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类风湿性关

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统计表明,RA在全世界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而我国患病率为0.3%~0.4%。临床上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物(SA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及中药制剂,国内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及中药制剂。近年来,中药抗RA 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抗RA作用的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RA独特的优势。【治疗RA的化学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非甾体抗炎药上市。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2)、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减少

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作用。20世纪90年代COX异构体理论的提出使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RA治疗成为现实。这类药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较少干扰COX-1在胃肠、肾和血小板中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胃肠不良反应较传统NSAIDs明显降低。NSAIDs对COX-1,COX-2选择性不同,将NSAIDs分为4类:①COX-1特异性抑制剂,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②COX非特异性抑制剂,绝大多数传统的NSAIDs如布洛芬、消炎痛、双氯芬酸等;③COX-2倾向性抑制剂,如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④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另有艾瑞昔布,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一类化合物,已于2011年5月获得SFDA的批准。

NSAIDs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肾不良反应等。此外,头痛、认知障碍、过敏反应等也常使患者终止治疗,很大程度的限制了NSAIDs的使用,现如今最为常用的治疗RA为阿司匹林、美洛昔康、沙利度胺、塞来昔布。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已应用百年,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阿司匹林主要通过对环加氧酶-1(cyclooxygenase-1,COX-1,PGH2合成酶-1)及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PGH2合成酶-2)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进行不可逆的乙酰化

修饰而灭活COX-1和COX-2,从而阻断前列腺素H(PGH)的生成,减少血栓烷A2(TXA2)的生成,最终抑制血小板聚集。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②抗炎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同时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减轻炎症反应。

【美洛昔康】美洛昔康对与炎症有关的COX-2的抑制活性较对COX-1的抑制活性强,因具有好的抗炎作用和较少表1常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及其中成药的有效成分的胃肠道、肾脏副作用,主要用于轻、中度慢性钝痛,如神经痛、关节痛等,镇痛较强而持久,抗炎症急性渗出作用较吡罗昔康(piroxicam)长,总疗效优于吡罗昔康、双氯芬酸(diclofenac)、吲哚美辛(indomethacin)等药物,是控制风湿性疾病临床症状的主要药物之一。静脉注射治疗急性腰部风湿病与双氯芬酸肌内注射相比,止痛作用较强;肌内注射美洛昔康治疗急性关节疼痛疾病,疗效优于吡罗昔康;与吲哚美辛均能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和耐受性相似。本品不影响软骨组织的形成或修复过程,而且在每日剂量很低时即可抑制由佐剂性关节炎引起的骨与软骨损伤。在动物炎症模型(主要包括角叉菜胶、白陶土诱发的鼠后爪水肿模型、植入棉花团的鼠肉芽肿模型、角叉菜胶诱发的胸膜炎

及液体石蜡为佐剂的结核分支杆菌诱发的关节炎模型),美洛昔康都显示了较强的抗炎活性。

【沙利度胺】沙利度胺(Thd)因致畸作用撤出市场后又被发现在抗炎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活性,并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麻风并发症麻风结节性红斑、类风湿性关节炎等。Thd 具有抗炎活性,主要与其降低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有关,一般通过2种途径:一是增加TNF-αmRNA的降解从而下调TNF-α的表达;二是抑制TNF-α的重要激活因

子NF-κB的产生,从而减少TNF-α的产生。同时,Thd还能激活T细胞受体(TCR)尤其是TH1亚群。有报道称Thd与甲氨蝶呤合用治疗风湿病效果更好,有效率可达80%;与氨羟二磷酸二钠合用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有较好疗效。Adams 等通过对患者体内IL-1,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得出结论,Thd对风湿病的治疗效果优于皮质激素。【塞来昔布】塞来昔布是在我国上市的第一个特异性COX-2抑制剂。国内外进行的多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表明,塞来昔布能改善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V AS、患者及研究者对疾病总体状态的评价、关节炎指数等,提示塞来昔布对RA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改善。

塞来昔布的作用机制就是抑制COX来阻止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而抑制炎症。炎症的初始阶段会诱导COX-2生成,因而导致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和聚积,尤其是前列腺

素E2可引起炎症、水肿和疼痛。而塞来昔布可通过抑制COX-2阻止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产生,达到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体外及体内试验表明,塞来昔布与基础表达的COX-1的亲和力极弱,治疗剂量的塞来昔布不影响由COX-1激活的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有很好的抗炎效果;而且不干扰组织中与COX-1相关的正常生理过程,尤其在胃、肠、血小板和肾等组织中。

此外,传统的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COX2选择性抑制剂如萘丁美酮、尼美舒利、罗非昔布等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NSAIDs虽常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药物,能减轻临床症状和某些体征是由于其抗炎作用,但不能根治炎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病理机制无决定性影响。从而不能防止组织损伤、关节破坏和畸形,必须尽早加用SAARDs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慢作用抗风湿药包括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和免疫抑制剂,该类药物可以延缓或阻止RA关节和软骨的损害。是临床RA治疗的主要措施,一般少则2~3个月,多则半年才见效。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骨侵蚀多出现于起病后2年内,因此RA发病头2年是阻止关节发生不可逆损害的关键时期,并且人们发现SAARDs的毒副作用并不像过去想象的那么严重,甚至比某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还轻,而且SAARDs的不良反应几

乎都是可逆的,而关节破坏则难以逆转,因此目前有主张RA 的治疗应早期使用SAARDs。现如今最为常用的为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金制剂、青霉胺等。

【甲氨蝶呤】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细胞毒药物,广泛用于抗肿瘤治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MTX被试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并取得良好疗效。至今,虽然有许多新药出现,但MTX具有疗效显著、严重的副作用少、长期应用耐受性好、价格便宜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治疗RA的首选药。

