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附子的主要成分

附子的主要成分

附子的主要成分

附子,又称为乌头、乌头子,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附子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

1.生物碱

附子中的生物碱主要有乌头碱、乌头酰乙酸、乌头酰丙酸、乌头酰异丁酸、乌头酰己酸、乌头酰辛酸等。其中,乌头碱是附子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占到了总生物碱的60%以上。

2.脂肪酸

附子中的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等。

3.萜类化合物

附子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有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麦角甾醇、三萜醇等。

4.其他成分

附子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挥发油等成分。

二、附子的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附子中的乌头碱是一种镇痛剂,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减轻疼痛。此外,附子中的其他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神经系统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痉挛、降低体温等作用。此外,附子中的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素等成分也具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3.心血管系统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附子中的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也能够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4.抗炎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5.抗肿瘤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三、注意事项

1.附子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附子的剂量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量使用会导致中毒。

3.附子的使用应该注意剂型和煎煮方法,以免损失药效或引起中毒。

总之,附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脂肪酸、萜类化合物等。但是,由于其有毒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引起中毒。

附子的主要成分

附子的主要成分 附子,又称为乌头、乌头子,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附子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 1.生物碱 附子中的生物碱主要有乌头碱、乌头酰乙酸、乌头酰丙酸、乌头酰异丁酸、乌头酰己酸、乌头酰辛酸等。其中,乌头碱是附子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占到了总生物碱的60%以上。 2.脂肪酸 附子中的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等。 3.萜类化合物 附子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有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麦角甾醇、三萜醇等。 4.其他成分 附子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挥发油等成分。 二、附子的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附子中的乌头碱是一种镇痛剂,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减轻疼痛。此外,附子中的其他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神经系统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痉挛、降低体温等作用。此外,附子中的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素等成分也具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3.心血管系统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附子中的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也能够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4.抗炎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5.抗肿瘤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三、注意事项 1.附子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附子的剂量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量使用会导致中毒。 3.附子的使用应该注意剂型和煎煮方法,以免损失药效或引起中毒。 总之,附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脂肪酸、萜类化合物等。但是,由于其有毒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引起中毒。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附子,又称附子乌头、赤乌、乌头附子等,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附子既是中药材,也是一种有毒植物。附子的主要功效有醒脑、舒经、痛经、祛风湿等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附子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患者和医生在应用中充分了解和把握。 一、附子的功效 中医认为附子的性味为辛、苦、热,归心、肾经,具有温阳、补肾、活血通络等功效。 1. 温阳补虚:附子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能够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对阳气不足、寒凝、阳痿、阳不纳气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2. 活血通络:附子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治疗各种疼痛、淤血、瘀血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3. 舒经止痛:附子具有舒经活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寒型痛经、风湿痹痛、寒痹等疾病。 4. 祛湿逐水:附子有祛湿作用,能够利尿,对于湿气重、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以上是附子的主要功效,但是附子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附子本身带有毒性,用量不当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出现副作用。

二、附子的副作用 附子是一种有毒植物,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化合物。乌头碱是一种高毒物质,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 中毒反应:因为附子具有毒性,过量使用或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中毒反应。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肢体麻木等,甚至出现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昏厥等严重症状。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附子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降低心脏收缩力等。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应慎重使用。 3. 其他副作用:附子还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包括口干、嗳气、恶心、呕吐等。由于附子的刺激性作用,还可能引起口舌疮、口腔溃疡等病症。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三、附子的应用注意事项 1. 用量控制:附子作为一种有毒植物,用量需要慎重控制。一般情况下,中医处方中使用附子的剂量较小,且常与其他药材合用,以减少毒性的发挥。 2. 使用方法:附子一般需要煎煮,倾泻加水炖煮,挥去泡水,保留煮出的药汁。煎煮过程中需要注意加水的次数和水量,以

附子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附子 药材名称: 附子 拼音名称: FUZI 别名: 天雄,黑附子,盐附子,淡附子,附片,白附片,黑顺片,卦片,熟附子,铁花(四川),五毒(河南)。 科属: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 主要栽培于四川,销全国并出口。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性味: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中成药: 共有235种中成药使用附子:复方硫酸软骨素片复方硫酸软骨素片定喘膏附桂风湿膏阳和解凝膏特制狗皮膏止血复脉合剂醒脑再造胶囊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定风止痛胶囊等。 应用:

