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

知识目标:

?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知道植物病害的危害性。

?列举生物性与非生物性病原的种类,比较形态特征及所致病害特点。?分析植物病害发生原

因,设计诊断植物病害的方法。

- ?指出病原物分离培养与人工接种在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区别植物病害的病状与病征,判断植物病害的病原类型。

?初步鉴定植物病害的病原物,识别常见园艺植物病害。

?根据病原物类型正确选择、制作培养基,按技术规范灭菌。

养基

?熟练运用病原物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诊断植物病害。

植物健康生长并正常发育,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各种农产品。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微生物的影响超过其忍耐限度时,都可能导致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出现异常状态一一病害,给人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带来灾害性

后果。虽然根据植物表现的异常状态可以对病害进行初步诊断,但必须进一步分析发病原因或鉴定有害微生物,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建议:先入为主一一引岀“植物病害”的概念,既可承前启后,而51页的“概念”也不显突然和滞后)

第一节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植物发生病害后,在其体内外出现的可以观察到的异常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人类对植物病害的认识,主要是从症状观察开始,许多病害的名称与其典型症状特点、受害部位

或危害性相联系,因此而言症状是描述、命名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植物病害的症状由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 病状和病征组成。根据病状和病

征的特征,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植物病害,达到初步诊断病害的目的。

一、病状识别

病状是发病植物在病变过程中的不正常表现,其特征比较稳定且具有特异性。常见病状可归纳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表 1.1.1)。

表1.1.1 植物病害常见病状类型

S Sw F 5

r 555X555 VVVWW^ F 5 wxgvw^r ? WV¥V^ F 55 vs w

i' -

- . .■-

资料卡

■: ' [;? ■ 植物病害曾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如

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

:'-

兰大流行,使以马铃薯为食的 800多万居民中,数十万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 V

:

100多万人背井离乡逃往美洲;19世纪70?80年代,葡萄霜霉病在欧洲大流

[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1904年传入美国的板栗疫病,席卷美国东部天然栗树林,致使 :目前美国栗树所剩无几。

二、病征识别

病征是由生长在植物病部的病原微生物群体或器官构成。病征出现与否和明 显程度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但一经表现即相当稳定。常见病征可分为 6种类型

(表

1.1.2

)。

表1.1.2

园艺植物病害常见病征类型

三、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多数情况下,一种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通常表现一种常见的症状,称为典型症状。多数病害的症状表现相对稳定,可以根据典型症状特点识别病害,初步确定病害类型和病因。但有时不同植物病害可以表现相同的症状;有时同一病害会在植物发育不同阶段、不同部位、不同抗性品种或不同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类型的症状,此外,症状表现还可以发生多种变化。

有害微生物侵染植物后由于环境条件不适,不表现症状,环境适宜时表现症状,一旦表现症状后不再消失的现象称为潜伏侵染;病害出现症状后,由于环境条件改变或使用农药治疗后,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一旦环境条件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的现象称为隐症现象;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即同一种病原在植物的不同的发育期可引起不同症状类型的现象称为综合症;两种或多种病害在同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症状的现象称为并发症,可能发生彼此干扰只出现一种症状或很轻的症状的颉颃现象,或出现互相促进加重症状的协生现象,甚至出现完全不同于原有两种各自症状的第三种类型的症状。因此,仅凭症状识别病害, 有时并不完全可靠,必须进一步分析发病原因或鉴定病原物,才能对具体病害做出比较准确地诊断。

实训1-1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一、目的要求

区别并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认识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在病害识别中的作用,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

二、材料及器具植物病害病状类型、病征类型及其表现形式的田间发病植物、新鲜标本、液浸标本、盒装标本、照片、光盘、多媒体课件等。

解剖显微镜、多媒体教学设备、放大镜、镊子、挑针等。

三、内容与方法

田间观察发病现场、实训室内观察各类标本、图片或幻灯片,区分植物病害

病状及病征类型,注意相关特征。

1?病状类型

(1)变色类型、部位及分布形式,变色细胞和组织的成活及畸形状况。

(2)坏死发生部位,病部位细胞和组织的成活状况,病部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表面有无轮纹等特点。

(3)腐烂发生的部位、颜色、程度及危害。

(4)萎蔫发生的类型、部位,茎部维管束组织褐变情况。

(5)畸形发生的组织、器官及表现形式。

2?病征类型

(1)霉状物观察植物疫病、霜霉病、青霉病和灰霉病等霉层的颜色和状态。

(2)粉状物观察植物锈病、白锈病、白粉病和黑粉病等粉状物的颜色、质地和着生状况。

(3)点状物观察苹果树腐烂病、瓜类炭疽病、芹菜斑枯病和茄子褐纹病等病部点状物的大小、颜色、着生情况(埋生、半埋生或表生)及排列状况等。

(4)线状物和核状物植物菌核病、紫纹羽病等菌核或菌索的大小、形状、质地和颜色,菌核萌发状况。

(5)溢脓观察白菜软腐病、桃李细菌性穿孔病等溢脓的颜色、出现位置。

四、作业

记载并扼要描述10种植物病害症状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记录表

受害植物病害名称危害部位病状描述病状类型病症描述

五、思考题

1.植物病害是否都能观察到病状和病征?为什么?

2.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实训1-2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

一、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能正确选取、采集、记载、整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材料, 制作并保存干燥、浸渍植物病害标本,熟悉当地常见病害种类的症状特点和发生危害情况。

二、材料、器具及药品

采集标本器具:采集箱、塑料包(袋)、标本夹、吸水纸、捆夹绳、枝剪、手锯、小刀、手铲、镊子、放大镜、塑料袋、小纸袋、标本签、铅笔、采集记录本和数码相机等。

制作标本用具及药品:剪刀、标签、标本瓶、玻璃瓶、玻璃板、塑料绳、水浴锅(或简单的加热装置)、水、大烧杯、量杯或量筒、醋酸铜、硫酸酮、明胶和石蜡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标本采集

1. 采集要求

(1)病状典型每种标本上的病害种类要单一;不仅要采集某一发病部位的典型病状,还应采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和各种变异的病状。

(2)病征完整尽量采集带有病征的标本,一些病害可在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或枯枝落叶上分别采集,以便对病害做进一步鉴定。

(3)标本完整标本完整可以保证鉴定的准确性和标本制作的质量。采集时应注意标本完整,避免损坏;对不认识的植物,应注意采集枝、叶、花、果等部分;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10 份以上;用数码相机真实记载和准确反映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现场环境。

2. 采集记载每份标本都要附有完整的采集记录,其主要内容是:寄主名称、品种及生育

期,病害名称、受害部位、症状与危害,米集地点、栽培环境、米集日期、米集人姓名和标本编号等项目(记载项目可参考表 1.1.3 )。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

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填写采集记录本和标签必须用铅笔,以避免日久或遇水时褪色。

