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锁关节脱位 的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 的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 的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0-09-01T15:04:05.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陈绍刚[导读] 维持肩锁关节稳定性的最主要结构是喙锁韧带,该韧带断裂将使锁骨外端上翘,但不易修复陈绍刚(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辽宁本溪 117100)【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7-0098-01

自1993年至今共收治肩锁关节脱位34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2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17—61岁,平均30.5岁。右侧20便,左侧14便。就诊时间1天—12周,平均8天。伤因:侧方摔倒上臂内收肩部直接着地致伤24例,肩锁部受直接暴力致伤6例;上肢伸展位摔倒致伤4例。类型:根据Auman将肩锁关节损伤分为三型。本组脱位不包括Ⅰ型。Ⅱ型肩锁韧带撕裂,锁骨外端前后不稳,或有轻度上移21例;Ⅲ型三角肌及斜方肌纤维自锁骨外端撕裂,喙锁韧带断裂,锁骨外端明显移位13例。CR片示:27例锁骨外端上移约2—6mm,平均3.6mm;7例前后移位约1—2.5mm,平均1.3mm。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组6例,Ⅱ型4例,Ⅲ型2例,均为年老体弱,不接受手术。采用三角巾悬吊,症状缓解始肩关节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组28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2例年老患者因合并肩周炎行锁骨外端切除,余26例均采用切开复痊,钢针贯穿固定,腱瓣翻转替代喙锁韧带。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肩锁关节前方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充分暴露肩锁关节,切除损伤后游离的关节软骨盘,然后复位肩锁关节,二根钢针贯穿固定,在喙突正上方将锁骨铝一骨管道,测量喙突与锁骨管道间距离,用尖刀片小心切断肱二头肌短头肌内侧半及喙肱肌腱外侧半,切断长度等于喙突尖至锁骨管道间距再加上2—3cm,将断腱头用粗丝线固定后向上牵拉,充分游离腱瓣至喙突起点处,用丝线缝合起点处2—3针,以防撕裂。将两条带蒂腱瓣粗面对粗面缝合,丝线牵拉穿过锁骨管道,充分拉紧后,将突出部分反折缝合至主腱瓣有喙突上。将撕裂的喙锁韧带缝合到该腱瓣上,再缝合肱二头肌腱与喙肱肌腱的主腱部分,仍粗面对粗面。缝合三角肌、皮下及皮肤。术后仅用三角巾悬吊上肢,约3—4周后去除钢针,逐渐行功能锻炼乃至正常。

疗效标准及效果:术后病人随访1.6—8年,平均5.2年。参照LaZcano的功能标准,优:肩部无疼痛,无力量减弱,肩部活动正常,恢复原工作;良:肩部轻微疼痛,活动轻度受限,外展上举达不到180度,自觉力量稍弱。差:肩部疼痛,力弱,肩活动受限。Ⅱ型:优17例,良1例,差3例;Ⅲ型:优10例,良1例,差2例。Ⅱ、Ⅲ型共5例差者,均为非手术治疗。总优良率85.3%。CR片复晒:手术组除2例锁骨外端切除外,26例均无分离现象;非手术组Ⅱ型4例均有半脱位,3例平均上移2.8mm,Ⅲ型2例,平均上移3.8mm。

讨论

一、解剖特点及疗法选择

1、维持肩锁关节稳定性的最主要结构是喙锁韧带,该韧带断裂将使锁骨外端上翘,但不易修复。帮治疗宗旨将是企图寻找某种组织来替代喙锁韧带,以尽可能恢复原有的功能。传统使用游离阔筋膜条替代喙锁韧带,终因无良好血供而不少病例再次断裂。

2、正常成年人喙突至锁骨距离约0.8cm。作者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内侧一半及喙肱肌腱外侧一半各2.5—3cm,丝线缝扎后向上翻转至起点处,即形成两条带蒂腱瓣,血供有一定保障,较游离阔筋膜血循环丰富。

3、国内外一些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不理想。我们的经验是:Ⅱ、Ⅲ型损伤,非手术治疗效果差。采用本文手术治疗远期效果满意。作者以前曾见到4例Ⅱ型损伤,3例Ⅲ损伤均采用单纯钢针贯穿固定而未作喙锁韧带加因及重建病人,术后4—6周拔除钢针之后再次脱位。

二、手术优点

1、该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可在一个切口内完成,步骤简单易行,不再另行切口取其它组织筋膜。

2、二条带蒂腱瓣缝合在一起,固定于锁骨上,其抗拉强度很大,且血液循环有保障,不至于因缺血坏死而断裂。

3、肌腱本身弹性较差,不象肌肉组织很容易拉长,不会因肩部活动而被拉长松驰,几乎接近喙锁韧带。

4、过去有用喙突连同附着的肱二头肌有喙肱肌上移至锁骨上替代喙锁韧带,日后长期上肢活动会引起两组肌肉拉长,使锁骨外端再次分离,还有学者报道此项手术可合并肌皮神经损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