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得认识》说课稿

南教场小学刘娟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得第一课:毫米得认识。主要得内容有:毫米得认识,毫米与厘米得单位换算,毫米得估测与测量。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是按螺旋式课程编写得。测量这一单元就是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得测量部分,而二年级上册教材得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也就是属于测量这一部分。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作为测量这一单元得第一课,它就是二年级长度单位得学习与三年级整个测量单元得学习得重要衔接点。基于此,在本次课得教学中,除了新知识得传授,更需要注意使学生回忆并加深二年级得学习内容,以便为本单元后期得学习奠定扎实得基础,而如何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到空间与图形得学习中来,并很好地将新知识建构到原有图式中,保证学习得积极性,将成为本次教学得关键所在。

测量得内容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进行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就注意呈现场景,提出问题,用红色背景凸现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课本中得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对二年级长度单位得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长度单位得重要性,认识厘米与米,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与估测意识,认识线段并会用刻度尺画与量线段得长度,但这些都仅限于整厘米或整米。

三年级得学生得注意力集中能维持在30分钟左右,自制力与坚持性不强,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得过程中,我将注意将直观描述与学生操作感知相结合,保证教学顺利有效得进行。小学生得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想象得目得性强,在教师得引导启发下,学生能对以前学习得内容进行联想、回忆、加工等,这有助于对原有知识得理解与新知识得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得实际意义,使她们初步认识新得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得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得关系,进行简单得换算。

2、借助具体得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得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得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四、说教学教法学法:

结合本节课得特点,我将教学教法与学法采用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问答法、研究法,具体方法得应用将在教学实施中体现。本节课得教学只需要准备10到20厘米长度得直尺即可,当然有条件得学校也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2、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得长度。

二、想一想:您会用直尺进行测量吗?用直尺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先学:

瞧课本第21页,回答下面得问题:

(1)数学书得长大约就是?

(2)数学书得宽大约就是?

(3)数学书大约有多厚?

四、议一议:

(1)在读数时遇到困难了吗?什么困难?

(2)想一想,当测量得长度不就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3)我们发现在每一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那就是用来做什么得呢?

五、多维训练:

(1)自己动手

试一试

1 厘米中间得每一小格得长度就是 1 毫米。

量一量:1分硬币、银行卡、

磁卡得厚大约就是多少?

(2)解决课前问题:

同学们,您们了解您们得数学书吗?知道数学书有多长,多宽,多厚吗?

(3)想一想:

1、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2、判断对错。

床铺长2厘米。大树高25米。

饭桌宽100毫米。课本长2厘米。

(4)读出下面得长度

(5)拓展延伸:小马虎得日记

2016年9月13日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得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0米长得牙刷,刷完以后,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瞧见有一棵2厘米得小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20毫米得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瞧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0米长得钢笔与4米厚得笔记本,认真得做起笔记。

六、总结

本节课您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毫米得认识

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得认识》说课稿 南教场小学刘娟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得第一课:毫米得认识。主要得内容有:毫米得认识,毫米与厘米得单位换算,毫米得估测与测量。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是按螺旋式课程编写得。测量这一单元就是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得测量部分,而二年级上册教材得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也就是属于测量这一部分。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作为测量这一单元得第一课,它就是二年级长度单位得学习与三年级整个测量单元得学习得重要衔接点。基于此,在本次课得教学中,除了新知识得传授,更需要注意使学生回忆并加深二年级得学习内容,以便为本单元后期得学习奠定扎实得基础,而如何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到空间与图形得学习中来,并很好地将新知识建构到原有图式中,保证学习得积极性,将成为本次教学得关键所在。 测量得内容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进行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就注意呈现场景,提出问题,用红色背景凸现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课本中得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对二年级长度单位得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长度单位得重要性,认识厘米与米,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与估测意识,认识线段并会用刻度尺画与量线段得长度,但这些都仅限于整厘米或整米。

