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越野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越野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越野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越野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越野车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章电动转向系统的来源及发展趋势 (1)

第二章转向系统方案的分析 (3)

1.工作原理的分析 (3)

2. 转向系统机械部分工作条件 (3)

3.转向系统关键部件的分析 (4)

4.转向器的功用及类型 (5)

5.转向系统的结构类型 (5)

6.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和类型 (7)

第三章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8)

1. 转向系的效率 (8)

2. 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8)

3. 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的关系 (8)

4. 传动系统传动比的计算 (9)

5. 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10)

6. 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11)

第四章转向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2)

1. 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以下图为例) (12)

2. 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12)

3. 动力转向机构的设计 (12)

4. 转向梯形的计算和设计 (14)

第五章结论 (16)

谢辞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需要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这就是所谓的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和保持汽车直线行使的机构,既要保持车辆沿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又要保证车辆转向的灵活性。转向性能是保证车辆安全,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动力转向系统则是一套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这样驾驶员就可以轻便灵活的操纵吨位较大的汽车转向,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行使安全性。

但是动力转向系统一直存在“轻”与“灵”的矛盾。为缓和这一矛盾,过去人们将减速器设计成壳变速比,在转向盘小转角时,以“灵”为主,在转向盘大转角时,以“轻”为主。但“灵”的范围只在转向盘中间位置附近,仅对高速行驶有意义,并且传动比不能随车速变化,所以这一方法不能根本解决矛盾。随着动力转向系统的产生,液压转向系统以其具有的转向操纵灵活、轻便,设计汽车时对转向器的结构形式的选择灵活性增大,并可以吸收路面对前轮产生的冲击等优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各国的汽车上普遍采用。但是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油耗量是很大的,约占整车燃油消耗量的3%,故这一弊端无法消除。后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的某些性能明显的优于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但是仍然不发根除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固有的遗憾。此外,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设计完后,转向系统的性能就确定了,不能在对其调节和控制。因此,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协调转向力与操纵“路感”的关系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是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之后产生的新的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电动机提供助力,助力大小由电控单元(ECU)实时调节和控制,可以较好的解决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不能解决的矛盾。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其突出的特点:

1、EPS系统能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提供最佳助力,减少由路面不平所引起

的对转向系统的扰动,改善汽车的转向特性,减少汽车低速行驶的转向操纵力,提高汽车高速行驶时的转向稳定性,进而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2、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装有电动系统的车辆和装有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车辆对比实验证明,在不转向情况下、装有电动转向系统的车辆燃油消耗降低2.5%,在使用转向的情况下,燃油消耗降低5.5%。

3、增强了转向跟随性。在EPS中电动机和助力机构直接相连,以使其能量直接用于车轮转向。这样增加了系统的转向惯量,电机部分的阻尼也使得车轮的反向和转向前轮摆振大大减小。因此转向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大大增强。

4、在EPS中由电动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在停车时间壳获得最大的转向

动力。同时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所必须的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密封件、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等。因此,其质量更轻、结构等紧凑,装配自动化程度高,维修简单。

(5)采用"绿色能源",适应现代汽车的要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最干净"的电力作为能源,完全取缔了液压装置,不存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液态油的泄漏问题,可以说该系统顺应了"绿色化"的时代趋势。该系统由于它没有液压油,没有软管、油泵和密封件,避免了污染。而液压转向系统油管使用的聚合物不能回收,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6)系统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布置方便,性能优越。由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模块化设计,所以不需要对不同的系统重新进行设计、试验、加工等,不但节省了费用,也为设计不同的系统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而且更易于生产线装配.该系统省去了装于发动机上皮带轮和油泵,留出的空间可以用于安装其它部件。许多消费者在买车时非常关心车辆的维护与保养问题。装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汽车没有油泵,没有软管连接,可以减少许多忧虑。实际上,传统的液压转向系统中,液压油泵和软管的事故率占整个系统故障的53%,如软管漏油和油泵漏油等.

目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取代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控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趋势,是一项紧扣现代汽车时代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是现代轿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正文

第一章电动转向系统的来源及发展趋势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符合现代汽车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思想,该系统由转向传感装置、车速传感器、助力机械装置、提供转向助力电机及微电脑控制单元组成。

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针对更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个基本发展阶段。

机械式的转向系统,由于采用纯粹的机械解决方案,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转向扭矩需要使用大直径的转向盘,这样一来,占用驾驶室的空间很大,整个机构显得比较笨拙,驾驶员负担较重,特别是重型汽车由于转向阻力较大,单纯靠驾驶员的转向力很难实现转向,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但因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1953年通用汽车公司首次使用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此后该技术迅速发展,使得动力转向系统在体积、功率消耗和价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8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变减速比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动力转向系统的技术革新差不多都是基于液压转向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变流量泵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变流量泵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处于比较高的行驶速度或者不需要转向的情况下,泵的流量会相应地减少,从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功耗。电动液压转向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转向泵,由于电机的转速可调,可以即时关闭,所以也能够起到降低功耗的功效。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使驾驶室变得宽敞,布置更方便,降低了转向操纵力,也使转向系统更为灵敏。由于该类转向系统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目前在部分乘用车、大部分商用车特别是重型车辆上广泛应用。但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系统布置、安装、密封性、操纵灵敏度、能量消耗、磨损与噪

声等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应运而生,它是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之后产生的新的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电动机提供助力,助力大小由电控单元(ECU)实时调节和控制,可以较好的解决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不能解决的矛盾。且拥有许多液压转向系统没有的优势,所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取代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趋势,是一项紧扣现代汽车时代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是现代轿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二章转向系统方案的分析

1.工作原理的分析

首先,转矩传感器测出驾驶员施加在转向盘上的操纵力矩,车速传感器测出车辆当前的行驶速度,然后将这两个信号传递给ECU;ECU根据内置的控制策略,计算出理想的目标助力力矩,转化为电流指令给电机;然后,电机产生的助力力矩经减速机构放大作用在机械式转向系统上,和驾驶员的操纵力矩一起克服转向阻力矩,实现车辆的转向。

