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论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论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当前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1.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企业内部网络的大范围覆盖情况下,实时报告已成为可能。企业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企业一旦实现自动化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有很大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不断提高,

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2.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全行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扩大了成本会计的应用,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3.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成本管理思想不断更新

在新经济时代,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理论将在成本会计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运用限制理论,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以及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环节上,从而加强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整个企业链,而不再是片面地强调降低成本。该支出所带来的效益将大大超过一味强调降低的成本,是“为了省钱而花钱”,更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其次,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广泛运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思想进行成本管理,以同行最优秀的企业

为基准,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为基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竞争力。这一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永不停息的过程。

5.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不断拓宽

为满足全面质量管理对员工业绩的计量与报告的需要,产生了质量会计。由于提高产品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因而质量会汁的重点将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上,成本会计的核算也就延伸到了质量成本领域一般认为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和外部保证成本等。新经济时代中,成本会计将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质量成本信息,以满足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成本会计的策略

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2.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

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3.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

完善成本会计方法,就是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保证从业人员有章可依。对于推广成本会计,要求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各种成本会计的经验,全面推广成本会计的实施。因此,全面发展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正确指引下,全社会高度关注,企业始终关注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为主,全面调动企业员工以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我国成本会计健康、稳定、长久的发展。

4.不断更新成本观念,推广作业成本法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作业成本计算法为作业分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有利于开展作业管

理,即通过投入;;产出的因果分析,揭示作业的特性,提供详细的作业信息,区分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组织程序日益现代化,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和生产线越来越多,电算化技术在成本核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也日渐普及,这些为有效采用作业成本提供了现实条件。

5.以人为本,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会计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本理念,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学习和推广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我们深入研讨,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在我国现代企业生产中进行推广。

6.完善成本会计体系,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进程,促进现代成本会计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体系,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成本会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

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总之,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

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4、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论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论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当前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1.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企业内部网络的大范围覆盖情况下,实时报告已成为可能。企业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企业一旦实现自动化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有很大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不断提高,

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2.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全行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扩大了成本会计的应用,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3.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成本管理思想不断更新 在新经济时代,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理论将在成本会计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运用限制理论,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以及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环节上,从而加强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整个企业链,而不再是片面地强调降低成本。该支出所带来的效益将大大超过一味强调降低的成本,是“为了省钱而花钱”,更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其次,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广泛运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思想进行成本管理,以同行最优秀的企业

《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堂笔记

福师《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章成本会计流程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最复杂和最有代表性,其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难度最大。本章在介绍成本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制造业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成本核算的要和基本原则,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成本、费用等有关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循环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知识点整理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1、早期成本会计(1880——1920) 2、近代成本会计(1921——1945) 20世纪初,美国开始推行泰罗制的科学管理制度,美国会计学家提出标准成本制度,成本会计开始注重事先制定成本标准,注重成本控制和分析,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预算控制开始被引入成本会计体系,弹性预算是20世纪20年代成本会计的最大发现。成本会计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成本会计形成了完全独立的学科。 3、现代成本会计(1945——) 成本会计重点转移到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加强事前成本控制,实行最优化控制。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目标管理理论,成本会计开始引入目标成本的计算,实施责任成本核算,将成本目标分解为各级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实行变动成本法,1936年由美国会计师哈里斯提出。20世纪末,质量成本概念基本形成,开始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4、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给成本会计带来的冲击; 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M)的产生;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给成本会计带来的影响: 适时制(JIT ) 全面质量管理(TQM ) 战略管理 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 限制理论(TQC ) 成本企划(TC) 二、成本的经济含义 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是其劳动价值理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成本价格与利润”一章中,比较集中地阐述了成本价格理论。 在理论和实务界,形成了“c+v”、“c”、“c+v+mˊ”(mˊ指应计入成本的m部分) 1、劳动耗费论——成本实质上是一种耗费,而一切耗费归根到底都是劳动耗费,即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 2、资本耗费论——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商品生产的过程是资金垫支过程和资金耗费过程的统一,这种资金垫支和耗费应以c+v为度。 3、价值构成论——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它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自己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所组成。 4、转移价值论——是对c观点的一种表述,并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成本仅包括所消耗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不包括劳动者的工资。 5、“大”成本理论——即“c+v+mˊ”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从理论上讲是c+v,但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包括m的部分,如利息、保险费、租金等。 三、成本的构成和分类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 [美国]保罗?加纳博士 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诞生的。事实上,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那时候,由于意大利、英国、佛兰茫和德 国商业得到发展,许多人建立了独资和合伙企业,开始从事毛织品生产、书籍印 刷、钱币铸造和其他行业。早在英国亨利七世时期(Henry ?,1485-1509),成本会计便有了明确的发展。当时,一大批小毛纺织商由于不满各行会的种种限制, 从城市转向乡村,并建立了工业群体,希望通过行会以外的其他渠道推销自己的 产成品。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处于垄断行会的控制之下时,没有实行成本核算 的必要。但是,像后来许多商号所认识到的那样,小型工厂主发现,不仅自己与 各行会之间存在着竞争,而且他们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于是,准确的成本记录变 得必不可少,甚至成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那些岁月里,这些刺激无疑推动了成 本会计的发展。 我们可以举出很久以前运用成本帐户的实例。 中欧著名的富格尔家族,一个时期曾控制提洛尔和卡里思亚的银矿、铜矿和

