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高热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护理体会

浅谈小儿高热护理体会

【摘要】总结小儿高热护理体会,探讨小儿高热护理方法。通过对67例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基础护理,体会到小儿高热护理的重要性,提示小儿高热护理对预防由高热引发惊厥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儿高热;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2—01

发热是一种人体防御机制适应内外环境的代偿性反应,对人体有利。但是,发热特别是高热(39℃以上)持续过久,对小儿健康威胁很大。发热时,人体内各种营养代谢增加,氧消耗增多,同时会影响消化功能,至使消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腹泻、脱水。由于高热时氧消耗增加,产热增多,需要加速散热,因而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加重。不仅如此,高热对大脑的影响也非常严重,它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出现烦躁、抽风,讲胡话,昏睡不醒。另外,持续高热还会使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这对小儿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小儿高热重在护理,如不及时处置,会引发高热惊厥,反复多次的热性惊厥可以造成发育中脑的损伤,少部分会发生智力低下及继发癫痫的危险[1]。

1临床资料

本组67例男45例、女32例;年龄5个月~7岁;原发病分别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婴儿腹泻、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等;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概说】 头痛是由于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常,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以头痛为主症,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起病较急,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2)调护原则:疏风散寒。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川芎茶调散,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 2)针灸调护:选取上星、头维、太阳、百汇、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可用防风粥:防风10g,葱白、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恶风,面红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芎芷石膏汤加减,稍凉服用。 2)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甘肥之品。可用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昏胀沉重,纳呆胸闷,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羌活胜湿汤加减,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列缺、合谷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甘肥之品。可用荷叶、藿香、佩兰等水煎代茶饮。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临床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或胁痛口苦,面红耳赤,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原则:平肝潜阳。 (3)调护方法: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护理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50例患儿的临床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对政治疗及有效护理后,所有患儿均痊愈。结论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该病其起病急,发病率高,对患儿除了对症治疗外还应该进行精心的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s of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future clinical work. MethodsA total of 50 cases of clinical history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 and effective nursing in politics, all the children were recovered. Conclusion Febrile convulsion is common pediatric emergency,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nasty, high incidence, for the children besides symptomatic treatment should also be careful nursing. Key words:Febrile convulsion; Children; Nursing 高熱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该病起病急,发病率高,好发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原因多为感冒初期引发的急性发热,患儿发生惊厥时体温多在38.5℃~40℃。且均表现出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意识丧失,还可表现为双眼上翻、斜视、凝视。若不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导致患儿脑细胞损坏,严重者甚至造成智力低下或癫痫等后果。我院对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了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男性28例,女性22例;其中单纯型高热惊厥37例,复杂型高热惊厥13例;初次发作38例,再次发作12例,最多达4次,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均痊愈出院。 1.2临床症状患儿出现惊厥现象多为发热后的12h内。大部分患儿均表现出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为强直性发作或失张力发作,15%为一侧性或限局性发作。发作次数多且时间短,一次热程中仅有1次发作。1/3的患儿以后有复发性FC。惊厥持续时间在20min(24%)以上,24h内出现惊厥复发(约1/4)或有限局性发作者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所有患儿中仅 2.4%以后发展为癫痫。以下高危因素与以后转为癫痫有关:①6个月以内或6岁以后起病;②患儿有癫痫家族史;③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异常;④患儿复杂性热性惊厥;⑤患儿发作后出现神经系统异;⑥患儿热退1w后出现癫痫样脑电图异常。据报道,有上述1个高危因素时有6.8%转为癫痫,2个为17%~22%,3个高危因素时高达50%。 2护理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

中医护理:不寐心胆气虚证得中医护理1。创造安静舒适得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得得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得响声。 7、指导病人多与她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得心理状态。 8。不瞧情节惊险得小说或影视节目。 9.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10、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中医护理:不寐阴虚火旺证得中医护理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得得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病室宜凉爽,忌燥热医。 7。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8、勿过劳、节房事。 9.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10。可配服酸枣仁膏10g(睡前)。 11、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12.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13、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中医护理:不寐心脾两虚证得中医护理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得得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创造安静舒适得睡眠环境。 7.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8.选用营养丰富得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9。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10。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11.睡前作放松功。睡前不交谈不愉快得问题,避免情绪激动。 中医护理:不寐得养生指导 (2)讲究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或食之过饱。 (3)善于自我调节心理平衡,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刺激、 (4)学会简单得自我安眠法。 ①诱导催眠法:默念数字,或听单调得滴水声,钟表滴答声。 ②自我按摩法。 ③坚持每日作气功。 中医不寐得护理查房 不寐,又称失眠,就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营养失调以及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紧张而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得病症,轻者难以入寐或易醒、早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

