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

1文明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人类审美观念和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研究发现,人类现代文明在4.4万年前就已出现。

2狭义文化

即“广义文化”中的观念形态或“精神财富”部分。通常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这是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一种传统观点。它只强调了凝固化的精神财富,而忽略了创造、传播精神财富的文化活动本身;且难以解释从精神财富到物质财富、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之间的联系与转换。这种静态的表述方式往往为各种静态的文化制度专史所采用。但在总体的文化研究或文化史研究中,这一术语却不足以描述文化的动态特征和揭示文化的运动规律。

3宗法制度

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到周代逐渐完备。

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庶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由嫡长子继承,他们以国名为氏。诸侯的庶子有的封为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职位由嫡长子继承,他们以官职、邑名、辈份为氏。卿大夫至士的大宗、小宗关系与上相同。有世袭权的嫡长子称宗子,他们有掌握本族财产、祭祀,管理本族成员的权力。后世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来巩固其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4二十四节气

它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独特的发明与伟大的创造,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就全部出现,《淮南子·天文训》中使用的农历是秦汉之际的颛顼历,因而至迟在战国末年二十四节气就全都产生了。

5儒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由孔子创建的一个重要学派。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道德教化,宣扬“仁义”、“忠恕”和“中庸之道”,政治上提倡德治、仁政和王道。孔子死后,儒家分化为八个流派,最重要的是孟子和荀子两派。都继承并改造了儒学。秦汉以后,儒家适应各个时期封建统治的需要,融合法、道、佛,不断改变其形态,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近代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儒家思想也逐步丧失其统治地位,走向衰落。

6道家

崇奉老子、庄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又称“道德家”。《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创始人为老子。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道”(或“一”)是万事万物的本源,“道”是虚无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认识论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伦理上,主张“绝仁去义”,“绝圣去智”,认为仁义礼智是祸乱之首,与儒家思想针锋相对。

7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 468~公元前376)。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名翟。鲁国人。早年曾受儒家教育,后抛弃儒学,创立墨家学派,成为儒家思想的主要反对者。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非正义战争,重视生产劳动。在认识论上,墨子提出了着名的“三表”说,确立起唯物主义的认识方向。着作有《墨子》。

8谶纬

谶书与纬书的合称。谶为预言未来事象的文字图录;纬书系对经书而言,乃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多有怪诞无稽之说,与谶言、谶记混杂流行。西汉后期至东汉,谶纬之学大盛。如王莽谋建新朝,上下争言符命。刘秀起兵,亦以图谶笼络人心。而后民间起义亦往往假借谶纬,号召群众。故魏晋以后封建王朝皆禁止谶纬书流传。

至隋,炀帝遣使行四方,搜集与谶纬有关之书籍皆焚之,为吏所纠者处死,其学遂微。

9公羊学

讲求《公羊传》的儒家今文经学学派。《公羊》学有两个兴盛时期。一是汉代,一是清末。汉代《公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董仲舒、何休。董仲舒着有《春秋繁露》,何休着有《春秋公羊解诂》。清末《公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刘逢禄、廖平等人,刘逢禄着有《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廖平着有关于《公羊传》的着作数种。《公羊》学以善讲微言大义着称,何休《春秋公羊解诂序》:“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公羊》学所讲微言大义有孔子为汉制、大一统、三科九旨、五始六辅二类七等等。《公羊》学的特点是与政治有密切联系,汉代曾是武帝时制定政策的重要根据,清末则被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人利用来宣传自己的政见。

10三统说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一种历史发展的图式论,认为每一王朝建立伊始,必改正朔,易服色,以示受命于天。“正”指一岁之始,即农历正月;“朔”为一月之首,即农历初一。认为夏以寅月(农历正月)为正月,色尚黑,为黑统;商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正月,色尚白,为白统;周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色尚赤,为赤统。认为历史的发展即按黑统、白统、赤统的次序循环更迭,周而复始。认为每一朝代虽有正朔、服色之改变,但“道”不变,“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楚庄王》),“若其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同上)其说源于战国以来阴阳家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

