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2.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兴起及历史的研究

植入式广告的兴起时间并不长,却呈现出不同寻常的道路,而究其发展原因,也来自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丁汉青在其文献《植入式广告:一种多赢的广告营销形式》中提到,从上世纪20 年代起,植入式广告随着搭售广告的广泛使用而在植入品类与复杂性上都有所发展,而直到七十年代,植入式广告才作为独立的广告形式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广告产业中。薛敏芝在《植入式广告的国际运营及国内发展趋势》一文中提到,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植入式广告产业逐渐生成。而第三阶段新世纪至今,则是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暴发期。在她引用的文献的统计资料中显示,从2000年开始植入式广告,尤其在电视植入方面呈井喷式增长,2006年达到一个高潮,增长率为37.2% ,总收入为33.6亿美元,较之1999年16.27亿美元,7年增长了一倍多,植入式广告的迅猛发展势头可见一斑。关于植入式广告兴起的原因,沈爱国在其研究《浅议植入式广告》一文中指出,新媒体的涌现以及传统广告吸引力减弱、利益相关方的利益驱动使得广告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金融危机也是这几年植入式广告飞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3.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研究

植入式广告之所以在众多广告形式中脱颖而出,源于其超越了传统广告形式的种种优势。朱剑锋在《浅析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一文中强调,庞大的受众群、传播来源的权威性和知名度以及传播方式的隐蔽性都成为植入式广告的发展优势,魏霞和王德辉在其研究《植入式广告的说服效果——基于叙事思想的魔力》中指出,植入式广告的叙事魔力不容小觑,诱发对符号意义的追求、品牌叙事提升品牌忠诚度以及满足对产品的使用幻想使得植入式广告成为广告宠儿。虽然有许多优势,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王德胜在《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传播效果探析》一文中指出,创作形式过于单一、表现过于直白,广告脱离剧情,内容不符合角色身份以及植入广告过多、过频、干扰观众视听都成为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诟病;薛双芬在其文献《我国电影植入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中谈到,广告运作方面承担较大的风险也成为植入式广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4.对于植入式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文献研究

不少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植入式广告发展迅猛,就如同90 年代末的网络公司,娱乐与广告的界限还没有消失,但它正朝

着这方向发展”,ITVx公司执行总裁Frank Zazza对植入式广告的发展表现出极大信心。詹沐清和李婧在其研究《未来广告发展的新趋势——植入式广告初探》中也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植入式广告运作手的掌握和其广告效应产生认可,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介会投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吕林峰在《植入式电视广告前景——从电影《变形金刚》谈起》一文中提出,植入式广告成为广告经营上一项重大而有益的探索,将会吸引更多的人观看和投身于植入式广告的各个产业链环节中。

二、对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营销手段及传播方式的研究

对于植入式广告究竟是采用了何种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使其在短时间内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赚钱手段的疑惑,不少专家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

站在广告营销的战略高度,整合营销已经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重视。(美)维尔斯所著《广告学原理与实务》一书中提到: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经典广告策划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及新媒体对广告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巨大冲击。2002年,张金海著《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中同样提到:广告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方式,而植入式广告更是以更为深刻的方式提高企业的识别视觉。张会娟在其文献《电影植入广告的运行策略》中则明确强调了整合营销策略对于植入式广告运作的重要性,她指出,植入式广告不仅要在影视媒介中出现, 还需要更多的连续性和后续传播, 进行整合营销传播。使其既包括产品广告, 又含有企业文化,从而形成一条商务链条。更具体的讲,韩军在《我国电视媒体植入式广告策略研究》中指出:从植入式广告的使用策略层面观察,媒体和广告主要清晰的认识植入式广告是一把“双刃剑”,将电视媒体硬广告投放,节目内容的软性植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才是实现电视媒体内容营销、企业整合营销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否则违背媒体的传播规律,在植入理念上企业和媒体不能达成共识,硬性植入,不仅适得其反,甚至对企业和媒体自身的品牌都会造成毁灭性的损伤。