三年级得学生得注意力集中能维持在30分钟左右,自制力与坚持性不强,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得过程中,我将注意将直观描述与学生操作感知相结合,保证教学顺利有效得进行。小学生得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想象得目得性强,在教师得引导启发下,学生能对以前学习得内容进行联想、回忆、加工等,这有助于对原有知识得理解与新知识得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得实际意义,使她们初步认识新得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得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得关系,进行简单得换算。 2、借助具体得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得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得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四、说教学教法学法: 结合本节课得特点,我将教学教法与学法采用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问答法、研究法,具体方法得应用将在教学实施中体现。本节课得教学只需要准备10到20厘米长度得直尺即可,当然有条件得学校也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2、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得长度。 二、想一想:您会用直尺进行测量吗?用直尺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 罗兰更新时间:2012-3-8 15:54:15 鹰潭市第六小学汪娟凤 (一)、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熟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本节课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课件) 2、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3、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苏教版数学二下认识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你能估 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一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沈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 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要求:明天就是三八节了,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你知道这张贺卡的长和宽各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张贺卡,用尺量一量。(长20厘米,宽10厘米) 讲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分米也是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板书:分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分米。 (1)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长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 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只要是10厘米长就是1分米) (2)画一画。 谈话:你们能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画好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检查。 提问:画长1分米的线段要注意什么?(沿着直尺的边,从0画到10;两个端点不能漏了;画好后要标好长度) 谈话:请同学们用拇指对准线段的左端,用中指对准线段的右端,比画一下,看1分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3)说一说。 提问:你们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吗?(学生举例)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几分米吗?小组合作在米尺上数一数,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 (4)量一量。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完整版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南教场小学刘娟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毫米的认识。主要的内容有:毫米的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单位换算,毫米的估测和测量。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按螺旋式课程编写的。测量这一单元是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的测量部分,而二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也是属于测量这一部分。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作为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二年级长度单位的学习与三年级整个测量单元的学习的重要衔接点。基于此,在本次课的教学中,除了新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意使学生回忆并加深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以便为本单元后期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如何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来,并很好地将新知识建构到原有图式中,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将成为本次教学的关键所在。 测量的内容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进行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就注意呈现场景,提出问题,用红色背景凸现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对二年级长度单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和米,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估测意识,认识线段并会用刻度尺画和量线段的长度,但这些都仅限于整厘米或整米。

三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维持在30分钟左右,自制力和坚持性不强,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注意将直观描述与学生操作感知相结合,保证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小学生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想象的目的性强,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能对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回忆、加工等,这有助于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新知识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四、说教学教法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教学教法和学法采用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问答法、研究法,具体方法的应用将在教学实施中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只需要准备10到20厘米长度的直尺即可,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周长》公开课教案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物品、图形、直尺、软尺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树叶的一周 师:上学期咱实验小学召开了盛大的运动会,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组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请看:军乐队的号角、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飞舞的彩色气球!这些场景你们还记得吗?看来同学们的印象都还很深呢。 你知道吗?其实昆虫界的小动物们也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师:瞧,手势,PPT 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昆虫,正在举行爬行比

赛呢?想邀请我们做小裁判,可以吗? 生:可以 师:要当裁判当然要了解比赛规则,齐读比赛规则1.再来2 师:我们一起喊开始 ,预备!生:开始 师:公正的小裁判们,到底谁夺得了这场比赛的冠军呢? 生:蚂蚁。师:你们都同意吗?谁来说一说为什么? 生1:直接说出来蚂蚁的爬行路线 因为只有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 你观察的可真仔细,你说的可真好。师重复一遍问大家同意吗?也就是小蚂蚁跑了一周板书一周。再问为什么这两个小昆虫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谁来说一说 生2:因为只有蚂蚁准守比赛规则——也就是怎么爬的——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板书一周) 生3:瓢虫没有爬完——那怎样才是爬完叶子的一周——从哪到哪。“这”是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叫什么,起点,也就是从哪到哪,说不出来直接说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 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师1:生1说完,小青虫也是从起点回到起点了呀?为什么他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生:因为它爬的是叶子的里面,也就

(完整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小学部罗青龙 223442 【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课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感性体验活动,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针对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掌握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4、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文具盒、直尺、纸片等 教师:教学课件、米尺、硬币等。 【设计理念】 本课由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课标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育,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孩子熟识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旧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从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到进行现实丈量,学生均以主动探讨、合作交换、脱手操作来完成。教学分米的了解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兴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甩手让学生用眼察看、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索,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人物? 生:孙悟空、福娃、多来A梦…… 老师最喜欢的是他(演示课件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动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利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一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目标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

