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探索研究试卷用户答卷预览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探索研究试卷用户答卷预览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探索研究试卷用户答卷预览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探索研究试卷用户答卷预览

历史二模试卷

2017年第二次网上阅卷适应性训练 九年级历史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3.考生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处。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促进对外交流 D.巩固国家统一 3. 民族交往、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次著名的改革出现在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南北宋时期 4. 隋朝虽然短暂,但许多举措对我国历史影响深远。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创立行省制度 5.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6.“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

高中资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30题学生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 1.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称为“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为“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 B.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C.依宗法,继承大宗的是嫡长子,嫡长子也称为宗子。宗子也是一宗之祖,故又叫“宗主”。 D.宗法是旧时以社会为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2.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妾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B.众子是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 C.汉代以后,“亲”表外亲,“戚”表内亲。“亲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 D.旧时父亲死后称为“考”,母亲死后称为“妣”。 3.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六亲泛指亲属。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右,为昭。 B.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丧服分为五等,称作“五服”。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C.《陈情表》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是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 D.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4.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五常“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B.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 C.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列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D.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大的称为“伯”,有时也称为“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为“孟”,庶出长子称为“伯”。 5.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衅钟、衅鼓,是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为衅钟。 B.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土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指称国家。 C.古代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祭祀用的牲畜体全叫“牲”,毛色纯一的叫“牺”。 D.古代给尸体穿衣下棺,叫“入殓”。 6.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坟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古时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 B.古时用“崩”来比喻帝王的死。用薨来比喻诸侯和王后的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C.古代祭品,太牢指猪、牛、羊各一;少牢指猪、羊各一。 D.丧礼,古代“凶礼”之一。旧时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跪拜哭泣的礼节。 7.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B.旧时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 C.“棺”是指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椁”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上古贵族的墓里大多有椁。 D.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稿葬”就是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庐墓”是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 8.以下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关于朝拜等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朝:古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叫“朝”。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做朝贡。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会被视为不尊敬天子,天子就会出兵征伐。 B.觐:朝拜皇帝。古代诸侯见天子称觐。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觐礼规定,天子要

【上海市嘉定区】2017年高考二模历史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2017年高考二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与考古学上“青铜时代”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史前时代B.夏、商、西周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2.他追慕西周盛世的统治秩序,崇尚周礼,主张以伦理道德和自我约束来协调人际关系。“他”是()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 3.中国行政区划曾经历从“裂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转变。与这一转变相对应的制度是()A.内外服制到分封制B.从宗法制到礼乐制 C.从分封制到郡县制D.从郡县制到行省制 4.秦汉时期,统治者分别实行过三种治理国家与社会的不同模式:①“道家模式”;②“法家模式”;③“儒家模式”。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 5.西汉的起讫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这一时间段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初——公元1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初——公元1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公元1世纪末 6.《宋史》对宋太祖备加赞誉:“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此种评价是基于太祖() A.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C.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D.实行鼓励贸易的经济政策 7.“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三纲五常”等名词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即() A.家国同构B.中央集权C.儒表法里D.君主专制 8.直接体现《论法的精神》中政府权力架构的文献是() A.《人权宣言》B.《合众国宪法》C.《权利法案》D.《王位继承法》 9.观察如图,导致曼彻斯特城市居民数和居民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地理大发现B.工业革命C.圈地运动D.奴隶贸易 10.他是美国第一位遇刺身亡的在职总统,他被称为“国家的拯救者”。他是() A.华盛顿B.杰佛逊C.林肯D.罗斯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尚书》记载:“惟殷(商)先人,有典有册。”殷人的典册主要是( ) A. B. C. D. 2.“始皇因苛政暴赋失其国,文景因休养生息开盛世,汉武因罢黜百家促一统。”对 以上三个时期治国思想的概括,符合史实的是( ) A. 法家儒家道家 B. 道家法家儒家 C. 法家道家儒家 D. 儒家道家法家 3.“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 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人物( ) A. 生活在三国时期 B.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开运河沟通南北 D. 官渡之战取得胜利 4.某学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绘制成《中国历史兴衰图》(注:图中数字为世纪),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段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 ②阶段设置了宣政院加强对今西藏地区的管辖 C. ③阶段宋金之间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浪潮 D. ④阶段在西北设置了驻藏大臣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5.史学家普遍认为,传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视为海上活动的保护神妈祖信仰起源于宋 代,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宋代女性地位提高 B. 宋代“倭患”严重 C.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D. 宋代经济重心转移 6.如图《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3位戏曲名家,下列关于这幅画 及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京剧又被称为“京戏”,是我国的“国粹” B. 京剧是徽调不断吸收其他优秀剧种的产物 C. 这幅画说明同治、光绪时期京剧完善成熟 D. 京剧形成于明中晚期,曾被称为“平剧” 7.下面框内所述内容是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某一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上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方式。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等在内的不同的“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 A. 推动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B. 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8.“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下列史实中,属于中国 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艰苦奋斗的是( ) A. 红军长征 B. 重庆谈判 C. 抗美援朝 D. “铁人”精神 9.如图是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关于此图的解说,正确的是( ) A. “大跃进”运动使1959年北京市场变得活跃 B. “一五计划”的实施使 1987年零售市场繁荣 C.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北京市场的活力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10.“但历史的纵向沿袭和显示的横向平铺之间总会交错形成一个平衡区域,80年代 起,大陆允许蒋方不搞绝对的政治服从和制度上的完全一致,允许其在遵守统一的前提下高度自治,这就给解决向题提供了一个平衡区域。”材料中大陆解决问题的方法( ) A. 推动了我国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B. 在香港和澳门先后得到成功实践 C. 使我国统一大业才得以顺利完成 D. 推动了我国沿海经济特区的开放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彼得一世改革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C委内瑞拉独立非洲的殖民统治时代结束 D新经济政策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 A. A B. B C. C D. D

