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第7章光放大器参考题答案 (1)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第7章光放大器参考题答案 (1)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第7章光放大器参考题答案 (1)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第7章光放大器参考题答案 (1)

第七章光放大器

复习思考题答案

1.光放大器在光纤通信中有哪些重要用途?

答:(1)利用光放大器代替原有的光电光再生中继器,能够大幅度延长系统传输距离。

(2)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它一方面可以同时实现多波长的低成本放大,另一方面,可以补偿波分复用器,波分解复用器、光纤光缆等无源器件带来的损耗。

(3)光放大器在接入网中使用,可以补偿由于光分支增加带来的损耗,使得接入网服务用户增加,服务半径扩大。

(4)光孤子通信必须依靠光放大器放大光信号,使光脉冲能量大到可以在光纤中满足孤子传输条件,从而实现接近无穷大距离的电再生段传输。

(5)光放大器在未来的光网络中必将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用途。

2.光放大器按原理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答:光放大器按原理不同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1)掺杂光纤放大器,就是将稀土金属离子掺于光纤纤芯,稀土金属离子在泵浦源的激励下,能够对光信号进行放大的一种放大器。

(2)传输光纤放大器,就是利用光纤中的各种非线性效应制成的光放大器。

(3)半导体激光放大器,其结构大体上与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相同。如果在法布里-派罗腔(Fabry-Perot cavity,F-P)两端面根本不镀反射膜或者镀增透膜则形成行波型光放大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就是行波光放大器。

3.光放大器有哪些重要参数?

答:光放大器参数主要有(1)增益;(2)增益带宽;(3)饱和输出光功率;(4)噪声指数。

4.简述掺杂光纤放大器的放大原理。

答:在泵浦源的作用下,掺杂光纤中的工作物质粒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得到了粒子数反转分布,从而具有光放大作用。当工作频带范围内的信号光输入时,信号光就会得到放大,这就是掺杂光纤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只是掺杂光纤放大器细长的纤形结构使得有源区能量密度很高,光与物质的作用区很长,有利于降低对泵浦源功率的要求。

5.EDFA有哪些优缺点?

答:EDFA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源于它的一系列优点:

(1)工作波长与光纤最小损耗窗口一致,可在光纤通信中获得广泛应用。

(2)耦合效率高。因为是光纤型放大器,易于与光纤耦合连接,也可用熔接技术与传输光纤熔接在一起,损耗可降至0.1dB,这样的熔接反射损耗也很小,不易自激。

(3)能量转换效率高。激光工作物质集中在光纤芯子,且集中在光纤芯子中的近轴部分,而信号光和泵浦光也是在近轴部分最强,这使得光与物质作用很充分。

(4)增益高,噪声低。输出功率大,增益可达40dB,输出功率在单向泵浦时可达14dBm,双向泵浦时可达17dBm,甚至可达20dBm,充分泵浦时,噪声系数可低至3~4dB,串话也很小。

(5)增益特性不敏感。首先是EDFA增益对温度不敏感,在100 C内增益特性保持稳定,另外,增益也与偏振无关。

(6)可实现信号的透明传输,即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可同时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高速率信号和低速率信号,系统扩容时,可只改动端机而不改动线路。

EDFA也有固有的缺点:

(1)波长固定,只能放大1.55 m左右的光波,换用其他基质的光纤时,铒离子能级也只能发生很小的变化,可调节的波长有限,只能换用其它元素。

(2)增益带宽不平坦,在WDM系统中需要采用特殊的手段来进行增益谱补偿。

6.EDFA有光纤通信中哪些应用?

答:EDFA在光纤通信中可以作用(1)光功率放大器;(2)光前置放大器;(3)光线路放大器;(4)本地网光放大器

7.EDFA有哪些泵浦方式?