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应急救治和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应急救治和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7-11T11:03:41.0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作者:张翠霞 [导读] 脑膜炎、脑炎等可因颅内的炎症刺激而出现的惊厥等。应根据症状、体征、病因进行全面分析,给予不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张翠霞 (白银市靖远县中医院;甘肃白银 7306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应急救治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工作中救治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救治的40例高热惊厥小儿中有35例在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吸氧、按压穴位应急处理下2分钟内控制抽搐、全部在应急处理后控制抽搐均没有发生并发症,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均痊愈出院。结论: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其起病急,发病率高,维持生命体征,迅速止痉,精心护理是小儿高热惊厥急救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其起病急,发病率高,多见于婴幼儿。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单纯由发热诱发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因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一般发热超过38.5℃,就容易引起惊厥,一般预后较好,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可使脑细胞损坏,严重者则易引起癫痫及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1]。现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应急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4岁,体温在38.5-39℃发生惊厥10例,在39.1-39.5℃发生惊厥18例,39.6℃以上发生惊厥12例,8例曾有高热惊厥病史。其中单纯型高热惊厥30例,复杂型高热惊厥10例;初次发作28例,再次发作12例,最多达3次,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均痊愈出院。 1.2 临床症状:典型的高热惊厥最常见于4个月-3岁的小儿。先发热后惊厥,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惊厥发作多在高热的12 h 内,表现为突然发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痉挛,或伴有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在10 min之内,不超过15 min,发作后很快清醒,缓解后患儿精神正常、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好。患儿多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惊厥发作后2周脑电图正常,患儿体格检查和智力发育正常。 2急救处理与护理措施:2.1急救措施:窒息和受伤小儿高热惊厥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儿于平卧位,头部稍仰偏向一侧,松开衣领,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时防止患儿咬伤舌部。惊厥且严重发绀时,应立即吸氧, 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用2L/分钟,面罩吸氧流量用5L/分钟。以减少低氧性脑损伤。无抗惊厥药时可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注意不要太用力,避免损伤皮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2.2 控制惊厥:首选安定类药物,安全、快速,5 min内生效,一般剂量0.3~0.5 mg/kg,小婴儿一次用量不得超过5mg,按不同年龄最多不超过10 mg,可肌肉或静脉注射,遵医嘱肌肉注射鲁米那3~5 mg/kg,或给予安定0. 3~0. 5 mg/kg静脉缓慢注射, 1 mg/min,必要时可重复应用1次, 24 h内可应用2~4次,对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高热而致惊厥者应该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2.3发热护理:物理降温,头部置冰枕,打开包被,冷水毛巾湿敷前额,温水擦浴患儿颈部、腋窝、大腿根部。发疹性疾病不宜用酒精擦浴,避免对皮肤刺激。以预防发生高热惊厥。因为高热可进一步加重痉挛,造成恶性循环,增加消耗,引起脑水肿,所以必须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2.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末梢循环、瞳孔大小、神志变化及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惊厥发作时,应注意惊厥类型。若惊厥持续时间长、频繁发作,应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有无药物的副作用。2.5 饮食护理:高热使消化功能减弱,致使患儿食欲不振,可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 给患儿足够的营养、水分,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足够睡眠和休息。补充水分,以利内毒素排泄,降低体温。 3急救处理结果:4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其中33例在2分钟内停止惊厥,均没有使用镇静止痉药物,7例在5分钟内停止惊厥,使用了静脉注射安定药物止痉,有2例在发生惊厥的同一天内再次发生惊厥,再次发生惊厥体温均超过39℃。40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急救处理后惊厥停止,均未发生并发症。 4讨论:高热惊厥症状重、病情急、危险性大,原因复杂。因此,临床工作中要详细了解病情,询问有无家族史,观察发作年龄及发作持续时间,24h内是否复发并配合脑电图检查来确定病因,护士应协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小儿高热惊厥又称抽风,因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过度兴奋出现发作性或一过性脑功能紊乱,常拌意识障碍,也可出现感觉、行为的植物神经异常等症状。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介于6个月-5岁,尤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其发病率为3%~4%,且复发率为30%~40%,大多数发病急骤,高热(39-40℃及以上),临床常伴为突发性全身或局部肌群不随意收缩,并伴暂时的意识障碍,在几秒内停止,严重者可持续数分钟。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伴有发绀,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斜视、牙关紧闭、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多伴有大小便失禁,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缓解,一般不超过15分钟,若处置及护理不当可引起脑损伤,导致智力障碍甚至癫痫,若处理正确及时,缓解后患儿神志清,精神正常,预后良好[2]。但要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惊厥相区别,如肺炎、败血症、中毒性痢疾所引起中毒性脑病而出现的惊厥,脑膜炎、脑炎等可因颅内的炎症刺激而出现的惊厥等。应根据症状、体征、病因进行全面分析,给予不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参考文献: [1] 蒋莉,蔡方成.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 [2] 刘美凤.小儿惊厥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06 ,13(1):515.

