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1) 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

盐碱、干旱、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绝收、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 DNA 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抗病毒、抗虫害、抗干旱、耐盐碱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许多科学家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率提高25%,困扰人类的缺粮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农药、化肥,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畜伤亡等事故。(1) 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

盐碱、干旱、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绝收、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 DNA 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抗病毒、抗虫害、抗干旱、耐盐碱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许多科学家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率提高25%,困扰人类的缺粮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农药、化肥,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畜伤亡等事故。

(2) 延长果蔬产品的保鲜期。

蔬菜、水果传统的保鲜技术如冷藏、涂膜、气调保鲜等,在储藏费用、期限、保鲜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常常导致软化、过熟、腐烂

变质,造成巨大损失。通过转基因工程技术可直接生产耐贮果蔬已成为现实。比如,在普通的蕃茄里加入一种在北极生长的海鱼抗冻基因,就能使它在冬天保存更长间,大大延长保鲜期。目前,国内外都已有商品化的转基因耐贮蕃茄生产。其相关研究已扩大到草莓、香蕉、芒果、桃、西瓜等。 (3) 改善食品的口味和品质。

传统的食品通过添加剂来改变口味,加入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然而添加剂和防腐剂中都含有有害成份,转基因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不足。通过转变或转移某些能表达某种特性的基因,从而改变食品的口味、营养成分和防腐功能。如利用外源基因导入或基因替换技术可以改善牛奶的成份,生产特定人群的食用牛奶。此外,还可以将一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中去,使植物性食品带有某些动物性的营养成份及口味。转基因技术同样为改良动物性食品品质、培养优良的新品系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转基因鱼、鸡、猪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

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以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有利于减少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发病率。

另外,转基因食品还有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等优点。

转基因食品同样具有安全隐患,如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对生

物多样性的威胁;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过敏反应;抗生素标记基因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性等等。但是,我认为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缺点会慢慢被克服。

浅谈转基因食品 陈芹

浅谈转基因食品陈芹 发表时间:2018-10-29T10:36:33.5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作者:陈芹 [导读] 转基因食品在解决人口、环境、能源和资源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贵州省安顺市) 摘要:转基因食品在解决人口、环境、能源和资源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利;弊 引言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物种中去,从而定向的改造生物,使它的外形、营养、味道等方面转变成人们所需要的。用转基因的生物作为直接食品或者作为原料对其进行加工的食品都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从问世到走上餐桌,作为人们的食物。因转基因的食品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以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的关注。一直从转基因技术产生到现在,人们对转基因的食品引发的各种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更是关注的焦点。 1.转基因食品的有利方面 1.1短时间培育出优良品种 传统的改变品种的方式是杂交育种,但杂交育种育种年限长、目的性差,而且不容易控制。而转基因技术可以选择目的基因导入进去,便可得到一个新品种,不用花那么长时间去筛选了。通过转基因的技术可培育出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新品种,减少了对农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产量,提升了食品的质量。 1.2改变育种的方式 传统的改变品种的方式只能同种生物之间进行杂交,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生着殖隔离。转基因技术不但能把不同种的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某些基因组合到植物里。例如可以将番茄的基因组合到马铃薯中,这颗马铃薯理论上就能地下长马铃薯而地上结出番茄。将高泌乳量基因、促卵素基因、=生长素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导入受精卵,可以培育出产奶量高、生蛋多、产仔多并具有抗病性等特性的动物,到现在已经在鸡、鸭、鱼等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1.3使植物摆脱季节的影响 转基因食品还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随时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人们还发现转基因农作物结出来的果实,无论在外形还是在味道都别具风味。英国的科学家将一种可以破坏叶绿素变异的基因移植到草中去,可以使草四季常青,除具有绿化功能之外,还使畜牧业受益,青草的营养比干草高,而使得肉的质量提高。 2.转基因食品的弊端 2.1毒性问题 虽然到目前还没有有力的证据去证明转基因食品是有毒的,但有些研究者认为,对于基因人工提取和添加,可能会增加食物中原有的少量毒素的积累食。 2.2引起过敏反应 食用了转基因的食品后,有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例如产生了具抗病虫的芹菜中,含有过敏原可能会导致皮肤严重过敏;美国Pioneer Hi-Bred种子公司研发的的一种能表达2s的种子贮藏的蛋白质的转基因大豆,能使原本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2.3营养问题 新基因编码造成了基因产物的改变,产生新的蛋白质。使得产物中微量营养成分、营养成分等成分发生了变化,可能会降低营养价值,甚至使其营养结构失衡,还会影响作新陈代谢。 2.4影响生物多样性 大量的转基因生出现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的污染,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的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 近些年来,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欧洲国家意识到转基因食品的危害,通过立法来防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有些国家甚至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 3.总结 转基因食品在解决人口、环境、能源和资源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要理性对待,兴利除弊,它的前景还在是十分光明的。参考文献 [1]陈锦凤,浅谈转基因技术的“双刃性”及中国规避风险的策略,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5) [2]李亚一.生物技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 [3]CLIVE JAMES.全球转基因作物商品化情况.生物技术通报,2000,(1):45—46. [4]高翔,刘京贞.动物的基因工程技术及其意义.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23(6):65. [5]杨振泉,刘巧泉,焦新安.利用转基因植物表达药用蛋白.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3):22~25. [6]陈琳,袁峻峰,柏国强,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生物安全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32(1):91—94.

