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统一构造构造构造技术技术技术措施措施措施 工程名称: 中惠岭秀花园 编辑: 张岩泉 校对: 张岩泉 审核:

一、 基本荷载

工程地点: 东莞市(凤岗镇)

基本风压: 0.60 KN /m 2(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0.60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0.66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地面粗糙度: B (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周边3年左右房屋疏密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 6度(0.05g )

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场地类别: Ⅱ类(根据勘察报告进行调整)

二、 楼面荷载

1、各楼层附加恒荷载计算

1)楼面恒载1(客厅、餐厅、公共走廊、电梯厅)

20厚石材 0.5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50 KN /m 2

2)楼面恒载2(厨房、卧室、设备用房、楼梯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20 KN /m 2

3)楼面恒载3(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 /m 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1.60 KN/m2 4)楼面恒载4(沉箱350卫生间)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 300厚回填(容重取12 KN/m3)3.60 KN/m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5.20 KN/m2 5)楼面恒载5(管道井)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板底粉刷 0.40 KN/m2

∑=0.80 KN/m2 6)屋面恒载1(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

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4.00 KN/m2 7)屋面恒载2(不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3.40 KN /m 2

8)屋面恒载3(不上人不保温隔热屋面,如雨篷、构架)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 /m 2

板底粉刷 0.40 KN /m 2

∑=0.80 KN /m 2

2、活荷载取值

楼面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2009年版)附录F 荷载参考资料的相关规定取值。

3、各楼层功能分区上机荷载标准值汇总见下表(单位KN /m 2) 建筑使用功能建筑使用功能

附加恒载附加恒载 活 载 备注备注 住宅卧室住宅卧室

1.2

2.0 住宅客厅住宅客厅、、餐厅餐厅

1.5

2.0 住宅厨房住宅厨房

1.2

2.0 住宅厕所住宅厕所、、浴室浴室

5.2 2.5 图中应注明填充料的允许容重 住宅阳台住宅阳台

1.6

2.5 入户花园活载不按屋顶花园取值 住宅中的露台住宅中的露台

4.0 2.5 活载不宜小于阳台取值 住宅住宅公共走廊公共走廊公共走廊、、

电梯厅电梯厅

1.5

2.0 楼梯休息平台楼梯休息平台 1.2

3.5

休息平台不在楼层面时,建模取板

厚为0,恒载应加板自重

楼梯斜段楼梯斜段 7.0~9.0 3.5 建模板厚取0并设为单向导荷;h ≤120取7.0、120<h ≤150取8.0、150

<h ≤180取9.0;

水电管道井水电管道井

0.8 2.0 上人屋面上人屋面 4.0 2.0 坡屋面应乘以放大系数1/cosα

(α为起坡角度)

不上人屋面不上人屋面

3.4 0.5 坡屋面应乘以放大系数1/cosα (α为起坡角度) 通风机房通风机房、、电梯机房电梯机房

1.2 7.0 住宅住宅首层大堂首层大堂首层大堂、、

架空层架空层

2.0

3.5 按人员密集情况,已附加楼板下管道及设备吊挂 商场及其走廊商场及其走廊

1.5 3.5 注意与业主协商是否考虑增加夹层及非固定隔墙 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室外室外))

2.0+18h

3.0

h 为覆土厚度;活载按屋顶花园取值 注:混凝土楼板(地下室顶板)下的管道及设备吊挂按实际考虑,并不小于0.5 KN /m 2。

4、施工荷载

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取值:建议室外部分宜考虑10.0 KN /m 2、室内(一般指塔楼平面范围内)部分宜考虑5.0 KN /m 2。各规范相关要求如下:

1)≥4.0 KN /m 2,《2012荷规》5.5.1条文说明;

2)室内5.0 KN /m 2,《09措施-结构体系》F.1-4条6)款;

3)裙房屋面4.0 KN /m 2,《09措施-结构体系》F.1-4条5)款;

4)10.0 KN /m 2,《2013广东省高规》4.1.2条;

施工荷载与覆土、消防车活载及人防荷载不能同时考虑,应按较大值取。当考虑施工荷载时,可根据情况扣除尚未施工的建筑地面做法与隔墙的自重,并在图中注明相关要求。施工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1.0,按活荷载输入时需除1.4。施工荷载仅用于梁板承载力验算施工荷载仅用于梁板承载力验算,,与正常使用情况进行包络设计与正常使用情况进行包络设计。。

5、屋顶荷载

一般屋顶花园、地下室顶板为景观绿化时,其活荷载标准值取3.0 KN /m 2(北京院措施2.0.3条地下室顶板取4.0 KN /m 2),其覆土容重按18.0 KN /m 3计算。当有大型构筑物、景观小品或树木时,可再另外计算。屋面为建筑找坡时,找坡填料应在图中注明(一般按陶粒混凝土计算混凝土计算,,容重取10.0 KN /m 3)

。 6、消防车荷载

1)当单向板跨度介于2m ~4m 之间时,消防车荷载可按跨度在(35~25)KN /m 2范围内线性插值确定;

2)当双向板跨度介于3m ~6m 之间时,消防车荷载可按跨度在(35~20)KN/m 2范围

内线性插值确定;

3)当无梁楼盖柱网不小于6m×6m 时,消防车荷载取20 KN /m 2;

4)考虑覆土的扩散作用,应按《2012荷规》附录B 进行折减,消防车荷载布置范围也应考虑覆土厚度的扩散应考虑覆土厚度的扩散((扩散角35°)相应扩大相应扩大;;

5)梁设计时折减系数: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0.8,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6)墙柱设计时折减系数一般不小于0.6(广东省院统一技术措施),基础设计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

三、 墙体荷载

根据建设方要求根据建设方要求,,本工程墙体材料本工程墙体材料::住宅外墙和分户墙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住宅外墙和分户墙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用页岩多孔砖墙用页岩多孔砖;;办公和商业全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办公和商业全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干密度6.0 KN /m 3,计算容重6.0×1.4=8.4 KN /m 3,取8.5 KN /m 3;页岩多孔砖容重13.0 KN /m 3。对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选用,各规范相关要求如下:

1)外墙A3.5,内墙A2.5,《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3.2.2;

2)非承重墙体A2.5、A2.5,《全国措施-节能专篇-结构》2.1.1;

3)加气混凝土砌体和配筋构件重量可按加气混凝土标准干密度乘系数1.4采用,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4.0.8。

墙体荷载按面荷载乘以墙高(层高-梁高)后以线荷载输入,建议线荷载以0.5 KN /m (计算只入不舍)为模数,模型输入线荷载可先统一按2.0、2.5、3.0、3.5……输入。门窗洞口应扣除洞口面积的墙重,折减系数(0.1为模数)可根据开洞面积所占墙体面积进行估算。主要楼层的隔墙线荷载如下(裙楼6.0m 、主楼3.0m ,其余层高另作折算):

1、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办公商业)

外墙石材贴面 1.00 KN /m 2

内侧水泥粉刷面层 0.40KN/m2

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70KN/m2

∑=3.10KN/m2墙高5.20m 5.20×3.10=16.12 取16.50KN/m

墙高5.30m 5.30×3.10=16.43 取16.50KN/m

墙高5.40m 5.40×3.10=16.74 取17.00KN/m

2、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住宅)