答:(1)同向泵浦;(2)反向泵浦;(3)双向泵浦

8.简述喇曼光放大器的放大原理。

答:当入射激光功率增加到一定值时,光纤呈现非线性,入射激光发生散射,将一部分入射功率转移到另一较低的频率,如果这个低频光与高频光相比的频率偏移量由介质的振动模式所决定,这就是光纤中的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喇曼散射时strokes光显著增强,强度甚至可以和入射光功率相比拟,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相干性。这时候如果泵浦光和信号光(信号光波长在泵浦光的喇曼增益带宽内)通过光耦合器输入光纤,当这两束光在光纤中一起传输时,泵浦光的能量通过SRS效应转移给信号光,使信号光得到放大。泵浦光和信号光分别在光纤的两端输入,在反向传输的过程中同时能实现弱信号的放大,这就是喇曼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9.喇曼光纤放大器可分为哪两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光纤喇曼放大器可分为两类:分立式喇曼放大器(Raman Amplifier,RA)和分布式喇曼放大器(Distributed Raman Fiber,DRA)。

分立式喇曼放大器所用的光纤增益介质比较短,一般在10km以内,泵浦功率要求很高,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特,可产生40dB以上的高增益,像EDFA一样用来对信号光进行集中放大,因此主要用于EDFA无法放大的波段。

分布式喇曼放大器要求的光纤比较长,可达100km左右,泵浦源功率可降低至几百毫瓦,主要辅助EDFA用于WDM通信系统的中继放大。分布式光纤喇曼技术可大大降低信号的入射功率,同时保持适当的光信噪比。

10.喇曼光纤放大器的有哪些优缺点?

答:FRA具有以下优点。

(1)增益波长由泵浦光波长决定,只要泵浦源的波长适当,理论上可以得到任意波长的信号放大,增益谱调节方式可通过优化配置泵浦光波长和强度来实现。这样的FRA就可扩展到EDFA不能使用的波段,为波分复用进一步增加容量拓宽了空间。

(2)增益介质可以为传输光纤本身,如此实现的FRA称为分布式放大,因为放大是沿光纤分布作用而不是集中作用,光纤中各处的信号光功率都比较小,从而可降低各种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这一点与EDFA相比优势相当明显,因为增益介质是光纤本身,即使泵浦源失效,也不会增加额外的损耗,而EDFA只能放大它能放大的波段,对不能放大的波段由于光纤掺杂的作用会大大增加信号光的损耗,将来如果发展到全波段,只能用波分复用器将信号分开,让它放大它只能放大的波段,其它波段则需要另外的光放大器。使得EDFA插入损耗小的优点消失。在分布式FRA却能够在线放大,不需要引入其它介质。

(3)噪声指数低,可提升原系统的信噪比。它配合EDFA使用可大大提升传输系统的性能。降低输入信号光功率或增加中继距离。

(4)喇曼增益谱比较宽,在普通光纤上单波长泵浦可实现40nm 范围的有效增益,;如果采用多个泵浦源,则可容易地实现宽带放大。

(5)FRA 的饱和功率比较高,有利于提高信号的输出光功率。

(6)喇曼放大的作用时间为飞秒(10-15s )级,可实现超短脉冲的放大。

FRA 主要有以下缺点。

(1)喇曼光纤放大器所需要的泵浦光功率高,分立式要用几瓦到几十瓦,分布式要用到几百毫瓦,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才限制了FRA 的发展。不过目前已经有了功率达几十瓦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不过目前价格还比较昂贵。它也是决定FRA 能否迅速商品化的主要前提。

(2)作用距离太长,增益系数偏低,分立式FRA 作用距离为几公里,放大可达40dB ,分布式喇曼放大器作用距离为几十到上百公里,增益只有几个dB 到十几个dB ,这就决定了它只能适合于长途干线网的低噪声放大。

