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成性课堂教学

生成性课堂教学

生成性课堂教学
生成性课堂教学

第1讲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第一节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生成”或者是“生成性学习”已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落实到课堂教学,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课堂形态,构建着新的课堂教学文化,虽然生成的理念已广为接受,但对什么是生成性学习,教学中如何采用更好的策略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

一、概念界定

1、促进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促进生成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指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信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技巧,促进学生有效地生成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在策略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充分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新的有效资源,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讲述、课堂评价、弹性设计等策略,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形成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2、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是指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借其自身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对外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自发地形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它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技能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互动过程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生成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强调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萌生式的思考过程。

3、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内容的确定以及学习策略方法的形成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性质,结合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的教学活动。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达到互助、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指的是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的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

二、理论认识

1、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其特殊性。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1)情感性情感是生成的动力。生成的课堂学习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融入到文本中去,对课文投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正因为如此,文本中静态的语言才成为学生动态的现实言语,文本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才会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文本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情感、才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这样的学习,自然就成了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成了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生命之旅。

(2)交互性交互性是生成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是线性和非线性相结合的。生成性学习认同师生、生生交往的“多主体”教学观,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和谐快乐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学生的“健康感情、诚

实和自信”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交往情景中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交互性是有效提升生成性学习的数量和质量的保证。

(3)多元性生成性学习是师生从事物的多维度、多层面、多细节、多因素、多层次来思考问题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运用各自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去解读同一个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的认识,获取不同的信息。

(4)创新性生成性学习,是学生思维障碍被点拨,思维火花被点燃的课堂。一个生字词的巧妙记法,一个富有新意的片断,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一个富有情趣的游戏,尽管有些技法还比较稚嫩,但在这些过程中,他们既探究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们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认识事物,在得到肯定后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和创造着成功,由此更积极地去“探索新知”。

(5)开放性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在本质上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统一。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个人发展的结果。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生成性学习空间和教学内容不应该是囿于教材和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不断吸收社会发展的信息和营养充实教学内容,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内涵。面对社会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更高的技能。

小结综上所述,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最大优点在于能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人才;同时对教师的潜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促进其专业成长。

;

第2讲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二节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生成性教学不是随意的、纯粹自发的课堂行为,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机地整合课堂上各种不同的信息,引发学生一系列行为的变化,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成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讲座中,提出下列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这些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完整性、有待于在教学中边运用边验证,边调整边完善。

策略一:以板块设计留给学生生成的空间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较好地留给了课堂生成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设计时,我们注重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设置预案,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案例1:《田忌赛马》一文的教学:

课题组的一位教师把这篇文章分成这样的四个教学板块:玩纸牌,初涉文本世界。老师出示两副纸牌和学生一起玩,分别是10、8、5和9、6、3,学生亲历或输或赢的比赛过程,初步感受到牌的大小与比赛结果有关系和比赛结果不确定的原因;初读版块:给动画片配音,

进入文本视界。老师出示一段田忌赛马动画片,学生自主练习配音,使范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语言。精读版块:学生辩论比赛,深入文本视界。以“田忌该输不该输”这话题展开辩论,弄清第一场输的原因和第二场赛马赢的方法和道理,相机进行语言思维训练。拓展板块:给文中人物写信,拓展文本视界。以写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齐威王的视界,与历史人物同惊喜、共悲欢,丰富学生个性化体验。

这样,板块式教学在重视文章整体内在的逻辑顺序的基础上,将教学环节整合为有连带关系的板块,实现了教学环节的优化整合,这比零敲碎击的小步牵引要优越得多。

案例2:《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一)学生默读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

●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

●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

●前面说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后面又说这些资源可以长期给人类作贡献。这样不是矛盾了吗?

●到底是怎样的威胁呢?

●40万亿公里之外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呢?

●为什么说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

●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二)引导学生自主释疑。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读书并寻求答案,组织学生汇报,在随机汇报中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以下几点:

●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为什么人们要随意毁坏地球资源?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引导点拨,集中到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感悟上去:

1.读第四自然段,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

2.补充阅读材料《地球上的一天》。

(三)从向地球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学生写话时播放班德瑞的《夜曲》)

地球!我亲爱的母亲:

你的孩子:

这是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学所作的设计,是一种为生成而作的板块预设。我们看到,王老师的士备课已经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着重于学生的“学”,走向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多的为学生的“学”而预设,为课堂生成创设了空间。板块式的预设有下列特点:

1.从机械的直线式程序走向灵活的分支式程序。直线式程序难以包容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会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发展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一节课的教学板块以3—4个为宜。

2.从“西洋画”走向“中国画”,讲究“留白”的艺术,西洋的油画画布上布满油彩,而中国画常有大块的“留白”,我们可以从两种画法的不同中悟出:要让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就必须留有余地,不能安排得满满当当,更不能下课铃响了还要“拖堂”。3.从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走向重文本解读和学生研究。新课程的备课从“技术”走向“人文”,不能靠冥思苦想,在设计的精巧上下工夫,而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读文本、研究学生上。老师自己“披文以入情”,课堂上才能“情动而辞发”。教师自己对教学文本的体验、感悟和解读的深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质量:我们看到,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上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的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策略二:以有效弹性问题引导学生生成性学习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解读这个经典故事,我们可以洞悉,人的成长链接着专业问题,学生的成长更是如此。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生长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提问是相互启迪,实现共识的手段,教学中教师要:

1、提出弹性问题。所谓“弹性问题”是以相机诱导的“巧”为提问方式,以曲径通幽的“曲”为提问角度,以导学促思的“精”为提问内容,以促进探究生成的“新”为优化课堂提问的途径,以创设互动情境的“活”为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问题富有挑战性、包容性和针对性,能有效地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动态生成思维活动。

案例3:《从熟悉的树叶中经历分数1/2的形成》

……

师:请用右手举起还剩下的半片树叶,你发现了什么?(适当合度的“精”问)

生1:我发现右手拿的是1/2片树叶。

生2:我发现2个1/2片树叶合起来是一整片树叶。

生3:老师,我有个疑问,大家举起的同样是1/2片树叶,为什么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呢?生4:这不是很好解释嘛!我把我的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我的树叶的1/2;你把你的这片树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你的这片树叶的1/2。只要把你的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片树叶的1/2。(学生不住点头)

师:你的评述太精彩了!我们已经知道一片树叶的一半可以用分数1/2表示,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2表示呢?(“巧”问)

生5:(举起一片叶子)老师,我觉得这不是1/2,因为他并不能平均分。

(全体同学此时都感到很非常的惊讶,老师也感到意外)

