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师生融洽的情感,不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关注其情感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心贴心,劲儿往",心贴心,劲儿往一块使,有利于共同发展.标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平常也老提,也注意去做,但都没有这次学习领会地这么深刻,与大家共享:

1.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些有头脑,有思想的"人".他们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机器人,对任何事情情感态度占据第一位,尤其是他们的主要时间在接受教育,因此,把教育施以情感色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关注情感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渴望关注是人的本性.一本书上曾经说过"人最深刻的本质还是被人欣赏的那份渴望",得到了关注才会注意和检点自己的学习行为,才会反思,从而进步.

3.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心贴心,劲儿往一块使,有利于共同发展.

4.符合规律.情感"软件" 和学知识"硬件"是一个系统.新课改编写组的老师们把它写进新课标,提出新要求,符合系统规律.

5.是时代的要求. 新课改本身是时代的产物,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更人性化,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尤其是语言教学以实用为目的.这是中西方交流的结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学情不再,顺应时代趋势才能办出好的教育,"彰显个性" "人文关怀"成为教育的主流.

画外音:上述说法得以实现得依赖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热爱教育的态度. 只有把心融进新课改当中,肯为教育付出的老师才能做到把关注学生情感放在第一位,否则就只能是"压制式" "一言堂""师道尊严",冷漠而简单,不能弯下腰关注学生情感.

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处于正在长身体和心理不断完善的时期,情感在他们的心中更显得重要和不可或缺。而且,学生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情感都应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回应,学生学习的积极学习态度才能得到长久的保持和维护。所以,《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结合艾芳菲教师执教《笋芽儿》谈如何体现学情的关注鹰潭市第八小学

翁国伟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师关注学情和针对学情的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就成了课堂教学艺术的灵魂。

一、什么是学情呢

“学情”指中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学习的情况,学习的需要等,这些都反映出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因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在立足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关注个体差异。

二、为什么要关注学情

如果教师没有尽全力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没有针对学情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如何保证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及具体方法呢?如果教师不能切实地关注学情,不能做到“对症下药”,甚至无视学情及其发展变化,只是一味机械地套用教学预案,那么,教学活动极有可能落得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我们口口声声说的“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体性”等等,又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呢?舍弃学情,不关注学情,教学便没有了“抓手”,由此,再多再好的理念和口号也只能是隔靴搔痒,甚至沦为无的放矢。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的前提,是教学目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空泛,没有针对性,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中,老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采用何种教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必须关注学情,研究学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为精彩、有效。

一切教学的定位,最终都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践的设计等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先天遗传和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因此他们就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这种认知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新知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三、学情的特征

第一,学情的客观性,也就是说,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只要有教学活动存在,学情也就因之而存在。第二,学情的动态性,它会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难易程度、个人情绪的变化以及教师的指导提示而变化。第三,学情的多样性,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就决定了学情的多样性。第四,学情的可变性,学情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特别是当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我们就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将学情调整到较好和最佳状态。

四、怎样关注学情、体现人文关怀

我觉得就应该目中有“人”和胸中有“本”,下面我结合艾芳菲教师执教《笋芽儿》谈如何体现学情的关注。

1、目中有“人”,关注生本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生命体。只有真心地爱学生、尊重学生,才会目中有人,心中有人,才会关注学情,你目中有人,你自

然就会找到最佳途径,你自然就会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

关注学情,就要尊重认知规律。

艾老师在执教《笋芽儿》时,就做得很好。她充分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无意识注意占主导,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首因效应”,采用分散识字、随文识字和情景识字等多种方法,利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自主识字。并采用示范或利用投影、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书写姿式和书写方法。直观演示和练评结合等措施,注重维持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在整个习字过程中始终轻松愉快。老师的示范作用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比较慢,老师边示范边指导每个字的笔画书写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笔画或部件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匀称。“呼唤”一词的教学体现的最充分。

又如,教师设计了的词句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语言知识仓库的有序积累,有利于学生在语言输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关注学情,就是充分利用生本资源。

“撒娇”一词的了解,请大家注意,我这里说的不是理解,请注意“理解”和“了解”的定位目标不同,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对词语只定位在“了解”,艾老师把握得很准,教师并不是生硬地要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而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说话,你向谁撒过娇,怎样撒娇的,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了解“撒娇”一词的意思,巧妙地进行朗读指导。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要体现大阅读教学观思想:“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是生活”,这也是我们从事母语教学的优势。

关注学情,就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冲突点,我们南方人儿化音读得不好,教师凸显出了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又如教师的长句指导“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也体现了教师人文的关怀。

2、目中有“人”,胸中有“本”

在教学: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唠叨”一词的解读非常出彩。你从唠叨中体会到什么?通过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使学生很自然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也无痕迹地对现在生活在蜜罐里的学生进行了爱的教育。

“学情”不光指教学设计中提到的“学情分析”,而是贯穿教学的始终,要做到课前多了解,课中多践行,课后多反思。今天利用这个好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我的浅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