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观后感



看完曾仕强的



中国式管理



,觉得很有意思,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是非对错,都不是绝对的



很多人认为,一件事情,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这是西方思维对我们的一

个影响。但在中国的企业里面,我们更容易听到的是也许是吧、可能是吧、差不

多吧,这种模糊的话语,会让我们感觉到这些人没有原则,思路不清晰。归根到

底,是因为中国人思想的两面性:他说是的时候,有可能不是,他说好的时候,

有可能是不好。

对于这样的管理,

就得周全考虑,

尝试用第三种角度去看待事物。





2

、合理和合法



西方讲究合法,

一切遵循制度办事——就算制度或法律是不对的不合理的,

他们

也照样遵循;中国人什么事都是要讲究合理的,不管有没有违法或是违反制度,

合理才是王道。只有合理的,才是合法的。



换句话说,中国是人治大于法治,在我看来,这是非常不好的,但在中国,只有

这样才行得通。

在中国,

制度法律或制度是永远都不够的,

而且要一直持续的改

良。在中国,讲的是情、理、法,情理总是大于法的。合情之后才能合理,合理

之后才能合法。



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一方面要不断检讨现有制度的缺陷,

一方面不要全盘

寄托于制度,更要懂得“动之以情”然后才“晓之以理”的艺术。





3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管的合理。为什么,因为中国式管理管的是人,不是事。而中国人,

就是凡事都要合理。中国式管理,要明白人的重要性,就是要以人为本,制度或

法律,也是为以人为本而服务的。



制度是一种形式,

“人“才是管理者心里时时要注重的东西,在管理人的时候,

要会变通,

不能死按规矩来,

其实也就是要让人觉得合理。

虽然我本人并不支持

这种管理方式,但在中国,只有这样才行得通。





4

、中国式计划



曾先生说,

中国人表面上好像都没有什么计划,

什么事情都说“看着办”,

实则

上中国人是有计划的,

只是中国人的计划会经常地变更,

所以只能看着办,

他们

才能及时地调整计划,

这样才能符合不同时空的实际需求。

就如同中国人的合理

与不合理也是随时变动的一样。

时空一改变,

合理的标准就改变,

计划也要改变。



实际的管理中,我们是必须要有计划的,只有计划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才明确,

工作才能明确。但我们的

计划,不能太死,太刻板,太细致,我们要有回旋的余

地,到真正实施这个计划的时候,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5

、合理的不公平



西方人是讲公平的,就是一切按照制度或法律办事,不用考虑是否合理,加薪、

升职等,只要是按照制度来的,就是公平的。中国人不讲公平,中国人讲合理,

讲公正,其实就是合理的不公平。制定了制度,工作的时候,大家都着照制度做

了,就都是“差不多”的,是否算优秀,得凭群众的,领导的感觉。中国式管理,要做到公正,就是合理的不公平,就可以了,企业就安定了。但我

本人对此并不完全认同。





6

、中国式开会



西方人,开会的时候,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争论的面红耳赤,但开完会之后,大

家还是好朋友,

好同事。

但在中国不行,

开会的时候,

只要有一点点不同的意见,

开完会之后,

大家就各怀鬼胎了,

私下报复的事也是会发生的。

这其实是个“面

子”问题,国人最讲究的就是面子,有了面子,啃窝头也甘心。



所以我们还是比较接受会前私下里沟通,

会上不议,

大家呵呵一番,

互相留个面

子,会后再私下沟通,私下沟通还得讲究言辞,但即使关起门来吵一架,出了门

还是勾肩搭背一团和气的,因为没有失面子,一切好商量。达成共识,再找领导

汇报,互相再推推功劳,如此你高兴,我高兴——领导最高兴。





7

、得人心者得天下



脸红脖子粗,纵使有理有据,争赢了,别人也会消极抵触,甚至给你下套子,最

终还是办不成事情。所以平日为人处事,务必需要处处顾及面子,讲讲私交,感

情好了,我吃点亏帮帮你也无所谓,乐得落个人情。



得人心者,得天下呐。





8

、推、拖、拉



三个动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等看吧”、“再说吧”,



,轻易化解许多

难缠、难办的事情,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办成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