师:为什么认为它不能平均分呢?(反客为主,欲答“活”问。)

生5:因为这片叶子的两侧有点不一样,沿着中间的那条叶脉来分开,两边的叶子形状确实有点不同。

(他的话就象是一颗炸弹,顿时就把全班同学的兴趣都激起来了,通过他们自己仔细地观察,同学们有了发现。)

生6:我认为他说得是正确的,这半片树叶是不能用1/2表示的。

生7:就是因为它无法用平均分……

生8:老师,我还有一种看法,那就是如果真的用1/2表示半片叶子的话,还得把这片叶子的叶柄分成两半,不然的话,一半有柄,一半没柄,还是不能用分数表示的。

生9: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

由于教师提的问题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蕴含着课堂生成的可能,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就此看来,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的、智慧的选择学生兴趣的热点、构建提问序列,提出“趣、巧、曲、精、新、活”的弹性问题,就成了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内容。

2、留下弹性时空。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至少有1/3的时间甚至2/3的时间让学生针对有关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在小组讨论后安排大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时教师特别关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大家趋同时,让思维发散的学生发言,因为他的发言是引发点,能触发更多的生成性资源。

案例4:《商不变的性质》教学

环节一:激发质疑

口算抢答:18÷6 180÷60 1800÷600 18000÷6000 180000÷60000

学生很快就算出了答案,于是这位老师说:“除数是四位、五位数的除法,你们还没学过,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们一定有窍门吧?”学生畅所欲言。老师追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说不清楚。此时,学生思维产生矛盾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环节二:自主探究

层次1:学生提供一组商是4的除法算式作为研究材料,发现商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猜到变化是有规律的,短短的几妙钟的观察,有的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同意她的发现。这时候学生的认识是不完整的,老师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说:“怎么证明她说的有道理?选择算式试一试”。话音则落,同学们纷纷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虽然选择的是不同的算式,但都证明了这个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层次2:在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对于8÷2=4和12÷3=4这两个算式的被除数、除数有没有这种变化规律产生疑问,因为一眼看不出来变化规律,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反问:如果没有这种变化规律,为什么商不变呢?一句话激起学生用竖式算一算的欲望,老师及时提供计算器,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操作,发现同样具有这种变化规律,并说出“只要商不变,被除数、除数就有这种变化规律”。此时学生的认识已经超越用眼睛观察的阶段,是对商不变性质的又一次深化理解。

层次3:学生的认知需求刚刚平衡,老师接着说“是不是只有商是4的除法算式才具有这种变化的规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更加活跃,异口同声地说:“商可以是1—9”。随即又有很多同学说:“不是1—9,只要不是0,什么数都行——”此时学生的认识又一次提升,老师马上说:“那你们小组想一个商,用不同的算式验证一下。”很快学生有了答案。

这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学生创设观察、发现、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引起探究——产生新的困惑、再次探究——验证规律、达到高潮的过程。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实现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再创造,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的。这样,将抽象、枯燥的静态知识变成动态的有兴趣的探究对象,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悟发现规律的方法。

3、诱导质疑析疑。学生大胆的质疑是导致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我们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认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

案例5:《揠苗助长》的教学

……孩子们的心在在这寓言故事中时而撞击,时而淌洋。课,在酣畅而投入地行进,忽然,一个小男孩儿举起手说:“老师,在老家,我看见田里都是有水的,禾苗都长在水田里。可插图中田是黄黄的,像是沙地,没有水。”这一下,我先是一怔,接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孩子:“书中的插图会不会真的是有问题呢?你这样敢于质疑,又善于思考,真值得大家学习。”一石激起千层浪。片刻的沉默之后,课堂上纷纷议论开了:“对,没有水,禾苗肯定长不了,会旱死的。今年大旱,我家乡就旱死了不少禾苗。”“禾苗是几株捏在一起插下去的,不是单株单株插的,再说旱地怎么插秧啊?”……“不,老师,不仅仅是图不对,课文也不对。”看来,图的指误还没完,文的求疵又来了,于是我故意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吃惊地问:“课文有什么不对的,请大家找一找?”“‘一棵一棵’用得不对,禾苗应叫‘一株一株’。”“既然是禾苗,它一定很小,即使向上拨,也只能高一点,高不了一大截。”“再说,如果是水田,禾苗拨一下,也不会死的。”孩子们说得入木三分,还真在理呢?于是,我顺水推舟,进一步启发:既然图文存在这么多“毛病”,总不能让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下去吧,我们何不动手修改修改呢?接着,我让孩子们分组讨论修改方案,并试着给编辑老师提建议。下面是孩子们给编辑老师的建议信——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

我们非常喜欢你们新编写的语文课本。读书时,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考,今天读了《揠苗助长》一课,我们觉得书中有几处不大妥当。我们分几个小组进行了讨论,有以下几个修改方案供您参考。

方案一:把图中旱地改为水田,单棵的苗儿改为一株株整齐排列的“禾苗”,“禾苗”改画为更像真正的禾苗些。改为水田后,图中人物应脱掉鞋袜,圈起裤腿,挽起袖子。最后一句“都枯死了”改为“都萎了”。

方案二:图中的旱地不改,那么,就把课文中五处的“田里”改为“地里”,把五处的“禾苗”改为“麦苗”或“玉米苗”,同时,文中写什么苗,图就画什么苗。

这不正是孩子们个性的张扬和显现吗?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材和教参中的答案往往被视为“圣经”,不要说是学生,就绝大多数的教师而言,它们也显得神圣不可侵犯,教师往往被视为圣人,其权威不容置疑,不可冒犯,于是,我们的教学往往习惯于主客不分,教师给予,学生接受。学生稍有“旁逸斜出”就被无情地修剪。而生成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善问”使学生思维拓宽、灵活,“批判”和“析疑”也使学生敢于对课本的结论,教师的观点进行斟酌并常常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独到的见解,有新意的答案。问不完的问题是

孩子的天性。而“质疑无禁区”为课堂的生成展现着无限的可能性。

策略三:以强化动机促进学生参与生成性学习

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例,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新的学习需要,学生便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投入到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习更有效。这样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反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其互动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要使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之一是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基于宏观与现实的背景分析,生成性教育采取这样的评价策略:对传统的评价适当进行改良,注重激励学生进步的纵向评价方式,采用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基于动机是一种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有效展开的动力源泉。