外墙瓷砖贴面 0.60KN/m2

内侧水泥粉刷面层 0.40KN/m2

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70KN/m2

∑=2.70KN/m2墙高2.40m 2.40×2.70=6.48 取6.50KN/m

墙高2.50m 2.50×2.70=6.75 取7.00KN/m

墙高2.60m 2.60×2.70=7.02 取7.50KN/m

3、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住宅分户墙、办公商业)

水泥粉刷面层 (两侧) 0.80KN/m2

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70KN/m2

∑=2.50KN/m2墙高2.40m 2.40×2.50=6.00 取6.00KN/m

墙高2.50m 2.50×2.50=6.25 取6.50KN/m

墙高2.60m 2.60×2.50=6.50 取6.50KN/m

墙高2.70m 2.70×2.50=6.75 取7.00KN/m

4、100厚页岩多孔砖内墙(住宅)

水泥粉刷面层 (两侧) 0.80KN/m2

100厚页岩多孔砖 1.30KN/m2

∑=2.10KN/m2墙高2.40m 2.40×2.10=5.04 取5.50KN/m

墙高2.50m 2.50×2.10=5.25 取5.50KN/m

墙高2.60m 2.60×2.10=5.46 取5.50KN/m

墙高2.70m 2.70×2.10=5.67 取6.00KN/m

5、当墙体直接布置在楼板上当墙体直接布置在楼板上,,应把墙自重作为楼面恒载的附加值计入应把墙自重作为楼面恒载的附加值计入((2012荷规表

5.1.1注6,),不应建虚梁导荷不应建虚梁导荷不应建虚梁导荷。。虚梁导荷存在下列问题:a .楼板的传力路径发生改变,荷载传给虚梁,虚梁再以集中力传给周边梁,导致周边梁受力与实际不符;b .虚梁把楼板划分后,楼板的计算跨度变小,且楼板的面荷载未计入墙体的等效荷载,楼板计算不安全。

6、600宽的凸窗:按照建筑条件计算且不小于10.0 KN /m 。

7、阳台入户花园等玻璃栏杆:2.0 KN /m (混凝土、砌体栏板按实际计算)。

8、女儿墙荷载:按照建筑条件计算。

四、 电梯荷载

1、自动扶梯荷载根据厂家的产品规格确定,支撑荷载R t =40KN (上端),R b =40KN (下端),上下端各两个支撑荷载。

2、电梯吊钩荷载及底坑支反力根据厂家的产品规格确定,电梯吊钩R 1=30KN ,底坑反力R 2=120KN 。电梯不下地下室时的底坑荷载相关规范如下:

1)电梯总重力的4~6倍范围选取,《2012荷规》10.3.1;

2)≥5.0 KN /m 2,《09措施-结构体系》表F.1-5第12项。

五、 梁的布置

1、梁宽以50mm 为模数,最小宽度为150mm 。对于单跨次梁(跨度<4.0m )梁宽尽量采用150mm ,如厨房、卫生间等100厚墙下的梁,阳台的封口梁。

2、对轻质隔墙建议能不布梁就不布梁对轻质隔墙建议能不布梁就不布梁,,梁的箍筋也是影响经济性的因素之一梁的箍筋也是影响经济性的因素之一。。有隔墙而未设梁时,在板配筋中要按等效荷载考虑这部分荷载。对隔墙下另设附加钢筋的做法值得商榷,因板计算已考虑隔墙荷载等效作用,建议不设附加钢筋。

3、避免多级次梁,一般而言,传力路径越短,越具经济性和合理性。尽量避免尽量避免梁内力梁内力超过三次超过三次传递传递传递((梁-梁-梁-竖向构件竖向构件))

,超过三次传力应通知专业负责人协商。 4、主次梁搁置有条件时,主梁梁底宜比次梁低不小于50mm 。

5、楼板存在高差时,注意高差分界处梁高是否能“兜住”低标高一侧的板底,尤其低标高一侧有次梁时,注意是否能“兜住”次梁底。确有需要才采用主梁下挂节点做法。

6、外围梁(含阳台边梁和阳台门顶梁)的高度应结合建筑立面要求统一设置。

7、内部各梁高尽量控制,应先与建筑沟通好下层净高,尤其当梁底下空时,在满足结构要求(合理的配筋率、扰度等)的基础上,梁高尽量做小,给建筑留出尽量大的净高。

8、户内梁不露出梁角线的优先顺序:客厅→餐厅→主卧室(过道)→过道(主卧室)→次卧室→厨厕→其它空间。主卧室和过道有冲突时,应通知专业负责人协商。

9、注意设备管线的主要走向,尤其是当设备套管不可避免穿梁时,需根据穿梁的构造要求适当加大梁高。

10、梁的布置要考虑对下层建筑功能的影响。避免布置门头梁避免布置门头梁,,在上下层建筑平面功能变化时能变化时,,特别注意特别注意避免避免避免梁露在下层的功能房间梁露在下层的功能房间梁露在下层的功能房间内内。无法避免时应通知专业负责人协商。

11、应及时查看电算中梁的配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应及时查看电算中梁的配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不应以不出现超筋作为梁截面合理的依据理的依据。。梁的经济配筋率为0.6%~1.5%,过大和过小的配筋率在建筑条件许可下应调整梁截面。应考虑梁配筋时钢筋摆放的间距,并控制排数不宜过多(不超过两排);并查看电算中梁的挠度是否超限,梁的裂缝一般可不控制。梁配筋前应先梳理好计算结果梁配筋前应先梳理好计算结果,,不要边配筋边调整梁截面配筋边调整梁截面,,或者不合理的钢筋照配或者不合理的钢筋照配。。

12、一般情况楼盖尽量按单向板布置,主梁跨度较大时次梁应平行较大跨度的主梁布置。

13、标准层梁应进行竖向分段包络配筋标准层梁应进行竖向分段包络配筋,,每段的每段的层数宜为层数宜为3~4层(本工程为3层。)。

14、办公商业等公建、住宅顶楼复式应注意是否有通窗被楼层梁打断,楼梯间也应注意梯梁或楼层梁打断窗户。

六、 梁的构造

1、梁的截面高度,一般根据高跨比h /l 估算,可参照下表,根据《09措施-结构体系》表2.3.8-1。当梁跨超过常用跨度时,应适当加高梁截面。 序号序号 梁的种类梁的种类 梁截面高度梁截面高度

常用跨度(m ) 备注备注

1 现浇整

体楼盖

普通主梁l/10~l/18

≤9-框架扁梁l/16~l/22

次梁

次梁 l/12~l/20

2 悬臂梁l/5~l/7≤4-

3 井字梁l/15~l/20≤15梁距小于3.6m且周边应有边梁

4 框支梁l/6~l/8≤9-

2、梁的命名

梁区分为:楼层框架梁(KL)、屋面框架梁(WKL)、框支梁(KZL)、非框架梁(L)、悬挑梁(XL)、井字梁(JZL)、连梁(LL)。不要自编梁代号,如WL。

1)两端与柱相连编KL;

2)一端与柱相连,另一端为梁支座编KL;

3)一端与柱相连、另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编KL;

4)一端与柱相连、另一端与剪力墙顺接(平行相连)编KL;

