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护理 教学大纲

新生儿护理 教学大纲

新生儿护理 教学大纲
新生儿护理 教学大纲

《新生儿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先修课程:新生儿护理

后修课程:

适用专业:月嫂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

开课部门:培训部

一、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的:

新生儿是人由完全“寄生”于母体的胎儿到生存在大自然环境的婴儿的一个过渡。胎儿在母体内直接获取母体内现成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出生后,其各种生理功能的不完善,因此较难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这样一个特殊机体,比人生中任何其它时期都稚嫩,都不成熟。

课程的基本要求:

1、能从较专业、科学的角度的出发,对新生儿的生活环境有个系统的安排;

2、能较全面了解新生儿的喂养、睡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在护理中实践运用;

3、能根据新生儿脐带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护理,出现意外,能作出应急处理;

4、能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种类,熟练掌握疾病的应急处理方法;

5、能熟知新生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新生儿智力的启蒙教育和潜能开发的种类、方式和方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主要内容]

1.新生儿科学喂养和辅助喂奶、喂水,培养宝宝合理规律的饮食习惯;

2.新生儿洗澡、清洁,根据实际情况给婴儿做抚触、被动操、游泳;

3.新生儿尿布、衣物、毛巾、奶瓶等用品用具消毒、清洗及整理;

4.新生儿测体温、观察大小便是否正常、黄疽观察、安抚婴儿哭闹、脐带

消毒、预防接种;

5、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应急处理;

6.新生儿智力的启蒙教育和潜能开发等等。

[知识点]

新生儿的喂养、培养饮食、睡眠习惯、生活环境的安排、新生儿洗澡、清洁、新生儿抚触、被动操、游泳、新生儿尿布、衣物、毛巾、奶瓶等用品用具消毒、清洗及整理、新生儿哭闹安抚、脐带消毒、预防接种、疾病的应急处理、新生儿启蒙教育和潜能开发。

[重点]

新生儿喂养、睡眠、生活环境的安排;新生儿尿布、衣物、毛巾、奶瓶等用品用具消毒、清洗及整理;新生儿哭闹安抚、脐带消毒、疾病的应急处理。

[难点]

新生儿生活环境的安排;新生儿抚触、被动操、游泳;新生儿哭闹安抚、脐带消毒、疾病的应急处理;新生儿启蒙教育和潜能开发。

[学习安排]

集中讲授、学习,2个课时。

[实践与练习]

课后安排一次实践学习,以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

学习、实践亦可穿插进行。

三、指导方式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方式:集中培训采用闭卷考试,实践采用综合鉴定。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撰写人:审定人:

批准人:执行时间:

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基础护理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理论教学应根据学生 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施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实践机会。加强技术训练;完善各种考核方案,以培养 和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帮助护生完成护士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并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 的新路子。 一理论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科学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 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至今为止最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 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理 论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体现学 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知己知彼,科学施教。现代教育思想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注重能 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教 育和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承担某科课后,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 状态,取得第一首资料;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其次,应精 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 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采取适当 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内容,并注重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2.深入浅出,解疑惑。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复杂、抽象 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和宏观,使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的印象烙印在脑海里,起 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掌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编导。教师驾 驭课堂的能力、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教 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备课要认真、充分、注重细节, 备课中要鸟瞰全局、统领各章,精心设计每个课题的授课方法;上课提前进入教室、进入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主线,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 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课题用 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区分,可 加强理解和记忆;乙醇应用的浓度、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 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 纳法来记忆;……等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应重点突出,使学生多次接触某一重点信息,强化记忆。课 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44)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 专业实践能力-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菌痢流行期间易感患儿可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菌苗,该疫苗得免疫期可维持 A、1~3个月 B、3~6个月 C、1~6个月 D、6~12个月 E、6个月 2、接触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易感患儿应检疫 A、1周 B、2周 C、3周 D、5天 E、3天 3、流行性腮腺炎应隔离至 A、体温恢复正常 B、腮肿完全消退后3日为止 C、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 D、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10天 E、发病后21天 4、下列关于百日咳患儿的护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夜间痉咳影响睡眠可遵医嘱服用镇静剂 B、应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消化、较稀的食物 C、痉咳后进食,食后应少动 D、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 E、痰稠频咳者用雾化吸入 5、易感婴幼儿在接触百日咳患者后,能有效预防发病的首选措施是 A、立即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 B、口服红霉素 C、使用百日咳高价免疫球蛋白 D、立即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E、肌内注射青霉素5~7天 6、丙种球蛋白用于小儿被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 A、麻疹 B、川崎病 C、咽结合膜热 D、风疹 E、幼儿急诊