表1.1.3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记录表

3.携带整理

(1)临时保存田间米集茎或叶片类标本先将每一种标本装入一个小米集袋内,再分别放入大采集袋内;不易损坏的标本如木质化的枝条、枝干等,可以暂时放在标本箱中。

(2)防止混杂病症是霉状物和粉状物等容易混淆污染的标本要分别用纸夹(包)好,以免相互混杂影响对病原的鉴定和病害的诊断。

(3)避免变形叶片较薄,容易迅速失水、干燥卷缩的标本,应随采随压,或用湿布包好,以免叶片干缩卷曲;腐烂类或多汁的病果,可先用标本纸分别包好,然后放在采集箱中,避免因相互挤压变形或玷污。

(4)及时整理田间采集的标本需每天及时进行整理、取舍,选择叶片或果实完整、带有典型症状和病征的标本,尽量使标本形状舒展自然。整理比较柔嫩的植物标本时应多加注意,以免破损。对于采集到的症状不典型或暂时观察不到症状稀有标本,不要舍弃,以备日后采取措施进行鉴定。

(二)干制标本制作与保存

干制法适用于一般植物的茎、叶、花及去掉果肉的果皮,制成的标本通常称为蜡叶标本,可以长期保存。

1.压制

适于压制的标本应随采随压或需经过整理后立即压制,以保持标本原形;对含水量大、叶片较厚、不易失水的甘蓝、白菜、马铃薯等叶片标本,应经过1?2d

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叶片将要卷曲但还未卷曲时再进行压制;茎或枝条过粗或叶

片过多的标本,应先将枝条劈去一半或去掉部分叶片再压制,以免标本因受压不

匀或叶片重叠过多而变形;有些需全株采集的标本过长,可将其折成“N'或“ V'

字形后压制。

将需要压制的标本分层放在标本夹中,一层标本,一层吸水纸,一般每层3?4张,多汁或较厚的标本可多加几张,以利吸收标本中的水分。每个标本夹的总厚度以10cm左右为宜,夹好用绳扎紧。压制标本时应附有用铅笔记录的记载寄主和编号的临时标签。

2.干燥

干制标本干燥愈快,标本保持原色的效果愈好。为使其尽快干燥,避免发霉

变质,标本夹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干燥处自然干燥,同时要勤换标本纸,一般

是前3?4d每天至少换干燥的标本纸1次,以后视干燥情况每2?3d换1次,直到标本彻底干燥为止。在换纸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混用已经污染了的纸张,同时要注意保留临时标签。在第一次换纸时,趁标本变软,应加以整理,使其保持一定的“姿势”-“状态” ?。对于完全干燥的标本,要小心移动,以防破碎。

除了自然干燥外,必要时也可进行人工加温快速干燥,将标本放在烘箱或土炕上,温度可提高到35?50C,但换纸要更勤,至少2h换一次纸,对某些容易变黑的叶片标本(如梨叶)可平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热沙中,使其迅速干燥,以达到保持原色的目的。此外,多汁或大型不好压制的标本,还可装挂在通风良好处风干或晒干。

3?保存

(1)纸套保存用胶版印刷纸

(或牛皮纸、报纸)叠成15X 33cm的纸

套,将标本装入纸套内,并在纸套上贴好标

图1.1.1植物病害标本纸袋折叠方法

签(图1.1.1 )。

(2)玻面标本盒保存教学及示范用病害标本,用玻面标本盒保存比较方便。玻面标本盒的规格不一,一般适宜大小为28cm X 20cm X 3cm。标本和标签粘标本盒底部,在标本盒侧面注明病害的种类和编号,以便于存放和查找。通常一个标本室内的标本盒应统一规格,整齐美观且便于整理。

干制标本装入标本纸套和玻面标本盒后,可按寄主种类或病原类别分类在标本室和标本柜中长期保存。标本室和标本柜应保持干燥以防生霉,同时可将樟脑放于标本袋和盒中并定期更换, 以防虫蛀。

(二)浸渍法与浸渍标本保存

1. 浸渍法

浸渍法适用于保存多汁的病害标本,如果实、块根或担子菌的子实体等,易保持原来的形态和色泽,但保存的时间有限,且需占用比较大的空间,一般用于制作教学和示范标本。浸渍液种类很多,有防腐的,有防腐兼保持标本原色的。

(1)防腐浸渍法此法仅能防腐而无保色作用,将不要求保色的标本,洗净后直接浸于以下溶液中。

普通防腐浸渍液:福尔马林50ml, 95%酉精300 ml,加水至2000 ml。(2)保持绿色标本的浸渍液及浸泡法

①醋酸铜保(绿)色浸渍法将结晶醋酸铜逐渐加到50%的醋酸溶液中至饱和为止(每1000ml约加15g),将原液加水稀释3?4倍后使用。溶液稀释浓度因标本的颜色深浅而不同,浅色的标本用较稀的稀释液,深色标本用较浓的稀释液。将稀释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投入标本,标本的绿色最初会褪去,经3?4min,至

绿色恢复后,将标本取出,用清水漂净,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中,或压制成干燥

标本亦可。

醋酸铜浸渍液反复用多次后保色能力会逐渐减弱,重复使用时需补加适量的醋酸铜。另外,用此法保存标本的颜色稍带蓝色,与植物的绿色略有不同。

②硫酸铜保(绿)色浸渍法将洗净标本在5%勺硫酸铜浸渍液中浸6?24h,

取出后用清水漂洗3?4h,然后保存于亚硫酸液中。亚硫酸液的配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含5?6%勺SO的亚硫酸溶液45ml加水1000ml,另一种是将浓硫酸20ml,稀释于1000ml水中,然后加16g亚硫酸钠。配成的溶液在密圭寸条件下可以贮藏。

本法保持叶片及绿色果实等颜色比醋酸铜法自然,是常用的浸渍标本保存方法。应用本法保存标本应密圭瓶口,每年更换一次亚硫酸浸渍液。

(3)保存黄色和橘红色标本的浸渍液将亚硫酸(含SQ5%?6%)配成4%?