5)两端与剪力墙顺接应根据建模方式进行区分:按梁输入编KL,按墙开洞编LL。梁的输入方式:a.跨高比≥5.0,梁弯曲变形为主,按杆元计算增加节点在两道剪力墙间布置普通梁,按框架梁设计;b.跨高比≤2.5,梁剪切变形为主,按墙元计算在剪力墙上布置洞口,洞口上部墙自动识别为连梁;c.2.5<跨高比<5.0,设计人员考虑连梁刚度自行处理。

6)一端与剪力墙顺接、另一端为梁支座编KL;

7)一端与剪力墙顺接、另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编KL;

8)两端与剪力墙垂直编L;

9)一端与剪力墙垂直、另一端为梁支座编L;

10)两端为梁支座时编L;

11)一端与墙(平行相连)柱相连,另一端为墙柱顶部编KL,不编WKL;

12)转角窗不应

不应按按挑梁分开编

开编成成两根梁,应编为单跨水平折梁,详11G329-1第3-19页;

13)截面、配筋相同,但跨度相差较大的梁或梁顶标高相差较大者,建议分开编号;

14)当支座长度小于2倍锚固长度(取1500mm)时,可编为连续梁;

15)梁数量较多或较复杂时候梁编号可加前缀,例如:地下室梁编号可按XY区分,

X-KL1;设缝后不同结构户型可按ABCD区分,A-KL1。

3、梁的跨数

梁截面高度不是判断梁跨数的唯一依据,因梁的线刚度与梁截面、跨度、支座条件等相关,故实际配筋时应根据梁的支座条件、内力性状、弯矩包络图形状等,综合判断跨数。

1)案例一

此种类型的梁常有人将梁A和梁B均编为一跨处理,实际上,从弯矩内力图来看,梁A的线刚度相对梁B较大,已经成为梁B的支座,梁B应按梁两跨编号处理。若将梁B跨度缩小,如下图所示:

此时,梁A与梁B由于线刚度相差较小,已经不能形成明显的主次梁支承关系,两梁互为支承,编号均为一跨。

2)案例二

案例二中封口梁常有人将之编为两跨,实际上由于两侧挑梁刚度较大而中间挑梁刚度较小,中间挑梁对封口梁支承效应有限,从弯矩图来看,梁C应按一跨处理。

4、梁的箍筋

1)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不宜小于6mm,详《混规》9.2.9。

2)框架梁尚应根据抗震等级确定加密区箍筋最小直径,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详《抗规》6.3.3。

5、架立筋与通长筋

架立筋:为了使纵向钢筋和箍筋能绑扎成骨架,在箍筋的四角必须沿全梁长配置纵向钢筋,在没有纵向受力钢筋的区段,则应补设置的钢筋。《混规》9.2.6.2条“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主要考虑在水平地震作用时梁端弯矩变号点向跨中延伸,高规对非抗震框架也要求通长,是考虑活荷载各跨不利分布时梁端弯矩变号点也会向跨中延伸。《抗规》6.3.4.1条“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架立筋与通长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构造要求不同,应严格区分表示,在11G101-1里架立筋是加圆括号,通长筋无须加圆括号。

对于架立筋与通长筋连接位置各图集规定如下:

1)11G101-1第79、80页针对抗震框架梁“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连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3范围内”;

11G101-1第81、82页针对非抗震框架梁“当梁上部有通长钢筋时,连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3范围内”;

2)12G901-1第2-1页

3)13G101-11第4-5页

当梁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接长时,搭接区内箍筋直径不小于d/4(d为搭接钢筋最大直径),

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d为搭接钢筋最小直径),详11G101-1第54页。

因搭接区箍筋要加密,框架梁通长筋采用与支座负筋不同的小直径钢筋搭接并不一定

经济。。梁不同直径钢筋搭接的经济跨度:箍筋直径为ф6时梁净跨大于5.0m,箍筋直径为ф8经济

或支座负筋直径≥ф25时梁净跨大于7.0m。连续梁等无法采用一根钢筋一通到底,钢筋本

身需要搭接时,可采用小直径钢筋搭接;另外在连续梁长短跨相差1倍时,短跨其实已不存

在搭接的问题了。框架梁尽量采用小直径的贯通筋,支座处另外附加钢筋;次梁上部跨中均

用架立筋。跨度较小的梁(≤2.0m),梁顶角部纵筋直接贯通,无需刻意用小直径钢筋。禁

止不加分析,所有框架梁采用小直径通长钢筋与支座钢负筋搭接的做法。

6、梁纵筋的排布

梁的钢筋净距需考虑剪力墙边缘构件或柱纵筋的影响。梁与墙同宽时,则按梁宽折扣30mm进行钢筋排布,如200mm宽的梁,

可按170mm宽的梁进行钢筋排布;梁与柱

同宽时,则按梁宽折扣40mm进行钢筋排布。

根据保护层厚度、箍筋直径、梁的宽度,梁

单排可放置钢筋最大根数可用EXCEL表

(梁纵筋单排最大根数)计算选用。

梁纵筋每排可放置钢筋数量最大值(保护层厚度20mm、箍筋直径选8mm)

7、梁的配筋率

配筋率ρ和最小配筋率ρmin是两个概念。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ρ=A s/bh0、最小配筋率ρmin= A s/bh,正常的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采用有效高度h0,最小配筋率采用全截面高度h。《混规》8.5.1(注4、注5)条、9.2.5条已明确最小配筋率为全截面计算。正常的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针对的是受弯构件的第三阶段,即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截面只与有效高度有关,保护层多厚都没用,故采用有效高度。最小配筋率的理论原则应该是受弯构件的第一阶段末,即截面受拉区混凝土开裂临界状态,此时的配筋应能承担混凝土开裂后转嫁的全部拉应力,故与全截面有关,应用全截面。

8、梁的侧面纵向钢筋

梁的腹板高度=梁的有效高度-翼缘高度,梁的有效高度h0:单排钢筋h-40、双排钢筋h-65。梁截面高度取值尽量考虑减少构造腰筋数量,例如:梁截面高度600mm,板厚100mm,按单排钢筋考虑时,梁的腹板高度hw=(600-40)-100=460mm,按规范须设置构造腰筋,配筋变化不大时梁高可取550mm,则无须设置构造腰筋。构造腰筋按结构通用图统一说明,图上无需另外表示,但梁宽大于800mm或梁高大于1200mm时,应自行标注

应自行标注。。

9、当梁截面高度受到限制时,可采取变截面高度梁、竖向加腋、水平加腋、加牛腿等措施。梁支座面筋较大时,采用梁端竖向加腋后,一般可减小梁面筋量约30~40%。

10、梁的配筋一般而言可按计算给出的配筋值配置

出的配筋值配置,,不需放大。对于某些跨度较大或受力比较复杂的梁,底筋可适当放大1.1~1.2倍,箍筋也适当加强,负筋不变;对于悬挑梁,

顶部负筋宜根据悬挑长度和负荷面积适当放大1.1~1.2倍。支座梁面钢筋面积尽量不要加尽量不要加,,跨中梁底钢筋面积尽量不要减。

11、框架柱两侧的框架梁跨度相差较大时,可能两侧的框架梁端弯矩也相差较大,梁面

钢筋不一定要在支座范围贯通,即支座

两侧的梁面钢筋可不同,部分梁面筋可

在支座内锚固(应比较锚固长度和贯通

后长度)。支座梁两侧配筋不同时,纵

筋的排数、每排的根数应考虑施工的便

利性。

12、梁的纵向钢筋可采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搭配设计,不宜多于两种,同一排受力纵向钢筋的直径等级差别不得超过二级,不同排可适当放宽。