1、用于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 品药”。治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 多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回阳救逆,如四进汤。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每配人参用,如参附汤。 2、用于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若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荣萸、熟地等同用,如右归丸。治脾肾阳虚、寒湿内 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治脾 肾阳虚的阴寒水肿,多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治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 黄证,可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治阳虚感寒,可配麻黄、细辛同用。 3.用于寒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多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配伍效用: 1、附子配伍白芍:附子辛甘大热,入于气分,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脉,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之功;白芍酸苦微寒,入于血分,性柔而主静,有养血柔肝、敛阴和营、缓急止痛之效。附子得白芍,温阳散寒而不伤阴血;白芍得附子,养血和营而无寒凝之弊。二者伍用,其温阳散寒、养阴和营之功效更著, 用于治疗血虚寒凝之四肢麻木、关节疼痛;寒滞肝脉之胁痛;寒凝胞宫之痛经 等症。 2、附子配伍白术、茯苓:附子温肾助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利水。三者伍用,有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湿浊聚集之水肿、小便不利、慢性泄泻等。 3、附子配伍大黄:大黄苦寒,攻积导滞;附子辛热,助阳散里寒,且能制约大黄寒凉之性。二者相伍,寒热并用,有温下寒实积滞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实 内结而阳气虚衰之腹痛便秘、手足厥冷等症。 4、附子配伍干姜:二者均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但附子走而不守,助肾阳而破阴寒;干姜守而不走,暖脾胃而散寒邪。相须为用,有温补脾肾、助阳散寒之 功效,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之畏寒肢冷、下利清谷、脘腹冷痛、五更泄泻;或阳 虚欲脱之四肢厥逆、汗出湿冷、脉微欲绝者。 5、附子配伍桂枝:附子辛热,通行十二经,温阳散寒、除湿止痛通关节;桂枝辛温,轻扬升散,温经通阳、祛风散寒止痛。二者配伍,其温通经脉、祛风散 寒止痛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素体阳虚、风寒湿邪侵袭之身体烦痛、不能转侧、关节不得屈伸者。 6、附子配伍花椒:附子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花椒温中止痛、暖脾止泻。二者同为辛热之品,皆有温里散寒之作用。相伍为用,其通阳散寒、温中止痛之 功效更著,用于治疗中焦虚寒之胃脘冷痛以及寒邪直中之胃痛暴作。

附子的功效及作用

附子的功效及作用 附子 目录[隐藏] 【英文名】 【来源】 【制法】 【性状】 【鉴别】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英文名】 【来源】 【制法】 【性状】 【鉴别】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 •【贮藏】 •【备注】 •【摘录】 •【产地】 •【本草考证】 •【临床应用】 •【药理研究】 •【各家论述】 •食疗价值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重要:附子的解毒方法 萝卜捣汁一大碗,入黄连甘草各五钱,犀角二钱,煎药至八分饮之,其毒即解 蜂蜜亦可解附子毒,急性中毒不适用 炙甘草、莱菔煎汤,解附子毒特效 [编辑本段] 【英文名】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附子的中药化学成份:附子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编辑本段]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厘米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厘米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单蒸(《握灵》),甘草、防风同煮后再用童便煮(《说约》),姜汁浸后煨(《大成》),甘草汤泡(《新编》),黄连甘草制(《逢原》),酒泡(《良朋》),

中草药研究——附子

中草药研究——附子 中草药研究——附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X 附子药材和饮片 【药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如四逆汤(《伤寒论》);本品能回阳救逆,人参能大补元气,二者同用,可治亡阳兼气脱者,如参附汤(《正体类要》);若寒邪入里,直中三阴而见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泻腹痛,脉沉迟无力或无脉者,可与干姜、肉桂、人参同用,如回阳急救汤(《伤寒六书》)。 2.阳虚证。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配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可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者,如右归丸(《景岳全书》);配党参、白术、干姜等,可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所致脘腹冷痛、大便溏泻等,如附子理中汤(《和剂局方》);与茯苓、白术等同用,可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如真武汤(《伤寒论》);若治心阳衰弱,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治阳虚兼外感风寒者,常与麻黄、细辛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3