2.转向系统机械部分工作条件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扭距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控制单元(ECU)、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离合器等,如下图所示。

在EPS系统中,传感器主要应用了扭距传感器、转速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扭距传感器时刻检测转向盘的运动状况,将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方向、角度、信息传送给控制单元作输入信号。转速传感器用于测量转向盘的旋转速度,速度传感器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两者的测量结果同样送到控制单元作为输入。

控制单元是EPS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EPS系统研究的重点。目前普遍将控制单元设计为数字化,一般以一个八位或十六位微处理器为核心,外围集成A/D电路、输入信号接口电路、报警电路、电源。要求具有简单计算、查表、故障诊断处理、储存、报警、驱动等功能。

电动机的功能是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输出适宜的辅助扭矩,是EPS的动力源。电动机对EPS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是EPS的关键部件之一,所以EPS对电动机很重要。不仅要求低转速大扭矩、波动小、转动惯量小、尺寸小、质量轻,而且要求可靠性高、易控制。在现有设计中电动机主要采用直流电动机和无刷永磁式电动机,驱动电路根据采用的电动机和控制策略不同而不同。

EPS的减速机构与电动机相连,起减速增扭作用。常采用涡轮蜗杆机构,也有采用行星齿轮机构。

EPS的离合器,装在减速机构的一侧,是为了保证EPS只有在预先设定的车速行驶范围内起作用。当车速达到某一值时,离合器分离,电动机停止工作,转向系统转为手动转向。另外,当电动机发生故障时离合器将自动分离。

由图可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机械转向机构基础上增加信号

传感装置、控制单元和转向助力机构。EPS的转向轴由靠扭杆相连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组成。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向拉杆使车轮转向,输出轴除通过扭杆与输入轴相连外,还经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离合器与主力电动机相连。驾驶者在操纵转向盘时,给输入轴输入了一个角位移,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相对角位移使扭杆受扭,扭距传感器将扭杆所受到的扭矩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入电控单元;与此同时,车速传感器检测到的车速信号页输入电控单元,电控单元综合转向盘的输入力矩、转向方向以及车速等信号,判断是否需要力矩以及力矩的方向。若需要力矩,则依照既定的助力控制策略来计算电动机助力转矩的大小并输出相应的信号给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提供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给电动机,电动机输出相应的转矩由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放大再施加给转向轴起助力作用,从而完成实时控制助力转向;若出现故障或超出设定值则停止给电动机供电,系统不提供助力,同时,离合器切断,以避免转向系统受电动机惯性力矩的影响。系统转为人工手动助力。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3.转向系统关键部件的分析

(1)转矩传感器

转矩传感器是测量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的大小和方向的,有的转

矩传感器还能测量转向盘的转角的大小和方向。转矩传感器有接触式和非

接触式两种。二者比较起来,由于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体积小,而且精度

高,所以采用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

(2)电磁离合器

EPS系统助力一般都是在一个设定的范围,当车速低于某一个特定值时,系

统提供转向助力,保证转向的轻便性;当车速处于设定值之间时,电动机

停止工作,系统处于休眠状态,离合器分离,以切断辅助动力,另外,当

EPS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离合器自动分离,此时仍然可利用手动控制转向,

保障系统的安全性,EPS系统中电磁离合器应用较多的为单片干式电磁离合

器。

(3)电动机

助力电动机是EPS系统的主要动力源,它根据ECU的控制指令在不同的工况下输出不同的助力力矩,对整个EPS系统性能影响很大。对电动机的选择要求是: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调速特性和随动特性并易控制,还要求输出波动小、低转速大转矩、转动惯量小、尺寸质量轻等,因此常采用无刷式永磁直流电动机。(4)减速机构

减速机构是EPS中不可缺少的组件,它把电动机的输出减速放大后再传递

给执行部件。目前实用的减速机构有多种组合方式,采用较多的是蜗轮蜗

杆与转向轴驱动组合式。

4.转向器的功用及类型

转向器是转向系中减速增大转矩的装置,其功能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节

的力并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它实质上是一个减速器,以达到驾驶员驾驶省

力,减轻其疲劳程度之目的。转向器的结构形式很多,通常按其传动幅结

构形式来分类。常见的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球面蜗杆滚轮式、蜗杆

指销式。

5.转向系统的结构类型

根据助力电动机助力位置不同,可分为转向轴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齿轮轴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齿条轴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向轴助力式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固定在转向轴的一侧,通过减速机构与转向轴相连,直接驱动转向轴助力转向,如图所示。

齿轮助力式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减速机构与小齿轮相连,直接驱动齿轮助力转向,如图所示。与转向轴助力式相比,可以提供较大的转向力,适用于中型车。其助力控制特性方面增加了难度。

齿条助力式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减速机构直接驱动齿条提供助力,与转向器小齿轮助力式相比,齿条助力式可以提供更大的转向力,适用于大型车。对原有的转向传动机构有较大的改变。

6.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和类型

它的功用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到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节,使两侧转向轮偏转,且使两转向轮偏转角按一定关系变化,以保证汽车转向时车轮与地面的相对滑动尽可能小。同时,还承受由于路面不平而引起的冲击振动,以稳定汽车方向,避免转向盘由于路面的冲击而出现的打滑现象。

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因行驶悬架的不同,可分为独立悬架转向传动机构和非独立悬架转向传动机构。

第三章 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1.转向系的效率

根据效率定义,因功率输入来源不同,转向器的效率有正、逆效率之分。 功率由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用符号η+

表示,反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η-表示。

影响转向系的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质量制造等,同一类型的转向器因结构不同,效率也有较大的差别。转向系的逆效率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和驾驶员的安全。对于逆效率高的转向器而言,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经过转向系统可大部分传递到方向盘,这种转向器称为可逆式的。 2.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转向系的传动比由转向系的角传动比0 i 和转向系的力传动比p i 所组成。从轮胎接地中心作用在两个轮上的合力w F 2与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h F 之比称为

力传动比。方向盘的转角和驾驶员同侧的转向轮转角之比,称为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3.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的关系

