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常识

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常识

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常识
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常识

《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常识》教学菜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中质量的控制方法;

3、使学生知道数控加工中精度、误差的控制方法;

4、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控加工中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能针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时安排】

一学期,每周2节课。

【教学模式】

质量与设备及制造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产品质量并不会因为采用先进的设备与先进的制造技术一蹴而就,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与生产操作人员掌握必要的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鉴于课程理论性、抽象性、综合性均比较强,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科学、先进、合理。要以企业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技能为目的,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少而精的原则,力求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密切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以讲授、分析为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研读使学生开阔眼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丰富第二课堂,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

第一周

1、知道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概念

2、了解工艺系统误差

3、掌握分析研究加工误差的方法

4、了解数控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第二周

1、掌握原理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了解数控机床静态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了解刀具误差和夹具误差对数控加工精度的影响

4、了解工艺系统动态误差的概念

5、知道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和误差复映的现象

第三周

1、了解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概念以及主要的热变形现象

2、知道热平衡的概念

3、了解切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4、了解磨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5、掌握影响工件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

第四周

1、了解振动的基本类型: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

2、知道减少振动对加工质量影响的因素

3、掌握系统性误差和随机性误差的概念和种类

第五周

1、了解直方图分析法的的概念和用途

2、掌握直方图分析法的作图方法

3、了解几种常见的直方图及其特性

第六周

1、掌握分析直方图对误差影响的能力

2、了解计量值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分析法

3、了解计数值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分析法

第七周

1、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

2、了解测量的特征

3、知道测量的几种方法

4、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5、知道测量误差的几种类型

第八周

1、了解检测装置的基本组成

2、掌握检测装置的评价特性

3、掌握检测装置的静态特性

第九周

1、了解几种常用几何测量器具及测量方法

2、掌握游标卡尺的测量方法

3、掌握千分尺的测量方法

第十周

1、了解自动检测装置的组成

2、知道检测装置的要求

3、知道位置检测装置的分类

第十一周

1、了解卧式加工中心几何精度的检验

2、知道数控车床几何精度的检验

3、掌握定位精度的检验内容

4、掌握切削精度检验的内容

第十二周

1、了解数控加工常用的控制方法

2、掌握解决数控机床几何精度和定位精度所造成的加工质量问题

3、掌握解决刀具、热变形、振动等所造成的加工质量问题

4、了解刀具磨损与破损的自动检测方法

第十三周

1、了解质量的概念

2、了解产品质量的概念和特性

3、了解工作质量的概念

4、掌握质量、产量与效益的关系

第十四周

1、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2、知道质量管理的概念

3、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4、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第十五周

1、了解ISO 9000系列标准

2、知道全面质量管理与ISO 9000族标准的关系

3、掌握ISO 9000(2000年版)系列标准的特点、原则、术语和定义第十六周

1、了解影响产品质量的“9M”因素

2、掌握影响工序质量的“5M1E”因素

3、了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第十七周

1、了解工序能力的概念

2、知道工序能力的用途

3、掌握工序能力的指数

4、了解工序能力调查的意义

5、知道工序质量的控制方法

第十八周

1、了解工艺范围的规定

2、了解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3、了解产品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4、了解其他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点及措施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点及措施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的控制。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实际上是监理方组织参加施工的各施工单位按合同标准进行建设,并对形成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核验,对差异提出调整、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这是监理方的一项重要职责。 根据工程的设计结构、地形地面貌、地物、交通等因素。本方案计划进场后即开始结合面清基,同时开始简易围堰施工,再进行挡墙施工等,本工程工作量大,工作面广,易分散施工作业。 质量控制的要点与措施: 一、测量工程:测量工程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建设的重要环节,该项目是重点市政工程,相对于建筑工程,其施工范围大,测量工作量也非常大,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综合质量,且并制约着施工过程中有关工序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整体的质量。因此,工程测量控制可以说是施工中事前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理工程师应将其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监理工作中应由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工程测量的复核控制工作。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红线、界线及水准点并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观测建筑物定位控制布设及高程引测。 2、根据施工设计图纸设置河岸线的轴线控制,并在施工现场内布设相应的控制点,计算各控制点的坐标,具体位置施工时作出详细布置。对现场的轴线、复核单,由业主及监理、设计单位复核及签章。 3、各点投线时采用全站仪,J2 经纬仪、D[ [600测距仪。另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使用DS3水准仪,不受施工影响处设置临时水准点六处,作为以后高程引测的基准,并不定时进行校核。 4、本建设定位起始点与红线间平面位置误差控制在士30-土50MM之间,高程引测误差控制在士30MM 内。 5、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规划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在施工阶段,按施工要求,逐段逐项做好沉降观察,并做好记录资料,及时请业主、监理复核签证。 二、污水截流、河道疏浚及清运淤泥工程 河道土方开挖前,首先对河道开挖边线范围内的植被、建筑垃圾及其他杂物进行清理。清理工作拟采用人工与挖掘机配合进行。表面植被如棉花杆、芦苇等采用人工拔除。对建筑垃圾及芦苇根、树根等则由挖掘机挖至施工场地以外业主指定地点堆放或掩埋,清除的植物根茎等则在业主指定地

