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

C.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部门和公众参与

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11.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 )。

A.连续性 B.面积的有限性

C.整体性 D.多用途性

12.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人均用地面积 B.交通密度

C.土地开发利用率 D.土地垦殖率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直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 B

A.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B.计算更为精准

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 D.动态规划功能

14.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D )。

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 B.降雨因子

C.土壤可蚀性因子 D.坡度因子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的时限一般是( C )。

A.二至三年 B.三至五年

C.五年或十年 D.十年或二十年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6.土地利用规划: 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17.土地复垦: 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三、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8.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19.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20.按照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别分为砂土类、壤土类和黏土类。

21.土地类型的形成,不但受大区域的水热条件的影响,还受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

22.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23.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农用地。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24. 请简述土地与国土的区别。

答: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2分)。国土系归某一国家主权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4分)。国土不单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2分)。

25. 请列出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划分出的八大类当中,一级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名称。

答:耕地(1分)、园地(1分)、林地(1分)、牧草地(1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分)、交通用地(1分)、水域(1分)、未利用土地(1分)。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26. 请回答基本农田的内涵及包括哪些类D型的耕地。

答:基本农田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4分)包括:国务院主管部门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油、棉和名、优、特、新农产品基地(2分);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的水利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中的中低产田(2分);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基地(2分);科研教学试验田(2分)。

27. 请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

答:第一,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2分);根据自然地形,划分几个田块(2分);确定各种水土保护林带的设置(2分);根据地形特点和等高线方向,确定合理的耕作方向(2分);结合林带、田问渠系配置耕作田块(2分);配置田间道路(2分)。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1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

2. 耕地利用单元: 是指由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 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可以进行耕作、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林等田间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

折衷性 ;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

2. 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3.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4. 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载畜量。要使其合理,必须将

放牧强度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围内。

5. 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及种稻改良。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说明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的是( A )。

A. 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的状况,同时也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

B. 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

c. 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用途广泛,既可种农作物,又可植树造林

D. 土地利用促进或影响社会发展

2. 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 D )。

A. 植物生产功能

B. 建设承载功能 c. 生态功能 D. 以上三项都是

3. 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 B )。

A.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 冬季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最高 D. 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到达水平面的直接辐射最小

4. 昼夜温差比较大( A )。

A. 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

B. 白天温度高,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c. 夜间温度低,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D. 影响作物的质量

5.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B. 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 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D. 以上三项都正确

6.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为( D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c. 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D. 以上三项都是

7. 规划文本中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内容为( B )。

A. 简述规划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B. 简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主要问题

C 阐述规划目标、近期规划任务和土地利用方针 D. 阐述规划期各类用地调控数量、结构变化

8.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是( C )。

A. 环境影响预测法

B. 土地供给分析法 c. 综合平衡法 D. 土地承载力评价

9.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 A )。

A. 土地评价

B. 经济分析 c. 社会分析 D. 环境分析

10. 灌排渠系中直接从水源引水的渠道称为( A )。

A. 干渠

B.支渠 c. 斗渠 D. 农渠

11. 由2---3 行树组成,而且乔灌结合的林带结构为( C )。

A. 紧密结构

B. 透风结构

c. 稀疏结构 D. 疏密结合结构

12. 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的措施有( D )。

A. 修建草地围栏

B. 草地打井、截流、引洪淤灌等

c. 棚圈建设 D. 以上三项都是

13.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规划应该( D )。

A. 山水田综合治理

B. 考虑立体农业开发

c. 以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 D. 以上三项都对

14. 风沙地的特点是( C )。

A. 类型复杂

B.植物种类多

c. 漏水漏肥D. 地块小

15. 盐渍土特点为" 瘦、死、板、冷、渍" ,其中" 冷" 指的是( D )。

A. 营养元素含量低

B. 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 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 D. 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

1.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答: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面: 即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每点2分)

2.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答: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实现的重要技术措施( 5分)。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行业用地规划以及有特定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如为了流域水土保持而进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为了改良土壤而进行的土壤改良规

划;为了防风固沙而进行的绿化规划等( 3分)。

3. 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答: 利用补播技术增加革层的植物种类、草地的盖度,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2分)利用封育技术使草地得以复壮( 2分)利用浅耕翻技术,创造有利于优良根茎禾草生长的环境,促进优良牧草

