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道路地勘报告审查意见

山区道路地勘报告审查意见

山区道路地勘报告审查意见

摘要:

一、引言

二、山区道路地勘报告的概述

三、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

四、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中,山区道路建设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道路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确保山区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地勘报告的审查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某山区道路地勘报告的审查意见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山区道路地勘报告的概述

本报告根据现场实地勘察和相关资料分析,对某山区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条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描述。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和岩性、不良地质现象、气候特点和水文条件等。

三、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

1.报告中对于沿线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较为详细,但仍需补充局部地形地貌的具体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评估道路建设的可行性和难度。

2.在地质方面,报告对地质构造和岩性的描述较为清晰,但对不良地质现象的调查和分析不够充分。建议补充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措施。

3.报告中对于气候特点和水文条件的描述较为简略,建议补充详细数据,以便更准确地评估道路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报告中对于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描述不足,建议补充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和分析。

四、结论

山区道路地勘报告的审查工作对于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审查意见主要关注报告中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等方面的描述是否详尽准确,以及对道路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评估。

地勘审图意见一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记录 工程名称: 审查内容: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建筑面积:m2,高度米,地上层,地下层(建筑专业填写); 结构体系:,基础型式:(结构专业填写);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情况: 拟建45座4-6层公寓楼,其中1-3#为6层(框架),5-7#、11-13# 为6+1D层(砖混),4、10、16、23、29、35、39、40、43#为4层(框架),8、9、14、15、17-20、24-26、30-32、36-38、41、42、44、45#为5层(框架)。基础埋深1.5-3.0m。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地震设防丙类。 全场地施工勘探孔67(+83以往勘察资料)个,孔深12.0-15.0m。工作量布置符合规范要求。 场地地下水埋深大于30.0m;场地土具轻微非自重湿陷性。地基土具微腐蚀性;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特征周期Tg=0.35s。场地类别为Ⅱ类,为中硬。属对建筑地震有利地段。 报告对对天然地基进行了评价,建议采用垫层处理地基; 场地无其他不良地质。 根据场地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审查同意勘察报告的意见与建议。 报告2009年12月提交,本审查意见仅对本报告负责。 1 本报告为2009年提交,但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为2011年。根据2010年‘新抗规’,荥阳市‘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请核实更正。 2 关于报告附表中①层是‘填土层’?经查,大部①层为②层,如,表3.1.1(系列),表3.2.1、表3.2.2,均不应有的①层。请核实更正。 审查结论:√报告合格。请核实上述问题。

报告验收审查意见

《XX公司地面电法勘探报告》 审查意见书 2012年12月9日,XX公司组织专家(见附件)在XX市召开了由XXX编制完成的《XXX公司地面电法勘探报告》审查会议,与会专家听取了报告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报告》文字和图件,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肯定了《报告》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 1、针对本区地形复杂的特点,野外数据采集选用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高探测精度的GDP-32II多功能电法仪和FFA-2快速a数字闪烁辐射仪,技术参数选取适当,获得了品质较高的原始数据,工作量及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资料处理方法正确,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选择合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针对本区地质特点选择了合理的成像方法及微分方式,获得了品质较好的资料图件。 3、资料解释从已知地质资料出发,通过研究分析,确定电性层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掌握了目的层电性特征。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提高了解释的准确性。 二、主要成果

推断并圈出2+3号煤层采空区3处,总面积约为97.7万m2。采空积水区7处,总面积约48.5万m2,总积水量约69.9万m3。 推断并圈出8+9号煤层采空区4处,总面积约为89.1万m2。采空积水区11处,总面积约为34.6万m2,总积水量约为59.8万m3。岩层富含水区2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测区内2+3号煤层已基本采空,8号煤层也存在采空区,给8+9号煤层解释带来较大影响,导致解释精度降低。 2、由于本次勘探使用了瞬变电磁法和同位素测氡法,解释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次圈定的采空区范围可能存在误差,部分较小采空区可能存在遗漏。在采空区局部地段存在的积水随着时间推移,积水区域可能发生变化。 3、建议对本次物探成果进行钻探验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加强采掘前的水患监测,作好生产面的超前探测工作。矿方在生产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报告提交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提高解释准确性。 四、结论 本次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施工方法正确,数据处理流程选择合理,取得的资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报告内容齐全,图件清晰,结论明确,完成了《合同》约定的地质任务,修改完善后通过该《报告》。 附件:《XXX公司地面电法勘探报告》审查组人员名单