在另一方面,关于植入式广告的传播方式,也有颇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霍夫兰和贾尼斯(I .Janis)、凯利(H .Kelley)合著的《传播与劝服》中指出:广告宣传应有明确的目标,有的放矢;可以挖掘贴近生活的素材巧妙的唤起观众的共鸣,或者也可以借助幽默的表达来增强感染力。吕善锟的文献《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

中指出: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和普通的电视广告一样,大都是让明星或者专家现身说法,也就是让他们以“意见领袖”的身份出现,从而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将广告产品的宣传理念渗入观众心中。王德胜《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传播效果探析》一文中则提出了一些好的原则和方法:1. 广告产品与影视剧风格类型一致2. 广告产品与剧情内容自然过渡3. 广告产品与剧中人物角色相融合4. 避免与反面角色或物品相关联5. 植入广告的“隐”与“露”、“多”与“少”6. 隐性广告之外的整合营销。王玉庭的文献《植入式广告传播的创新策略研究》中也指出了五种方式:1. 注重品牌文化的内涵的宣传2. 色彩恰当植入之“瞒天过海”3. logo、音效巧置之“暗度陈仓”4. 广告语幽默改编之“声东击西”5. 代言人名人效应之“借刀杀人”。以第3条为例,《手机》这部电影一开场,摩托罗拉E380 铃声“you have an incoming call”就连续不停地响,虽然没有出现产品,但丝毫不妨碍品牌信息的传递,受众光靠熟悉悦耳的声音就能判断出它是哪款手机,使受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品牌信息,充分发挥植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

三、对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受众心理的研究

广告业的整个产业链中,广告的受传者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他们对于广告的接受程度、效果反映、信息反馈都极具价值。美国政治学家Harold Dwight Lasswell 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以建立模式的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的“5W”模式。“5W”模式中,对谁(To whom)即指受传者,受传者对于传播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益普索媒介研究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荣在《媒体品牌资产影响广告传播效果》中写到:"品牌能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正确认识传播者品牌,无论对品牌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广告投放决策都具有非凡意义。”刘荣认为,如果受传者在心里接受认可了传播者的品牌,他们就会给予商业片中的植入式广告更多的宽容,

但是很遗憾,在商业片中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多的今天,观众对此颇有微词,除了观众自身主观上对其先入为主的消极情绪,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植入式广告本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是由于植入式广告的极度泛滥。当初植入式广告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受传者已经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硬广告产生了厌倦感和某种程度上的抵触感。植入式广告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将产品信息巧妙的传递给消费者,从而在消费者无意识的状

况下,潜移默化他们的观念,不自觉中接受产品的信息。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任何事都应该有个度,正所谓过犹不及,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在其著作《中国广告表现透视》中写到:“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电影植入的广告数量过多过滥,犹如一部广告连续剧。”如此密集的安插植入式广告,势必会引发观众也就是受传者的反感。

其次是植入式广告的安插的很牵强。薛双芬的文献《我国电影植入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中说道:“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或是其构成成分之一,但至少要隐而不显,与故事情节完满融合在一起,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不会影响他们,自然就不会太反感。但目前一方面广告植入数量太多,另一方面植入生硬,与影片风格整体不和谐,甚至有些导演为了广告而修改剧本,导致广告品牌与影片风格格格不入,就显得不伦不类,最终遭到观众的唾弃。”从传播媒介角度来看,这样的商业片中植入式广告,方式不巧妙,与商业片的关联度不高,就无法使商业片品牌和产品品牌有机结合、和谐共存。自然也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