一个铸造厂,早在1577年,其中一个矿的会计记录就包括下列帐户:矿石、钻、 矿井和铸造,总费用、熔炼、运输、铁和煤屑贸易。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会计 帐户已经体现了现代成本流程意识,但已涉及到诸如产品成本 (Cost of Production)和主要成本(Prime Cost)之类用语。过后某一年,一个冶炼厂帐户借记冶炼厂营业费用,同时贷记发运货物。借方列示了23个项目,贷方包括九类不同的记录。显然,这些都不简单。 梅弟(Medici)家族在贸易活动中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值得注意。它们是运用于工业活动的簿记程序的见证。这个著名的家族,在15、16世纪几十年里,除广泛从事银行业务之外,还经营毛纺业。早在1431年,即比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第一本复式簿记教科书早63年,在梅第奇工业合伙企业中已使用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会计帐簿。当时,设置了一个名为“制造和销售衣服”(Cloth Manufactored and Sold)的帐户,并编制了列示所有售出服装利润 的报表。每一个衣服帐户借方包括下列各项的合计:(1)羊毛购入;(2)染料成本; (3)其他制造成本支出,如工资、油、核棉机和起绒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 些工业合伙帐户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所以,到16世纪,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当时,对“工资总帐”(Wage Ledger)的运用是相当有见解的。这一总帐仍是联 系现代工厂总帐和工业企业总帐的先驱,也许可进一步推断,处理这些复杂记录

成本会计的发展方向

成本会计的发展方向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其重要性之缘由,除了自身与微观经济中企业实体的财务报告目的相联系,关系企业的存亡延续之外,更在于其突出的宏观意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成本问题始终备受关注,根本原因在于成本的资源耗费实质。这一质的规定性,导致了成本问题永久且深刻的社会意义。 以往关于成本会计史的研究,多关注其发生与发展的微观意义,侧重于从企业个体层面进行研究,把成本会计作为企业内部核算与控制的一种技术方法,并将研究的时间范围局限在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这样一个较短的时期内,从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入20世纪以来的环境变化促使人们对成本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问题的讨论,将成本作为社会制度决定的解释因子进行研究,对包括会计学在内的多门学科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迄今为止,会计界关于成本及成本会计问题的研究,依然多受传统研究的影响而普遍采取较为偏狭的视野,不但对全面、系统地理解成本会计的历史发展造成不便,使20世纪以来会计学中成本观念和成本会计方法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变得难以理解,而且也为研究目前现实问题,乃至预测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造成了困难。 从本质上来看,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聚合体。作为一种在人类社会组织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践活动,它具有特殊的历史一贯性和继承性。伴随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成本核算与控制产生并发展,既形成了一定的属于自身所特有的规律,也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的发展特点。 成本会计从产生到今天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及内涵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快递公司、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决定成本会计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因素:一是传统与现行会计制度的缺陷不能满足;二是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缺点: 1主观性强 现代成本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物价资料进行广泛的对比和复杂的计算,在对有关物价资料的获得及取舍以及计算上的简略与繁复程度上,极易渗入主观意志。 2应用和管理困难 在现代成本会计模式下,必要的物价资料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可能因此而导致所确定的现行成本不确切;对资产现行成本的估计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花费,这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困难的;由于物价资料的广泛性和唯一性,使得对现代成本会计资料或财务报表的审计十分困难,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审计成本也将大幅度增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

