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有色金属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6项,鼓励内容包括了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绿色化冶炼技术开发及资源回收利用,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和其他领域有色金属新材料。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以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型为主要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发展途径。促进区域产业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二、坚持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开发高效适用新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创新行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2、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3、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4、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5、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产业背景分析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有色金属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

举了6项,鼓励内容包括了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绿色化冶炼技术开发及资源回收利用,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和其他领域有色金属新材料。

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及新材料技术应用得到推广

2019年4月8日,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本次修订的意向旨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发展。

在有色金属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6项,鼓励内容包括了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绿色化冶炼技术开发及资源回收利用,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和其他领域有色金属新材料;限制类共列举了1项,主要限制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

“以矿找矿”缓解老矿山生存危机

“以矿找矿”即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包括了矿山深部和外围资源开发。

21世纪初,多数大中型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资源或面临枯竭,或可开采期限所剩无几。“以矿找矿”不仅能解决国家有色金属资源

供应保障问题,同时解决了数十万矿业人员就业问题。

近年来,中国地调局对1242座国有大中型矿山进行了现状调查,

发现至少有914座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机,而其中有资源潜力的大约有694座,充分显示了在老矿山寻找接替资源的巨大潜力。

通过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新增铬铁矿资

源量突破330万吨,四川拉拉铜矿新增铜储量64万吨。

目前国内有多家上市矿业企业将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写入企业

发展战略,包括紫金矿业、西藏矿业、紫金矿业、湖南黄金等。

政策推动有色金属矿山绿色化发展

2018年6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

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的公告,其中包括了《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

山建设规范》。《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对有色金属行业

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

创新与数字化矿山等作出了基本要求。

有色金属是资源依赖型产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矿山建设和资

源开发取得重大成就,为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有色金

属矿山在开发过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有色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对周边空气、水质造成污染。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有色金属绿色矿山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有色金属矿山有119家,占18%,占有色金属矿山数量的3.5%,显著高于其他行业的比例。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水平不断提升。

有色金属新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根据2018年9月工信部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版)》,有色金属新材料种类包括铝材(大规格7050系铝合金预拉伸厚板、20含Sc铝合金加工材、航空支撑骨架用型材等)、镁材(大卷重高性能宽幅镁合金卷板、镁合金轮毂)、钛材(包括大尺寸钛合金铸件、纯钛及钛合金带箔材等)、铜材(包括高性能高精度铜合金丝线材、铜铝复合材料等)、原位自生陶瓷颗粒铝基复合材料。

高端钛材及高性能铝材得益于近年来中国航天航空工业快速发展;镁合金得益汽车轻量化而受益;铜材新材料在新能源电池及电子信息

领域应用广泛,随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将具备巨大应用市场。

四、区域产业条件

新城市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增长xx%;在减税降费xx亿元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出口总额增长xx%;城镇、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分别为xx元、xx元,分别增长xx%、xx%;居民消费价格

涨幅xx%;城镇登记失业率xx%,新增就业xx万人;完成省下达节能

减排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

临百年未有机遇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处于“风口”不是自然而然

就能起飞,越是机遇叠加越要认清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

敢打善拼,真正化压力为动力、变潜力为实力。站在“两个一百年”

的历史交汇点,要以争当先锋、追赶超越的使命担当,以舍我其谁、

一往无前的豪情斗志,加快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今年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xx%以上;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左右,进出口

总额保持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

幅xx%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新增就业xx万人以上。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

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

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增多。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

题仍然突出。

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但发展中也存在一

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旧动力转换还未

完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束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市

国际化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

力不足,“城市病”显现;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民生保障任务依然

繁重;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

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较大。

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筑支撑我市转型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拓展网络经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

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

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瞄准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需求,推进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

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工艺水平。

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引领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布局、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或协同创新中心。

(二)大力拓展网络经济

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

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鼓励互

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进物联网感

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

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

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

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互联网创新要素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渗透,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

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鼓励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联盟。促

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

分享经济形态。

(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双创行动计划,构建低成本、

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政策集中

发布,向创业者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

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

服务。完善创业培育服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投资产

业基金效益,打造企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

式服务载体。

(四)构建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推动科技与

经济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申

请和扶持政策,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

科研机构间有效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科技

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计划管理方式等,实行增加

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股权、分红奖励,健全

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

转化机制。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推动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面升级。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联盟,

建立联合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产业集聚

发展。鼓励产业联盟在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标准、装备等方面深度合作。激发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现有平

台和资源优势,加强服务中小微企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