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遵循儿童认识规律 搞好拼音教学

遵循儿童认识规律 搞好拼音教学

遵循儿童认识规律  搞好拼音教学
遵循儿童认识规律  搞好拼音教学

遵循儿童认识规律搞好拼音教学

龙正兴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拼音只是作为识字的拐棍,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在“注·提”实验中,则充分发挥了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在识字教学中,拼音作为注音工具可帮助学生独立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拼音可作为汉字的代用工具,帮助学生提早阅读,开阔眼界;在作文教学中,拼音可作为汉字的代用工具,帮助学生提前写作。把拼音作为普通话的正音工具,可使学生提早学好普通话,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注·提”拼音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注重直观教学的作用,运用幻灯片、图片、卡片、音响等直观手段,音、形结合突破难点,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改革,就是变拼读音节为直呼音节,其目的是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促进提前读写。发音采用“支架法”。发音要领是做声母的口形,发韵母的音,口诀是:

“声母支好架,韵母跟着法,前后一口气,千万别分家。”直呼音节采用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七周多的汉语拼音教学,我根据音节和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利用图片进行教学有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图片)看图读音节:如教“dié”这个音节时,先出现有“蝴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出dié这个音节。

出示音节,先引导学生整体认读音节dié,然后告诉学生用“支架法”示范发音,也就是做声母“d”的口形,发韵母“ie”的音。发音时要做到轻、缓、慢,让学生听出音节“dié”是由那些音素组成的,但不能把前后分开,要读成一个音,让学生学习音节的发音方法。

2、分音:分音就是把音节的声母、韵母分析出来,然后学习声母或韵母的发音方法,牢固的掌握声母或韵母的读音和书写。如音节“dié”在前边已学过声母“d”本节是分析出韵母“ie”熟练的掌握“ie”的读和写。

3、合音:把声母、韵母一起叫合音,合音后让学生自己进行直呼音节练习,这样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如“dié”学生已经认识了声母“d”和韵母“ie”,但发出的音却是“ie”,这就说明学生并没有支好架,这就要求教师做耐心细致的示范和指导,强调发音的口型及舌位变化。

二、注重直观教学的作用

注提实验的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爱学、会学的外部条件。它在拼音教学中主要体现在:

1、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刚入学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时创设新奇的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⑴利用直观导入新课。如教单韵母“a”,可先出示图片,讲一个小女孩咽喉疼,医生叫她张嘴看嗓子的故事,引出“a”的发音,在根据女孩的头型帮助识记“a”的字形等。⑵巧编儿歌加强记忆。相似的字形识记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是难点,教师可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单门n,双门m,伞把t,拐棍f,一把椅子hhh等。⑶培养兴趣留作业。如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布置学生把今天学的字母念给家长听,跟家长比一比,谁念得准。

2、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基础知识,能力的差异。在直呼音节时,对差生允许采用“暗拼法”过渡,允许他们扫读速度减满,甚至只要拼出音就可以了。对接受能力强的,则引导其加快扫读速度,提早阅读,提早发展。

三、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获取知识,要靠自己对知识的智力加工,老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学练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1、读音节。在拼音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读音节能力的训练,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第一步让学生指读。要求是:眼看着音节,手指着一个音节,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的读,把音节读正确。第二步:画读。要求眼看着音节句,手指头在句子下边画,按词速读。第三步:扫读。要求眼睛看着课文,一行一行,一个词句一个词句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说话练习:学生每学习一个新音节,根据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用新音节进行组词,说话练习。如“dié”组成“蝴蝶”、“碟子”、“飞碟”等音节词,然后启发学生用音节词进行口头说话练习。如:学生说:“蝶”、“蝴蝶”、“花丛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碟”、“碟子”、“妈妈用碟子盛菜”等等。教师把学生选的好句子,用音节板书出来,让大家读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涨,既练习了音节的直呼,又对学生进行句的训练。

3、注意细节点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攀登前进层层设阶梯,步步搭桥、点拨、暗示、指向、明理,使之于无疑处“山重水复”,于有疑处“柳暗花明”。

四、教学要有趣味性

刚入学的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往往感到没有趣味性,特别是直呼音节,要经过几十乃至上百次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初步的技巧,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训练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增强拼音教学趣味性,能激发兴趣,强化注意,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印象深刻。

1、寓教于趣: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变换形式,赋于单调的拼音教学以生动有趣的形象,帮助学生识记。如编顺口溜、讲故事、画图画、猜谜语、丢卡片、送信、拼音接力、摘苹果等,都是有趣的形式。如:在讲“ü” 和“ j、q、x” 相拼时,省写两点的规则,教学生说:“j、q、x真淘气,从不和ü 在一起。”“ 小ü 小ü 有礼貌,见到j、q、x就脱帽”。在教汉语拼音标调法时,读顺口溜:“aoeiuü 是六兄弟,a是老大哥,见a不放过,没a找oeiu都有标在后。”

2、寓学于趣: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散思维,开阔想象,如在教每个字母时,启发学生想象他们的形状象什么?如有的学生会说半个 8字sss,9字带钩ggg,一根小棒lll,象个9字qqq,9字反写ppp…… 这样,有序有音,有形,学生记忆力深刻,终生难忘。

通过注提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的

测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我体会到:⑴要满腔热忱,只有执着专注的精神,致力于教改,不断钻研探索,才会有成功的可能。⑵一切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教师要洞悉儿童的心理,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⑶改革不能违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要由潜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011年5月13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