在体外,MTX能上调RA患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4及IL-10的基因表达,同时能下调IL-2及IFN-γ的基因表达。早期的体外实验显示,MTX能抑制巨噬细胞产生IL-1,直接干扰IL-1与其受体结合,抑制细胞对IL-1的反应。而且MTX通过增加腺苷释放,与腺苷A3受体结合,能促进IL-1受体拮抗剂的基因表达及合成达到抗炎的效果[15]。MTX 还能通过腺苷的释放,抑制TNF-α的表达;而且MTX能直接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可溶性TNF-α受体,进一步抑制TNF-α的活性。检测RA患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或IL-1ra与IL-1β的比值能预测MTX治疗RA 的疗效;治疗前IL-1β水平增高或IL-1ra与IL-1β的比值较低的患者对MTX治疗敏感、疗效好,间接支持MTX通过细胞因子达到抗炎作用。

【来氟米特】来氟米特(商品名:爱若华)由美国欣凯公司研制,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少,疗效与MTX相似,耐受性优于MTX。美国FDA于1998年批准该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国SFDA于1999年批准在中国上市。来氟米特口服吸收后在肠壁和肝脏内通过打开异恶唑环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物,通过代谢物在体内发挥主要的药理作用。活性代谢物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但对T淋巴细胞淋巴因子的产生和IL-2受体的表达无抑制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来氟米特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ICAM-1,ECAM-1的表达,减少局部巨噬细胞的数量,对TNF-α,IL-1β和MMP-1的表达的抑制以及降低MP-1/TIMP-1(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比值的作用与疗效相关。其他实验显示,来氟米特不影响人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和白细胞下降、可逆性脱发、胃肠道反应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是可逆的,大部分在用药过程中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恢复,其对白细胞和转氨酶的影响呈一过性。

【柳氮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是磺胺吡啶(SP)与5-氨基水杨酸(5-ASA)的偶氮络合物,最早于40年代被试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SASP的抗炎作

用同MTX类似,通过抑制嘌呤合成过程中5-氨基咪唑-4-甲酰基核苷酸转甲酰基酶(AICARTfase)引起细胞内AICAR聚集以及腺苷释放增多,腺苷与炎症细胞表面的A2型腺苷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炎症细胞活性,如嗜中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受抑。SASP还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如白细胞介素(IL)-2,IL-1,IL-6,IL-12和TNF-α,这些细胞因子作为前炎症因子,是导致RA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SASP还可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而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调控多种重要免疫因子的表达。

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和米诺环素)和抗疟药(临床上常用的是羟氯喹和氯喹)等亦是用于RA治疗的DMARDs。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GCs)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双刃剑,既可迅速缓解关节肿痛等症状,又可能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既是正常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物质,又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在体内,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皮质醇和皮质酮。临床作为药物使用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包括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近年来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并不是仅有免疫抑制功能,而是对机体有双向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双向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与促炎以及对于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

过程中的不同调节作用。作为抗炎剂,糖皮质激素可以下调

某些促炎因子的表达,如IL-1β,TNF-β,干扰素-α(IFN-α)和IFN-β等。一些与炎症反应有关的趋化因子,如IL-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β),MIP-3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MCP-3,MCP-4,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也可以被糖皮质激素下调。TGF-β,IL-10和IL-10R等可以抑制促炎因子产生的物质,其表达则被上调。最新研究却发现糖皮质激素也具有促炎作用。它可以大幅度上调一些细胞表面或者胞内的细胞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如IL-1RⅠ,IL-8R,IFN-αR,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R)Ⅱ,IFN-γRⅠ,IFN-γRⅡ以及IL-6型受体的gp130亚基和TNF家族成员家族的成员。【生物制剂】近几年北美和欧洲先后批准了几种治疗RA的生物制剂上市,如肿瘤坏死因子(TNF)阻滞剂和白细胞介素21受体拮抗剂(IL21Ra),它们在治疗RA的临床疗效方面令人鼓舞,TNF生物阻滞剂有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依那西普(etanercept)、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TNF生物性阻滞剂的最大不良反应是感染,可诱导产生药物性狼疮,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等不宜使用。目前上市的白细胞介素21

受体拮抗剂IL21Ra(商品名anakinra)经临床试验已证明有效并且安全,anakinra最大的优点是它不仅可以控制关节症状,同时还可以减低骨结构的破坏,因此亦被推荐为治疗RA的另一种新的DMARDs。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严重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常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目前,在临床上使用化学药物治疗RA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短期疗效尤为显著,但易反复,不良反应多。近年来,中药抗RA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大量的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如苷类、生物碱、黄酮及萜类等具有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中药复方在抗RA作用的效果显著,其化学成分多样,药理活性广泛,具有疗效可靠,且具有毒性低、取材广、价格低等优点。

【苷类】以苷类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中药有多种,其中使用较多的包括:含雷公藤多苷的雷公藤;含木瓜苷的木瓜;含刺五加苷的五加皮和刺五加;含白芍总苷的白芍;含三七总皂苷的三七以及含薯蓣皂苷的穿山龙等。

【雷公藤】对炎症本身有直接的对抗作用,对炎症时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趋化、前列腺素(PGE2)和其他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出、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后期的纤维增生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雷公藤中的三萜类成分雷公藤红素对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雷公藤内酯醇可以降低多种炎症因子的生成,抑制免疫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免疫抑制效应。雷公藤多苷能抑制辅助性CD4T细胞功能,改善CD8T 细胞功能,下调CD4/CD8的比例而产生临床效应。雷公藤多苷使患者机体内存在的各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病理性平

衡产生改变,纠正免疫系统紊乱,这也许是雷公藤多苷治疗

免疫性疾病的药理学基础。它还能抑制血管新生、减缓滑膜血管翳的形成与增殖,减轻其对关节软骨及骨的侵蚀破坏作用,发挥对RA的治疗作用。

【木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木瓜苷(glucosides of cheanomeles speciosa,GCS),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GCS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是关节滑膜细胞,它可显著降低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大鼠致炎关节滑膜细胞的PGE2和TNF-α的水平,抑制细胞亢进的代谢、增殖和分泌功能而达到其治疗RA作用。杨德才等对木瓜治疗3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观察发现,木瓜对RA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5.26%,显效率达53%,与诺松对照组比较,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证明其对RA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五加皮和刺五加】均为临床常用中药,五加皮参与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可激发T,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对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增强效应;可显著促进脾IgM分泌细胞产生,明显提高NK细胞活性以及增强ConA刺激脾细胞产生HL-2。刺五加具有较强的调节免疫功能,研究显示,刺五加多糖(ASPS)具有极强的免疫调节及抗氧化活性,对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刺五加皂苷(ASS)可提高的免疫功能,对血液内淋巴细胞增殖具极强的促进作用。