如上所述,力传动比可以用以下的式子表示:

p i =Fh

Fw 2 (1) 轮胎和地面之间的转向阻力w F 和作用在转向节上的转向阻力r M 有以下关系:

w F =a

Mr (2) a —车轮转臂,指主销延长线至地面的交点到轮胎接地中心的距离。

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h F 可以由下面的式子来表示:

h F =Rsw

Mh (3)

式中 h M —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矩,

sw R —方向盘的作用半径。

将公式(2)和(3)代入(1)后,得

p i =

Mra

sw Mr R 2 (4) 如果忽略摩擦损失,Mh Mr 2可以表示: h r M M /2=0

θ?=0ωi (5) 将(5)代入(4)之后,得到

p i =0ωi ·a

Rsw (6) 由(6)可知,力传动比p i 与sw R 、a 和0ωi 有关。车轮转臂a 越小,力传动比p i 越大,转向越轻便。但是a 值过小的话,会由于车轮和路面的之间的表面摩擦力的增加,反而增大了转向阻力。对于一定的车型,可以用实验方法确定a 值的最小极限值。通常货车的a 值在40—60mm 之间,轿车的a 值取0.4—0.6的轮胎胎面的宽度。对于一定的汽车而言,sw R 和a 都是一个常值,故力传动比p i 与角传动比0ωi 成正比关系。

4.传动系统传动比的计算

汽车在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的原地转向阻力矩,可用下面的半经验公式计算:

r M =P

G 313μ

mm N ? (7) 式中 1G ——前轴静负荷,N ;

μ——轮胎和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一般在0.7左右;

P ——轮胎气压,2/mm N 。

由于满载时,前轴负荷45---49.5%;空载时,51---56%,所以

1G =1700×55%×9.8=9163N

即 r M =6.3736563

.0)9163(37.03=mm N ? 由于轮胎选用205/55R16V 型号,其宽度为205mm ,那么,

a =0.4×205=82mm ;

w F =a M r =8.455682

6.373656=N 取h F =200N ,则

p i =200

28.4556?=h w F F 2=45.6 由于p i =0ωi ?a

R sw , 即0ωi =p i ?

sw R a =45.6×20082≈18.7 5.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啮合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之间的间隙。啮合间隙又称为传动间隙。研究啮合特性的意义,在于它与直线行驶状态的稳定性和转向器的使用寿命有密切关系。汽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时,转向器传动副的啮合间隙可能有两种情况:没有间隙或者有间隙。在后一种情况下,一旦转向器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就能在间隙的范围内,允许转向轮偏离原来的行驶位置,而使汽车失去安稳性。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求传动副的啮合间隙在方向盘处于中间或附近位置上时要极小,最好无间隙,以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因为汽车用小转弯行驶的次数多于大转弯,所以转向器传动副工作表面磨损不均匀。传动副中间位置的磨损要大于两端的磨损。当中间位置的间隙达到一定程度的时,驾驶员将无法确保行驶的稳定性,此时要对间隙进行重新调整,借以消除所产生的间隙,调整后要求方向盘能及时圆滑地从中间位置转到两端,而无卡住现象。

如果设计的是使转向器的传动副各处具有均匀的间隙,就不能达到上述的

要求,因为当中间位置磨损出现间隙后,经过调整,该处的间隙虽然可以消除,但是在方向盘转到底以前必然要卡住,使之不能继续使用。为了延长转向器的使用寿命,应当使传动副的啮合间隙在离开中间位置以后逐渐增大。

6.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就转向操纵机构的灵敏度而言,最好是转向盘和转向节运动能同步开始并能同步结束。然而,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整个转向系统中,各个传动件之间必存在着转配间隙,而且,这些间隙将随着零件的磨损而逐渐增大。在转向盘转动的开始阶段,驾驶员对转向盘的转向力矩很小,因为只用来克服转向系的内部摩擦,称为转向盘的空转阶段。此后,才需要对转向盘施加更大的力来克服从车轮传到转向节的阻力矩,从而实现汽车的转向。转向盘在空转阶段的角行程,称为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第四章 转向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以下图为例)

sin =αR

L =46328.058002687= 5990.27=α°

tan B

R L -?=

αβcos 7334.03664268714765900.27cos 58002687==-?= =β36.2545°

2.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转向器的齿轮采用斜齿轮,齿轮模数在2~3mm 之间,主动小齿轮齿数在5~7之间,压力角取20α=?,螺旋角在9~15??之间。故取小齿轮16z =,2.5n m =,10β=?右旋,压力角20α=?,精度等级8级。

3.动力转向机构的设计

(1)转矩传感器的选择

本此设计选择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它主要由滑块、钢球、环和电位器组成。钢球通过螺旋球表面固定在输入轴外侧的螺旋球槽盒和滑体内侧的球洞里。

中英文文献翻译—重型越野汽车断开式驱动桥的研发

附录 附录A Heavy Off-Road Vehicle Drive Axle Of Breaking The important thing is, in the great assembly at th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Its basic function is increased by the transmission shaft or directly by the torque, came to the torque distribution to left and right drive wheels, and make the right and left wheel drive car has required the kinematics differential function, While carrying the spring load and the car wheel, the frame of the body through suspension or integral to plumb-line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force and moment force, Also the biggest transfer transmission torque, still under the bridge housing reaction torque. Drive structure and driving whe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spension structure. When driving wheel using a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using the broken open axles, When driving wheels adopt independent suspension, match with breaking drive axles, independent suspension. Look from exterior, independent suspension axles connectionless left and right of the whole bridge rigid driving wheel, shell is bridge housing, and other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is bridge is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frame or integral car transmission and driving whee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art of the quality of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with belong to the quality and the side of the drive wheels with independent suspension of elastic component and frame or weak connection for cars. Therefore, one on either side of the drive wheels can independently, relative to the frame or cars do, swing, left, and right shaft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hell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swing. Cars drive by breaking the suspension, and the quality of small and independent suspension matching, can make the driving wheels of various earthing and adaptability, good roads that can greatly reduce the cars in the rough road impact and vibration during the body decreases wheel and axle tilt, the dynamic loads of vehicle, improve and enhance average speed, Reduce the damage, improve its components reliability and prolong its service lif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eavy independent suspension of six x 6 cross-country car cut off from the drive axles, for example, is insufficient, th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dependent suspension drive axle of necessity and independent suspension