最后是植入式广告的内涵容易被扭曲。《从传播学视角看我国电影植入式广告》指出,植入式广告在内容上无法进行广告信息的深度诉求,因此只能依附电影特定情节或剧中人物形象展示品牌内涵,而一旦品牌特点与作品内涵不一致时,原有的品牌形象就会遭到破坏和扭曲,使观众对其品牌形象产生误解。这样不顾及整个商业电影的客观环境,一味生搬硬套的把产品广告呈现在观众面前,只会取得与预期完全相反的效果。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的《传播学概论》中说:“传播效果不仅仅体现为对受众购买行为的影响,而且体现对受众认知、情感的影响。”目前我国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多是通过影视剧剧情提示产品的品牌名称,对产品特点和品牌形象内涵展示不足,因此,在刺激受众对品牌认知方面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从引发受众对产品的好感角度即传播效果来看,这种广告形式作用有限,仅仅是侧重认知,尤其是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产品,期望借助一部影视剧引发受众对产品的好感,进而发生购买行为实现营销目的,难度较大。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多数的研究者都是从植入式广告的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着手研究。而一些关于植入式广告受众角度的研究,在浩瀚的研究文献中只占一小部分,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而且研究的内容只是提出了问题,还没有找到具体的解

决对策。除此之外,广告商在植入广告实施操作之前,并没有进行透彻的市场调查。这些留白,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索。

【总结】

一、植入式广告及商业片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总结提炼

植入式广告真正的发展期并不长,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但由于其发

展形态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广告形式的多种特点,也引起了学术界和广告界的探讨

与争议。经过搜集、归纳整理和仔细研读有关文献后,我们从植入式广告理论的

理论依据、兴起与历史、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四个角度解读了

当前的植入式广告文献研究现状。从理论依据方面看,目前的理论研究视角主要

集中在传播学理论在植入式广告中的运用的视角,对于归因理论“说服性传播”

的效果理论做了深入探讨,体现了传播学理论在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与发展,也

体现了植入式广告中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从植入式广告的兴起及历史来看,多数研究肯定了植入式广告的在并不长的时期内迅猛的发展状态,并指出了

其发展态势良好的因素主要归于其本身超越了传统广告的种种优势。但是我们也

应看到,传统广告对于植入式广告的铺垫与助推作用,两者既是前后相继,也是

相辅相成,并不能因此而产生替代关系。从植入式广告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来看,多数学者肯定了植入式广告本身的在叙事方面及传播手段方面等种种魅力与

优势,但也同时集中指出了植入式广告存在的形式单一直白、广告泛滥不合理等

最为引起受众者不满的问题,可以看出,对于这一部分的研究,观点较为集中明确,也能反映出植入式广告的在某些方面存在畸形发展,亟待解决和规范。纵然

植入性广告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但依然有较好的前景,从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发

展优势及存在问题研究来看,多数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依然认为植入式广告发展

前景广阔,而受众者对于植入式广告的认可和接受则是推动其发展的最大动力。

对于商业片中植入式广告的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我们从营销战略和

具体营销策略归纳分析了相关文献研究的内容。对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的营销战

略方面,多数研究者高度肯定了整合营销传播观点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策划与实践

的重要指导作用,更指出了形成前后相续、持续的、完整的商业片植入广告链条,使其效用最大化。从具体的营销策略来看,有些研究者指出电视媒体硬广告投放,节目内容的软性植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已成为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最佳实践方

式。而对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的传播方式的研究方面,多数专家则认为明确广告目的为前提、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坚持隐蔽原则等是广告传播需要注意的,同时对于这一方面,不少专家和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多数主要围绕着广告在商业片中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角度而提出。关于这一部分的研究文献十分丰富并且研究角度广泛、研究成果多样,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十分充足的借鉴资料。

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受众者心理的研究显示,研究者普遍认为广告的受传者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受众者心里认同了传播者的品牌,那么受众者会对商业片中出现的植入式广告多些宽容,这对于品牌的传播与推广大有好处。然而实际上传播者并没有让受众者满意,植入式广告的泛滥,牵强以及与原有品牌形象的相悖都使得商业片植入式广告问题重重,要实现受众的购买行为而非片面的认知是传播者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从现有的文献看,从植入式广告的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角度研究的占绝大部分,只有小部分研究者注意到植入式广告的受众者角度,并且这其中大多数也只是有问无解。此外,广告商在广告具体实施前没有进行透彻的市场调查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留白。

二、对于当前研究现状的几点疑问

1、传播者如何扭转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在受众者心中先入为主的不良形象?

2、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在受众者中的识别程度至关重要,应如何运用合适的营销

策略来提高植入式广告的识别度,并且形成购买力,实现营销的目的?