1、对传统测验评价的改良

用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的方法是现在最普遍、最常用的,其诊断性、公平性、高效率是不言而喻的。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往往不能顾及,有时因试题太难、太多使部分学生有失败感。于是,我校在评价方法上灵活多样,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除闭卷考试外,还经常采用开卷课堂笔试,开卷课外笔试,课堂小组讨论,口试等方法,变学生在某种心理压力下的被动答卷为强烈兴趣下的主动探求,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学科水平,又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打分的弹性,鼓励了学生的独创精神,凡有新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即使答题不完整、不全面,甚至结果不完全正确,也给予酌情加分,而不对照谋个“标准”答案,相一致就给高分,稍一偏离就给予减分,造成对独创萌芽的扼杀,对盲目顺从的鼓励。为适应学生的发展,我校还建立一个激励学生进步的评价方式,评价有“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两种视角,所谓“横向评价”是指把学生个体的成绩放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如全班或全年级等)内进行评价。学生某次的“横向评价”成绩是指学生该次考试的成绩与相应的班级平均成绩之差。所谓“纵向评价”是指把学生个体的成绩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进行考察。学生某次的“纵向评价”成绩指学生这次的“横向评价”成绩与上一次的“横向评价”成绩之差。这样考虑就排除了由于每次考试所考查的内容和难度不一样而带来的干扰。学生的成绩不良,有两种概念:以教学标准绝对不良和以自己的发展为基准的相对不良。对学生的进步情况给予关注,给予较为合理的评价,通过“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我们的评价机制得以改进和完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表

①横向评价成绩

= - ((式①)

其中指学生第成绩,指第次班级相应的平均成绩。

②纵向评价成绩

((式②)

其中、分别指学生第次、第次横向评价成绩。

③每次进步成绩

(式③)

其中是指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进也不退(即)时的取值。为了鼓励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的积极性,这里不妨根据的不同取值范围给出不同的修正值,也就是说当一个学生某次成绩比班级相应的平均成绩低,修正值就相对取得大一些。这好比我们国家的税收的政策对低收入阶层给予适当的照顾一样合情合理。修正值的具体取值可由专家小组或备课组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讨论决定。

④某一时间段的进步分

④式把式①、式②、式③代入式④即可得

(式⑤)

——摘自《对学生进步情况的弹性评价》

2、新评价方式的试行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我们的人才观念,影响着现代教育,呼换多元的评价。生成

性教育的评价方式尝试以下几种评价方式:终结+过程的评价。1)展示性评价——展示学生的多种才能。学生自主作业的管理和评定不是检查一下,打个“√”就完事的。把作业拿出来展示在班级专栏中或者学校文化长廊中。2)“我是小小故事家”的5分钟故事讲演。好的,有同学会跟着学习,还有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差的,下次再来一个!这种评价没有统一标准,也不需要比出高低,融评价于教育中,展示和交流“作业”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新课程理念:参与课程设计),使教学活动变得鲜活而又生动、有生气(师生交互活动频繁)。每门课都有学生可自主发挥空间。我们还把展示性评价用于校本课程,如三跳、口语交际等,人的劳动需要承认,现代学生也喜欢“露一手”以确定自身的价值、“靓点”和差距,展示性评价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3)先考后学评价方式。在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中我校还使用了先考后学评价方法:在学习之初教师设置一些关于养成教育方面自测题,让学生自测并计算分数。目的是让学生自省,我的行为习惯好吗?怎么才是懂礼仪?以后我该怎么做?4)生成性学习的评价方式。生成性学习的兴起,对教育评价提出新的要求,生成性学习的成果不能简单地给个“分”,要全面评价。生成性学习重视过程,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记录材料、在活动中的表现。

3、课内的激励评价

评价坚持正面引导,倡无错原则,让每一位勇于回答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毫无遗憾地坐下,激发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即使是即兴评价,也防止产生草率、片面,力求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抑制学生的思维。延缓评价则更是重过程轻结果,特别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将即兴评价和延缓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案例6:《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按自己的想像,剪出一幅图画,并观察图案,发现了什么?

生1:沿着直线对折,直线两部分互相重合。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非常简练地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概括出来,了不起。

生2:我觉得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腰三角形、角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是轴对称的挑选出来,不简单!

生3:同学们穿的校服上的拼图、蝴蝶、飞机、人的五官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举出现实见到过的轴对称图形,你的观察力真强,看来,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是充满了数学知识。

(生4举手发言,但举的例子是错的)

师:你的例子虽举错了,但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很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九种方式在每个人的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和智力都各具特色。像上面这个例子,这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学生,生1说明他在语言智力、数理逻辑能力方面比较强;生2说明他在视觉、空间智力方面较强;生3说明他在自然观察智力方面较强;生4从学习态度方面进行表扬。这种评价改变了传统的统一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策略四:以情感互动创设生成性学习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的一种交往过程,伴随着师生交流过程的一系列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以及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正是这种师生心理关系的客观存在,教学活动才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中,渗透情感的相互作用,创设良好的师生心理氛围,将为师生之间的课堂交往注入持久的正向生成效应。

1、转变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实现课堂中的多边互动生成,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互动观。①从民主的角度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应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②每位学生都是课堂中的主角,都享有参与活动的权利,都有平等地受教师公平关注、对待、尊重的权利。③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文本间的互动生成。④教师和学生之间应相互影响、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鼓舞。

2、激情投入

师生情感互动是相当复杂、丰富而微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始有终贯穿激情的倾入,自觉调控自我情绪,特别强调①在课堂中,始终以饱满、振奋、愉悦、热情的状态去感染学生情绪,活跃教学气氛,为学生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情绪背景。②把蕴涵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融入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深厚情感,并由此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③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感与教材所表达的情感沟通。

案例7:《万里长城》的导语设计

(课件:万里长城)师(激昂地)说:同学们,这就是万里长城,许多国家之首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有各自的感慨,英国首相撤切尔夫说,不了解长城,你就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性格。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长城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法国总统说,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同学们,听了这些题词,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到自豪。

生:我感到很高兴。

生:我很想登上长城,目睹这一伟大奇迹!