成本会计的发展与历史

成本会计发展探析 09财务管理一班段苏芮098311144 由于人们对成本会计发展阶段的认识差异,对成本会计发展阶段的划分也有所不同。这里从成本会计的主要性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交集)出发,把成本会计划分为传统成本会计与现代成本会计。其中,传统成本会计又划分为控制型成本会计,财务型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又可以叫做综合型成本会计。 一、成本型成本会计 控制型成本会计阶段的时间大约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到1910年之间。控制型成本会计是指运用会计手段(编制复式成本账户编制成本凭证及设计标准成本等)确认,计量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推行以降低企业材料消耗费用,员工工资等为主的成本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成本会计。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生产账(成本记录)与经营账(财务记录)还是分开的,由经营账算出来的是普通的会计报表,而由生产账产生出来的则是产品的成本报表。由于当时社会科技落后,企业生产能力低,企业生产基本供不应求,不仅销售与管理费用少,而且制造费用少,企业成本节约基本上是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成本与人工工资,因此控制型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对企业的其他费用的核算考虑不多,更不用说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的核算,企业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没有考虑企业的无形的成本动因。 另外,当时的管理会计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是由企业的企业家或工

程师以及企业制造部门负责的,其提供的成本信息主要被企业用来评价企业生产过程效率,控制企业材料耗费,控制和激励工人生产效率。控制型成本会计不是以编制对财务报告为目的,当然也没有定位于企业整体的商业成功。例如:“标准成本系统协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经济效果,着眼于实现成本的最低化。但其主要缺陷于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同外界的关系等有关问题无法在会计体系上得到应有的反应。”但是控制型成本会计报表明了了管理会计从为企业提供会计核算信息到为企业提供控制管理信息的转变,也表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从会计账外向会计账内转变的过程。 二、财务性成本会计阶段 财务性成本会计阶段时间大概是在1920到1980年之间。这段时间的管理会计也是约翰逊和卡普兰所认为的成本会计阶段。到1920年,企业的生产账(成本记录)与经营账(财务记录)的主要会计技术问题才得到了解决(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P266)企业内部生产开始纳入统一的会计核算中,生产账与经营账开始与统一与对外财务报告的成本会计。企业采用与对外财务报告相同的成本信息或其他财务数据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这个阶段内,企业成本会计实务没有多少创新,但是,成本会计学术方法创新却层出不穷。例如,存货管理模式,线性规划,行为科学,机会成本,变动成本法,边际成本,资本预算的折现现金流量分析方法,利润和投资中心的剩余利润考核方法,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机会成本法,规划和控制问题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等等。但是,由于

