式的第四步:是灵活运用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分析,我认为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活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落差很大。

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摸索课堂内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内计算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对计算教学提出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2.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1、过程高效率。关注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师的导控制在10分钟以内,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35分钟以上;充分利用和调动了小组学习,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按规定导学;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关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方式高效力。能按要强求认真完成预习,做好了预习笔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能围绕学习目标参与学习态度认真,习惯良好,乐于自主,善于合作,勤于探究,学习质量高;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对学”“群学”充分,合作高效,共同达标;乐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诵读、演讲、说理、评价、自信等能力,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会倾听、欣赏,书写或演示规范;能按要求当堂完成达标检测。 3、模式高效能。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关注了全体学生;依据“三步六段”导学模式撰写的导学案和上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及自我管理;做到没经过学生认真自学的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不交流探究,没发现学生思维困惑点和障碍点的不讲解;导学过程和环节流畅;围绕“三维目标”能启发、善纠偏、真解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质量高效益。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测评反馈“基础达标”100%,“能力提升”80%,“拓展延伸”70%;学生处于乐学、善问、会听、敢议、能评的学习状态,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智商、情商同步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试行) ——备课常规——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个人教学特色。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 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的一般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教学模式探究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从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成为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从广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用性。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教学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考虑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需要的数据、事项、关系等,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已经通过文字形式给出了。而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代入公式,它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数学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我们就要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研究数学和解决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1、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汇报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具体如下: ①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写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②让学生认真独立地观看,分组讨论和交流,并汇报和交流获取的信息。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4页“解决问题”。可将课本上的主题图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有了前面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他们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很快会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学生在看图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并为将来找中间问题打下基础。 2、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因此,课程改革势必引起一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三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突出了数学课题研究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突出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让课堂“导学”更精彩,教师会“导”,学生才会“学”。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导学? (一)、导学要以趣诱思,设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圆锥体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一筒米,设疑: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老师演示.老师接着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削尖后可以得到圆锥,圆锥应该和圆柱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什么办法能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他们的关系对于圆锥体积计算有什么帮助呢?“刨铅笔”教学片断,选择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猜想找到支点,通过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保证了下一步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二)、导学要以旧引新,迁移知识。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发现,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要注重学法,提高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指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从中年级开始,我用程序思考题引路,提示阅读方法和重点。拟定阅读思考题时,我十分注意: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②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③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即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学生按照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看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 二、让课堂“练学”更实效,教师会“选”,学生才会“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数学教师只有会选“精而有效”的练习题,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精,更牢。 (一)、练学要告别呆板枯燥,体现人文关怀。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季燕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和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已是国际数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总体目标也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的。 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时间 2011年11月17日讲课人邢俏芳评课人洪钰铨课题集合 视角观察点结果统计评价反思 准备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了草稿本、笔, 是课前老师要求带 的。 本班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到 位,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 非常好。

②准备的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准备充足,全班共41 人全都准备好。 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准备习惯很好,都是 整整齐齐地放在了课 桌的左上角。 倾听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对哪些问题感全班41位同学有39 兴趣? 位能认真倾听,对来自现实生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感兴趣。老师提得问题要来自学生 生活,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提得问题要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 么样的任务。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有28位同学能倾听 同学的发言,对学生自身有关系的问题感兴趣。 ③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记笔记有2人,回应的有24人,还有4人在玩笔。互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采用了集体合作、交流讨论。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一、备课 形式:50周岁以下教师每周手写备课2课时,一学期写满20课时。其它备课在校本和教科书上进行补充完善。 要求1、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知道全学段教材内容,明确任教年级各单元知识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其在全学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2、根据每堂课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明确重、难点突破措施。根据学生知识与经验抓准教学起点; 3、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数学课(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的特点和结构。 新授课:铺垫+探究+巩固 练习课:基本练习+针对性练习+综合提高 复习课:复习整理+综合提高 4、教学简案中各栏目(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要填写完整。 5、教龄五年以下青年教师要求写祥案。 二、上课 1、教学工作准备充分。 ①课前准备充分。提前做好教学具分发、多媒体设备开启,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教室,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严禁无教案上课。 ②准时上、下课。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随意调课;课堂上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上课期间不擅自离开课堂。 ③上课精神饱满。熟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流程;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用普通话教学。 2、探究引导有机结合。 ①体现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适度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的过程。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表象训练等,明确各种方法的操作要点,如: 动手操作:操作-思考-交流; 小组讨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表象训练:具象-表象-抽象。 3、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①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②课堂中加强教学巡视,注重多向交流,重视练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③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积极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技能扎实。 ①教学言语(包括提问)清晰、准确,引导指向明确。 ②板书整洁、规范,发挥示范作用,凸现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记忆知识。 ③教具、学具及媒体等辅助工具操作得当、使用规范、扎实有效。 三、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课型下教学模式解读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课型下教学模式解读 “解决问题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小学教育届人士的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亮点,但是这样的课型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不好教学。 教材的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进而反思和提炼,最终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最终要指向问题的解决,仅仅有策略最终不能够解决问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过去所未曾出现过的,也是小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教师的教更多地是促进学生策略的形成,组织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如何最好最快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仍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基本程序一共分为5个环节: “激活经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提炼策略——尝试应用、理解策略——灵活运用、内化策略——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一个是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分析: 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画图。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

温州市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温州市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试行) 一、备课常规 备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两项内容。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特制订本细则。 (一)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要认真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拓宽教材研读视野,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合理划分课时,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情况。 2.教学具体措施。依据教学内容及学情,结合上学期教学对象的质量分析,提出全面提升质量的教学具体措施。 3.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各单元、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课时方案 设计课时方案前要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脉络,研究学生,科学的分析学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技术手段。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能力状况等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2.关于教材处理 教师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改变、拓展和补充,使数学课堂丰盈而充满活力 3.关于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的拟订必须建立在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课时目标设置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及达成,同时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4.关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 教师要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要特别注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准确把握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5.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优秀的教学过程设计应是一种框架,一种指向,能够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撰写时,关于流程设计方面可以简略,但对有些学习内容的引用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则要详细备案。 (1)课前导学设计。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作必要的课堂前测。 (2)关键问题设计。数学问题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源泉,关键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3)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重点突出学习的过程,体现学法的指导。 (4)课堂练习设计。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精心设计练习,体现练习的趣味性、针对性、开放性和应用性,使其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6.关于教学反思的撰写

小学数学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主要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主要有哪些 19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总结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思维方法分为两种,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绩. 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例1 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 思维方法是:图示法. 思维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 例2 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图略) 思维方法:图示法. 思维方向:先比较面积,再比较周长. 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面积大,图乙所占面积小,所以“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是正确的.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实现高效,有效呢?这当然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谁重谁轻?我认为要偏重于能力与情感。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放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因为40分钟内教师可以讲授很多内容,教师很容易把握这节课的进度,完成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这看上去是“高效”的。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呢,可能进度就要慢了许多,可能还要出些岔子,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有点乱,担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看上去是“低效”的。我们宁愿牺牲点进度,我们宁愿浪费点时间,我们还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3页),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积极进取的良好情感态度,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它应当融入我们的课堂,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鼓励、赞许、欣赏。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导学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图是王叔叔车上的汽油表,通过观察你知道王叔叔车上的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吗?学生可能会说4升多,比5升少,用什么数能较准确地表达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天性是好奇的,他们一定会想很多办法,他们说不定有奇思妙想。总之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