东汉《白虎通义》对此作进一步的发挥,使之更加系统化,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循环论。

11三世说

三世即指“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儒家公羊学派关于历史进化的一种理论。西汉董仲舒把《春秋》所记载的鲁国12世分为三段,即“所传闻世”、“所闻世”、

“所见世”。近代康有为发挥了“三世说”的理论,把“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分别指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产主义。他认为当时中国正处在“据乱世”,西方国家则已进入“升平世”,因此,必当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

12郑玄

东汉着名经学家、文献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京氏易》和《公羊春秋》,又从张恭祖受《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回乡后,聚徒讲学,弟子众至数百千人。因党锢被禁,潜心着述,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称郑学。在整理古代文献上卓有贡献。

13熹平石经

东汉熹平四年(175),蔡邕等人为校定《诗》、《书》、《仪礼》、《公羊传》、《论语》五经文字,由蔡邕以隶体书写,刻石立于太学门外,观者、摹者如云,车马填塞街陌。

可惜后遭兵燹,荡佚无存,宋以后才偶出残石。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刻石工程,石经不仅校定了经典,也规范了汉隶,其字体一丝不苟,笔笔入规,字形方正,端美雄健。

14古文经学

15今文经学

16疏不破注

“疏” 是对注的解释。指解释注文不得与原注有出入, 注文错了, 也要顺着它强词辨说, 有比注文更好的解释, 也不能采用, 要一概排斥。如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即恪守此原则。这种盲目从旧注的思想, 大大地束缚了注疏家的手脚, 致使一些疏文陈陈相因, 毫无新义。但在客观上避免了妄改古注的弊端, 使较好的古注得以保存下来。

17宋初三先生

指北宋初期的胡瑗、孙复、石介。三人均以仁义礼乐为学,提倡“修性顺命”,主张言“性命之理”。其学开宋代理学之先河,尤对二程有重大影响。朱熹有“伊川不敢忘三先生之语”之说。南宋末黄震认为“本朝理学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宋元学案·泰山学案》引)。参见“胡瑗”、“孙复”、“石介”条。

18北宋五子

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他们对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对开创宋代理学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延绵好几个世纪的“宋明理学”,就是从他们开始的。周敦颐作《太极图说》,揉合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提出“无极而太极”等重要命题,实为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其理学思想传播较广,形成濂溪学派,学者称其为“濂学”。邵雍代表百源学派,以“象”和“数”来理解宇宙的进化过程,创立北宋先天象数学。张载着《正蒙》等众多着作,倡“气本论”,门人遍布四方,创横渠学派,学者称“关学”。程颢、程颐为胞兄弟,合称“二程”,他俩分别是明道学派、伊川学派的代表人物,倡“理本论”,他们的学说被学者称为“洛学”。理学共有四大派别,即濂洛关闽,北宋五子占了三席,闽学代表是朱熹,可见他们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19鹅湖之会

南宋朱熹与陆九渊进行的一次哲学辩论会。淳熙二年(1175)四月间,吕祖谦约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等会朱熹于信州(今江西上饶)之鹅湖寺,讨论治学方法,意图调和朱、陆两家争执。朱熹主张“道问学”,谓当“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观察外界事物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以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认为心即是理,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陆自命为“易简工夫”,讥朱为“支离”;朱则讥陆为“禅学”。这是一次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与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时称“鹅湖之会”。