勘察报告常见审查意见

勘察报告常见审查意见 勘察报告是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涵盖了工程项目的现 场勘测情况、技术分析、工程设计等内容。在审查过程中,一般会有一些 常见的审查意见出现。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勘查报告审查意见。 1.技术分析不全面:勘查报告的技术分析应该包括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如果在报告中存在技术分析不全面的情况,审查人员可以提出审查意见,要求报告中增加相关的内容,以确保全面准 确地分析工程项目的技术性。 2.数据不准确:勘查报告中包含的数据应该是准确可靠的,而不应该 存在任何误差或疏漏。如果发现勘查报告中的数据不准确,审查人员需要 提出审查意见,要求勘查人员重新核对数据,确保其准确性。 3.设计方案不合理:勘查报告中通常包含了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如 果审查人员认为设计方案不合理或存在问题,可以提出审查意见。审查人 员在提出审查意见时,需要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 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4.规划不符合要求:勘查报告中应包含有关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规划 情况,如果审查人员发现规划不符合要求,可以提出审查意见要求勘查人 员对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5.安全风险控制不足:勘查报告中应该包含对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进 行评估和控制措施的设计。如果审查人员认为安全风险控制不足,可以提 出审查意见要求勘查人员增加相关的内容或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调整,以 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性。

6.技术标准不符合要求:工程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如果审查人员发现勘查报告中的技术标准不符合要求,可以提出审查意见要求勘查人员对相关标准进行调整或修改,以确保工程项目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总之,勘查报告是工程项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审核过程中,审查人员需要对勘查报告进行仔细审查,并及时提出审查意见,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可靠性。

报告验收审查意见

报告验收审查意见 报告验收审查意见是指对某个项目或者工作的报告进行审查并给予反馈意见的过程。该过程通常由专业人员或者上级领导进行,以确保项目或工作的执行符合规定、目标和质量标准,并且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进行报告验收审查前,需要详细了解该项目或工作的背景、目的、范围、目标和具体实施情况,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这将帮助审查人员深入理解该项目或工作的内涵和重要性,并且确定审查过程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和方法。 在审查报告时,首先需要检查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以确定该报告是否包括全部重要信息、数据和结论,并且不含错误或漏洞。其次,需要比较报告的实际结果和既定 目标之间的差异,并评估这些差异是否影响了该项目或工作的绩效和质量。最后,需要建议给予改进建议和推荐措施,以保证项目或者工作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绩效。 在进行报告验收审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尊重被审查人员的工作和经验,认可其成就和贡献, 并在审查意见中给予肯定和表彰。 2.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宽容和理解,在提出改进建议时,考虑到可行性和实际性,尽可能避免过于苛刻或不合理的建议。

3. 避免过于主观和个人化的审查意见,确保审查过程公正、客观、严谨。 4. 在提出改进建议时,不仅要考虑到改进方式,还要说明如何实现,并提出实现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 5. 在给出审查意见时,要注意语言的措辞和表达方式,不要使用贬低、挑衅或威胁的措辞,尊重各方的尊严和权利。 在所有报告验收审查过程结束后,应该对审查结果进行汇总和总结,形成最终的审查报告,并将该报告提供给有关人员或组织,以作为改进和监督的依据,确保项目或工作取得更好的结果和效益。 总之,报告验收审查意见,是对某个项目或者工作进行审查和反馈的过程,需要具备科学、客观、全面、细致的审查方法和过程,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人文因素和实际情况,以保证审查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益。