会计论文:成本会计的发展研究

成本会计的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会计技术手段的提高,成本会计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引起成本会计变化的因素包括新的制造环境:弹性制造系统、电脑辅助系统、制造资源规划、电脑整合制造系统等,也包括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限制理论、目标管理等。成本会计必须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适应这些变化。 【关键词】成本会计、影响、冲击、对策。 成本会计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也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一、新制造环境及其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一)新制造环境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 I)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2009-01-16 现代成本会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的发展过程:主要是: 16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美迪奇家族在其毛纺厂中开始按生产工艺划分若干步骤,分设明细账进行成 本费用的归集与计算。这是成本会计的萌芽。 18世纪英国的一些制鞋厂和制袜厂中,逐步形成了成本计算分批法和成本计算分步法的雏形。 19世纪产业革命后企业数量剧增,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出现了竞争,企业的生产成本受到了人们重视。为了满足各方面对成本资料的需要,提高成本计算准确性,促使成本计算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使成本记录与会计账簿一体化,从而产生了成本会计。当时的成本会计主要是将历史成本进行汇总,然后分配给各种产品,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以便对存货进行计价和确定利润。将成本会计定义为:成本会计就是应用普通会计的原理、原则,系统地记录某一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确定各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以供工厂管理当局决定经济的、有效的和有利的产销政策时参考。这里强调应用会计的原理、原则来计算成本,是针对过去应用统计方法计算成本而言;此成本 会计刚刚形成,还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0世纪初西方企业开始推行泰勒制度,通过时间、动作研究,制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最有效率的标准,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这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也促使成本会计作出相应的变革。如在会计工作中开始实行事先制定标准成本,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和定期的成本差异分析;成本会计的范围不仅是会计核算与成本相结合,还包括了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此时,人们将成本会计定义为:成本会计是用来详细地描述企业在预算和控制它的资源利用情况方面的原理、惯例、技术和制度的一种综合术语。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产生,使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既是财务会计确定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和利润的依据,又具有成本 预测和控制相对独立的体系。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社会资本高度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大量转移到民用产品上去,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为了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力求以价廉物美的产品立足于市场竞争之中。物美,依靠新技术的发展;而价廉则须降低成本。要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必须在生产过程之前,对产品的设计、结构、工艺生产的组织安排等进行改革,制定各种不同的方案,通过预测,选取成本最低方案,作业经营决策的依据。为此,西方会计学家,在原有的成本会计基础上,吸收了不少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形成了以管理为主的现代的成本会计。它要求不仅要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事后的成本核算和分析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决策,制订目标成本。加强事先的成本控制,并且制订责任成本,进行责任成本的核算和考核,以成本的最低化方案 指导生产活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进展而进展。成本会计先后经受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现代成本会计创新进展四个阶段。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年) 18世纪60年月,英国领先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的快速进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成本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生产力的进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本家为了猎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对生产过程中消耗和支出的核算更加注意,因此,生产成本核算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个阶段成本会计的特点是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汇合和计算,用来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属于记录型成本会计,即传统的成本会计形成了。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年) 工业革命彻底转变了过去的生产方式,阅历管理已不再适用,迫切要求管理技术的进步。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进展,主要取得了以下两方面的进展。一是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的进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06年,美国会计师沃特莫尔(J.Whtmore)第一次提出的“标准成本”概念,为生产过程成本掌握供应了条件。标准成本制度实施后,成本会计不只是事后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定成本标准,并据以掌握日常生产

消耗与定期分析成本。 这样,成本会计增加了事前掌握的新职能,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在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各个行业,深化应用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主要部门,特殊是应用到企业经营的销售环节。成本管理方法的引进,开头使成本会计由单纯的事后反映延长到事中掌握,标志着成本会计进入一个新的进展阶段。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年) 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适应社会经济消失的新状况,满意现代化大生产对管理的客观要求,管理也要加速现代化,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否则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统计分析、运筹学和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中被广泛应用,使成本会计又进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进展的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掌握、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猜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与管理相结合,以成本干预生产。 4.现代成本会计创新进展阶段(1981年至今) 20世纪80年月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转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转变了产品成本结