(完整版)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国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清单 一、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1、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说。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2、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

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说,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3、我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油和木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转基因食用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来源主要是从美洲,尤其是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进口的大豆所生产出来的食用油。 还有一种就是转基因木瓜,因为木瓜容易得一种农药很难治的病,用基因的技术能够控制,转基因木瓜也是我们能够吃到的转基因食品。除此之外,我国很少能够见得转基因种类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对免疫力的影响 摘要:在转基因食品正在走进生活时,其现状研究便极为重要。在此浅显介绍转基因食品概况、安全性的情况,及对免疫力的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免疫力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及农产品进出口步伐将大大加快,转基因食品也将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1.转基因食品概况 1.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2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大体上可分3类:(1)转基因植物食品。如转基因的大豆、玉米、番茄等,是转基因食品中种类较多的一类,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营养及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抗逆境生存以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改良品种,以及提高产量。(2)转基因动物食品。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转基因动物的产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经处理后可以生产更多具有优良品质的奶和肉。(3)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如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而制得的高品质的葡萄酒、啤酒、酱油和面包等。 2.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要问,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转基因食品调查报告

转基因食品调查报 告

转基因食品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活动小队:希望小分队 队长: 队员: 实践部 二零一二年六月

一、调查背景 今年的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共组建多支重点社会实践小分队,我们500小分队也是其中的一支,我们调查了转基因食品在衡水市出现的种类和市民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了解以及接受情况。我们以此为契机进行社会观察和实践体验,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事,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为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做出新的贡献。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我们小队想借此实践活动,深入群众,为自己以及广大同学在以后选择研究方向上提供一点帮助,更为转基因食品在衡水市的发展提供部分具有一定作用的建设性意见。 在学校领导和各超市领导以及广大市民的支持下,我们的调查进行的非常顺利,取得了第一手资料,成功的完成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转基因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和对转基因食品市民接收情况的了解,对我们了解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也尽自己所能,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向广大市民普及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

识。 二、实践日程安排 三、实践内容 1、网上搜索资料 在6月6日这一天的下午,我们小分队的所有队员在活动室集合,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以相互认识,而后六月七日大家集体前往图书馆,为我们的调查储备专业知识,完善实践方案细节,修正实践方案。 2、转基因食品种类调查及市民对转基因食品接收情况问卷调