山区公路复杂地质条件地质勘察探讨

山区公路复杂地质条件地质勘察探讨 本文针对山区公路复杂地质条件勘察进行分析,点明不同构筑物的地质勘察重点与不同勘察方法的应用,主要有高路堤、高边坡情况与深路堑、高边坡情况两种。并分析了山区公路地质勘察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山区公路选线问题、对于环境的破坏问题、勘察水平较低和勘察标准不完善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本文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山区公路地质勘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标签:山区公路;地质勘察;复杂地质 一、山区公路地质勘察主要方法选择 常用的山区公路地质勘察方法有两种:(1)宏观控制;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遥感系统实现从宏观上了解施工区域的主要地况,这种方法简单高效,对于大型地质灾害能够轻松识别。同时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情况资料,能够掌握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2)微观分析;该方法主要是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等方式对地质条件进行微观分析。该方法能够对线路关键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准确判断地质影响。但是工作量比较大,分析过程相对比较复杂。 二、山区公路不同构筑物的地质勘察重点与方法应用 (一)高路堤、高边坡的勘察重点与方法应用 高路堤主要会发生的危害有滑移、沉降与路基的破坏等。故对于高路堤路基的勘察要检验路基是否具有合格的承载能力与抗滑能力。勘察中要明确路基基底土层受力时的力学性质,明确基底是否存在软土层以及其他软弱结构,并勘察明这些软弱面的产状与力学性质,为今后验证路基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持。 对于勘察方法,大多数是进行钻探或进行原位测试。钻探对于岩芯的采取率与取样的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原位测试是在岩土原来所处的位置上或基本上在原位状态和应力条件下对岩土性质进行的测试。常用的原位测試方法有: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及其他现场试验。在有软弱结构面存在的地方需要在勘察钻孔所在剖面上进行原位测试,通过试验对土层进行划分并比较不同图层的力学特性。 (二)深路堑、高边坡勘察重点与方法应用 对于深路堑与高边坡情况,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不同组成的岩土体勘察重点有所区别。(1)对于土层边坡的勘察,需要勘察土层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相关情况,那些具有易软化崩解的特殊条件土层,需要明确饱和抗剪条件下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2)岩质边坡的勘察中,需要明确岩层的坡向与岩层倾向的关系,明确是否具有软弱带与软弱夹层,并采取相关计算得到边坡的稳定情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地质勘察与分析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地质勘察与分析 在进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时,地质勘察与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样,因此需要详细了解地质情况,以确保 公路的安全和可靠性。本文将就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地质勘察与分 析进行探讨。 一、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地质勘察是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首要任务之一。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多样,包括山体稳定性,洪水、滑坡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等。只有对山区地质进行全面了解,才能避免后期工程出现安全隐患,提 高公路使用寿命。 二、地质勘察内容 1.地质概况调查:对山区地质概况进行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岩性 及其分布、地下水情况等,为后续勘察提供依据。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山区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等风险,以确定公路建设的安全性。 3.地质勘探:采集地质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确定岩土层的力学性质、稳定性等参数,为公路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4.地质调查报告:根据地质调查数据编制详细报告,包括地质概况、风险评估、岩土参数等,为路线设计提供依据。 三、地质分析的重要性

地质分析是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勘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以确定最优公路路线。地质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地质条件评估: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和专业知识,评估不同路线的 地质条件,包括地质结构、岩性、断裂带、地下水位等,以选择较为 稳定的路线。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选择较少 受地质灾害影响的路线。 3.地质参数确定:通过地质勘探数据和实验室测试结果,确定路线 中不同岩土层的力学性质、承载力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4.地质工程措施:根据地质分析结果,确定相应的地质工程措施, 如加固工程、排水措施等,以确保公路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地质勘察与分析的技术手段 地质勘察与分析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地质雷达、地质 钻探、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对山区地质结构和地下情况进 行更为准确的了解,为公路路线设计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五、地质勘察与分析的案例 以某山区公路为例,地质调查发现该区域存在频繁的滑坡和地震活动,地下水位较高。地质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同路线的地质风险不同。最终,通过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 风险,选择了一条相对较稳定且受灾害影响较小的路线。