2018届广州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广州市综合测试(二)历史试题2018.4 24.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B.血缘观念的淡化 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建立 25.表1 表1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26.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 A.抑制土地兼并B.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 C.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27.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代 A.形成了国家政治统一的局面B.经济重心南移 C.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D.边患危机解除 2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29.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A.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D.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30.表2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章皇帝与皇权 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zhuan)顼(xu)、帝喾、尧、舜 (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 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 (三)皇帝的由来: 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四)皇帝的饮食起居 1、宫室、山陵 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 “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 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天子的服饰,早在周朝就已形成定制,包括六种冕服和弁服。汉代皇帝以五色长袍作朝服,魏晋时期改用绛纱长袍,唐代出现赭黄色圆领朝服,明清时期则以明黄作为皇帝龙袍的专用颜色,不同的场合,皇帝的着装有明确的区别。如祭祀或盛大典礼,皇帝穿衮冕服,包括冕、玄色上衣、绛色围裳、革带、蔽膝、白袜青舄等;平时及一般朝会则穿公服或常服。 3、车马、仪仗 古代皇帝出外巡幸、游历所用车驾称为“卤簿,包括御辂、御辇、御轿等。 自周朝以来,天子出行一般皆备五辂。卤簿以外,尚有仪仗。历代皇帝出巡所用的仪仗队规模都非常庞大,如宋神宗时多达22200人,清康熙帝崇尚节俭,但也有3000人。

2010年4月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试卷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 A.通济渠 B.永济渠 C.广济河 D.金水河 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 B.祖丁时期 C.武乙时期 D.武丁时期 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 A.字号 B.头像 C.灯具 D.广告 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 A.信仰标志 B.阶层标志 C.仪礼标志 D.政治标志 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 B.畛 C.涂 D.道 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 A.析字 B.回文 C.顶真 D.对偶 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 A.“为长者讳” B.“名字相应” C.“名因姓取” D.“有名省形制字” 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A.5%以上 B.10%以上 C.15%以上 D.20%以上 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 A.八种 B.六种 C.七种 D.五种 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 A.唐代 B.汉代 C.春秋时代 D.元代 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藏文 B.彝文 C.蒙古文 D.锡伯文 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 A.50余种 B.60余种 C.70余种 D.80余种 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蒲松龄 B.吴敬梓 C.孔尚任 D.徐光启 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朝初期 B.元朝中期 C.清朝后期 D.明朝前期 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 A.周武王时期 B.周文王时期 C.汉文帝时期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文明的融合最大的贡献是 A.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D.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2.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肆”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京剧表演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科技成就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齐民要术》②《本草纲目》 ③《九章算术》④都江堰⑤活字印刷术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④⑤② C.④③①⑤② D.④①③②⑤ 4.下面为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5.品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联中成语“卧薪尝胆”源于春秋时期哪一个霸主的典故?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 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7.初二年级三班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问题进行历史探究,同学们讨论热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发表的观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B.进行戊戌变法是为了救亡图存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8.“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9.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①挺进大别山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 10.有一位老人自称自己是民国生,请问这位老人今年高寿 A.80岁 B.79岁C.81岁D.82岁 11.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12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13.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三大 14.《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什么活动实现的? A.文艺复兴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15.金字塔创造了古代世界无与伦比的奇迹,也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千古之谜”。暑假,李明同学打算去金