3、如何从广告受众者角度来进行商业片植入式广告的前期市场调查及策划,来

更好地提高受众者对于广告接受度和认可度?

从目前文献研究的现状及上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受众心理及其相关研究寥寥无几,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而且多数研究只是提出问题,并没有指出具体的解决对策。除此之外,在当前研究中,也没有重点关注广告商在植入广告实施操作之前对于受众者的市场调查这一问题。这些留白,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同时,从对上述文献的研究中可看出,对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的营销手段及传播方式的研究十分丰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经验;同时也在具体营销策略的运用方面存在大量的可

研究区域,为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2]吕善锟.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传媒经营,2008.

[3]丁汉青.植入式广告:一种多赢的广告营销形式.传媒经济观察,2011.

[4]薛敏芝.植入式广告的国际运营及国内发展趋势.广告研究,2007.

[5].沈爱国.浅议植入式广告.产业经济.2011(5)

[6]朱剑锋.浅析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优势.广告在线.2011(8)

[7]魏霞.王德辉.植入式广告的说服效果——基于叙事思想的魔力.今传媒.2011(8)

[8]王德胜.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传播效果探析.经济管理.2009(7)

[9]薛双芬.我国电影植入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营销与策划.2011(11)

[10]詹沐清.李婧.未来广告发展的新趋势——植入式广告初探. 商场现代化.2007(10)

[11]吕林峰在.植入式电视广告前景——从电影《变形金刚》谈起.. 现代广告2007(11下)

[12][美]维尔斯.广告学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1

[13]张会娟.电影植入广告的运行策略.科技信息.2008

[14]韩军.我国电视媒体植入式广告策略研究.

[15][美]霍夫兰.贾尼斯(I .Janis).凯利(H .Kelley).传播与劝服

[16]王玉庭.植入式广告传播的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传播.2011(4)

[17][美]Harold Dwight Lasswell.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18]刘荣.媒体品牌资产影响广告传播效果.

[19]黄升民.中国广告表现透视.