护士读书笔记两篇

护士读书笔记两篇 “为尽可能多的人谋幸福,其自身就愈幸福。这种幸福是不朽。幸福来自努力的爱。”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它是佛罗伦斯·南丁格尔为了人类健康和追求护理事业最真实的写照! 《护理札记》是南丁格尔对护理工作最具影响力的一本书,描述的非常精确、细致,所谓面面俱到。譬如:病房空气新鲜,环境舒适,整洁安静,做好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增加营养等等。并对病人的饮食营养问题,阳光、病房空气、环境的绝对安静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标准,她把所有对病人身心不利的因素都想到了,从而提出了明确的护理措施,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真正的护理体现在哪里?难道只是每天机械性的为病人打针,发药?我们考虑过病人真正的需求吗? 读过此书,受益匪浅,感悟自己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欠缺的东西太多,为病人考虑的太少。虽然已做了多年的护士,但从书本学到的护理心理学及医院要求的护理理念来评价自己肯定是不合格的。因为我很少想到为了病房空气新鲜而为病人开一扇窗,在暴风雨来临时也很少想到要为病人关一扇窗,在夜深时也忘了为病人关一盏灯;总是忽略病人的卧位、床单位是否舒适;在每次例行晨间护理时也只是走于

形式,从未为病人想过做晨间护理的合适时间,或许有些病人还在睡梦中,或许有些病人还在吃早餐;对于饮食的指导也太肤浅,没 有了解病人的胃口,听听病人爱吃什么,只是一味地要求病人按我们所提供的食物吃,有时我们提供的病人也许不爱吃呢?等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 文中讲述了“在我离开病人,在我不在的时候也不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给了我最深的感触。想着我科一位关节僵硬、右腿烫伤、绻缩在床的病人,心中难免有几分自责。我想如果我们不厌其烦的对家属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观察仔细,或许病人可以避免烫伤;如果我们早期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或许患者关节不至于那么僵硬。总而言之:当在我们离开病人时,希望我们能放心的离开! 《护理札记》对从事护理工作者终身受益,经过反复认真阅读,使我对南丁格尔在创建护理学的一生中的心路历程有了切身的理解,她崇高的道德品质也深深的感动着我的心,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想自己想不到的事,运用前瞻性的思维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我们的前辈,护理学的创始人佛罗伦斯·南丁格尔用她传奇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诠释!是她让护士变成了天使,让我们用一颗象南丁格尔的心去为病人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热时至少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患者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4、降低体温,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冰敷、温水浴、醇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30分种后应复测体温。 5、提供患者合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6、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7、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3000ml/d为宜。 酌情口腔护理2~3次/d或进食前后漱口。 8、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衣服干燥、平整,防止受惊。年老体弱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9、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心情愉快。 【健康指导】 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冰垫、温水擦浴、醇浴以及药物降温。 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