7、易感儿接触麻疹后进行被动免疫应在 A、接触后5天内 B、接触后10天内 C、接触后2周内 D、接触后3周内 E、接触后1个月内 8、关于小儿时期传染病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传染病发生率较成人高 B、起病急 C、症状轻,容易忽视 D、病情复杂多变 E、容易发生并发症 9、下列关于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A、传染病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 B、患儿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室进行诊治 C、将传染病患儿隔离置特定场所 D、卫生宣教是搞好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0、猩红热患儿隔离说法正确的是 A、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 B、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解除隔离 C、有无并发症必须隔离至痊愈 D、咽拭子培养阴性后解除隔离 E、症状消失后2周才可解除隔离 11、下列关于猩红热患儿的护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高热时忌酒精擦浴,可以采用冷水降温 B、急性期应注意补充大量维生素 C、用温水清洁皮肤禁用肥皂水 D、预防并发症,每周送尿常规检查2次 E、应及早使用青霉素治疗 12、无并发症的水痘患儿应隔离至 A、出疹后5天 B、出疹后10天 C、部分皮疹结痂 D、全部疱疹结痂 E、全部结痂脱落 13、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以下正确的是 A、可以多进食饼干、薯片等调节食欲 B、严禁温盐水漱口,防止疼痛加重 C、可进食水果和补充维生素C片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基础教材,它包括了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与法律、护理程序、以及基础护理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总体要求 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病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社会需求,用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学基础》主要教授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时数分配 总学时:81 (理论:60 操作:21)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及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 熟悉护理工作方式及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课程内容 一、护理学的形成,现代护理学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三、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护理的任务和范畴、发展方向 考核要求 一、掌握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特点,护理学的主要任务 二、熟悉护理学实践的范畴 三、了解我国卫生保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方向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基本需要的特性及意义,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熟悉护理的发展历程,成长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护理的特征,整体护理为护理领域带来的变革 课程内容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人的基本需要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 四、人的自我发展 五、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六、人的内外环境、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七、护理的概念及演变进程 八、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 九、专业与护理专业 十、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健康的定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大专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临床护理的一门学科。小儿疾病的护理强调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将小儿保健、住院护理和家庭作用紧密融合在一起。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护理范畴的拓展,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进行讲述。注重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提高临床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总之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临床学科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及评估方法,熟悉儿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了解和认识现代儿科护理的观念及原则,为今后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及小儿保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儿科护理的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熟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及角色。 了解儿科护理相关的伦理与法律。 课程内容 一、儿科护理学概述。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的特点。 二、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划分和各自的特点。