10%的水溶液,可保存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果实如杏、梨、柿、黄苹果、柑橘和红辣椒等标本。亚硫酸有漂白作用,浓度过高会使果皮褪色,但浓度过低能力不足,因此对各种标本的适宜浓度要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使用较低浓度时,可加少量酒精增加防腐能力。在浸渍液中加少许甘油,可以防止标本开裂。

(4)保存红色标本的浸渍液保存标本红色较难,因为红色是水溶性的花青

素,很难保存。常用Hesler浸渍液保存,成分是:氯化锌50g,福尔马林25ml, 甘油25ml,水1000ml。将氯化锌溶于热水中,加入福尔马林,如有沉淀,用其澄清液。此溶液适用于由于花青素而显红色的标本,如苹果、番茄等。

2.浸渍标本保存

制成的浸渍标本应存放于标本瓶中或试管中,为了防止标本下沉和上浮,可绑在玻璃条上然后再放入标本瓶,贴好标签保存。因为浸渍液所用药品多数具有挥发性或易氧化,浸渍标本最好置于暗处,以减缓药液的氧化。瓶口一般需要密封,方法如下:

(1 )临时封口法用蜂蜡和松香各1 份,分别熔化后混合,加少量凡士林油调成胶状,涂于瓶盖边缘,将瓶盖压紧封口;或用明胶4份在水中浸3?4h,滤去多余水分后加热熔化,加石蜡1 份,继续熔化后即成为胶状物,趁热封闭瓶口。

(2)永久封口法胶和熟石灰各1 份混合,加水调成糊状物后封口。干燥后因酪酸钙硬化而密封;也可将明胶28g在水中浸3?4h,滤去水分后加热熔化,再加重铬酸钾0.324g 和适量的熟石膏调成糊状即可封口。

四、作业

1.采集制作10 种以上病害标本并作采集记录。

2.制作合格干制标本三份,液浸标本一份。

3.列举植物病害标本采集过程中认识的植物病害种类、症状特点及其危害性。

五、思考题

1.为什么要尽量采集症状典型和带有病征的植物病害标本?

2.哪些标本适合制成干燥标本?哪些标本适合制成浸渍标本?为什么?

3.植物病害标本是否必须压制或浸渍保存?

第二节植物生物性病原及其所致病害识别

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子 称为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种类较多,主要有菌 物、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这些病原物在形态上有很大的 差异。

一、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过去叫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核、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和作用、以吸 收为营养方式的有机体。其营养体通常是丝状 分枝的菌丝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通过产生各种类型抱子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1.菌物的形态

(1)营养体 菌物的营养体是指菌物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菌物典型 的营养体是细小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许多菌丝集聚在一起,称为菌 丝体。菌丝呈管状,无色或有色,多数直径在 5?6 ym 之间。高等菌物的菌丝有 隔膜,称为有隔菌丝(彩版1.1 )。低等菌物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菌物除典型的菌丝体外,有的营养体是多核、无细胞壁、形态多变的原生质 团,低等类别的营养体为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有的产生芽抱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与菌丝相似。

菌物的营养体具有吸收、输送和储存养分的功能。菌丝的每一部分都潜在有 生长的能力,在适宜条件下其顶端部分可以无限生长并不断产生分枝。

菌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其菌丝为适应外 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形成了具有多种特殊功能 的变态。有些寄生菌物的菌丝在寄主植物表面 或细胞间生长,从菌丝上产生吸收养分的特殊 机构 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和水

分。吸器的形状可因菌物种类而各不相同 (图 1.2.1 )。菌丝还可形成附着胞、菌环、匍匐 菌丝和假根等变态类型。

此外,有些菌物为了适应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其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以密 集疏松或密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 等变态结构。

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结构,同时也是营养物质的贮藏体。菌核 通常圆形、鼠粪形或不规则形,多呈黑褐色或黑色,一般较坚硬,大小各异(彩 版4、5、6)。当环境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或形成产生抱子的机构。完全 由菌丝形成的菌核为真菌核;由菌丝与寄主组织形成的菌核称为假菌核。子座

菌物吸器的类形

1.白粉菌2 .霜霉菌3 .白锈菌4 .锈菌

图 1.2.1

是菌物的休眠机构,又是产抱机构。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垫状、柱状、头状或棍棒状等的结构,有时可与寄主组织结合组成。子座成熟后,在其内部或上面形成产生抱子的机构。菌丝束和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交织构成的束状或绳索状结构,具有营养输导作用。菌索结构较菌丝束复杂,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相似,顶端有生长点,又称根状菌索,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有时能沿寄主根部表面或地表延伸,起蔓延和侵入作用。

(2)繁殖体菌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抱子是菌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菌物产生抱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子实体和抱子的形式多样,其形态是菌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菌物不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抱子的繁殖方式称无性生殖,所产生的抱子称无性抱子(图1.2.2 )。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产生抱子的繁殖方式称有性生殖,所产生的抱子称有性抱子(图 1.2.3 )。有性

生殖的过程可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常见的无性抱子有6种类型,

有性抱子有4?种类型(表1.2.1 )

2.菌物的生活史

菌物的抱子经过萌发、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抱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的 生活史(图1.2.4 )

(1) 典型生活史 包括有性阶段和无性阶 段。无性阶段是菌丝体产生无性抱子,无性抱子 萌发形成芽管,芽管继续生长成新的菌丝体的过 程。多数菌物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一个生长季 节内可以进行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抱子。无性 抱子一般无休眠期,对低温、高温和干燥等抵抗 力弱,但其繁殖快、数量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 蔓延作用大。

有性阶段多出现在发病后期或经过休眠后, 有性抱子一般一年只产生一次,细胞壁较厚或有

休眠期,可以渡过不良环境,是许多植物病害的 主要初侵染源。

(2) 不完全生活史 只有无性阶段,而无有性阶段的生活史。

(3) 不典型生活史 在菌物整个生活史中只有无性生殖阶

段,极少进行有性

生殖;或有性生殖为主,无性抱子很少产生;或不形成任何抱子,其生活过程全 由菌丝来完成。

在菌物生活史中,有些菌物可产生几种不同类型的抱子,这种现象称为菌物 的多型性。

5 6 1 2

3

图1.2.2 菌物无性抱子类型

1 .游动抱子囊和游动抱子

2 .抱子囊和抱囊抱子

3 .分生抱子梗和分生抱子 4.厚垣抱子5 .芽抱子6 .节抱

图1.2.3 菌物有性抱子类型

1.卵抱子2 .接合抱子 3.子囊抱子 4 .担抱子

图1.2.4 真菌的生活史

如典型的锈菌生活史中可以产生5种不同类型的抱子。有些菌物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称单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3 ?菌物的分类与命名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物的认识更加深入。第九版的《真菌词典》(2001)接受了1989年Cavalier-Smith 提出了八界系统,将原来的真菌界划分为三个界,将无细胞壁的粘菌、根肿菌划归原生动物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营养体为2n的卵菌划假菌界(藻物界),其他则归为真菌界。根据营养体、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征,真菌界又分为4个门,同时将原来的半知菌

置于本界,作为无性态真菌进行阐述(表1.2.2 )。

生物的主要分类单元是域(总界)、界、门(-mycota)、亚门(-mycotina)

纲(-mycetes)、目(-ales)、科(-aceae)、属、种,必要时在两个分类单元之间还

可增加一级,如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各分类单元的学名都有固定的字尾, 属和种的学名则没有统一的字尾。菌物种的命名采用双名法,每种生物的名称均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词是属名,第二词是种名。属名的首字母要大写,种名则一律小写。学名之后加注定名人的名字(通常是姓,可以缩写),如果更改原学名,应将原定名人放在学名后的括号内,在括号后再注明更改人的姓名。