20乾嘉考据学

随着清朝统治趋于稳固,思想学术界呈现了与清初不同的变化,即考据学开始在学术界占有主导地位。乾嘉考据可认为是一种学风,也可指一种方法,却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学科。因为这个时期的学者都尊行以经学为主的汉代学术,故称这个时期的学术思想为汉学。又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朴实无华的考据功夫,故又称其为朴学。乾嘉时期的学术发展也称之为乾嘉考据学。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家国一体 2.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伦理道德 3.老子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契:商人的祖先 5.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 6.鲁国大夫公豹: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君子求道,处士,隐逸,穷而乐 7.一般来说传统道德规或德目有两种: 由伦理学家或统治阶级上升为理论的规;在世俗生活中得到认同的习俗性规 8.尚书皋谟把人的美的概括为九项: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9.孟子将母徳扩展为五伦十教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10.管仲则提出四维七体 礼义廉耻;(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樽诎,纤强省用,敦蒙纯固,和协辑睦)综合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孝友睦棩任恤,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11.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12.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爱孝悌 13.礼之运作,包含有之德 谦和 14.老子曾以江海处下为例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15.在中国社会中,是直接贯通的 家,家乡,国家 16.克己奉公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要求个体服从服务于整体 17.中国到的不完全反对私利,关键看是否合乎道德 18.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 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立的精神 19.中国传统伦理形成向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这种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 20.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 自觉性与主动性 21.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容和合理核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 22.孔子强调,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准 见利思义 23.宋明理学在把义利与公私联系的同时,又把义利与等同

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國文化史期末考試題 班級座號姓名: 範圍:中國文化史全冊 一?單一選擇題:(40題,每題1分) 1.自印刷術發明以後,雕版刻印經典皆採用印刷用標準字體,使用達千餘年至今不變,請問這種漢字的書 體是(A)小篆(B)隸書(C)楷書(D)草書。 2.十九世紀末,田賦在清政府財政收入中比例大為下降,而關稅,釐金,鹽稅三項收入大增,佔財政收入 百分之六十。請問關稅大增應始自於何時?(A)康熙年間(B)雍正年間(C)乾隆年間(D)光緒年間。 3.西晉的「世兵制」為了確保兵源,士兵及其眷屬均納入軍戶中,與民戶分離,並且世代為兵。請問歷代 兵制中與「世兵制」規定最吻合的是:(A)唐朝府兵制(B)中唐募兵制(C)宋代禁兵(D)明代衛所制4.隋及唐初「山東」及「關隴」世族勢力仍強,哪一事件之後,世族衣冠蕩然無存,宗族力量大為萎縮? (A)武后刻意催折(B)科舉的盛行(C)安史之亂(D)黃巢之亂。 5.後漢書記載:「光武皇帝搵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 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這種「人治色彩」濃厚,又破壞體制的作為是始自何時?(A)漢高祖(B)呂后(C)漢武帝(D)王莽。 6.金屬貨幣出現後,銅錢長期以來皆為中國之主要貨幣,但何時卻因銅錢缺乏,而出現何種新品?(A)王 莽時,廢五銖錢(B)唐憲宗時的飛錢(C)宋代發行紙幣(D)明清時發行銀碇。 7.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出土的蠶繭,此蠶繭經研究乃經過人工切割。其意義為何? (A)證明當時蠶已由人類養殖,並有相當數量(B)表示當時的鐵器文明相當發達(C)證明當時先民普遍穿著絲衣(D)證明西陰村為夏代文化遺址。 8.小說中「李四平時是篤實敬業的農民,日子倒也過的其樂融融。這日女兒巧嬌將遠嫁百里外的陳家,卻 因為被巡檢司盤查到沒有路引而送官嚴辦,一場喜事也因此耽擱了,讓張三後悔不已。」請問哪一制度實施後,李四就不會有此困擾了?(A)租庸調法(B)兩稅法(C)一條鞭法(D)攤丁入地。 9.在茶會上,一面討論茗品理論,一面以宜興紫砂茶壺品茗,小宗讚嘆道:『《茶經》問世以後,民間或官 方都很重視,歷代一再刊行,已有數種刻本。難怪名詩人梅堯臣會說:「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請問小宗應是哪一朝代的人?(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10.飲食是傳統中國文化的內涵之一,除滿足口腹之慾外,下列哪一項食物展現中國文化出兼容並蓄的特質? (A)漢代以大豆製成豆腐(B)諸葛亮征南蠻時發明的饅頭(C)唐人發明的餛飩及餃子(D)漢代的燒餅及清代的薩其瑪。 11.明代中期以後,經濟發達的江南出現許多構築精巧的私家林園,奠下中國園林建築基礎的應是何時的中 國士人?又與何種學術思想有關?(A)兩漢時代,經學(B)魏晉南北朝,玄學(C)隋唐時代,佛學(D)宋元時代,理學。 12.漢族服飾由「上衣下裳」轉變為「上衣下褲」,男子從此在袍衫內多著褲,婦女除穿裙之外也喜歡穿褲, 這種風氣始自於何時?(A)漢代(B)魏晉南北朝(C)唐代(D)宋代。 13.小文想瞭解當代農業上精耕細作的理論與經驗,也想知道先秦雜家代表性著作,他應該閱讀哪一本著作? (A)呂氏春秋(B)管子(C)戰國策(D)漢書藝文志 14.古代中國以農立國,歷代農學著作甚豐,哪一本書中不但記載蕃薯、棉花等農作物的栽培方法,並收錄 如筒車、翻車農具資料,提出相關農政措施,是當代農政體系最完備的一本書?(A)賈思勰《齊民要術》(B)王禎《農書》(C)徐光啟《農政全書》(D)氾勝之《氾勝之書》。 15.中國傳統觀念中,人可以與天相感通,經由體驗而加以認識,即所謂「盡心知性以知天」顯現傳統中國 文化哪一特色?(A)強調人的尊嚴(B)重視家庭倫理(C)注重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D)注重內心修養。 16.近代中國在追求富強的過程中,「商務」、「商戰」、「招商」等重商思想流行,當代學者薛福成指出:「論 一國之貧富強弱,必以商務為衡。」學者王韜也強調:「今日中國欲至西人而自強,亦莫如由商務始;欲商務興旺,莫如設立商務局始。」請問這一思潮何時開始在社會上廣為流行?(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 17.蘇轍上書言:「金飾之取人,送文書,習課程,未有不可為吏者。若求知不難,而得之甚樂,是以群起而