生:我很想了解长城的由来。

……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高兴的感情读全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万里长城的哪些地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迫不及待地进入了课文学习。)

就这样,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导语,轻松而富有启发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了“兴趣盎然”的效果,为自己进一步指导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诱发回应

教师的情绪、情感及表现形式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同样,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状态、情感反应、动作反应也会制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效应的同时,更要注重诱导学生情感的投入融合,积极地、及时地调整学生中制约课堂教学的一些不良的情绪状态、情感反应与动作反应,使师生的情感互动成为贯穿师生交往的一根和弦,并相生相长,形成情感的良性互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讲演、动手写作,调动全身感官,自主、能动地进行探究性阅读。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展开对话,从而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获得思想启

迪,享受审美愉悦,获取情感体验。

案例8:《田忌赛马》教学

《田忌赛马》的教学在酣畅地进行,突然有位学生报告说坐在后排的学生在玩‘比点数大小’的纸牌游戏,教室里先是一阵骚动,后是全班哗然。面对这种偏轨事件,教师是急中生智,抛弃原先预设的方案,以偏轨事件为生长点,生发出学生感兴趣新资源,设计了“纸牌赛马”的情境。全体同学在积极参与过程中,灵机涌动,思维放飞,精彩纷呈,在了解了游戏机里的同时,也洞悉了教材内涵,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生成的课堂教学,不能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教”,而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考虑更多的不应该是自己如何严格地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而是这个方案如何更好适应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施教行为的展示,而是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资源如何得到有效的开发、组合与优化。

4、移情体验

情感依赖于认识。主体一旦进入认识对象的认识过程,就会产生真切实在的心理感受,就必然引起一系列的情感起伏和波动。如果认识对象符合主体的心理需要和审美倾向,主体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中去,以达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实现主体对客观的心领神会;如果客观事物不是主体渴求和需要的,主体就会产生厌弃、排斥、否定,甚至远离等消极情绪,难以产生“入境始与亲”的体验。于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人物,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文本中人物的身上,在移情换位中进行体验,变旁观者为当事人,变感受他人情感为自我流淌情感。

案例9:《大瀑布的葬礼》的教学

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时,首先是播放录象,把学生带入到“一泻千里”“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跟前,接着教师删繁就简,独辟蹊径,极富创造性地抓住“激动、惋惜、希望”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最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景:假如你这时就站在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跟前,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情动而辞发,纷纷深情想像。

这样的移情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学生把自己对美丽壮观的大瀑布的向往以及对那些只为经济利益而伤害自然的人们的不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策略五:以信息提炼提高生成性学习的有效性

在生成性的课堂中,由于学生产生的资源有不可预测与不可再现的特点,所以教师如何适时敏锐地捕捉、整合、提炼出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生成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1、预设更多的“可能”

在有关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讨论中,一味强调课堂的生成是不可预设的观点未必可取,它会导致对教学设计的漠视。从认识论的观点来说,课堂生成是可预设的,因为它有规律可循。各学科新课程的动态生成,是朝着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发展,在读书、思考、想像、体验和练习等实践中形成。认为课堂生成是可预设的,才会自觉地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才会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预设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练习会有哪些误差等等。同时,又必须承认课堂生成是不可预设的,因为课堂的生成是学生把新的信息与过去的经验进行联系,建构出新的思想观念,于是无法预知课堂生成的细节。承认课堂生成的不可预设,就会有意识地培养教育智慧,用教学机智去解

决预设之外遇到的问题。

2、提炼信息,促生成精彩

1)对生成的信息进行提炼。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有些生成性问题对教学有着积极作用——赋予教学意外的“惊喜”,教师应及时开发和利用这些有益问题,使之能上升为教学的资源,使教学更精彩。有些生成性问题对教学有着消极作用——造成教学意外“事故”,教师应及时抛弃或转化,使之不演变成教学的“垃圾”,使教学正常化。对此,教师应辨证地看待生成性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教师应牢固确立目标意识,时时将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较,是扬还是抑,是顺还是纠,从而作出明智的选择,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案例10:一堂英语课的教学反思

……忽然学生们整齐而慷懒无力的声音中出现了小小的骚动,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蜜蜂不知什么时候闯进了教室,正在教室中盘旋,好像在表演,一点与没有离开的意思。孩子们对这“不速之客”也很感兴趣,正对着它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呢。我提高音量,说“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只有五六个孩子注意到了,并坐端正看着我。我又提高音量说了一遍,还是起不到什么效果。我正焦急地想着对策。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用这只蜜蜂作为“道具”,改变教学策略。于是让学生们继续观察蜜蜂,重新整理教学思路,开始了新的一课。

我忽然像个小孩子一样兴奋地喊起来:“Bee! Bee! This is a big bee!”由于我的“一反常态”,学生全看着我。我没有理睬他们,指着那只蜜蜂,放慢语速,重复了两遍“Bee! Bee! This is a big bee!”孩子们也明白过来,纷纷指着蜜蜂嚷嚷着“bee,bee”模仿我的动作和句子。当孩子们接受了这个新单词和句子以后,我拍拍手,“Ok! Look at me, please.I am a bee now.”挥动双手,装做是一只蜜蜂。孩子们也开始模仿,口中说“I am a bee.”我“飞”到一个学生面前,说“Hello. I am a bee. I can fly,fly,fly.”慢慢挥动双臂,表示“飞”的意思。学生跟着做动作并说“fly,I can fly.”接着告诉学生我是蜜蜂,我能做哪些事情:I can fly. I can dance. 我在几个学生面前各表演了一次,学生都挺感兴趣,纷纷模仿。在此之后,我让几个学生来表演一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还有学生进行了创造。

学生一:I am a bee. I can fly. I can dance.(在地上走八字步“飞”,假装蜜蜂跳8字舞)(嘴里发出“嗡嗡”的声音,还带着节奏)

学生二:I am a bee. I can fly. I can dance. I can write.(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个8字,人在地上“飞”)学生三:I am a rabbit(兔子). I can jump.(装兔子跳)

“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于意想不到”。确实在现在的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学生的生成信息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学会辨别哪些是有价值的生成信息,什么时候是利用生成的信息的最佳时期,从而提炼生成信息,促生成精彩。

2)能对学生生成的信息进行整合。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横向的整合。在同一教学阶段,老师要从众多发言中优选部分发言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以此形成共识。二是纵向的整合。在教学过程的结束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前几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认识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

案例11:《蜗牛的奖杯》一文的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蜗牛)师:“看着蜗牛背着重重的硬壳在地上艰难地爬行,你有话要跟它说吗?”