4.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

(1)根肿菌门根肿菌门菌物通常寄生于高等

植物的根或茎细胞内,往往引起寄主细胞膨大和组织增

生,受害根部膨大,故称为根肿菌。营养体为原质团,以

原生质割裂的方式形成大量散生或堆积在一起的抱子囊

(图125 )。根肿菌门仅含1纲1 目1科,其中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可危害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引起根

肿病,粉痂菌属(Spongospora)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和

根部引起粉痂病。

(2)卵菌门卵菌门菌物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

殖以雄器和藏卵器交配形成卵抱子,因此通常称为卵菌。

无性生殖产生游动抱子囊并释放具鞭毛的游动抱子。卵菌大多为水生菌物,少数是两栖或接近陆生。卵菌的营养体是发达的无隔菌丝体,少数单细胞。卵菌门只含一个纲——卵菌纲,

其中寄生园艺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是腐霉目和霜霉目菌物(表 1.2.3 )。

表1.2.3 卵菌门常见园艺植物病害病原及其所致病害特点

目属

所致病害特点代表病害名称形态特点名称形态特点

腐霉目抱子囊长在营养菌丝

上或抱囊梗形态与菌

丝无明显差另V,抱囊

梗无限伸长

腐霉属

(Pythium)

抱囊梗菌丝状,抱子囊球状或姜

瓣状,成熟后一般不脱落,萌发

时产生泡囊(图1.2.6.1 )根腐、猝倒、腐

瓜果腐烂病、多种

植物猝倒病

疫霉属

(Phytophthora )

抱囊梗分化不显著至显著,抱子

囊球、卵或梨形,成熟后脱落,

萌发时产生游动抱子或直接产生

芽管(图1.2.6.2 )

黄瓜、番茄、辣椒马

铃薯、芍药等疫病;

柑橘脚腐病

木目霉

目抱囊梗从寄主气孔伸

出,与菌丝区别明

显,常具有特征性的

各种分枝

霜霉属

(Peronospora )

抱囊梗顶部对称二叉状锐角分

枝,末端尖细(图1.2.6.3 )

病部产生白色或

灰黑色霜霉状物

十字花科蔬菜、葱

和菠菜霜霉病

假霜霉属

(Pseudcperonospora )

抱囊梗主干单轴分枝,以后又作

2?3回不对称二叉状锐角分枝,

末端尖细(图1.2.6.4 )

葡萄霜霉病

单轴霉属

(Plasmopara)

抱囊梗单轴分枝,分枝呈直角,

末端平钝(图1.2.6.5 )

黄瓜霜霉病

白锈菌属

(Albugo )

抱囊梗不分枝,短棍棒状,密集

在寄主表皮下成栅栏状,抱囊梗

顶端串生抱子囊(图

1.2.6.6 )

白色疤状突起,

表皮破裂散出白

色锈粉

十字花科蔬菜白锈病

图1.2.5 芸薑根肿菌休眠抱子

资料卡

真菌估计有十万种之多。人们食用的馒头、面包、酱油、醋、豆腐乳、豆酱和美酒等少不了酵母、曲霉、根

霉等真菌的作用。另外,形成蘑菇、木耳和银耳的担子菌;产生青霉素的青霉;可做中药材的

茯苓、虫草、灵芝;■-生产赤霉素的镰刀菌等都是真菌。

了在数量庞大的真菌中,有些真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引起食品、衣物、:纸张、器皿发霉变质的霉菌;弓I起皮肤癣病的癣菌;产生毒素引发肝癌的黄曲霉;弓I -起

园艺植物约80%以上病害的病原真菌等。为了利用真菌为人类服务,控制它的破坏 :-性,我们应该学习、研究、熟悉真菌。

(3)接合菌门接合菌门菌物的主要特征是有性生殖以抱子囊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抱子,无性生殖是在抱子囊中形成抱囊抱子。接合菌为陆生,营养体为无

隔菌丝体,接合菌中的毛霉目根霉属(Rhizopus)和笄霉属(Choanephora)菌物可引起园艺植物病害。

根霉属菌丝发达,分布在基质表面和基质内,具有匍匐丝和假根。抱囊梗从匍

匐丝上长出,与假根对生,顶端形成抱子囊,其内产生抱囊抱子(图 1.2.7 )。在成熟期和贮藏期引起瓜果、薯类的软腐病和瓜类花腐病?等,如桃软腐病、南瓜软腐病和百合鳞茎软腐病等。

笄霉属可形成大型抱子囊和小型抱子囊,造成瓜类、茄子花腐或瓜果腐烂:如瓜、果类

2财侶n “ rn.■■讨时n wm,n P n “

图126 卵菌门主要属的特征

1.腐霉属

2.疫霉属

3.霜霉属

4.假霜霉属

5.单轴霉属

6.白锈菌属

花腐病等。

图127 根霉属

1.抱囊梗、抱子囊、假根和匍匐枝

2.放大的抱子囊3?7.接合抱子的形成8.接合抱子电镜照片9.抱子囊电镜照片

(4)子囊菌门子囊菌门菌物由于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抱子,故称为

子囊菌。子囊多呈棍棒形或圆桶形,少数卵形或近球形。1个典型的子囊内含有8

个子囊抱子。子囊少数裸生(图1.2.9 ),多数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子囊果内。子囊果有4种类型:子囊果完全封闭没有固定的孔口称闭襄壳(图1.2.10 );子囊果有固定的孔口、容器状且为单层壁的称子囊壳(图 1.2.11 );子囊果呈开口的

盘状或杯状、顶部平行排列子囊和侧丝形成子实层的的称子囊盘(图 1.2.14 );

在子座内溶解形成有孔口的空腔,腔内发育成具有双囊壁的子囊,含有子囊的子座称为子囊座(图1.2.12 )。寄生植物的子囊菌形成子囊果后,往往在病组织表面形成小黑粒或小黑点状的病征。无性生殖时产生各式各样的分生抱子、芽抱子、粉抱子和厚垣抱子。许多子囊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自然界经常看到的是它们的无性阶段。

子囊菌的营养体大多是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以形成子座和菌核等机构。很多子囊菌与园艺植物病害关系

密切(表1.2.4 )。

核盘菌属

(Sclerotinia )