三、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四、儿科护理相关的伦理与法律。 五、儿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考核知识点 一、儿科护理的特点。 二、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及各期的特点。 三、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四、儿科护理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考核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及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护理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儿科护理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体格生长和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和测量方法;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生长发育规律及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各年龄期小儿的健康指导。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 课程内容 一、生长发育概述 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二、生长发育评估 见习体格生长的测量及判断,包括测量方法,计算公式及正常值;体格生长的评估;与体格三、生长有关的其他发育。 四、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神经系统发育,感知觉发育,运动功能发育,语言发育,小儿心理发展过程和特征。 五、各年龄期小儿的健康指导 六、各年龄期小儿的护理: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护理;计划免疫。 考核知识点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小儿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及测量、计算方法。 三、小儿动作,语言和适应性能力的发展过程。 四、各年龄期小儿的护理要点。 五、计划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 一、掌握小儿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及测量、计算方法;计划免疫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各年龄期小儿的护理要点。 三、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动作,语言和适应性能力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住院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住院患儿的健康评估;儿科护理技术。 熟悉小儿门诊、急诊、病房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课程内容 一、参观儿科门诊、急诊和病房的设置及管理。 二、示范小儿病史的采集及护理体检。 三、示教小儿用药护理、小儿约束法、头皮静脉输液法。 考核知识点 一、小儿病史采集内容及护理体检 二、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附件1: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学时数:64 适用专业:护理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学科。儿童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儿科护理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儿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任务是 通过学习儿科疾病及其护理,从身体——心理——社 会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真正体现以人 为本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 贫血 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 的护理 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3.了解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 一、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第二节儿童年龄分期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4.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相关理论 5.了解小儿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及其干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论 1 环境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铺备用床法、铺麻醉床法12 舒适与安全 3 卧位与搬运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 患者的清洁卫生 6 口腔、皮肤、头发护理 6 休息与活动 3 协助患者活动 3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8 T、P、R、BP测量及绘制、鼻导管 吸氧法 9 冷、热疗法 1 冷、热疗法 3 饮食与营养 6 鼻饲法 3 排泄 6 女患者导尿术、灌肠法 6 给药9 摆发口服药法、肌内注射法、静脉 注射法、皮下注射法、皮肤过敏试 验法 15 静脉输液与输血8 周围静脉输液法 6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6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27)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 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下列关于小儿泌尿道感染易感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泌尿道感染发生率男孩大于女孩 B、男孩由于包皮过长,包茎积垢,易引起上行感染 C、小儿输尿管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全易于发生尿潴留 D、IgA抗体生成不足使细菌易于侵入 E、使用糖皮质激素增加感染的几率 2、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 A、细菌 B、真菌 C、支原体 D、病毒 E、衣原体 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B、大量血浆蛋白经尿中丢失 C、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 4、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其主要机制是 A、肾小球滤过膜内皮窗孔径异常过大 B、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 C、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裂隙增大 D、肾血流量增加 E、肾静脉回流障碍 5、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中意义最大的是 A、氮质血症 B、高脂血症 C、水钠潴留 D、低蛋白血症 E、大量蛋白尿 6、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根据中哪一项是关键 A、全身水肿 B、高血压 C、尿少 D、血尿及红细胞管型尿 E、蛋白尿及透明管型尿

7、小儿泌尿系统最多见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单纯性肾病 C、泌尿道感染 D、肾炎性肾病 E、慢性肾小球肾炎 8、下列关于正常小儿尿液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出生后前几天尿液色较深,稍混浊,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 B、正常婴幼儿尿液寒冷季节放置后可出现乳白色沉淀 C、正常婴幼儿尿液淡黄透明 D、清洁新鲜尿液离心后沉渣镜检,一般有管型尿 E、正常小儿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 9、小儿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大,故小儿腹部触诊时容易扪及肾脏的年龄是 A、2岁以内 B、2.5岁以内 C、3岁以内 D、3.5岁以内 E、4岁以内 10、下列不属于小儿肾脏生理功能的是 A、肾小球滤过功能 B、产生抗利尿激素 C、调节酸碱平衡功能 D、浓缩和稀释功能 E、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 11、单纯性肾病患儿的辅助检查通常不出现的是 A、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 B、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C、血胆固醇升高 D、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 E、尿蛋白++++ 12、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最典型的尿液特征是出现 A、蛋白 B、颗粒管型 C、透明管型 D、红细胞管型 E、脓细胞 13、年长儿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 A、肠炎 B、肺脓肿 C、脑膜炎