.寒痹证。本品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故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2.《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3.《本草正义》:“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异飞燕草碱,新乌宁碱,乌胺及尿嘧啶等。 2.药理作用:附子煎剂、水溶性部分等,对蛙、蟾蜍及温血动物心脏,不论是正常状态或处于衰竭状态均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其正丁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水提物对氯仿所致小鼠室颤有预防作用;附子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抑制蛋清、角叉菜胶、甲醛等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抑制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肉芽肿形成及佐剂性关节炎;中乌头碱、乌头碱及次乌头碱均有镇痛作用。最近研究表明,附子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抗衰老作用。 3.临床研究:

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附子(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又称川附、乌附、天南星等,属毛茛科乌附属植物,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附子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热毒药”,具有热入心包、攻下焦、祛风湿等功效,适用于中风、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等症状的治疗。不过,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谨慎,严禁超剂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本文将从附子的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常用剂型及剂量、禁忌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附子的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附子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达到镇痛的效果。研究发现,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骨碱素和瓦松碱均具有镇痛作用。这些活性成分能够与神经细胞的钠通道结合,阻断钠离子的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2.抗心律失常作用:附子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成分,这些成分能够调节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和离子通道的功能,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表明,附子抑制心肌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增加钙离子的内流,调节心肌细胞膜电位,从而延缓心脏复极过程,减少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3.抗炎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研究表明,附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能够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此外,附子还能够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炎症反

应的程度。 4.降压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研 究发现,附子中的骨碱素和瓦松碱能够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降低心脏的搏动频率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此外,附子还能够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进一步降低血压。 二、附子的主要成分 附子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物质,主要有骨碱素、瓦松碱、乌头碱等。其中,骨碱素是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约为0.04%~1%。此外,附子还富含挥发油、多糖、萜类化合物等。 1.骨碱素:骨碱素是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镇痛、抗 心律失常、抗炎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骨碱素能够与神经细胞的钠通道结合,阻断钠离子的内流,减少神经冲动的传导,发挥镇痛作用。此外,骨碱素还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增加钙离子的内流,从而调节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挥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2.瓦松碱:瓦松碱是附子的另一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抗 心律失常、降压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瓦松碱能够与神经细胞的钠通道结合,阻断钠离子的内流,减少神经冲动的传导,发挥镇痛作用。此外,瓦松碱还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降低心脏的搏动频率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3.乌头碱:乌头碱是一种较常见的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名〕附片、熟附片、黄附片、白附片、黑附片,制附片。 〔来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以栽培品种的子根加工后供药用。 〔成分〕附子含生物碱:乌头碱约0.01%、次乌头碱0.01%、中乌头碱0.006%等。乌头碱毒性很强,加热后可以水解为次乌头碱及中乌头碱。加热时间愈长分解愈多,后两种乌头碱毒性很低,次乌头碱的毒性只为乌头碱的1 /50,而中乌头碱(即乌头原碱)的毒性只为乌头碱的1 /2000。经炮制及加热后乌头碱含量降低,毒性随之降低。非生物碱成分如类脂成分,含量最多的为附子脂酸即△8,11二十碳双烯酸和由附子脂酸组成的附子磷脂酸钙,以及β-谷甾醇和少量的β-谷甾醇的脂肪酸脂。此外,尚含多量的淀粉。 附子含有强心成分,日本学者认为这种成分为非生物碱成分,我国学者认为也非强心甙类。这种物质含量甚微而作用强大而稳定,并不因加热而受破坏,毒性极低,安全范围大,1毫克即有强心作用,加大剂量强心作用不显著增强,为理想的强心物质。 〔作用〕 一、历代经验 1.温中回阳:附子有良好的温中回阳及救脱作用。《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用药法象》:“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珍珠囊》:“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2.散寒除湿:附子又有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作用。《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热踒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名医别录》:“脚痛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本草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 二、近代研究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厘米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厘米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

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单蒸(《握灵》),甘草、防风同煮后再用童便煮(《说约》),姜汁浸后煨(《大成》),甘草汤泡(《新编》),黄连甘草制(《逢原》),酒泡(《良朋》),童便、甘草汤煮(《必用》),甘草、甘遂、酒煮(《串雅外》),甘草汤煎(《霍乱》),甘草汤浸后煨(《增广》),盐腌(《问答》)等。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40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 1.炮附片:取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加入净附片,不断翻炒,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摊晾。 2.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盐附子每100千克,用甘草5千克、黑豆10千克。