[20]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标准化期末考试试卷-课后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关系: *所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按照社会本身的系统性,从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与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一会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整体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历史性方法和协同相关分析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根木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在唯物论的方法论辩证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 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核心地位。分析矛盾特殊的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石主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烈对立,批判与维承相统一的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从某种现象的矛盾分析社会, 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系统分析方法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系统强调要素之间的彼此协调与相互促进,但是 这并不是说系统之间没有差异与矛盾的存在。与此相反,系统分析方法正是在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并且不断地丰富着矛盾学说。系统学说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矛盾网络。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之间具有辩证统一性,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 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是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进一步的补充;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真正的统一。 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将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销合起来;实践为矛盾分析 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既相互区别,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进一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为例【内容摘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两种相对立的范式。尽管他们之间在哲学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存在着区别,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工作中,只有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并用才是科学的做法。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社会工作方法论 社会工作是是助人自助的专业行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前,对于社工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全面的分析案主,帮助案主挖掘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即隐藏在某些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在寻找问题根源,最求真理的过程中,社工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地建立一打破一重新建立的循环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真理。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工往往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失败,走入“绝境”。因此,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其中的两种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这两种方法谈谈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一、概念的界定 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1。定性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出现,让大部分学者认识到“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定性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建构,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从这个意义讲,定性研究可以称之为脉络、描述或解释性研究2。也就是说定性研究是依靠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有效地洞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动机,以及行为所带来的硬性。定性研究希望透过被研究者的眼光去看待问1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0d15224663.html,/view/446672.htm#5 2梁丽萍,《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义与整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此题回答正确 1. A. 概念 2. B. 命题 3. C. 指标 4. D. 关系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意向特征 2. B. 行为特征 3. C. 状态特征 4. D. 年龄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访问对象的重点 2.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3. C. 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 D. 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相关 2. B. 负相关 3. C. 直线相关 4. D. 曲线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此题回答正确 1. A. 比较测量 2. B. 复本测量 3. C. 三角测量 4. D. 准则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信度审核 2. B. 效度审核 3. C. 资料校正 4. D. 资料分类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 B. 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3. C. 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4. D. 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此题回答正确 1. A. 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 B. 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 C. 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 D. 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自愿原则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论 学号: 09042315 姓名:杨晖晖 课程老师:胡文龙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论(杨晖晖(09042315))摘要: 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文献检索法、访谈法八种本科生应掌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本科生; 研究; 方法 本科生就得搞研究,搞研究是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本科生要搞研究必须研究和掌握科学的有效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选好研究题目, 这是科研工作的实际起点和开端。题目要新,选题可以是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也可以是老问题的新阐释。选题可以是纯学术性质的, 也可以是纯现实的, 但是,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 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选题是最好的。这些课题首先是现实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然后反映在理论学术界成为争论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因此,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本科生首先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然后, 要搞清楚学界在解答现实问题上的分歧意见, 找出各家值得肯定的合理的观点和应该否定的不合理的观点。判断各家观点合理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它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 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最后, 所发现的学术理论界存在的问题, 正是应该选取的课题和立意的出发点。只有这样选题, 才会选出本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立意才会有新意,研究结果才可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当然,一个人究竟选择什么研究课题好,除了明白这些基本道理外,个人的爱好、兴趣、人生经历、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等因素,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检索法 文献检索法是调查者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而对于某个领域的文献及其内容进行寻找和考查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可以迅速发现问题, 迅速进入研究前沿, 节省研究资金和研究劳力,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 文献既有内容和形式,又有载体。文献的内容是指文献所记载的人类的知识、理论等, 是读者可以通过文献对于作者加以理解的东西。文献的内容, 可以是知识 (客观事实, 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 解决的问题) , 也可以是价值标准 ( 对于人类应如何看待事物的认识, 解决‘善’的问题),还可以是审美情趣(对于美的鉴赏倾向,解决‘美’的问题)。文献中的这些知识、理论等需要一定的“形式”,如一个思想家的理论可以以文字记载也可以以声音记载。这些“形式”,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读者对于作者进行理解的媒介。文献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同时,这些“内容”和“形式”也需要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之中,如这个思想家所写的文字可以存在于图书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答案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一、实证主义:源于孔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律性的观点。 二、经典实证主义阶段:孔德,涂尔干。 1、社会科学在学科性质上与自然科学诸学科是一致的,社会科学完全可以借用自然科学 的研究程序并纳入科学之列。 2、认为社会学的研究目的跟自然科学一样是寻找和建立规律 3、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事实(对象)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 4、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 三、孔德: 1、人类进步法则,三种理论状态:神学的或虚构的;形而上学或抽象的;科学的或实证的。 分别对应:军事社会;宗教社会;工业社会。 2、将“实证”定义为: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地而非可疑的,确切 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3、“科学层次理论”。 4、社会物理学: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的发展的或进步。社会静力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关 系和秩序问题。 5、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但在研究方法或程序上是一致的,它们的研究目标也是相同,那 就是发现普遍性的规律。 四、涂尔干: 1、《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纲领性著作;《自杀论》里程碑意义,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分离 2、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把社会事实当做事物。 3、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社会学完全独立与哲学;社会学的方法是客观性的;把社 会事实看做社会性事物,社会学所独有的性质。 五、工具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40~6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的哥伦比亚学派(定量研究);芝加哥学派实地调查。着眼于具体的社会现实事物或制度,力求通过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改进,通过研究语言的数学化和形式化,发展实证主义社会学。 1、坚持经典实证主义的基本前提,即认为知识只能靠系统的经验研究获得,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的研究逻辑是一致的;承认社会世界也存在着规律,这种规律是因果规律或统计规律。 2、坚持归纳主义的原则。科学知识的基础是经验归纳。 3、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原则。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4、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避免个人思想和偏好的介入。 六、批判实证主义:柯林斯、许茨:现象学创始人,理解的方法。 后实证主义:华莱士、乔纳森.特纳、亚历山大(科学连续统、新功能主义者)科学连续统:,科学可以被看做这样一个学术过程。它产生于两种不同的环境脉络之中:一是经验观察到的世界,另一是非经验的形而上学的世界。实证主义方法论危机:自身发展不足;社会危机(西方福利社会)和学术危机(针对功能主义的新理论) 1、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综合化,理论观点取向多元化。 2、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对社会科学各学科自身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3、对“客观性”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实证主义知识观强调客观主义,认为知 识是积累性的,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一、非实证主义:现象学与理解方法、批判理论、构建主义 二、现象学:狄尔泰(理解:一是你中发现我;二是凡人创造的东西都是可以理解的,强调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析1

