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币年代查询

钱币年代查询

钱币年代查询
钱币年代查询

中国历代铸钱年表

——古玩堂、崇古爱藏

西周

铜贝、原始空首布

春秋

晋:空首布

战国

齐:齐刀、齐圆钱三种

燕:明刀、针首刀、齐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

秦:重一两十四铢、两锱、文信、长安、半两

楚:印子金、连布、殊布当十、蚁鼻钱

赵: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直刀、圆钱

韩:锐角布,方足布

魏:桥足布、方足布、圆钱

中山:大尖首刀

东周:东周圆钱、东周方足布

西周:西周圆钱

西汉

高祖(刘邦)前206~前195 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惠帝(刘盈)前194~前188

少帝(刘恭)前187~前184 八铢半两

少帝(刘弘)前183~前180 五分钱(六铢半两)

文帝(刘恒)前179~前157 四铢半两

景帝(刘启)前156~前141

武帝(刘彻)前140~前87 三铢、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昭帝五铢

废帝(刘弗贺)前74

宣帝(刘询)前73~前49 宣帝五铢、小五铢

元帝(刘大)前48~前33 四出五铢

成帝(刘骜)前32~前7

哀帝(刘欣)前6~公元1

平帝(刘刊)公元1~公元6

(刘婴)公元6~公元8

王莽9~20 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更始帝(刘玄)21-23 更始五铢、

公孙述

铁半两、铁五铢

东汉

光武帝(刘秀)23~57 建武五铢

明帝(刘庄)58~75 五铢

章帝(刘怛)76~87 五铢

和帝(刘肇)88~105 五铢

殇帝(刘隆)106~106 五铢

安帝(刘佑)107~125 五铢

少帝(刘懿)125 五铢

顺帝(刘保)126~144 五铢

冲帝(刘炳)144~145 五铢

质帝(刘缵)146~146 五铢

桓帝(刘志)147~167 五铢

灵帝(刘宏)168~189 五铢、中平四出五铢

废帝(刘辨)189

献帝(刘协)190~220 五铢、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文帝(曹丕)220~226

明帝(曹睿)227~239 魏五铢

齐王(曹芳)240~254 魏五铢

高贵乡公254~260

元帝(曹奂)260~265

大帝(孙权)222~252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会稽王(孙亮)252~258

景帝(孙休)258~264

末帝(孙皓)264~280

昭烈帝(刘备)221~223 蜀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后主(刘禅)223~263 直百五铢、直百、直一

西晋

武帝(司马炎)265~290

惠帝(司马衷)290~306 西晋五铢

怀帝(司马炽)306~313

愍帝(司马邺)313~316

东晋

元帝(司马睿)317~322

明帝(司马绍)322~325 沈充造“沈郎五铢”

成帝(司马衍)325~342

康帝(司马岳)342~344

穆帝(司马聃)344~361

哀帝(司马丕)361~365

海西公(司马奕)365~370

简文帝(司马昱)370~372

孝武帝(司马曜)372~396

安帝(司马德宗)396~418

恭帝(司马德文)418~420

后赵

石勒铸:丰货

成汉

李寿铸:汉兴

北凉

沮渠蒙逊铸:凉造新泉

赫连勃勃铸:大夏真兴

武帝(刘裕)420~422

少帝(刘义符)422~424

文帝(刘义隆)424~453 四铢

孝武帝(刘骏)453~464 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前废帝(刘子业)465 永光、景和两铢、永光

明帝(刘阈)465~472

后废帝(刘昱)472~477

顺帝(刘准)477~479

南齐

高帝(萧道成)479~482

武帝(萧赜)482~493 刘悛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明帝(萧鸾)493~498

东昏侯(萧宝卷)498~501

和帝(萧宝融)501~502

武帝(萧衍)502~549 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简文帝(萧纲)549~551

元帝(萧绎)552~554

敬帝(萧方智)555~557 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武帝(陈霸先)557~559

文帝(陈倩)560~566 天嘉五铢

废帝(陈伯宗)567~568

宣帝(陈顼)569~582 太货六铢

后主(陈叔宝)583~589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386~409

明元帝(拓跋嗣)409~423

太武帝(拓跋寿)423~452

文成帝(拓跋睿)452~465

献文帝(拓跋弘)466~471

孝文帝(元宏)471~499 太和五铢

宣武帝(元恪)500~515 永平五铢

孝明帝(元诩)516~528

孝庄帝(元子攸)527~530 永安五铢

长广王(元晔)530-531

节闵帝(元恭)531

安定王(元朗)531~532

孝武帝(元修)532~534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534~550 小样永安五铢

