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

加油站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南城县中医院体检科郑政春主治医师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1.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加油站是一个被汽油、苯系物、一氧化碳、四乙基铅等化学物质以及噪声侵占的场所,这些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必须了解和熟悉其职业危害。

一、加油站的具体职业危害有:

1、汽油的危害

汽油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

临床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恍愧、步态不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和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2、四乙基铅的危害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是一种毒

性很强的物质,在燃烧时释放铅随废气排入大气中。如吸入量过大,能使人大脑萎缩。

临床中毒表现: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血液系统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铅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或较重慢性病例,出现氨基酸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及肾功能减退,提示中毒性肾病,伴有高血压。

铅中毒临床指标:尿铅超过0.08mg/l,血铅超过50μg/t,职业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的依据。

3、甲苯的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二、加油站可导致的职业病

汽油中毒、职业性铅中毒、苯中毒。

三、发生汽油中毒,应怎么应对?

汽油中毒是一种全身性中毒性疾病。急性中毒以神经或精神症状为主;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急性中毒:迅速移离现场,静卧在空气新鲜处,将患者腰带、

纽扣松开,保持呼吸道畅通,用肥皂及清水清洗皮肤、头发污染等。误服汽油者可灌入牛奶或植物油,然后转医院处理。对呼吸停止者,应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提供有效供氧,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骤停:可行心脏复苏术;癔病样症状者给予镇静药物。急性汽油中毒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尽快送医院急救。

四、具体防护措施:

1.对油料的毒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不可麻痹。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2.国家规定汽油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50mg/m3,所以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空间汽油浓度均应在此卫生标准以下,以确保安全生产。

3.特别要注意防止汽油泼洒、渗漏,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

4.严禁用嘴吸取油料,特别是含铅汽油。禁止用含铅汽油灌装打火机。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涤汽车零件和衣服。

5.接触汽油操作应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下班时要用肥皂、清水洗净手、脸,有条件最好洗澡。不要接触汽油后就立即吃食物、抽烟。

6.油库工作人员不要随意进入油罐内清扫底油。如需要清洗油罐时,应先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罐内油蒸气的浓度。进罐人员必须穿上工作服、胶鞋、戴橡皮手套,必要时还要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系上保险带和信号绳。另外,油罐外面应有专人守护,

随时联系,也便于轮换作业。每人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7.工作中发现有头晕、头痛、呕吐等汽油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严重者应尽快送到医院。

8.保持加油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应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9.从事接触汽油作业者,就业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凡患有神经系统疾患、内分泌疾患、心血管疾患、血液病、肺结核、肝脏病等不宜从事此类工作,在定期健康检查中,凡确诊上述疾病的患者均应调离接触汽油工作,进行治疗与疗养。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亦应暂时调离。

五、日常注意事项:

( 1)应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应将汽油看成是一种有毒物质。

( 2)工作中必须与汽油接触时,应穿上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口罩,尽量避免身体皮肤与汽油直接接触;同时应站在风口工作,防止汽油蒸气直接吸入呼吸道。

( 3)工作中或手未洗干净之前不得喝水或吃东西,不得吸烟;不要长时间穿被汽油浸湿的衣服。工作结束后应用热水和肥皂将手、脸洗净;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应勤洗勤换。

( 4)加取汽油要用抽油工具,严禁用嘴直接吮吸,以防汽油蒸气或汽油液体吸入肺部和肠胃。

( 5)当使用含铅汽油时,发动机供油系的零件和汽油一样,都是有毒的。维修时,供油系的零件应先放在煤油中浸泡一段时间。清除燃烧室积碳时,应先用煤油将碳润湿,以免刮下的粉末飞扬被吸入呼吸道。不得用嘴吮吸汽油管、汽油泵进出油阀和化器量孔。

( 6)作业中若汽油溅入眼内,将使眼粘膜枯萎或出血,必须立即用食盐水或清水冲洗。

( 7)经常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蒸气的含量(空气中汽油最高答应浓度为100m g /立方米) ,加强室内通风;若发现“汽油味”太浓,应检查有无漏油并予以排除。

( 8)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心血管和皮肤疾病的人,最好不要接触汽油。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

加油站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南城县中医院体检科郑政春主治医师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1.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加油站是一个被汽油、苯系物、一氧化碳、四乙基铅等化学物质以及噪声侵占的场所,这些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必须了解和熟悉其职业危害。 一、加油站的具体职业危害有: 1、汽油的危害 汽油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 临床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恍愧、步态不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和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2、四乙基铅的危害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是一种毒