浅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改革

浅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7-09-27T14:58:12.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2期作者:吴淑娴 [导读]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差异、偏重于应试教育等问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247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差异、偏重于应试教育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有关“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一是开展多样的人文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基础护理教育;三是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四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引言 关于《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我院仍旧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讲课本知识,按照已编好的内容和顺序,通过课堂传输给学生,而学生仍然是不假思索的照单全收,无论是否理解,也无关是否有所疑问[2]。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质性研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护理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是护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之一[3]。本文通过调查、访问的方法,以《基础护理学》的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的访谈对象,针对引进质性研究法后,有关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进行询问和访谈。希望通过这一调查研究,能够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应对之法,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高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 高专院校关于《基础护理学》教学的不足 1.1 教学方式千篇一律 从本质上而言,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既然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护理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然而,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着重于基础护理理论方法的教学,对于如何在实践中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差异化服务方面所花的教学课时较少[4]。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无论在性格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5]。一种类型的学生他们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却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1.2 教学目的脱离实践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对于《基础护理学》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基础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逐步达到深入认识的程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是按照所谓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育,着重应付教学进度和期末考试,有的是针对考取证书进行教育培训[6]。这种按部就班、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式,看上去似乎是按教学计划在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偏重于应试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引导(导向)不是应用实践和满足护理实际需求,而是一种以考试、考证书、就业为目的。当前的应试教育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相比呈现了新的特征,不再是我们初等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一种新的应试教育模式[7-8]。为了改变这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应试教育,我们必须提高对护理专业本身的认识,在基础护理教育阶段和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中,明确方向和重点,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2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 2.1 开展人文活动,提高职业素养 在护士节举通过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拼技能,护士节文艺汇演现才艺,形象设计大赛秀美丽秀创意,礼仪大赛亮优雅,“南丁格尔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展风采,拜望护理老前辈、开办临床护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坛、为毕业生举行授帽典礼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9]。此外,通过开展“学习护理条例、践行护士职责”“争做‘精诚是新’优秀大学生”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2.2 寓人文于教学,开展素质教育 将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融入护理学教授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通过寓人文于教学,让授课教师充分发掘基础护理学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人文素质教育寓教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之[10]中。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护理礼仪、护士行为规范和人文关怀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亲和力和主动关心他人的能力。开展“现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如何提升自己的亲和力”等主题讨论[11]。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教师用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心感染和影响每一名学生。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仁”,即“仁爱”,是对患者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12]。实验课练习时要求由学生相互扮演患者和护士,使其既能深深体会到护士肩上的责任,又能亲身体验到患者的感受,真正懂得如何去关心和体贴患者。部分护理操作,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搬运患者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真人实做,学生亲身感受插胃管的痛苦和注射时的痛感,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加体恤患者的痛苦,从而苦练基本功,将“大医精诚”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发扬光大[13]。 2.3 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基础护理学成绩的评定由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组成,比例各占一半。“两结合”是指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一是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笔试重点考查基础护理学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口试则要求学生在技能操作考试时对所操作的主要内容和环节、注意事项等进行口述。二是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为了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复习为平时的积极主动学习和练习,我们将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也纳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动态评价。 2.4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一是全程开放实验室,增加临床见习环节。增加实验课学时,实验课比例从1/3增至1/2。同时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增加周末、晚自习、中午等休息时间,随时方便学生练习,并安排授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值班辅导,以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每一项护理

基础护理学中职教学大纲(2学期)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中职三年制)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演示、培训、电教、练习、等形式,通过提问、作业、操作及理论考核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本课程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总时数为224 学时,其中,第一学期理论32学时;第二学期理论26学时,实践30学时;机动8学时;第三学期理论64学时,实践64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阐述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了解医院基本结构与功能。 3、掌握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护理对象各项需求的护理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将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操作中。 2、能规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 (三)思想素质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形成现代护理理念。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 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的成绩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其中期末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技能考试30%。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为考查科目;第二、三学期期末考试为考试科目采取闭卷考试,时间地点由学校安排,考试时间90分钟。题型第一学期可由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组成;第二、三学期为和护考接轨均为选择题,题型由A1、A2、A3、B1组成,并参照护考资料出题。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nursing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86 适用对象: 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础护理学分为Ⅰ、Ⅱ两部分,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结业考试。课程采用目标教学、直观教学(参观、示范、练习)、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综合教学方法进行。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判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和培养,为学生的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技能训练一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无菌包、无菌盘、无菌容器、无菌溶液、无菌手套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无菌容器的使用法,无菌包的使用法,无菌盘的准备,取用无菌溶液法,戴无菌手套法。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操作原则,建立并强化无菌观念,具有认真、严谨、科学的态度;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程序正确,动作规范、美观,操作中无污染。 讨论:临床工作中无菌操作。 思考题: 下列情况是否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为什么? (1)使用已灭菌3周的导尿包 (2)潮湿的无菌包,晾干后使用 (3)铺无菌盘,将上层无菌巾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内 (4)用棉签蘸取无菌瓶内溶液擦拭伤口 (5)取无菌镊时,镊尖触碰容器内口 (6)用已戴手套的手碰另一手套外面 技能训练二手卫生 2、洗手技术 3、卫生手消毒 4、外科手消毒。