浅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摘要:在现代社会调查中,为了获得更准确、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其产生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的进步,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理论概念与概念的量化问题,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理论概念问题 理论是系统化了的认识,是某个知识领域的概念、原理的体系。它是在反复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理论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认识社会的最基本的方法。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概念。有些人说社会科学研究没反正,这主要就是因为对许多理论概念使用不精当。 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辩论来辩论过去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包括理论研究也有这种情况,根本问题就是概念不明确。科学研究的概念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概念必须清晰性。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很多东西,包括很多术语,很不清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类似的问题太多,一些文章里,领导讲话中,甚至权威讲话中也存在很多模糊概念。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作为科学来研究,就必须使概念具备清晰性。 2、概念必须有针对性。概念要针对具体的对象,不能泛指,更不能模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更应该如此。 3、概念的实证性。对严格的科学研究来说,概念还要求客观性和实证性。现在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会科学概念模糊。科学研究需要精当,需要清晰的结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进步,就是有了量的描述,只有通过量的描述,才能使社会科学概念具备实证性。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

科学方法论 学号: 09042315 姓名:杨晖晖 课程老师:胡文龙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论(杨晖晖(09042315))摘要: 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文献检索法、访谈法八种本科生应掌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本科生; 研究; 方法 本科生就得搞研究,搞研究是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本科生要搞研究必须研究和掌握科学的有效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选好研究题目, 这是科研工作的实际起点和开端。题目要新,选题可以是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也可以是老问题的新阐释。选题可以是纯学术性质的, 也可以是纯现实的, 但是,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 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选题是最好的。这些课题首先是现实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然后反映在理论学术界成为争论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因此,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本科生首先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然后, 要搞清楚学界在解答现实问题上的分歧意见, 找出各家值得肯定的合理的观点和应该否定的不合理的观点。判断各家观点合理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它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 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最后, 所发现的学术理论界存在的问题, 正是应该选取的课题和立意的出发点。只有这样选题, 才会选出本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立意才会有新意,研究结果才可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当然,一个人究竟选择什么研究课题好,除了明白这些基本道理外,个人的爱好、兴趣、人生经历、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等因素,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检索法 文献检索法是调查者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而对于某个领域的文献及其内容进行寻找和考查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可以迅速发现问题, 迅速进入研究前沿, 节省研究资金和研究劳力,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 文献既有内容和形式,又有载体。文献的内容是指文献所记载的人类的知识、理论等, 是读者可以通过文献对于作者加以理解的东西。文献的内容, 可以是知识 (客观事实, 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 解决的问题) , 也可以是价值标准 ( 对于人类应如何看待事物的认识, 解决‘善’的问题),还可以是审美情趣(对于美的鉴赏倾向,解决‘美’的问题)。文献中的这些知识、理论等需要一定的“形式”,如一个思想家的理论可以以文字记载也可以以声音记载。这些“形式”,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读者对于作者进行理解的媒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1.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 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 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发展,从而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方法论基础。 首先,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人类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程度。 其次,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