惊厥护理常规 一.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宜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噪音 等刺激,一切操作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扰动患儿。 三.惊厥发作时松开颈部紧身衣物,将头偏向一侧,将压舌板放在患者 的上、下臼齿之间(切勿强行扳开)防舌咬伤。抽搐发作时予以急救措施,可掐人中、合谷等穴位。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仰卧,分泌物过多时予以抽吸,必要时使用吸 引器,以防窒息。有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 五.高热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注意口腔护理及退热后的皮肤护理,勤换衣裤,预防着凉。 六.避免患者受伤害,适当约束患儿严防坠床,碰伤或抓伤。 七.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八.注意保暖,在不诱发惊厥的情况下,定时轻柔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 九.高热昏迷者按各项护理常规护理。 十.观察并记录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长短、性质及频率。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唤醒护理读后感

爱在护理 ——读《唤醒护理》有感曾看过护理鼻祖南丁格尔的《护理札记》,印象很深,觉得真的是很好的书,但书中那个时代毕竟离我们好遥远,实际的帮助并不是很大。而今我有幸读了医院推荐的《唤醒护理》,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可以指导我们怎样去做,怎样做的更好的书。 书中第一部分:迷失的护理,列出了护理缺位的五大“症状”,也找到了原因。有些人会说,这些原因如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过多治疗占用时间,护理收费低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要怎么努力呢,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我想当然不是这样的,不管是领导、护理管理者、还是一名普通的护士,看了这本书后都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可以做的努力,那书中所描述的这种护理是会早日实现的。而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为病人多做些什么。 作为一名普通护士,首先我们要转变自己的观念,真正明白“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中护理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上面。而是通过人本位的整体护理,来显著改善疗效、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确保优质护理的真正落实。以前早就知道我们医院各病区都要开展优质护理,但并不了解其真正的意义。只知道是要帮病人洗脸、洗脚、擦大小便…不过是些伺候人的活罢了,一点都不愿意干,感觉会低人一等。现在终于知道了它的价值,如书上所说:不能盲目的开展,而是要得到医院的支持,增加优质护理收费,进行培训来提高护理技术,准确判断病人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指

导病人做能做之事,把护理做到位,体现出护士与普通陪护的区别,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人本位整体护理。 张中南老师是骨科专家,书中举了大量案例,我作为一名骨科护士,感觉对我们的帮助尤其明显。前段时间,我科收治了一位右4-5肋骨骨折、6-7肋骨可疑骨折、腰椎骨折、左股骨粗隆骨折的70多岁老人。患者因腰椎骨折需要卧硬板床,但年龄大,多处疼痛不仅不能翻身,连一动都不敢动,很容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我们热情接待了病人,又经过医生的指导:患者右胸肋骨骨折尽量不宜往右侧翻身,以免骨折处错位,有时可以左侧卧位,尽量以平卧为主,腰椎骨折床头稍微抬高没关系。左下肢予以皮牵引。我们评估了老人生命体征平稳,双上肢及右下肢肌力正常,于是为老人建立了翻身卡,定时督促指导患者用拉手引体向上抬臀,双手慢慢伸进尾骶部,背部按摩,不定时协助其左侧卧位。同时指导、鼓励正确咳嗽,多饮水等。当手术归来时,患者无法自己完成这些措施,由我们来帮助他完成,我们双手为他按摩尾骶部,并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和干燥。现在老人顺利康复中,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每次见到我们时,他总会主动和我们握手,言语里都是感激之情。 还有许多的亲身体验,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来自病人的、发自内心的感激及满意之情。虽然我们还未完全做到像书中所说的那种护理,但我们会为之努力的,也实实在在感到人本位整体护理的优越性。像医院及科室正在做的品管圈、大手拉小手活动(年长、经验丰富的指导年轻、资历浅的,医生指导护士)、持续质量改进等,都是为了提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