中国文化史考题

【中国文化史】 一、选择题(15×1')(出自PPT) 二、名词解释 ①三武一宗 分别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三武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加上后周世宗时的限佛运动,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这四位皇帝先后掀起大规模的排斥打击佛教的运动,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 ②经和经学 在春秋战国时期,经指的是官府重要典籍和各学派的重要著述的称谓。到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经变成了儒家学派尊崇的所谓孔子亲授的五类或六类著述的专称。经学原泛指注解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后特指训解、阐述“法定”的十三部儒家经典的学问。 ③宗法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族内区分尊卑长幼、规定成员权利与义务、调整内部关系的法则。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支配后者、后者服从前者。中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体制和法律维护的主体。宗法制在西周时候是重要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④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由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一直处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也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打上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⑤古文经学 是指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兴起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今文经学为朝廷所承认,处于正统的官学地位;古文经学则未设立学官,处于非正统的私学地位。 (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被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这就是古文经的来历。今文经,指汉初由老儒背诵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 三、简答题(3×10') ①法律伦理化的过程 中国法律的伦理化经历了德治、礼治、法治三个阶段。 中国法律伦理化的萌芽时期是原始公社时期,人们依照效法天地的自然法而活动,形成了自节自律的伦理精神。这一时期孕育了中国伦理法律的核心“礼”和思想渊源。 中国法律伦理化的第一次飞跃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吸收夏商两朝的教训,将“礼”重新纳入法律体系当中,发掘出伦理精神,形成了刑礼并举的治世之道。 封建社会是法律伦理化的第二次飞跃时期,以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开启为起点,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的发展为继续,以隋唐伦理法律的完善为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文化知识点.