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有的说:“蜗牛啊,你的翅膀退化了,再也飞不起来了,你永远都不可能夺冠军,太可惜了!”有的说:“蜗牛啊,现在你的身体被粘住了,连探个头都那么艰难,一点行动自由都没有,更不要说飞了,太可怜了。”这时一位学生说:“小蜗牛,大家很同情你,可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你变成这个样子的?”教师随即抓住这一生成信息,让学生重锤敲打,(茫然痛苦)地引导道:“是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个学生说:“蜗牛整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晚上又睡在奖杯里,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老师故意说:“蜗牛不把奖杯背在身上,人家不知道它飞得多快呀!”这下,学生像砸开了的锅,有的说:“自己有本事就是了,干吗要让人家知道呢?这么骄傲,人家会讨厌的。”有的说:“这冠军也是那次飞行比赛中产生的,下次也不一定是它的。”还有一位学生说:“蜗牛你是不是担心不睡在奖杯里,会被人偷去奖杯?离开了奖杯,你还是飞行冠军呀,你把荣誉看得太重了!”另一学生紧接着说:“如果当初你把时间放在练习飞行上,那该多好啊!你现在就开始苦练爬行的本领吧!祝你在爬行比赛中也夺冠军。”

就这样,学生不仅帮助蜗牛总结教训,且从中悟出两个道理:成功时不要过于骄傲;不要把荣誉看得太重。从而不仅道出了“胜不骄”,而且知道了“败不馁”。能产生这样的效应,是因为教师能对学生的生成信息进行规纳、总结、提升,才是对话这般有效。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信息的提炼使生成更加精彩。

小结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透视课堂,课堂实际上展现的是不同的场景,因为课堂是动态存在、变化不居的,即使教师备课准备再充分,也难以想象到课堂中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正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所讲的“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一个教师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情况在变化,课堂和物理空间也变化,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着教师,要求教师对时刻变化的课堂进行判断,采取得当的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生成无限。

;

第三节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运作机制

学校管理层对宏观背景、现实背景进行研究后确定了行政措施和管理机制后,实施生成性学习的关键就是教师了,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而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在生成性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提炼生成信息,据学生的需求升降预设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重点,变奏教学流程。如何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让学生受益,如何塑造学生智力结构与人格构成,如何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切的一切都需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总结和交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并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基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有规律可寻,有可供参照操作的范型。下面是实施的一般操作程序。

(1)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

1)通过开放式问题、情境、活动,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

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到的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开发学生的“原

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

2)在教师初步提炼资源的基础上,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

3)通过网络式的生与生、师与生、生与本的多向互动,形成对“生长元”

多解的“方案性资源”;

4)教师整合、提炼不同的方案性资源,选用课堂促进学生生成学习的一些

策略,组织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比较、评价、互补、修正,形成较不同方案

性资源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教学程序,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很好尝试。它强调教师的引导点拨和技能指导策略,通过生本、组际、文境互动,达成师生经验共享、视界融合、灵魂得以感召的双赢境界。

(2)各学科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逻辑程序

1)语文学科

将文本看成是一个研究主题,注重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强化资源意识,视学生为教学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以此实现阅读教学过程的充分互动及多元探究,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其学习步骤如下:

①展示课前搜集的与课文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②以文本为信息源,发现难点、疑点、趣点,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引起

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完善新的认识。

③提炼、整合生成点。语文课程是开放和充满活力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

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促进

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耦合,并实现思维内化。

④学生围绕所选取的学习内容,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进行互动探究学习,亲

历探究过程,感受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对

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⑤结合文本,展示生成成果。⑥共同评价,提升

认识。

2)数学学科

数学课标中指出:21世纪的教育比任何时代都要尊重科学、尊重学习,数学正沿着教学人文和整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通过优化教与学的互动方式,强化人与教学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内涵是在复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激发的参与的情景,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新知,再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多向交流,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实现教学目标。外延是探索、互动、求知为主要形式的策略性知识体系。其功能目标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其操作程序是:

营造互动氛围,形成教与学的动态生成与相长。

①感受:设置情景——感受信息。关注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将数学背景融于

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的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唤醒学生生活中积累

的常识性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生成因素,使数学课成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

课堂。

②耦合:讨论——让文本信息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耦合。通过师生、生生的对

话辨驳,促进学生更全面的认识问题,使脑中的认识结构更合理,情感得以洗

礼,态度受到熏陶,方法获得启迪。

③建构:展示——评价。因材施教、关注个性差异,以学生的自身需求来激活

学生的求知思维,发挥每个学生潜能。根据学生的即时表现进行引领,促使学

生生成发展,使课堂成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

3)综合学科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找到不同的切入口,努力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问题中感受知识。

①信息感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信息耦合: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推测(欣赏、展示)——求证(分析、

评价)

③知识构建:实验证实——师生互动——整合信息——点拨提升

④思维发散:多元问题——分析探究——提炼生成

⑤外化应用:受到启发——提升内化——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

小结运用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操作程序来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腾出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给学生留有多元解读文本的余地,可以给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更可以培养学生平等、民主、宽容的品质。

;

5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临高县创新学校作者:王小兵 [摘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非常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必定是件艰巨的事情。课堂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把课堂教学设计得趣味性,让学生感到在课堂上是一个乐园,从“要我学”真正转入到“我要学”的学习氛围。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新颖巧妙的教学设计中来 教学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修炼。面对自控能力差,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始至终地保持下来,就必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层面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1、通过新颖的导入激趣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导入必须要做到新颖活泼,富有情趣。所谓新颖活泼,就是指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能总是老一套。所谓富有情趣,就是指生动有趣,有幽默效果,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吸引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的有趣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新课导入时,设计了“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说上一段。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经过一座荒山野岭,身体已筋疲力尽,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孙悟空想:这样下去,可要把师父饿坏的。不一会儿,悟空不知从哪弄来一些桃子,贪吃的猪八戒见了,直流口水,未等悟空站稳脚,就抢了几个,刚想往嘴里塞,悟空说:‘八戒,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考考你,答对了才能吃。’八戒说:‘行’。悟空说:‘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俩人,每人分得几个?请你把这个数写下来’。八戒连想都不想,就把它写下来