设计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

2设计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 设计质量是衡量一个工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单位的生命。为了确保本的设计质量。我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配备了最专业的设计人员,调整出了绝对充分的设计时间,对工程设计质量建立了完整的保障措施,以确保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并且,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针对以往设计中暴露出来的设计通病,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确保提供高水准的设计质量。 2.1设计组织体系及措施 2.1.1设计组织体系 我公司设计部的组织体系我公司设计部的设计管理采用从上到下,层层把关。设计过程中的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将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个人。各相关专业部门相互沟通、相互协助,整个设计团队在不断分析、验证中改进,用自己最高的专业水平、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最优秀的服务质量完成每个设计项目。在设计时能够将线路施工、运行经验有机融合到具体设计工作中。 (1)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勘测设计项目,创造良好信誉,全面提高经营绩效。 (2)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氛围,通过培训和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素质。 (3)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审阅批准签署有关文件并主持研究、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根据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顾客满意,优质的设计产品。 (5)根据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提供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计产品。 (6)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努力降低员工安全风险,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2.1.2主任工程师 (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协助设计部主任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设计部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论述题_题库完整

论述题 1、某工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缺陷的项目及其频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排列图,并指出影响通行质量的主要因素。 缺陷项目统计表 项目断裂擦伤污染弯曲裂纹砂眼其他 频数10 42 6 90 18 20 14 解: 由图表可知影响通行质量的主要因素(A类因素)是:弯曲、擦伤、砂眼 2、某厂生产电路板元件,其中一关键电阻生产过程的计量数据如下:(抽样数据每五个为一组)0.5 0.8 1.0

1.6 0.9 ; 0.4 0.7 1.0 1.1 0.8 ; 0.7 1.3 1.0 0.6 1.5 ; 0.9 0.8 0.9 1.3 1.1作X -R 均值极差控制图,并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n 4 0.729 2.266 0 2.282 5 0.577 2.089 0 2.114 解: 由上述图表可知X =0.945,R =0.8 每组大小n=5 由题目表中可知,n=5时,2A =0.577,4D =2.114 平均值X 控制图:CL=X =0.945 UCL=X +2A R =0.945+0.8*0.577=1.4066 LCL=X -2A R =0.945-0.8*0.577=0.4834 R 控制图:CL=R =0.8 UCL=4D R =2.114*0.8=1.6912 LCL=3D R (n ≤6,忽略)

由上图可知,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3、某厂建筑型材QC小组,统计了某月生产线上的废品,其结果如下:磕伤78件,弯曲198件,裂纹252件,气泡30件,其他42件。请画出排列图,并指明主要质量问题是什么? 解:

由图表可知,主要质量问题是裂痕、弯曲。 4、已知某问题的发生原因,作排列图 问题原因累计频数 原因1 106 106 原因2 46 152 原因3 18 170 原因4 12 182 原因5 10 192 原因6 6 198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1、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了解工程功能要求、技术特点,明确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2)坚持事前控制为主,从材料投入开始至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控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未发生之前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关键工序和工程部位,制定质量预控措施,实行重点监理。对工作量大的分项工程,先做样板,在进行大面施工。做好巡视和平行检验。 2、质量的事前控制: (1)设计交底前,熟悉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2)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签认设计技术交底纪要。 (3)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签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并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4)审查总承包单位所选择的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特工种人员的上岗证,符合要求后专业分包单位可进场施工。 (5)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含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符合有关规定并满足工程需要时给予批准。(6)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基准测量复核。(7)建设单位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施工承包单位介绍施工