中医护理:不寐心胆气虚证得中医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得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得得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得响声、 7。指导病人多与她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得心理状态。 8、不瞧情节惊险得小说或影视节目、 9。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10.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中医护理:不寐阴虚火旺证得中医护理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得得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病室宜凉爽,忌燥热医、 7、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8。勿过劳、节房事。 9。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10。可配服酸枣仁膏10g(睡前)。 11.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12。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13.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中医护理:不寐心脾两虚证得中医护理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得得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创造安静舒适得睡眠环境。 7、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8。选用营养丰富得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9、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10。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11、睡前作放松功。睡前不交谈不愉快得问题,避免情绪激动。 中医护理:不寐得养生指导 (2)讲究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或食之过饱。 (3)善于自我调节心理平衡,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刺激、 (4)学会简单得自我安眠法。 ①诱导催眠法:默念数字,或听单调得滴水声,钟表滴答声、 ②自我按摩法。 ③坚持每日作气功。 中医不寐得护理查房 不寐,又称失眠,就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营养失调以及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紧张而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得病症,轻者难以入寐或易醒、早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本病即可单独出现,亦可伴有心悸、健忘、头昏头晕及

护理书籍读后感

护理是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了解病人体表体重基础情况,根据病情变化监测或获取病情数据,以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加强输液巡视和教育,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以下是整理的护理书籍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护理书籍读后感1 经过对伦理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护士,学好伦理学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让我明白工作中如何恪守医德,如何处理好与医生、病人之间的相处、沟通。也让我了解到,要成为一名好的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水平和坚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有良好的医学道德水平。如果没有良好的医学道德水平,即使有再好的技术和知识,也只会害人。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死了就不能复生。而我们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关心、尊重和爱护病人的生命是我们的基本责任。医学人道主义的思想基础是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心生命、保护生命,而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做的就是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要与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信任是个人依赖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个人愿望,包括对个人不加评判的接纳。信任感在人际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交往的双方产生安全感,使人感受到别人的关心及重视。同时信任感的产生可以创造一种支持性的气氛,使人能够真诚、坦率地表达自己

的价值观、感情、思想及愿望。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通过自己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耐心来创造一个有充分信任及支持感的气氛,并通过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增加对象对自己的信任感,以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后无效沟通导致护患之间产生误解后冲突。因此,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建立及增进护患关系的基础。 护士可以通过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运用移情、倾听、证实、自我暴露等技巧与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使护士了解更多有关对象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满足对象的需要。同时通过双方良好的沟通交流,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及信任,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发展。 要有健康的工作情绪,良好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将不良的情绪因素带到工作中。在与对象交流的过程中,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对象。在工作中要急对象之所急,耐心细致的对待对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水准,理解患者心理,同情体贴宽容,维护患者的尊严,尊重他们的权利,提高生命质量。 我以前对护理职业缺乏应有的认识。而经过对伦理学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整个医疗工作中都少不了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离不开忽视的配合。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说明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医生和护士只有职业分工的差别,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就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引起的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应与悬饮、哮证相鉴别。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痰浊壅肺证 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短心慌,神疲乏力,易汗,活动后加重,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或颈部青筋暴露。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结代。 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干少饮,烦热汗出,面颧暗红,或颈部青筋暴露,尿少肢肿。舌质红嫩有裂纹或舌红绛,有瘀斑,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短气喘促,不得平卧,烦躁汗出,咳吐泡沫痰,心悸乏力,尿少肢肿,畏寒肢冷,面色灰青。或伴有肝大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细或迟。 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 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 心功能I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心功能Ⅱ级:应增加休息 , 但能起床活动。 心功能Ⅲ级:限制活动 ,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 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等情况变化。 2、观察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3、患者出现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注意营养、水分与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醇酒、咖啡等刺激之品。便秘者 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2、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者:多食补气活血之品。 3、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者:多食补气滋阴之品。 4、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者:饮食清淡,低盐或无盐,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5、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者:可食温补心阳之品,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之物。 6、痰浊壅肺者:多食健脾祛痰之品。 (五)情志护理 1、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2、心衰病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3、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4、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护理札记》读书心得