1925年前成本会计发展的主要脉络

1925年前成本会计发展的主要脉络以下将概括1925年之前成本会计发展的基本情况,成本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是工业环境变化的结果,日渐复杂的工艺流程促进了成本技术的快速发展。所以,我将根据成本会计著作、成本会计理论和技术配合社会工业的发展为线索来阐述。 一、早期工业会计 12、13世纪,从事海上贸易对每次航海中的费用详加记录,被称为“热那 亚轮船账目”。 16、17世纪,为满足特定行业采用会计记录的内在需求,而产生了“福格 账目” 1431年,产生了四种原始分录簿:存货账、现金账、收支账、工资账。自1520年起,产生了工资分类的账簿,成为“梅迪席账目”。 “德·波恩账目”是工业成本会计真正的起源。 1384年,采用单式记账的“达提尼及尼古拉账目”中产生了“生产成本” 这个概念。 早期的“布拉西账目”包含了许多成本会计的成分,特别是已经涉及到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所有主要的成本因素 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成本会计技术又有新的发展,“普兰丁账目”设立了制造费用账户。 拉古萨造币厂的会计记录即“拉古萨造币厂账目”是工业会计的又一早期例证。 上述有关中世纪工业会计的多个实例说明,在1350—1600年之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成本技术和实务。这些早期工业会计系统的目的主要在于:对生产步骤的会计控制,和对原材料使用中边角废料及毁损的控制。 二、1700至1885年成本会计的缓慢发展 虽然早在产业革命前几个世纪就发现使用复式簿记的证据,但相关文献极其稀少。尽管19世纪初期,随着资本沉淀和工业发展,副产品和联产品成本问题变得日益重要。但是有关成本会计的书面材料也很少,其1700至1885年主要发展历程: 1697年,《商人会计的完美方法》最早认识到工厂会计与商业会计之差异。 1750年,《会计师或簿记方法》明确表明了材料进入的过程,并开始了部 门化。 1777年,《会计神谕》是成本会计技术在较早时期得到应用的例证。 1817年,《制造业账簿考察》是今天的、“分批成本法”和“分步成本法”的雏形。 三、成本会计理论或技术的起源、演进及发展 (一)原材料会计的演进 1、原材料处理与控制 1885年,《制造成本》对材料成本处理和设置活页账提出了意见。 19世纪后期,诺顿继承了加克和费尔斯的大部分处理方法。提出一种原材 料存货及收、发两方皆设多个栏目的成本账。 1899年,《完全的成本记录》使用了材料分类账卡片系统,并同时为库存 材料数量和价值设置了余额栏。 1904年,开始提到永续盘存制。 2、发料及其计价 1885年,梅特卡夫提出将材料的“真实成本”公布并登记到所有卡片上。 1905年,人们开始明确推荐在按不同价格购进原材料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计价。 20世纪20年代初,成本界的权威们开始更加仔细和深入地应对发料成本计价问题。 (二)直接人工会计的演进 1885年,《制造成本》总结出一套相当完整的人工工时及雇员成本报告与记录制度。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第7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1 章总论 1.1考点难点归纳 一、成本的内涵 1.广义成本与狭义成本 (1)广义成本泛指所有耗费。 (2)狭义成本专指对象化的耗费,即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耗费。 2.理论成本内涵与实际成本概念 理论成本的内涵: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二、成本的作用 (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3)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 1.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历程 (1)成本会计的产生(20 世纪20 年代以前) (2)成本会计的发展(20 世纪20 年代至80 年代中期) (3)成本会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今) 2.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 现代成本会计是会计的总体框架下的一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既服务于财务会计又服务于管理会计,而且有越来越偏重于管理会计的趋势。 四、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1.成本会计的职能 (1)反映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就是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支出,以及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的功能。 (2)监督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监督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能。 2.成本会计的任务 (1)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2)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 (3)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4)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五、成本会计的对象 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所计算的成本(包括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可称为财务成本;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所计算的成本,可称为管理成本。成本会计的对象,总括地说包括各行业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六、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1.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 (1)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 (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过程