13、次梁端支座宜按计算结果配,当主梁由于次梁所搭抗扭难以满足要求时,可在整体计算时把次梁端支座点为铰支,但该支座所配负筋不应小于该跨按端支座点为铰支后跨中配筋的1/4。

七、 板的厚度

1、单从受力角度来考虑,现浇楼板的常用经济跨度及其厚度可参照下表,根据《09措施-结构体系》表2.3.4。边跨板应适当加厚板。荷载较大时,板厚另行考虑。 板的种类板的种类

h /l 0 常见跨度(m ) 备注备注 单向板向板 简支

1/30 ≤4 当l 0>4m 时应适当加厚 连续

1/40 双向板向板 简支

1/40 ≤8 当l 0>4m 时应适当加厚 连续

1/50 无梁楼盖 无柱帽

1/30~1/40 ≤7 二级民用建筑的楼板 有柱帽

1/35~1/45 ≤9 密肋板 双向密肋板

1/20~1/30 7~10 - 单向密肋板 1/18~1/20

- - 井字梁楼板梁楼板 1/35~1/45

2~3.5 小跨取大值,大跨取小值 悬臂板 1/10~1/12

≤1.5 当l 0>1.5m 时宜做挑梁

普通板式楼梯

楼梯 1/25~1/28-l0为楼梯水平投影长度

楼梯 1/25~1/30-l0为计算轴线的展开长度 螺旋板式楼梯

2、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不宜小于180mm。特别注意《抗规》6.1.14条文说明“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建议取160mm。多层建筑地下室顶板可视为普通楼板,适当加厚即可,不宜小于120mm。

3、高层建筑塔楼屋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高规3.6.3);多层建筑屋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应甲方要求本工程采用120mm)。

4、当板内埋的管线比较密集时,板厚应适当加厚20mm。

5、厚度较大板的相邻板跨,其板厚应适当加厚,尤其注意与厚挑板、旋转钢筋混凝土梯板相邻的楼板。

八、 板的构造

力钢筋的间间距以10mm为模数,最小间距不宜小于70mm,最大间距不宜超

1、板中受力钢筋的

过200mm。

2、楼板一般采用分离式配筋。板支座负筋长度(从梁边起算)不宜小于400mm,按短跨(净距)的1/4设置,当相邻板按连续板考虑时,其支座负筋伸出两侧的长度应按跨度大的板跨计算。支座负筋最小直径为ф8,若有双向通长钢筋(且通长钢筋不小于ф8)处另加的板面筋可以采用ф6。

3、板需要双层双向拉通配筋时,拉通钢筋的直径尽量小,支座另附加钢筋的直径尽量大(钢筋的直径等级差别不得超过二级)。

1)嵌固端楼板和转换层楼板等传递水平力的楼板,板面拉通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屋面板、较大板跨(短跨≥5.0m )等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楼板,板面拉通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 ,详《混规》9.1.8条。

3)板底拉通筋是分板块拉通,而不是全楼拉通,应区分XY 向差别大时分开标注。

4、电梯厅、加强部位及薄弱连接部位板厚一般取150mm ,并设置不小于ф10@200的双层双向拉通钢筋。

5、刀把形板如下图所示,在设计时将小板AGEF 作为大板ABCDE 的支座板,板AGEF 除了承受自身荷载外,还承受大板传来的荷载,配筋构造上要保证大板的受力钢筋放在支座板(小板)受力钢筋之上。如图所示,当小板A-E 方向跨度较大时,还应在AE 附近配置板底附加钢筋3ф14。刀把形板的内力计算宜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详05SG109-3第26页

6、悬挑板降板未超过相邻板厚时,其根部厚度不应小于L /10且不小于100mm 。悬挑板面钢筋不宜小于10mm ,并应进行挠度及裂缝控制,板面裂缝应控制在0.2mm 以内。

7、除直接受动荷载荷载作用的楼板作用的楼板作用的楼板、、无防水层的屋面板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外的构件外,,内力计算时均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性内力重分布,,按塑性分析法设计设计,,详《09措施-混凝土结构》3.2.1。板与边缘梁按简支计算。当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大于支座宽度1/6时可按简支计算配筋;当连续支座或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小于支座宽度1/6时可按嵌固计算配筋。对于按简支计算的板支座,可不按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控制配筋,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8、当按最小配筋率控制时,常用板(不包括悬臂板)厚对应最小配筋按下表采用(钢筋采用HRB400级钢): 板厚板厚 C30 C35

0.15与45f t /f y 的

较大值大值

配 筋 0.15与45f t /f y 的较大值大值 配 筋 100

179 6@150 197 6@140 110

197 6@140 216 6@130

120

215 6@130 236 6@120 130

233 6@120 256 8@190 140

251 8@200 275 8@180 150

269 8@180 295 8@170 160 286 8@170 314 8@160 170

304 8@160 334 8@150 180 322 8@150 354 8@140

九、 节点的构造

1、钢筋内折角问题如左图,钢筋在转角处弯折,当钢筋两端都有拉力时,受力钢筋的合力指向其混凝土保护层,角处是“尖锐又脆弱”的,很容易就被破坏了,这样的危险就如右图所示。因此无论无论任何任何构件任何情况下情况下,,都绝对不允许钢筋钢筋内内折角出现角出现。。

解决的办法就是钢筋断开后伸至对边互锚l a ,可以看到“平法”等国标图集均按此原则。

2、节点大样钢筋锚入主体内体内直直锚时为l a ;当不能满足直锚要求时可采用弯锚,直段宜伸至支座尽端,弯折段长度统一标注15d 即可,不要去标注具体数字150、200、250之类之类。。弯折锚固是利用钢筋端部90o弯钩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了锚固承载能力,从而保证了钢筋不会发生锚固拔出破坏,弯折段的长度15d 已能满足要求,过长则浪费。弯折锚固要求弯钩之前必须有一定的直段锚固长度,是为了控制锚固钢筋的滑移,使构件不至于发生较大的裂缝和变形。参11G101-1第95页。

十、 本工程统一事项

1、塔楼楼板标高关系(H 表示结构楼面标高):

卫生间:H -0.350 阳台:H -0.080 绿化阳台:H -0.400

2、塔楼梁高:

周边梁高:600mm 阳台梁高:500mm 挑出阳台(>2.5m ):600mm

3、剪力墙厚度:

模数:200、220、250、280、300

8层以上剪力墙厚度200,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工程编排: 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 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 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就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 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 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 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 6、30-08#或06、30-车库) 6、施工图——收其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 7、施工图——发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 绘图标准 一、图层 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就是暗色系) 1、平面: 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 轴线DOTE 1(红) 0、09 点划线(DOTE) 墙WALL 2(黄) 0、4 直线 (Continuous) 结构柱COLUMN 9(灰) 0、4 直线 (Continuous) 墙体保温及装修线SURFACE 6 0、13 直线 (Continuous) 平面图 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斜线 (ANST31) 填充比例 1:60 单元详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40 墙身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20 门窗WINDOW 4 0、13 楼梯STAIR 4 0、13 洁具、风道、 排气道、楼板 开洞、空调、 空调洞 LVTRY 161 0、05 家具FURN 33 0、05 除打印单元 打样时均隐 藏 栏杆栏杆69 0、09 建筑轮廓线(面积计算) AREA 231 60 直线 (Continuous) 图层设置 打印隐藏 散水、屋面排 水、雨水管 排水 4 0、13

天津华远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_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剖析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计算参数篇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本工程主要采用以下现行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2.自然条件:(项目地址:沈阳新民市) 基本风压值:0.55kN/㎡ 地面粗糙度:B类 建筑高度超过60m时,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1.1 体型系数:1.4 基本雪压值:0.50kN/㎡ 地震基本烈度: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见地质勘察报告 3.设计要求: 3.1 结构形式:见表一 3.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3.3 抗震设防烈度: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3.4 抗震措施:6度(低于80米按非抗震)

3.5 抗震等级:见表一 3.6 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表一 二、荷载取值: 见设计篇及荷载计算书。 三、程序计算系数取值: 1.总信息:

1.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此夹角预算时取0,最终与WMASS.OUT中的方 向角差值不大于15°; 1.2 混凝土容重:考虑梁柱墙的外粉刷,一般取26; 1.3 裙房层数:按实; 1.4 嵌固端层数:地下室范围内建筑物暂定为地下室负一层底板,地下室范围外取基础顶。 1.4 转换层所在层号:本工程无转换层; 1.5 地下室层数:按实; 1.6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视墙体长度而定,一般取最小值1m。 1.7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仅计算位移比时选择此项,其它结构分 析、设计均不选。 1.8 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

某住宅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本规定应结合设计指引实施,为指引在施工图阶段的细化规定) 本规定由设计单位在正式施工图实施前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填写, 在施工图阶段应严格执行 一、总信息控制: 1、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场地类别为II 类,基本地震 加速度值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 ,性能控制目标为普通; 2、基本风压取值:强度计算时,为w o= 1.1*0.50kN/m2 (n=50年*1.1),位移 比等总信息计算时,为w o= 0.50kN/m2 (n=50年),地面粗糙度 B 类,体形系数 1.30(矩形平面长宽比超过2的,应根据高规附录重新计算,包括两栋及两栋以上建筑并排形成长宽比大于2的情况;如果是两栋并排的情况,尚应按实际情况设定遮挡面,扣除变形缝两侧的风荷载)。 3、基础形式为天然基础及人工挖孔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按实KN,(桩端 支撑在强/中风化花岗岩岩层上,持力层岩心天然抗压强度为Mpa或桩端承载力特征值为1800/6000 kPa),天然基础持力层为硬塑粘土、强风化花岗岩,取值为250/500 kPa,采用地基处理的方式,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 4、抗震等级为:墙-2/3 级,柱-2/3 级,(低于<含>27层住宅的剪力墙为三 级,框架柱按框-剪结构取为二级;高于27层住宅的剪力墙及框架柱均为二级;多层小商业框架柱为3级);地下室墙柱等级:相关范围内,地下一层同上部结构;相关范围外的纯地下室部分抗震等级为四级。 5、墙柱轴压比限制控制(按省高规控制),柱为0.85(低于<含>27层住宅)、0.90 (高于27层住宅),墙为0.60 。加强区短肢剪力墙在墙基础上控严0.50(二级)0.55(三级),加强区一字型短肢剪力墙,则再控严0.05,取0.45(二级) 0.50(三级),加强区以上部位出现短肢剪力墙及一字型短肢剪力墙时,则均 相应放宽0.05。 二、具体荷载及墙柱混凝土等级取值: 混凝土容重计算模型中统一按25 kN/m3考虑 2.1.1、住宅常用活荷载及附加恒载(单位:kN/m2)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目录

一、总则 (1) 二、荷载 (9) 三、计算参数设置 (11) 四、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17) 五、结构构件设计 (22) 六、钢结构设计 (31) 七、人防结构设计 (43) 八、其他 (47)

一、总则 1、一般规定 设计原则 要精心设计。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尽可能技术先进,以确保设计质量。 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使用要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 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等,要弄清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当结构有部分分包时(如预应力、钢结构等),应有结构分包设计合同,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如分包设计使用本单位设计图签,工程设计人应对分包的图纸和计算进行审核,并负相应审核责任。 凡采用标准图、通用图者,应注意正确选用,如选用不当,由采用者负设计责任。采用通用构件时,必须对各类构件之适用范围,应注意事项等,仔细了解清楚,以避免误用,造成安全问题。 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在结构关键部位,材料要求严格部位、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部位,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安全。 对于在已建成之工程上续建加层或改造之工作,应审慎进行,并遵守以下两条原则: 1.凡在建成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者(即原设计未按抗震设计,或原设防烈度不够)应先按加层进行抗震加固及承载力的验算,再进行加层或改造(设计工作可同时进行),加层设计必须满足现规范要求; 2.非本单位设计之工程,在接受加层的设计任务时,应对设计文件及工程现状仔细研究,在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措施。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 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因此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0年。对于轻钢结构(属于易替换的结构构件)一般取25年,临时建筑按5年确定,对年限低于50年的建筑采用的规范仍参照现行有关规范执行,高于50年的需另行确定在基准期内荷载及其设计参数的取值,可靠度指标、结构构件的性能指标、地震的概率分布等方面内容。混凝土结构一般为50年,幕墙为25年,门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上部结构)