(3)对偏振敏感,泵浦光与信号光方向平行时增益最大,垂直时增益最小为0,由于目前使用的普通光纤都不保偏,模式混扰的原因使得表现为增益偏振无关。

11.喇曼光纤放大器使用过程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在平时维护过程中应从哪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答:喇曼光纤放大器一般有几组不同波长高功率激光器同时泵浦,泵浦总功率甚至超过30dBm ,所以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光缆线路安全、仪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①目前商用的喇曼放大器一般都是后向泵浦,泵浦光从信号光的输入端反向输出,这与我们平时维护其他设备完全不同。②后向泵浦光功率一般很高,超出了机房一般光功率计,包括光谱分析仪的测试范围,不要试图直接测试泵浦光的输出功率。泵浦光波长在光纤里传输损耗较小,如果喇曼光纤放大器没有断开,100km 之外的光时域分析仪(OTDR )的光检测器件完全可能被烧毁。③裸眼短时间可容忍的激光功率为1mW ,400mW 的漫反射光都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无论机房维护还是光缆施工,都不要去直视或使用显微镜观察带有激光的光纤端面。④连接喇曼光纤放大器的尾纤端面要求为APC 或更低反射损耗端面,而且要保证端面清洁,否则会烧毁尾纤,尾纤的弯曲半径过小同样会烧毁尾纤。⑤接近喇曼放大器端至少25km 里的光缆固定熔接点要求熔接质量良好,否则会烧坏熔接点或者降低喇曼光纤放大器的增益。

12.

13. 简述布里渊放大器的光放大原理。

答:物体内部会持续产生微弱的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很高(一般在109Hz 左右),人耳是听不见的,它对通过物质的光波会产生作用。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推导出布里渊散

射公式:2

sin 200θv c vn v v v v p p

s =±= ν0、νs 、νp 分别代表入射光、散射光和超声波的频率,ν代表超声波的速度,c 是光波的传播速度,n 是物质的折射率,θ为散射光传播方向和入射光传播方向之间的夹角。

当光场强度达到一定数值(ITU 规范中对G ..652光纤的门限功率建议在1320nm 处为

6.4mW ,1550nm 处为5.3mW )时,由于材料和物质之间光的往复传播,就出现多级波长间隔相等的受激布里渊光波。就石英光纤而言,这个频率间隔约在11GHz 左右。

在光纤通信领域,SBS未来最有可能的用途就是受激布里渊放大器。受激布里渊放大器与受激喇曼(SRS)放大器相比,其增益要高300倍左右。目前它的应用主要受限于布里渊频移量比较小(一般只有十几GHz左右)。但是,随着复用波长数目的增加,有关它的研究又多了起来,它可能成为高增益、低噪声的光纤放大器。

14.简述SOA光放大原理。

答:半导体激光放大器,其结构大体上与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相同。如果在法布里-派罗腔(Fabry-Perot cavity,F-P)两端面根本不镀反射膜或者镀增透膜则形成行波型光放大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就是行波光放大器。

由于半导体放大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功耗低、寿命长、易于同其它光器件和电路集成、适合批量生产、成本低以及可实现增益兼开关功能等特性,在全光波长变换、光交换、谱反转、时钟提取、解复用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特别是目前应变量子阱材料的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研制成功,已引起人们对SOA的广泛研究兴趣。

14. EDFA与EDWA有什么区别?

答:掺铒波导放大器(EDWA)是由嵌入非晶体掺铒玻璃基片上的波导组成的。铒原子在1550nm光纤窗口上提供增益。掺铒波导放大器固有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它不需要数以米计的光纤,并且能够集成多种功能,其小巧的尺寸很适合于有限的空间。目前,最小的掺铒波导放大器模块可以在1535nm波长窗口上获得15dB的增益,其体积只有130 mm×11 mm×6mm。

另外,在接入网和城域网应用中,EDW A可以提供比EDFA更好的性能价格比。虽然对性能要求较高的长途WDM传输而言,多级EDFA仍然优于EDW A,但EDWA的持续发展将逐步缩小二者的差距。EDW A的性能参数如下:峰值波长可获得15dB增益,在整个C波段噪声系数为4.5dB,输出功率为7dBm(双泵浦时为12dBm)。

数据库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 2 ?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答: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6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I )数据库定义功能;(2 )数据存取功能; (3 )数据库运行管理;(4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8 ?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答: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 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 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12 ?学校中有若干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 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可由 若干学生选修。请用E —R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 答:实体间联系如下图所示,联系-选修有一个属性:成绩。 各实体需要有属性说明,需要画出各实体的图(带属性)或在下图中直接添加实体的属性,比如:学生的属性包括学号、姓名、性别、身高、联系方式等,此略。 13 ?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 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