论述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

论述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 引言 附子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救逆的功效。附子回阳救逆是指通过使用附子来治疗阳气虚弱导致的寒邪内袭,造成身体出现冷症、虚症等逆证的方法。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 附子的药理作用 附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阿魏酸、刺五加酸、赤石脂等。这些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包括温阳救逆、祛寒散湿、活血化瘀等。 温阳救逆 附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寒邪内袭引起的疾病。寒邪内袭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阳痿不举等症状。附子能够温补阳气,调理阳气不足的情况,从而达到回阳救逆的效果。 祛寒散湿 寒邪内袭不仅导致阳气不足,还会引起寒邪湿邪的滞留。附子具有祛寒散湿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的寒湿邪气,改善寒湿内阻的情况。 活血化瘀 附子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代谢。这对于治疗因阳气虚弱而导致的血瘀症状,如经闭、痛经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附子回阳救逆的机制 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

附子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成分,如鞣酸和生物碱类成分等。这些成分能够通过温补的方式提升体内阳气水平,改善阳气虚弱导致的寒逆症状。 活化血液循环 附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改善寒逆引起的组织缺血状况,从而缓解寒逆症状。 提高抗寒能力 附子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增强机体抗寒能力的作用。这些成分可以调节体内的热能代谢和体温调节机制,增强机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 调节免疫功能 附子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这些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机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寒邪对机体的损害。 附子回阳救逆的临床应用 附子回阳救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附子回阳救逆在几种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寒痹 寒痹是指因寒邪内袭而导致的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等症状。附子回阳救逆可以改善寒湿内阻的情况,缓解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的症状。 血瘀证 阳气虚弱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瘀血的产生。附子回阳救逆在治疗血瘀证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能够活血化瘀,改善瘀血导致的痛经、经闭等症状。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食用方法-怎么吃-副作用 2019-04-13 附子适用于阳虚阴盛、全身功能减退证;是毛茛科乌头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附子又称为附片、黑顺片、盐附子、明附子、淡附片,其性热,味辛、甘。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食用方法-怎么吃-副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的功效。主治大汗亡阳、吐痢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一:强心 附子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在休克、心功能不全时,通过附子的强心作用,能够改善全身循环功能,救治心血管功能不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二:补火助阳 附子有补益阳气的功效,对于肾虚的人大有益处,肾阳不足、胃寒的人群,可以通过服用附子改善身体状况。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三:祛寒止痛 附子药性温热,可以祛除体内寒湿,尤其适宜风湿病痛的患者;可以搭配桂枝,效果更佳。 附子的用量与贮存 内服:按医嘱煎汤,3~6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置干燥处。 附子的食用禁忌 阴虚及热证忌用,附子宜熟用。附子忌与瓜蒌、贝母、白及、半夏、白蔹等同用。附子不宜多用,以免引起中毒。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食用方法-怎么吃-副作用 附子的食用方法一:附子蒸羊肉

原料 鲜羊肉500克,附子30克,葱段、姜片、料酒、清汤、盐、熟猪油、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将羊肉洗净、切块,氽水;附子用沸水洗净。取一个大碗放入所有原料,搅拌均匀,再向碗中加入沸水。将碗放入锅中隔水蒸熟(一般3小时以上)即可。 功效 有温肾强腰,祛寒除湿的功效。 附子的选购秘诀 盐附子以个大、坚实、表面起盐霜者为佳;黑顺片以片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 附子的主要成分 含有生物碱,为乌头碱、新乌头碱及次乌头碱等,还含有非生物碱成分。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食用方法-怎么吃-副作用 附子的性状特征 盐附子 呈圆锥形,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上身肥满,周围生有瘤状隆起的分支,习称钉角,充满盐霜。无臭,味咸而麻辣。 黑顺片 又名黑附子。呈不规则形的纵切片,上宽下窄,周边略翅起,气味同盐附子片。 展开 相关对药 黄芪附子大黄附子人参附子附子干姜附子白芍附子黄连相关方剂 白术附子汤 散寒化湿,祛风通络。 附子汤