1、中国的“中”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像什么 ? 有旒之旆,即有飘饰的旗帜 2. 关于“中国”一词的本义 中央之城 3.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著名口号,最早出自哪里 ? 朱元璋讨元檄文 4. “民族”一词中的“族”字,原义为 ? 原意为矢锋引申为众 5. 关于“文化”的表述和理解 文化是由文与化组合而成,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总称6. 中国文化的特质 人文传统伦理中心尊君重民中庸协和延绵坚韧 7.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陶器制作 8. 哪一文化遗址又被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 9. 在人类文化史上,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一次浪潮”的是什么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

10.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这段话反映了原始宗教中的什么现象 ? 图腾崇拜 11. 神话中反映我国医药学起源的故事跟传说中上古哪个帝王有关? 神农氏 12. 我国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哪个时代 ? 三大集团时期华夏东夷苗蛮 13. 有“人文初祖”美誉的是谁 ? 黄帝 14. 中国文化史上的“青铜时代”是指什么时期 ? 夏代到春秋战国之交 16.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代表的是什么时期的文化 ? 商朝时期 18. “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是哪一时期人的天命观 ? 第 1 页共 23 页 夏商周 19. “宗法制”定型于什么时期 ? 西周时期

20. “尊礼文化”是对哪一朝文化的概括 ? 周代是对礼乐刑政目标和一的尊礼文化 21. 周礼包括吉、凶、军、宾、嘉五礼,其中“宾礼”是指什么 ? 迎宾亲附诸侯之礼 22. 有关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其目的都在于整民 23. 儒家所谓的“大同”转向“小康”的关键时期是哪一时期 ? 大禹时期 24.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哪些 ?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 25. 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原始共产社会 26. 制定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配之以乐的感染,以使统一民心, 成就王道,这种在周代开始建立的文化制度,被称为什么 ? 礼乐制度 27. 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出现一大批圣贤和文化巨著,影响本民族后世的文化走向,通常被称为元典时代。中国的“元典时代”大约相当于哪一时期 ?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28.春秋末期,什么逐渐成为知识阶层的通称 ?

中国文化史选择题

、文化结构,基本可用四个层面来概括,即: A、物质文化层面、心态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 B、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风俗习惯层面 C、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风俗习惯层面、思想与价值层面 D、物质文化层面、社会关系层面、精神文化层面、艺术语言符号层面。 2、下列是对物质文化层的一种解释,哪个选择是正确的? ①物质文化层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生产、生活的器具及其相关的技术。即“物化的知识力量” 。 ②物质文化层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物质文化层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④物质文化层面,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期新产品的总和,中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下列哪些内容是东亚文化圈的主要特色? ①“汉字” ②“儒学” ③ “华夏礼仪” ④佛教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包括它的 及独特的价值取向等。 ①广泛性 ②连续性 ③平和性 ④坚韧性 A、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易传》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这里提出了高度关注和积极倡导的思想。 A、万物和谐 B、刚强不息 C、以人为本 D、天人合一 6 、 《正蒙·太和篇》提出: “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揭示了“太和”之道包含多 样性,启示人们要 A、胸怀宽阔,广纳百川,在和谐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心态下奋发进取。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 )》、徐陵的《( )》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 )写时事。 4、《( )》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 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 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 《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 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 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 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 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 《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唐宋)期末复习知识点

1.唐代诗歌的发展情况 初唐:宫廷台阁--关山沙漠 台阁重臣--普通士人 妩媚、刚健--有风骨又明丽 诗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 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 盛唐:骨气端翔,兴象玲珑。 山水田园--王、孟、储 边塞诗派--高、岑、王、李 浪漫诗人--李白 中唐:杜甫--深沉强烈 大历诗人--寂寞情思。 韩孟--奇崛、险怪 元白--关注现实,通俗晓畅 晚唐:内敛、细腻 李商隐--深情绵邈,朦胧华美 杜牧--情思俊爽,辞采清丽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初唐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致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以王、骆成就最高。他们诗歌创作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为初唐的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2.边塞诗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A、从内容上看,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战争生活以及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 B、从作者人生观看,一般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C、从风格上说,总的倾向是雄奇激越,但个人的风格又不相同; D、从体裁形式看,最喜欢用七言歌行。扩大了诗歌题材,展现了祖国西北大自然的整幅画卷,音节铿锵,决无陈词滥调。