《护理札记》读书心得 阅读完南丁格尔的《护理札记》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札记注重的是全方面为患者提供可促进健康恢复的外在与内在的条件,让我联想到“整体护理”。在每天的护理工作开展前,我们应该先沉淀思绪,正如札记的用意,就是启发后来者,也就是我们这些小护士能勤观察、勤学习、勤思考。 读完这本札记,我特别深刻的是,不断重复提起与患者的谈话细节,让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十八次的“整体护理”这四个字,可以折射出“整体护理”的根本,就是“勤观察”,它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关爱之心。如何善于运用简单的语言与患者沟通来获取信息,如何运用自身的传播技巧来给予患者人性化、全面化的护理,是我们应该深思话题。 随着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最先转变的应该是我们自身的观念和价值。我们的职责是协助患者、促进患者在良好的生理、心理氛围下恢复健康,照顾是它的核心,“观察”是关键。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从根本的整体护理出发,善于发现患者的表情、语言、肢体、情绪等,判断她们的需要,尽可能地、不遗余力地满足患者,尽管是极为细微的小事。 善于观察,不是只观察表面上的问题,而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要形成任何正确的观点必须通过对病人整体的观察,正如南丁格尔在文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你最好是转行不要再做护士,无论你有多么善良,有多么喜欢护士这个职业,你也不适合做护士。”善于观察贯插在札记中的每个角落,即使是患者一句小小的抱怨,南丁格尔都能记在心里,记录下来做成札记。运用好“观察”,通过观察,有针对性地明确护理诊断、制定好护理计划、划分好护理重点、实施好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机体的恢复。 我在监护室工作期间,因病人家属无法照看到患者,更加深刻体会到沟通交流方式与技巧的重要性,倾听、感受、解释,的注意事项,温情提示,认真对待患者家属的提问等等。这对我们开展其他的护理工作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有利于缓解日益紧张的护患关系。

护理札记读书心得体会6篇护理札记读书笔记

护理札记读书心得体会6篇护理札记读书笔记 《护理札记》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3-1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斯?南丁格尔,《护理札记》是一本写于150多年前的护理书籍,是南丁格尔总结了战地救护和医院护理管理的成功经验而写成,被译成多个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下面是第一带来的护理札记读书,仅供参考。 读完《护理札记》,内心是深深被触动的,感叹先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东西,而且至今很多还为我们深深受用,记得牛顿有一句:“如果我所看见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一个人的进步,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 ___积累。南丁格尔的成就是永恒的,对护理事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她的毕生力作是值的我们深深借鉴的。 今天我们的医疗与护理硬件设备是日趋完善的,我们拥有了更先进的通风设备,更良好的隔噪音系统,建造了更合理的病房,拥有了更温暖舒适的床和被褥等等,拥有这些,我们可以更方便快捷的解决很多外在因素引起病人不舒适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外在因数的制约对护理的发展的影响是越来越少了,评估外在因数是否是影响着病人不舒适的原因成了我们护理应该探讨的问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中午例行体温普查的时候,一个刚刚做完化疗的病人对我说她睡不好,我安慰她打化疗是会影响睡眠的,叫

她放宽心,别想那么多,离开病房的时候顺便把房间的窗帘给拉上了,等我回去收体温计的时候,我发现她已经睡着了,醒来后她对我说,中午我把窗帘给拉下来了,她睡的很好,说她一直都不知道窗户上边还有窗帘可以拉下来,我们都习惯以惯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往往忘了最基本的东西,忘了最基础的护理,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所谓精细的护理大多都体现在最基础的护理上,读这本书,对现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秀服务示范工程是有重要意义的。 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倡导“精细的服务艺术”,才能被公众,为病人所接受,作为临床护理的一员,我深刻的体会到单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对现在的护理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护士必定具有丰富的知识面,一双敏锐的,善于观察的眼睛,善于与病人交流与沟通的技巧,这一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学习,积累知识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思考能力,怎么样给病人做精细的安排,如何提供给病人最合理的膳食,如何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这些都与我们掌握的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能力,著名文学家加里宁说过:“我们必需向上代人学习,必需掌握人类已经取得的最优秀的成果,然后推陈出新。”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 体温升高,口温超过37.2℃称发热,口温达39.0℃~40.0℃称为高热,体温超过41℃称为超高热。体温过高,对人体器官有严重损伤,可引起惊厥、抽搐、昏迷。 [护理评估] 1、病史:了解发热的原因及诱因,询问发热的急、缓及伴随症状。 2、症状:①体温上升期: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无汗。②高热持续期: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尿量减少。③退热期: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3、心理社会反应:因发热原因不明,患儿及家属焦虑不安。 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体温调定点升高等有关。 2、情绪焦虑与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寒战、发冷等有关。 3、疲乏与高热致体能消耗过多、摄人不足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等有关。 4、体液不足与高热时出汗过多及摄入水量过少等有关。 5、营养失调与进食过少及消耗增加有关。 6、有坠床的危险与体温升高患儿烦躁有关。 [护理措施] 1、将患儿置于安静、舒适的环境,酌情通风。