准备情况,总监理工程师作监理交底并审查现场开工条件,经建设单位统一后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 (8)对符合有关规定的用于工程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使用前施工承包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和送检。 (9)负责对施工承包单位报送本企业试验室的资质进行审核,合格后予以签认。 (10)负责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其他报表。 3、质量的事中控制: (1)关键工序的控制: A、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或施工方案中明确质量保证措施,设置质量控制点; B、应选派与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等级的施工人员; 施工前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保存交底记录; C、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查关键工序控制要求的落实。施工承包单位应注意遵守质量控制点的有关规定和施工工艺要求,特别是停止点的规定。在质量控制点到来前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 (2)检验批工程质量的控制。 (3)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 (4)分部工程质量的控制。 (5)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检查和控制。根据不同的质量控制点采取相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

附件1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 (2020年版) 各医疗机构登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0d4145886.html,)中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按照操作说明,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一、信息采集方式 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上报。 (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能够采用院内前置机对接平台全部接口的,对接后平台可以自动采集信息; (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只能对接平台部分接口的,采用自动采集信息和手工补充上报方式; (三)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数据接口对接的,采用手工上报方式。 二、信息上报及补报时间 (一)第一批病种/手术(36个),自2020年10月10日起上报,需补报2020年1月1日及之后的出院病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首次住院)(STEMI)、心力衰竭(HF)、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脑梗死(首次住院)(STK)、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社区获得性肺炎(成

人,首次住院)(CAP)、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CAP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AECOPD)、髋关节置换术(THR)、膝关节置换术(TKR)、剖宫产(CS)、肺癌(手术治疗)(LC)、甲状腺癌(手术治疗)(TC)、乳腺癌(手术治疗)(BC)、围手术期预防感染(PIP)、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DVT)、住院精神疾病(HBIPS)、房颤(AF)、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二尖瓣置换术(MVR)、房间隔缺损手术(ASD)、室间隔缺损手术(VSD)、出血性卒中(ICH)、脑膜瘤(初发手术治疗)(MEN)、胶质瘤(初发,手术治疗)(GLI)、垂体腺瘤(初发,手术治疗)(PA)、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帕金森病(PD)、哮喘(成人,急性发作,住院)(CAC)、异位妊娠(手术治疗)(EP)、子宫肌瘤(手术治疗)(UM)、胃癌(手术治疗)(GC)、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TN)、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SEP)早期治疗。 (二)第二批病种/手术(15个),自2021年1月1日起上报。 包括:哮喘(儿童,住院)(CAC2)、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DDH)、结肠癌(手术治疗)(CoC)、糖尿病肾病(DKD)、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始诱导化疗)(ALL)、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始化疗)(APL)、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ESRD-HD)、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ESRD-PD)、原发性

设计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 设计质量是衡量一个工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单位的生命。为了确保本的设计质量。我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配备了最专业的设计人员,调整出了绝对充分的设计时间,对工程设计质量建立了完整的保障措施,以确保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并且,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针对以往设计中暴露出来的设计通病,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确保提供高水准的设计质量。 2.1设计组织体系及措施 2.1.1我公司设计室的组织体系 公司具有乙级资质设计能力。我公司设计室的设计管理采用从上到下,层层把关。设计过程中的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将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个人。各相关专业部门相互沟通、相互协助,整个设计团队在不断分析、验证中改进,用自己最高的专业水平、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最优秀的服务质量完成每个设计项目。在设计时能够将线路施工、运行经验有机融合到具体设计工作中。 2.1.1.1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勘测设计项目,创造良好信誉,全面提高经营绩效。 2.1.1.2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氛围,通过培训和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素质。 2.1.1.3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审阅批准签署有关文件并主持研究、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1.1.4根据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顾客满意,优质的勘测设计产品。