越野车改装知识大全

越野车改装知识大全 文本很长,有兴趣就耐心读完在我看来,越野所需的必要改装应该优先包括:防滚杆(敞蓬车)、轻卡轮胎、滑板(skid plate)、前绞盘、大功率发电机或双电瓶、后拖车接口、前后拖车钩、差速器锁、侧杠或踏板、前防撞架和后绞盘、便携式电动绞盘或手动绞盘。选装设备有:车载电台、GPS、前后辅助灯、悬挂升高、车身升高、大尺寸轮胎、差速器齿轮改装、车载电焊机、加强型5点安全带座椅、车载淋浴设备及前拖车接口。必需的改装防滚杆——CJ-5、CJ-7或牧马人这样的敞蓬车需要坚固的防滚杆或防滚架,而且必须牢固地与车架相连接;即使是金属顶的封闭越野车,如能在驾驶座后方安装一个与车架相连的防滚杆也会在翻车时保障乘员的安全,因为车顶可能难以承受翻车时的冲击力。不过要想让大多数SUV车主在他们昂贵的车里装上一个丑陋的黑钢管也不现实,但如果你要开车去爬山的话,最好还是装一个。轮胎——有许多种轮胎可供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原厂装备的轮胎可能好用,也可能并不好用。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用轻卡轮胎。有些4X4车上装的是普通的乘用车轮胎,这种轮胎没有轻卡轮胎结实,在岩石上极易被扎破、胎壁破损。乘用车轮胎标志为P,如“P195”或“P205”;轻卡轮胎则冠以LT。可选用针对泥泞、雪地、高操纵性等的特殊轮胎。如果在乡村旅行意味着会遇到不同的地形——山路、土路、岩石路、泥泞、溪流、碎石路、沙地——所以“全地形”轮胎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标准尺寸的轮胎都是子午线轮胎,而大尺寸的轮胎就未必如此,但其多层结构也足够结实。在积雪或结冰的公路上行驶时,应该考虑使用带吸槽的全地形轮胎或雪地轮胎;主要在沼泽、湿地行驶时则要用泥地胎。Interco公司生产一种非常好的泥地胎,叫“超级湿地沼泽胎”;如果经常在有不同地形的乡村行驶则应该用Mickey Thompson轮胎公司的糙面“Baja Belted Sidebiter”。超级湿地胎和Baja 越野胎的胎面均有大突纹,称胎纹,在胎纹之间有大的间隙,使泥泞在轮胎转动时被甩出。要让这些大轮胎与你的车匹配,还必须用特殊的套件使车升高,以在车轮位置产生更大的空间。这些轮胎足以应付乡村路况,但在公路行驶时却不如全地形胎,主要是噪音大、难操纵。一些超级越野迷总是在车胎内装上内胎,认为这样可以加强真空胎而不易损坏。但使用内胎会使补胎过程复杂一些,不能用补胎钉补。我建议使用无内胎的轻卡轮胎,不用加内胎,但可以带一条内胎应急。如果胎壁的裂口太大,不能用补胎钉修复,你可以将轮胎从轮圈上扒下,用重磅钓鱼线将裂口缝上,然后在胎内侧用胶粘上内衬、放入内胎,这样至少可以让你把车开回营地,如果你慢点开,开回家也没问题。滑板——滑板可以保护车的底部。在车底安装钢质滑板可以保护转向机构、分动箱与变速箱、差速器、油箱及其它关键部件。滑板要用螺栓固定,而不是焊接在车上,这样在维修车辆时容易拆下;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滑板同时固定在车架与传动机构的部件上!要熟悉滑板的位置,这样就可以知道你的滑板能保护什么、不能保护什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 一、制图标准的制定: 1.1电器符号的定义: 电气图形符号、诊断系统图形符号世界各大公司所用不尽相同,我们根据ISO7639、DIN40900以及美、日主要汽车公司常用符号制定奇瑞公司的电气图形符号库,若有新的器

件没有相应的符号可以根据需要经电器部相关设计人员讨论通过后添加到该库里,以不断丰富更新符号库。

电路图的读图方式一般有正向读图和反向读图两种方法。正向读图一般是设计开发时计算电流分配,负荷计算时使用的一种思路、设计方法;反向读图一般是电路故障检修或优化局部电路时常用的方法,和正向读图方法基本相反。 正向读图法:由电源——电流分配盒——保险丝——控制开关——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输出——线路分流——用电设备(执行机构)——地。 二、整车电器开发设计输入 根据公司开发车型的市场定位、级别以及市场相关车型比较,电器项目负责人编制出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y)报公司审批,批准后的VTS表作为整车电器开发的设计输入,各专业组根据VTS要求编写详细的产品功能定义,技术要求。 三、单元电路设计格式规范 3.1功能定义:①根据VTS的要求讨论并制定主要单元电路、电器件零部件组成, 比如空调需要确定蒸发器结构类型、风门控制机构数量、传感器数 量、电子调速器、压缩机类型、冷凝器类型等,并应开始编制初级 BOM表; ②电器件的额定电压、工作电压范围、额定功率的确定; ③额定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电机阻转状态)、静态耗电电流的 确定(≤3mA)。 3.2电路原理图:根据各单元的功能确定需要整车输入的哪些信号,输出哪些信号, 信号的类型(触发信号,脉冲频率信号,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 信号参数。控制方面应该考虑继电器控制还是集成电路控制,对于 CAN-BUS需确定该单元的控制信息,系统状态实时检测信息,以 及故障检测信息需不需要在CAN上公布等。单元电路的设计输出