西魏

文帝(元宝炬)535~551 大统五铢

废(元钦)551~554

恭帝(元廓)554~557

北齐

文宣帝(高洋)549~559 常平五铢

废帝(高殷)559~560

孝昭帝(高演)560~561

武成帝(高湛)561~564

后主(高纬)564~577

幼主(高恒)577 承光

北周

孝闵帝(宇文觉)557 五行大布

明帝(宇文毓)557~560

武帝(宇文邕)560~578 永通万国、北周布泉

宣帝(宇文贇)578~579

静帝(宇文衍)579~581

文帝(杨坚)581~604 置样五铢、五铢白钱、隋五铢

炀帝(杨广)604~617 隋五铢

恭帝(杨侑)617~618

高祖(李渊)618~626 开元通宝

太宗(李世民)626~649 开元通宝

高宗(李治)649~683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

中宗(李显)684 开元通宝

睿宗(李旦)684~690 开元通宝

则天皇帝690~705 开元通宝

玄宗(李隆基)712~756 开元通宝

肃宗(李亨)756~762 开元通宝、乾元重宝

代宗(李豫)762~779 开元通宝、大历通宝

德宗(李适)779~805 开元通宝、建中通宝

顺宗(李诵)805 开元通宝

宪宗(李纯)805~820 开元通宝

穆宗(李恒)820~824 开元通宝

敬宗(李湛)824~827 开元通宝

文宗(李昂)827~840 开元通宝

武宗(李炎)840~846 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背有: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字共23局种,为各铸地州名。

宣宗(李忱)846~859 开元通宝

懿宗(李漼)859~873 开元通宝、咸通玄宝

僖宗(李儇)873~888 开元通宝

昭宗(李晔)888~904 开元通宝

哀宗(李祝)904~907 开元通宝

史思明

得壹元宝?顺天元宝

后梁

太祖(朱全忠)907~910 开平元宝

末帝(朱友贞)911~923

庄宗(李存勗)923~926

明宗(李嗣源)926~934 天成元宝

闵帝(李从厚)934~935

后晋

高祖(石敬塘)936~944 天福元宝

出帝(石重贵)944~947

后汉

高祖(刘知远)947~948 汉元通宝

隐帝(刘承佑)948~951

后周

太祖(郭威)951~954 周元通宝

世宗(柴荣)954~960

刘仁恭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前蜀

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南唐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南唐开元

南汉

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后蜀铸

广政通宝、大蜀通宝

开元通宝背闽、福铅钱、永隆通宝、天德重宝

吴越

铅开元

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北宋

太祖(赵匡胤)960~976 宋元通宝

太宗(赵光义)976-997 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真宗(赵恒)998~1022 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僖通宝

仁宗(赵祯)1022~1063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英宗(赵曙)1064~1067 治平元宝、治平通宝

神宗(赵顼)1068~1085 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哲宗(赵煦) 1086~1101 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徽宗(赵佶)1101~1125 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钦宗(赵桓)1126~1127 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李顺

应运元宝、应感通宝

南宋

高宗(赵构)1127~1162 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孝宗(赵眷)1163~1190 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光宗(赵敦)1190~1194 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宁宗(赵扩)1195~1224 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

理宗(赵昀)1225~1264 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度宗(赵基)1265~1274 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

恭宗(赵显)1275

端宗(赵显)1276~1278

帝丙(赵丙)1278~1279

太祖(耶律阿保机)907~926 通行泉货、天显通宝

太宗(耶律徳光)926~947 会同通宝

世宗(耶律阮)947~951 天禄通宝

穆宗(耶律璟)951~969 应历通宝

景宗(耶律贤)969~982 保宁通宝

圣宗(耶律隆绪)982~1031 统和通宝

兴宗(耶律宗真)1031~1054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道宗(耶律洪基)1054~1101 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天祚帝(耶律延禧)1101~1125 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西夏

景宗(李元昊)1032~1048

毅宗(李谅祚)1048~1067 西夏文福圣宝钱

惠宗(李秉常)1067~1086 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崇宗(李乾顺)1086~1139 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仁宗(李仁孝)1139~1193 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桓宗(李纯佑)1193~1206 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襄宗(李安全)1206~1211 皇建元宝