子囊盘盘或杯状,由菌核上产

腐烂

十字花科蔬菜

生(图 1.2.13 ) 菌核病

链核盘菌属子囊盘盘或杯状,由假菌核上

腐烂

苹果、梨、桃

(Monilinia ) 产生。褐腐病

12

图1.2.8 外囊菌属

1.在寄主角质层下形成的产囊细胞和子囊

2.寄主表面子囊层电镜照片

图1.2.9 白粉菌主要属的特征

1.叉丝壳属2 .球针壳属3 .白粉菌属

4.钩丝壳属5 .单丝壳属6 .叉丝单囊壳属

图1.2.11 球座菌属

图1.2.10 黑腐皮壳属

1.着生于子座组织内的子囊壳

2.子囊

3.子囊抱子

图1.2.13 核盘菌属

图1.2.12 黑星菌属

1.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

2.子囊盘剖面

3.子囊、子囊抱子及侧丝

4.子囊盘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化学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杀菌谱广、成本低、使用简便等优点[1],但化学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一些化学杀菌剂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被严格限制使用[2]。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对人类和环境无害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新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生物防治高效且无毒、无害、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 术与方法[3], 其实质就是利用微生物种间或种内的抗生、竞争、重寄生、溶菌作用,或者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我国植物病理学家陈延熙根据多年实践和国际上生物防治的方向,提出了比较符合自然情况的生防概念[4]。他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调节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或者使其对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发生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这些生防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害的机制主要有:(1)通过占领病原菌在植物上的侵染位点,与病原物竞争水分、营养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2)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代谢;(3)通过寄生在病原菌上,利用病原菌获得营养,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4)诱导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李 凯,袁鹤 (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阳泉045000) 摘 要:使用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但化学杀菌剂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药物残 留等问题,因此,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简要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作用机制,概述了生防细菌、生防真菌、生防放线菌的种类以及开发利用情况,并且介绍了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开发应用;探讨了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内生菌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2)07-0807-04 Review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LI Kai ,YUAN He (Shanxi Shunt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 icrobiology ,Yangquan 045000,China ) Abstract :Though chemical bactericide/fungici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in chemical bacterial and fungicidal agent application there exis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ecological balance deseruction and chemical residues,and biology control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paper,it introduced principles of plant disease biological control,func-tion mechanism,varieties of biocontrol bacterial,fungus,and actinomyces,and biocontrol application of plant endophytes.Besides,existing problems of biocontrol microbe in plant disease control were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proposed. Key words :plant disease;biological control;bacteria;fungus;actinomyces;endophyte 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李 凯(1983-),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利用研究工作。袁鹤为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2.07.30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807-810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807 ··植物病毒检测仪https://www.doczj.com/doc/0d522040.html,/product/954.html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_许彦君

■ No.5.2011 摘要:细菌作为重要的生防因子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生防细菌研究进展,包括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细菌对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生防细菌定殖、生防细菌鉴定、影响生防细菌效果的环境因素、重要的生防细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应用研究及生防细菌菌剂开发,并对未来生防细菌的遗传改造等生物工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细菌;生物防治;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鉴定Abstract:Bacteria plays a important action as biological control factor on plant diseases.Advance in the bacteria biological con ?trol for plant diseas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ith particu ?lar reference to the advantage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s,mecha ?nism,colonization,identification,environment factors,applica ?tion of Pseudomonas spp.and Bacillus spp.and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agent,with expectation in the future studies on the gene engineering of bacteria.Key words:Bacterial;Biological control;Pseudomonas spp.; Bacillus spp.;Identification 利用生防细菌来防治植物病害成为国内外在生物防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利用生防细菌或其代谢产物调控寄主植物根际周围益害微生物的平衡从而达到控病保产的目的,这也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途径(郭荣君等,1998)。大量的研究表明,生防细菌不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多种拮抗性或竞争性的代谢产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达到阻碍或杀死病原菌的效果,而且 细菌大多对植物具有较好的亲合性,易于定殖(R.Grosch,1999)。 1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 生防细菌主要优势有:(1)生防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众多,在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大量存在;(2)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较广,可以通过竞争、拮抗和寄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方式对病原菌产生影响;(3)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4)多数生防细菌可从植物根际和叶部分离得到,接种后易于在植物上定植,生防效果持久稳定;(5)细菌大多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程亮等,2003);(6)其遗传和生化分析简单,容易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7)有些细菌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2生防细菌作用机制 目前认为生防细菌主要是通过对营养和位点的竞争以及产生抗生素的拮抗作用来达到生防效果。主要的作用模式包括:抗生物质的产生;通过产生噬铁素对铁原子的竞争(L.Cindy 等,2002);对位点和营养的竞争(O.G.G.Knox 等,2000);诱导植物抗性机制的表达(L.C.Van Loon 等,1998;杨海莲等,2000);降解病原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如毒素等;分泌细胞壁降解酶,如几丁质酶和?-1,3葡聚糖酶等(J.M.Whipps,2001)。有的拮抗菌株以一种机制为主,有的同时依赖多种机制,但是对不同的病害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 收稿日期:2011-10-0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GA06B101-1-5);黑龙江省“十一五”重点项目(GB06B105) **通讯作者:许艳丽,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线虫病害、作物病虫害生物生态控制。E-mail:xyll@https://www.doczj.com/doc/0d522040.html,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许彦君1,刘海龙2,刘新晶3,许艳丽4** (1.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农业服务中心,黑龙江双城150134;2.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0; 3.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中图分类号:S47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47(2011)05-0018-06 病虫防治 18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 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病原:植物感病的原因 植物病害的发生必须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 即生理功能失调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不正常变化,生长发育受阻 根据这一特点,风折、雪压、动物咬伤及其它人为的器械损伤等,因无病理程序,所以不称为病害,而称为伤害。 二节、常见园林植物病害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园林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不同分: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 侵染性病害:生物性病原引起的 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又叫生理性病害 环境中一些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非生物环境(如营养元素,光,温,水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超出了植物适应范围而引发的病害。 1)植物缺素症的识别 大量元素:含量> 0.1% 营养元素:微量元素:0.01-0.1%

稀土元素:<0.01%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无传染性无发病中心可恢复性 二)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也叫病理性病害 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 侵染性病害识别要点 1、病程 2、病害发生的条件 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 病原物 感病植物 环境条件 3、病害的识别要点 病原物的数量及致病性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环境条件: 气侯——温度、湿度、日照等 土壤——质地、理化性质、肥力水分等 栽培管理——地点、时间、水肥、密度、 修剪等

真菌病害的命名:颜色+形状 或颜色、形状、质地、大小、有无轮纹 如粉状物——白粉病、黑粉病 霉状物——青霉病、灰霉病 锈状物——条锈病 丝状物——红丝病 伞状物——草坪仙环病 绢状物——白绢病 斑点——褐斑病、黑斑病 有无轮纹——炭疽病 2)细菌: 细菌大多数喜欢通气的环境,在潮湿条件下易发病,最适的温度为26℃-30℃; 主要发生于叶柄基部或茎上,有溢脓、软腐并伴有异(臭)味。 4)植原体 植原体(Phytoplasma)是植物菌原体的简称,是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病原。已知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有300多种,国内有报道的有70多种。 植原体可寄生在植物和传毒昆虫体内。在植物体内只存在于韧皮部筛管和伴胞细胞内,通过筛孔在筛管中流动而感染整个植株,为系统侵染病害。 植原体主要通过叶蝉类昆虫吸食活动传播,也有繁殖过程中苗木间的传播。常引起黄化、丛枝、萎缩、花器变形等症状类型.