区域评估报告审查意见

区域评估报告审查意见 尊敬的领导: 我已经对区域评估报告进行了审查,并就其内容提出了意见。以下是我对报告的审查意见和建议: 首先,报告在评估区域发展现状和趋势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区域的地理特点、人口结构、经济状况等重要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样的分析对于了解区域的优势和挑战十分关键。 然而,在评估区域发展潜力方面,报告还有待改进。报告中提到了一些潜力因素,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但是没有提供具体的数据和分析来支持这些潜力因素。建议报告从各个方面收集数据,并对这些潜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评估结果。 此外,报告在评估区域的竞争力方面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报告中只简单提及了一些竞争对手,并没有对这些对手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建议报告对竞争对手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对其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此外,报告中的政策建议也需要更具体和可行性。报告提到了一些政策措施,如减税、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等,但是没有具体说明这些政策如何实施,以及实施后

的预期效果。建议报告对每项政策建议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并提供实施的时间表和可行性分析。 最后,建议报告在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上进行改进。报告中的内容有时显得杂乱,缺乏层次感。建议报告对内容进行重新排序,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另外,建议报告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术语,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的内容。 总之,这份区域评估报告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质量,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报告作者能够认真考虑我的审查意见,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改进。谢谢! 祝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勘察报告常见审查意见

勘察报告常见审查意见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勘察报告常见审查意见 一、一般情况 1、所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报审的工程项目不符,建设单位应重新提供本项目的勘察报告. 2、建设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为中间资料,不能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不予审查.应提供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该报告为补充勘察报告,内容不完整.应提供内容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报告扉页未盖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印章.不符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2.0.5 第1款规定. 6、委托任务书无委托单位签字盖章.不符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2.0.5 第5款规定. 7、审查通过.后续工作应根据审查后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施. 8、回复通过.后续工作应根据审查后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审查意见的回复实施. 二、二、强条 1、未“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大多报告仅仅理解为——排污(卫生)、噪音、振动等,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只看到这远远不够.

个人理解:要从是否能造成、带来不良地质作用隐患,对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周围设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评价,甚至对将来城市的发展、后续工程的建设等等.如: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隆起)、边坡失稳、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路、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弃土等. 需要降水施工的桩基,要注意地下水流失对环境的破坏,弃砟堆放不当易引起等次生灾害. 2、搜集资料不全面,如:室内外地坪标高、场地整平标高等.违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未(分析)评价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违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款. 稳定性:该条所说——地基稳定性——详勘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习惯上在施工图阶段定性的说一下“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而忽略了该阶段的主要任务; 场地稳定性——可行性研究阶段; 地段稳定性——初勘阶段; 地基稳定性——详勘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场地条件是否具备整体破坏、局部破坏、滑动破坏、崩坍破坏等因素,从而因为地基的破坏而造成到建构筑物整体破坏、影响正常使用和带来安全隐患; 5、无“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内容,违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款.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 xx年xx月xx日,xxxxxx邀请有关专家(名单附后)在xx对其提交的《xxxxxx》进行了审查,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评估区有xx个拐点坐标圈定,评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xxx,北纬xxxx,面积约xxxxkm,本次评估是在充分收集工作区及其附近气象、水文、地质构造及水工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综合分析等工作,取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满足本报告技术要求。评估目的明确,任务具体,评估范围确定合理。 二、取得主要成果 1、该项目为一级公路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评估级别为一级。项目重要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及评估级别确定合理。 2、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对前人有关资料的分析和现场实地调查情况,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危险性小。现状评估符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3、评估区内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小;工

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小,评估结论正确。 4、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全区划分为综合评估危险性小区,面积为xxxxkm,不需要采取专门的防治措施。 5、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果,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区。 三、建议 (1)工程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重要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2)对建设场地内存在的软土,即淤泥质土和粉质粘土,建议采用开挖换填方式进行处理,以避免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3)基坑开挖时,应做好边坡支护,防止边坡垮塌。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处理土石方开挖产生的渣石、弃土。 (4)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投入使用后,污水、垃圾等不得随意排放,避免对浅层孔隙地下水造成污染。 四、结论 该报告目的任务明确,工作方法及工作手段得当,所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所获取的资料满足编制一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要求。报告成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评价方法先进,结论正确,建议可行,为xxxxx提供了地质灾害防治依据,符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试