加油加气站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加油加气站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一、加油加气站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汽油、苯系物、噪声、一氧化碳、四乙基铅等 1汽油的危害 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 侵入途径: 呼吸道、皮肤。 临床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恍愧、步态不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 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和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职业接触限值:PC-TWA300mg/m3。 2、四乙基铅的危害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在燃烧时释放铅随废气排入大气中。如吸入量过大,能使人大脑萎缩。 临床中毒表现: 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血液系统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

变化。铅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或较重慢性病例,出现氨基酸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及肾功能减退,提示中毒性肾病,伴有高血压。 铅中毒临床指标: 尿铅超过0.08mg/l,血铅超过50卩g,职业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的依据。 职业接触限值:PC-TWA0.02mg/m3。 3、甲苯的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二、可导致的职业病 汽油中毒、职业性铅中毒、苯中毒。 三、防护措施: 1.对油料的毒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不可麻痹。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2.国家规定汽油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50mg/ m3,所以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空间汽油浓度均应在此卫生标准以下,以确保安全生产。 3.特别要注意防止汽油泼洒、渗漏,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 4.严禁用嘴吸取油料,特别是含铅汽油。禁止用含铅汽油灌装打火机。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涤汽车零件和衣服。 5.接触汽油操作应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下班时要用肥皂、清水洗净手、脸,有条件最好洗澡。不要接触汽油后就立即吃食物、抽烟。 6.油库工作人员不要随意进入油罐内清扫底油。如需要清洗油罐时,应先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罐内油蒸气的浓度。进罐人员必须穿上工作服、胶鞋、戴橡皮手套,必要时还要戴上过滤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资料

加油站的职业危害 加油站是一个被汽油、苯系物、一氧化碳、四乙基铅以及噪声等化学物质侵占的场所,这些化学物质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具体危害情况如下: 1、汽油的危害 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临床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恍愧、步态不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和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2、四乙基铅的危害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是一种毒

性很强的物质,在燃烧时释放铅随废气排入大气中。如吸入量过大,能使人大脑萎缩。 3、甲苯的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二、可导致的职业病 汽油中毒、职业性铅中毒、苯中毒。 三、防护措施: 1.对油料的毒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不可麻痹。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2.国家规定汽油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50mg/m3,所以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空间汽油浓度均应在此卫生标准以下,以确保安全生产。 3.特别要注意防止汽油泼洒、渗漏,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 4.严禁用嘴吸取油料,特别是含铅汽油。禁止用含铅汽油灌装打火机。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涤汽车零件和衣服。 5.接触汽油操作应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下班时要用肥皂、清水洗净手、脸,有条件最好洗澡。不要接触汽油后就立即吃食物、抽烟。 6.油库工作人员不要随意进入油罐内清扫底油。如需要清洗油罐

加油站主要危害因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

加油站主要危害因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加油站是一个存在很多危害因素的场所,主要包括燃气爆炸、火灾、 中毒、溢油、环境污染等。为了保障加油站员工和顾客的安全,应采取一 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加油站存在燃气爆炸的危险。主要是由于燃油和空气混合达到 一定浓度时引发的。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加油站需要配备可靠的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除室内的废气和油气。此外,加油站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燃 气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其次,加油站可能发生火灾。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各种电气设备的故障、明火的存在以及漏油引起的油蒸气积聚等。为了防范火灾,加油站需 要配备自动灭火系统,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此外,加油站还应建立 火灾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报警,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此外,加油站还存在中毒的危险。员工长期接触汽油、柴油等燃油, 容易造成中毒。采取的防范措施包括员工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加强通 风系统的维护,定期进行员工健康检查,并提供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加油站还有溢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一旦发生溢油事故,会对周围环 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避免溢油事故的发生,加油站需要建立严格的检查 和维护制度,确保加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同时,应配备溢油预 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溢油事件。 另外,加油站还需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员工应定期接 受安全培训,了解各项安全措施和紧急救援方法。同时,加油站应建立相

关的应急预案,明确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并进行定期演练和检验,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总之,加油站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燃气爆炸、火灾、中毒、溢油和环境污染。为了保障加油站员工和顾客的安全,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包括配备通风系统、自动灭火系统,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建立火灾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设备,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并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加油站的安全风险,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油站如此预防油品毒气