神宗(李顺顼)1211~1223 光定元宝

献宗(李徳旺)1223~1226

末帝1226~1227

太祖(完颜阿骨打)1115~1123

太宗(完颜晟)1123~1135 天辅通宝

熙宗(完颜dan)1135~1149 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

海陵王(完颜亮)1149~1161 正隆通宝

世宗(完颜雍)1161~1189 大定通宝

章宗(完颜景)1189~1208 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卫绍王(完颜永济)1208~1213 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宣宗(完颜洵)1213~1223 贞佑元宝、通宝

哀宗(完颜守绪)1223~12324

末帝(完颜承麟)

伪齐刘豫

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世祖(忽必烈)1260~1294 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成宗(铁穆耳)1294~1307 元贞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武宗(海山)1308~1311 至大通宝、大元通宝、国宝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1320 皇庆元宝

英宗(硕德八剌)1321~1323 延佑元宝、通宝

泰定帝(也孙贴木儿)1323~1328 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天顺帝(阿速吉八)1328 泰定通宝、元宝

文宗(图贴睦尔)1328~1329

明宗(和世剌)1329~1332

宁宗(懿麟质班)1332

顺帝(妥欢贴睦尔)1333~1368 至元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元末义军

大周张士诚1353 天佑通宝

大宋韩林儿1355 龙凤通宝

天完徐寿辉1358 天启通宝、天定通宝

汉陈友谅1360 大义通宝

吴王朱元璋大中通宝

太祖(朱元璋)1368~1398 洪武通宝

恵帝(朱允炆)1399~1402

成祖(朱棣)1403~1424 永乐通宝

仁宗(朱高炽)1425 洪熙通宝

宣宗(朱瞻基)1426~1435 宣德通宝

英宗(朱祁镇)1436~1449

景宗(朱祁钰)1450~1457

英宗(朱祁镇)1457~1464

宪宗(朱见深)1465~1487

孝宗(朱佑堂)1488~1505 弘治通宝

武宗(朱厚照)1506~1521

世宗(朱厚璁)1522~1567 嘉靖通宝

穆宗(朱载厚)1567~1572 隆庆通宝

神宗(朱翊钧)1573~1620 万历通宝

光宗(朱常洛)1620 泰昌通宝

熹宗(朱由校)1621~1627 天启通宝

毅宗(朱由检)1628~1644 崇祯通宝

李自成

永昌通宝

张献忠、孙可望

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兴朝通宝

南明

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三藩

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太祖(努尔哈赤)1616~1626 天命汉钱、天命通宝太宗(皇太极)1626~1643 天聪汉钱

世祖(福临)1644~1661 顺治通宝

圣祖(玄烨)1661~1722 康熙通宝

世宗(胤禛)1723~1735 雍正通宝

高宗(弘历)1736~1795 乾隆通宝

仁宗(顒琰)1796~1820 嘉庆通宝

宣宗(旻宁)1821~1850 道光通宝

文宗(奕伫)1851~1861 咸丰通宝、重宝、元宝穆宗(载淳)1862~1874 同治通宝、重宝

德宗(载湉)1875~1908 光绪通宝、重宝

(溥仪)1909~1911 宣统通宝

太平天国

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被选择为货币的载体之外,黄金这种被称为天然货币的金属,这时也早早地出现于流通领域,侧身于早期中国货币史的记载之中,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便是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