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请用 E 一R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 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答:各实体需要有属性,此略。 联系组成、制造、储存、存放都有属性:数量。 20 ?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 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 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 常是模式的子集。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 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数据库系统 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这两层映像保 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2 ?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 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答: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当模式改变时(例如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据类型等),由数据库管 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邓大鹏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1、第一根光纤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损耗是多少? 答:第一根光纤大约是1950年出现的。传输损耗高达1000dB/km 左右。 2、试述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关系。 答: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送机、光纤光缆、中继器和光接收机组成。 系统中光发送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生成的光信号注入光纤光缆,调制过的光信号经过光纤长途传输后送入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将光纤送来的光信号还原成原始的电信号,完成信号的传送。 中继器就是用于长途传输时延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 3、光纤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答: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节省有色金属和原材料等优点;但它也有抗拉强度低,连接困难,怕水等缺点。 第二章 光纤和光缆 1.光纤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何作用? 答:光纤是由折射率较高的纤芯、折射率较低的包层和外面的涂覆层组成的。纤芯和包层是为满足导光的要求;涂覆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的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柔韧性。 2.光纤是如何分类的?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是如何表示的? 答:(1)按照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以将光纤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按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量,可以将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按光纤的工作波长可以将光纤分为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按照ITU-T 关于光纤类型的建议,可以将光纤分为G.651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G .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G .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G.654光纤(截止波长光纤)和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光纤;按套塑(二次涂覆层)可以将光纤分为松套光纤和紧套光纤。 (2)阶跃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 2 1 ?? ?≥<=a r n a r n r n 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 2121? ????≥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数据库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 2 .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答: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6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 l )数据库定义功能;( 2 )数据存取功能; ( 3 )数据库运行管理;( 4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8 .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答: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12 .学校中有若干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可由若干学生选修。请用 E 一R 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 答:实体间联系如下图所示,联系-选修有一个属性:成绩。 各实体需要有属性说明,需要画出各实体的图(带属性)或在下图中直接添加实体的属性,比如:学生的属性包括学号、姓名、性别、身高、联系方式等,此略。 13 .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请用 E 一R 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答:各实体需要有属性,此略。 联系组成、制造、储存、存放都有属性:数量。

20 .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 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2 .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答: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当模式改变时(例如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据类型等),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1.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答案。在CPU中: (1)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寄存器是(IR ); (2)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AR ) (3)算术逻辑运算结果通常放在(DR )和(通用寄存器)。2.参见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存数指令“STO Rl,(R2)”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寄存器Rl的内容传送至(R2)为地址的主存单元中。标出各微操作信号序列。 解: STO R1, (R2)的指令流程图及为操作信号序列如下:

STO R1, (R2) R/W=R DR O, G, IR i R2O, G, AR i R1O, G, DR i R/W=W 3.参见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取数指令“LAD (R3),R0”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R3)为地址主存单元的内容取至寄存器R2中,标出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解: LAD R3, (R0)的指令流程图及为操作信号序列如下:

PC O , G, AR i R/W=R DR O , G, IR i R 3O , G, AR i DR O , G, R 0i R/W=R LAD (R3), R0 4.假设主脉冲源频率为10MHz ,要求产生5个等间隔的节拍脉冲,试画出时序产生器的逻辑图。 解:

5.如果在一个CPU 周期中要产生3个节拍脉冲;T l =200ns ,T 2=400ns ,T 3=200ns ,试画出时序产生器逻辑图。 解:取节拍脉冲T l 、T 2、T 3的宽度为时钟周期或者是时钟周期的倍数即可。所以取时钟源提供的时钟周期为200ns ,即,其频率为5MHz.;由于要输出3个节拍脉冲信号,而T 3的宽度为2个时钟周期,也就是一个节拍电位的时间是4个时钟周期,所以除了C 4外,还需要3个触发器——C l 、C 2、C 3;并令 211C C T *=;321C C T *=;313C C T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图如下: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光纤通信原理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光纤通 信原理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光纤通信原理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光纤通信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23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目前光纤通信三个实用的低损耗工作窗口是( ) A.0.85 μm,1.27 μm,1.31 μm B.0.85 μm,1.27 μm,1.55 μm C.0.85 μm,1.31 μm,1.55 μm D.1.05 μm,1.31 μm,1.27 μm 2.在薄膜波导中,导波的基模是( ) A.TE0B.TM0 C.TE1D.TM1