的生长发育( 2分) ;有条件地区可进行草地的灌溉和施肥( 2分)。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答: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区的划定;其次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 3分)。基本农田保护方案要在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并根据人口发展预测,计算粮食需求,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 3分)。落实规划方案要将方案逐级分解下达到乡、村,并落实到地块,在田间设立保护标志( 3分)。在保护措施方面,应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建立基本农田登记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地力保养和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监督检查制度;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3分)。

2. 说明果园用地选择的基本条件。

答:(1) 平原地区,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地下水位在. Om 以下; 在丘陵山区,坡度不超过3 0 0,以免造成水土流失。( 2 )坡向,北方宜选阳坡,以便采光增温。( 3 )土质,以砂性土和轻壤土为宜,土层厚度应在1 - 1 . 5 m以上。( 4 )避免风害影响,不选风口。( 5 )要求有水源灌溉条件。( 6 )要求交通便利。( 7 )尽量利用山地丘陵,或较零散土地或居民点周围边角土地,不占大片农田。(前5点,每点2分,后2点,每点1分)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1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大气辐射:地球大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它日夜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2.土壤质地: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首先是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政策性 ;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整体性。

2. 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和水质水的保证率。

3.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自上而下,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4. 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

5. 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有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C )。

A. 面积的有限性

B. 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 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2. 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A )。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

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

3. 关于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 B )。

A. 随海拔增高而减小

B. 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c. 随季节不同而异 D. 气温的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

4. 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 B )。

A. 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B. 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

c. 土壤表层形成干捆层,加快了蒸发

D.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

5. 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是由于( B )。

A.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

B. 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

c. 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 D. 海拔高度、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共同造成的

6. 以下说明黠质土的是( D )。

A. 土温变幅大,白天升温快

B. 宜耕期长 c.氧气充足 D. 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好

7. 下列不得列入独立工矿用地的是( C )。

A.规划期间不改变用途的独立工矿用地

B.已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规划工矿建设用地

c. 占用耕地建砖瓦窑

D. 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开发区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 ,主要体现在( B )。

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 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D.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9. 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 高产稳产田

c. 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 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10.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 D )。

A.喷灌

B.微灌 c. 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 D. 以上三项都是

11. 联系村庄之间和通往附近城镇的道路为( A )。

A. 材间路

B.机耕路 c. 田间路 D. 乡间路

12. 草场每年同一时期放牧的方式,称为( A )。

A.季节性重复放牧

B.一区连续放牧 c. 迟延放牧 D. 体闲轮牧制

13. 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D )。

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

B.降雨因子 c. 土壤可蚀性因子 D. 坡度因子

14. 关于山地丘陵,正确的叙述是( D )。

A.地面突出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于200m,为山地

B.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630 万km2

c. 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6 .4 %左右 D. 以上三项都是

15. 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玲、渍" ,其中"瘦"指的是( A )。

A. 营养元素含量低

B. 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 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 D. 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

1.简要说明蒙古质运积物土壤和壤质运积物土壤的特点。

答:黏质运积物质地蒙古重,土壤的通透性差,不适宜栽培果树、瓜及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 3分) ,但它的保蓄能力强,养分含量较多,有后劲,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是比较适宜的( 3分)。壤质运积物质地适中,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能力都比较好,造宜于各种作物的

栽培( 2分)。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答: 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启动和发展土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4个方面,各2分)

3. 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面应如何考虑?

答: 人工鱼塘用地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 ) 水源充足,水质好,含盐、含铁量少( 2分) ; ( 2)土壤渗漏少( 2分) ; ( 3 )安全,元洪水、潮涉和大风等威胁( 2分) ; ( 4 ) 交通便利,运输通畅( 2分)。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

答:(1)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 ( 2 )根据自然地形,划分几个田块; ( 3 )确定各种水土保护林带的设置川的根据地形特点和等高线方向,确定合理的耕作方向; ( 5 )结合林带、田间渠系配置耕作田块; ( 6 )配置田间道路。(每点2分)

2.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方面的问题?

答: 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治理与利用的辩证关系。首先是山、水、田综合治理,以小域综合治理着手,整体考虑,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 3分)注意立体农业开发,一些地方"山上林草戴帽、山腰果树盘绕、山下粮田富饶"的立体农业开发模式,十分成功( 3分) ;在山区,水土保持是治理的根本,在适当的地方植树,乔灌草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度,还要结合工程措施( 2分h山区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树木生长期长,取得经济效益慢,要注意种植速生树种,并加强人工抚育。北方干旱、半干旱山区,不适宜种植乔木的,应以灌木和草为主。山区土地类型多样,可考虑栽培一些特殊的经济作物,如柑楠、茶叶、烤烟、板栗、柿子、核挑等( 2分h最后,由于林果生产经营周期长,在政策层面上,要解决好山区土地使用权长期(或至少50年)不变的问题( 2分)。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0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地面辐射: 地面具有一定的温度,它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