-结构构件设计与构造 7.1 板设计 7.1.1 除工程建设当地有专门规定外,高层住宅标准层楼板板厚一般取100mm。板的厚度规格一般宜取100、120、140、160、180、200mm,大于200mm时按实际需要取值。 表 7.1.1 住宅最小板厚取值表 以考虑采用CRB550钢筋。 7.1.2电梯厅、加强部位及薄弱连接部位板厚一般取140mm,并设置不小于 10@200的双层双向拉通钢筋。 7.1.3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7.1.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除计算要求外,板配筋不应小于双层双向10@150。当框支转换范围较小时,可仅对框支转换梁相连的板按转换层楼板进行加强,其他部位楼板按实际情况可取120~150mm。转换层楼板不宜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7.1.5 地震设防区跨度L≥1500mm 的楼层悬臂结构,如无特殊要求时,宜采用梁板式结构。当悬挑跨度L<1500mm且其降板高度未超过相邻板厚或嵌固梁有足够抗扭刚度时,可采用悬臂板式结构,但其根部厚度不应小于L/10 且不小于100mm。悬臂板计算时截面有效高度h0=h-25~30(考虑施工时面筋可能被踩低,h0稍取小值),并应验算裂缝和挠度。 7.1.6 标准层楼板宜按弹性板计算,板与剪力墙支座按嵌固端计算;板与边梁按简支边计算;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大于梁宽时按简支边计算;当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小于梁宽时及确认边梁可作为嵌固时可按嵌固计算配筋。对于按简支计算的板支座,可不按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控制,统一取0.18%,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或фR7;板面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悬挑板和较大角板面筋不宜小于0.25%,板底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18%。 7.1.7楼板受力钢筋间距(mm)建议采用100、125、150、175、200,局部附加钢筋后间距不宜小于75mm。除分布钢筋外楼板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7.1.8考虑温度收缩的板配筋(如屋面板),可利用原有板的底、面筋拉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分布筋,但必须与原有钢筋按受拉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造中锚固。当面筋采用拉通筋布置时,其支座实际需要的配筋量不足时可采用另加相同间距的短筋补足。屋面板拉通钢筋不宜小于双层双向8@200且配筋率不小于0.2%。 7.1.9因建筑使用要求而局部降板的较大跨楼板,当板底不要求平整时,可做成折板的形式(如卫生间沉箱不宜拉直梁的情况),并应绘制折板配筋大样,平面上板配筋可以同普通楼板。通跨折板按设梁考虑。当局部降板并要求板底平整时,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统一构造构造构造技术技术技术措施措施措施 工程名称: 中惠岭秀花园 编辑: 张岩泉 校对: 张岩泉 审核: 一、 基本荷载 工程地点: 东莞市(凤岗镇) 基本风压: 0.60 KN /m 2(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0.60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0.66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地面粗糙度: B (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周边3年左右房屋疏密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 6度(0.05g ) 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场地类别: Ⅱ类(根据勘察报告进行调整) 二、 楼面荷载 1、各楼层附加恒荷载计算 1)楼面恒载1(客厅、餐厅、公共走廊、电梯厅) 20厚石材 0.5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50 KN /m 2 2)楼面恒载2(厨房、卧室、设备用房、楼梯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20 KN /m 2 3)楼面恒载3(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 /m 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1.60 KN/m2 4)楼面恒载4(沉箱350卫生间)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 300厚回填(容重取12 KN/m3)3.60 KN/m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5.20 KN/m2 5)楼面恒载5(管道井)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板底粉刷 0.40 KN/m2 ∑=0.80 KN/m2 6)屋面恒载1(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 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4.00 KN/m2 7)屋面恒载2(不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中南建筑设计院结构技术措施

XXXX项目工程结构技术条件 一、工程概况: 1. XXXX 工程位于XXXX 市,由多栋18层高层(高度 57m)、11 层高层 (高度36m)、6层(高度21m)住宅及配套商业组成,设一层地下室。 2 .本期项目由我所设计,我所设计范围如下: 单体部分: 23、24、25、26号四栋18层塔楼,下无地下室; 14、19号两栋18层塔楼,有地下室;& 9号两栋11层板楼,有地下室; 1、2号两栋6层板楼,有地下室;3号11层板楼,有地下室;4号18层塔楼, 有地下室。 B、D、E区的商业用房,多为一 ~三层的框架或砖混结构,下无地下室。 地库部分:地库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我所完成北部和东部的地库。 二、结构设计依据: 1. 主要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2001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 (2006年版)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 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 (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08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01 (2008年版) (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 2002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 —2001 (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87(2001年版) (1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 95(2001年版) (12) 、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2.建筑物分类等级: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Y=1.0。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 结构的抗震等级: A栋底层带商铺的18层住宅(剪力墙):剪力墙为三级, 短肢剪力墙为二级剪力墙在二,三层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增加0.1 %; 三层商铺屋面与主楼相接处的边梁箍筋全长加密 B栋18层住宅剪力墙:四级,短肢剪力墙为三级 C,D栋26层、33层住宅剪力墙:三级,短肢剪力墙为二级 26层、33层住宅间的地下室框架结构:四级 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3层住宅、带商铺的高层住宅:甲级 七层以下的公建设施:丙级 其余:乙级 三、荷载统计: 1、基本风压: 26 层、33 层住宅为 0.40KN/m2(n = 100 年); 其余为 0.35KN/m 2(n = 50 年) 基本雪压: 2 0.45KN/m 体型系数:1.4 ;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

一、工程概况: 二、子项名称及工程代号: 三、设计依据: 1、遵循的规范、规定: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2)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DBJ/T15-46-2005); (1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 (15)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1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结构)建设部。 广州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 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 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重要性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特 征周期为0.35s. BA0501034地块:塔楼抗震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1F抗震等级同塔楼,-2F~-3F抗震等级为三级 ●塔楼框架剪力墙的框架部分的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应小于50%。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做为上部塔楼嵌固端,负一层地下室相关范围内和上层刚度比值应 不小于2倍(剪切刚度)。塔楼计算带周边地下室三跨及20m计算。 五、结构布置:

地下室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基础地下室统一技术措施 1 基础部分 1.1通用准则 1.1.1 基础选型应根据结构状况、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检测验收方式及基坑支护等方面初步确定合适的方案。。 1.1.2 柱(暗柱)纵筋锚入基础时且基础厚度大于纵筋的锚固长度时,可仅四角的纵筋伸至基础底弯折,水平弯100mm,其它纵筋满足锚固长度(而不全部伸至基础底弯折)即可;剪力墙纵筋每米2条纵筋至基础底作为支承,其它纵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非抗震)或LaE(抗震)处。 1.1.3 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用C15,垫层厚度除淤泥质土为100mm 外,伸出基础边100mm,其它情况下的垫层厚度为70mm,伸出基础边70mm;基础梁采用砖胎模时,垫层伸出砖胎模边70mm。 1.1.4 较厚的筏基或承台,在中间不应增设水平钢筋网。 1.1.5 室内隔墙下未设地梁时隔墙基础只需局部加厚处理,不需另配钢筋(如图)。 1.1.6 采用桩基础时,当初步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按1.0恒+1.0活作用下的标准组合初定桩数,但要复核风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力(JCCAD 中桩筏有限元中查询)。 1.2 天然地基基础 1.2.1 筏板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形基础应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计算,柱下条形基础也可按倒梁法计算;筏板基础宜按照有限元法计算其内力及配筋,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归并处理,合理确定配筋值。 1.2.2 天然地基基础的板厚应满足冲切承载力验算要求;对于基础底面短边尺寸≤柱宽+2 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剪切承载力;当基础砼等级小于柱砼等级时,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1.2.3 在设计独立柱基础时,当基础宽度≧2.5m 时,钢筋长度可按0.9 倍基础宽度交错布置。基础底板每方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0.15%,且不小于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主要依据 1、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甲方下达的任务设计书 三、结构体系 1、A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2、B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3、商业裙房:框架结构 四、抗震等级 1、A栋:四级(框支框架二级) 2、B栋:三级(框支框架二级) 3、商业裙房:四级 五、电算统一技术措施 1、基本参数输入 (1)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0.35s(详地勘报告)。 (2)本工程房屋高度不大于60m,取50年一遇基本风压0.4KN/m2;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房屋高度大于60m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体型系数1.3,地面粗糙度为C类。 (3) STAWE计算中注意周期、地震力最大作用角带入计算,注意有斜交抗侧力构件时应输入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数、方向角。 (4)PM中混凝土容重按25 KN/m3输入,自动考虑楼板自重。STAWE中,剪力墙部分混凝土容重按27 KN/m3输入,框架部分按26 KN/m3输入,框剪部分按26.5 KN/m3输入。 (5)A栋,体系按不规则+偶然偏心考虑地震作用;B栋按双向地震作用考虑,商业门面部分按规则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考虑。(质量和刚度分布明