(完整版)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国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清单 一、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 1、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 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 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说。 目前, 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 家建表 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 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2、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 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 小番茄也叫圣女果、 樱桃番茄, 是自古就有的番茄 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 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说, 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 仅仅是未充分 成熟的南瓜和黄瓜。 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 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 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 吴刚表示, 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 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 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 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 萝卜也有红萝卜、 绿萝卜、 白萝卜等。 “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 但与常规甜椒相比, 转基因甜椒并 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3、我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油和木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 要有两种, 一种是转基因食用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来源主要是从美洲,尤其是 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进口的大豆所生产出来的食用油。 还有一种就是转基因木瓜, 因为木瓜容易得一种农药很难治的病, 用基因的技术能够控 制,转基因木瓜也是我们能够吃到的转基因食品。 除此之外, 我国很少能够见得转基因种类 的食品。 4、吃了转基因大豆豆粕饲料长大的牛羊,其肉制品不是转基因食品 罗云波:这个应该不算,转基因是没有商业化种植。 ”谢 油菜、 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反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人们,并非都是由于科学上的疑虑(且不说其理由是否站得住脚),有的是出于其信仰,认为人类不应该种植“不自然”的作物。但是人类今天种植的作物,没有一种是“自然”的,全都是人工改造过的。这个改造过程发生于大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尝试种植粮食的时候。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有的植株有人们想要的性状(比如产量比较高、味道比较好),于是其种子被保留下来,继续种下去。在下一代中,又选择“品质”最好的往下种,这样一代代地选择下去,就能得到“优良”品种。达尔文后来把这个过程称为“人工选择”。 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在新石器时代,“驯化”一种野生植物要花上千年的时间。1719年,英国植物学家费尔柴尔德发明了一种创造作物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把作物的不同品种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选育具有优良品性的品种。到了20世纪初,遗传学的创立为作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植物学家用杂交育种方法创造出了许多在农业生产上有巨大实用价值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是自然界原先没有的。 但是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很难成功。在1930年代,植物学家发现使用秋水仙碱能够有效地克服远缘杂种不育的难题。之后又发明了细胞质融合技术,把来自两个物种的细胞融合在一起,从中培育出杂交后代。有了这些技术,杂交打破了物种障碍,杂交育种不再限于物种内部。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甚至不同的属之间的杂交成为了可能。比如,通过把属于不同属的小麦和黑麦杂交,创造出既有小麦的高产又有黑麦的抗锈病能力的新物种小黑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诱变育种获得了广泛应用。它通过使用化学诱变剂或辐射来诱发种子产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比起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更加“不自然”,因为它直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创造出了新的基因。 这些方法都属于经典育种技术,育种学家在使用这些技术时,其实是相当盲目的,并不知道他们给植物新品种引入了什么基因。从遗传学诞生日起,人们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直接而精确地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或者说,对生物体实施“遗传工程”。这只有在分子遗传学诞生以后,才成为可能。 第一次遗传工程是197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伯格实验室完成的。他们把噬菌体λ的DNA片段插入猿猴病毒SV40的基因组,首次在体外将来自不同物种的DNA重组起来。这个重组DNA分子由于含有哺乳动物病毒序列,有可能被结合进哺乳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中;又由于含有噬菌体λ序列,有可能在细菌(例如大肠杆菌)中扩增。虽然由于许多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检测

南京农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学号: 姓名: 所在学院: 任课教师: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印制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检测方法 摘要: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检测变的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毒理性和致敏性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并从重组DNA本身以及其产物等角度探讨了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食品有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益处;安全性评价;检测方法 Progress in 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bstract: Since the large-scale commercialized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started in 1996, it has brought great socioeconomic benefits to human beings. Yet transgenic technology may give rise to certain risks, so it is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assessment and detection of GM foods. In this paper, the safety evaluation contents of GM food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oxicity, allergenicity, etc. and discussed the measuring method of GM f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ombinant DNA and its products. The target of this paper is to enable the reader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food safety of GM foods. Key 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benefit; safety evaluation; detection methods 前言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已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产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引起的潜在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与政治、宗教等复杂的社会因素以及国际贸易相交织的综合性问题。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将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跟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主流,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提高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综述近几年的科学研究,科学、客观的分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且列举出几种检测转基因食品的

浅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快速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其中代表尤为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全球食物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发展的产物,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希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与日俱增,转基因食品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技术发展必然带来异化,转基因技术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异化,主要表现在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主要来源于转基因食品在人体健康、生太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关键词: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