2.降水距平: 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距平。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还具有位置的固定性。

2. 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分异,从而造成气候、植被、土壤和土地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

3.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首先它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反映社会总体利益的要求,协调和解决各业用地需求。

4. 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5.山区士地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土地的概念,错误的是( D )。

A.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B. 土地既是劳动资料,又是劳动对象

C. 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D. 土地是普通商品

2. 政府代表公共利益,要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 C )。

A. 兼容性

B.折衷性

C. 政策

D.动态性

3. 下列说明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的是( A )。

A.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的状况,同时也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

B. 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

c.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用途广泛,既可种农作物,又可植树造林

D. 土地利用促进或影响社会发展

4. 土壤冻结时( D )。

A. 在地下水位不深地区,阻止下层水气向上扩散

B. 有积雪的土壤比无积雪的土壤冻结深

c.湿度大的土壤比湿度小的土壤冻结早而深

D. 冰晶体扩大使土粒破裂,解冻后,土壤较疏松

5. 关于植物蒸腾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植物蒸腾可以降低体温

B. 蒸腾作用使榕于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植株各部分

C. 蒸腾速度在一定限度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 植物叶面角质层厚度与气孔大小及数量,影响蒸腾速度

6. 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一般自( B )。

A.西北向东南递减

B.东南向西北递减

C. 西南向东北递减

D. 东北向西南递减

7. 下列应列入农业用地的是( A )。

A. 宜农后备土地资源

B. 已列入生态建设规划的造林地

C. 天然草地

D.未成林造林地

8. 编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收集的资料包括( D )。

A.县域基础资料

B.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C. 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D. 以上三项都包括

9. 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包括( D )。

A. 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

B. 建立基本农田登记. 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

C. 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材委会

D. 以上三项都是

10. 防风效果最好的林道结构是( C )。

A. 紧密结构

B.透风结构 c.稀疏结构 D.疏密结合结构

11. 我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B )。

A. 草场产草量低且年际变化大

B.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c.加强冬春饲草贮藏 D.减少家畜的冷季损失

12. 草类种子成熟以前不进行放牧的方式,称为( C )。

A. 季节性重复放牧

B. 一区连续放牧 c.迟延放牧 D.休闲轮牧制

13. 我们说山地丘陵区土地类型复杂,主要是因为( A )。

A.有海拔高度与坡向不同造成的水分、热量的差别

B. 植物种类繁多

c.土壤侵蚀严重

D. 耕地地块小

14. 风沙地的特点是( C )。

A. 类型复杂

B.植物种类多

C. 漏水漏肥

D.地块小

15. 盐横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 ,其中"死"指的是( B )。

A. 营养元素含量低

B. 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 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

D. 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答: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启动和发展土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4个方面,各2分)

2. 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

答: 首先根据当地主害风风向确定林带的方向,主林带要垂直于主害风风向(2 分) ;其次确定林带的结构,林带结构一般有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稀疏结构三类,稀疏结构林带的防风效果比较好(2分)。第三要考虑林带的间距,林带间距根据林带防护距离确定,一般林带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 0 ~ 2 5 倍( 2分)。最后是考虑林带的宽度,林带宽度应能够保证树的正常生长和较好的防风效果,在平原地区,为节约耕地,一般以沟渠路两侧可以用于植树的土地宽度来确定林带的宽度( 2分)。

3. 简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答: 旧建筑地基可以直接用于建设,在建筑用地审批中,要充分利用闲置的旧地基(2分)。要复垦为农用地,必须先将上部劳实板结的土壤取走,然后复上肥沃松软的新土( 2分)。也可以采用分境深翻的措施,并通过灌水冻融松土( 2分)。土层深度至少应达到50cm,以满足根系的生长要求( 2分)。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6分)。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1分)。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1分) ;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1分) ;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1分) ;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1分) ;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1分)。由于这些原因,

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2.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答:在平原干旱地区,往往以渠路为骨架进行规划,程序为: (1 ) 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 ( 2 )确定与公路或居民点相连接的主要田间道路及与干渠相连接的支、斗渠的配置; ( 3 )综合考虑防风林带的防风要求,向田间及时输水和排水的要求,以及作物种植方向的要求来确定田块的配置方向; ( 4 )配置护田林带和田间道路网。(每点3分)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0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土地类型: 选择一些土地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按照相似性或共同性将土地划分为一个个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即是土地类型。