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按双向地震作用) (6)根据建筑嵌固条件定义地下室层数。地下一层且四周完全或基本嵌固于土中可按地下室考虑,根据结构形式考虑是否将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顶板。半地下室或其他嵌固条件不具备的情况按普通楼层输入,考虑土压力对结构的影响(将土压力作用在柱上按线荷载输入,或作用在节点上按集中荷载输入,边界条件应符合实际情况)。 (7)按模拟施工加载一计算方式考虑施工影响。(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按模拟施工加载三考虑) (8)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5~2.0,根据板厚与梁高度关系取适当的值(板翼缘刚度对梁刚度的贡献程度),一般取1.8~2.0。 (9)框剪结构按规范要求调整0.2Q(满足要求时可不调整),有地下室时从地下室顶板上调整。 (10)墙、柱及基础设计考虑活荷载折减,带地下室的楼栋折减系数往上提一级,如2~3层由0.85调整为1.0,依次类推。考虑梁活载不利布置。 (11)梁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梁端点饺。 (12)按“刚性楼板假设”计算时,当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计算 选“不规则”选项。如存在其他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时也应选“不规则”选项。最大扭转位移比应≤1.5。 (13)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要求详规范要求。 (14)高层建筑应避免第二周期为扭转周期。周期比应小于0.9(复杂高层建筑应小于0.85)。 (15)多层框架结构柱按单偏压计算考虑(但应进行双偏压进行配筋验算),框支柱按双偏压计算考虑。坚持柱轴压比是否超限、节点域抗剪是否超限。 (16)周期折减系数取值:框架结构取0.7,剪力墙结构取0.85~0.9,框支剪力墙结构取0.85。 (17)多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高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 (18)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梁扭转折减系数0.5。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0.85。 (19)层刚度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之比计算方法。(当为底部为一层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切刚度计算方法,当底部为二层及二层以上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弯刚度计算,当复核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其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之比时应采用剪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工程编排: 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 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 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 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 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 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6.30-08#或06.30-车库) 6、施工图——收其他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 7、施工图——发他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 绘图标准 一、图层 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是暗色系)1、平面: 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 DOTE 0.09 轴线1(红)点划线(DOTE) WALL 0.4 线直2(黄)墙 (Continuous) COLUMN 0.4 线直9(灰)结构柱 (Continuous) 0.13 SURFACE 6 线直墙体保温及装修线(Continuous) HATCH 150 0.05 平面图斜线填充比例1:60 ANST31)剪力墙填充(HATCH 150 0.05 单元详图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1:40 剪力墙填充HATCH 150 0.05 墙身填充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1:20 WINDOW 4 0.13 门窗 STAIR 4 0.13 楼梯 161 0.05 LVTRY 洁具、风道、排气道、楼板开洞、空调、空调洞 FURN 33 0.05 家具除打印单元打样时均隐藏 69 0.09 栏杆栏杆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2013.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 1、配筋原则: 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 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 “结构总说明”中表示)。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 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 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 计算结果的大值; 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 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 .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 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 (±0.000m); 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 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 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 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 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 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长沙项目,短跨大于3.9米的板四角部位;阳角部位;剪力墙转角部位应配置间距不 大于100mm且与受力钢筋直径相同的双层双向的抗裂钢筋,配筋长度应大于板短向 跨度的1/3。 3.4大屋面板配筋设双层双向拉通筋(上筋采用10@200,负筋不足时设置支座附加短筋,

钢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钢结构安装 2.1吊装顺序:柱→柱间支撑(墙梁)、行车梁→屋架→屋架支撑(檩条) 2.2吊装前准备: 为了确保构件吊装前的顺利进行,并达到要求的质量、工期、和效益。按照选定的吊装方案充分做好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2.2.1技术准备 1)全面熟悉掌握有关施工图纸、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吊装方案等有关技术资料,核对构件的空间、就位尺寸和相互间和关系,掌握结构的高度、重量、外形尺寸、数量、型号及构件间连接方式等。 2)掌握吊装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高空的环境情况。 3)了解已选定的起重机械设备的情况和使用要求。 4)编制吊装工程作业指导书。 5)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技术交底。 2.2.2施工准备 1)钢构件和验收 钢构件制作完成后,应按国家GB50205-95的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外形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J205-83表3.9、3.1的规定。 钢构件成品出厂时,制造单位应提交产品证明书和下列技术文件; A)设计更改文件,钢结构施工图并在图中注明修改部位。 B)制作中对问题处理的协议文件。 C)所作钢材和其它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D)高弗螺栓磨擦系数物实测材料。 钢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后,除了检查构件规格、型号、数量外,还需对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变形的部位进行专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签证手续以便备案,对已变形的构件应矫正,并重新检验。 2)测量仪器及使用应按规范要求,统一它的标准。 A)经纬仪:采用精度2S的光学经纬仪。 B)水准仪:按国家三、四等水准仪测量及工程水准测量要求,其精度为±3MM/KM。 C)钢尺:参与同一单位工程施工的各个单位,须使用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尺,应通过标准计量校准钢尺。 3)基础复核 A)基础施工单位至少在吊装前七天提供基础验收的资料。 B)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轴线标高的轴线基准点和标高水准点。 C)基础施工单位在基础上应刬有关轴线和记号。 D)支座和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应按GBJ205-83规范中表4.2.2要求,支座和地脚螺栓的检查应分二次进行,即首次在基础砼浇灌前与基础施工单位一起对地脚螺栓位置和固定措施进行检查,第二次在钢结构安装前作最终验收。 E)提供基础复测报告,对复测中出现的问题应通知有关单位,提出修改措施。 F)为防止地脚螺栓在安装前或安装中螺纹受到损伤,宜采用锥形防护套将螺纹进行保护。 4)构件预检

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目录 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一.总平面设计 1.间距 2.消防 3.流线设计 4.附属用房 5.摩托车、自行车存放 二.单元户型设计 1.玄关 2.厨房 3.卫生间 4.阳台 5.门 6.窗 7.空调 8.油烟机 10. 热水器 11.插座开关散热器 12.其它三.公 用空间 1.单元入口 2.楼梯 3.电梯 4.裙房商铺 5.地下室半地下室 6.会所 7.墙体 8.屋面、女儿墙、屋顶栏杆 9.地下车库及汽车坡道 10. 管道井、设备表箱 11.垃圾收集 12.设备选型 13.其它四.室 外工程 1.竖向设计

2.道路铺地 3.游泳池 4.儿童游戏场地 5.绿化 6.其它 第二部分:图纸编制深度统一要求一.图纸目录 二.设计说明 三.总平面图 四.各层平面图 五.立面 六.剖面 七.户型大样 八.厨卫大样 九.楼梯大样 十.门窗大样及门窗表十一.外墙大样 十二.其它细部大样 十三.与其它专业校对要点 第三部分:重点部位营造作法一.屋面 ㈠东北地区屋面构造作法 ⑴坡屋面(≯30°) ⑵上人平屋面 ⑶非上人平屋面 ⑷种植屋顶 ㈡华北地区屋面构造作法 ⑴坡屋面(≯30°) ⑵上人平屋面 ⑶非上人平屋面 ⑷种植屋顶 ㈢华东地区屋面构造作法 ⑴坡屋面(≯30°) ⑵上人平屋面 ⑶非上人平屋面 ⑷种植屋顶