适合入门新手的越野车改装项目

适合入门新手的越野车改装项目 外面的世界很疯狂,为了消除生活压力带来的副作用,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来照顾自己。对一些人来说,下班后跑步放松一下,晚上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渡过一个特别的周末。虽然这对内心驯服的人来说是一个奇妙的想法,但对其他人来说,乐趣可能来源于乘坐4×4的越野车来证明他们的决心——挑战自然的意志,并到达他们最喜欢的山区度假胜地的山顶。辛苦的工作无疑是值得的,但为了到达目的地,你必须对你的越野车进行必要的升级,以确保你的徒步旅行尽可能顺利。但是你打算从哪里开始呢?这就是我们的切入点。 撇开审美,大多数人都认为为自己的车辆改装一些适用户外的附加设

备是绝对必要的——无论是为深夜返程提供更好的照明设备,还是为那些艰难情况脱困的绞盘功能,或者是升高的悬挂系统,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克服下一个大障碍,但上述改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才能打造一台符合你需求的越野车。为了降低这个门槛,给大家推荐一些新手改装入门方案。 一、越野轮胎 毫无疑问,升级的轮胎对于任何有抱负的越野爱好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件装备——它们不仅为你的出行提供了更结实的外观,而且在行驶稳定性方面还带来了惊人的正面强化。富有侵略性的越野轮胎意味着你在光滑的路面障碍物上会有更好的牵引力;在抓地力高、对比强烈的路面,比如凹痕的岩石和粗糙的木头上,牵引力更强。除了更好的攀爬和抓地能

力,你的车也将享受到更大的行驶能力,减少中途爆胎的机会。 也许在越野旅行中最扫兴的是廉价的、脆弱的轮胎出现故障——但是更大的胎面宽度、更好的花纹深度和定制的胎面类型将确保你应对的特定地形和路况。请记住,尺寸在这里并不重要——即使你使用与原车相同大小的轮胎,但有一个合理的越野轮胎性能提升,你的车辆会比它以前做得更好。更大的轮胎无疑会给你更高的离地高度,转化为更强的行驶能力,但切记一定不要超出你的悬挂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 二、悬架提升 如果你是重度越野爱好者,改变车辆的悬挂系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传统的弹簧和减震器都是在工厂里进行测试的,主要用于街道和城市道路使用,这意味着车辆户外越野的能力被原始制造商大大低估了。为了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方法

1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 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 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这时, 基本上是角输入。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 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 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 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 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 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 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实际上,没有哪 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 角(轮15°~25°围)使转向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 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 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倾角、 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统的 逆效率等。 2.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 2.4 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运动干涉应尽可能小,由于运动干涉使转向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汽车转弯行驶时,作用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作用,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

中美现役主要军用轮式汽车大PK(悍马与猛士)

汽车原理与信息技术 期末考试论文 任课教师:王文瑞 姓名:许炀 学号: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中美现役军用高机动性汽车大PK ——“悍马”与“猛士”的对决 目录 ——“悍马”与“猛士”的对决 (2) 引言: (2) 正文: (3) “悍马”到底是什么马? (4) “悍马”悍在何处? (5) “悍马”有几种? (7) “猛士”的由来 (10) “猛士”猛在哪里? (11) “猛士”VS M1097A2 (13)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自评成绩 (19) 关于这门课的建议 (19) 引言: 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兵器迷,当老师说要写期末论文的时候,我立刻就想到了把汽车与我喜爱的兵器、军事联系起来,想写写当今军车的潮流,轮式、履带式都涉及。不过在考虑到论文的可行性之后我便发现必须把话题范围缩小,我最终把文章主题确定在中美军用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汽车的横向比较上。参加比较的车型分别是通用旗下的“悍马”与东风帐下的猛士。

正文: 一、“悍马”与“猛士”的孽缘 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的售价、6.5升的排量让“悍马”一词在中国的语境里是奢侈、铺张的代名词,在美国呢,“悍马”超一流的机动性或许还象征着开拓、冒险精神。而民用“悍马”的风靡,自然离不开军用悍马在世界各地频繁上镜的“广告”效应。 无论是关于伊拉克、阿富汗战事的新闻,还是每年引进和未引进的若干部好莱坞战争大片,以及09、10年轰动一时的腾冲重工计划收购“悍马”事件,都极大的扩大了“悍马”这个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 而他的中国晚辈“猛士”则在07年正式加入解放军现役后一鸣惊人。由于在央视等主流媒体频繁出镜,且不乏“猛士大部分指标全面超过悍马”这类极具煽动性的标题,于是在CCTV强大的号召下,各大网站、军事、汽车论坛纷纷掀起了“关于猛士和悍马孰强孰弱问题的大讨论”。 可惜在笔者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各媒体之间相互复制的现象很普遍,而且多是数据、性能的铺陈,缺乏详细的对比。在报道中,媒体大都提到猛士的目标车是“悍马”A2型,但A2型到底在“悍马”家族中排位如何,在美军中服役状况如何,都未提及。甚至有的媒体把A2与“悍马”民用的H2型混为一谈。有鉴于此,笔者故作

大客车底盘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案技术要求 上

城市客车底盘 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案技术要求 (上半部分)

目录一.概述 二.系统设计概念及技术要求 1.车架 2.前后桥 3.前后桥悬架系统 4.轮胎 5.转向系统 6.制动系统 7.底盘自动集中润滑系统

一.概述 本稿所涉及的车型是传统城市客车。车辆主要实施动力系统及其附件系统更改、增加动力电池系统和动力系统电控系统等;所牵涉的其它相关系统,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对基本型的继承性为原则,进行设计更改或重新设计。整车造型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应性改进。 以下内容只涉及除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电池、电控)以外的以底盘为主的系统设计概念及主要技术要求。 所有相关的设计人员应通过了解设计概念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将特殊要求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系统概念给出的是依据法规、国标要求以及相应整车技术规范而形成的框架类描述和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必须在后续开发工作中得到响应,并且可能应个别特殊要求做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二.系统设计概念及技术要求 1. 车架 车架采用传统成熟的三段式整体结构,适应不同的系统安装要求,做相应的结构变动和设计调整,同时力求结构可靠和轻量化相结合,以满足底盘配置和可靠性要求。 结构型式参加下图: 主要尺寸参数—— 总长度(m):TBD 最大宽度(m):TBD 前悬(m):TBD 轴距(m):TBD 后悬(m):TBD