简述中国钱币发展史

简述中国钱币发展史 序 早在公元前21世纪,还是原始时代的我国先祖就有了自己的钱币。那时的钱币就是一个小贝壳(目前的鉴别方法就是看它的风化程度)。西周时期的一个小器皿上的铭文对此作有记载。我国的钱币萌芽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发展过程是汉武始铸五铢到隋,大唐通宝开新篇,五代钱币较稀少,出土不多价格高,泉珍最多是大宋,皇帝来把御书题,开创御书钱先河,古今铸币最精属宋徽,辽,夏,金,元,虽然是外族,但铸币工艺不逊色于汉人,这个时期的钱币也是中国古钱币最贵的古钱币,通宝就这样一直用到大清末年。洋务运动兴起造西式钱,古钱币自此淹没。中国的钱币不仅产生的早,而且独立发展成为了一种货币文化。我中华4000来历朝历代铸币之丰,有贝,骨,铜,铁,金,银,纸币等材料。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中国古钱币当中,大多字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中国的货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对钱币的记载,《管子》曰:汤以基山之金铸币……司马迁说:高辛氏以前就有龟币,金币,刀币,班固言:神农氏时就有金刀龟币,郑樵称,太昊氏谓之金,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周人谓之布,齐莒人谓之刀……目前这些说法还要我们近一步考证。说到对钱币的研究,我国南北朝就有了《刘氏钱制》和《顾恒钱谱》,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对钱币研究的资料之一。 下面简要介绍我国货币发展过程 第一章 中国古钱币 今天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人民币,而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使用的是贝币,原始贝币是天然的海贝,它产于南海得之不易,光洁美丽,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又是天然成形,夏商时代是被公认的中国最早货币。当时计算贝的单位是“朋”,十贝为一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变迁

中国古代货币的变迁 12文遗郭嘉祺 201224142247 先秦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秦汉钱币 秦代最重要的货币当属“半两”钱,秦始皇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刀、布等旧钱,将“半两”定为法定货币。半两钱的出现将先秦时期各种原始形态的货币统一在方孔圆钱之下。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 汉初,因政府无力掌控,允许明间私铸钱币,于是郡国诸侯,地方豪强便纷纷私铸,形制各异的榆荚钱风行于世,随后导致通货膨胀及后来的七国之乱。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废除一切旧币铸造五铢钱,并在上林苑设立负责铸钱的机构,称作“上林三官”。颁布严刑峻法:“盗铸诸金钱罪皆死,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从此五铢钱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独步于大汉王朝的五铢钱又一次迎来了重大钱币史改革。值得一提的是汉末王莽时期的铸钱,它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铸材众多,形状各异,堪称一绝。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两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隋唐钱币 隋王朝统一中国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迈向它的顶峰,经济上这时已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隋文帝改革币制,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在各地设关卡置样。历史进入唐代,正如同唐代灿烂而辉煌的历史,唐代货币发展,同样迈上了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顶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高祖改币制,废五铢,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xx古代货币历史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根据科学考古的发掘资料,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伟大的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制的一种称量货币。青铜仿制的贝壳在这个时期也有铸行。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 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就目前掌握的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偶而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及其规律 (2)

目录 1.1秦朝的货币 ......................................... 1.2西汉的货币 ......................................... 1.3王莽时期的货币 ..................................... 1.4东汉魏晋的钱币 ..................................... 1.5南北朝的货币 ....................................... 1.6隋朝的货币 ......................................... 2、货币演变的规律.......................................... 2.1钱币形制基本不变 ................................... 2.2货币重量稳定不变 ................................... 2.3畸形的铜本位 ....................................... 2.3.1什么是畸形铜本位 ................................. 2.3.2造成“畸形的铜本位制”的原因..................... 3、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及其规律 -------秦到隋的币制研究 1、秦朝到隋朝的货币演变过程 1.1秦朝的货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浅析中国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一)

浅析中国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发展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钱币,是各国各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之一,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积累和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共同的物质精神财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货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贝币”发展至现今的第五套人民币,这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各个历史时期。由于历史的演变,创造近数万种之巨的货币(纸币和钱币)和多姿多彩的中国货币文化,并且形成一套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体系。 一、中国货币发展史中几个重大演变 中国货币的发展基本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历史风云网https://www.doczj.com/doc/0c16334124.html,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因为半两钱盗铸不止,就下令新铸五铢钱,并允许天下郡国铸造,通称“郡国五铢”。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内容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0c16334124.html,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二、中国古代钱币发展阶段 从钱币形态特征上来分,我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钱币萌芽时期、纪地钱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史-2011级4班 臧凯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史 201112227 臧凯 一、演变历史 以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而建立起正式的中央银行体制为标志,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践。在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可以1997年作为分界线,之前主要是以反通货膨胀为目标,表现出抑制需求的特征;之后是以反通货紧缩及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表现出扩大需求的特征。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周期阶段,货币政策在实施中也会存在着扩张与紧缩的方面。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 在我国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普遍的认识是把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也当作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则明确地将货币政策的目标界定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1984—1997年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 (1)1984—1986年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反通货膨胀 在中共十二大提出“翻两番”战略目标的激励下,我国经济从1982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经过连续两年多的扩张,至1984年第四季度,经济已显现了明显的过热势头:为满足高速经济增长中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财政收支出现较大赤字,而弥补赤字的货币超量发行,