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沈宋;李杜;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一说法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大历十才子包括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韩孟诗派:是唐代贞元、元和时期出现在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李贺等诗人为代表,提倡诗歌的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主张用夸张的语言,险怪的词语造就奇特的意境。其以丑为美、雄奇怪异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巨大。 新乐府运动: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 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 一、知识填空 1.王禹偁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其自编文集名(《》)。2.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和刘筠。 3.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 4.“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李清照,号(),其词被称为()。 6.中兴四大诗人是指:()、()、范成大、尤袤。7.元好问字裕之,号(),编有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为代表。 9.王实甫(《》)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10.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1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12.()被称为“梅妻鹤子”,他的代表作是(《》)。13.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 14.苏轼字(),号(),眉山(今四川眉山)人。15.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与黄庭坚的(“”)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16.辛弃疾字(),号(),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17.元好问28岁时作的(《》),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18.白朴的《墙头马上》的主人公是()和()的故事 19.王实甫现存杂剧三种:(《》)、(《》)、(《》)。 20.《窦娥冤》全名(《》),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21.()、()父子当时称“大小晏”或称“二晏”。 22.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23.秦观其词集名()。 24.张炎有词集()八卷及论集《词源》二卷行世。 25.曾巩,字子固,著作今传()50卷。 26.诸宫调:产生于(),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为主的文艺样式。 27.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等十三种。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 中的地理知识为主, 兼及民俗、物产、医 药、巫术、祭祀等, 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 古神话传说,如精卫 填海、夸父逐日、黄 帝杀蚩尤、鲧禹治水 等,是我国先秦保存 神话最多的古籍,具 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 经》。《诗经》在先秦 时不称“经”,而是称 “诗”或“诗三百”, 如《论语》引《诗》 评《诗》即是如此。《诗 经》本有305篇,举 其整数,故称“诗三 百”。西汉初成为官 学,被尊为经,始称 《诗经》,后世也有沿 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 的三个组成部分,也 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 不同对《诗经》的分 类。风也叫国风,是 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 色的乐歌,共有十五 国风,160篇,多是民 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 的乐歌,分大雅、小 雅。大雅31篇,多朝 会宴享之作;小雅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 歌。颂是王室宗庙祭 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 的乐歌,分周颂、鲁 颂、商颂三颂,共40 篇。3、四家诗:指汉 初出现的传授《诗经》 的齐、鲁、韩、毛四 家诗。前三家属“今 文诗”,西汉时立于学 官,分别亡于三国、 西晋和宋时。《毛诗》 属“古文诗”,东汉时 立于学官,训诂多用 《尔雅》,事实多本 《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 亨、毛苌为《诗经》 所作的注解名为《毛 诗故训传》,简称“毛 诗”。东汉郑玄又为 “毛诗”作笺注,名 为《毛诗传笺》,简称 “郑笺”。5、赋比兴: 《诗经》常用的三种 艺术表现手法。赋指 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 方法。比即比喻或比 拟。兴即托物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 咏之辞。1、今古文《尚 书》:汉代,《尚书》 始有今古文之分。西 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 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 《尚书》,用汉代通行 的隶书写定,称《今 文尚书》。汉武帝时, 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 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 的本子,称《古文尚 书》,它比《今文尚书》 多16篇。此书到西晋 末因战乱丢失。东晋 初,豫章内史梅赜所 献《古文尚书》,经唐 宋明清以来学者考 证,实为伪书。2、春 秋三传:解释《春秋》 的《左传》、《公羊传》 和《谷梁传》三部书 的合称。1、诸子百家: 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 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 利益的各种学术派 别。当时,各派纷纷 著书立说,招徒授学, 宣扬自己的主张,互 相辩难,形成了百家 争鸣的局面。据《汉 书?艺文志》记载,诸 子百家主要有儒、道、 阴阳、法、名、墨、 纵横、农、杂、小说 十家,影响较大的为 儒、道、墨、法四家, 尤以儒、墨为显学。2、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 合称。孔子是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后人称 为“至圣”,《论语》 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 主的语录体著作。孟 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 重要代表,后世称为 “亚圣”,《孟子》是 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 的语录体散文。3、老 庄:老子和庄子的合 称。老子是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老子》是 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 记载和发挥。庄子是 战国中期道家的代 表,《庄子》是他与其 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 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 学文集,今存55篇, 少数篇章为后人窜 入。其书融合并发展 前人之说,建立了以 法为本,法、术、势 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 的法制学说体系。其 文多为说理文,逻辑 严密,分析透彻,深 刻明切,辞锋犀利, 风格峻峭,善于分析 类比,归纳总结,善 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 故事阐明事理。1、楚 辞:“楚辞”的名称, 始见于《史记?酷吏列 传》。其本义是指楚地 的言辞,后来逐渐固 定为两种含义:一是 诗歌的体裁,一是诗 歌总集的名称。从诗 歌体裁来说,它是战 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 的诗人,在楚国民歌 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 诗体。从总集名称来 说,它是西汉刘向在 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 部“楚辞”体的诗歌 总集,收入战国楚人 屈原、宋玉的作品以 及汉代贾谊、淮南小 山、庄忌、东方朔、 王褒、刘向诸人的仿 骚作品。2、《九歌》: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 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 加工而成的一组祭 歌,共十一篇。所祭 之神,分天神、地祗、 人鬼三类。天神有东 皇太一、东君、云中 君、大司命、小司命。 有关的五首歌词,多 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 赞颂,写得庄严肃穆。 地祗有湘君、湘夫人、 河伯、山鬼,有关的 四首诗歌全是恋歌, 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 描写,表现人类对纯 洁爱情的赞颂,大都 清新凄艳,幽渺情深。 写人鬼的只有《国殇》 一篇,是对卫国战争 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 赞,激昂悲壮,刚健 质朴。3、《天问》:屈 原所作的仅次于《离 骚》的长诗。它以反 诘的形式,一连提出 170多个问题,内容涉 及天文地理、神话传 说、古史传闻、社会 政治、个人生活等, 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 象力和广博的知识, 表现了诗人大胆怀 疑、敢于批判旧观念 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 神。全诗以四言为主, 四句一节,通篇用反 诘,参差错落,圆转 活脱,被认为是“千 古奇文”。4、屈宋: 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 宋玉的合称。屈原是 楚辞的开创者,宋玉 略晚于屈原,也以楚 辞著称,并对赋的形 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后世因以屈宋 合称。 1、三曹:汉魏间曹操、 曹丕、曹植三父子的 并称。他们以显赫的 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 学才能著称于世。他 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 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 社会场景,悲歌慷慨, 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 人,在五言诗歌发展 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 重要地位。曹植被誉 为“建安之杰”。2、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 安年间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 应瑒、刘桢等七位文 学家的并称。他们均 以诗文显赫当世,是 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 员,与三曹同为建安 时代的重要作家。其 中以王粲、刘桢成就 最高。3、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 形象概括。建安是汉 献帝的年号。当时有 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 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 理想生活的追求。其 诗歌情调慷慨悲凉, 语言刚健爽朗。后人 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 为“建安风骨”。4、《悲 愤诗》:诗歌篇名。汉 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 的代表作品,相传有 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 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 幸遭遇,反映了整个 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 民,特别是妇女的共 同命运,具有典型意 义。全诗叙事波澜曲 折,抒情如泣如诉, 有强烈的感染力。 1、正始文学:魏曹芳 正始年间的文学。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思想家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是《治安策》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1(1)