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研究不会有真正的理论。 二是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即概括实践。首先,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其次,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最后,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到底是深入群众。 三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首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改变世界)。理论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其次,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最后,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才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 4.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 答:从复杂性思维的角度,把社会发展理解成是一个复杂系统,以复杂系统探究方式来研究社会发展,是一种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它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原因追溯,未来预测和横向分析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社会发展可以理解成复杂的系统,系统是指若干要素以一定的关系和结构组成的集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而联系着的事物就构成了一个系统。因此,系统一直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复杂系统,构建复杂性科学。对于究竟什么是复杂系统这个问题, 目前科学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复杂复杂系统是包含大数量变量的系统,是具有中等数目基于局部信息做出行动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复杂系统具有(1)由大量的作用者构成。(2)系统是开放的可以受到外界影响, 有能力与外界交换信息。(3)系统能自组织, 自加强, 自协调,并产生涌现现象的特点。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名词:1、社会现象:是指“一种与已经形成的个体现象相脱离的社会现象”,“他们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以每个个人“。 7、“形式”演绎:演绎过程的结论不是由前提内容得出来的,而是由前提的形式及其组合得出来的,其推理的基础是事物的种类关系。 10、简化论:是指在研究人类社会行动或现象时,采用有限的概念或变量加以解释,只是反映分析单位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或者只从一个方面分析这种特征。 15、表面效度:又称为内容效度和逻辑效度,是指测量内容的适合性和符合性。 17、非个人文献研究:是一种以质为本的研究方法,此研究以发现不同文化中的历史模式为目的,通常要从大量详细描述所研究的议题中发现模式,即韦伯所称的“理想类型”,其本质是指由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所组成的概念模型。 21、实地研究法:是指不带有理论假设而直接深入到社会生活中,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去收集基本信息或原始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第一手资料中得出基本结论的方法。 解答:4、理论的基本特征: (1)、理论必须是抽象的(2)、理论必须是主题化的。(3)、理论必须保持逻辑上的一致(4)、理论必须是理解性的(5)、理论必须是概括性的(6)、理论必须是独立的(7)、理论必须是实质上有效的。 6、操作定义的重要性在于: (1)、使抽象概念与经验现象联系起来,从而使经验研究成为可能。(2)、有助于对现象进行精确、客观的描述和比较。(3)、有助于对研究进行客观的检验。 10、进行信度审查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如与经验、常识相违背,就要对资料进行核实 (2)、采用两个以上的人分别记录,对记录相互印证。 (3)、根据资料的内在逻辑进行核查,如果发现资料前后矛盾或违背事物发展的逻辑,就要找出问题所在,重新进行调查 (4)、利用资料间的比较进行审查,如果资料是用多种方法收集的,可将对同一事件的记录进行比较以判断资料的可靠程度。 11、对于无结构观察,在记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记录使用的工具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展。 (2)、记录的时机以同步记录(或称为现场记录)最为理想,以避免事后追记的不完整。 (3)、记录的原则是“能记就记”,把所有知道的细节完完全全的记录下来。 (4)、记录的内容应包括观察到的事实和对观察的解释,也就是“知道”的和“认为”的社会过程。 论述:2、结构洞理论的优势 A、B 、C假如处于资源竞争的状态,AC结构洞存在,为B提供了两大优势。 A 第一个优势是AC之间的信息一定通过B来传递,这种状态给了B信息优势。 第二个优势是控制优势,即B可以决定在怎样的情况下将A的信息传递给C, 又在怎样的情况下将C的信息传递给A。 B C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讲解

试卷名称:1057_作业_1 单选题 (10.0 分)1. 1. 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①审查②整理资料③统计分析④思维加工 A) A:A. ① B) B:B. ①③ C) C:C. ②③④ D) D:D. ①②③④ 纠错 (10.0 分)2. 4. 关于搜索文献的基本要求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A:A. 有用性。要求紧密围绕调查课题搜集有用的文献资料 B) B:B. 代表性。应选择有名望的作者和作品进行研究 C) C:C. 全面性。搜集的文献内容应尽可能全面 D) D:D. 连续性。围绕调查课题搜集的文献,在时序上应该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尽量不要中断 纠错 (10.0 分)3. 6. 资料整理的意义有() ①它是提高调查资料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必要步骤 ②它是研究调查资料的重要基础 ③它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④它是保证实验结果客观准确的必要途径