2.1.1.5根据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提供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勘测设计产品。 2.1.1.6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努力降低员工安全风险,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2.1.2.1主任工程师 2.1.2.1.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协助设计室主任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设计室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2.1.2.1.2编制月(年)度工作计划,协助设计室主任领导、组织全部门员工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设计室的日常生产、质量、技术承担责任。 2.1.2.1.3组织编制并审阅有关技术方案和措施,按规定签署有关图纸资料、主持研究、解决日常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2.1.2.1.4组织编制员工业务学习,技术培训,考核计划,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素质,积极谨慎地推广采用勘测设计新工艺、新技术。 2.1.2.1.5协助设计室主任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员工按规定开展工作,以提供顾客满意、优质的勘测设计产品。 2.1.2.1.6协助设计室主任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员工按规定开展工作,以提供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勘测设计产品。 2.1.2.1.7协助设计室主任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员工按规定开展工作,努力降低员工安全风险、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2.1.2.2财务处 2.1.2.2.1拟定机关财务、会计的管理办法。负责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和日常支出的报销工作。

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一览表

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控制阶段控制环节控制要点主要控制内容 主要 控制人 工作依据 工作 见证 施工准备工作1 审图 1 图纸会审 图纸的完整性、合 法性、合理性 项目 工程师 施工图及技术 文件 会审 记录 2 制定施 工工艺 文件 2 施工组织 设计 合理性、先进性、 可行性,对工期、 质量 有保证 技术科 企业施工能 力、技术水平、 图纸 施工组织设 计 3 分项施工 工艺 对分部、分项工程 要有其可行先进 的工艺文件 技术科 施工组织设 计、图纸 工艺 文件 3 技术交 底 4 每个分项工 程均有 内容齐全,有交接 人签字 技术科 图纸、工艺文 件 交底书 4 机具、材 料进与 发 5 计划进场 验收 有计划、质量合格 方可进场 材料、机 械科 材料预算、进 度计、质量标 准 合格证证实 6 保管与发放 按要求保管,按定 额发料 库管员用料计划 定额 领料单 5 人员资 质审查 7 施工队伍 素质审查 有无持证上岗、有 无施工执照、施工 能力、技术资质 项目 经理 有关上级 文件 资质 证书等8 焊工、试验 特殊工种资 质 特殊工种必须持 证上岗 项目 经理 有关上级 文件 操作 许可证 6 材料检 验、试验 9 材料检验 及试配 各种原材料必须 进行复验与试配 试验员 材料、试验标 准 复验报告、试 验报告 7 开工报 告 10 确认施工 条件 查“三通一平”情 况,准备工作情况 项目 经理 企业标准 开工 报告

8 轴线标 高垂直 度 11 楼层 定位放线、标高引 测 测量员控制点线 放线 记录 施工阶段9 基础 工程 12 钢筋制作 绑扎 钢筋连接合格,规 定、尺寸准确,布 筋合理 钢筋 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试件试验合 格 13 基础混凝土 拌料计量,浇筑密 实 混凝土 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试块试验合 格 10 主体 结构 施工 14 模板组装 组装正确、模板刚 度一致 项目技术 负责人 模板设计方案技术复核 15 柱模施工控制垂直偏差 项目技术 负责人 施工组织设计 有关技术资 料 16 梁板模板 支撑是否牢靠,标 高是否正确 木工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隐蔽 验收 17 楼梯斜度、踏步级数木工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技术复核 18 钢筋绑扎 钢筋配料单准确 无误,焊接原材和 绑扎质量 钢筋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隐蔽验收 19 砼配制与 浇筑 砼原材料质量控 制,控制凝结时间 和浇筑顺序,外加 剂掺量控制。 混凝土 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合格证、复试 报告 11 屋面防 水 20 防水层施工 基层含水率,防水 层符合要求,防水 材料质量控制 防水专业 队长 图纸技 术交底 试验检查报 告 12 装饰工 程 21 楼地面面 层、门窗安 装 粘结牢固,线条顺 直,颜色协调 装饰专业 队长 图纸、技 术交底 质检单

设计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

欢迎共阅 2设计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 设计质量是衡量一个工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单位的生命。为了确保本的设计质量。我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配备了最专业的设计人员,调整出了绝对充分的设计时间,对工程设计质量建立了完整的保障措施,以确保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并且,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针对以往设计中暴露出来的设计通病,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确保提供高水准的设计质量。 ?2.1?2.1.1整 (1)(2)(3)题。 (4)计产品。(5)(6)低员工安全风险,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2.1.2主任工程师 (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协助设计部主任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设计部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2)编制月(年)度工作计划,协助设计部主任领导、组织全部门员工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设计部的日常生产、质量、技术承担责任。