2、高热患儿易发生舌炎、齿龈炎等,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和黏膜溃烂。 3、高热患儿在降温过程中伴有大汗,应及时更换衣裤和被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干燥、舒适,防止皮肤受压与破损。 4、饮食以清淡为宜,给细软、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5、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变化,观察治疗反应。体温在39℃以上,应予物理降温,方法有:使用冰袋或冰帽、冷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盐水灌肠、降温毯等措施。30min后再次测量体温,结果记录于体温单和护理记录单上。 6、密切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患儿大量出汗或退热时,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7、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者,往往提示病情严重,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和四肢末梢转暖,发绀减轻或消失,提示治疗有效。观察有无腹泻、出疹、出血或颅内压增高、惊厥等症状,以协助诊断。 8、高热惊厥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前,防止坠床和碰伤,向患儿及家属书面告知并签字,床边备开口器与舌钳,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9、用药观察:应用激素、解热镇痛药、冬眠合剂等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

中医护理:不寐心胆气虚证的中医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 7.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8.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9.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10.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中医护理:不寐阴虚火旺证的中医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病室宜凉爽,忌燥热医。

7.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8.勿过劳、节房事。 9.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10.可配服酸枣仁膏10g (睡前)。 11.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12.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13.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中医护理:不寐心脾两虚证的中医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7.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8.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9.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10.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护理札记》读后感

《护理札记》读后感 ——梦铃从开始学习护理,最常听到谈起的就是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的故事,接着老师们也让我们观看了关于南丁格尔的电影,从她的故事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护理事业的神圣和身为一名护士的光荣。她的《护理札记》体现了她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为护理事业所总结的经验,全书十四个章节全面描述了如何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可促进健康恢复的外在和内在条件,比如通风、饮食、光线、个人卫生、希望和建议等等,就像我们现在所做的整体护理,让我们这些刚参见工作的护理人员受益匪浅。 随着现代“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建立,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为全面了,护士执行的不再是单纯的医嘱下的打针、发药,而是全面覆盖了病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好三基知识外,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有效地沟通能力等,而所有这些,早在一百多年前南丁格尔就已经总结出来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么?刚参加工作时,总想着多干活、多出力就会把工作做好,也不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总感觉该做的做了,任务就算完成了。慢慢地,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从高年资护士身上的学习,让自己慢慢地学会了与人交流,学会了观察病情,学会了更好地服务病人。 现在在儿科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发扬南丁格尔精神是多么重要。首先病室每天两次开窗通风,每天一次的紫外线消毒,我们科现

在做的很好,也减少了孩子的重感率。南丁格尔在书中最先强调的就是通风和一些注意事项,她说,如果不正常通风,新鲜空气就无法进入屋里,空气是凝滞的、发霉的、污浊的。这样的条件下,很容易长湿疹,得猩红热、白喉病,还有其他的很多疾病在此种条件下也极易滋生。因此正确的做法就是托儿所、病房和临近的住着病人的房间都应该把窗子打开让空气能够自由出入。由此可见,新鲜的空气对于病人的康复非常的重要。然而,很多家长却认为,门窗紧闭保证病室内的温度,避免孩子着凉才是最重要的。过度的呵护,往往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因此,在儿科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时很重要的。 南丁格尔还强调了一点就是在饮食上,“在饮食的时候,生命决定于一些细小的事情”“对病人的食物再怎么注意都不为过”。而想想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对病人饮食的关注又有多少呢?在成人科室,我们最常说的就是注意别吃太咸、太油腻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却很少提及具体吃些什么比较好,除了对一些特殊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外。在儿科,因为孩子的年龄及发育问题的影响,护士长也特别要求我们做好饮食指导,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具体到每个月该吃什么样的食物,每添加一种食物后病人的大便情况如何,我们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护理事业她可谓是献出了她的一生,留下了“提灯女神”的美名。在现在这个护患关系紧张的时代,要想将护理工作做好、做精,需要我们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