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K-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K-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K-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K-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表K.1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1/ 1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修 订 版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

审计第七章 风险评估 课后作业

第七章风险评估(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能够为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但并非必要程序 B.风险评估为确定重要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C.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D.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要低于管理层为经营管理企业而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需要了解的程度 2.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审计程序是()。 A.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 B.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 C.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D.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3.注册会计师可以向相关人员询问获得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下列与询问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环境 B.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询问普通员工,有助于评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D.询问法律顾问,有助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项目组内部讨论的内容的是()。 A.项目组成员是否保持了独立性 B.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 C.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 D.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5.注册会计师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项因素中,既涉及内部因素也涉及外部因素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B.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C.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D.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6.下列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B.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的目的是考虑复杂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

2015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预测试卷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预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应设置()。 A.空间防护距离 B.安全防护距离 C.卫生防护距离 D.防火间距 正确答案:C, 第2题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此高度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A. 20m B. 10m C. 15m D. 5m 正确答案:C, 第3题 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卡拉OK厅拟建在乡村集镇内,环境影响评价时,则该卡拉OK厅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dB。 A. 55, 45 B. 60, 50 C. 70’ 60 D. 70, 55 正确答案:B,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应采用()。

A.定量评价为主 B.定性评价为主 C.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评价为主 D.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 正确答案:C, 第5题 某拟建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仅为0.8km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 一级 B. 二级 C.三级 D.四级 正确答案:A, 第6题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与监测可以不考虑的是()。 A.渗滤液 B.噪声 C.地下水 D.大气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进行水质评价。 A.对平、枯水期 B.对丰、平、枯水期 C.对丰、平水期 D.对丰、枯水期 正确答案:B, 第8题 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土壤临界值。 A.保障工业生产 B.维护人体健康 C.维持自然背景 D.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 正确答案:B, 第9题

环境风险评估文件支持

一、文件支撑 1、重要文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9日 第十条企业按照以下步骤制定环境应急预案: …… (二)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环境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应急资源调查包括但不限于:调查企业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保部令[2015]第34号2015年4月16日)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第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

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2013年10月25日 第十五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一)风险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的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 (二)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必要时对本地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9号)第三十九条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第四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 2、其他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0]第3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第7章-风险评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风险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内部控制中人工成分和自动化成分的组合,因被审计单位使用信息技术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而异 B、人工系统的控制可能包括对交易的批准和复核,编制调节表并对调节项目进行跟进 C、被审计单位可能采用自动化程序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子文档取代纸质文件 D、信息系统中的控制全部是自动化控制 2、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 B、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得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否则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获取某一人工控制在某一时点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并不能证明该控制在所审计期间内的其他时点也有效运行 D、任何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均不能替代控制测试 3、注册会计师在了解的以下事项中,属于行业状况的是()。 A、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B、国家的特殊监管要求 C、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税务法规是否发生变化 D、是否存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 4、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说法中,注册会计师认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B、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如果被审计单位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风险评估过程及其结果 C、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应对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D、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时,注册会计师无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导致的风险 5、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 A、薄弱的控制环境 B、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C、对控制的监督无效 D、风险评估过程有缺陷 6、以下有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和实施问答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术语和定义 问题1: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包括TJ36-79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在2002年发布了GBZ1-2002和GB Z2-2002,TJ36-79是否还应该参照执行? GBZ1-2002及GB Z2-2002并未完全替代TJ36-79,TJ36-79中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值仍然有效。对于TJ36-79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浓度标准,如其中污染因子后续有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则按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问题2:如果评价项目包括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排气筒,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高,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低,如何确定区域地形为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 在模拟计算时,建议均输入地形参数,让模式判断是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以便在计算时做地形修正。判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模式要使用高空气象数据时,以评价项目主要污染源的高度为主,作为判断评价范围是否是复杂地形。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问题1:核算项目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时,是否需要考虑项目的面源? 核算项目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的所有面源的影响。如判定评价等级为二级或者一级,在进一步预测过程中同时也需叠加所有面源及点源的综合影响。 问题2:对于项目有多个排气筒,是否需要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进行排气筒等效后再判定评价等级。例如对于有多个高度在15m以下的排气筒的评价项目,如果以每个排气筒核算的话,等级一般比较低,但实际上污染可能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在确定项目评价等级过程中,对于物理意义上分离的单个点源,不需要进行排气筒的等效,仍然按单个污染源的最高评价等级及最远影响范围判定项目的评价等级。但对于多个低矮源集中成片排放的项目,且单个污染源估算的最大浓度占标率接近10%的项目,建议参考导则5.3.2.3.2 及5.3.2.3.7的相关规定,适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与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分析与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与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与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与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与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与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与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与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要求与培训内容简介 1.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2. 考试内容(2013版大纲) 2.1 环境标准体系 2.1.1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1.2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2.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