《中国历史文化》试卷及答案

《中国历史文化》期末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4×15) 1. “北京人遗址”在北京的()。 A.西南的卢沟桥 B.元大都遗址公园C.昌平的白浮泉 D. 北京西南周口店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 A.唐诗 B.诗经 C.乐府诗 D.楚辞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这话的人是()。 A.孟子 B. 韩非子 C.孔子 D.庄子 4.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家是()。 A.道家和墨家B. 兵家和农家C.道家和墨家 D. 儒家和道家5.创立儒家的人是()。 A.朱熹 B. 孟子C.韩愈D.孔丘 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是()。 A.汉朝 B. 秦国 C.齐国 D.秦朝 7. 开创中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新纪元的丝绸之路打通的时间是()。A.汉代 B. 唐代 C.宋代 D.明代 8.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于()。 A.西汉末年 B. 唐代初年C.南宋末年D.东汉时期 9. 民间喝腊八粥的习俗源于()。 A.儒家 B. 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0. 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著名人物是()。 A.张衡 B. 郭守敬 C.蔡伦 D.祖冲之 11. 旗袍式样来自()。 A.汉族 B. 满族 C.蒙古族 D.白族 12. 现在全国佛教寺院大多数都属于()。 A. 法相宗 B. 律宗 C. 禅宗 D. 天台宗 13.科举制度创立于()。 A. 隋 B. 唐 C. 明 D. 清 14.会试的考中者称为()。 A. 举人 B. 秀才 C. 贡士 D. 状元 15.世界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经典是宋代宋慈写的()。 A. 《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 《洗冤集录》 D. 《伤寒杂病论》 二、简答题(15)

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淮南市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淮南市二模是在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的。二模试题的命制以19年考试大纲和说明为依据,体现了“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试卷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对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理性而科学。较好地起到了模拟检测的效果。从考试结果看,单科最高分95分,模拟一本线81分,本科线75 分,平均分 65.03 分,与2018年高考有较高的契合度。 一、考情分析 1.总体数据: 2.选择题数据: 3.非选择题数据:

4、考生答题分析 第一选择题。选择题总分48分,学生平均得分为40.08分。其中,得分较低的26、27、28、33、35题。问题总体呈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审题思路不清楚,对题干中出现的关键信息把握不准,二是对题肢的重视程度不够,题肢关键词审读不清。三是主干知识、核心考点掌握不够,知识迁移能力严重不足。四是材料阅读能力有限,很难准确全面提取材料信息。 第二材料题分析。第41题总分25分,学生平均得分16.11分。答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审题不清,尤其是行为动词关注不到位。如本题第3问材料中明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搞好“自转”,又要搞好“公转”,这就要求在回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时,应该冲中国和世界两个方面来入手,很多同学没有关注到这一细节,单纯的从某一方面入手,失分不少。二是提取材料信息能力比较有限。概括能力差,对材料信息进行原文照抄,对同类具体的信息不能归结,依旧做罗列性的具体陈述。三是答题规范性差,多数学生不能做到分要点、分层次,而是写成一片;有的要点重复,即几个要点答的是同一个方面。 第42题总分12份,学生平均得分4.35分,区分度0.39属于难度较高、区分度较大题目。此题以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切入,很好的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的唯物史观的立意要求,意在考查学生对西方近现代史的理解,要求学生精准审清题意,解读材料信息,调动知识对所拟论题加以探讨论证的能力。试题涵盖史实宏富,时间跨度大,学生可选角度多。本题做题步骤如下: 1、通过审题,明确该题要求学生拟定论题,而论题需要探讨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系。 2、回到材料,了解材料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论述。 3、选取一个自已熟悉的论点,拟定论题,调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4、答案组织尽量条理规范,最后得出一定的结论。 学生失分情况一是审题不清,个别学生甚至离题万里。二是材料阅读能力差或者基本不看材料。三是史实运用不够熟练,迁移能力有限。四是成文表述的能力较差,答案缺乏逻辑性。甚至有的答案不能自圆其说。 第三选修部分总分15分,均分分别为45题8.03分,46题8.09分、47题12.82分。三道选做题中47题选做的同学最多,平均分也最高。第一问考查“严凤英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答案点较多,在材料中基本有呈现,学生一般是直接摘取,简要归纳。甚至有部分学生创造性的答出了建国后“双百方针”的影响,