2.水资源变率: 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称为水资源变率。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2.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造成的。

3.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在《中国1 :100。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中,按照水热条件的组合类型分为 12 个高级土地类型(土地纲)。

4.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人射角大小等有关。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6.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有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说土地资源有非再生性,是因为( C )。

A.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不断地被植物消耗

B.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

C.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出坚硬的基岩

D.土地会随着人类的不断使用而逐渐耗竭

2.政府代表公共利益,要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 C

A.兼容性

B.折衷性

C.政策性

D.动态性

3.关于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 B )。

A.随海拔增高而减小

B.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C.随季节不同而异

D.气温的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

4.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B.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D.以上三项都正确

5.壤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 C )。

A.河流故道

B.风沙区

C.黄土高原

D.河间洼地

6.有效积温是指( C )

A.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B.作物在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

C.作物在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D.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

7.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包括( D )。

A.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

B.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

C.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D.以上三项都是

8.土地利用规划处理大量数据、图形,现在已经广泛应用( C )。

A.线性规划

B.多元分析

C.地理信息系统

D.主因素分析

9.田间灌排渠系主要指( C )。

A.干渠和支渠

B.支渠和斗渠

C.斗渠和农渠及其所围成的耕作田块内的临时渠道

D.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四级渠道

10.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是( C )。

A.环境影响预测法

B.土地供给分析法

C.综合平衡法

D.土地承载力评价

11.村内的交通道路称为( B )。

A.村间路

B.机耕路

C.田间路

D.乡间路

12.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的措施有( D )。

A.修建草地围栏

B.草地打井、截流、引洪淤灌等

C.棚圈建设

D.以上三项都是

13.多种轮牧方式联合使用,叫做( D )。

A.季节性重复放牧

B.一区连续放牧

C.迟延放牧

D.休闲轮牧制

14.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水汽来自( A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15.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其中“板”指的是( C )。

A.营养元素含量低

B.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

D.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多做不多给分)

1.简要说明豁质运积物土壤和壤质运积物土壤的特点。

答:私质运积物质地豁重,土壤的通透性差,不适宜栽培果树、瓜及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3分),但它的保蓄能力强,养分含量较多,有后劲,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是比较适宜的(3分)。壤质运积物质地适中,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能力都比较好,适宜于各种作物的栽培(2分)。

2.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答:利用补播技术增加草层的植物种类、草地的盖度,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2分);利用封育技术使草地得以复壮(2分);利用浅耕翻技术,创造有利于优良根茎禾草生长的环境,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2分);有条件地区可进行草地的灌溉和施肥(2分)。

3.简要说明城市垃圾场的复垦技术。

答:城市垃圾场复垦有两个步骤,首先是清除垃圾,然后是复垦垃圾堆占的土地(4分)。清除垃圾要找到垃圾填埋地,并且要避免污染地下水。垃圾填埋地一般选在地下径流的下游,最好是封闭

洼地;用豁土衬底填埋坑,以防污物渗人地下水(2分)。垃圾填埋地可以覆土后用以植树造林,甚至可以复垦为农田(2分)。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6分)。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1分)。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1分);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1分);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1分);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1分);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C1分)。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2.说明果园用地的选择基本条件。

答:(1)平原地区,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地下水位在1. 5^-2. 0m以下;在丘陵山区,

坡度不超过300,以免造成水土流失。<2)坡向,北方宜选阳坡,以便采光增温。(3)土质,以砂

性土和轻壤土为宜,土层厚度应在1---1. 5m以上。(4)避免风害影响,不选风口。<5)要求有

水源灌溉条件。(6)要求交通便利。(7)尽量利用山地丘陵,或较零散土地或居民点周围边角

土地,不占大片农田。(前5点,每点2分,后2点,每点1分)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大气辐射: 地球大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它日夜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2.耕地利用单元: 是指由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可以进行耕作、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林等田间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对其进行调节。

2.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人射角大小等有关。

3.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和收集资料二个方面。

5.山区土地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土地的概念,错误的是( D )。

A.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B.土地既是劳动资料,又是劳动对象

C.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D.土地是普通商品

2.土地资源的功能为( D )。

A.植物生产功能

B.建设承载功能

C.生态功能

D.以上三项都是

3.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 C )。

A.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冬季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最高

C.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

D.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到达水平面的直接辐射最小

4.昼夜温差比较大( A )。

A.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

B.白天温度高,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C。夜间温度低,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D.影响作物的质量

