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通论含答案

汉语通论含答案

汉语通论含答案
汉语通论含答案

南京晓庄学院

连云港师专函授站

小学教育专业《汉语通论》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方言中属于官话区方言的是()

A.长沙话

B.南昌话

C.南京话

D.苏州话

2.d,t,n,l四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都是()

A.舌尖中音

B.舌尖前音

C.舌尖后音

D.舌根音

3.yanr(眼儿)是()

A.两个音节,四个音素

B.两个音节,三个音素

C.一个音节,三个音素

D.一个音节,四个音素

4.在普遍话语音系统中,“子”都读轻声的一组是()

A.笛子、原子

B.老子(古代哲学家)、虾子

C.帘子、桌子

D.瓜子、鼻子

5.下列几组中,不符合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的是()

A.优秀yōuxiù上海市shànghǎi shì

B.论文luènwén方案fāngàn

C.月夜yuèyè语言yǔyán

D.中午zhōngwǔ高兴gāoxìng

6.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下面几组韵母都能同声母n相拼的有()

A.uo o

B.en uen

C.ieüe

D.ia ei

7.下列四个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A.一筹莫展

B.相形见绌

C.貌和神离

D.兴高采烈

8.“凹、乘、叟、幽”这四个汉字的笔画数分别是()

A.六、十、八、九

B.五、十、九、九

C.五、九、九、十

D.四、十、十、九

9.“指头、船头、木头、念头”中的四个“头”()

A.后两个是词根,前两个是词缀

B.前两个是词根,后两个是词缀

C.都是词缀

D.都是词根

10.下列各组同义词中,属于用法(句法功能)不同的一组是()

A.突然、忽然

B.优秀、优异

C.幽静、幽寂

D.确切、贴切

11.下列各组词中,都是陈述式合成词的是()

A.龟缩、漆黑、面授

B.眼花、性急、心虚

C.笔直、雪白、冰凉

D.春耕、秋收、数学

12.下列语言单位中,属于短语的是()

A.青莱

B.黑板

C.看清

D.鱼跃

13.“他在黑板上写字”和“他在看书”中的两个“在”分别是()

A.副词、介词

B.动词、介词

C.介词、介词

D.介词、副词

14.下列短语中,属于联合短语的是()

A.繁荣经济

B.唱歌跳舞

C.上街购买

D.光明前途

15.下列句子中,是兼语句的是()

A.我同意小李担任组长。

B.我推选小李担任组长。

C.我希望小李担任组长。

D.我知道小李担任组长。

16.下列各组词中,属于区别词的是()

A.低级、简单

B.阶级、高级

C.家务、义务

D.医务、中级

17.下列句子中,属于并列复句的是()

A.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了。

B.什么时候功课做完了,什么时候休息。

C.小船在暗礁中穿梭,小心翼翼地寻找航道。

D.那个声音很低,不过很耳熟。

18.“买了一筐苹果”和“买了一趟苹果”这两个短语分别是()

A.述宾短语、述补短语

B.述宾短语、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述宾短语

D.述补短语、述补短语

19.下列句子中,句首的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是主语的是()

A.北京最近下了几场大雪。

B.墙上王主任贴了一个通知。

C.最近老王来了好几次北京。

D.在教室里坐着许多新同学。

20.“我娘家姓赵,……出嫁了,把名字也嫁了,人家叫我阿洪家的。”这段话加点处使用的修辞格是()

A.仿词

B.比喻

C.顶真

D.拈连

E.比拟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普通话中能同j、q、x相拼的韵母,一定不能同z、c、s相拼。()

2、“我的妹妹也认识了他”中的“的、也、了”不能单说或单独回答问题,因而不是语素。()

3、“这篇社论的发表很及时”中的“这篇社论的发表”是体词性句法结构。()

4、“这里、那里”分别指称处所,“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所以,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

5、明喻经常用“好像、如同”一类的喻词,“今天下午好像下过一两分钟雨。”中也有“好像”,所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6、西汉时期扬雄的《方言》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方言辞典。()

7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多么崇高的称呼啊!”这个句子是主谓短语作谓语

的主谓句。()

8、“北方的秋天有个毛病,刚一来就想走,好像敷衍差事呢。”这句话中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格。()

9、上声在非上声前念半上。()

10、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从韵头角度看,音节“汹涌”中的韵母是韵母。

3、声母z和zh发音方法完全相同,只是不同。

4、词义具有、和模糊性三个特点。

5、指出下列合成词构造方式:围脖:;围墙:。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把下列形声字按声旁和形旁的配合方式进行分类。

疗、灸、功、闻、瓶、雾、饭、想

上形下声左声右形

上声下形外形内声

左形右声外声内形

2、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

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裕的好日子。

3、请写出“曹”“浦”的笔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举例说明基本词的普遍性特点。

2、什么是句子?怎样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句子?