(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专科护理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学好护理学基础为临床专业课打好基础。 2、熟悉护理学基础有关操作的目的,适应症。 3、熟悉运用护理程序做好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更好地适应今后临床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成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实验学时分配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护士基本素质及行为规范 【内容提要】护士的仪表要求与行为规范 【目的与要求】 1、熟悉正确的颈、胸、腰、腹、臀部姿态;正确的站、坐、行走、下蹲姿态。 2、掌握正确的端治疗盘、持病历夹、推治疗车、下蹲捡物的方法;护士仪表 的要求。 实验二环境 【内容提要】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及护理工作 【目的与要求】 1、了解门诊及病区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实验三入院和出院护理 【内容提要】 1、病员床单位的设施。 2、铺床法。 3、运送病人法。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员床单元的设施。 2、掌握三种病床的铺法。 3、掌握搬运病人法。 实验四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内容提要】 1、协助病人更换卧位法。 2、保护具的应用。

【目的要求】 1、熟悉各种操作目的、要求和适用对象。 2、熟悉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4、掌握正确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 实验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内容提要】 1、清洁、消毒、灭菌。 2、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3、隔离技术。 【目的要求】 1、树立清洁、消毒、灭菌观念。 2、熟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等概念。 3、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 4、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隔离技术的操作方法。 实验六患者的清洁护理 【内容提要】 1、口腔护理。 2、床上梳发洗发。 3、床上擦浴。 4、压疮护理。 5、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法。 6、全背按摩法。 【目的要求】 1、常用漱口溶液的临床应用。 2、熟悉压疮护理、全背按摩的方法。 3、掌握特殊口腔护理、床上梳发洗发、床上擦浴、卧床患者更换床单、递

继续教育学院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护理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护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身心方面的健康促进、儿童疾病的防治与护理等。其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充分利用先进的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提供“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维护和改善儿童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和人类整体素质。 本课程教学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沟通,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性质为考试课,学时30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营养及各系统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原则。了解和认识,儿童解剖、生理及心理特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儿科护理的发展,为今后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及儿童保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技能 掌握儿科常用专科护理技术:如温箱、光疗箱使用,婴儿喂养技术、儿童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等,了解现代儿科护理技术的发展,并增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 (三)基本素质 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具有与儿童及其家庭有效沟通的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

三、学时分配 单元名称理论学时 1 绪论 1 2 儿童生长发育 1 3 儿童保健 1 5 儿童营养 1 8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4 9 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2 10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11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12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13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14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 15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20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3 21 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2 合计30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标 1.掌握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熟悉 (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2)儿科护理的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3)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3.了解 (1)儿科护理相关的伦理与法律。 (2)儿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内容 1.重点阐述 (1)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资料来源汕尾中公教育 2014年医疗卫生招聘考试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1.为低体重儿进行蓝光治疗时,应调节床内温度为( ) A.22-24? B.25-28? C.29-31? D.32-36? E.37? 2.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 ( ) A.出生时体重的2% B.出生时体重的4% C.出生时体重的5% D.出生时体重的8% E.出生时体重的10% 3.中性温度是指: ( ) A.肛温 B.腋温 C.皮温 D.环境温度

E.口温 4.小儿前囟应在什么时候关闭:( ) A.2-3岁 B.1.5-2周岁 C.1-1.5周岁 D.3周岁 E.半岁 5.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出生时平均32cm B.3个月时34cm C l岁时46cm D.2岁时50cm [键入文字] E. 5岁时58cm 参考答案: 1.标准答案: D 解析:治疗时,光疗床内温度为30-32?(早产儿和低体重儿32-36?),湿度保持55%-65%,灯管距离 患儿为30-50cm。 2.标准答案: E 解析: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十天左右,恢 复到出生时体重。 3.标准答案: D