2. 前后桥 2.1 前桥 前桥总成采用两级落差前桥总成,其基本参数如下: (1) 额定负荷:7500Kg; (2) 轮距:2101mm,空气弹簧支座中心距:1180mm; (3)主销孔基准与空气弹簧支座安装平面参考距离:75mm;空气 弹簧支座安装平面与前轴中部工字梁上平面参考距离:130mm; (4)前轴定位系数:前轮外倾角0°、主销内倾角8°、主销后倾 角3.5°、前轮前束0~1.5mm; (5)最大转角:内轮为55°,外轮为相应值; (6)转向节臂回转半径:R263.3mm; (7)适用轮辋:8.25×22.5 (8)适用轮胎:11R22.5-16PR、295/80R22.5 (9)制动器规格:盘式制动器22.5″ 结构型式参见下图 2.2 后桥 后桥总成采用13吨级后桥总成,其基本参数如下: (1) 额定负荷:13000kg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姓名:席昌钱 学号:5 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 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

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转向系分析 (4) 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 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 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 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 7.结论 (24) 8.参考文献 (25)

1转向系设计 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基本参数 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 3.整备质量 12000kg 4.轮胎气压 2.转向系分析 对转向系的要求[3] (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 (2) 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 (3) 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 (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 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采用动力转向时,还应有转向动力系统。但对于中级以下的轿车和前轴负荷不超过3t的载货汽车,则多数仅在用机械转向系统而无动力转向装置。

Q-FDA 010-2016汽车转向横拉杆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最终版本)修订20160121——A汇总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FD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FD XXXXX—XXXX 汽车转向桥系统横拉杆总成结构、 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目录 前言............................................................................... III 汽车转向桥系统横拉杆总成结构、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横拉杆零部件尺寸及结构要求 (3) 4.1 球接头总成尺寸及螺纹 (3) 4.2 横拉杆与球接头总成螺纹连接精度 (3) 4.3 横拉杆总成紧固装置结构技术要求 (3) 4.4 转向横拉杆卡箍螺栓螺母技术要求 (4) 5 转向横拉杆总成装配技术要求 (4) 5.1 装配技术要求 (4) 5.2 横拉杆球头防尘罩装配密封要求 (4) 5.3 横拉杆总成润滑介质要求 (4) 5.4 外观及防护要求 (4) 6 台架试验项目 (5) 7 台架试验设备及条件 (6) 8 台架试验方法 (6) 8.1 球接头相关试验 (6) 8.1.1 球接头总成最大摆角测定 (6) 8.1.2 球接头总成摆动力矩T1测定 (6) 8.1.3 球接头总成旋转力矩T2测定 (7) 8.1.4 最大轴向位移量δ1测定 (8) 8.1.5 最大径向位移量δ2测定 (8) 8.1.6 球销锥面配合面积检测 (9) 8.1.7 球接头总成球销拔出力 (9) 8.1.8 球接头总成球销压出力 (9) 8.1.9 球接头总成常温耐久性试验 (10) 8.1.10 球接头总成高温耐久性试验 (10) 8.1.11 球接头总成低温耐久性试验 (11) 8.1.12 球接头总成泥水环境耐久性试验 (11) 8.1.13 球接头防尘罩泥水环境耐久性试验 (12) 8.1.14 球接头防尘罩臭氧环境耐久性试验 (13) 8.1.15 球接头总成球销弯曲疲劳 (14) 8.1.16 球接头总成盐雾试验 (14) 8.2 转向直拉杆臂与转向横拉杆臂疲劳试验 (14) 8.2.1 转向直拉杆臂疲劳试验 (14) 8.2.2 转向横拉杆臂疲劳试验 (15)

越野车参数翻译

主要技术参数: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驱动形式:4×4 Pattern 座位数 2 Number of persons with seats 发动机 Engine 制造厂商油机型号 Factory plate model of engine 缸径/行程mm Bore/stroke 额定功率kw Rated power 额定转速r/min Rated Rotational Speed 排量L Displacement L 注:可根据用户要求可匹配玉柴YC2105、YC2108,福建Lijia SL2105BN 或SL2110BN柴油发动机。 Note: customers can apply diesel engines according to their requirements, they can choose Yuchai YC2105, YC2108, Fujian Lijia SL2105BN or SL2110BN. 前驱动轴 Front drive shaft 后驱动轴 Rear drive shaft 外形尺寸: External Dimension 长×宽×高(mm) Length×Width×Height(mm) 车厢内尺寸(长×宽×高)mm Interior dimension of rear body (L×W×H) 整备质量kg 2300 Unladen Mass 装载质量kg 3000 Loading Mass 轴距mm 2520 Wheelbase 前/后轮距离mm 1535/1500 Distanc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最小转弯直径m ≤15 Minimum turning circle diameter 最小离地间隙mm ≥180 Minimum ground clearance 最小倾斜角% ≥20

毕业论文设计转向系统设计

目录摘要2 第一章绪论3 1.1汽车转向系统概述3 1.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概述9 1.3液压助力转向器概述10 1.4国内外发展情况12 1.5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1.6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 第二章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14 2.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14 2.2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16 2.3轮胎的选择17 第三章转向系设计概述18 3.1对转向系的要求18 3.2转向操纵机构18 3.3转向传动机构19 3.4转向器20 3.5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20 第四章.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22 4.1转向系的效率22 4.2传动比变化特性23 4.3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25 4.4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26 第五章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及设计26 5.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26 5.2其他转向器28 5.3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布置和结构形式的选择29 5.4数据的确定29 5.5设计计算过程31 5.6齿轮轴的结构设计35 5.7轴承的选择35 5.8转向器的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选择35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36 5.1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36 5.2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36 5.3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38 5.4动力转向的评价指标43