3、从内容看,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请以下面三例具体说明。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③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声调中,除了四声之外,还有一个声调叫轻声”。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举例说明词义在古今演变中的演变类型。

七、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10分)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

参考答案:

选择题:CADCB CCBBA BCDBB DABAD

判断题:√×√××√××√√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社会性质

2、撮口呼

3、发音部位

4、客观性、概括性

5、支配式、限定式

简答题:1、基本词的普遍性特点是指语汇中的基本词在使用上具有全民性,不分地域,不分阶层,全民普遍使用,例如“你、我、他”这些词,是任何人都要使用的,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2、句子是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由一个词或一组词构成。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句子,主要看它是否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句子具有表述性的特点,即一方面对客观实际有所说明,一方面能表达发话人的主观态度。具有这样特点的就是句子。

3、正对是上下联内容相近,互相补充,如②。反对是上下联内容相反,互相反衬,如③。串对是上下联内容相承,有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如①。

论述题:

1、题目中“还有一个声两叫轻声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在汉语普通话中。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井不存在除四声之外还有第五种调类的说法。轻声只是汉语普通话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它没有固定的调值,不能与汉语普通话四声并列.

2、扩大:睡、江、河;缩小:臭、金;转移:牺牲、消息;感情色彩的变化:

爪牙、贿(古指财物)

汉语通论含答案

南京晓庄学院 连云港师专函授站 小学教育专业《汉语通论》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方言中属于官话区方言的是() A.长沙话 B.南昌话 C.南京话 D.苏州话 2.d,t,n,l四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都是() A.舌尖中音 B.舌尖前音 C.舌尖后音 D.舌根音 3.yanr(眼儿)是() A.两个音节,四个音素 B.两个音节,三个音素 C.一个音节,三个音素 D.一个音节,四个音素 4.在普遍话语音系统中,“子”都读轻声的一组是() A.笛子、原子 B.老子(古代哲学家)、虾子 C.帘子、桌子 D.瓜子、鼻子 5.下列几组中,不符合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的是() A.优秀yōuxiù上海市shànghǎi shì B.论文luènwén方案fāngàn C.月夜yuèyè语言yǔyán D.中午zhōngwǔ高兴gāoxìng 6.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下面几组韵母都能同声母n相拼的有() A.uo o B.en uen C.ieüe D.ia ei 7.下列四个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A.一筹莫展 B.相形见绌 C.貌和神离 D.兴高采烈

8.“凹、乘、叟、幽”这四个汉字的笔画数分别是() A.六、十、八、九 B.五、十、九、九 C.五、九、九、十 D.四、十、十、九 9.“指头、船头、木头、念头”中的四个“头”() A.后两个是词根,前两个是词缀 B.前两个是词根,后两个是词缀 C.都是词缀 D.都是词根 10.下列各组同义词中,属于用法(句法功能)不同的一组是() A.突然、忽然 B.优秀、优异 C.幽静、幽寂 D.确切、贴切 11.下列各组词中,都是陈述式合成词的是() A.龟缩、漆黑、面授 B.眼花、性急、心虚 C.笔直、雪白、冰凉 D.春耕、秋收、数学 12.下列语言单位中,属于短语的是() A.青莱 B.黑板 C.看清 D.鱼跃 13.“他在黑板上写字”和“他在看书”中的两个“在”分别是() A.副词、介词 B.动词、介词 C.介词、介词 D.介词、副词 14.下列短语中,属于联合短语的是() A.繁荣经济 B.唱歌跳舞 C.上街购买 D.光明前途 15.下列句子中,是兼语句的是() A.我同意小李担任组长。 B.我推选小李担任组长。 C.我希望小李担任组长。 D.我知道小李担任组长。 16.下列各组词中,属于区别词的是() A.低级、简单 B.阶级、高级 C.家务、义务 D.医务、中级 17.下列句子中,属于并列复句的是() A.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了。 B.什么时候功课做完了,什么时候休息。 C.小船在暗礁中穿梭,小心翼翼地寻找航道。