3.在SiO2单模光纤中,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互相抵消,总色散等于零时的光波长是( ) A.0.85 μmB.1.05 μm C.1.27 μmD.1.31 μm 4.在阶跃型光纤中,导波的传输条件为( ) A.V>0B.V>Vc C.V>2.40483D.V<Vc 5.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的一个缺点是( ) A.光谱较宽B.温度特性较差 C.与光纤的耦合效率较低D.平均发光功率较小6.EDFA光纤放大器作为光中继器使用时,其主要作用是( ) A.使信号放大并再生B.使信号再生 C.使信号放大D.降低信号的噪声 7.目前,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最高可达( ) A.40 dB左右B.30 dB左右 C.20 dB左右D.10 dB左右 8.STM-16信号的码速率为( ) A.155.520 Mb/sB.622.080 Mb/s C.2 488.320 Mb/sD.9 953.280 Mb/s 9.对于2.048 Mb/s的数字信号,1 UI的抖动对应的时间为( )

数据库原理课后题答案

数据库原理课后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1章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成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人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机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呃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对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7.定义并解释下列术语。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 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DDL:数据库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 句。 8.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光纤通信课后第2章习题答案

光纤通信课后第2章习题答案

第2章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2-1 用光线光学方法简述多模光纤导光原理 答:现以渐变多模光纤为例,说明多模光纤传光的原理。我们可把这种光纤看做由折射率恒定不变的许多同轴圆柱薄层n a 、n b 和n c 等组成,如图 2.1.2(a )所示,而且 >>>c b a n n n 。使光线1的入射角θA 正好等于折射率为n a 的a 层和折射率为n b 的b 层的交界面A 点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a b c arcsin )ab (n n =θ,然后到达光纤轴线上的O'点。而光线2的入射角θB 却小于在a 层和b 层交界面B 点处的临界角θc (ab),因此不能发生全反射,而光线2以折射角θB ' 折射进入b 层。如果n b 适当且小于n a ,光线2就可以到达b 和c 界面的B'点,它正好在A 点的上方(OO'线的中点)。假如选择n c 适当且比n b 小,使光线2在B '发生全反射,即θB ' >θC (bc) = arcsin(n c /n b )。于是通过适当地选择n a 、n b 和n c ,就可以确保光线1和2通过O'。那么,它们是否同时到达O'呢?由于n a >n b ,所以光线2在b 层要比光线1在a 层传输得快,尽管它传输得路经比较长,也能够赶上光线1,所以几乎同时到达O'点。这种渐变多模光纤的传光原理,相当于在这种波导中有许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着的自聚焦透镜,把光线局限在波导中传输,如图2.1.1(b )所示。

图2.1.2 渐变(GI)多模光纤减小模间色散的原理 2-2 作为信息传输波导,实用光纤有哪两种基本类型 答:作为信息传输波导,实用光纤有两种基本类型,即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当光纤的芯径很小时,光纤只允许与光纤轴线一致的光线通过,即只允许通过一个基模。只能传播一个模式的光纤称为单模光纤。用导波理论解释单模光纤传输的条件是,当归一化波导参数(也叫归一化芯径) V时,只有一种模式,即基模01LP(即零次模,.2 405 N= 0)通过光纤芯传输,这种只允许基模01LP传输的光纤称为单模光纤。 2-3 什么叫多模光纤?什么叫单模光纤 答:传播数百到上千个模式的光纤称为多模(MultiMode,MM)光纤。 2-4 光纤传输电磁波的条件有哪两个 答:光纤传输电磁波的条件除满足光线在纤芯和包层界面上的全反射条件外,还需满足传输过程中的相干加强条件。