6.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45 6.1转向传动机构原理45 6.2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47 6.3转向横拉杆及其端部47 6.4杆件设计结果48 7.结论49 致谢49 摘要 本课题的题目是转向系的设计。以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为中心,一是汽车总体构架参数对汽车转向的影响;二是机械转向器的选择;三是齿轮和齿条的合理匹配,以满足转向器的正确传动比和强度要求;四是动力转向机构设计;五是梯形结构设计。因此本课题在考虑上述要求和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利用转向盘的旋转带动传动机构的齿轮齿条转向轴转向,通过万向节带动转向齿轮轴旋转,转向齿轮轴与转向齿条啮合,从而促使转向齿条直线运动,实现转向。实现了转向器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短,且零件数目少的优点又能增加助力,从而实现了汽车转向的稳定性和灵敏性。在本文中主要进行了转向器齿轮齿条的设计和对转向齿轮轴的校核,主要方法和理论采用汽车设计的经验参数和大学所学机械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其结果满足强度要求,安全可靠。 关键词:转向系;机械型转向器;齿轮齿条;液压式助力转向器 Abstract The title of this topic is the design of steering system.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to the design as the center, one vehicle parameters on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impact of vehicle steering; Second, the choice of mechanical steering; third rack gear and a reasonable match to meet the correct steering gear ratio and strength requirements; Fourth,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design; Fifth,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rapezoidal. Therefor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bove issues and factors that require study, based on the steering wheel rotary drive transmission shaft of the steering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through the universal joint drive shaft rotation gear shift, steering rack and steering gear shaft meshing, thereby encouraging steering rack linear motion to achieve steering. Simple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steering tight, short axial dimension, and the number of parts can increase the advantages of less pow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ensitivity. In this article a major design steering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shaft and the check, the main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experience in the use of automotiv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University of mechanical design school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results meet the strength

越野车的底盘分类

越野知识——揽胜运动版车身整合式底盘结构2008/7/24 13:03:00 来源:车168 类型:原创商家供稿 汽车的车身目前在全球有两大分类,即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然而当我们在了解有关路虎揽胜运动版的信息时,却发现它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车身整合式底盘结构”,它还有一种称呼,叫做“综合一体式车身”。这种特殊的车身到底与其他车型有何不同,它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非承载式车身主要为越野车所采用。这种车身在底盘部分设计了粗壮的梯形钢梁,整个悬挂系统,乃至动力传动部件,都安装在这个钢梁上。由于钢梁的强度可以设计得很高,远远超过采用钢板冲压焊接而成的承载式车身,这种特性往往被一些硬派越野车设计师所看重。直到现在,许多车迷仍然依据车辆的底盘是否装配有梯形钢梁,来衡量越野车的纯粹性。然而采用这种车身设计的车型,其舒适性与承载式车身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另外这种车身的重心往往较高,并不适合公路驾驶。 承载式车身首先是在轿车上采用的,它放弃了梯形钢梁,由钢板冲压焊接形成的车身框架承担了车辆的承载作用,悬挂系统、动力传动系统等等,都安装在这个一体化的车身框架上。由于其车身是一体化成型的,其在杜绝振动、隔绝噪音以及密封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优势,被注重舒适性的轿车广泛采用。随着SUV的公路化诉求越来越浓,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这种车身也被运用在一些注重舒适和公路性能的SUV上。

揽胜运动版的车身平台与发现3相同,这个平台的诞生,要晚于揽胜和神行者,是路虎旗下最新开发的车身平台。基于前面所说的承载式车身与非承载式车身的优缺点,越野与公路难以做到兼顾。作为越野王牌的路虎,显然要打破这种常规,揽胜运动版的车身平台,就是基于这种理念下诞生的。 从车身本身来说,它相当于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的结合体。首先这个车身保留了梯形钢梁,从而保证揽胜运动版具备足够的底盘强度,满足高强度越野的需求。同时揽胜运动版的乘员舱空间,则按照承载式车身标准设计,每个部位都经过应力测算,并保证有足够的密封性。路虎的工程师将这两个部分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既保证强度,又保证舒适性的目的。尽管这样的设计成本很高,但作为越野车的领军人物,显然路虎有义务做到这一点。 我们可以看出,揽胜运动版的车身内,仍然保留了梯形钢梁,那么揽胜运动版是如何做到兼顾公路性能的呢?这里又体现了路虎工程师的精妙之处。他们为揽胜运动版配备了四轮双叉臂独立悬挂,这是极富运动性的悬挂系统,它同样被运用在许多跑车上。在车身重心方面,设计师则通过空气悬挂来解决问题。由于空气悬挂可以轻松调整车身高度,使得揽胜运动版将底盘设置到最低时,可以拥有极佳的低重心,从而保证弯道性能。 所有这些都不会影响到揽胜运动版的越野能力,它的双叉臂悬挂极为粗壮,并且安装在梯形钢梁上,在越野时所拥有的强度,即使硬派越野车也不敢小觑。空气悬挂在此时也同样显现出威力,只需通过设定将悬挂系统升高,揽胜运动版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离地间隙极高的越野高手。是不是感觉很神奇,甚至不可思议?其实揽胜运动版的实际表现,比这些描述更加令人兴奋。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到惠通陆华的路虎体验中心去体验一番,相信你会对 此有更深的认识。

十大豪华霸气车

Top 10 FJ酷路泽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FJ酷路泽并不硬朗,通过性、越野性也并不那么令人惊叹。但是不可否认,他有着其它SUV所不具有的特性, 那便是“另类”的个性,白色的车顶、粗壮的挡泥板轮廓、背负式的裸露备胎以及带有弧度的后车窗无一不说明着这点,同时其“另类”中还略带怀旧的风格。

经典的FJ40 FJ车系其实由来很久,早在1954年,丰田BJ越野车被命名为Land Cruiser,而后FJ20的面世提高了Land Cruiser的知名度, 然而真正令这个品牌名声大噪的则是1960年FJ40的诞生。性能强悍的越野表现,加上刚硬和谐的外观风格,令其长时间畅销北美。为了纪念FJ40,2007年FJ酷路泽为此而生。

超越一般SUV 无论品质如何,FJ酷路泽总算是丰田的顶级SUV。虽和普拉多同平台,同样采用梯形车架,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和后四连杆式非独立悬挂 也都一样,但是34度和31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以及高达24.5厘米的最小离地间隙是普拉多力所不及的,这些也说明了FJ酷路泽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SUV越野范畴。