此外,前文提到的含白芍总苷的白芍;含三七总皂苷的三七以及含薯蓣皂苷的穿山龙在抑制IL-1,TNF-α和PEG2的都呈

现出了很好的活性,证明其对RA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生物碱类】

【乌头碱】含乌头碱的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镇痛效果的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朱凡等采用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疼痛模型研究乌头碱醇质体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乌头碱醇质体能延长小鼠扭体的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说明乌头碱醇质体对冰醋酸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徐红萌和姜慧卿实验发现附子通过κ-阿片受体介导,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产生镇痛作用。周丽娜等研究表明,乌头桂枝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张宏等研究发现,川乌水煎液能显著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并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并且其镇痛作用与川乌的煎煮时间和给药量呈显著的相关性。辜学敏等研究表明甘草附子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说明附子具有良好的抗RA作用。川乌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疾病。毛理纳等研究发现,乌头汤能够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及蛋清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毛小平等研究发现,制川乌按不同比例与水牛角配伍后,均对巴豆油和鸡蛋清分别致小鼠耳肿胀和足趾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青藤碱】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等的藤茎,青藤碱(sinomennine,SIN)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实验证明SIN

主要通过以下作用机制来抗RA:SIN能显著降低大鼠关节浸液内NO,PGE及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抑制血清中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产生;抑制活动性RA患者中血清TNF-α,IL-1β的产生从而减少滑膜炎症;Ou等研究表明,SIN通过抑制与细胞黏附分子147(CD147)紧密相关的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显著降低CD147的活性,进而抑制活性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的侵入及转移发挥治疗RA作用。

大量实验证实多种含生物碱的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药效,为各含生物碱的药物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另有含马钱子碱的马钱子以及龙胆碱的秦艽等都是常用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研究证明有着显著疗效。

【马兜铃酸】马兜铃科的药材寻骨风、广防己、马兜铃、关木通、青木香、朱砂莲已检出含马兜铃酸,细辛、天仙藤检出含马兜铃酸类物质,因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限制了药物的应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寻骨风。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茎,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跌打损伤疼痛。陈铎葆等采用热板实验、扭体实验观察寻骨风的镇痛药效,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实验观察寻骨风的抗炎药效,结果显示其有很好的镇痛抗炎药效,刘菊福等研究证实寻骨风注射液对醋酸

所致的扭体反应、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大鼠酵母性关节炎均有抑制作用,申庆亮等对寻骨风镇痛消炎作用有效部位研究显示寻骨风主要抗炎镇痛部位在总生物碱。

马兜铃酸毒副作用较大,主要是致肾小管上皮细胞DNA损伤、肾间质纤维化以及致肿瘤作用,可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肾脏损害,极大的限制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使用,如关木通、广防己在很多中成药中已禁止。

【其他】

【青蒿素】从青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是一种倍半萜有效单体,本身无药理作用,但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和蒿乙醚,是有过氧桥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含青蒿的中成药有清感丸、十四位羌活风湿酒和广州神曲。有学者发现双氢青蒿素能明显抑制蛋白激酶B(Akt)及NF-γB转录因子的活化而促进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双氢青蒿素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布洛芬配伍能加强其降低AA大鼠关节滑膜IL-1,TNF-α表达的能力,从而缓解RA症状。有学者研究证实,在RA滑膜细胞中,青蒿琥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NF-γB活化从而抑制TNF-α分泌治疗RA滑膜炎症。崔向军等用青蒿琥酯治疗87例活动性RA临床观察表明,青蒿琥酯治疗R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作用不亚于羟氯喹。

【独活】常用于治疗RA,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另外含

量较高的就是挥发油类。孙文畅等研究表明独活挥发油能够阻断炎症反应下的PEA下降,升高PEA水平,能抑制TNF-α,iNOS,IL-6mRNA表达。范莉等研究表明独活挥发油高、低剂量可显著抑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独活挥发油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

次数,镇痛率可达76.8%。王爱武等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可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趾肿胀、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度,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福尔马林致痛试验的第二时相的疼痛强度。独活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研究为研制较为理想的抗炎镇痛新药提

供了药理学基础,使独活这味古老的中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桑寄生】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桑寄生传统主要用于风湿痹证、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等证。桑寄生的配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陈有岭采用自拟黄芪熟地寄生汤(黄芪、桑寄生、熟地、乌梢蛇、乳香等)加减内服配合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呈现了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和减轻。巨鲜婷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法和耳肿胀法对不同剂量桑寄生浸膏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桑寄生浸膏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相近,可作为治疗风湿用药。

此外,还有很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都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如苷类中,含柴胡皂苷的柴胡、含山茱萸总苷的山茱萸、含竹节参总苷的竹节参;生物碱类中,含苦参碱的苦参;多糖类中,含灵芝多糖的灵芝;含萜类的伸筋草、青蒿以及以川芎嗪为主要成分的川芎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着显著的有效,有待于进一步更为深入的研究。【讨论】近年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的研究发展迅速,新药和新疗法层出不穷,极大的改善了病人的病情,但RA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目前仍主要以减轻疼痛、控制病情为主。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NSAIDs,SA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制剂,国内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NSAIDs,SAARDs,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制剂,欧美国家所用的生物制剂在我国临床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生物制剂治疗成本高昂,平均费用为20万/年,相对于恶性肿瘤等疾病,普通患者难以主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免疫药,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一线用药,这类药物具有止痛和抗炎的特性,从而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但不能改变疾病进程或阻止关节破坏,因此不能单独应用。此类药一般数日内即可起效,又称快作用药。并且长期用药不良反应的几率会显著增加,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贝诺酯,为内在肝脏毒性药物。在风湿科中广泛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COX-2抑制剂有致心血管病风险,应避免长