环境风险评价专篇

环境风险评价专篇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1、项目概况 1.1拟建工程的具体内容 莱芜市九羊福利铁厂能源综合利用配套80万t/a焦化煤气工程属高炉项目的配套工程,公司现有128m3高炉一座和350m3高炉一座,年需焦炭60万吨。公司拟建焦炉建设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优质机焦80万吨/年,一是解决高炉原料供应问题,二是利用焦炉煤气发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总体生产规模确定为年产80万吨焦炭,一期工程年焦炭生产能力40万吨。配煤炼焦,回收化学产品,焦炉煤气净化,配套建设有完善的环保、劳安、卫生、消防等设施,剩余煤气供公司电厂使用。本次评价内容为一期工程。 1.2 拟建项目建设位置 莱芜市九羊福利铁厂能源综合利用配套80万t/a焦化煤气工程拟建于莱芜市菜城区羊里镇九羊总公司南侧,厂址地势平坦,交通万便,一期工程预计占地面积17.55公顷。拟建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见

图1。 1.3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焦炉年产焦炭:40万吨 焦炉煤气:19892万m3/a年产焦油:17297t/a 生产的焦炭全部用于炼铁,焦炉煤气作为焦炉、锅炉等生产用气。 1.4工艺流程简述 焦炉采用双联下喷单热式捣固机焦炉。焦炉炭化室高 4.3m,炭化室平均宽460mm。该焦炉是在我国大中型焦炉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复热式改为单热式,加宽了炭化室,该焦炉具有炉体严密、加热均匀、机械化程度高、环保设施完善、焦炭质量高等优点。 炼焦工艺流程:由备煤车间送来的配合好的装炉煤经皮带机送入焦炉煤塔,装煤车按作业计划从煤塔取煤,经计量捣固后,精煤在装煤车内形成煤饼,再由装煤车将煤饼装入各炭化室内,精煤在炭化室内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由炭化室两侧的燃烧室燃烧回炉煤气加热,煤在100O℃左右的高温下干馏,经软化、收缩、半焦、最后生成焦炭。煤料在炭化室内经过一个结焦周期的高温干馏,炼制成焦炭和煤气。 炭炭化室内的焦炭成熟后,用推焦车推出,经拦焦机导入熄焦车内,熄焦车由电机车牵引至熄焦塔内喷水熄焦。熄焦后的焦炭卸至凉焦台上,经补充熄焦、凉放、蒸发焦炭申水分后,焦炭即可通过皮带机输送到露天储焦场供高炉使用。 煤在炭化室内干馏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汇集到炭化室内的顶部空间,进入机侧上升管,经桥管进入集气管。高温的荒煤气在桥管内

第七章 风险评估

第七章风险评估 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注师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方法、内容 目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必要程序) 方法1、询问; 2、分析程序;(比较) 3、观察(活动或程序)和检查(文件记录,实物),(看);穿行测试 项目组内部讨论。 内容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及其它; 2、被审性质(内)包括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3、被审对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 4、被审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内部控制。(内) 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 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理解本概念包括: 1、内部控制: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制度) 2、责任主体: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被审计单位) 3、实现手段:设计和执行 4、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不是绝对保证) 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 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③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 二、内部控制的一般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需要关注的内部控制只是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 (只是合理保证,不是绝对) 1、设计 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针对常规业务设计(成本﹥效益时可能会放弃) 2、执行 由于执行人员素质不高、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无意) 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有意)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 1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1评价等级 依据HJ/T169-2004,依照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以及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子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定为一级。母站以及输配管线为二级。 1.2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子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5km范围内。母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3km范围内。依照国内天然气输配管线的风险距离预测计算类比分析,中压管线的风险距离在管线两侧40m范围内。 2 风险识不 2.1 物质危险性识不 (1)CNG的理化性质 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要紧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和,此外一般还含有、、和,

