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浅谈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515989133.html,

浅谈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作者:宋大伟周悦然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04期

摘要抽象行政行为是针对普通对象做出的,具有层次多、范围广、反复性等特征,影响远远大于具体行政行为。本文在分析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之上,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探讨了构建和完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关键词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宋大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在读研究生;周悦然,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136-02

抽象行政行为的形式表现为——包括行政立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学理上分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我国行政立法的事前监督主要是通过行政立法的原则和程序实现的。而事后监督则主要由裁决、改变或者撤销、备案、司法审查四方面构成。笔者在这里只讨论司法审查对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机制。

一、相关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核心——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我国从宪法层面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其中人民主权的实现并不能紧紧依靠宪法,还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制度设计来保障。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将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诉诸法庭的主体资格,并同时确立了行政机关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活动的原则,从而基于这两方面的设计来保障公民的监督权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因此,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民起诉的内容,在管辖范围内,依据宪法和法律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这应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合理外延。

(二)法治的基本原则——权力制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也就是说要强调权力制约机制。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并没有建立三权分立的国家制度,但是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下依然存在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我国宪法规定了各个国家机关的权限范围和遵守宪法法律的义务。国家机关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任何行为都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因此,建立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机制,即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是我国权力制约的题中之义。通过公民对违宪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能够保障这一机制有效运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