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

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 一、目的意义 为了解病害的种类、分布、危害、发生发展规律及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学会病害调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调查资料的整理、计算方法和分析等。 二、材料用具 放大镜,尺子,病害调查记载表,调查病害的分级标准。 三、内容说明 植物病害的调查是植物病理学研究及病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其调查研究的方法,因病害的种类和调查目的的不同而异,可分为一般调查(普查),专题调查和系统定期定点调查。调查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及要求;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方法;所获调查资料数据真实,且反映客观规律;了解调查相关的有关情况。本实验将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选择2?3种作物的1?2种病害进行一般调查(实验将分组进行)。 实验原理: 1、病害调查的类别 1.1一般调查(普查) 普查是对局部地区植物病害种类、分布、发病程度的基本情况调查。 1.2重点调查 对一般调查发现的重要病害,可作为重点调查对象,深入了解它的分布、发病率、损失、环境影响和防治效果等,重点调查次数要多一些,发病率的计算也要求比较准确。 1.3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深入的研究某一个问题,是通过调查研究或者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互相配合,逐步提高对一种病害的认识。 2、发病程度的调查 2.1 记载方法 2.1.1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发病田块、植株或器官的数目,从调查的总数,求得发病的百分率。 2.1.2分级计数法 根据病害发生的轻重,对植物影响不同,可将病害分级,调查时记录每级发病田块数、平均发病率。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分级标准的用法。(马铃薯晚疫病) 级别发病率(%)病害发生程度 1 0.0 田间无病 2 0.1 病株稀少,直径11m的面积内,只发现一二个病斑 3 1.0 发病普遍,每株约10个病斑 4 5.0 每个病株约有50个病斑或有1/10的小叶片发病 5 25.0 每一小叶都发病,但病株外形仍正常,并呈绿色 6 50.0 每一个植株都发病,有一半叶片枯死,病田呈绿色,但间 7 75.0 或呈褐色 8 95.0 有3/4的面积枯死,病田呈黄褐色,顶叶仍呈绿色 9 100.0 只有少数叶片仍保持绿色,但茎仍呈绿色 叶片全部枯死,茎部亦枯死或正在枯死中 另外分级还可用图或照像来表示,学生另查阅资料,此处不再讲述。 2.2感染指数 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根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实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 针对这种情况,往往是计算感染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即每一级用一代表数值,然后按以下 公式计算。 女口: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级情况如下: 远f病级株数X代表数值) 病惜指数二 ------------------------------ X100 株数总和X发病堀重级的代表数值 如: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级情况如下: 病级发病程度代表数值病株(假定)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一、蓖麻叶。将干蓖麻叶碾成细粉,按一定比例拌入土杂肥撒施到地里,可防治蛴螬、蝼蛄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按1公斤蓖麻叶粉加水16-20公斤浸泡,用水壶灌注,可防治葱、韭菜、大蒜、萝卜、白菜的地蛆、菜青虫、食叶甲等。还可将蓖麻叶干粉制成浸出液,撒到厕所、粪坑等处,对于死蚊子幼虫及蝇蛆均有明显效果。 二、桃叶液。取桃叶5公斤,石灰100克,放入3倍清水中浸泡5小时后,把桃叶榨干去渣,即为原液,每公斤原液加清水10公斤,进行喷雾,可防治棉蚜、玉米螟、稻苞虫。也可用桃叶加水煮后过滤,取原液喷洒,能防治稻叶蝉、稻飞虱 三、桑叶合剂。鲜桑叶1公斤,加水5公斤煮沸1小时,过滤即成。加4倍量水喷雾,可防治红蜘蛛。 四、马尾松液。用5公斤马尾松针加开水5公斤,密闭浸泡2小时过滤喷洒,可防治稻叶蝉、稻飞虱。 五、松针加30倍水浸液,可抑制马铃薯发芽。 六、臭椿叶浸出液。臭椿鲜叶1公斤,加水3公斤,浸

泡2天后的浸出液,可直接喷雾防治蔬菜蚜虫、菜青虫等害虫;或将此液加5倍的水,喷雾防治小麦锈病。 七、烟草粉。将烟草磨成细粉,每千克加入3-6公斤草木灰或高陵土混合均匀,在清晨露水未干前喷散,可防治品蚜虫、叶、蟑、潜叶蛾、茶毛虫。 八、艾蒿鲜草液。将其切碎加10倍水煮半小时,冷却后喷洒,可防治棉蚜、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 九、茶枯液。每亩用2.5-3公斤茶籽饼加水5-7.5公斤浸泡24-36小时,取过滤液加水50-70公斤,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十、蔬菜液。用辣椒丝(或辣椒面)35克,加水1公斤,煮沸,用冷却滤清液喷雾,防治蚜虫等害虫的效果极佳。将洋葱头捣烂取汁,加一半水稀释喷2-3次,可防治蚜虫。把韭菜捣烂,加6倍水搅拌均匀,用滤液每天喷洒一次,亦可防治蚜虫。 十一、枫杨液。枫杨叶0.5公斤捣烂,加水50公斤,取滤液,防治蚜虫,叶蝉、飞虱、地下害虫等。或采集80-100公斤枫杨鲜叶,捣烂后给菜地或苗圃深施,能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十二、可用柏树、臭椿树叶防治高粱蚜、麦蚜、菜青虫。可取0.5公斤柏树叶或臭椿树叶,加水1.5公斤,浸泡一天,然后加热煮沸30~40分钟,过滤弃渣得原液。原液存放3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课件资料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植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植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根据植物病害检测仪多年对植物病害种类的观察分析及统计,园艺植物病害可以被分为两大类,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这两种植物病害都是什么特征呢?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进行防治,下面详细进行介绍: 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特征: (1)非传染性病害的识别。此类病害在田间发生一般为较大面积的均匀发生,没有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的过程。通常有病植株均表现为全株发病。此类病害不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因此发病植物表现出的症状只有病状没有病征。这类病害的发生往往与土质、气象条件的特殊变化、栽培管理(施肥、排灌和喷洒化学农药是否适当)以及与某些工厂相邻而接触废水、废气、烟尘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诊断这类病害除观察田间发病情况和病害症状外,还必须对发病植物所在的环境条件等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才能最后确定致病原因。非传染性病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更密切、发生面积更大、无明显的发病中心和中心病株,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环境条件改变)。 (2)传染性病害的识别。传染性病害分为真菌类、细菌类和病毒类。真菌类病害的识别。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统称真菌病害。诊断这类病害主要根据症状观察和病原检查来进行。真菌病害的症状以坏死和腐烂居多,而且大多数真菌病害均具有明显的病征,环境条件适合时可在病部看到明显的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特定结构。诊断真菌病害时,除仔细观察症状外还应对病原进行鉴定。做病原检查时根据不同的病征采取不同的鉴定方法。当病征为霉状物或粉状物时,可用解剖针或解剖刀直接从病组织上挑取子实体制片;当病征为颗粒状物或点状物时,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切片;当病原物十分稀疏时,可采用粘贴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根据子实体的形态、孢子的形态、大小、颜色及着生情况等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即可确定。细菌类病害的识别。由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称为细菌性病害。细菌病害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细菌的种类来进行。细菌性病害在潮湿条件下一般在病部可见一层黄色或乳白色的脓状物,干燥后形成发亮的薄膜即菌膜或颗粒状的菌胶粒。菌膜和菌胶粒都是细菌的溢脓,是细菌病害的病征。如果怀疑某种病害是细菌性病害。但在田间病征又不明显,可将该病株带回室内进行保湿培养,待病征充分表现后再进行鉴定。病毒类病害的识别。识别病毒病害主要依据症状特点、病害田间分布、病毒的传播方式、寄主范围以及病毒对环境影响的稳定性等来进行。病毒和类病毒引起的病害都没有病征,但它们的病状具有显着特点,如变色(黄化、花叶)、畸形(小叶、丛枝)等全株性病状。这些病状表现首先从分枝顶端开始,然后在其它部位陆续出现。除此之外还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体的形态和用血清学方法等进行鉴定。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教程文件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5 英文名称: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目的 (1)了解并掌握农业有害生物天敌的主要类群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途径和方法 (2)在生产中开展生物防治,从而实现对环境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3)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微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学.吴云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吴云锋主编. 校内胶印. 005年 参考书目: (1)Biological and Biotechn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Rechcigl J E & Rechcigl N A. Lewis Publishers 2000. (2)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of Success. Gurr G & Wratten 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3)害虫生物防治(第三版).赵修复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4)中国生物防治.包建中,古德祥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5)昆虫病理学.蒲蛰龙主编.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6)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发展.卢良恕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7)害虫防治:策略与方法.张宗炳, 曹骥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年 (8)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蒲蛰龙主编.科学出版社.1984年 (9)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单卫星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报告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考试