(3)组织编制并审阅有关技术方案和措施,按规定签署有关图纸资料、主持研究、解决日常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4)组织编制员工业务学习,技术培训,考核计划,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素质,积极谨慎地推广采用勘测设计新工艺、新技术。 (5)协助设计部主任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员工按规定开展工作,以提供顾客满意、优质设计产品。 (6)协助设计部主任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员工按规定开展工作,以提供符 (7 ?2.1.3 (1 ?(2) 见。 (3 (4 (5 (6 2.1.4 (1 (2 (3)?确定设计项目组各专业之间的联系配合以及内部工作之间的接口管理。 (4)积极征求并反映业主对设计工作的意见,并在设计工作中予以贯彻。 (5)负责组织工程的设计优化和限额设计。? (6)负责组织对综合性技术方案的评审工作。 (7)编制工程的质量计划和设计计划。 (8)负责项目设计组与业主、施工单位、主辅设备制造厂、调试单位、试验单位等的配合和接口管理。? (9)组织实施工地服务,做好设计回访工作。?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专业重点及建议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专业重点及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专业重点及建议 1、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了解工程功能要求、技术特点,明确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2)坚持事前控制为主,从材料投入开始至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控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未发生之前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关键工序和工程部位,制定质量预控措施,实行重点监理。对工作量大的分项工程,先做样板,在进行大面施工。做好巡视和平行检验。 2、质量控制的方法 质量的事前控制: (1)设计交底前,熟悉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2)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签认设计技术交底纪要。 (3)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签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并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4)审查总承包单位所选择的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特工种人员的上岗证,符合要求后专业分包单位可进场施工。 (5)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含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符合有关规定并满足工程需要时给予批准。 (6)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基准测量复核。

(7)建设单位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施工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总监理工程师作监理交底并审查现场开工条件,经建设单位统一后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 (8)对符合有关规定的用于工程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使用前施工承包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和送检。 (9)负责对施工承包单位报送本企业试验室的资质进行审核,合格后予以签认。 (10)负责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其他报表。 质量的事中控制: (1)关键工序的控制: A、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或施工方案中明确质量保证措施,设置质量控制点; B、应选派与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等级的施工人员; 施工前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保存交底记录; C、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查关键工序控制要求的落实。施工承包单位应注意遵守质量控制点的有关规定和施工工艺要求,特别是停止点的规定。在质量控制点到来前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 (2)检验批工程质量的控制。 (3)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 (4)分部工程质量的控制。 (5)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检查和控制。根据不同的质量控制点采取相应的

质量管理计划与控制

质量管理计划与控制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等进行全方位控制,使工程的各道工序、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规程以及本地、市行业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作业,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符合建设部,最终实现工程质量合格。 从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方面把好质量关,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及时处理各小组的质量信息,做到操作规范,管理标准化,实行一票否决权,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施工,减少和避免返工,争取一次验收合格。 二、实行目标管理 1、首先抓好土石方开挖、回填、强夯三部分分部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标准。 2、确保土石方工程坡度、回填密实度检验合格。 3、回填及强夯土压实度一次性合格。 4、对各主要工种、选配有经验的质管员,质检员把关,严格执行先做样板的质量管理方法,经检查验收达合格后并以此指导施工。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加强成品保护,选择责任心强的同志专人负责。 三、施工质量的动态管理 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从作业班组入手,组织建立班组攻关型

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推动全工地的小班组活动的开展,并将此管理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本工程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均有明确,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严密的动态跟踪,及时处理小班组活动反馈出的质量信息保证工程竣工时达到合格标准,争创优质样板工程。为此,在施工全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本工程的各检查项目达到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保证项目是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各工序和分项分部实测项目合格率达90% 以上。单位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2、各施工班组均应建立和完善班组内部的自检制度,做到工程质量在班组内有控制,有检查,有记录。 3、各施工班组都要设置专人检查,并配备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并常住现场。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做好各项检查、验收工作。 4、本工程施工质量,按承包合同中有关质量要求的规定达到合格工程,施工中应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和质检部门的工作,接受监督员和监理工程师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5、坚持质量检查制度,公司每月,项目部每周,施工班组每天进行一次分项工程的跟踪检查和验收。 四、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认真进行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以周密的质量系化确保工程质量。 ( 1 )工程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交底,组织施工员、质检员等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及有关规范规程,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工程结构特点,施工难点等,认真进行设计图自审和会审。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范文