期用药,严格控制剂量,使疗效/剂量最大化。SAARDs包括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缓解临床症状,但起效慢,影响患者的自身免疫过程,对临床客观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的改善有作用,是临床治疗风湿病的主要药物,几乎所有的慢作用抗风湿药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但其发生率依药物的品种而有所不同。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但肌无力恢复慢且不完全。

中医药治疗RA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而且还能缓解和对抗西药毒副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及其制剂有促进软骨与骨质的修复,增加骨密度,抑制血管增生,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如诊断标准缺乏统一性,诊疗标准的紊乱,特别是疗效判定的不一致,造成临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低,重复性差;缺乏明确的药理、药效学研究,对产生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不清楚,中药治疗RA是抗炎作用还是免疫调节缺乏明确的阐述。

目前虽然没有完全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但是在治疗的时候应该把握最佳时期,预防出现不可逆性关节损坏的情

况。RA的治疗应遵循规范化治疗的原则,即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新药的使用。一方面通过一线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关节肿痛症状,另一方面应及时联合能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控制病情进展。选择疗效好而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控制病情、改善RA预后的关键。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RA患者,应及时使用新型抗风湿药物。在临床上大多联合应用各类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各治疗药物互补不足,达到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池里群,周彬,高文远,刘振,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类风湿性关 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统计表明,RA在全世界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而我国患病率为0.3%~0.4%。临床上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物(SA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及中药制剂,国内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及中药制剂。近年来,中药抗RA 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抗RA作用的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RA独特的优势。【治疗RA的化学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非甾体抗炎药上市。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2)、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减少

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作用。20世纪90年代COX异构体理论的提出使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RA治疗成为现实。这类药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较少干扰COX-1在胃肠、肾和血小板中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胃肠不良反应较传统NSAIDs明显降低。NSAIDs对COX-1,COX-2选择性不同,将NSAIDs分为4类:①COX-1特异性抑制剂,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②COX非特异性抑制剂,绝大多数传统的NSAIDs如布洛芬、消炎痛、双氯芬酸等;③COX-2倾向性抑制剂,如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④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另有艾瑞昔布,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一类化合物,已于2011年5月获得SFDA的批准。 NSAIDs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肾不良反应等。此外,头痛、认知障碍、过敏反应等也常使患者终止治疗,很大程度的限制了NSAIDs的使用,现如今最为常用的治疗RA为阿司匹林、美洛昔康、沙利度胺、塞来昔布。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已应用百年,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阿司匹林主要通过对环加氧酶-1(cyclooxygenase-1,COX-1,PGH2合成酶-1)及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PGH2合成酶-2)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进行不可逆的乙酰化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 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 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醪、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

135系统精讲-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第六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

1.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特点 A.最常见于肘关节鹰嘴处 B.骨隆起受压处也多见 C.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 D.它的存在表示本病活动 E.质硬、有压痛、非对称性分布 【答案】:E 【解析】:皮下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皮下,如上肢鹰嘴突、腕、踝等关节。其大小不一,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黏附于骨膜、肌腱,坚硬如橡皮,无压痛,呈对称分布。类风湿结节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2.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护理措施,下列错误的是 A.限制受累关节活动,保持关节功能位 B.避免肢体受压 C.关节肿痛时卧床休息 D.给予舒适卧位 E.避免关节活动 【答案】:E 【解析】:活动期发热或关节肿胀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并保持正确的体位,病情缓解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可做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3.患者男性,50岁,教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近20年,目前因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常出现忧虑、孤独感和失望。护士列出的护理诊断那个不适合该病人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躯体移动障碍 C.预感性悲哀 D.活动无耐力 E.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答案】:A

【解析】: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病人目前不存在呼吸道堵塞现象,因此清理呼吸道无效,不适合该病人。 4.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常见诱因是 A.紫外线 B.阳光直射 C.寒冷潮湿 D.过敏反应 E.遗传因素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是某些可疑病原体感染人体,在某些诱因(如潮湿、寒冷、创伤等)作用下发生的。 5.患者女性,33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5年,出现受累的关节炎性肿胀是 A.匙状指 B.梭状指 C.杵状指 D.爪形手 E.O形腿 【答案】:B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病人。急性发作期,由于滑液增加和关节外软组织的肿胀,使关节肿胀呈梭形,特别是近端指间关节,称梭状指。 6.类风湿关节炎最早出现的关节表现是 A.发热 B.咳嗽 C.关节疼痛 D.关节肿胀 E.关节畸形 【答案】:C 【解析】:关节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最早的关节症状,表现为小关节、对称性、持续性疼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内科James R.O'Dell博士 过去10年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第一,认识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很重要。第二,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联合治疗非常有效。第三,作用于细胞因子(如TNF-α和白介素1)的药物是有效治疗方法。第四,现在已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治疗转归评估必须包括对重要并存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分析。 早期诊断和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早期就可发生关节损害。30%病人在诊断时有骨质侵蚀的放射学证据,在2年时,这种比例上升至60%。骨质侵蚀和畸形大多不可逆。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后3个月内即开始DMARDs治疗至关重要。 不能仅凭一项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使用与临床因素有关的7项诊断标准有助于诊断。诊断标准是:晨僵;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域的关节炎;手关节的关节炎;对称性关节炎;类风湿结节;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升高;放射学改变。许多其他综合征,包括持续数周的自限性病毒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很相像。因此,前4项标准必须存在至少6周才能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但这样可延误治疗数月或数年。环瓜氨酸肽(CCPs)的抗体,虽然在就诊时敏感性只有50%~65%,但特异性很高(90%~98%),对早期诊断很有用。 一般治疗原则 美国类风湿病学会最近发表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指南(图1)。所有治疗都不能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目标是:缓解与关节有关的症状;恢复全部功能;采用DMARDs药物维持病情缓解。所有病人在出现症状后3个月内都要接受风湿科医师评估,以便所有病人在出现症状3个月时都能得到DMARDs治疗。临床医师可采用美国类风湿病学会有关改善的标准来定量判断治疗改善情况。 药物治疗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分为3大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皮质类固醇和DMARDs。