引言: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一个重要的分支,在企业的运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职能,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进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控制和加强企业经营的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它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行存在,相互之间进行信息的联系、共享、交叉,看似各个学科(分支)都在尽力扩大自己的范围,拉长自己的战线,形成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浪费了管理资源加提高了成本,其实不然,成本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过程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此时出现了成本会计的萌芽。此阶段主要是以分批法和分步法的成本会计制度,以计算作为核心,称之为记录型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此时尚未出现。随着管理科学和实践的变革,成本会计的原理及方法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世纪末20 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标准成本制度的提出和应用, 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标准化成本制度和成本的预测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随后20 世纪50年代起,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过程、电子计算机等的广泛应用,成本会计的重点已转移为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周期的缩短、全球竞争的加剧, 成本会计的领域扩展到了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产品设计生命周期的管理也更加注重了内部组织的管理。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市场竞争优势,战略型相关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成本会计的发展是各种科学不断交融的再生产物1.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存在者很多的重叠相似之处。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

成本会计发展的历史规律

成本会计发展的历史规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在众多领域内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里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单能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产生的资源消耗情况很好地显现出来,而且还能对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本文就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深化了对成本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标签:成本会计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对于企业经济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成本会计的不断发展,目前它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成本会计是将企业的各项费用开支通过整理、归纳以书面形式呈报给企业经理,通过对以往成本构成和成本发生历史情况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及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利用,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成本问题是目前诸多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成本是整个企业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关注成本会计、研究成本会计也是现代企业经济取得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就成本会计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成本会计是如何形成的 自从商品生产出现之后,大部分商品生产商在商品在交换中所获得价值的最大化,就想方设法希望从交换商品后获得的商品价值中补偿其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价值,在商品生产出现后,商品生产商最大的愿望是在交换其生产的商品时,从已得的商品价值里抽取一部分来补偿商品生产时耗费的部分。为了让商品卖出的价值能补偿生产商品时耗费的价值,商品商开始对成本进行估计,为了能使估计成本和实际的生产耗费价值相吻合,开始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统计、计算、汇总,对于数额小的其它费用则按损失处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收集整理成本资料的重要性,于是便开始汇总和计算商品生产时所耗费的费用,经过一定时期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成本会计。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1. 成本会计的雏形 早在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Mcdici家族就已经在他们的毛纺织工厂中对产品的制造工艺设置了具体工艺流程,并对每一道工序的成本费用开支进行详细的记录、整理和计算,这就是成本会计的雏形阶段。到了十八世纪,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开始采用分批成本计算和分布成本计算对产品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十八世纪中期,英国人James在他所创办的制鞋厂设计了一套会计分录方案,分批法形成;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人Jhomp son在他的亚麻制袜厂对产品的生产步骤进行费用记录,计算出每一双长筒袜的生产所需费用,这样就逐渐建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论文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论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全文如下:成本会计从产生到今天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及内涵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快递公司、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一、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认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 一是过于注重生产成本,忽视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二是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无论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成本会计内容走入了盲目横向拓展的误区,使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这些曾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成本信息的失真而失去了其效用,因成本项目的过于简单而使控制缺乏针对性,因而实现不了成本会计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目标;另外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 三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大量内容的交叉重复,不利于学

关于论成本会计电算化

关于论成本会计电算化 题目1: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走进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组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成本会计领域中,也开始了迈向电算化的发展历程。本文将探讨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电算化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分析: 本部分主要分析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成本会计是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对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进而实现组织的效益最大化。早期的成本会计是以手工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错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算化成为了成本会计领域的新发展趋势。 1960年代,计算机开始进入企业管理领域,在此时的成本会计中,计算机仅仅用于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报告的输出,而且仅限于大型企业。19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推动了成本会计从手工操作向电算化的转变。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成本账务处理和成本控制,同时也包括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预算和成本分析。 198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成本会计系统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精度,同时还支持对成本数据的多角度分析。1990年代,全面推进信息化,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进一步加强。成本会计系统从简单的数据处理系统,向朝着信息和知识管理系统发展。随着ERP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引入, 成本会计的电算化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分析表明,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组织中的重要部分,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透明度等优点,不仅可以提高组织的成本控制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决策层的需求,进而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题目2: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优缺点分析 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优点和缺点,本文将对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优缺点进行具体分析,并探讨如何尽可能减少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缺点的影响,发挥电算化在成本会计中的优势。 分析: 本部分主要分析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1. 高效率: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数据处理,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高精度: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减少人为漏洞和错误,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度。 3. 高透明度: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全面透明,同时也让员工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工作情况。 4. 系统化: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全面的信息管理,实现