现代汉语作业答案参考

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区别词的一组是(D ) A.煞白、干净B.老实、马虎 C.个别、伟大D.军用、彩色 2、后、半高、圆唇舌面元音是( D) A.a B.e C.u D.o 3、下面哪一组是借形的外来词语(B ) A.IT、啤酒B.DVD、景气 C.法西斯、逻辑D.卡宾枪、芭蕾 4、下列句子有了暗喻修辞格的是(B ) A.每朵花就像一张张笑脸。 B.头上的长发变成了一座富士山。C.我们主张打落水狗。 D.敌人像落水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 5、下面哪一条不是名词的语法特征(A )。 A.大多可以重叠 B.可以作宾语 C.可以作主语 D.大多可以与数量词语组合 6、下面哪一组是古词语(C ) A.妃子、幌子B.举人、官僚 C.监生、员外D.陛下、悄然

)A 、下面含有“的”字短语的是(7. A.他喜欢吃肥的。 B.他说的过程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 C.他什么东西都吃。 D.这东西的确不能吃。 8、下列属于状态形容词的是(A)。 A.火红、喷香B.仔细、果断 C.深入、切身D.干净、高等 9、下面是存现句的是(D ) A.钱攥在他手里。B.有一个人在门外台阶上坐着。 C.钱在他手里攥着。D.门外台阶上坐着一个人。 10、下面哪一组是单纯词(C ) A.哥哥、蝈蝈B.舞蹈、圣经C.犹豫、坦克D.阿姨、姐姐 11、下面属于双宾语结构的是(A ) A.他借给我十块钱B.他借了我的钱 C.钱是他借给我的D.他向我借钱 12、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最大区别是(B)。 A.表音节不表音素B.表意 C.不连写D.平面型 13、“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是( C) A.递进关系复句B.选择关系复句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通论十五《诗经》韵例分析

重点:诗经有些要会默写和分析韵律,要会背韵部&声母和重要结论:韵例(押什么韵), 押韵格式(韵数,押韵位置,换韵or一韵到底),分为几章。默写一首诗经,再分析它的韵 例ps要背王力的三十韵部,默写的诗经范围(卷耳,桃夭,芣苢,静女,相鼠,木瓜,风 上古三十韻部列表 序号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 第一类之职k 蒸 第二类幽 u 觉 uk 冬 u 第三类宵?药?k 第四类侯 o 屋 ok 东 o 第五类鱼 a 铎 ak 阳 a 第六类支 e 锡 ek 耕 e 以上收g[k]尾,舌根,清塞音以上收ng[],舌根,浊鼻音第七类脂 ei 质 et 真 en 第八类微I 物t 文n 第九类歌 ai 月 at 元 an 以上收d[t],舌尖中,清塞音以上收n[n],舌尖中,浊鼻音第十类缉 ep 侵 em 第十一类叶 ap 谈 am 以上收b[p],双唇,清塞音以上收m[m],双唇,浊鼻音上古32生母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清浊清浊 七音 牙音见溪群疑 端(知)透(彻)定(澄)泥(娘)余(喻四) 舌音 章(照三)昌(穿三)船(床三)书(审三)禅 唇音帮(非)滂(敷)并(奉)明(微) 精清从心邪 齿音 庄(照二)初(穿二)崇(床二)山(审二) 喉音影晓匣(喻三) 半舌音来 半齿音日