自制小偏方治好类风湿

自制小偏方治好类风湿 两年没敢出门,大热天也得穿长袖。献方人翻医书,自己研究出个偏方,只用了一次,类风湿治好了。近日,银浪读者史佳玲给记者打来电话。史佳玲说,两年前,她得上了类风湿。两年时间,因为怕风,她基本不怎么出门。看了两年医书,她研究出个小偏方。结果,只用了一次,她的病就治愈了。她想把偏方献出来,让更多患者受益。手术后得上类风湿史佳玲,今年39岁。37岁那年,她得上了子宫肌瘤。眼看肌瘤增大,有破裂的危险,她去医院,做了手术。手术挺成功,可她的术后养护,却挺失败。史佳玲,住在银浪库某小区的一楼。她说,自己家是老楼,窗户和门,都挺破。而且,她家楼前是个小广场。以前,窗户和门不严实,家里就总进风。没病时,她没觉得咋地。可做了这个手术后,身子虚弱,只要一来风,浑身就打哆嗦。几天下来,她的脚踝就疼了起来。时间一长,她的膝盖、手臂、手腕也开始疼起来。半个月后,全身开始疼。史佳玲觉得,这种症状,不是啥好事。她去了两家医院检查、化验,都被确诊为类风湿。两年没出过屋大夫告诉她,类风湿这种病,很难治。但大夫还是给她开了几千块钱的药,让她回家吃。吃了一个多月,全身皮肤、骨头都发冷。

后来,到了春天,天暖和了,刮的风都是热风了,史佳玲又出门试了试。结果,别人都觉得挺暖的风,打到她身上,全都变凉风了。自此之后,她再也不敢出门了。夏天在家里,别人穿短袖、短裤,可她在家里,还得捂着线衣线裤。两年时间,她基本没怎么出门,只在家里穿过五天短袖。按史佳玲的话说,在家里的日子,把她憋坏了。她买断后,本来做了点儿小买卖,因为不能出门,买卖也兑给了别人史佳玲想,自己才30多岁,不能一辈子就这样下去呀。在家里呆着的日子,她翻起了医书。研究出治病良方.去年11月份,本报登了一个治疗关节炎的方子。拿到这个方子,史女士乐坏了。她让爱人,赶紧给她抓药。当天,她就把药酒泡上了。每天按用法喝,她感觉挺舒服。偶尔天热时,她也敢开开窗户透透气了。可没想到,她有胆囊炎,喝了一阵酒后,她的胆囊闹起了毛病。于是,她赶紧把药酒停了下来。后来,她在《中国名医偏方》中,发现了一个治疗类风湿的方子。按方中用法,她试了一次,结果不太见效。史女士说,在家呆了两年,久病成医。她没把这个方子放弃,按自己的理解,又放了透骨草、艾蒿、防风等几味中药。当天晚上,她在浴盆里,泡了两个多小时,全身大汗淋漓,感觉特别舒服。但自己的病,到底好没好,她也不确定。准备再用一次偏方,今年入夏后,史女士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回到家后,她又养了一个星期。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的疾病,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理为关节的滑膜炎,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病。 (一)病因 病因尚不明。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感染因子如支原体、分支杆菌、肠道细菌、EB病毒、HTLV I和其他逆转录病毒都曾被怀疑为引起本病的病原体,但均未找到确证。 2.易感性本病的易感性是与遗传基础即Ⅱ类HLA有关。 (二)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延绵不愈是病原体和遗传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以下假设可说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①HLA可以作为某些病原体的受体;②病原体的抗原片段与HLA分子的氨基酸进行结合;③分子模拟作用,即与疾病相关的HLA分子和病原体具有相似结构的基因片段,如HLA DR4某些亚型与EB病毒壳抗原(gP110)间则有一段相同的氨基酸,使抗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转为对其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当抗原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巨噬细胞或巨噬样细胞所吞噬,经消化、浓缩后与其细胞膜的HLA DR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若此复合物被其T细胞的受体所识别,则该辅助淋巴细胞被活化,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包括激活B淋巴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其中有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类风湿因子是免疫球蛋白IgGFc端的抗体,它与自身的IgG相结合,故又是一个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和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造成关节局部和关节外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病理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在急性期滑膜表现为渗出性和细胞浸润性,滑膜下层有小血管扩,皮细胞肿胀,细胞间隙的增大,间质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当病变进入慢性时期,滑膜变得肥厚,形成许多绒毛样突起,突向关节腔或侵入到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这种绒毛在显微镜下呈现其滑膜细胞层由原来的1~3层增生到5~10层或更多,其部分为具有免疫活性的A型滑膜细胞,有巨噬细胞样功能。滑膜下层有大量淋巴细胞,呈弥散状分布或聚集成结节状,如同淋巴滤泡。其部分为CD4(+)T淋巴细胞,其次为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另外尚出现新生血管和大量被激活的纤维母样细胞以及随后形成的纤维组织。 绒毛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又名血管翳,是造成关节破坏、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血管炎可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外的任何组织。它累及中、小动脉和(或)静脉,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沉着,膜有增生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或堵塞,类风湿结节性血管炎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但也见于肺。结节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排列成环状,外被以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间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四)临床表现(重要考点)本病发病年龄自20岁至60岁,以45岁左右为最常见。女性患者约2~3倍于男性。 大部分患者起病缓,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等症状。1.关节表现 (1)晨僵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半至数小时)的僵硬,如胶粘着样的感觉。出现在95%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成正比,它常被作为观察本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其他病因的关节炎也可出现晨僵,但不如本病明显。(重要名词解释) (2)痛与压痛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关节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其次是足趾、膝、踝、肘、髋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3)关节肿多因关节腔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病程较长者可因滑膜慢性炎症后的肥厚而引凡受累的关节均可肿,常见的部位为腕、掌指、近指、膝关节,亦多对称性。(4)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患者。因滑膜炎的绒毛破坏了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造成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的畸形,又因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受损使关节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出现手指关节的半脱位如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等。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痉挛则使畸形更为加重。 (5)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痛肿和畸形造成了关节的活动障碍。