_生成性课堂_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例如在教现行华师版《科学》教科书中的“熔化和凝固”、“观察水的沸腾”两小节的教学时,其中有通过海波的熔化、水的沸腾两个实验数据(温度和吸热时间的关系)作图象,从而较直观地建立“熔点”和“沸腾”概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当把实验做完后,在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作图象时,却遇到了麻烦.学生对图象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既不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象,也不会观察分析图象,更谈不上根据图象理解和判断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笔者猛然醒悟,原来是学生还未学过九年级数学中的坐标系及图象知识。马上引用这样一段话:“‘图象'我们并不生疏.社会课本中常见的‘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就是图象.由于图象表示一个量(如温度)随另一个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所以各门科学都经常利用它.”。借助于此,迅速突破在教学中出现障碍。 【反思】 由此可见,当教学中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的超前,导致在教学中出现认知障碍是,还可以从另外一门学科中独辟蹊径,从预设教案到动态生成,可谓波澜起伏,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更能充分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不失为动态生成的成功案例。新课程的实施策略,更显出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教师只能从学生的现状做出多种的假设、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者是学习的最佳路径,以供学生运用,并在运用中随时得到调整。 【案例】 记得有一次讲授初中科学课《电热器》。 《电热器》是在欧姆定律、电流的磁效应、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及电功等基础知识学习后,电学知识的自然延伸和拓展,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的工作原理、焦耳定律,其中焦耳定律是继欧姆定律后又一重要电学定律,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是本章的重点,焦耳定律阐述了通电导体放出热量与相关因素的定量关系,教材是在定性实验的基础上直接引出焦耳定律,因此,做好影响通电导体放热因素的定性实验 是理解焦耳定律的前提和关键. 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逐步说明与演示此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还没等我开始演示,在简单回顾了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刚开始要讲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常见的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热设备, 你认为有哪些? 有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电热毯,电热棒,电炉,电烙铁,浴室里的浴霸……”。 这位学生的回答中前面几个都正确,对于浴室里的浴霸,大家颇有争议,这个实例也在我的预想之外。我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正确之处,然后要求大家讨论“浴霸”是不是直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着,最后各小组各抒己见,教学气氛空前的活跃. ..... 【反思】 一般地说,老师对一个学生回答的否定,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并带来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等。而像我在上述案例中所做的一样,不仅仅可以机智地把一个课堂中很尴尬的问题化解了,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真实经历”,去完成了一项讨论“浴室里的浴霸是否直接由电流的热效应工作”这个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让教师直接讲授出来的,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获得事实与依据、总结与交流,加强了科学思维过程的体验),这是比较严谨的探究过程,也是把原来可能造成

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一、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一年级的学生,刚踏进小学,有时还停留 在幼儿园课堂的氛围中,他们对于可爱的小动物们总是缺乏免疫力的,一听到小猫小狗就 会露出纯真的笑容。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常会介绍一位小动物朋友,如小猪先生,小 猴贝贝,小熊盼盼等等来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6、7岁的孩子还爱听故事,只要一听到:“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原本闹哄哄的课堂一下子就会安静下来,所以,我也经常会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个小故事来创设一个情境,在通过质疑的提问来导入 新课。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编了一个故事:“一天,小猴贝贝的妈妈把摘的桃放在 桌上,让贝贝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贝贝看到这么多的桃,馋得直流口水,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贝贝算一算吗?”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探究9加几的学习中来。 二、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目光 纳皮尔说:“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相对于故事性强的语文是枯燥而又单调的。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 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我们也能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多姿多彩的画面能吸引

学生目光,并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 探求需要。如在教学《和是6,7的加法》时,我编了故事:“一天,数字宝宝6和7吵 起来了。”并电脑出示数字宝宝6,配以声音:“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较多。”“7”马上跳出来,并播放声音:“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通过演示“6”和“7”的争吵,不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三、游戏与歌谣,加强练习,发展能力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 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对游戏是爱好的,应 满足这个爱好,不但要有游戏时间,而且要让游戏渗透幼儿的生活,儿童的整个生活是游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设计游戏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动、好说、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 心理特点,能有效地巩固新知,提高学习效率,并且使学生爱上数学。数学教学中,常见 的游戏有: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小蚂蚁搬箱子等等,这些教材上也都有体现。除去 教材上已有的游戏,我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将你拍一我拍一改编成巩固分与合的拍手游戏,如巩固6的分与合时,一人拍手说:“我拍4”,另一人则拍手说:“我拍2",两人拍手说:“4和2合成6”。学生在这样有节奏的拍手游戏中,不但乐在其中还借此巩固了分 与合。除了游戏,歌谣也是我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小孩子由于他们语言发展的还不够全面,对于一些数学的术语或者定理并不能熟练记忆和理解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用他们能够听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 2、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九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具体阐述见研究内容一节)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

生成性课堂教学

第1讲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第一节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生成”或者是“生成性学习”已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落实到课堂教学,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课堂形态,构建着新的课堂教学文化,虽然生成的理念已广为接受,但对什么是生成性学习,教学中如何采用更好的策略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 一、概念界定 1、促进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促进生成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指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信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技巧,促进学生有效地生成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在策略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充分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新的有效资源,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讲述、课堂评价、弹性设计等策略,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形成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2、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是指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借其自身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对外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自发地形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它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技能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互动过程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生成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强调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萌生式的思考过程。 3、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内容的确定以及学习策略方法的形成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性质,结合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的教学活动。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达到互助、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指的是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的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 二、理论认识 1、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其特殊性。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1)情感性情感是生成的动力。生成的课堂学习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融入到文本中去,对课文投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正因为如此,文本中静态的语言才成为学生动态的现实言语,文本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才会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文本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情感、才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这样的学习,自然就成了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成了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生命之旅。 (2)交互性交互性是生成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是线性和非线性相结合的。生成性学习认同师生、生生交往的“多主体”教学观,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和谐快乐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学生的“健康感情、诚

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成绩不好肯定跟兴趣有一定关系。学生在学校没学好会选择出来补习,那作为课外补习老师,如何使学生对你的课堂感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何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不再乏味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拙见。 一,课堂上适当的将一些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学语言只有了解了有关的文化后,才能正确理解和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么呢语言的兴趣。作业英语专业毕业的我我们都在大学时学习过英美文化和英美国家概况这两门课程,所以有些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拓展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做阅读完型也有帮助。例如,在讲到音译兼译的单词talk show 脱口秀;cool 酷;fee 费;clone克隆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最早的音译方法:sofa 沙发,model 模特,coffee 咖啡,chocolate 巧克力等等。让学生了解最初的音乐文化,加深对这些词的印象。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向学生灌输一些文化知识背景,将大大的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将一些有趣的单词或短语。在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中,适当讲一些有趣的单词或短语,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的记忆并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业。比如讲解a few/little 与few/little的区别时,a few/little 前有a,表示“有一点儿”,表肯定意义,而few/little 前没有a,表示“几乎一点也没有”表否定意义,学生就很容易分清它们的用法了。这样一描述,学生自然会对这些词加深印象。 三,适当应用一些速记方法。语法往往是让学生感到头痛的事,太枯燥,太乏味。为了让学生能轻松牢固的记住这些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适当应用一些速记方法。如在讲解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则时,有些f/fe结尾的词要变f/fe为v再加es,有些又不变,这时我就叫学生记住要变的这些词:thief,wife,knife,leaf,wolf,half,life,shelf。但学生怎么记也记不好,于是我就要学生这样记:“小偷的妻子用刀子和叶子把狼看成两半,结束了它的生命,把她放在架子上”。 四,适当应用一些小游戏。众所周知,不管大人小孩,大家都喜欢玩游戏,学生都有好玩好胜的特点。所以如果能把游戏应用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游戏类型可以参考湖南卫视综艺节目里的那些,因为学生基本上都喜欢看综艺节目,对于游戏规则也非常清楚,把当堂课的一些重要单词与知识点穿插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山东省冠县商业局联办小学殷晓静 最近,我校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出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许多老师谈了各自在教学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思考,很受启发,不禁又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在这里想与同仁切磋一二。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教学中教师做到: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的方式有: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在这方面,可借鉴我们聊城市茌平县杜朗口学校的成功经验。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在不错误地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智慧地、创造性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当然,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l、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特点,明确基本的理念和教学要求。在平常的听课中,也不难发现一些老师,把握不好年段要求。在课堂上,不论几年级的课,都是一个模式,或者一讲到底,或者只注重解决识字、写字的问题,忽视了各年级段应解决的问题, 2、要注意研究教材。教师要由教材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只有做到整本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体系,深入了解内容,才能寻找到整本教材的价值取向,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