植物病害习题

植物病害诊断部分习题: 1.植物病害诊断意义? 2.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 3.植物病害诊断的步骤? 4.简答导致植物受病的原因。 5.如何区分伤害与病害? 6.植物病害常规诊断的注意事项。 7.植物病害的诊断技术? 8.植物病害的理化技术主要适用的范围是什么? 9.血清学技术的适用范围既注意事项? 10.抗原、抗体? 11.血清学技术的原理? 12.如何根据琼脂双扩散中的沉淀线的形状判断抗原和抗体的相互关系? 13.酶链免疫吸附法的原理? 14.常用的ELISA包括几种类型? 14.柯赫氏法则及其应用范围。 15.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特点? 16.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 17.植物缺氮、磷、钾后的表现? 18.植物缺少铁、锌、镁后的表现症状? 19.植物病害防治原理有那些? 20.如何判断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21.侵染性病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植原体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造成的诊断。 22.不同亚门真菌造成病害的特征? 23.举例说明常用于致病性鉴定的敏感植物。 24.如何鉴定软腐细菌和癌肿土壤杆菌? 25.论述检测鉴定细菌性病害的方法与技术。 26.常用线虫的分离方法? 27.植物病毒病害室内诊断的方法与技术? 28.植物病毒的生理生化特性? 29.稀释限点、钝化温度? 30.如何在田间诊断树木的病害? 31.熟悉大田病害的发病特征,对主要的常见病还能够识别。 32.观察标本园中蔬菜、花卉病害,并对之作出诊断。 21.植物检疫有何特点和基本措施? 2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3.怎样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 植物病虫害基础综合练习题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新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花卉苗木类 (一)、虫害类: 1.蚧壳虫: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虫体表面有蜡质层,一般药剂难以接触到虫体本身。 (2)防治方法:每年的五一前及十月份左右重点用药预防。建议使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120公斤喷雾。对一些大树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600公斤根部浇灌,防治时间长达40多天。 2.蚜虫、粉虱、木虱、网蝽: (1)危害性状:种类繁多,繁殖超快,要缩短用药期。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攻尔(200ml)1瓶+国光“甲刻”(1kg)1/4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用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防治蚜虫间隔期就3到4天一次。 3.秋枫叶蝉: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成虫白色,迁徙传播速度快,危害后,新叶蜷缩畸形,老叶失绿黄化。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甲刻”(1 kg)1/4袋兑水280斤后喷施叶面,并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800公斤根部浇灌,可避免1-2个月内被叶蝉危害。

2.蓟马: (1)危害性状:成虫黑色,叶面卷曲叠合,需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崇刻”(10g)5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续用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 5.红蜘蛛: (1)危害性状:群集于叶背和嫩芽上吸食汁液,叶片失绿无光泽,后期大部分焦枯脱落。(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乐圃”1瓶+国光“攻尔”(200ml)1瓶兑水300斤后喷施叶片,重点是反面,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6.食叶害虫(毛毛虫,青虫、苏铁曲纹紫灰蝶等): (1)危害性状:咀嚼式口器,大量啃食叶片,可选胃毒性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金美泰”(500ml)1瓶+国光“攻尔”(200ml)3瓶兑水1000斤后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注:水生植物虫害的防治可以国光金美泰1瓶+国光乐圃3瓶兑水1000斤防治,对水生生物(鱼、虾等)无影响 7.卷叶、潜叶害虫: (1)危害性状:大多寄生于叶片或吐丝结茧,造成叶面凸变或卷曲,可选渗透性强的药剂。(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300斤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完整版)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损伤 2.寄主 3.非侵染性病原 4.症状 5.病症 6.菌丝体 7.无性繁殖8子实体9.真菌的生活史10.转主寄生11.半知菌12.寄生性13.致病性14.植物的抗病性15.病程16.系统侵染17.侵染循环1 8.植物病害流行 二、填空题 1.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 、、植原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寄生藻类、螨类等。通常将这类病原称为或,如属于菌类的(如真菌,细菌)又称为。 2.凡是由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或,也称寄生性病害。 3.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没有传染性,没有侵染过程,称为或,也称生理性病害。 4.真菌的发育可分为与两个阶段。 5.真菌菌丝体的变态类型有、、、、。 6.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和,分别产生、。 7.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和。 8.白粉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为色,寄生在植物的叶片,嫩梢,花器和果实和体表上形成一层状物,故引起的病害通称。 9.有的锈菌必须经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 10.植物病毒病在症状上只有明显的,不出现。 11.植物病毒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 1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13.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又将分为和。 14.菟丝子与寄主植物接触时形成,伸入寄主。 15.侵染程序包括、、和四个时期。 16.真菌侵入途径包括、和三种方式。 17.细菌侵入途径只包括和两种方式。 18.病毒只能从侵入。 19.病原物侵入期,环境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20.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范围,只限于附近,称为局部侵染。 21.侵染循环包括3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病原物的,病原物的。 2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 23.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是、、。 24.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生长时,可导致。 25.造成植物病害流行时,环境条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 三、选择题: 1.不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是()。 A、杨树烂皮病 B、丁香白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丁香花叶病 2.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属于病症特点的是()。