类风湿性关节炎题库2-0-8

类风湿性关节炎题库 2-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 A.中老年退行性变,非炎症疾病 B.与IgM半乳糖化缺陷有关 C.非对称性多关节为主的疾病 D.与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 E.以多关节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老年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IgG半乳糖化缺陷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有关。与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无关。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最早的关节症状是() A.关节疼痛 B.关节畸形 C.梭形肿大 D.皮肤发红 E.关节强直

问题: [单选]类风湿关节炎的遗传易感基因是() A.HLA-B27 B.HLA-DR2 C.HLA-DR3 D.HLA-DR4 E.HLA-DR5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0d6554110.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类风湿结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A.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 B.质硬 C.有压痛 D.常出现在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 E.对称性 类风湿结节大小约0.2~3cm,呈圆形或卵圆形数量不等,触之有坚韧感,按之无压痛,易发生在关节隆突部以及经常受压部位。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关节畸形有() A.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尺侧腕伸肌萎缩,手腕向桡侧旋转、偏移,手指向尺侧代偿性移位,形成指掌尺侧偏移 B.掌指关节强直畸形 C.肘、膝、踝关节脱位 D.远端指间关节严重屈曲,近端指间关节过伸呈"钮孔花"样畸形 E.远端指间关节过伸,近端指关节屈曲畸形,形成"鹅颈样"畸形 掌指关节脱位;肘、膝、踝关节强直畸形;近端指间关节严重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过伸呈"钮孔花"样畸形;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关节屈曲畸形,形成"鹅颈样"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锻炼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锻炼方法 文章目录*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锻炼方法1.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锻炼方法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注意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锻炼方法 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锻炼方法针对膝关节:可适当进行下蹲运动,但要注意下蹲的幅度,不要过度下蹲,因为下蹲幅度过大不但没有康复效果,还很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针对肩关节:一侧手臂经肩部后置于背部,而另一侧手臂经腰部后置于背部,然后,使双手在背后相接触。 针对肘关节:双手平伸与肩同高,握拳屈肘,尽量使手接触到肩部,然后再恢复平伸状态,反复进行数次,双手交替进行。针对腕关节:可选用哑铃来做锻炼用具,用患侧手紧握哑铃,做手腕的屈曲运动和伸展运动。这样可使患部得到很好的锻炼。针对指关节:可适当进行手指握伸运动,在指关节拳握时,可紧握住圆珠笔;在指关节平伸时,可将手指平贴桌面,患者可反复进行此动作。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类风湿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软

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畸形,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跗管综合征。关节外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还常见有各器官各累如心脏,肾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眼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1、预防风湿性关节炎应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很多关节疾病都是从不注意季节变化和不合理穿衣造成的。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 2、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3、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各种疾病的措施,预防风湿性关节炎也不例外。 4、预防和控制感染。专家指出:有些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

治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治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吧,这主要是因为这个疾病不仅很难治愈,而且经常折磨着患者,使患者非常痛苦,那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都有哪些呢?其实如果想要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可分为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法必须得看患者患病的程度来进行治疗,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治类风湿关节炎都有哪些方法。 1.一般治疗 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2.药物治疗 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

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1)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 (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 (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在重

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 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 以上就是关于对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的介绍了,到了这里我有理由相信大家在经过了上面的详细介绍之后,都应该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都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了,其实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大家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心态并且能够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 治疗,那么我相信疾病都能很快的离开你,同时你也能很快的回来美好的生活当中。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就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中安类风湿骨病专科医院专家为大家做以下详细的解读: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一)细菌因素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二)病毒因素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三)遗传因素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四)性激素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认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普遍承认。具有HLA-DR4和DW4型抗原者,对外界环境条件、病毒、细菌、神经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的刺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侵袭机体时,改变了HLA的抗原决定簇,使具有HLA的有核细胞成为免疫抑制的靶子。由于HLA基因产生可携带T细胞抗原受体和免疫相关抗原的特性,当外界刺激因子被巨噬细胞识别时,便产生T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四肢小关节, 早期受累关节疼痛肿胀,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性改变及进行性强直(ankylosis)和畸形(deformity),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自身免疫反应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尤其是RF-IgG可形成自身免疫复合物,可引起关节滑膜(synovial membrane)及附近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溶酶体酶的释放,从而导致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肌腱、韧带及滑膜组织的局部破坏。而70%~80%的患者血清RF阳性。 2. 感染 由于本病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受累关节肿胀、白细胞增多等炎症性表现,与感染性炎症相似;50%~80%的RA病人是在反复发作的咽炎、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或其它链球菌感染之后,经过2~4周开始发病的;而且应用抗生素治疗及摘除病灶性扁桃体后,对RA的病程和发病率均有良好的影响,故认为感染病灶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可能是引起发病或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启动的因素, 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因。