Abstract Since the 1980s, biotechnology develop fas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bio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technology attract much attention. Now, the global problem about shortage of food is worse and worse as time goes on. As a product from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ive us some hopes that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 and play a more and more predominant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velops very quickly. At the same time, the planting area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crease every day and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business plays a more and more predominant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sure to bring changes. So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evitably brings some changes, of which are mainly about the potential safety concerns. These safety concerns mainly derive from the influe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on human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so on. Key words:transgenic 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ecurity problem

4000字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摘要:转基因食品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转基因作物与传统的作物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联系了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自从人类学会了种植植物,蓄养动物,我们的先辈们就一直在探讨如何对物种的遗传进行改良,培养了更多优良的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科学家们在生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自90年代以来,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渐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也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问题。 转基因指的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而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1] 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区别于两点:首先,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的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定位于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型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可准确预测后代。故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2]传统的育种只能是同一物种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让不同的物种进行杂交,不仅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甚至是植物与动物之间都可以进行基因组合,使得我们在进行培养新品种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有以下四种。第一是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国家。我国主要种植的是转基因棉花,其次还有玉米、大豆、甜菜等。第二是动物性转基因食品,现在已经能够在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李然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切实保证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介绍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要求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但由于管理范围较窄,内容欠丰富。后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该 法案不仅继承了管理条例的优点,还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条例的不足。随着基因工程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1993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为了预防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 牵头及八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国务院2001年也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建设轨道。2002年,农业部为了配合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也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El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同年。卫生部也颁发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明文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物的要 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等字样。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安全管理。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标志着我国的生物 安全管理正式步入国际合作的轨道。2006年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管理。 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办法中明确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应具备的 条件。2007年卫生部又颁布实施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纵观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 度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靠拢。通过对中国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 建立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由于转基因食品生产的特殊性,为了从源头上把关转基因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出台专门 的生产许可制度对生产者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实行“一扇门一把钥匙”的标准评估程序,杜绝未达到许可标准的食品企业从事转基因食品的生产。 2. 建立规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制度 目前,国内的监管和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制度还不甚完善,市场上生产者往往将转基 因食品与非转基凶食品混同销售,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达到蒙蔽消费者、获取利润的目的。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态安全,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监测制度,明确产品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防患于未然。 3. 健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用事先知情同意和预防原则,保障消费者的基本 权利。我国虽然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标识,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具体,还需要做到:应明确标识转基因的内容 如转基因成分来源、过敏性等;给定标识制度的适用范围如明确规定食品的转基因含量限值等;标志位置应该显著,便于消费者选择等。 4. 建立转基因农作物种植补贴制度 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并不适应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规避市 场风险,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农民种植补贴。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产