加油站可以防止油中毒 油品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因其化学结构、蒸发速度和所含添加剂 性质、加入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认为基础油中的芳香烃、环烷烃毒 性较大,油品中加入的各种添加剂,如抗暴剂(四乙基铅)、防锈剂、抗腐剂等都有较大的毒性。这些有毒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 皮肤侵入人体,造成人身中毒。因此,只要我们掌握各种油品的性质,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中毒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尽量减少吸入油蒸汽 ①油品库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进入轻质油库房作业前,应先打 开窗口,在进入仓库工作之前,尽可能让油蒸汽逸出。 ②油罐、油箱、管线、油泵和加油设备应保持紧密,如发现渗漏 现象应及时维修,并彻底收集和清除漏洒的油品,避免油品产生蒸汽,加重作业区的空气污染。 ③进入轻油罐、船舶油舱作业时,必须事先打开人孔通风,并佩 戴带通风装置的防毒设备,还要配上保险带和信号绳。操作时,在罐 外要有专人值班,以便随时与罐内操作人员联系,并轮换作业。 ④清扫汽、煤油罐、汽车残油等小型容器,严禁工作人员进入罐 内操作,在清扫其他余油必须进罐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⑤进行轻油作业时,操作员必须站在上部出风口处,尽量减少右 蒸汽吸入。 ⑥油品质量调整作业场所,要安装排风装置,避免在加热和混合 过程中产生大量油蒸汽,危害操作人员健康。 2、避免口腔和皮肤接触油脂

①严禁用嘴吸含铅汽油或其他油品,如果必须通过橡胶软管将汽油泵出油箱,可以用橡皮球或抽吸设备去吸。 ②作业完毕后,用碱液或肥皂洗手,未经洗手、洗脸、漱口不要吸烟、饮水和进食。 ③严禁用含铅汽油洗手、擦洗衣服、机件、加注打火机或用作喷灯燃料。 ④不要穿油腻的工作服、手套、鞋袜带进食堂和宿舍,应放于指定的更衣室,并定期洗净。

加油站职业病应急预案

加油站职业病应急预案 近年来,随着加油站的不断发展壮大,加油站职业病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日常工作中,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危险和有害物质,如汽油、柴油、液化气等,这些物质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一份加油站职业病应急预案已经成为了必要的措施。 一、加油站职业病的危害 加油站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比如,汽油、柴油、液化气等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这些成分无论是直接接触还是吸入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危害。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轻微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症状,而重者则可能会出现癌症等极其严重的疾病,对身体的损伤是非常大的。 二、加油站职业病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加油站职业病的发生,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加油站必须严格控制各种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排放,要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如安装透明泄漏探测系统、分级指定管理 人员等。 2.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合的防护装备,如防护面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 3.定期检查:加油站必须定期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三、加油站职业病应急预案 除了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之外,针对突发状况,为保障工作人 员的安全,加油站还必须制定一份应急预案,用于应对各种紧急 情况。 以下是一些应急预案:

1.泄漏事故:发生泄漏事故时,必须及时将泄漏口封堵,将车辆移离现场,并用泄漏报警系统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2.火灾事故: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拉响火灾警报器,采取灭火措施,并迅速疏散人员。 3.中毒事故:发生中毒事故时,必须立即将中毒人员送入医院救治,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其他人员继续接触有害物质。 四、结语 加油站职业病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加油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家庭和生计,也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油站必须注重职业病预防工作和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预案,加强各项管理和安全工作,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加油站危害因素识别与防范措施

加油站危害因素识别与防范措施 一、引言 加油站作为提供燃油服务的场所,在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本文将从加油站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加油站危害因素识别 2.1 火灾爆炸风险 加油站中存储大量易燃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一旦发生泄漏或者火源引发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 2.2 气体泄漏风险 加油站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CNG)等气体,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爆炸或窒息等危险情况。 2.3 毒害风险 在加油站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有毒物质,如甲醇、苯等。长期暴露于这些有毒物质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三、加油站危害防范措施 3.1 火灾爆炸风险防范措施 •加油站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加油站的设备和管道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没有泄漏情况。 •加油站应配备专业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 •加油站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消防培训,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和紧急疏散程序。 3.2 气体泄漏风险防范措施 •加油站中使用的气体设备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加油站应设置气体泄漏报警系统,一旦发生泄漏,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加油站工作人员应接受气体泄漏应急处理培训,了解如何正确处理泄漏情况。 3.3 毒害风险防范措施 •加油站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加油站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加油站应提供充足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 四、结论 加油站作为一个存在一定危险因素的场所,需要加强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防范措施。通过设置火灾爆炸风险防范措施、气体泄漏风险防范措施以及毒害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保障工作人员和顾客的安全。加油站管理方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设备的维护,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加油站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服务场所。 参考文献: 1. 《加油站设计与运营规程》 2. 《加油站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保护加油站职工健康的重要措施,因为加油站工作环境中存在许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噪声、尘埃、振动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首先,加油站工作中常用的有害化学物质是汽油和柴油。这些化学物质具有挥发性和毒性,在长时间接触下会对职工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加油站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工作服、手套、面罩等。职工必须穿戴好相关的个人防护设备,并且要保持干净和有效的状态,定期更换和清洗,以确保其防护效果。 其次,加油站工作环境中噪音是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油机和车辆的引擎声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长时间接触会损害职工的听力健康。因此,加油站应该进行噪音控制,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罩、减震装置等。同时,职工应该佩戴耳塞或其他合适的防护设备,保护自己的听力。 再次,加油站工作环境中常存在尘埃和振动,这也是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尘埃和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和损害,而长时间接触振动则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为了防止这些危害,加油站应该做好清洁工作,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同时,职工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的职业病危害问题。 此外,在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中,培训和教育也是重要环节。加油站的管理人员应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职工了解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防护设