使得通货膨胀率直线上升,致使1984年10月中旬发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抢购风潮”。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央行开始实施以平衡信贷、降低通货膨胀率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应该说,这次货币政策实践是我国在宏观经济管理方式上由直接的行政和计划干预向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间接调控过渡的第一次重大尝试和标志。不过,由于当时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政策工具也不完善,因而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 (2)1987—1991年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反通货膨胀 为了满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从1986年第二季度开始通过赤字财政来维持投资与消费需求。特别是1988年实施财政的“包干”体制后,地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更加迅猛扩张。针对需求总量膨胀——财政赤字——货币超经济发行——物价上涨之间的恶性循环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对付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从1988年第四季度起推行了以紧缩为重点的“治理整顿”措施。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货币政策的实施,经济于1991年回复到了低通胀下的快速增长路径。 (3)1993—1997年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反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 1992年,中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周期的启动,到1993年上半年,持续高涨的投资发展热情和宽松货币政策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的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

xx货币发展简史 10级经济学 (2)xxxx10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发展演变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 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

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中国纸币的发展史

中国纸币的发展史 中国最初的货币是原始社会末期使用的海贝。公元前200多年出 现了金属货币和铸币。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建立后,统一了币制,以黄金和方孔圆形的铜钱流通全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960年-1127年)时期的交子。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大钱一千枚重二十五斤,买一匹罗需中钱二万枚,重二百六十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因而宋真宗时(997& mdash;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

—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 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 府发行交子。 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的重大进步,在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发行和使用纸币,不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纸币的流通面并

不广,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属货币。中国纸币的大量发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民国时期纸币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丧权辱国的清朝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辛亥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铸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把交通银行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191

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会计史》 期末考查论文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学生姓名高云 年级2014级 专业会计学 学号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一、货币在会计中的重要性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货币形式的重要性,首先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作为社会生产必然形式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等类型的生产单位,它们所生产的产品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不可能离开货币形式。只有当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成功地实现销售,体现为货币收入的时候,企业才能够生存下去。 其次,货币形式的重要性在于,在发达的或较发达的商品市场经济下,为货币类资产交易服务的各类社会主体,已经成了社会的一个生产部门。一方面,这意味着,这个相当特殊的生产部门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了其他生产部门如物质类商品生产部门能否正常运行的十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在其商业化经营过程中,将形成本部门的新增价值、新增利润。 二、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一)、最早的货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货币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而且手工业和商业显着发展。手工业分很多种,细致的分工引起了广泛的商品交换活动,加速了货币的产生。 (二)、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货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人阶级的出现,商业活动不再限于剩余生产物的偶然交换。商人阶级的出现,使产品发展成商品,这是经济方面的重大转折。铜铸币的发展极其广泛流通,又由于政治上各诸侯互相争雄,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因而各地区基于不同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铸造出各种不同的铜铸币,即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这四种货币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大小轻重都不一致。这个时期的货币虽然没有主币和辅币之分,货币单位已分等级,同时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而且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三)、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货币在秦汉时得以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实行金钱本位制,即黄金和铜钱并行。黄金按重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与钱币文化概览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与钱币文化概览>>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把货币称之为“钱”?我国钱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钱币”:指退出流通领域的历史货币,我国历史上用作交换的媒介,时间范围涵盖从商朝到中华民国时期,上下四千年;包括贝、玉、石、金、银、铜、铁、铅、锡以及麻布、棉纸等不同质材,从贝币到银圆铜圆,以方孔圆钱为主要货币形态 “演变过程”:指从萌芽--形成--发展--衰亡的整个过程。 “钱币文化”:指人类思想意识形态、精神在钱币上的体现,包括钱币本身的形制、制作、文字书法、图案设计等。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1、"钱币"的由来与趣谈 “贝币与商代铜贝”海贝原为装饰品,因携带方便,坚固耐用,有天生的计数单位,在中国历史上最先充当货币,以至于中国汉字中凡与财富有关的,大都以“贝”为偏旁, 如寶、貢、財、貧、賞、賜、貪、貫、貭、貴、買、賣、貶、貸、費、貿、賀、賃、賄、賂、貨、販、資、賊、賍、