(二)一些結論 1、古無輕唇音:所有輕唇音 2、古無舌上音:上古舌頭音實際上包括中古的舌頭和舌上音 3、喻三歸夏,喻四歸定:中古的喻母只和三等、四等韻相拼,與三等韻相拼的喻母字上古屬於匣,與四等韻拼的喻母字在上古屬定。 4、照二和照三分屬不同古紐:即把莊、初、崇、生並入上古精、清、從、心,把章、昌、船、書、禪並入端、透、定 5、娘、日二紐歸泥:中古的娘、日二音紐,在上古都歸為泥紐,本來上古的娘和泥就是一個聲母,中古时分化為兩個聲母,泥母和娘母 诗经韵例分析 从《卷耳》到《月出》是1班给的重点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韵部:筐、行,阳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韵部:嵬、隤、罍、怀,微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韵部:冈、黄、觥、伤,阳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韵部:砠、瘏、痡,鱼部。句中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崔嵬、虺隤,叠韵连绵词;玄黄,双声连绵词 《桃夭》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 “其”“唯”三个字。(1 )夫“夫” (f u) 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 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 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 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 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 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 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 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吧。 ) 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 丿、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 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 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 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单选题) C1、“一对花瓶”、“你说的对”、“面对未来”中三个“对”代表: A、一个词B、两个词C、三个词D、只代表音节,不代表词 A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B、坎坷、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详细、伶俐、逍遥、葫芦、蒙胧D、游弋、叮咛、摩托、喽罗、吩咐 B3、“惆怅”一词是:A、叠韵词B、双声词C、音译词D、非双声叠韵词 A4、“珊瑚”一词是:A、联绵词一个语素B、音译词一个语素C、偏正式合成词两个语素D、联合式合成词两个语素 D5、虚词的语法作用是____。 A、连接和附着 B、连接、辅助和引介 C、连接、附着和关联 D、连接、引介、附着和语气 D6、下列各项中____不是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A、没有重叠形式 B、主要作状语 C、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 D、可以带名词性宾语。 B7、下列各组词中都是时间名词的是____。 A、开始往往 B、目前刚才 C、顿时已经 D、刚刚现在 C8、下列短语中是定中关系的是____。 A、光线异常充足 B、逐渐富裕起来 C、新开放的口岸 D、请他上台讲话 D9、下列短语中是连谓关系的是____。 A、选老张为工会代表 B、怕自己过度紧张 C、苗条得像柳树一般 D、打电话报警 A10、下列短语中不是兼语短语的是____。 A、勉强挣扎着下地劳动 B、要求他马上赶到现场 C、动员各方面力量捐助灾区群众 D、担心他会做出错误决定 B11、下列句子中包含有“的”字短语的一组是____。 A、鞋袜和裤管被露水浸得湿淋淋的。 B、公园里每天清晨都有许多打太极拳的。 C、午后的太阳炙热地烤着柏油路,踩上去脚下软塌塌的。 D、我呆坐在昏暗和寂静之中,心里感到空落落的。 C12、下列不属于谓词性短语的是____。 A、高兴得哭了 B、极度恐惧 C、满腹的抱怨 D、十几米高 C13、“沙哑”和“沙发”中的“沙”: A、都是语素B、都不是语素C、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D、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

《汉语通论》第三次作业

《汉语通论》第三次作业 语法、修辞部分 一、填空 1、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词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 2、数词主要有和两种。 3、形容词可以分为表示的形容词和表示的形容词两类。 4、根据代词的替代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代词分为三类:(1)代词;(2)代词;(3)代词。 5、和都是用于表达结构关系义的,可以统称为。 6、句子的特殊成份主要指成份和成份。 7、按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联合复句分为复句、复句、 复句、复句等四类。 8、按偏正复句中偏句和正句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偏正复句分为复句、 复句、复句和复句等四类。 9、按其语气类型的不同,可将句子分为四类:(1)句;(2)句;(3) 句;(4)句。 10、语体有两大类:(1)语体;(2)语体。 11、书面语体包括:(1)语体;(2)语体;(3)语体;(4)语体。 12、比喻有三种:(1);(2);(3)。 13、比拟可以分为和两种。 14、夸张可一份为夸张、夸张和夸张三种。 15、双关可以分为双关和双关两种。 16、按上联和下联在意义殇联系,可将对偶分为、和三种。 17、排比可分为排比和排比两种。 18、拈连可分为拈连和拈连两种。 二、简述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以“突然”和“忽然”为例说明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四、举例说明词的兼类和活用、同音同形词的区别。