以及微量的,如和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以上为。CNG的压力范围一般在20-25Mpa、温度-5-50℃、密度0.76kg/m3、低热值36.19MJ/m3、爆炸极限5.0%-5.1%。 (2)CNG的危险性 天然气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均要遵照有关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那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差不多上专门大的。由于天然气中90%以上的差不多上甲烷,关于处于高压状态下的CH4,不管治理人员或操作人员,都要对其性质、技术参数和专门要求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查阅研究测试及查验的CH4要紧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列于表2.1-1:表2.1-1 CH4要紧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 除以上重要参数外,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CH4生产储存场所火灾爆炸危险度为H=(R-L)/L=(15-5)/5=2。火灾危险性确定为甲类,一级易燃气体。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Technix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1.2 1.2适有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 22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HJ/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33符号 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与单位见表1。

4 4 总则 4.1 4.1 评价工作的分级 4.1.1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4.1.2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 i (下标i 为第i 个污染物),P i 的定义为: 9010?= i i i c Q P (1) 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 3 /h ;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 c 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 3。 C oi 一般选用GB 3095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对该标准中未包的包含的项目,可以照TJ 36—37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Q i 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 4.1.4 评价工作的级别,按表2划分,P i 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大于是

--二氧化氯专项风险评价评价

-专项评价2-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污水处理厂运营期内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影响程度和范围,以确定开发建设及生产项目什么样的风险是社会可以承受的,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污水处理厂具有一定的事故风险性,需要进行必要的环境事故风险分析,提出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措施,使得污水处理厂在生产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确保污水处理厂内外的环境质量,确保职工及周边影响区内人群生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环境风险识别及分析 1.1物质危险性识别 (1)本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的物质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的危险、有害原料及中间产品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见表1。 表1 主要危险、有害原料及物质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

(2)危险特性识别 本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为: ①氯酸钠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放热,引发火灾;强氧化剂氯酸钠遇酸反应产生大 量氯,氯酸在40℃以下就会发生爆炸。 ②盐酸泄露对周围的物体造成腐蚀或对人员的灼伤。 1.2生产、辅助设备风险性识别 结合本项目生产工艺的特点,本项目可能存在风险主要有: ①锅炉除尘、脱硫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大气造成污染。 ②污水核心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 2环境风险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风险保护目标 2.1评价等级 结合以上环境风险识别分析,项目所在地位于通辽市边缘,周围居民、企业稀少,所以为非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基本无毒,储存量没有超过导则规定的贮存场所临界量,因此本项目风险源为非重大风险源。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

则》中的要求,本环境风险评价为二级,见表2。根据导则要求二级评价可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2.2评价范围 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评价,根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点源4×6Km2范围内。地表水风险评价范围为排污口下游30km内,选择COD cr 为预测因子。 和BOD 5 2.3环境风险保护目标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水体、陆域生态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城镇及人口分布、工农业分布。见工程分析专项)确定风险评价的重点保护目标,见表3。 表3 风险保护目标表 3源项、源强分析 3.1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风险源为生产装置区以及原材料和产品储存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锅炉除尘设备发生故障,导致粉尘直接排入大气;

xx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公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1公司基本信息 (1) 2现有应急资源情况 (2) 3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3) 3.1国内外同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3) 3.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4) 3.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8) 3.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3) 3.4.1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 (13) 3.4.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事故 (14) 3.4.3非正常工况事故 (14) 3.4.4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事故 (15) 3.4.5违法排污事故 (15) 3.4.6停电、断水、停气事故 (15)