简述会计的发展历程

简述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职业,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以下是简述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章。 人类自从开始有财产所有权和经济交易时,就有了会计的需要。古代文明如埃及、中国和印度等国家,都有记录财务活动的记载。这些记载使用的是基本的会计方法和技巧,例如简单的记账和财务报表。然而,这些古代的会计方法仅仅是为了记录和监控财务交易的基本信息。 在中世纪,会计开始成为商业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的商人通过双记录系统和凭证的使用,开创了现代会计的雏形。这种双记录系统允许商人同时记录债务和贷款,从而更好地跟踪和监控他们的财务状况。这一体系成为现代会计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金融领域。 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会计开始发生了重大的 变革。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企业、复杂的财务交易和经济运营。会计的角色不再局限于记录交易和编制财务报表。它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以支持企业决策和管理。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会计师逐渐发展出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新的分支。 20世纪是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 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逐渐趋向于自动化和标准化。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师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改革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旨在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 准则。这一努力为全球企业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标准,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目前,会计已经成为一个高度专业化和多样化的领域。除了传统的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还涉及税务会计、审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等诸多领域。会计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需求。 总结来说,会计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简单的记账到现代化的双记录系统,再到今天的高度专业化和多样化,会计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会计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为企业和经济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成本核算制度发展

成本核算制度发展 引言 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以及发展空间。随着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成本核算制度也不断发展。本文将从成本核算制度的发展历程、现代成本核算制度的特点、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成本核算制度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成本核算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就开始逐渐展开。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和欧洲都作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发展出了一些基本的成本核算制度。其中,美国成本会计制度和欧洲成本会计制度是较为典型的代表。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适应企业大型化、复杂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新型成本核算制度被提出和实践。其中,日本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在质量和成本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现代成本核算制度的特点 现代成本核算制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记录一些成本数额,而是聚焦于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现代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 1.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现代企业已经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处理 和管理成本核算信息。 2.更注重预测性管理。现代企业通过成本核算制度实现对未来成本的预 测,以便更好地规划企业的发展。 3.以成本控制为主要目标。现代企业更注重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 制,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4.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企业将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成本核算制度 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使用。 成本核算制度发展方向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成本核算制度应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提高成本管控信息化水平。针对现代企业大量数据需求和成本控制的 要求,成本核算制度应更加注重信息化和数据化。

2.强化成本投入的策略性作用。企业应将成本控制与企业战略的规划相 结合,让成本控制策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 3.加强成本管理的实时性和精度。成本核算制度应更快的反映市场的变 化和企业运营的现状,实现成本控制更及时和精准。 4.以数据的深度挖掘提高成本管控能力。成本核算制度应更好地挖掘数 据的意义,对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以实现成本控制的深入优化。 企业实践 在企业实践中,不同的成本核算制度管理机制会有所区别,但其基本流程都是 类似的,包括预算、核算、分析、评价和改进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企业管理者需要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更新和改进成本控制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成本核算制度,确保其与企业的 业务模式相适应。 2.不断优化成本核算制度,寻求更高效的成本管理工具和方法,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 3.定期和全面地对成本控制策略进行评估和更新,增强企业对未来成本 控制和优化策略的预判力。 结论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而成本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企业的 利润和发展。随着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现代成本核算制度已经发展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方向。企业管理者应重视成本核算制度的管理,积极实践并持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