賎、賑、賒、賠、賤、賦、賭、贏、贖、賽、購、賺、贈等等, 甚而出现"以贝为宝"的日常用语。后来天然海贝供不应求,遂有蚌贝、玉贝、骨贝及铜贝等仿贝辅其不足。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时期铸造的铜贝,是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比西方国家公认的最早金属铸币--吕底亚王国铸币(公元前640年)要早近千年。铜贝的形状完全仿效天然海贝,椭圆形,腹内铸成空洞,面中间有一道从上到下的槽沟,两边铸有数量相同的短齿纹. 还有一种"包金铜贝"和"贴金铜贝", 贝面上包一层薄薄的金皮或涂一层金粉,专供王侯贵戚们朝聘或赏赐之用. “孔方兄”一词源自西晋《鲁褒传·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钱形方孔由来已久,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方孔“半两”钱,方孔圆钱成为一种定制,直至民国初年方废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孔方兄”成为钱之谑称. 阿堵物《世说新语》记载,王夷甫(王衍)因雅癖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呼婢曰:“去此阿堵物!”自此,阿堵物遂为钱之别称。 邓通是西汉文帝的一个宠臣,官居上大夫。文帝曾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山,并破例允许邓通开矿自由铸钱,故而邓通私铸的半两钱流布四海,富甲天下。因此后世“邓通”成为钱币的别称. 2、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 战国时期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货币制度。货币币材丰富多样,有珠玉龟贝、金银铜锡.甚至包括牲畜、皮革、齿角、粮食、布帛。而金有金块、金贝,贝又有包金、贴金;银有银贝、银布;铜有铜块,铜铸币等。《管子?国蓄》有“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的记述。《汉书?食货志》也说“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至秦代则统一规定为: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用宝藏,不为币。而货币形制,精彩纷呈,叹为现止。仅就铜质铸币而言,因不同地域和不同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就流通不同形制的铸币,总体上形成了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四大货币体系,此外,还出土有戈形币、鱼形币、桥形币等。楚国的爰金,实际上已进入黄金铸币的初级阶段,其版金和饼金,虽然都属称量货币,但与当时其他国家使用的黄金有明显区别,即有比较固定的形制和重量(包括其计量单位)。再就货币的计量单位而言,同样精彩纷呈,如布币有釿、斤、金、寽、朱、两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硬通货的黄金,与其他实物货币之间,已经规定有严格的比价。《管子?乘马》:“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邑.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周景王二十一年(前524年)单旗就提出了金属铸币的子母相权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发行和流通的理论。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 3000-1122:贝壳从装饰品发展成支付手段。 1500-1122:开始铸造铜贝。 1154-1122:传说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1122:传说周武王克商,散鹿台之钱。 800-700:早期空首布产生。 700-600(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这是西方铸币之始。)613-591: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叔敖谏止。 524: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521:(波斯金银币。) 480:战国开始。 403:晋分裂为、、三国。 386:田和称齐公,齐造邦刀或铸於此时。 361:迁都大梁,当寽币的铸造当在此以后。 336:惠文王行钱。(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90-200:(罗马铸重阿斯铜币。) 284-279: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明刀应铸于此时。278:楚迁都。 248:(安息铸银铜币。) 241-223:楚迁都寿春,铸等金币。 221: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半两,黄金以镒为单位。

204:西汉政权建立,半两开始减重,黄金以斤为单位。许民铸钱。190:(罗马铸德纳留斯银币。) 186:半两减为八铢。楚民铸钱(?)。 182:半两减为二铢四,称五分钱。 175:铸四铢半两。又许民铸钱。 144:定铸钱伪黄金市律。 140:汉武帝铸三铢。 136:废三铢,复行半两。三朱、四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於此时。119:发行白金和皮币。 118:铸五铢。 117:废白金。 115:行赤侧五铢,一当五。 114:颁布告缗令。 113:废赤侧五铢当五制,集中全国铸币权於上林三官。 95:铸麟趾金。 [公元] 7: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栔刀和大泉。 9: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专用大小泉。 10: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採实货币制。 14: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和货布。调整金银价格。 24:玄(淮阳王)铸五铢。 30:公述铸铁钱。