五、注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 1、(1)我和你一起看吧。() (2)小李和小张都是北方人。() 2、(1)老师已经和张明谈过一次话了。()(2)小张和小李都是安徽人吗?() 3、(1)等我跟女朋友商量一下再告诉你吧。()(2)小李跟小张都来过我家。() 4、(1)南端与苏州河相连。() (2)中国与埃及都是文明古国。() 5、(1)比任何一种说法都有说服力。() (2)他没法跟你比。() 6、(1)那是另外的问题。() (2)另外再补充两点。() 7、(1)请大家比较一下两个画面。() (2)最近比较忙。() 8、(1)他在教室。() (2)他在看书呢。() 9、(1)火车通过站台。() (2)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10、(1)他看起来精神很好。() (2)他挺精神的。() 六、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我认真地看了两遍 3、学校同意张老师参加去北京的参观团 4、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让我去 5、我们必须把课上好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1—14)

王力《古代汉语》 通论(一)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汉语大词典》偏重古今复音词语。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形体。分析字形结构或探讨词的本义时,一般都应参考《说文》。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的反切校定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根据

古汉语通论十一

古漢語通論十一 詞類的活用 一、定義:某個詞臨時用作其他詞類。這種現象在現代漢語中也存在,如這個人真夠阿Q的。但這種現象在現代漢語中相對少見的多。 二、常見的活用類型:名詞用作動詞;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動詞作狀語;動詞的為動用法;動詞的對動用法; 三、活用情況分析 (一)名詞的活用 1活用作一般動詞 曹子手劍而從之。(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戰國策·趙策三) 從左右,皆肘之。(左傳·成公二年) 2名詞的使動用法 這種情況相對較少,如: 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史記·晉世家) 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勾踐。(史記·淮陰侯列傳) 築室百堵,西南其戶。(詩經·小雅·斯干) 3名詞的意動用法: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穀梁傳·僖公八年)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 友風而子雨。(荀子·賦) 外黃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論) 附:名詞活用作動詞的判斷方法: (1)兩個名詞連用,其中一個名詞活用作動詞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戰國策·趙策) 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戰國策·趙策三) 曹子手劍而從之。(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2)名詞出現在代詞前活用作動詞 爾欲吳王我乎?(左傳·定公十年)

從左右,皆肘之。(左傳·成公二年) 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三國志·諸葛亮傳) (3)名詞出現在助詞“所”後面,活用作動詞。 寡君未知所過也。(韓非子·難四) 乃丹書帛,置人所罾魚腹中。(史記·陳涉世家) (4)名詞出現在助動詞能可敢欲等後面,活用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左右欲刃相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5)名詞出現在副詞後面,活用作動詞。 晉靈公不君。(左傳·宣公二年) 秦師遂東。(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秦人聞之,悉甲而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注意: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此句為判斷句,故“兄弟”並未活用。 (6)名詞後帶有一個介賓結構,構成一個組合,活用作動詞。 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記·商君列傳) 師還,館于虞。(左傳·僖公五年) (7)名詞出現在“而”前或後,活用作動詞 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隱公元年) 夫子式而聽之。(禮記·檀公下) 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史記·項羽本紀) 4普通名詞用作狀語 名詞一般充當主、賓、定語,用作狀語是一種臨時性的用法,從其表達意義來分有以下幾種: (1)表比喻:即用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為特徵來描繪動詞所表示的行動的方式或狀態。 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史記·陳涉世家) 其後秦稍蠶食魏。(史記·魏公子列傳) 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賈宜·過秦論)

汉语通论 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汉语通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填空 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两大特点:(任意)性和(线)性。 2、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4、现代汉语的方言很复杂,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大方言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晋语)、(平话)方言区。 5、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语汇)、和(语法)。 6、声音的四个构成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7、根据音色对音素作进一步分类,就可以得到(元音)和(辅音)两个音素类别。 8、《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之前,我国出现过许多记录语音的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两种是(反切)和(注音字母)。 9、《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10、(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11、国际音标具有以下特点:(精确)、(通用)、(实用)、(开放)性。 12、汉语传统音韵学按照有无介音或介音种类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具体地说,"四呼"包括:(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呼。 13、普通话语音系统共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4、从文字体制上看,可将人类的文字分为三类:(音素)、(音节)、(语素)文字。 15、汉字字体从(甲骨文)、(金文)经(篆书)、(隶书)到(楷书),经过了几次