古代中国文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文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核心解读】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演变历程(以儒家思想发展为线索) 1、冷遇与创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物质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条件: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条件: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的活跃并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条件: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内容 (3)意义:中国 历史上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础 2、沉重挫折(秦) ——焚书坑儒(思 想文化专制政策) 3、改造与正统(汉 代)——董仲舒新 儒学 (1)含义:董仲 舒把诸子百家中 的道家、阴阳五行 家的思想糅合到 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 (3)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给统治者 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 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 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 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 建专制。 (4)特点:新儒学以儒 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 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 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 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5)评价 积极:政治上,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思想上,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等级秩序,具有神学色彩,是唯心主义,其主张愚民政策,成为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 4、冲击与挑战(魏晋至隋唐)——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5、转型与成熟(宋明)——宋明理学 (1)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2)内容 ①创立——北宋五子 A、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B、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C、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D、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②成熟——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思想主张:理气论、道统论、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③新发展——陆王心学 A、陆九渊: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B、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核心)。 (3)评价 ①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奋发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维系三纲五常专制的统治,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6、批判与继承—— 明清早期启蒙思想 (1)背景 ①政治上:腐朽落后 的封建制度 ②经济:商品经济的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的产生 ③思想:理学僵化, 八股取士使文化专 制加强 (2)代表人物及其思 想 (3)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反 对封建专制,带有一 定的民主色彩,反映 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要求 (4)性质:反封建 的民主启蒙思想

人教版2019版中考历史二模试卷B卷(练习)

人教版2019版中考历史二模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洋务运动时期某留学生想到军事企业中去工作,你认为他应进哪一家企业?() A.开平矿务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 2 . 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的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C.罗马帝国的扩张D.希波战争 3 . 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走进近代社会B.揭开殖民帷幕C.开启民主进程D.构建文化殿堂 4 . 下列内容与西藏历史发展不相符的是() A.1951年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 B.60年代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70年代修建的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到了世界屋脊 D.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5 .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变化,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的不同点是 A.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B.在一定时期维持了世界和平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合作与对抗并存

6 . 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7 . 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发生在 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西晋时期D.东晋时期 8 .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成功在澳门问题上得到运用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9 .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伯里克利时代希腊“内部极盛”表现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 A.有巢氏 B.庖栖氏 C.燃人氏 D.神衣氏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 B.商 C. 周 D.秦 4.制定礼和刑的是(),其目的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贫民。 A.东周 B.商朝 C.夏朝 D.西周 5.北魏(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世。 A.孝文帝 B.隋文帝 C.汉文帝 D.光武帝 6.“开元盛世”指的是( )统治时期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7.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时代的甲骨文 A西周 B殷商 C东周 D春秋 8.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龙凤人物图》 9.《诗经》开了中国()文学长河,对此后中国两千哦同安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象征主义 10.刘义庆的《世语新说》是一部(). A.神话小说 B.笔记小说 C.志怪小说 D.传奇小说 11.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是()。 A.《左传》 B.《春秋》 C.《尚书》 D.《史记》 12.八卦的“坎”代表()。 A水B.火C风D.山 13.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4.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是( ) A.王祯的《农书》 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C.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是()时期编订的。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16.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作者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黄甫谧 17.俗称“金不换”的中药材是( )。 A.鹿茸 B.三七 C.人参 D.虫草 18.《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 )记录。 A.日食 B.月食 C.哈雷彗星 D.黑子

2018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2018.5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12.中国和西方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属于同一世纪的是 A.商鞅变法梭伦改革 B.《九章算术》《物种起源》 C.《红楼梦》《十日谈》 D.《本草纲目》日心说(《天体运行论》) 13.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14.宋朝常常对农器、粮食、布帛等买卖免税,对民间小摊小贩零星细碎的日常生活品交易免税。据此可知,宋代通过税收 A.抑制土地兼并B.稳定社会秩序 C.促进租佃经营D.集聚商业资本 15.宋代史学家袁枢负责撰写国史人物传,其同乡章淳的家人请袁枢粉饰章淳的生平传记,袁枢回答说;“子厚(章淳的字)为相,负国欺君。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公议。”袁枢认为治史应该注重 ①借古鉴今②经世致用 ③秉笔直书④赏善罚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6.观察《晚清时期出口货物》简表

上表反映出 A.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洋商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C.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 17.从战国到清末,《诗经》一直被奉为儒学经典,关于它的学术史也被纳入经学史,成为经学史的组成部分。“五四”以后,对以《序》《传》为代表的传统《诗经》学展开了猛烈批判,并认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诗经》的思想内涵超越时代的局限 B.对《诗经》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 C.《诗经》的文字价值高于其思想价值 D.西方文明传入提高了《诗经》的历史地位 18.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 A.维护政局稳定B.进行革命动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