36.“赋”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A )。 A.荀子的文章B.屈原的文章 C.宋玉的文章D.贾谊的文章 37.《七发》的作者是(C )。 A.王褒B.东方朔 C.枚乘D.贾谊 38.最早奠定汉大赋体式的作品是(A )。 A.枚乘的《七发》B.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C.扬雄的《长杨赋》D.班固的《归田赋》 39.开创汉大赋写作体式的人是( A )。 A.枚乘B.司马相如 C.贾谊D.扬雄 40.把汉大赋推向高峰的人是(C )。 A.班固B.张衡 C.司马相如D.扬雄 41.“劝百讽一”说的是(C )。 A.西汉初年的政论文B.汉代骚体赋 C.汉大赋D.汉代后期的抒情小赋 42.《两都赋》的作者是(A )。 A.班固B.班彪 C.张衡D.扬雄 43.张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A )。 A.《归田赋》B.《鹦鹉赋》 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 44.赵壹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D )。 A.《归田赋》B.《鹦鹉赋》 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 45.祢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B )。 A.《归田赋》B.《鹦鹉赋》 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 4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C )。 A.《左传》B.《国语》 C.《史记》D.《汉书》 4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D )。 A.《左传》B.《国语》 C.《史记》D.《汉书》 48.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是( B )。A.《楚辞》B.《史记》 C.《汉帛》D.《新书》 49.《史记》属于(B )。 A.断代史B.纪传体 C.国别体D.编年体 50.《汉书》的作者是( D )。 A.范晔B.张衡