㈣华南地区屋面构造作法 ⑴坡屋面(≯30°) ⑵上人平屋面 ⑶非上人平屋面 ⑷种植屋顶 二.卫生间 ㈠楼面构造作法 ㈡墙体构造作法 ⑴墙体材料 ⑵导墙作法 ⑶墙体防水 第四部分:典型构造节点(此部分后补)1.地下室通风道出地面 2.地下室坡道排水沟 3.地下室侧墙与室外地面交接节点4.空调板 5.凸窗上下口 6.出屋面台阶 7.露台出屋面门口节点 8.屋面防水节点 9.屋面变形缝

统一技术措施(结构)

工程 结构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J186-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2、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3、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和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结构体系 本工程为工程,地下二层,南楼地上七层,北楼地上六层;中间综合活动中心三层。根据建筑物高度和自然条件等情况,本工程主楼拟采用框架结构,裙房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并将南北主楼与三层裙房设缝分开。 三、结构设计中的有关等级

1、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如下: 南楼地上七层: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其余: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2、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拟建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其中:近中部以南地段属Ⅰ1类(特征周期0.35s)建筑场地、抗震有利地段,场地稳定性良好,建筑适宜性良好;近中部以北地段,属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0.45s)抗震一般地段,建筑适宜性一般。 注:南楼应按照7度,0.10g进行计算。 4、建筑物抗震等级: 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七层为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六层为框架三级,地下二层为四级。 裙房大跨度部分:地下一层及地上部分为框架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6、砼构件设计抗渗等级: 基础底板:P8级 砼挡土墙:P8级 屋面板:P6级 7、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

住宅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一.总平面设计 1.间距 1.1建筑平面搭接错位时,h值(净尺寸)不宜大于 2.4m,以免影响采光。 2.消防 2.1总图中应做好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面设计,注意人车分流;当消防车道下面为地下室时,结构应考虑消防车总重300KN荷载。 2.2登高面 2.2.1登高面宜在用地红线内解决,条件限制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设硬地,并按消防车总重300KN计算。 2.2.2当建筑物凹入处进深不大于4m(净宽)时,该凹入范围可计入1/4周边长度算作登高面;如凹槽宽度不大于2.5m(净宽),该宽度可不计入建筑周边总长度。 2.3消防车道 2.3.1高层建筑周围宜设环形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 18m×18m回车场。 2.3.2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高层12m,多层9m。 2.3.3消防车道最小宽度:登高面处6m,其它处4m。 2.3.4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1%,其它处≯7%。 2.3.5消防车道距建筑物距离宜≮5m。 2.3.6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设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通 道。 2.3.7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3.流线设计 3.1住宅出入口处应设置人车分流专用通道;当商住楼住户大堂与流量大的商业服务空间临近时,商业用房的货运出入口宜设在地下室或与大堂入口异向布置,避免人、货流交叉,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4.附属用房 4.1总平面设计时应在小区显著位置(如入口附近)设置管理用房。 4.2应在住宅(区)的下风向和较隐蔽处设垃圾站,其面积不宜小于6㎡,与住宅距离不宜小于10m,外部与道路相连;垃圾站地面及内壁宜贴光滑、宜清洁材料,并配置给排水设施。4.3箱式变电在总图中要综合考虑,不应设在入口附近,建议其与主体建筑的间距不小于9m,以免影响景观和采光。 5.摩托车、自行车存放 5.1总图中应结合绿化设置摩托车、自行车存棚(库),其与主体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9m;偏低档次的住宅项目,宜按每户一辆自行车、每十户一辆摩托车设置。 5.2出于安全问题,自行车库不宜设在地下车库内,应单独考虑。 二.单元户型设计 1.单元户型基本设计要求 1.1层高:采用分体空调的普通楼盘层高宜为 2.8m,档次较高的可为 3.0m;若采用中央空调不宜小于3.3m。 1.2厨房、卫生间室内净高不小于 2.2m;排水横管下皮距楼地面的净高不小于1.9m且不应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整理版)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实施日期】2013.11.25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 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 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设计院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结构设计技术统一措施word文档

汉嘉设计集团西南设计院 中实·润城 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结构专业)

2011.2.15

目录 1 设计依据 3 2 自然条件 4 3 设计荷载 5 4 地基及基础选型 6 5 上部结构选型 7 6 变形缝与后浇带(加强带)设置 8 7 主要材料 9 8 主要分析计算软件和参数取值 10 9 结构整体性能特征控制指标 12 10 主要结构构件取值原则 13 11 结构构件配筋取值原则 15 12 统一构造措施 18 13 统一文件和图纸表达 19

1 设计依据 a 初步设计审批意见

按审批意见 b 设计原始资料 a) 建筑专业提供的本工程平、立、剖面图及节点详图,设备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资料图(包括设备留洞、布置、重量等),电梯样本; b)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设计任务书(对施工图设计要求等); c)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d)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c 设计依据的标准 a) 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程和地方标准; b) 现行国家标准图、行业标准图和地方标准图; c)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2 自然条件 a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类别 =0.50kN/m2; a) 基本风压: W o b)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c) 风载体形系数:1.54; d)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高度的风振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用。 e) 高层建筑群间风力相互干扰增大系数取1.1。 b 基本雪压 =0.40 kN/m2 W o c 地震基本烈度、场地类别 a)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b)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c) 场地土类别:三类 d)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 e) 设计地震分组: 二组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1 总则 1.1 为了在结构设计中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措施统一,制定本统一技术措施。 1.2 本统一技术措施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地区的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 1.3 本统一技术措施的编制依据现行国家、地方、行业等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法规。 1.4 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法规。本统一技术措施有明确规定的应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应考虑工程所在地地方法规要求、当地习惯作法及审图公司意见,灵活掌握应用,对与本统一技术措施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专业负责人应征得审核人员和技术副所长的同意并报结构技术小组备案,以便今后在修改统一技术措施时参考。 2 荷载 2.1 墙体荷载应按实际计算。常用墙体自重和面层自重可按下面二表取值。 注:1 表中墙体自重已考虑砌体的一般构造,未包括饰面自重、保温隔热材料和灌孔混凝土自重。

注:1 表中墙体面层自重是指单面自重,不含保温层自重。 2.2 当门窗洞口面积>50%时应扣除洞口面积的墙重。 2.3 当隔墙直接布置在楼板上时:整体计算时,双向板可将墙重均布于板跨,单向板可布置虚梁导荷;楼板计算时,应按实际墙重及布置作精细计算,对于轻质隔墙,允许按隔墙灵活布置计算。 2.4 当隔墙位置在设计中没有指明或允许灵活布置时,可将隔墙每延米自重的30%作为每平方米楼面的均布荷载标准值计算,且不宜小于1.0kN/2m,其准永久值系数为0.5。 2.5 楼(屋)面恒载应按实际计算。 楼板钢筋混凝土容重取25kN/3 m。 一般板底考虑0.4 kN/2 m的抹灰荷载;有吊挂时,板底荷载宜取0.5~1.0 kN/2 m。 常用楼(屋)面建筑做法自重可按下表取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