第五章微机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五 一. 思考题 ⒈半导体存储器主要分为哪几类?简述它们的用途和区别。 答:按照存取方式分,半导体存储器主要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包括静态RAM和动态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包括掩膜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和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 RAM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能够通过指令随机地对其中每个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一般来说,RAM中存储的信息在断电后会丢失,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但目前也有一些RAM 芯片,由于内部带有电池,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具有非易失性。RAM的用途主要是用来存放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或程序,与CPU或外部设备交换信息。 而ROM在微机系统运行过程中,只能对其进行读操作,不能随机地进行写操作。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消失,具有非易失性。ROM通常用来存放相对固定不变的程序、汉字字型库、字符及图形符号等。 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随机读写存储器RAM主要有双极型和MOS型两类。双极型存储器具有存取速度快、集成度较低、功耗较大、成本较高等特点,适用于对速度要求较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MOS型存储器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便宜等特点,适用于内存储器。 ⒉存储芯片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答:存储芯片通常由存储体、地址寄存器、地址译码器、数据寄存器、读\写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 存储体是存储器芯片的核心,它由多个基本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基本存储单元可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具有0和1两种状态。每个存储单元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供CPU访问。 地址寄存器用来存放CPU访问的存储单元地址,该地址经地址译码器译码后选中芯片内某个指定的存储单元。通常在微机中,访问地址由地址锁存器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由地址锁存器输出后,经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芯片内直接进行译码。 地址译码器的作用就是用来接收CPU送来的地址信号并对它进行存储芯片内部的“译码”,选择与此地址相对应的存储单元,以便对该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读\写控制电路产生并提供片选和读\写控制逻辑信号,用来完成对被选中单元中各数据位的读\写操作。

吉大19年9月《光纤通信原理》作业考核试题1答案

吉大19年9月《光纤通信原理》作业考核试题-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7 道试题,共68 分) 1.下列哪一个不是SDH网的特点( )。 A.具有全世界统一的接口标准 B.大量运用软件进行系统配置的管理 C.复用映射结构灵活 D.指针调整技术降低了设备复杂性 正确答案:D 2.光纤通信指的是( ) A.以电波作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B.以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C.以光波作载波、以电缆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D.以激光作载波、以导线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正确答案:B 3.在误码性能参数中,严重误码秒(SES)的误码率门限值为( )。 A.10-6 B.10-5 C.10-4 D.10-3 正确答案:D 4.在光纤通信中,光接收机再生电路的任务是把放大器输出的升余弦波形恢复成(),它由判决电路和时钟恢复电路组成。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电子信号 D.光子信号 正确答案:B 5.在系统光发射机的调制器前附加一个扰码器的作用是( )。 A.保证传输的透明度 B.控制长串“1”和“0”的出现 C.进行在线无码监测 D.解决基线漂移 正确答案:A

6.为保证多模光纤的测试结果准确,应考虑在测试前对该光纤进行( )。 A.扰模 B.包层模消除 C.滤模 D.裹模 正确答案:A 7.阶跃光纤中的传输模式是靠光射线在纤芯和包层的界面上()而使能量集中在芯子之中传输。 A.半反射 B.全反射 C.全折射 D.半折射 正确答案:B 8.光纤的制造工艺中,哪个环节对光纤的质量最关键?( )。 A.提纯 B.熔炼 C.拉丝 D.套塑 正确答案:B 9.光纤的损耗测试方法中,哪一种是基本参考测试法。()。 A.背向散射法 B.插入损耗法 C.OTDR D.切断法 正确答案:D 10.不属于半导体激光器特性参数的是() A.输出光功率 B.阈值电流 C.转换效率 D.消光比光发射机的 正确答案:D 11.下列哪一项不是要求光接收机有动态接收范围的原因?( ) A.光纤的损耗可能发生变化 B.光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发生变化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4版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C 5. D 6. B 7. A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D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D 20. A 21. D 22. D 23. C 24. A 25. C 二、填空题 1. 数据库系统阶段 2. 关系 3. 物理独立性 4. 操作系统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 一对多 7. 独立性 8. 完整性控制 9. 逻辑独立性 10. 关系模型 11. 概念结构(逻辑) 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 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14. 数据字典 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6.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的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享。 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A、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期保存。 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D、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E、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管理的规模日趋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要求,数据库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和更高的数据独立性,进一步减少了数据的余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操作使用接口。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管理方式与文件管理系统不同,它把所有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汇集起来,以记录为单位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下使用,因此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集成的,每个用户享用其中的一部分。 3、简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概念的含义和联系。答: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的访问,并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存取、维护和管理。 数据库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它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几部分组成。 三者的联系是: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 4、数据库系统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画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答: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数据库主要是来保存数据的。 数据库用户是对数据库进行使用的人,主要对数据库进行存储、维护和检索等操作。 软件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完成各种操作请求。 硬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库的一些物理上的操作,如物理存储、输入输出等。