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

浅析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 班级:市营121 姓名:方学号:2012011235 摘要:转基因食品在人体内是否会发生突变而有害人体健康,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怀疑的主要方面。转基因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毒性、食物过敏物质以及抗生素标记基因等经人体胃肠道的吸收而将基因转移至肠道微生物中,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人类健康 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应包括有无毒性、有无过敏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是否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以及营养成分是否改变等。 1.1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 新转入的目的基因由于其自身稳定性及插入受体生物基因组位置的不确定,可能导致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有毒物质。转基因食品中这些变化了的蛋白质,是否降低了某些营养成分的水平?是否被人体有效地吸收利用,并保证人体的营养平衡?虽然目前还未见转基因食品对营养品质改变的负面报道,但这个安全隐患是存在的。 1.2 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转基因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基因的导人使得毒素蛋白发生过量表达,可能引起毒性反应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从理论上讲任何基因转入的方法都可能导致遗传工程体产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包括多向效应。因此,转基因食品的毒性是对其安全性评估不可忽略的一点。评价的原则应该是:转基因食品不应含有比其他同种可食用的食品更高的毒素含量。 1.3 食品过敏性 转基因食品中被引入一种或几种蛋白质,这些蛋白有些不是人类食物的成分,有可能导致机体过敏。从科学的角度看,转基因食品一般不会比传统食品含有更多的过敏物质。但是,不能排除转入新的物质在目标生物体中产生新的过敏物质,从而引起某些消费者的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1.4 对抗生素的抗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另一个安全问题是抗生素标记基因。抗生素标记基因是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生物中,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会水平转移到肠道被肠道微生物所利用,产生抗生素抗性。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但目前研究表明该可能性很小。如果人体的体质很弱或抵抗力下降时,标记基因在肠道中水平转移的可能性会增大。因此,在评估任何潜在的人类健康问题时,都应该考虑人体或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胃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的抗性。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西班牙语:Alimento Transgénico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也就是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技术是一门分子生物学技术。自诞生以来,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大规模种植,为世界粮食短缺、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也一直存在,包括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等方面。这给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尽管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但由于专业性的限制,而难以被大量推广和接受。本文针对转基因食品的优良特性和潜在风险进行相关分析。 标签:转基因技术;食品安全;潜在风险;分析 转基因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噬菌体、某些特定病毒、细菌中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等)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人们所期望的产物,如乙肝疫苗、抗虫棉等,或转基因食品[1]。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应用,可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缓解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2],因此,含转基因食品市场占比也越来越大。但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论一直存在。质疑者主要担心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认为转基因食品在营养成分、毒理性、潜在致敏性、外源基因等方面存在风险。 1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转基因植物技术从诞生以来,发展迅速,并在各国之间迅速推广。第一例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国市场的转基因番茄。在此后的20年中,世界转基因种植面积由170万公顷迅速发展到1797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累计带来直接经济收益超过1500亿美元[3]。 我国在最初是引进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随后批准种植的转基因食品作物陆续包括番木瓜、番茄和甜椒三类。 除转基因作物外,转基因动物技术也得到较快发展。目前,该技术能有效加快动物的生长速度,并改良动物产品品质。但是由于食品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转基因动物技术还没有食品产业化。因此,本文主要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2 发展转基因作物的意义及优点 转基因作物短时间的迅猛发展,是因为其较传统作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转基因作物曾被称之为“蓝色革命” [4]。 2.1 转基因作物产量高,缓解了全球饥饿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有利的方面 1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

转基因食品安全

美国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研发和消费大国。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在政府“有利出 口”的政策鼓励下,转基因食品获得飞速发展。 但随着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争议,美国民众也愈发担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不少专家和组织呼呼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科学研究鉴定,并对美国转基因种子公司巨头提起大规模诉讼。 然而,由于受到专利权的保护,人们始终无法一窥转基因食品的“真容”,只能在漠然无奈或不安中继续消费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引领风潮 在美国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中,你很难发现有“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多数民众对这种食品也缺少足够的认识。但事实上,民众每天都以大量的转基因食品作为盘中大餐。统计显示,美国人在过去10年总共消费了3万亿份转基因食品。 美国从里根时代就开始研发转基因食品,老布什时期转基因食品获得重要发展基础。上世纪90年代之后,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市场开始大行其道。 1992年5月,时任副总统奎尔领导的“竞争力委员会”将转基因作物确立为促进美国出口的新兴产业。奎尔宣布“改革并简化”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的程序,以便绕开“繁冗复杂的监管”。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随即出台相对宽松有利于转基因食品发展的政策。该机构宣称,只要转基因食品生产商确认产品是安全的,那么这些转基因食品就可以被视作“公认安全”。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没有对转基因食品提出安全性评估的要求,对产品是否应该贴上“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也未作硬性规定。 然而,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这一“新鲜事物”多少有些不安。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专家们为此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向世人描绘了转基因食品的种种好处: 在全球人口突破60亿粮食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转基因食品有利于缓解全球粮食需求;转基因作物有较强的抗病害虫性能,能适应灭草剂的环境,其产量能得到有效提高;某些转基因作物还具有高强的抗冻性,把从一种深水鱼体内