Top 9 Jeep牧马人罗宾汉 说到越野车就不能不说Jeep,这个作为越野车鼻祖的品牌承载了SUV 71年风雨历程,这71年的发展也印证了那句“不是所有的吉普都叫Jeep”的深刻含义。 要说在Jeep车型中谁最适合今天的主题,我想非牧马人莫属,这款Jeep品牌的顶级越野车也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dream czr。

“纯粹”的特性 Jeep的历史和二战联系很紧密,这个伴随着战争而生的品牌,其车型也是为了满足战争需要而开发的,军事用途是其主要特色, 牧马人(Wrangler)则是其中更多继承这一点的车型。牧马人最早是作为军事用途的越野车,而战后才转向民用,虽然相比军车其车身结构以及动力系统有所变化,但是却一直保持了军用车的外观特性——纯粹。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长春北车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规范 CBD-YF-DP-GF.1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目录 1 范围 (2)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设计准则 (3)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总布置的简要设计流程,规范了设计步骤,明确了底盘总布置的设计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6--12米的大中型营运客车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寸 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 GB/T 6326-2005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 GB/T 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 QC/T 299-2000 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 QC/T 301-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 QC/T 302-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3-1999 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 QC/T 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QC/T 465-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 QC/T 470-1999 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 QC/T 479-1999 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 483-1999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T 494-1999 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方法 QC/T 513-1999 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 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 QCT 545-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上述标准中确立的符号、代号、术语均适用于本标准。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客车底盘总成中各部分的主要性能、尺寸等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详参相应的标准。

基于MATLAB的汽车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开发.

基于MAT LAB 的汽车制动系统 3 设计与分析软件开发 孙益民(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 【摘要】根据整车制动系统开发需要, 利用MAT LAB 平台开发了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仿真软件。 该软件用户界面和模块化设计方法可有效缩短开发时间, 提高设计效率。并以上汽赛宝车为例, 对该软件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主题词】制动系汽车设计 统分成两个小闭环系统, 使设计人员更加容易把 1引言 制动性能是衡量汽车主动安全性的主要指标。如何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设计性能良好的制动系统一直是各汽车公司争相解决的课题。 本文拟根据公司产品开发工作需要, 利用现有MA T LAB 软件平台, 建立一套面向设计工程师, 易于调试的制动开发系统, 实现良好的人机互动, 以提高设计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握各参数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使调试更具针对性。 其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3软件开发

与图1所示的制动系统方案设计流程对应, 软件开发也按照整车参数输入、预演及主要参数确定, 其他参数确定和生成方案报告4个步骤实现。3. 1车辆参数输入 根据整车产品的定位、配置及总布置方案得出空载和满载两种条件下的整车质量、前后轴荷分配、质心高度, 轮胎规格及额定最高车速。以便获取理想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及应急制动所需面临的极限工况。 3. 2预演及主要参数确定 在获取车辆参数后, 设计人员需根据整车参数进行制动系的设计, 软件利用MAT LAB 的G U I 工具箱建立如图2所示调试界面。左侧为各主要参数, 右侧为4组制动效能仿真曲线, 从曲线可以查看给定主要参数下的制动力分配、同步附着系数、管路压力分配、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随路况的变化曲线, 及利用附着系数与国标和法规的符合现制动器选型、性能尺寸调节, 查看液压比例阀、感载比例阀、射线阀等多种调压工况的制动效能, 并通过观察了 2汽车制动系统方案设计流程的优化 从整车开发角度, 制动系统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系统方案设计、产品开发和试验验证三大环节。制动系统的方案设计主要包含结构选型、参数选择、性能仿真与评估, 方案确定4个环节。以前, 制动系统设计软件都是在完成整个流程后, 根据仿真结果对初始设计参数修正。因此, 设计人员往往要反复多次方可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而且, 在调试过程中, 一些参数在特定情况下的相互影响不易在调试中发现, 调试的尺度很难把握。 本文将整车设计流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主要参数的预演和确定、其他参数的预演和参数确定。即根据模块化设计思想, 将原来一个闭环设计系 收稿日期:2004-12-27 3本文为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2004年(第11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GB17675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编制说明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和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汽车电子的发展和对汽车安全、技术需求的提升使原标准的适应性出现了缺口,比如,希望通过消除机械转向管柱以提高乘员安全性、且更易适应左右置转向盘生产需求的转向操纵装置和转向车轮之间没有任何机械连接的线控转向技术;另外与挂车相关的转向标准的缺失,使GB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修订。 本标准修订任务来源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12月2日以国标委综合[2010]87 号文下达的制修订计划,归口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名称为《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计划编号为20101254-Q-339。 1.2 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主要起草单位: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清华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工作组成员:万兴宇、许迎光、陈春华、刘地、季学武、颜尧、

周中坚、谷杰、郁金龙、耿国庆、傅培根、王春宏、王良模、农蕃榛、邬世锋、朱春庆、朱德江、许庆卫。 1.3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修订工作组一直持续跟踪UN R7茏规的发展演变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修订,翻译UN R7法规原文,对比UN R79与GB17675-199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中的差异,评估GB 17675-XXXX 参照UNR79进行修订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同时结合转向分标委、汽车工程学会转向分会所组织的国内外汽车企业技术交流会,收集了大量信息和技术资料,掌握了最新的国内外现状及动态,并按照拟参照采用的UNR79法规,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多轮车辆摸底验证试验,积累了车辆转向系统的分析、试验数据。通过会议交流、调研和试验对比,系统深入地了解我国乘用车、商用车行业汽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因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 会,ADAS及智能驾驶相关内容,由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负责,本标准将不包含ADA及智能驾驶相关内容。通过对本标准相关技术条款的分析研究,将尽可能解除原有条款对ADA及智能驾驶可能产生的限制及约束。 主要技术研究活动如下: (1)第一次工作组会议 2015年07月15~16日,标准修订工作组在南京召开GB17675-XXXX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第一次工作组会议。来自南汽研究院、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