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对课堂教学认识与利用 内容提要: 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的重要载体。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认识、发掘、利用生成资源是贯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辞海》中解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一种“自然形成”。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它既不是教材上既定的产物,又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生成的资源。其具体认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成性资源在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想,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成课堂。 2、生成性资源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便利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同个体的行为、思想会发生相互作用,可能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因为这种资源来自于课堂本身,具有鲜活性,是学生参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亲近感,参与性强、感受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这种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睿智地进行处理,冷静地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呈现精彩。 3、生成性资源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方面的启发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产生的种种疑问,因势利导、及时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题多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二、对生成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1、树立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就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理念牵引导向,导向决定言行。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因为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知识的获得必须包含精神的滋润和心灵的孕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转移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和学生智慧、情感、能力的投入,又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这个过程,在教学关系上是师生合作对话,在情感关系上是师生理解信任,在师生关系上是彼此平等互尊。这一过程有知识的生成、技能的生成和情感价值观的生成,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丰富

2010年安徽省第九届中学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附件: 2010年安徽省第九届中学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篇目单位作者证书编号“学案导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初探蚌埠市第一中学刘春久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蚌埠市第二中学胡玉廷 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芜湖市第一中学鲁玉莲 思品课堂如何实现学生已有经验的有效参与广德县励志中学丁进荣 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构建和谐政治教学枞阳县宏实中学殷传德 活动体验探究践行――例谈思想品德“主题探究课”的开展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陆飞 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滁州市第二中学奚福芹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亳州第一中学相娅 新课程下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探究合肥市教研室卢庆生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肥西中学黄静 让课堂“共鸣”奏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强音庐江县教研室马春霖 浅谈提高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寿县二中梁修旭 新课程下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反思宿州市萧城一中郭慧 从有效教学到优质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与探索 黄山市教科所程文贵 对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淮北市相山区实验中学王进步 二等奖 篇目单位作者证书编号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六安市教研室张初平 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滁州市明光三中詹军 巧设教学主题营造魅力课堂――对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与运用的思考 定远县第三中学王庆荣 精思巧设,尽得其妙――新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致同学们》教学小议 淮南市第一中学孙奇志 政治课堂多元化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综合运用 合肥市三十八中学光善慧 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心动”起来肥东县龙塘中学徐桂华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与思考铜陵市教研室江一新 在新课标下,对政治课教学的探讨和反思铜陵市第一中学杨平 高中政治课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铜陵市第一中学管婷婷 优化课堂提问创设“四度”空间铜陵市第二中学王士友

如何提高教学趣味性

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性 麻城三中金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成功的教师主要不是教给学生一堆死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倘若学生对求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甚至是废寝忘食地钻研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有趣的材料导入课堂 要充分挖掘历史的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解《1787宪法》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个“麦克总统梦”的系列故事,通过梦境将1787宪法的内体充分展现在故事中,并引导学生得出“权力三分、制约平衡”的结论。 二、动手实践,探索交流。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调查、阅读、猜测、验证、结论与交流等历史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抽象的历史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同时又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历史情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创设丰富的活动贯穿课堂 学习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历史趣味的问题,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体会历史对生活的指导,培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感受历史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历史的魅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延缓了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一战二战的时候,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电影、纪录片播放,表格制作,历史小论文撰写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相关战争和战争背后复杂的国际关系。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笔者从教二十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提高物理课堂实效性的路子,近几年来初中物理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现结合自己如何使课堂实效性作具体阐述。 一、研究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重,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会越来越密切。二、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1.创设情景,还课堂给学生,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个别指导。 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日久天长的,保持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天天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才可以,嫌物理课时少,总感觉物理课堂时间比别的学科短。 如实验提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3.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三、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从分重视。 。 总之,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就像我们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但却无法强迫它低下头喝水一样,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安静的端坐,但很多时候却无法让他们的心真正停留在我们想让他们停留的地方。如果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地说教,学生的心恐怕很快就会游走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贤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都喜欢有趣的东西,因此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无疑是引导学生好学习、乐学习的一剂良药。那么,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从哪里来? 1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新颖巧妙的开篇导入中来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篇导入对于一堂课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一本好书、一部好的电视剧刚刚看了个开头,很快就引人入胜一样,匠心独运、巧妙别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篇导入的方法很多,即可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而导入新课,也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首歌、一个电影片段、一个实验、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如张明敏老师在讲《品德与社会》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讲,假如我们在“百度”,“google ”这些搜索引擎中搜索“中国最帅的人”你们猜想最先出现的会是谁?问题一出同学们议论纷纷,答案五花八门,接着老师当场演示,结果是周总理!出现的是周总理1954 年步入日内瓦