重大改革。 16、"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17、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上下)、(左右)、(包围)关系。 18、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素)。 19、从不同角度,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语素进行不同的分类,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按音节数目的不同,将语素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语素;按能否单独成词,将语素分为(成词)和(不成词)语素;按语素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是否固定,将语素分为(定位)和(不定位)语素。 20、多音节语素主要有三种:(联绵)、(音译)、(拟声)语素。 21、一般来说,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语音的(固定)性、语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23、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大类。 24、构词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是(词根),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是(词缀)。 25、根据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可将复合词分为五种类型:(并列)、(偏正)、(后补)、(支配)、(陈述)式。 26、按词缀位置的不同,可将派生词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前附式),二是(后附)式。 27、基本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全民常用)、(历史稳固)、(构词能产)性。 28、一般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词:(新词)、(外来词)、(方言词)、(古语词)、(专

《现代汉语》Ⅰ作业(1)答案

广西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作业1[《现代汉语》第一章现代汉语及其书写符号]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共同语共同语也叫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3.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就是双重语言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正式场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 4.现行汉字: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就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的、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5.隶书:隶书是产生于秦代、通行于汉代的一种汉字形体。隶书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隶书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 6.构字部件: 二、判断说明题 1普通话也就是北方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方话只不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域变体,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作为语音系统,普通话的语汇也主要来自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也是由主要在北方方言区流行的近代白话文发展而来的,但我们终究不能把作为基础方言的北方话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混为一谈。 2北京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 3.“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 “桃”和“沐”都包含部件“木”,而且两者都是形声字,但是,“桃”中的“木”是表意的形旁,而“沐”中的“木”是表音的声旁。所以,说“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是错误的。“肚”和“明”都包含部件“月”,而且“月”都是表意的,但“肚”中的“月”实际上是“肉”,跟肌肉有关,“明”中的“月”才是“月”字旁,跟月亮有关,所以说“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也是错误的。 4.由于古今字音字意的演变,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表音了,有的形声字的形旁也失去了表意作用。 三、简述题 1.如何理解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从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给方言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它的作用随着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而缩小。 2.为什么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口语的发展,从两汉时期开始出现言文不一致的现象,汉魏以后差异越来越大,一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人们口头讲的是发展中的汉语,笔头上写的却是文言文。这种言文不一致,很不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 (一)白话文的兴起、推广和新的书面语的产生。到了晚唐五代,一种同口语直接联系的书面语“白话”逐渐兴起,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来源,开始了一步步发展到现代白话文的历史进程。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以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明清的章回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这些重要的白话文文学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北方方言区流行,而且在非北方方言区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二)北京话的传播和新的口语的产生。与此同时,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也逐步传播开来,逐步取得了在各方言区之间作为交际工具的地位。这种形成中的共同语,明清时代称为“官话”,到了清末,“官话”正名为“国语”。 (三)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白话文运动”。文言文的地位终于被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文所取代,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开展的大众语运动正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促使现代白话文走向成熟。 从191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系统地审订“国音”,在全国推行“国语”,开展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和“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这些拼音方案的推广,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样,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逐渐发展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使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不断靠拢,最终达成一致。新中国成立后,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现代汉语》教材上说:“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你对这句话是怎样了解的? 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文字的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秦隶,笔画少波势,尚存篆意,是当时民间日常使用的形体。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称汉隶,成为汉代通行的汉字形体。 隶书与篆书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字形转为扁平,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并显出波势,后期的隶书还运用挑法。 汉字的演变从此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了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因此,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4.从构造上看,汉字有没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举例说明你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一)汉字从结构上看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所谓表层结构,就是指每一个汉字外部的构造方式。汉字都是由简单的笔画构成部件,单个部件或部件组合可以构成汉字,部件组合成汉字时可以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内外结构等结合方式。由于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汉字的外部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到的,所以叫做汉字的表层结构。 1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 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