光纤通信课后答案

第一章基本理论 1、阶跃型折射率光纤的单模传输原理是什么答:当归一化频率V小于二阶模LP11归一化截止频率,即0<V<时,此时管线中只有一种传输模式,即单模传输。 2、管线的损耗和色散对光纤通信系统有哪些影响答: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损耗是限制无中继通信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光纤的色散引起传输信号的畸变,使通信质量下降,从而限制了通信容量和通信距离。 3、光纤中有哪几种色散解释其含义。答:(1)模式色散:在多模光纤中存在许多传输模式,不同模式沿光纤轴向的传输速度也不同,到达接收端所用的时间不同,而产生了模式色散。(2)材料色散:由于光纤材料的折射率是波长的非线性函数,从而使光的传输速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引起的色散称为材料色散。(3)波导色散:统一模式的相位常数随波长而变化,即群速度随波长而变化,由此引起的色散称为波导色散。 5、光纤非线性效应对光纤通信系统有什么影响答: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对于光纤通信系统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引起传输信号的附加损耗,波分复用系统中信道之间的串话以及信号载波的移动等,另一方面又可以被利用来开发如放大器、调制器等新型器件。 6、单模光纤有哪几类答:单模光纤分为四类: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12、光缆由哪几部分组成答:加强件、缆芯、外护层。 *、光纤优点:巨大带宽(200THz)、传输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节约金属。*、光纤损耗:光纤对光波产生的衰减作用。 引起光纤损耗的因素:本征损耗、制造损耗、附加损耗。 *、光纤色散:由于光纤所传输的信号是由不同频率成分和不同模式成分所携带的,不同频率成分和不同模式成分的传输速度不同,导致信号的畸变。 引起光纤色散的因素:光信号不是单色光、光纤对于光信号的色散作用。 色散种类:模式色散(同波长不同模式)、材料色散(折射率)、波导色散(同模式,相位常数)。 *、单模光纤:指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传输单一基模的光纤。

第5章习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5.1 题5.1的图所示的是三相四线制电路,电源线电压l U =380V 。三个电阻性负载接成星形,其电阻为1R =11Ω,2R =3R =22Ω。 (1)试求负载相电压、相电流及中性线电流,并作出它们的相量图;(2)如无中性线,求负载相电压及中性点电压;(3)如无中性线,当L1相短路时求各相电压和电流,并作出它们的相量图;(4)如无中性线,当L3相断路时求另外两相的电压和电流;(5)在(3),(4)中如有中性线,则又如何? 1 L 2 L 3 L N 题5.1的图 解: ○1各相负载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相电压,其值为:V V U U l P 2203 380 3===。各负载相电流分别为: ()()A I I I I I I A R U I A R U I A R U I N P P P 1030cos 30cos 30sin 30sin 10,10,202 2321323 32211=?-?++?-?-= ====== 相量图如图(b )所示。 ○ 2因为三相电源对称,而三相负载不对称时,由于无中性线,将使电源和负载中点之间的电位差不为零,而产生中性点位移。 设 V U U ?∠=01 1& ()()() V V U U U V V U U U V V U U U V V R R R R U R U R U U N N N N N N N N ?∠=?∠-?∠=-=?-∠=?∠-?-∠=-=?∠=?∠-?∠=-=?∠=++? ∠+?-∠+?∠=++++=1312520551202201312520551202200165055022005522 1 2211112212022022120220110220111''''3'32'21 '1 3213322 11&&&&&&&&&&&&&

数据库原理和应用教程第4版习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D 4、C5、 D 6、 B 7、 A 8、 B 9、 D 10、 B 11、C12、D 13、 D 14、 D 15、 B 16、C 17、 D 18、A19、D 20、 A 21、 D 22、 D 23、 C 24、 A 25、 C 二、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阶段 2、关系 3、物理独立性 4、操作系统 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一对多 7、独立性 8、完整性控制 9、逻辑独立性 10、关系模型 11、概念结构(逻辑) 12、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与递归 13、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14、数据字典 15、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6、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得三个阶段。各阶段得特点就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与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得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得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