A) A:A. ①②④ B) B:B. ①② C) C:C. ①②③④ D) D:D. ①②③ 纠错 (10.0 分)4. 7. 关于文献调查法,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A:A. 文献调查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大大增加了研究的便利性 B) B:B. 文献调查是一种安全、自由、又省时省钱的调查法 C) C:C. 文献永远落后于现实 D) D:D. 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是:浏览、阅读、筛选、记录 纠错 (10.0 分)5. 9. 设计调查问卷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①目的性原则 ②对称性原则 ③可能性原则 ④自愿性原则 ⑤客观性原则 A) A:A. ①②③⑤ B) B:B. ①②④⑤ C) C:C. ①②③④⑤ D) D:①③④⑤ 纠错

浅析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浅析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浅析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社会工作实践调查研究为例学号: 2019120077 姓名: 王振飞摘要: 本文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基础,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中所运用到的实践调查方法,探讨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阐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紧密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统一。 而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理解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工作研究来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实践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 1 / 10

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其构成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正如列宁所说: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也正如毛泽东所说: 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工业区位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 学院:xxx 专业:xxx

内容摘要 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土地和区位的选择对厂商而言意义非凡,所以针对工业区位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和创新的科学方法论,包含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等,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个人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当然,对工业区位论的研究也不例外。本文着重论述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工业区位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工业区位理论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is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layout and site location theory,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conomic activity, the choice of land and loc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nufacturers, so for industrial location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Marx's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is 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based on critically inheriting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s of the predecessors. It includes practice-based research methods, social systems research methods,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search methods and social process research methods. Observation, analysis, problem-solving methods,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has a broad guiding role, of course, the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is no excep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guiding role of social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search methods on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KEY WORDS: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案例分析浅析法 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结课作业 姓名於娅娅 队别 13 队 专业新闻传播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浅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案例研究法 摘要:案例研究作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集中、最典型的一种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王子”。所以,我们内在的分析案例研究的特征、步骤、功能以及其性质,从而真正地把握案例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将为展示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丰富性和科学性,提供一条合理而有效的途径。 关键字:案例研究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案例研究法与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并列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它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必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单纯的统计带来的不足,因此受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9世纪70年代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以来,案例研究思想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案例研究再度进入兴盛时期,有学者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预测90年代将是“案例的十年”,而刚刚过去的90年代似乎也证实了这一预测。跨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案例及案例研究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总是与求解特定理论难题或实际难题相关的。在这里,案例研究是途径和方式,而求解难题则是案例研究展开的目标和实现的结果。没有求解难题的预定目标,案例研究是盲目的;没有案例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具体实现,求解难题是空洞的。由于求解难题与案例研究方法之间的复杂又密切的相互关系,不同社会科学家们从不同求解难题的不同视角,对案例研究给出了形式上不同的定义。虽然,社会科学家们对案例研究的定义存在着形式上的明显差异,但却具有本质上的内在一致性,均有助于我们从不同方面和求解难题的特定要求去理解和把握案例研究的本质。透过一切形形色色的、方方面面的特定案例研究的具体现象,就会发现案例研究在本质上具有其共同的普遍特征: 第一、情境与过程。也就是说案例研究首先需要进入一种情境,强调根据特定的时空情境解释某一事件,而不抽象地考虑问题、做出结论。这里的情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而不是像实验研究那样通过人为控制产生的;二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想象或虚构的。 第二、合作与分享。案例研究不同于经验式的思辨研究,可以一个人坐在书斋里独自完成。它要求研究者走向田野,走进学校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 第三、开放与多元。首先是题材开放。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可以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其次是形式开放。虽然要把一个事件写成一个优秀案例必须具备种种条件,但这些条件具备以后,在写作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第三是人员开放。并没有规定什么样的人可以作案例研究,什么样的人不可以作案例研究。第四是对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开放。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作不同的分析,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 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 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 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 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 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 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 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发展,从而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方 法论基础。? 首先,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人类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 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人的实践活 动的水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程度。?? 其次,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实践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 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在改变环境的同时, 也改变了人本身。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再次,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实践活动高于理论活动,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解决。人的思 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思维和存在、主观 和客观的统一。“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只有立足于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主观和客观、思想和现实的统一。 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