3. 遗传因素 本病病人HLA-DR4抗原检出率明显升高,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也较高,故提示发病与遗传有关。 4、内分泌因素: 因为RA多发生于女性,而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故认为内分泌因素和RA似有一定关系。研究发现RA病人存在皮质醇节律率乱,可能与RA的发病有关。 5、发病诱因: 一般说来,各种感染可诱发或加重RA,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关节扭伤、跌伤、骨折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病理 RA呈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经过,其基本病理改变是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articular cartilage、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在急性期,关节滑膜表现为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高敏照 临床03-4 9030141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坡会,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历代医家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骨痹、肾痹等,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内因是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虚、肝肾亏虚,外因是风寒湿热之邪人侵,内外之因相合而致病。 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痹久累及肝肾,伤及筋骨而导致本病。如《素问·痹论》:“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类证治裁·痹证》:“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夹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本病的病性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肝肾脾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住关节,痰瘀痹阻。若久痹不愈,可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而亏。 2、中医治疗方法 杨大赋[1]认为本病早期邪入未久,正气尚可支持,宜以攻邪为主;中期正气渐虚而邪气亦盛者,则宜扶正祛邪;晚期正虚邪恋者,以调补为要,兼顾通络。攻邪通络不忘扶正,扶正不忘攻邪,辨病辨证相结合。李如意[2]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急性活动期其证候特点是症状表现急且重,其病机特点是以邪气盛为主,故治疗上以祛邪为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为肝肾气血不足,故需在祛邪同时佐以扶正之药,以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在恢复期,风寒湿热之邪得到了基本控制,其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祛除未净余邪和恢复脏腑机能为治疗目的。在缓解期,其病机特点以正气虚为主,因此治疗应重在扶正,尤其应注意调补脾肾,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避免缓解期再次复发。蒲文斌[3]认为RA的治疗应以健脾补肝肾,活血通络为本,辅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具体运用时可根据临床症状酌情调整各类药物的剂量,则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秦林[4]等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湿”可能为RA 发病的重要基础。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寒湿诸邪合而为痹, 进一步发展成为寒热、痰瘀、虚实错杂, 并最终形成累及心肝脾肺肾诸脏的全身性疾病。提出“和肝脾, 除风湿, 平寒热, 消肿痛”的治疗原则。 3、分型分期治疗 沈晓燕[5]等,根据关节肿痛症状的差异分四型论治,对风湿证洽疗,首推麻杏慧甘汤;湿热证的治疗,首推越脾加术汤;寒湿证的治疗,首选麻黄加术汤;湿痕证的治疗,首选桂枝获荃丸。商宪敏[6]等提出RA常见证候6型:风寒湿痹型,冶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风湿热痹型,治宜清热祛风、利湿通络。方用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宜祛寒清热、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痰瘀凝滞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肝肾亏损型,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佐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右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脾肾两虚型,治

类风湿关节炎激素治疗方法

出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吊的慢性疾病,我们是不能拖延了治疗时间的,要及早做好治疗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可是这样的疾病治疗起来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下面小编来讲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激素治疗方法有哪些? 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很多的患者都存在着很多的错误想法,认为只要能够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木器就可以,比如很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于激素治疗就存在这样的误区,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使用激素的治疗的,那么对于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都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激素治疗风湿病是有严格适应症的,一般而言,只有不足5%的风湿病病人是需要用激素治疗的,但据门诊接诊时,发现有75%~85%的病人曾经用过激素。 风湿病为缠绵难愈的疾病,病人要求药到病除,速战速决是不现实的。偏偏遇上有的医生不了解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治疗风湿病的适应症。还有的医生以盈利为目的,将激素装入胶囊中,称之为某某特效风湿灵,给求医心切的病人服用。用激素后,痛僵稍减轻,活动可改善,病情有一些缓解,病人就为此高兴。殊不知激素有许多副作用,如发胖、低钾感染、并发胃出血、糖尿病;而且,长期应用激素,一旦停药,症状会重新出现并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然而,x光片显示骨质破坏仍在发展。因此,奉劝医生和病人不要滥用激素。只有当炎症急性期、发热、全身严重、多脏器损害、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用一点激素,病情一稳定,就逐步撤药。 激素不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但并非禁忌药。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适当加用小剂量激素有助于迅速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而言,激素虽对本病没有根治作用,且有许多副作用,但在当前还没有一种类似泼尼松那样的药物,能如此迅速地改善病人的症状,以致于能在短期内使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还是认为,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在以下情况,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仍有必要应用激素: ①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或急性期患者,有发热、全身多数性关节肿胀(关节肿胀数在20个以上)的患者;②心脏炎病变,心脏传导阻滞;③虹膜睫状体炎等。剂量一般宜小,泼尼松每天10毫克为宜,症状改善后应及时逐渐减量以防对激素依赖。必须强调及早应用甲氨喋呤或其他综合性治疗措施。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激素治疗方法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治疗方法,才能够在患病的时候正确的做好治疗,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愿每一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都能够做到正确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有效的远离这样的疾病。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以往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型,现知两者各异。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有: ①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 ②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 ③与遗传基因有关,同一家族有较高发病率,HLA-B27阳性达90%~95%。 ④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类风湿结节少见。 ⑤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椎,四肢大关节也可发病,易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椎间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状。 ⑥手和足关节极少发病。 ⑦如四肢关节发病,半数以上为非对称性。 ⑧属良性自限性疾病。 2.Reiter综合征:又称Reiter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反复发作多关节炎,主要发生在下肢、骶髂关节及脊椎。病人伴有泌尿及生殖道炎症。腹泻、结膜炎、虹膜炎、黏膜及皮肤病变也较常见。关节炎以膝、踝、跖趾及趾间关节等受累较常见,多为急性起病,受侵关节不对称。皮肤出现红斑,压痛明显。跟腱炎或跖筋膜炎明显,可发生痛性后跟综合征。骶髂关节炎可引起强烈下部背痛。这些症状在3个月内自行缓解。复发常伴有结膜炎、尿道炎、膀胱炎或皮疹。继之,逐渐发生脊椎炎。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3.银屑病性关节炎: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属血清阴性关节炎。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关节病变多发生在手指末端指间关节,指指间关节及足趾间关节,骶髂关节和脊柱也常受侵。当皮肤病变发展到指甲时指间关节炎相继发生。早期的关节病变就可呈强直性变,后期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脊柱中以颈椎较多见。无皮下结节,但血沉加快,有时血尿酸增高,在诊断银屑病性关节炎时,首先应肯定牛皮癣的诊断。 4.肠病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回肠炎,约20%合并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约10%合并肠病。说明这些疾病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有某些联系。肠病性关节炎可分为二型; ①周围关节炎,先有慢性肠炎,后发生关节炎。不对称性关节炎,有自限性,一般不出现侵蚀性病变,若出现也很轻微。以膝、踝及腕关节最常受侵,但髂关节、肩及肘关节也可发病,往往同时伴发结节性红斑。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②肠炎并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主要在脊椎及骶髂关节,x线摄片与典型强直性脊柱炎没有区别。 5.感染性关节炎:有两种类型。 ①病原体直接侵犯关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尤其发生败血症时。在原发感染的基础上,病人出现寒战、高热、受累关节剧烈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以下肢负重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发病最多,不对称,多为单关节炎。关节腔穿刺液呈化脓性改变。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细菌。X线关节摄片可见关节局部脱钙、骨质侵蚀及关节间隙变窄。易并发骨膜炎及骨髓炎。 ②为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在感染过程中,由于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所致,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后关节炎、菌痢后关节炎、脑膜炎后关节炎及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等。主要表现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可有局部红肿,一般经1~2周自愈。 6.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以急性发热及关节肿痛起病。主要侵犯大关节,如膝、踝、腕、肘、肩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呈游走性,、一处关节炎症消退,另处关节起病。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永久性损害,X线关节摄片骨质无异常,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抗链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阳性。 7.结核性关节炎:表现为全身性结核及低热、盗汗等结核病毒性症状。初期关节肿及瘘管