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解读

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骨贝1、骨贝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原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体,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钱币长:26mm,阔:17mm玉贝2、玉贝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注:本藏品真伪未明,仍待进一步鉴定。钱币长:20mm,阔:13mm铜贝3、铜贝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按一般考究认为:它应隶属商代之物。钱币长:22mm,阔:14mm4西周币身有“武”字,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青铜制,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 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于货币,此乃中国货币之始,由于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到了战国中期

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征,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自后新莽复古,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NGC-72及NGC-49),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钱币长:85mm,阔:45mm 6、战国(平足布) 布币上有“郎”字,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青铜制,为战国中至未期货币。钱币长:55mm,阔:37mm 7、赵安阳小方足布赵小方足布战国中~末期,青铜制钱币长:47mm,阔(最大):31mm燕刀币8、燕磬折明刀一般认为是先秦(公元前220年或以前)的战国末期燕国货币。刀币是青铜制品;因币上有“明”的古字体,故名明刀。明刀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柄部和身部曲折如磬,因此也称“磬折刀”。钱币长度:133mm楚国货币9、战国蚁鼻钱(鬼面钱) 楚国货币,由贝币形状演化而来的铜币,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铸有阴文,观之鬼头,看来很像蚂蚁的鼻尖而称之;又因其上刻有似「贝」非贝的怪异字形,故又称鬼脸钱。它们大小不一,重量亦不等,铸造工艺己脱离就范刻文的原有方法。因为比刀布交易方便,而且使用时间较长,所以广大的地区都有它的迹,可见楚国的货币经济文化在当时于较高的水平。钱币长: (左)21mm(右)18mm,阔:(左)12mm(右)9mm 10、垣圜钱战国垣圜钱战国中至末期,为中国最原始的圆形货币之一,币身的右侧有一个大型的“垣”字篆书,青铜制,重约8克。钱币直径:40mm燕圆钱11、燕明化圆钱秦半两12、秦半两战国秦半两:出现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秦国,藏品仍待鉴定。年代:出现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经本室成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中国文化分析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沿革与中国文化 摘要:中国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货币的使用源远流长,经历了实物货币,铸币,纸币,几个主要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并深刻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发展。古代货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变经济 货币,是各国各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之一,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积累和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货币的产生发展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史的一部分,是整个人类政治经济活动的生动展示。中国钱币学,堪称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研究中国钱币,可以学习数十门类的学科知识,诸如政治经济、财政金融、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古代度量衡演变、文字书法演变、金属冶炼铸造技术演变、以及对外商贸交往文化交流等等,无一不在货币上反映出来。所以说中国货币制度的沿革与文化息息相关。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是最早出现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时期半坡人时期,便有实物货币的产生,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出土了很多牲畜,牛羊头,及兽皮等,反映了原始时期贫富差距的产生以及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开始显露。 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实物货币为“贝”。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牛羊等牲畜因体型较大,携带不便等原因,越来越不适于充当货币,此时,轻巧精致的

贝壳便登上了货币的历史舞台。以贝为币出现于夏商时期,贝壳的携带较为方便,便于计数。以贝为币反映了中国特有的货币文化,并在汉字中得以体现,沿用至今。例如赚,赔,贿赂等。然而天然贝数量稀少,并且难以寻找,从殷商晚期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金属铸币:无文铜贝。金属货币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钱”的金字旁即为文化方面的证明。从此,中国进入铸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各种货币,战国时期出现了四大货币体系:中原三晋地区的布币,北方燕赵和东方齐国的刀币,西北秦国行用环钱,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和“爱金”一方面放映了中国当时朱笔计数的高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当时商业活动的频繁。当时或许没有现在的汇率,各国货币就很难交换使用。所以各种类型了货币也使各国之间的贸易产生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的扩张。 这种情况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得以解决,秦统一货币,从秦“半两”开始,中国钱币以方孔圆形作为定制,文铭重量,铸行纪重钱币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秦朝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且这一政策多被历朝历代延续采用,所以对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比较大的阻碍作用。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半两”,改铸“五铢钱”钱,大小轻重适宜, 制作精美,深受欢迎,其后各朝累铸,沿用至唐初长达700余年,到唐朝时期的该为“开元通宝”。 自两汉以来到唐朝时期,货币主要用铜钱,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经济繁荣的时期,再加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的减弱,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快速,有的商人甚至“富可敌国”,在一定的资本积累下,由于四川盆地地区的商人大多躲过了战乱,再加上商品经济发达,普通的猪比翼不能满足大数量交易的要求,所以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