关于道路交通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关于道路交通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4月4日,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区城乡交通运输局王伟同志受区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区道路交通建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出席本次常委会的组成人员42人,满意41票,基本满意1票,不满意0票。 会议认为,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强化交通运输管理,道路交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对下步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了意见建议,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点。 1、坚持优先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牢固树立“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理念,按照“建好路、管好路、用好路”的发展思路,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实现不同等级道路之间的闭合和顺畅衔接,畅通“大循环”和“微循环”,加快形成“南连北接、承东启西、外畅内达、便捷快速”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提高交通事业服务产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能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突出抓好工程项目,增强交通事业发展支撑。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道路交通建设,积极对接各级道路交通规划,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融入济南主城区步伐。着力推进济南大东环章丘段新建工程、省道102济青线章丘绕城段改建、济青高速改扩建、公交枢纽建设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注重工程质量,打造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精品工程。加强道路维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管理维护工作机制,充分用好现有道路资源,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提升依法管理水平,优化交通事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火车站、客运站、大学城等重点区域和“黑出租”、货车超载等重点问题治理,提升道路交通服务能力,确保交通运输市场安全畅通、高效有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推进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化、信息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规范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管理,加强对大学城、项目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公交投放力度,科学合理布局公交站点,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水平。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动,中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社会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山区的高速公路建设 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既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又促进了当地与周边 城镇的交流和贸易。在开展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之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细 致的地质调查,这不仅是项目成功的基础,更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解决对策; 因为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城市的建设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除了加强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工艺管控外,还必须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以确保施工过程 的安全可靠,同时也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等。尽 管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的地质勘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勘探人员的技能 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挑战,因此必须精准分析,并迅速采 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一、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地质勘察理念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目前的地质勘察工作已经从传统的钻探技术 转变,采用多种新的技术手段,结合现代化的设备,开展多种多样的勘察活动, 从而大大提高了地质土壤的承载能力,使得一般性的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然而, 由于每个山区都处于不同的地域,受到的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尽相 同的,单纯依赖一套工作方案和标准,很难满足当前的需求,从而使得勘察工作 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若勘察工作未能得到有效的协调,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拖 延工程的完成时间,并导致设备及技术的浪费。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地质勘

(完整)道路设计审查意见

溪白片区路网方案审查意见 一、总体评价: 文本章节基本符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进行设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各道路共同存在问题: 1、补充溪白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论述。 2、补充交通量预测的数据来源不可靠,并且补充交叉口的车道数及服务水平论证。 3、补充工程地质资料. 4、补充道路平面、纵断面的方案比选。 5、补充项目周边用地规划、现状地块建设等论述. 6、补充桥涵工程设计. 7、补充景观工程设计。 8、补充沿线水系、古树、古迹、文物单位的调查。 9、补充河道改线设计. 10、补充选址方案的执行情况说明及其批复。 11、补充软土地基处理设计。 12、补充防洪影响评价的论述。 13、补充可研报告执行情况(道路规模、建设内容、工程投资等)及其批复。 14、文本有些规范已废除(《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等). 15、补充道路配套设施的设计方案。 三、各道路存在其他问题: 1)塘边路和霞兰路段: 1、道路总体平面图中应补充港湾式停靠站设计。 2、道路纵断面图中缺涵洞底标高及设计水位等数据。

3、补充道路用地图。 4、补充箱涵的设计方案. 5、霞兰路与塘边路衔接不合理。应设置过渡段 6、补充社会停车场出入口设计。 7、补充道路边坡设计. 8、补充与荔涵大道交叉口方案设计. 2)溪白路段: 1、补充与荔涵大道、九华大道交叉口设计方案. 2、K0+896。4竖曲线设置不合理,会影响九华路主车道。 3、道路纵断面图中缺涵洞底标高及设计水位等数据。 4、补充沿线地块出入口设计方案。 5、补充完善与荔涵大道、九华大道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6、补充箱涵的设计方案。 7、补充横断面比选的优缺点的论述。 8、补充原河道的处理措施如. 9、补充道路边坡设计。 3)同心路段: 1、补充与荔涵大道、九华大道交叉口设计方案。 2、K0+020及K0+705竖曲线设置不合理,会影响荔涵大道及九华路主车道. 3、道路纵断面图中缺涵洞底标高及设计水位等数据。 4、补充沿线地块出入口设计方案。 5、补充完善与荔涵大道、九华大道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6、补充箱涵的设计方案。 7、补充横断面比选的优缺点的论述。