解析: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少,代谢率最低,蒸 发散热量也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 4.标准答案: C 5.标准答案: C 解析:头围可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出生时平均33-34cm,l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 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共五题,均为单选题目。 1.3岁小儿的平均身长是: ( ) A.71cm B.75cm C.81Cm D.85cm E.91Cm 2.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胆红素最高不超过 ( ) A.85.5μmol/L B.171μmol/L C.205.2μmol/L D.256.5μmol/L E.307.8μmol/L 3.按形态学分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 A.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细胞性贫血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为适应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培养新型护士的需要,护理教学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护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使其成为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单单局限于治疗疾病,还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应变、沟通、协调能力等。《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探索,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是围绕书本内容,老师讲学生听。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1缺乏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1];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内容单一《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3手段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全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2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 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2]。 2.1案例教学法根据讲授的内容设置案例,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促使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个案往往会包含多个疑难问题,而教师通常要进行一步步引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设计最佳的讨论方案,并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对讨论问题的进程加以控制,有效调动学习气氛,最终概括、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3]。 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儿童保健学教学大纲

儿童保健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儿童保健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healthy 总学时:18 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0 总学分:1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儿科保健学是介绍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预防的一门科学。在整个儿科保健学教学中,要注意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保健的特别之处。同时要注意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与疾病的预防与成人的差别之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如小儿生长发育、小儿营养与喂养、小儿的一般护理.有助于提高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儿科保健学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环节。本教学大纲将各章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即“掌握”,“了解”。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能融会贯通。对“了解”的内容,教师作一般讲授。要求学生能理解并记忆其基本概念及特点。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生长发育

第三章小儿的一般护理 第四章住院儿童的护理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的护理 第六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儿科护理学》,崔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 参考书: 《儿科护理学考试指导》,林晓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 各门基础医学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2.适用专业:四年制护理本科专业 3.撰稿人:蒋玉宇 4.对学生培养能力的要求,该门课程为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学生了解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实施整体护理. 5.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既供教师备课使用,又供学生预、复习时使用,已明确学习中的基本要求与重点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作一些合理调整。以进一步完善本大纲。 6.大纲的制订说明:大纲分为二级要求:了解、掌握。

基础护理学学习方法指导.教材

第三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节中职学习特点与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着显著的不同,同学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转变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 中职护理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 2.主要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2)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精神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科研。

二、中职阶段的学习特点 1.转变学习观念强化应用意识 转变学习观念是中职学习的关键。中职学习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学习。中职护理专业学习的基本目标就是能通过国家护士职业证考试,走上护理工作的岗位,从事临床及社区护理服务。观念转变的重点是要实现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应用知识应用的转变,从知识的学习向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职业素质提高的转变。 中学阶段的学习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学习时注重单门课本身的体系完备,重视理论学习,轻能力的培养,重技巧,轻思维方式的培养。中职阶段要加强系统概念和学科之间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应用,达到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把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2. 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中职的学习方式要以互动式教学为锲入点。就是把老师的教学过程当作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老师思维互动,才能共同发现、思考、探索和创新。在学习活动中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使思维活动具有主动性与参与性,在老师的教导下积极主动的将“学知识”和“用知识”融合在学习过程之中。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会产生思维的动力和参与意识,克服课堂学习的盲目性。中职的专业知识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基本技能为核心,只要紧密结合实际,就能对概念进行灵活的运用和实践。对新知识应产生好奇与疑问,对他们有求知与探讨的欲望,在教师的启发,一环扣一环的探索,并形成学习知识的一个个兴奋点,使整个学习过程就会处于一个热烈丰富的思维活动之中。在这些思维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我们的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到开发,促使思维活动向广度、深度发展。 3. 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多途径学习 中职阶段教师会在教学中将多种现代信息传播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运用其多种设备和软件进行教学。与中学时期以纸本教案、黑板、粉笔为标志的传统教学手段截然不同,媒体教学克服了教师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的局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省时、信息量大,可以使理论教学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实验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