3.4.7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事故 (16) 3.4.8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事故 (16) 3.4.9其他可能的事故 (17) 3.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17) 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8) 4.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8) 4.1.1 专项检查 (18) 4.1.2 日常防范 (19) 4.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19) 4.2.1 报警系统 (19) 4.2.2 有效通讯 (20) 4.2.3 日常巡视 (20) 4.3环境应急资源 (20) 4.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4.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6划定公司环境风险等级 (21) 6.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6.1.1危险化学品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1) 6.1.2危险废物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1) 6.1.3废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2) 6.1.4废水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2) 6.2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7附件 (25) 7.1公司地理位置图 (25) 7.2厂区平面布置图 (25) 7.3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25) 7.4公司雨水、清净下水、污水收集和排放图 (25) 7.5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25)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附件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 二○○九年十一月

目 录 1 项目背景 (3) 1.1任务来源 (3) 1.2工作过程 (3)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3) 3 标准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4) 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4) 4.1标准适用范围 (4) 4.2标准结构框架 (4) 4.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问题 (5) 4.4物质危险性识别 (5) 4.5风险识别对象和风险类型 (5) 4.6生产过程危险性识别 (5) 4.7重大危险源辨识 (5) 4.8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原则 (6) 4.9关于建设项目周界问题 (6) 4.10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6) 4.11风险管理 (6) 4.12附录D的使用 (6) 5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6) 5.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不确定性问题 (6) 5.2安全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关系问题 (6) 5.3环境评价的研究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落实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6]4号)和《关于开展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环办函[2006]69号)要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文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项目统一编号:663.4; (2)标准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2工作过程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在未正式下达编制任务前,就启动了修订工作。2006年1月进行了修订工作的讨论,并征求了使用单位的意见形成标准初稿。 (2)2006年1月11日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了标准修订讨论会,明确了标准修订方向。在广泛征求修订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2次统稿和讨论。 (3)2008年环境保护部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正式列入2008年年度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承担标准修订任务。2008年10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开题讨论会,进一步明确了标准修订的方向。 (4)经调研、内部研论,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环评单位意见,编制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提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质量,2004年12月11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发〔2004〕174号文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标准仍然不尽完善,尚存在不足之处。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评价单位应能基本上按标准规定的程序完成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标准应该是评价结果检验的尺度,以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去评估评价工作成果。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提高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之能更有效地防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原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评价单位的使用情况调查说明,原标准可操作性相对差一些,对标准的可操作性应该予以加强。 2005年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爆炸引发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一方面暴露出企业和政府在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方面存在严重疏漏,另一方面也引起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能否满足当前环境保护需要的反思。 原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包括: (1)原标准的评价等级仅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不够细化,且缺乏判断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数据,如恶臭物质等;缺少事故的伴生/次生有毒有害物判据;环境敏感判据未量化等。 (2)原标准的评价范围仅确定了大气、地表水和海洋评价范围,不够细化和全面,未按环境要素列表细化事故影响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

合肥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 课程编码:120021604 总学时(周学时):32(4) 开课时间:2013年4月22日 适用年级:2012级 专业:环境工程硕士班 使用教材: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授课教师:张金流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流程,方法,为学生进入工程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授课老师传授为主,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要求:见各章节 考核方式:课堂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目录 第一章概论 (4) 第二章可靠性工程 (17) 第三章源项分析 (32) 第四章有毒有害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 (56) 第五章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的稀释扩散 (78) 第六章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动态转移 (90) 第七章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04)

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129) 第一章概论 教学要求: 1 掌握风险及环境风险评价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及研究重点; 3 掌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4 了解ERA与EIA、ESA区别。 教学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 学时数:2 1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风险 ①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 ②用事故的可能性或损失的幅度来表达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度量; ③不确定危害的度量; ④灾难发生的几率; ⑤某种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几率,以及发生这种风险所造成后果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 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12;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1997.4.14; 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 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3.15;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2008.6.6;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1994.4.18;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993.9.18; ⑵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9.4.1; ⑶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993.9.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