类风湿关节炎除根偏方

类风湿关节炎除根偏方 文章目录*一、类风湿关节炎除根偏方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偏方2.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酒偏方3. 类风湿关节炎的食疗偏方*二、类风湿关节炎的日常护理*三、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 类风湿关节炎除根偏方 1、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偏方 1.1、黄芪30克,人参10克, 白术12克,当归10克,仙茅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10克, 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 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1.2、川乌粥的原料:制川乌2克,姜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适量。烹制方法:将川乌研末,粳米洗净,同放入瓦锅,加适量水,沸后加入川乌,用文火煮2~3小时,待米熟烂后加入生姜汁和蜂蜜,搅匀,再煮1~2沸即可。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1.3、穿山甲5克,白薇10克,泽兰15克。共三味药。用一斤黄酒煎,用小火。大火煎开,用小小火煎15-20分种。放少许红糖,去渣喝酒,视酒量。一天最少吃二次,要坚持。 2、类风湿关节炎的药酒偏方 2.1、独活当归酒:独活、杜仲、当归、川芎、熟地黄、丹参各30克,白酒1000毫升。先将上述6种药物研细,分别用纱布包好,放入白酒中,加盖密封,放火旁煨24小时,候冷即可,不拘时饮之。本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

湿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风湿痹痛者。关节炎早期及热痹者禁服。 2.2、黄花菜根酒:黄花菜根、黄酒各50克,将黄花菜根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 去渣取汁,冲黄酒内服。每日2次,连服数天。本方具有清热通络的作用,适用于热痹、关节红肿疼痛明显者。关节无红热者忌服。 3、类风湿关节炎的食疗偏方 3.1、羊肉煨大蒜。用料:羊肉500克,大蒜15克,酱油,食盐适量。 制作:将羊肉洗净切片,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将熟时放入大蒜,再煨20分钟,加食盐、酱油调味即成。 功效:羊肉益气补虚、温中暖肾。 3.2、姜葱辣椒面。原料:生姜、大葱、辣椒各9克,面条适量。 制作:前三味与面条同煮。 功效: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偏盛者。 类风湿关节炎的日常护理1、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之精神调摄。精神因素在类风湿病康复与治疗中的作用是决不能忽视的。现代生理学已经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能引起机体内部的变化。如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心能够调动机体内部的巨大潜力,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规范

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规范 一、病证名 中医诊断:痹病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多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持续6周以上。 2、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 3.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至少6周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至少6周。 5.有皮下类风湿结节。 6、查类风湿因子阳性。 7. 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改变,或关节骨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符合上述7项中的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证候分类: 1、风寒湿阻: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怕冷,舌质苔薄白脉沉紧或浮紧。 2、痰瘀互结:关节漫肿日久,僵硬变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昼轻夜重,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3、风湿热郁:关节红肿疼痛,晨僵,活动受限,兼有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4、肾虚寒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活动不利,畏寒怕冷,神倦懒动,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气寒冷加重,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5、肝肾亏虚:病久关节肿胀畸形,局部关节灼热疼痛,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伴有头晕耳鸣,盗汗,失眠,口渴不欲饮或饮不多,舌质红或淡,舌苔白或滑或少津,脉沉细数或沉细弱。 6、气血亏虚: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麻木不仁,行动艰难,面色泛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四、入院指征:

1、患者有潮湿地居住史; 2、初起以小关节对称性疼痛、肿胀或关节晨僵,活动不利,病久则关节变形,周围肌肉萎缩。 3、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或关节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五、治疗常规: 1、针灸治疗以补虚泻实为主; ①虚证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以补益气血。 ②实证如关节疼痛,肿胀取:肩骨禺、曲池、合谷、八邪、犊鼻、膝眼、中封、丘墟、昆仑、太溪、以祛风除湿通络。 ③对于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者应调和营卫,祛风通络。 风池膈俞曲池委中 昆仑中脘天枢血海 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④风寒湿阻:治疗以局部取穴外,配合祛风除湿温阳之穴: 风池风市阴陵泉三阴交关元命门 ⑤痰瘀互结: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互相结合,配以祛痰化瘀之穴: 阴陵泉三阴交丰隆血海 ⑥风湿热郁:以局部取穴外配合祛风除湿清热之穴 风池曲池阴陵泉三阴交大椎 ⑦肾虚寒凝:局部取穴配合温补肾阳,散寒止痛之穴 命门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神阙( 隔姜灸) ⑧肝肾阴虚:局部取穴配合补益肝肾之穴: 太溪太冲 ⑨气血亏虚:局部取穴配合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足三里阴陵泉天枢膈俞膻中血海 另:在治疗总则上应遵循针灸:"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的原则,对于关节红肿热痛当用三棱针局部点刺放血或刺络拔罐,手法均用泻法;对于关节因寒凝疼痛者可用温针灸或隔姜灸,深刺留针;对于关节顽固性疼痛者可采用水针,药用当归注射液或雪莲注射液,每次0.5-1ml,每隔1-3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