阿尔山林业局林场场部对外连接道路建设项目(桑都尔-柴源)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模板】

阿尔山林业局林场场部对外连接道路建设项目(桑都尔- 柴源)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技术审查意见 2020年6月1日,呼伦贝尔市水利局对《阿尔山林业局林场场部对外连接道路建设项目(桑都尔-柴源)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洪水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参加会议的有鄂温克族自治旗水利局、扎兰屯市水利局的代表及具有相关技术经验的专家共6人,对呼伦贝尔市雁洲水土保持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报告进行认真审查。经认真讨论,形成初步审查意见,设计单位根据初步审查意见,对《洪水影响评价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8月20日,经复核基本同意该《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主要审查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阿尔山林业局林场场部对外连接道路建设项目(桑都尔-柴源)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及扎兰屯市境内,该项目为公路改建项目,路线起点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的桑都尔林场,沿柴源林场方向布线,路线终点位于扎兰屯市境内的柴源林场,线路全长25.217km,工程公路等级为四级,设计速度采用20km/h,路基宽为6m,水泥混凝土路面。该工程全线

新建设中桥1座、新建设小桥2座。各桥桥梁设计特性表详见报告中表2-2。工程建设的主体单位阿尔山林业局。 二、评价范围 同意工程评价范围。本次洪水影响评价对象为3座桥梁(其中中桥1座,小桥2座)影响的涉河范围。评价范围内涉及河流为绰尔河支流柴河及沟道,洪水影响范围为桥址处上、下游范围内的河道及两岸的建构筑物。 三、评价范围对象洪水标准 同意评价对象的防洪标准。本工程共新建中桥1座,小桥2座,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中规定,公路等级为四级,中桥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小桥防洪标准为25年一遇,施工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 四、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分析 1、同意运行期洪水分析结果。 基本同意评价范围内3座桥梁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及成果,其设计洪水成果详见报告中表4-5。 基本同意评价范围内3座桥梁桥址处设计洪水位的计算方法及成果,其各桥址处设计洪水位成果详见报告中表4-11。 2、同意运行期壅水分析结果。 本次评价范围内的3座桥梁,当发生25年一遇洪水标准时,

公路施工图设计审查会意见(汇总)

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 宁夏公路学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受宁夏银古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委托,组织有关专家于2005年5月8日至13日对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的主要意见汇总如下: 一、总体评价: 施工图设计文件符合交通部交公路发(2005)107号对初步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设计文件执行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中公路方面的有关条文,基本达到了施工图阶段设计文件深度。 路基设计符合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针对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设计了较为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 路面结构组合能满足使用要求,排水系统设计较完善,满足实际需要。 桥涵资料收集基本齐全,结构设计安全、稳定,但大西湖特大桥设计正在进行,有待进一步完善。 立交线形布设基本合理,跨线桥梁布孔适当,结构设计较完善,满足施工图要求 二、须修改与补充的意见: (一)路基: 1.虽然有总说明书,但各个标段水文、地质条件有不同,故各标段应含有总说明书,以利施工和监理。 2.当水渠、排水沟、鱼塘在设计的路基范围内,应将水渠、排水沟、鱼塘的土埂挖除整平,待沟底处理填平后,统一进行填前碾压,以保证路基范围内地基的均匀性。3.K33+305钻孔柱状图-1.8m~为淤泥质亚粘土、饱和软塑,容许承载力为85KPa,但