中国文化史论述题

1.何谓文化,其本质内涵是什么? 文化由“文”与“化”组合而成,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省称。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的本质内蕴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包括外在文化产品的创制和内在心智、德性的塑造。 2.中国文化的特质 一、人文传统敬鬼神而远之重人性,人生,人世 二、伦理中心产生于氏族社会,在文明社会中得到 发展的宗法传统高度重视伦常规 范、道德教化 三、尊君重民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 四、中庸协和崇尚中庸,是安居一处、以稳定平和 为旨趣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 培育的人群心态 五、延绵坚韧农业宗法社会提供一种坚韧的传统力量,伦理性范式造成顽强的习惯定势 而先秦已经形成的“自强不息”“厚 德载物”精神,使中国文化的认同力 和适应力双强 3.试述夏商周三代天命观(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异同)“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尊神重鬼的风尚在甲骨卜辞中得到明确的反映祭祀范围广(祖先神、自然崇拜、鬼),祭祀频繁 周人祭祖佑民,敬天保民周人以德为本,德配天命 周人以“蕞尔小邦”一举灭掉“大邑商”,政权的转变,带来文化的变革。 德是周人得到天命,得到人民拥护的理由,是周人政权合法性的重要理据 朝代更替中意识到命运无常,对鬼神世界保持一种审慎、疏离的态度,认识到人民是决定政权存亡的重要因素 4.宗法制度及其实质所谓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发展起来,经夏商两代至西周时期达到完备的程度 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与政治结合 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是一种等级制度作用:保证贵族特权和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巩固了分封制 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5.谈谈你对于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认识(礼乐的起源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情况) 礼、乐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社会习俗和祭祀仪规,到中国文明的初期,尤其是西周时代,统治者“人为”地将礼和乐结合起来,形成礼乐制度。 史实是,从以周公为首的周初统治集团开始,历成、康、昭、穆几朝,用近百年时间,建立了西周礼乐制度。而周代的礼乐制度,又是承袭和损益夏人、殷人甚至远古部族礼乐文化的产物。 礼乐制度与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表里,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典礼仪式,以及表示身份差别的舆服殅旗、宫室器用等,体现宗法等级制度。 周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礼乐共举,繁复细琐,无所不至地浸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一般说来,礼更盛于贵族内部,对庶人则用刑加以约束。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试图恢复礼乐制度6.试述我国历史上士最初的来源 在殷商西周本指贵族的最低等级,由卿大夫封予食地,士以下便是平民和奴隶。春秋时,作为贵族下层、庶人之上的士,多为卿大夫家臣,有的保留封地,所谓“大夫食邑,士食田”,不脱贵族余韵;有的打破铁饭碗,以俸禄为生,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多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之教。 春秋末期以后,士逐渐成为知识阶层的通称,人们不再追究其在宗法等级中的身份。 7.试述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的品格 1.胸襟博大,以天下为己任超越自身经济地位的狭隘限制,有坚定执著的志向 士不以个人生活安逸为念,其怀抱开阔,以弘道为务 2.政治参与意识强烈孔子三年有成孟子舍我其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