附片的作用与功效

附片的作用与功效 附片,又称附子片,是一种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是热毒清毒、行气散结、止痛止血的辣味成分——附子碱。附片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首先,附片具有祛寒散寒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寒是一种致病因素,容易导致身体的阳气不足,出现寒症。附片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能够驱走体内的寒气,从而改善寒症状况。例如,对于寒性呕吐、寒痹、寒性腹痛等疾病,服用附片能够显著缓解症状。 其次,附片还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湿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湿邪症状,如湿痹、湿疹等。附片具有行气活血、祛湿化痰的功效,能够帮助身体排除湿气,改善湿痹和湿疹等症状。此外,附片还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解决因湿邪引起的阳气不足问题。 再次,附片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寒邪容易侵袭人体经络,导致气血不畅、经络痹阻等问题。附片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能够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气血循环。因此,对于经络瘀滞、气血不行等症状,附片可以有效缓解。 此外,附片还具有镇痛止痛的作用。附片中所含的附子碱是一种强力止痛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减少疼痛感受。因此,在中医临床中,附片常被用来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牙痛、胃痛等。

最后,附片还具有止血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血瘀是一种致病因素,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附片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凝结。因此,对于一些出血症状,如外伤出血、崩漏等,服用附片能够快速止血。 总而言之,附片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它可以祛寒散寒、祛湿化痰、温经散寒,还可镇痛止痛、止血等。然而,由于附片具有毒性,需谨慎使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用法,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附子成分分子式结构式

1.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 )C24H39NO5 分子量421.56 2.和乌胺(Higenamine)C16H17NO3 分子量271.32 3.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enzoylhypacoitine C31H43NO10589.673820 4.新乌宁碱(neoline) 5. 北乌头碱(beiwutine) 6. 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C22H35NO4 分子量37 7.53 CAS号39089-30-0 7. 3-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C33H45NO10 分子量615.73 8. 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C H31NO3分子量357 22 Cas号509-24-0 9.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C33H47NO9 分子量601.74 10.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 11. 附子亭碱(fuzitine) 12. 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C H17NO3 16 分子量271.31 cas号5843-65-2 13.附子宁碱(fuziline)C24H39NO7 分子量453.58 cas号80665-72-1 14. 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C10H13NO3 195.22CAS号: 27740-96-1 15.苯甲酰乌头原碱C32H45NO10 603.705【CAS号】466-24-0 16. 【名称】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别名】【英文名】Benzoylhypacoitine 【分子式】C31H43NO9 【分子量】573.29378

小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小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小白附子,又称为白附子、小万年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小白附子主要来自于植物乌头的种子,经过干燥晒制而得,具有较强的毒性。针对小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1. 镇痛止痛作用:小白附子内含大量的生物碱,其中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乌头碱具有镇痛、止痛的功效。它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少疼痛的传导,从而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牙痛、肌肉疼痛等。 2. 镇静安神作用:小白附子中的乌头碱还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它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使人体放松,安眠入眠。因此,小白附子在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3. 消炎杀菌作用:小白附子中的乌头碱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红肿,加速创伤的愈合。此外,小白附子还可以抑制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抗菌杀菌的作用。 4. 温阳壮阳作用:小白附子在中药学中属于温阳药物,具有一定的壮阳作用。它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加性欲,提高性功能。因此,小白附子在治疗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5. 抗癌作用:研究表明,小白附子中的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抗癌

作用。它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虽然小白附子的抗癌效果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但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小白附子具有较强的毒性。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准确掌握剂量,遵循医嘱或药师的指导;其次,禁止长期连续服用,以免积聚毒性;再次,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避免使用或遵医嘱使用;最后,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自行使用乌头或小白附子。 总的来说,小白附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疼痛、失眠、焦虑、抑郁等。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毒性,必须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滥用或自行使用。

附子现代研究

附子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 hypacomne),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尿嘧啶、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 higenamine),此碱作用强烈,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 附子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理化鉴别 1. 附子乙醇浸出液, 加香草醛和0.5 N硫酸溶液少量,沸水浴上加热20分钟,显红紫色. 2. 取黑顺片或白附片粗粉4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5ml,振摇20

附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治疗药性归经

附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治疗药性归 经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动植物形态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6月下旬至月上旬挖出全株,抖去泥沙,摘取子根(附子),去掉须根,即是泥附子,需立即加工。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1.性状鉴别(1)盐附子圆钳子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弃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筋脉(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以个大、质坚实、灰黑色、表面光滑者为佳。 (2)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2-5m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