《长方形的周长》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进行猜想验证,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巴拉拉小魔仙吗?小魔仙委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礼物。(出示长方形画框、正方形画框)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能说说画框的这个面是什么形? 生:左边的画框的面是长方形。右边的画框的面是正方形。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如果我们要给画框镶上金边,哪个需要的材料多呢?生:我们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对!只有通过测量、计算、比较,我们才能知道哪个画框用的材料多。 (二)复习旧知。 1、复习长方形特点,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师:左边画框的面是长方形。右边画框的面是正方形。谁来说说长方形的特征?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它有两个长和两个宽。(板书) 2、复习正方形特点,明确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长方形身上的特征,正方形有吗? 生:有。正方形四个角也都是直角,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板书) 师:正方形与长方形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板书) 师:大家说的真好! 师:同学们,小魔仙交给老师礼物时,让我给画框镶上金边,你们能帮帮我吗?生:能。 师:要求金边的长,就是求什么? 生:计算画框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叫做长方形的周长。(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求金边的长来研究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长方形纸片和一张正方形纸片。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的要求一起探究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0分钟后,每组选出代表汇报。) 要求:1、一人测量,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资料:评课稿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评课稿 听了一节《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课。老师上得很精彩,也很扎实,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展示知识,关注过程。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唐老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由于在教授本节课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在讲授1分米有多长,教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分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分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二、设计巧妙。 巧妙的设计,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导入部分,安排“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的习题,还是几题是厘米和米的习题,在“饮料盒8厘米后,设计了一个吸管1()”,此激起学生探寻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练习部分,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活动情境——让学生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交流情境——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交流多少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与毫米有关的信息,以上这些教学设计,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 三、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真是其乐无穷。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四、本节课的最大一个的亮点是课堂上老师努力为孩子们在脑海建立一把小尺子。“用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编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 设计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小学部罗青龙 223442 【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课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感性体验活动,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针对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掌握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4、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文具盒、直尺、纸片等 教师:教学课件、米尺、硬币等。

【设计理念】 本课由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课标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育,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孩子熟识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旧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从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到进行现实丈量,学生均以主动探讨、合作交换、脱手操作来完成。教学分米的了解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兴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甩手让学生用眼察看、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索,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人物 生:孙悟空、福娃、多来A梦…… 老师最喜欢的是他(演示课件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动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利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一厘米,也可以伸长到一米,乃至几百米、几公里,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问:在适才他们的发言里,你能找出一些咱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二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_人教

《分米、厘米、毫米的 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我特地设计了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顾整理;综合运用,深化巩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先说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 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同桌合作剪一条1米长的绳子。 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通过剪1米长的绳子,复习了米,另一方面为下面建立四个长度单位的具

【优质】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 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下面是小编 为你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毫米的认识,欢迎阅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 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 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 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 交流。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大约1厘米) 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 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 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 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1cm=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 5厘米=()毫米 70毫米=()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 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 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 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 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 处用到毫米。 三、解决问题,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2.请量一量下面各图的长度(内容见练习纸) 学生量出橡皮、回形针、铁钉的长度并填空。 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完成P5第1题。 4.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学生完成P5第二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 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 (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 (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猜一猜数学书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们的长度,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毫米的认识 获奖教案 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第3单元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 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册第4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构建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平面图图形的周长,促进对周长 的理解。 3、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 教学重难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把米尺、一把软尺、卡纸剪的泳池、草地、操场、一本数学书、一个三角形、一张碟片。 学生准备:小组一张碟片,一个三角形,每人一张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师:(课件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瞧,这是你们在运动会参加跑步的照片。太酷了!不光你们喜欢运动,有一只可爱的仓鼠,它也喜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用一句话说一说它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动态演示)生:它围着草地跑了一圈。 师:那仓鼠是在草地的什么位置跑的呢? 生:外边,边线。(课件闪烁边线) 师:那一圈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演示) 生:从一点出发,跑了一圈又回到这个点结束,就叫一圈。 师补充:从起点出发,把边线全部跑完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圈。

师:在数学上,一圈就叫一周。其实,一圈的长度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它的周长。(板书:一周的长度就叫它的周长。)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找周长,指周长,说周长。 (1)师:(出示卡纸教具椭圆形泳池)谁能指出它的周长?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来边指边说。 (2)师:篮球场的周长谁能指一下?生边指边说。(篮球场一周的长度就是篮球场的周长) (3)师:孩子们,找一找身边的物体,摸一摸再说一说它的周长。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介绍一下。抽生介绍。 师: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 (4)小结:刚才咱们一起找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都是一些形状不同的图形,所以我们可以概括为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2、描周长。 师: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五角星、圆形、心形) 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

甜甜的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记录

甜甜的梦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李园园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学情分析透彻,贴合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维目标设计合理,能根据学情分析,设计合理明确而又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五、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长度的小金箍棒、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我这里有一部动画片,想看吗?(播放动画《西游记》,引出孙悟空及兵器金箍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 2、俗话说:日有所思,梦游所想。甜甜同学非常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甜甜还和他学了不少数学知识呢?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去探索研究隐藏在这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导入新颖,利于激趣调情。)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一)复习旧知 活动一:提出问题 看着这根金箍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金箍棒有多长的问题) 活动二:量一量(各小组测量1号金箍棒的长度,汇报交流,) 活动三:量一量(各小组测量2号金箍棒的长度,汇报交流) (课件播放: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逐渐变短) 活动四:量一量(各小组测量4号金箍棒,汇报交流) (课件播放: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又变短,进到耳朵里了。) 结合学生测量的结果不到1厘米,教师引出新的长度单位一毫米,板书:毫米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