转基因食品的有利方面

目前中国所采用的食品安全评价方法已经是当前全球最严格、最全面的评价方法。专家指出,凡是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晓光教授介绍,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依照科学原则、风险性分析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个案原则和逐步原则、预防为主原则、重新评价原则对转基因作物及食品进行安全评价。这些安全评价旨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转基因作物或食品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发生不良影响,在主要成分、微量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与非转基因作物或食品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杨晓光指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的种类齐全。无论是转基因的植物、转基因的动物,还是转基因的微生物,以及由这些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所衍生的转基因的产品,在安全评价管理的时候,都全面覆盖。另外,从转基因技术从研发、市场加工到进出口贸易等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各个环节都实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今尚未发现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指出,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更为精确、更有预见性、效率更高的“杂交”技术。使用转基因技术能够精确地获得所需要的基因,并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和成本,允许转移的有用基因与被删除的无用基因来源清楚、结构明确,更够确保安全。尽管抗虫的Bt基因的来源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但Bt蛋白本身是无毒的,而且只有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被激活,并与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但是人的胃环境是酸性的,在肠道细胞表面没有相应受体,因此Bt蛋白对人没有任毒性。被人吃下去的Bt蛋白,会像食物中的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分解,成为营养成分。Bt蛋白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当灌胃量已经达到国际上公认的安全剂量也没有引起实验动物中毒死亡,含有Bt蛋白的转基因食品在慢性毒性实验中也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影响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例如,在普通西红柿里加入一种在北极生长的海鱼的抗冻基因,这样,西红柿在冬天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从而大大延长保鲜期。转基因食品好不好,有什么利与弊呢?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科技的进步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另一种则认为转基因食品会产生预期不到的中毒或者过敏反应。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工作,那么与传统食品相比,它是否具有优势,优势何在呢?经研究表明,通过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往往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更安全。 壱

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论文

论转基因食品 提到转基因食品,大家感觉可能都很熟悉,但何为转基因食品又为何生产转基因食品的呢?可能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首先,让我们先对这两个问题做一下了解。 在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让我们先说一下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可界定为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已以非自然发生的方式改变的生物。该技术通常被称为“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技术”,有时候也称为“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或“遗传工程”。它可使选定的个体基因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并且还可在不相关的物种之间转移。 这些方法用以产生转基因植物——然后将它们用于培植转基因粮食作物。通俗的说转基因食品就是将某一物种的特性基因转接到另一物种上面,人工创造出一种新物种. 例如,西红柿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科学家认为北极鱼体内某个基因有防冻作用,于是将它抽出,再植入蕃茄之内,制造新品种的耐寒蕃茄, 这种西红柿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类似于这种方法生产的在、食品即为转基因食品。 那又为什么要生产转基因食品呢? 转基因食品得以开发和销售是因为对这些食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存在着某些感知的好处。这是指将其转变为一种价格较低、利益更大或二者兼具的产品。最初,转基因种子开发者希望他们的产品获得生产者的接受,因此集中于农民所重视的革新上。 以转基因生物为基础开发植物的最初目标是改进作物保护。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增强对由昆虫或病毒引起的植物病的抗性或通过增强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提高作物保护水平。 通过将从苏云金芽孢杆菌(BT)这种细菌中生产毒素的基因转入粮食作物,从而实现抗虫害抗性。这种毒素目前在农业中作为常规杀虫剂使用,并且供人食用是安全的。持续产生这种毒素的转基因作物已显示在特定情况下,如在虫害压力大的地方,需要较少量的杀虫剂。 通过从引起植物病的某些病毒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病毒抗性。抗病毒抗性使植物较不易受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影响,使作物产量更高。 通过从传送抗某些除草剂抗性的一种细菌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除草剂耐受性。在杂草压力大的情况下,利用这些作物已造成减少使用除草剂数量。基于以上原因,生产转基因食品就显得比较受欢迎了。 虽然说转基因食品有很多好处,但是在技术不是很成熟之前,它的危险也是很大的。 据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在基因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的药效,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 2.转基因技术中的蛋白质转移可能会引起人体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分割重组后的新的蛋白质性状是否完全符合我们设想的需求有待考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