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什么是植物病害? 1.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 (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 (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 (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 (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 (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 (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3.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 毒界、动物界、植物界 b.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3)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较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腐烂和坏死的区别: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 (4)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5)畸形: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生、增大、减生和变态。 a.增生: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 b.增大: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 (6)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植物病害防治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植物病害防治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分析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以为植物种植的良好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植物病虫害;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0-0142-01 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后,植物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新型病虫害也在逐渐增加。由于部分杀虫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且未进行更换,使得部分病虫害对于该杀虫杀菌剂的抵抗性越来越强,致使一旦发生病虫害,则极易引起严重的损失[1]。在植物病虫害中所应用的防治方法有多种,例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耕作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现对其防治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对农药的科学使用缺乏认识 由于农民未能充分了解所应用农药的特点与性质,导致农民在面对植物病虫害时采取见药就用的错误做法。农民未能针对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农药,因此大幅度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个别农民在见识到某种农药的杀虫效果后,便习惯于对植物应用同一种农药,在发现药物效果渐渐下降后,则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使得病虫害对该农药产生了抗体,减低了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一些农民由于未能对农药有充分的认识,具有“农药毒性越高,防治效果越佳”的错误想法,在使用期间不遵循用药标准,乱用高毒性农药,导致植物死

亡。少数农民在植物防治上,将多种农药联合应用,导致农药原本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受到了影响,例如乐果与石硫合剂联合应用,由于两者的酸碱值差异,使得2种农药的效用被分解,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1.2 对病虫害认识不足 现阶段,植物病虫害具有多种类型,特别是保护地植物,高温、高湿环境等均利于植物病虫害的发展,而农民由于对病虫害认识不足,在病虫害发生时,无法正确区分病虫害的类型,更谈不上正确用药。 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保护环境,还可减少农药残留。但是不少农民过于依赖化学防治,且用药缺乏合理性,既达不到防治效果,还污染了环境。 2 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站点 相关部门应及早构建病虫害预报站点,加强对病虫害的全面调查,发布正确的防治情报,给予广大农民及时的指导。此外,应加强研究病虫害的预测技术、防治技术等,总结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2 组织技术培训 农民对于农药、病虫害等的认识不足是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观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如农技部门、植保部门等)应结合当地的病虫害类型,组织农民接受技术培训,使农民对于当地的病虫害情况以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 篇一:园林植物病害实习报告总结(XX0555177 程鑫)园林植物病 害实习心得经过八周的园林植物病害的学习,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 我们进行了野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实践地点分两处,分别是昆明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昆明郊野公园。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野外园林植物的观察,采集样本,结合园林植物病害理论的学习,对实习地点的园 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了解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简单的病理分析,做到 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教学安排并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实习方式 是以组为单位,将自己所在班级按每组十人分成若干组,组员协同合 作对实习地点园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并采集感病植物样本。 经过两地的实地观察以及组内协同合作,我们成功的采集的一些感病植物样本,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也对植物所感病原及发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从单一理论学习到实地观察实践,从所学病理病状模糊不懂到实地认知接触所感病园林植物,突然发现以前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所持态度是不正确的,因为所学专业是园林专业,大多数同学都以了解学习为目的,在我看到实习地各种园林植物的病害现状,我深知自己的错误观念,以前的理论学习是那样的重要,当面对鲜活的植物,对其所感染病害不能够做出 正确的诊断和处置措施时,是何等的悲哀。我要是能够为其治疗该多好啊,我喜欢园林专业,我喜欢生长在其中的各色园林树种,它们是那样

的无私,提供我们舒适优美的环境,我们也应该为它们创造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为其正常生长保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虽然只有几天,但我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体会,新的想法,想说的很多,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 我们不管学习哪些知识,都要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一开始我们可能对其产生怀疑,一般都是从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到知道,简单了解,深入了解,虽然学习的过程会很无聊,没有激情,产生松懈怠学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当我们了解的多了,就会慢慢的喜欢,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至于当用到时自己后悔。 2、勤野外观察 我们刚接触这门课程,接触理论时,是那样的空洞,各种病理病状都无法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个时候是最无聊,最无趣的,到野外当我们面对各种园林植物时,当各色病状呈现在我们面前,那时就会想到如何去除掉这种为害,如何给这些园林植物提供健康的适宜的生长条件。接下来的工作就会显得那么的重要,我们也会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3 、多看、多想、多做、我们到了野外观察时,就要深入丛林中去,不能走马观花,要做到多看,多想,多做。通过观察我们能够发

答案已 园林植物病虫害习题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习题集名词解释 1、病原物: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称为生物性病原,通常这 类病原被称为病原物或寄生物;(p8) 2、病原菌:病原物中属于菌类的又称为病原菌; 3、症状: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p9) 4、病症、病状:对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来说,症状分为两方面,寄主植 物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所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称为病症; 5、真菌的子实体:任何产生孢子的组织或结构统称为子实体;(p17) 6、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丛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繁 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p18) 7、寄生现象:在生物共生的关系中,营寄生生活的生物获益,而被寄生的生 物则受害的现象; 8、病毒: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 的生命体; 9、分生孢子:产生于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成熟后从孢子梗上脱 落;(p17) 10、寄生性: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后者获得营养的 情况称为寄生;(p235) 11、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p45) 12、致病力: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13、抗病性:植物的抗病性就是植物对病原物所表现的不易亲和或不易感染的特性,也就是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物活动的能力,或者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p46,三种解释随便一种都可以);(p48) 14、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吸收营养的病原物,又被称为严格寄生物或绝对寄生物,或者活体寄生物(p43) 15、死养寄生物:主要从无生命的有机体上吸取营养的寄生物,包括兼性寄生物和专性腐生物;(p44) 16、浸染循环:侵染循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p49)(或: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17、初侵染: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场所出来,所进行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p50) 18、再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株在同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发病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繁殖体并又传播到健康植物上,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进行重复的侵染称为再侵染;(p50) 19、植物检疫:以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又叫法规防治;(P239) 20、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虫害的方法(P241) 21、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一种防治方法;(P247) 22、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具有发达而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最原始的口器类型;(P173) 23、刺吸式口器:上颚与下颚特化成细长的口针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