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在古代汉语里,句子一般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发出疑问。有时候用疑问代词,有时候用疑问语气词,有时候是二者都用。例如: 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 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在上古汉语里,疑问句里的疑问代词宾语也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乡人长於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孟子·告子上) (比较“谁欺”和“欺天”、“谁敬”和“敬兄”这些动宾结构的宾语的位置。)於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既富矣,又何加焉?(论语·子路)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梁客辛垣衍安在?(战国策·策)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又谁敢德?(同上)第一第二两个例子最富有启发性,疑问代词作宾语就在动词前面,不是疑问代词就在后面。有时候,动词前面有助动词,疑问代词宾语就放在助动词前面,上面所举的最后两个例子就是这样。 疑问代词用作介词的宾语时,也受这个规律的制约,它们也必须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策)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战国策·齐策) 上古汉语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词序,一直为后代古文家所遵守。例如: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愈:祭十二郎文)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仲淹:楼记) 将何适而非快?(辙:快哉亭记)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比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更为严格,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例外。只有“何如”又说成“如何”,好像是例外,其实这两种词序都出现在上古汉语里。在先时代,它们已经是一个凝固形式,意思是“怎么样”、“怎样”或“怎么办”。例如: 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乡人皆好之,何如?(论语·子路)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楚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史记·释之唐列传) 古书上还有“若何”、“何若”、“奈何”的说法(含义与“何如”、“如何”相同),但没有说成“何奈”的。例如: 使归就戮于,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老子·二十章) 事将奈何矣?(战国策·策)

《现代汉语1》作业(2)

《现代汉语1》作业(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现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现代汉语作业2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小题2分) 1.多音多义字:一个汉字,有两种以上是不同读音,代表不同的音节,这样的汉字叫做多音节,多音节有两种情况: 2.一种多音字虽然有不同的读音,但字义完全一样,另一种多音字是多的,即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3.简化字:是指这样一些汉字,它们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在运用中,人们对它们进行了改造,简化,由此而产生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简化字就是指经过简化的汉字。 4.合体字:是以偏旁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 5.偏旁:绝大多部分的汉字,可以分析出两个以上的基本单位,这种构字的基本单位叫做偏旁。偏旁有笔画组成,是比笔画大的构字单位。 6.形声字:六书之一。"形"是指形符,或叫形旁,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声"是指声符,或叫声旁,其作用是标明字声母。 二.填空(20分,每小题1分) 1.文字是能指实际上就是(符号的存在或形式)。 2.汉字在语音上代表(音节),在意义上代表(语素)。 3.多因字“殷”在“殷红”中念( yan ),“角”在“角斗、角色”中念(jue ) 4.汉字的字体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四种,其中(篆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5.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四种。 6.汉字发展是总趋势是(由繁趋简),结构越来越简化。 7.“日、月、人、手、木”等从古代汉字构字方式看是(象形),从现代汉字构字方式看是(独体)。 8.根据作用,偏旁可以分为按类,例如:“妈”字中的“女”是(表义)。 9.从结构单位来分类,汉字“穿、唱、肥、座”属于(合体字)。 10.形旁和字义联系有多种情况,例如“海、洋、河、流、泪”是(意义相关,但读音不同的形声字)。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现代汉语的基本笔画是在( B)阶段形成的。 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2.下列说法只有(A)是不正确的。 A.文字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内涵相同。 B.没有文字,不可能有书面语产生。 C.文字的最大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 D.汉字是记录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3.下列说法,( B)不是汉字的特点。 A.汉字具有开放性特点 B. 汉字记录声音和意义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通论(九) 1、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2、上古汉语里,“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最正常的结构,不是“倒装”。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不能将代词宾语前置的否定句: A、“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 B、宾语不是代词的。“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也大多不用此结构。如“若不许君”、“吾不能早用子”。 4、“不”“弗”:词汇意义相同,都表示一般的否定。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a、“不”后的动词可以是及物也可以是不及物;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如:勇者不惧。老妇不闻也。 b、“弗”后的动词一般是及物,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带宾语的非常少见)。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都不能否定名词。因此: 1)“不”后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 2)“弗”后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 5、“毋”“勿”:词汇意义相同,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古书上“毋”常写作“無”。语法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a、“毋”和“不”相当,“毋”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 b、“勿”和“弗”相当,“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少见)。 c、“毋”“勿”后面的名词都用如动词。如:毋友不如己者。王無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有时候,“勿”字用于陈述句,意义和“不”差不多。如:齐侯欲勿许。 6、“未”: “未”和“未尝”的区别: a、“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 b、“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 c、“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 d、“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 e、“未”有时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意义和“不”差不多。如:是未可知也。 7、“否”: a、“否”和作为应答之词的“然”是对立的。常用于单词句,等于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 b、“否”又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它表示否定的一面。如: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8、“非”: a、“非”用于判断句里,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注意:这种“非”虽可译为“不是”,但语法意义完全不同。“不是”是系词“是”前面加否定词“不”;“非”在上古汉语里不是系词,而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否定的是整个谓语。如:是非君子之言也。