享。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得特点: A、数据以文件得形式长期保存。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得独立性。 D、文件得形式已经多样化E、数据具有一定得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得数据控制功能。 2、从程序与数据之间得关系来分析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之间得区别与联系 答:数据管理得规模日趋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要求,数据库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得数据共享与更高得数据独立性,进一步减少了数据得余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得操作使用接口。 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得管理方式与文件管理系统不同,它把所有应用程序中使用得数据汇集起来,以记录为单位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得监督与管理下使用,因此数据库中得数据就是集成得,每个用户享用其中得一部分。 3、简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概念得含义与联系。 答:数据库就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得、可共享得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软件系统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得访问,并对数据库得数据进行存取、维护与管理。 数据库系统就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得系统构成。它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计算机软件系统几部分组成。 三者得联系就是: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得。 4、数据库系统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得功能就是什么?画出整个数据库系统得层次结构图。 答: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 数据库主要就是来保存数据得。 数据库用户就是对数据库进行使用得人,主要对数据库进行存储、维护与检索等操作。 软件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库得资源管理、完成各种操作请求。 硬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库得一些物理上得操作,如物理存储、输入输出等。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 (2) (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

(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

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 -5Q 2 +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 -5Q 2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 -5Q 2 +15Q AC(Q)=Q 2 -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 -0.8Q 2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Q 3 -0.8Q 2 +10Q AVC(Q)= 0.04Q 2 -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光纤通信原理试题__参考答案

光纤通信原理试题_1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光纤通信指的是( B ) A 以电波作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B 以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C 以光波作载波、以电缆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D 以激光作载波、以导线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2.已知某Si-PIN 光电二极管的响应度R 0=0.5 A/W ,一个光子的能量为2.24×10-19 J ,电子电荷量为1.6×10 -19 C ,则该光电二极管的量子效率为( ) A.40% B.50% C.60% D.70% R 0=e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f 3.STM-4一帧中总的列数为( ) A.261 B.270 C.261×4 D.270×4 4.在薄膜波导中,要形成导波就要求平面波的入射角θ1满足( ) A.θc13<θ1<θc12 B.θ1=0° C.θ1<θc13<θc12 D.θc12<θ1<90° 5.光纤色散系数的单位为( ) A.ps/km B.ps/nm C.ps/nm.km ? D.nm/ps?km 6.目前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最高可达( ) A.20 dB B.30 dB C.40 dB D.60 dB 7.随着激光器使用时间的增长,其阈值电流会( ) A.逐渐减少 B.保持不变 C.逐渐增大 D.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 8.在阶跃型(弱导波)光纤中,导波的基模为( ) A.LP00 值为0 B.LP01 C.LP11为第一高次模 D.LP12 9.在薄膜波导中,导波的截止条件为( ) A.λ0≥λC B.λ0<λC C.λ0≥0 D.λ0≤1.55μm 10.EDFA 在作光中继器使用时,其主要作用是( ) A.使光信号放大并再生 ? B.使光信号再生 C.使光信号放大 D.使光信号的噪声降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根据传输方向上有无电场分量或磁场分量,可将光(电磁波)的传播形式分为三类:一为_TEM_波;二为TE 波;三为TM 波。 2.对称薄膜波导是指敷层和衬底的_折射率相同_的薄膜波导。 3.光学谐振腔的谐振条件的表示式为__错误!未找到引用源。______。q L c n 2= λ 4.渐变型光纤中,不同的射线具有相同轴向速度的这种现象称为_自聚焦_现象。 5.利用_光_并在光纤中传输的通信方式称为光纤通信。 6.在PIN 光电二极管中,P 型材料和N 型材料之间加一层轻掺杂的N 型材料,称为本征层(I )层。 7. 光源的作用是将 电信号电流变换为光信号功率 ;光检测器的作用是将 光信号功

数据库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1章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成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人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机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呃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对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7.定义并解释下列术语。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DDL:数据库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8.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