会场的图片,至此学生一片哗然,张老师顺势话锋一转,紧接着问学 生,老师今天上课又为什么会首先提到周总理?因为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周总理还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外交家!进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中国的外交》一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够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持久,如果每节课的的导入都按部就班,学生很快就会“移情别恋”。因此,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要求教师要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设计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对新课的导入进行精心设计才能通过导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导入只是为一堂课拉开了序幕,要想让一节课充满趣味,让学生的心始终留在课堂上,反靠巧妙别致地导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花费更多的心血、心机。 2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匠心独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中来,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中来 教学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技巧、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验、实践中去摸索,修炼。面对稳定性差,注意力经常转移的小学生,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多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为此,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不断摸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巧妙安排 各个教学环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 术性。这才是我们的课堂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和根本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想你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新理念、高效率”课堂展示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目的是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 是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我们常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高质量,怎样才能 实现高质量”还是要看课堂4 0分钟的效率和质量。《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三条明确要求要“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加”了,做好了这对“加减法”,素质教育才算真正落实。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反思两点:其一,“实效性”如何界定?通过学习,我认为“实效性”指的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脱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将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实效性。 其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就是要“实心实意、实话实说、实事就是”。以语文教学为例,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要“实”,指的是确定的教学目标要鲜明、具体、实在;阅读过程要“实”,指的是教学中解决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要实,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要“实”,指的是指的是语言要素要落实,字、词、句段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解决。能力训练要“实”,指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的落实。要知道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出来的。教师情感要“实”,要纯真、朴实,没有丝毫的虚情假义、装模装样。教师言行要“实”,要恰到其分,恰到好处,没有半点的娇揉造作、弄虚作假。 “课堂展示”活动是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我们展示的是“原生态的课”,而不是“做秀” 的课。“课堂展示”活动对于讲课的教师来讲是一次历练,也是大家学习、研究、提高的过程,是大家共同研讨的,是集体的智慧。对听课老师来讲则是一次观摩学习,启发思考的过程,也是促 进交流研讨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手段,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好处。一直以来,王校长多次提到要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我想,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海绵吸水的精神,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不分时间,不顾面子,不怕献丑,虚心向他人学习,积极地、无私地参与到研究中去。每个人的学习劲头足了,教研组活动落实了,高效了,建设“学习型”校园才有了保证。 素质教育改革给了我们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实验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肥沃的改革土壤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 丰收画卷!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

如何增强小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d4747353.html, 如何增强小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作者:强亚静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0期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 方式,这是符合当代教育中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节好的课堂,教师的设计和主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提高课堂趣味性。这就成为小学教师值得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方式 一、开展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从小学生的成长阶段来看,游戏是其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动天性,能发挥其自我潜能,将自己的纯真天性表现出来,且对小学生开展的游戏大多与生活联系紧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更能促进其对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运用。 将游戏引进课堂教学中,调节学生的消极情绪,进而舒缓学生紧绷着的神经,且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借助游戏的形式,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技能及情感。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枯燥的教学突然变得轻松明快,而小学生的表现欲强,这种游戏形式能提起学生的参与兴趣,真正融入到游戏过程中,在趣味性的教学中,促进了小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此外,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必 然涉及到合作方面的内容,这显然可以消除学生间的冷漠情绪等,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利于小学生融入集体。而从小学教师的角度来说,应当积极结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及各方面具体情况,从其个性需求出发,讲求游戏设置的针对性和趣味化,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根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据孩子爱听故事的天性,课堂中加入故事,从故事中引入所要学习的内容,从故事中获得所要教育的思想。这种方法是先将与课题有关的故事内容和创作背景向学生加以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知识学习的过渡。如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我们可以改编成故事,以故事的方式引入课题,不但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增强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以下有几种激励法,也许对我们美术教学中引导激励有所启示。 1.放大优点 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优点,那怕非常微小,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挖掘,放大其优点,也许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鼓舞,让其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指点方向 老师是要扮演灯塔、路、标这样的指导角色。生活中美的事物无处不在,教师应以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启迪和诱导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发掘美、创造美、提高对美的鉴赏力。 3.激发动力 人的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努力学习到将来学有所成,既有利于自身的前途、发展,也有利与社会国家的进步, 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趣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部表情与内在气质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的形象反映,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知情结合,情意交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四)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发挥语言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注意在教学中采用动听、幽默和激昂的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同样学习兴趣也会提高。还可以适当地把英语短语运用在教学中,更加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重视辅导环节,为学生作画创造氛围。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浅谈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样就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首先,老师要有意识的运用教学艺术。马卡连柯的“只有在学会15种声调,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这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将会创造出充满和谐、积极、友爱、愉快的教学氛围,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有益于教学双方在教学相长中都获得舒心的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每位教师的自身修养。因此,讲究发展课堂教学艺术,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既是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客观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必需在每学期或每学年初研究所教课程。研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研究、典型案例,学生常犯错误等。 其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并落实要到位。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似乎都被晾在一边,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讨论、合作层出不穷,可对目标的落实却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课堂,多少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争论是离题万里,如果在课堂上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诚然,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预设,更多的是生成,:“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所谓生成,指的是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作,是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生成性的课堂能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预设的僵化程序的完成,生成性的课堂是真正的有效性的课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想法的学生,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何机智的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教学目标服务,是教师们都应该思索的。我们不应该设制一个个陷阱,诱学生进入圈套,但我们也不能当一只被学生牵着的羊,随便跟他们走,以为就是新课程了,教师也应该发挥教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既有所预设,又有生成,而不能走入两个极端。 第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脚,一“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

教育趣味性课堂

教育趣味性课堂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它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我们能解读出哪些信息呢? 1.我们不是最好的老师; 2.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3.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什么呢?是障碍,是煎熬,是痛苦,是一日三秋,是无效劳动,是厌学产生的渊薮。 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下,即使教师讲得再努力,学生也总会有时处于走神状态,思维游离在课堂之外。正所谓:“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

睡”。 引导性、启发性、互动性、趣味性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联动,相辅相成。 趣味性不是为了赚取廉价的笑声,赢得欢心,也不是为了获得眼球的点击量;也不是让大家当段子手;而是为了吸引注意力,不停地的刺激大脑兴奋,不停的思考,给知识的领悟、能力的形成插上强劲的翅膀,让课堂充满活力,在兴趣中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趣味性不能脱离知识性,两者要深度融合。任何与知识无关的插科打诨、与学习动机无关的包袱笑料,都不是课堂的趣味性。

提及数学教学,多数人觉得枯燥无味,觉得数学以理性见长,其知识过于严谨,不如其它学科那样缤纷多彩。而有些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也比较刻板,不苟言笑,极少开展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 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紧张和严肃,使学生感到乏味和疲倦。其实,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只是数学的内在本质,而不是数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肯于动脑,完全也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盎然趣味也可以俯拾皆是。 课堂如果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

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深入浅出,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 每天给学生一点成就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有获得感、成就感。“摘果子”体验——“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运用龙文特有的十大教法八大学法,通过题型变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帮助鼓励引导学生经过努力获得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