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能力。 总结起来,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涉及防护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清洁工作的执行以及培训和教育等方面。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加油站职工患职业病的风险,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加油站的管理人员要重视职业病预防工作,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 LT

时,应先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罐内油蒸气的浓度。进罐人员必须穿上工作服、胶鞋、戴橡皮手套,必要时还要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系上保险带和信号绳。另外,油罐外面应有专人守护,随时联系,也便于轮换作业。每人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7.工作中发现有头晕、头痛、呕吐等汽油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严重者应尽快送到医院。 日常注意事项: ( 1)应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思想熟悉上应将汽油看成是一种有毒物质。 ( 2)工作中必须与汽油接触时,应穿上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口罩,尽量避免身体皮肤与汽油直接接触;同时应站在风口工作,防止汽油蒸气直接吸入呼吸道。 ( 3)工作中或手未洗干净之前不得喝水或吃东西,不得吸烟;不要长时间穿被汽油浸湿的衣服。工作结束后应用热水和肥皂将手、脸洗净;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应勤洗勤换。 ( 4)加取汽油要用抽油工具,严禁用嘴直接吮吸,以防汽油蒸气或汽油液体吸入肺部和肠胃。 ( 5)当使用含铅汽油时,发动机供油系的零件和汽油一样,都是有毒的。维修时,供油系的零件应先放在煤油中浸泡一段时间。清除燃烧室积碳时,应先用煤油将碳润湿,以免刮下的粉末飞扬被吸入

呼吸道。不得用嘴吮吸汽油管、汽油泵进出油阀和化器量孔。 ( 6)作业中若汽油溅入眼内,将使眼粘膜枯萎或出血,必须立即用食盐水或清水冲洗。 ( 7)经常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蒸气的含量(空气中汽油最高答应浓度为100m g /立方米) ,加强室内通风;若发现“汽油味”太浓,应检查发动机燃油供给系有无漏油并予以排除。 ( 8)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心血管和皮肤疾病的人,最好不要接触汽油。 ( 9 )若发现有人因汽油急性中毒晕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或闻嗅氨水,并尽快送医院急救。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

加油站的职业危害 加油站就是一个被汽油、苯系物、一氧化碳、四乙基铅以及噪声等化学物质侵占的场所,这些化学物质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具体危害情况如下: 1、汽油的危害 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主要就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临床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恍愧、步态不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与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2、四乙基铅的危害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就是一种

毒性很强的物质,在燃烧时释放铅随废气排入大气中。如吸入量过大,能使人大脑萎缩。 3、甲苯的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二、可导致的职业病 汽油中毒、职业性铅中毒、苯中毒。 三、防护措施: 1、对油料的毒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不可麻痹。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2、国家规定汽油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50mg/m3,所以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空间汽油浓度均应在此卫生标准以下,以确保安全生产。 3、特别要注意防止汽油泼洒、渗漏,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 4、严禁用嘴吸取油料,特别就是含铅汽油。禁止用含铅汽油灌装打火机。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涤汽车零件与衣服。 5、接触汽油操作应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下班时要用肥皂、清水洗净手、脸,有条件最好洗澡。不要接触汽油后就立即吃食物、抽烟。 6、油库工作人员不要随意进入油罐内清扫底油。如需要清洗油罐时,应先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罐内油蒸气的浓度。进

汽油的职业危害

一、加油加气站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汽油、苯系物、噪声、一氧化碳、四乙基铅等 1、汽油的危害 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 侵入途径: 呼吸道、皮肤。 临床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恍愧、步态不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和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职业接触限值:PC-TWA300mg/m3。 2、四乙基铅的危害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在燃烧时释放铅随废气排入大气中。如吸入量过大,能使人大脑萎缩。 临床中毒表现: 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血液系统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铅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或较重慢性病例,出现氨基酸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及肾功能减退,提示中毒性肾病,伴有高血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