第8章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一章 8.1 目的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制定合适的质量计划,整合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或问题)跟踪等手段,保证软件开发质量。 第二章 8.2 关键活动与流程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如图8-1所示,关键活动是“制定质量计划”、“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跟踪和问题跟踪”。 图8-1中,在技术评审、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都采用缺陷跟踪工具和问题跟踪工具来管理。 质量人员 测试人员 图8-1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 该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见表8-1。 8.2.1 制定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软件质量管理的行动纲领,通常由项目经理和质量人员共同协商制定质量计划。 如果机构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由质量人员起草《质量计划》,递交给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审批。如果机构没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项目经理兼任质量人员和质量经理的角色。 表8-2为《质量计划》的参考格式。

第三章 8.2.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同行专家对工作成果的评审进行讨论,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的主要好处有: ☆通过消除工作成果的缺陷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可以在任何开发阶段执行,不必等到软件可以运行之际,越早消除缺陷就越能降低开发成本。 ☆开发人员能够及时地得到同行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无疑会加深对工作成果的理解,更好地预防缺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生产率。 理论上讲,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应当接受技术评审。现实中,为了节约时间,允许人们有选择地对工作成果进行技术评审。在制定质量计划的时候,应该确定技术评审计划。 技术评审是团体活动,一般地,机构没有专职的技术评审人员,当需要技术评审的时候临时组织人员就可以了。质量人员应当参与重要的技术评审会议,这样既监督了技术评审,又加深对工作成果的了解。 技术评审的一般流程如图8-2所示。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控制措施 一、质量控制原则: 1.1以主要控制为重点,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1.2以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为重 点,对 工程项目建设的人、机、料、方法、环境等生产要素实施全方位的质 量控制: 1.3未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或经审核分包资格不合格的分包单 位、供货 单位,不得进行工程分包及工程供货任务; 1.4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且承 包单位 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5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设备 不准在 工程上使用。 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2.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2.1.1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工艺流程、重要环节及隐蔽工程; 2.1.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不成熟的方案、工序、工艺等;

2.1.3对后续工程的施工及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环节、对象等; 2.1.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包括新人员(缺乏经验者)的部位或环节等; 2.1.5工序无足够把握的、技术难度大、施工困难大的工序或环节等; 2.2质量控制点的位置和控制手段表

三、质量控制内容: 3.1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 3.1.1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特点、难点,明确质量评定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将施工图纸中的问题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整理、汇总后,上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提交给设计单位,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 3.1.2明确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 3.1.3明确工程中有特殊要求时执行的质量指标和验收标准; 3.1.4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明确关键部位,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要求,提出图纸中的技术难点 3.2在施工过程中,当承包单位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整、补充或变动时,应经现场监理负责人审查,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3.3现场监理负责人应要求承包单位报送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审核同意后予以签认。 3.4当承包单位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时,现场监理负责人应要求承包单位报送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和证明材料,组织专题论证,经审定后予以签认。 3.5项目监理机构应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报送的施工测量放线成果进行复验和确认,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纠正,并做好监理记录。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程序文件

设计质量管理及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确保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符合规定的质量控制要求,从而提高项目设计品质,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适用围 适用于万科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及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新开发项目及尚未进行方案设计的在开发项目分期部分的建筑、结构、设备、景观、智能、装饰等主要专业设计。 (三)职责分工 1、集团公司设计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部、总工程师办公室) (1)负责编写各类设计任务书; (2)负责寻找合适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智能、室及室外总图等设计供方,确定供方单位,并与设计单位进行合同谈判、签订及费用支付; (3)负责组织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智能、室及室外总图设计工作,并审核各阶段、各专业设计成果; (4)负责组织各阶段、各专业的专题论证及汇报会; (5)负责施工过程的重大图纸变更管理及重大技术问题处理;(6)负责各类设计成果文件的存档工作。 2、项目公司 (1)负责参与各阶段、各专业设计过程; (2)负责组织项目报批及外部协调工作; (3)负责组织除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智能、室及室外总图设计以外的其它相关设计工作; (4)负责施工过程的日常技术管理。 二、工作程序 (一)产品策划阶段 1、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依据项目开发进度计划编写《项目设计整体工作计划》,并报分管领导批准。 2、《产品意向书》由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牵头编制。编制的依据是经审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策划定位报告》等。总工程师办公室、营销策划部、项目公司技术负责人等参与编写。编写拟定的《产品意向书》报分管领导审核、集团公司董事长或其授权人批准后,在规划设计部备案。 (二)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1、规划设计前应向设计单位提交《规划设计任务书》。《规划设计任务书》由集团规划设计部牵头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意向书》等编制并报分管领导审定。 2、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组织概念性设计,负责: (1)寻找合适的供方; (2)编制设计任务书; (3)与设计单位的沟通联系; (4)组织集团公司董事长、分管技术及营销策划的领导、规划设计部(含规划建筑专家组)、总工程师办公室、营销策划部、项目公司领导及技术负责人等对规划成果进行论证,编写《设计评审表》、会议纪要,并落实意见。 3、项目公司工程技术负责人参与规划设计过程,负责:

质量控制的内容、措施和方法

按照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和程序,根据SL27-91《水闸施工规范》对水闸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1.事前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1)、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的内容 1)核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 2)审查分包单位的资格,签发《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3)查验承包单位的测量放线,签认承包单位的《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 4)检查材料的质保资料;签认工程中使用材料的报验。 5)签认工程中使用建筑构配件、设备报验。 6)检查进场的主要施工设备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7)审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8)施工前应报出创优计划和通病防治措施。 (2)、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的原则 1)以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3)对工程项目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 (3)、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的方法 事前控制工作首先要注意对承包商所做的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控制;另一方面应组织好有关工作的质量保证,还要设置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

1)核查承包单位的机构、人员配备、职责与分工的落实情况。 2)督促各级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的配备。 3)检查承包单位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4)审查分包单位的资格及业绩情况。 5)审查检验承包单位测量验放线成果。 6)审查确认承包单位的材料报验及新材料、新产品的确认文件。 7)审核签认建筑构配件、设备报验并检查进场主要施工设备。 8)审定承包单位开工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9)参与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4)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的措施 4.1事前控制的组织措施 1)针对本工程重要性的特点,我公司将组成由专家组成的高层次的顾问组,对工程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公司领导和顾问组不定期经常对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听取业主对监理工作的意见,对现场工作给予指导。 2)现场的监理组织健全,职责分工清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督促、帮助施工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优计划和通病根治措施。 (5)事前控制的技术措施 1)坚持样板引路。每一工序均要先确定一个样板块(段),由施工单位的普通的施工班组施工;样板经甲方、监理方检验同意后,总结出最低的质量标准、施工方法和操作规程,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

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一、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严格贯彻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质量要求,所有工程质量验收达到合格。 二、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2.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2.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 2.4严格要求承包单位执行有关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验制度,对进场材料必须先见证送检,检验合格方可用于工程,设备的使用必须定期维保,未及时维保的发出安全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2.5坚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 2.6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不予签认,下一道工序不得施工。 三、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3.1质量控制应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 3.2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纠正效果。 3.3应采用必要的检查、测量和试验手段,以验证施工质量。 3.4应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3.5严格执行现场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 3.6应建议撤换承包单位不称职的人员及不合格分包单位 四、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4.1事前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是施工单位为正式施工进行各项准备、创造开工条件的阶段。施工阶段发生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往往是由于施工准备阶段工作的不充分而引起的。因此,项目监理部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将十分关注施工准备阶段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项目监理部将通过抓住工程开工审查关,采集施工现场各种准备情况的信息,及时发现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实施预防。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监理部采取预控方法进行监理,具体控制要点及手段主要有:

质量保证体系与控制措施

6. 质量保证体系与控制措施 6.1 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6.1.1 质量目标 我司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焊接质量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6%以上。 6.1.2 质量保证体系 6.1.2.1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 质量保证体系是整个施工质量能加以控制的关键,而本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的评价,同样质量保证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公司将秉着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建立本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实施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工程质量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技术负责人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建立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施工班组兼职检查员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负责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与管理。通过逐级建立质量责任制,广泛开展全体施工人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和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质量目标得以实现。本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如下。 6.1.2.2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管理及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在本工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的组织机构来全面地进行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质量保证体系图 6.2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6.2.1 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组织机构图