(2020年更新)《汉语通论(本科必修)》期末试题和答案

《汉语通论(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语言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和____。 2.根据音色对音素作进一步分类,就可以得到____ 和两个音素类别。 3.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一 4.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1)词义的____ ;(2)词义的____I(3)词义的 5.《》是我国现代印行最早、规模最大的一部新的综合性词典。 二、筒答(25分) 6.简述成语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来源。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0分) 四、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10分) 8.爸爸让我去门口的小超市买酱油。 五、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10分) 9.可以说,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完全是个人私事,但是起个怪名字就不是了,因此世界各国对孩子取名的限制可不少。 六、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10分)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呀!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当人们的指尖轻揉在琴上,当琴弓和琴弦贴在一起,它们便回忆起了它们是两棵树的岁月,回忆起了它们幸福的爱的时光,回忆起了无数个早晨彼此脉脉含情的问好,回忆起了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那些缠绵又甜蜜的情话…… 七、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1.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语音词汇语法 2.元音辅音 3.语素 4.扩大缩小转移 5.辞源 二、筒答(25分) 6.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10分) (1)结构定型 (2)形式整齐 (3)含义丰富 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源:(15分) (1)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 (2)历史事件 (3)诗文名句 (4)民间俗语 (5)外语文献

2017年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参考)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参考)2006-09-30 一、填空。 1、(任意、线) 2、(汉藏) 3、(汉语) 4、(语音、词汇、语法) 5、(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6、(国际音标) 7、(精确、通用、实用、开放。) 8、(开口、齐齿、合口、撮口) 9、(阴平、阳平、上升、去声) 10、(音素、音节、语素)1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2、(相离;相接;相交) 二、简述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答:(1)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2)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3)古汉语和汉文化。(4)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5)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三、现代汉语共有哪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个方言区? 答:现代汉语大概有如下几个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南方言区、粤方言区、晋语方言区、平话方言区。金坛话属于吴方言区。 四、同英语及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各有那些方面比较明显的特点? 答:同英语相比,现代汉语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语言方面。1、没有复辅音。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3、音节有声调。(二)词汇方面。1、词的结构有双音化的倾向。2、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三)语法方面。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3、有丰富的量词。 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古汉语里有入声,现代汉语里没有。 2、词汇方面。古汉语里单音节词占大多数,而现代汉语里则是双音节词多数。 3、语法方面。(1)古汉语量词不发达,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而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数词和名词之间必须有量词。(2)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多。(3)省略在古今汉语里都能见到,但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更为复杂,成为古汉语比较明显的特点。(4)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不是完全没有变化,特别是动词和宾语的语序,古汉语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例如,否定句中的代词作宾语和疑问句中的代词作宾语,一般都以宾语前置为常。 五、同其他记音方法相比,《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有哪些优点?他的用途主要有哪些? 答:《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是:1、符号数目少,只有26个字母;2、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书写方便,有助于国际交流。3、字母音素化,标写语音准确灵活。《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是: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准确地识读汉字,有助于语文教学,也有助于矫正读音,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有力工具。方案在其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少数民族制定文字的依据和基础;字典注音、图书编目、译写我国人名地名等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同时它也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电脑输入信息的主要符号之一;另外,由于它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所以可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六、请写出每一个声母的发音条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答:b 双唇音、塞音、清、不送气。p 双唇音、塞音、清、送气。m 双唇音、鼻音、浊。f 唇齿音、擦音、清。d 舌尖中音、塞音、清、不送气。t 舌尖中音、塞音、清、送气。n 舌尖中音、鼻音、浊。l 舌尖中音、边音、浊。g 舌根音、塞音、清、不送气。k 舌根音、塞音、清、送气。h 舌根音、擦音、清。j 舌面音、塞擦音、清、不送气。q 舌面音、塞擦音、清、送气。x 舌面音、擦音、清。z 舌尖前音、塞擦音、清、不送气。c 舌尖前音、塞擦音、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