这段换填只有(包括地表以上),换填深度须核实。 4.有些地段是否是软土,且需要加固,依据不足。如钻孔XK94(K40+450)、XK95(K 40+500)表层为淤泥质亚粘土,N(标贯击数)为6~7,力学性质不一定很差,一般认为N<2才是软土,须核对。XK73(K38+765)N=6~7,容许承载力取70kPa,而在钻孔XK70、N=6容许承载力却为130 kPa,须核实。 5.桥涵台背填土应有专门设计,包括地基处理、填料要求与详细的工艺设计;路堤与桥台、涵洞、通道连接处应设过渡段,并在纵向挖台阶,同时加铺土工合成材料,以利路堤的连续均匀性、稳定性,减少或消除桥头跳车。 6.涵洞上方土工格栅铺设位置,设计图中特殊路基要求路面下铺设,示意图附注说明底基层下铺设,设计应统一。 (二)路面 1.沥青路面上面层粗集料设计为下庙砂岩,依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就是按半干旱的3区,磨光值38即可。贺兰山干沟的石灰岩磨光值已达41,可以满足要求,条文说明4.8.2中亦称“近些年来,磨光值符合要求的石灰岩已经开始在我国用作高速公路的面层. . . . . .这对充分利用当地材料,降低造价是很重要的”。石灰岩与沥青的粘附性为4,也满足要求,可不掺抗剥落剂,这样既缩短运距,又节约了材料费,省了抗剥落剂的费用,可降低造价。因此应选用干沟石灰岩。 2.应补充面层与基层、底基层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 (三)桥涵 1.设计文件中桥梁上部与涵洞均为公用图,为体现服务施工,方便工程管理和质量检验,须一桥一涵一图。

某高速公路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嵩县至栾川段初步设计初步设计 审查意见

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嵩县至栾川段初步设计专家审查组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四日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2 项目批核准复的执行情况 (3) 3 总体评价及主要问题 (4) 4 路线 (6) 5 路基、路面、防护、排水 (10) 6 桥梁涵洞 (14) 7 隧道 (14) 8 路线交叉 (16) 9 沿线设施 (19) 10 工程地质 (21) 11 工程概算 (25)

《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嵩县至栾川段初步设计》 专家审查意见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组织专家组(名单附后)于2010年8月23日至27日在洛阳召开审查会,对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设计单位)编制的《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嵩县至栾川段初设设计》进行技术审查。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文物局、省安全生产局、洛阳市政府、嵩县政府、栾川县政府及市县有关单位、河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和河南嵩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专家组踏勘了项目起点、终点及主要控制点,听取了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情况的汇报及有关单位对项目建设的意见。 专家组经过对设计单位提供的2010年7月版本初步设计文件,并结合设计单位对省交投集团审查意见的回复修改的补充文件进行审查后,提出以下意见。

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功能及定位 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嵩县至栾川段(以下简称“嵩县至栾川高速公路”),是河南省2010年计划开工的重点高速公路项目。项目起自“豫西山水画廊”嵩县,接同期规划并正在实施的洛阳至嵩县高速公路,止于栾川县庙子乡河南村北侧,接拟建的武西高速尧山至西峡段,路线全长67.283km,计入庙子枢纽立交长度500m,路线全长67.783km。 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重要干线,与区域内洛阳绕城高速、连霍高速、郑少洛高速、二广高速、武西高速互联成网,并先后与多条省道、县道相交;本项目的修建将为通道内洛阳市旅游业、花卉景观及工矿能源产业、伏牛山地区的地质科考及旅游业、伊川县的工矿业、嵩县的旅游及工矿业、栾川的旅游及矿业提供一条快速便捷的通道,同时有效补充、完善河南省高速公路网络、拉动豫西南山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时适应项目通道内社会、经济、旅游事业发展的需求。 1.2 项目起终点,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路线起点位于嵩县纸房乡,接在建的洛阳至嵩县高速公路段终点;路线向西南前进,跨五道沟和伊河后从胡岭和古山岭中间穿过,经山峡、任岭北至旧县镇北设旧县服务区(与旧县互通合并设置);在练沟门处设九龙山立交连接省道S322;路线经河西村北,进入五成沟,设狮子坪隧道;在大清沟设重渡沟互通立交实现高速公路与重渡沟旅游区的交通量转换及连接谭卢公路;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