6.2.2 管理人员职责 根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6.2.2.1 项目经理职责 (1)履行合同,对所承建工程的质量负全面责任,组织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部有关人员的质量责任,并监督其履行职责。 (2)组织实施质量体系文件,制定并实施项目管理措施,组织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3)履行有关文件规定的各项质量职责。 6.2.2.2 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1)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实施有关质量管理文件;指导项目技术工作。 (2)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技术措施上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 (3)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制订、纠正预防措施。 (4)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的处理。 (5)从技术角度负责协调项目部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关系。 (6)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6.2.2.3 工程质量部 (1)根据公司对本工程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制订本工程的质量计划,确保本工程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处于受控状态。 (2)根据各负责人的工作范围,制订和落实各负责人的职责。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专业重点及建议

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专业重点及建议 1、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了解工程功能要求、技术特点,明确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2)坚持事前控制为主,从材料投入开始至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控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未发生之前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关键工序和工程部位,制定质量预控措施,实行重点监理。对工作量大的分项工程,先做样板,在进行大面施工。做好巡视和平行检验。 2、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质量的事前控制: (1)设计交底前,熟悉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2)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签认设计技术交底纪要。 (3)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签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并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4)审查总承包单位所选择的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特工种人员的上岗证,符合要求后专业分包单位可进场施工。 (5)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含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符合有关规定并满足工程需要时给予批准。 (6)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基准测量复核。

(7)建设单位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施工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总监理工程师作监理交底并审查现场开工条件,经建设单位统一后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 (8)对符合有关规定的用于工程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使用前施工承包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和送检。 (9)负责对施工承包单位报送本企业试验室的资质进行审核,合格后予以签认。 (10)负责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其他报表。 2.2 质量的事中控制: (1)关键工序的控制: A、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或施工方案中明确质量保证措施,设置质量控制点; B、应选派与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等级的施工人员; 施工前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保存交底记录; C、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查关键工序控制要求的落实。施工承包单位应注意遵守质量控制点的有关规定和施工工艺要求,特别是停止点的规定。在质量控制点到来前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 (2)检验批工程质量的控制。 (3)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 (4)分部工程质量的控制。 (5)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持续地满足采购方的要求,采购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1)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采购现代商品,不仅购买商品本身,而且还要购买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帮助等方面的能力。要有效地购买供应商的这种能力,需要把供需双方的能力对等协调起来,协调的办法就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等三个方面。 (1)经济方面。这方面的内容包括进行价值分析,以便协助采购者从合同中取得最大的价值;对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以便实现最佳成本;对使用费用进行审查,使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在有些情况下,共同制定经济方面的计划可以修正合同中的担保条款或现场服务的条款。 (2)技术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计划,这涉及到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的各自职能。主要包括: ①产品设计。在这方面的计划是搞清技术条件要求的含义,识别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质量特性,拟定关于可靠性及其它有关的要求,必要时还要提供感官检验标准。 ②工艺设计。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在供应商内分配生产作业,共同使用高、精、尖设备,明确关键工序的参数及其含义,建立识别和追查的体系。当采购方认为双方共同协商的工艺设计对它的独特需要是必不可少时,可以提出要求,没有得到采购方的认可,事先不得擅自改变工艺设计和操作方法。 ③生产。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对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如,工序装置的标准,加

工控制程序表,设备维护保养表,资料和文件的要求。 ④检验与测试。这方面的计划是指涉及计量、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测试设备的能力及定期检验,此外还涉及质量标准。 (3)管理方面。这方面的计划主要是识别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动,并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来进行活动。此外,还要进行沟通买卖双方渠道的工作,建立迅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变单向交流沟通为双程序多向沟通。在复杂的合同中,各种程序和制度也相应地变得复杂起来,需要绘制流程图和规定特殊的条款,以保证沟通路线畅通无阻。 2)向供应商派常驻代表 为直接掌握供应商商品质量状况,可由采购方向供应商派出常驻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向供应商提出具体的商品质量要求,了解该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如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检验等情况,特别是对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要进行监督,对供应商出具的质量证明材料要核实并确认,起到在供应商内进行质量把关的作用。对具有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采购批量大、技术性强、对质量要求严格的供应商,采购方还可派出质检组常驻供应商,不但对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而且还要监督买卖合同的全面执行,保证及时生产、及时发货,满足采购方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质检组还可向供应商反映已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对产品新的要求,促使供应商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断开发用户所需要的新产品。 此方法是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