5.风以三种方式将沙粒带人气流,造成沙尘暴的方式是( C )。

A.推移

B.跃移

C.悬移

D.以上三种都有

6.在城市规划布局中,错误的安排是( C )。

A.留出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的空间

B.南方炎热地区,为防夏季日晒,缩小建筑间距

C.工业区安排在居住区盛行风向的上风处

D.使建筑朝向夏季的主导风向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B )

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D.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8.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9.下列不得列人独立工矿用地的是( C )。

A.规划期间不改变用途的独立工矿用地

B.已列人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规划工矿建设用地

C.占用耕地建砖瓦窑

D.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开发区

10.山区发展果树,要考虑岩石类型,出产柑橘品质优良的,一般是( C )

A.石灰岩山区

B.花岗岩山区

C.紫色砂页岩山区

D.玄武岩山区

11.耕地利用规划的意义是( D )。

A.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

B.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C.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D.以上三项都是

12.节水灌溉技术包括( D )。

A.喷灌

B.微灌

C.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

D.以上三项都是

13.直接通往田地的道路为( C )。

A.村间路

B.机耕路

C.田间路

D.乡间路

14.草场每年同一时期放牧的方式,称为( A )。

A.季节性重复放牧

B.一区连续放牧

C.迟延放牧

D.休闲轮牧制

15.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其中“死”指的是( B )

A.营养元素含量低

B.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

D.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多做不多给分)

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面:即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每点2分)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答: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

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启动和发展土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4个方面,每点2分)

3.简要说明复垦规划的程序。

答:编制复垦规划一般分四个阶段:(1)待复垦土地的勘测和综合调查阶段;(2)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阶段;(3)土地复垦规划阶段;(4)土地复垦实施阶段。(每点2分)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答: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区的划定;其次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3分)。基本农田保护方案要在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并根据人口发展预测,计算粮食需求,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3分)。落实规划方案要将方案逐级分解下达到乡、村,并落实到地块,在田间设立保护标志(3分)。在保护措施方面,应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建立基本农田登记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地力保养和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监督检查制度;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直到村委会(3分)。

2.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答:在平原干旱地区,往往以渠路为骨架进行规划,程序为?1)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2)确定与公路或居民点相连接的主要田间道路及与干渠相连接的支、斗渠的配置;(3)综合考虑防风林带的防风要求,向田间及时输水和排水的要求,以及作物种植方向的要求来确定田块的配置方向;(4)配置护田林带和田间道路网。(每点3分)

土地利用规划学 期末重点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4.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至总体最优的效果。 5.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6.土地利用潜力: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7.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8.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9.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10.城镇体系:又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11.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2.土地复垦:在生产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3.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点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田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治规划等。 15.排水枢纽:控制灌区用于排水的建筑物,如排水闸、排水站。 16.容泄区:容纳经排水枢纽排泄出去的多余水量的场所,一般为天然河流、湖泊或水库等。 17.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效果的优良程度。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18.可行性研究:指进行能否做得到或是否行得通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决策阶段。 19.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0.土地利用结构可以解决的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出的占地大小来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产出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出量。 21.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 22.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利用的可持续性;⑤位置的空间性;⑥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 5数据库结构定义4 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 7数据交换格式16 8元数据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 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 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 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 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 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 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 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 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

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 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 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 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 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 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 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 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 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 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 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 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 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 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 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 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 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 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 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 前言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耕作学实验指导

耕作学实验指导书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05年8月修订

目录 实验一作物种类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1) 实验二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原理与基本方法 (5) 实验三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二—最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10) 实验四轮作制度设计 (12) 实验五土地耕作制设计 (15) 实验六土壤施肥制的设计 (17) 附录1 选修实验目录 (32)

实验一种植制度的农业资源分析 ——作物类型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一、目的意义: 农业的稳产高产是以作物与其环境的高度统一与适应为基础的。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生产经济条件确定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复种方式,是安排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在我们还不能大面积控制作物环境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适地适作是农业费省效宏的有效手段。本实验旨在掌握各作物生态适应性及所规划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生态学与耕作学知识,学会分析种植制度与资源关系的方法,为耕作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二、原则: 1.以作物与其环境的统一为总原则。不同地区在地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生产条件诸方面存在差异,而各种作物又要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只有使作物与环境相互统一,组成—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作物才能稳产高产。 2.从大农业观出发,农林草综合发展,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以同时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既要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作,又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多种需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果品蔬菜及饲料绿肥作物的生产。 三、依据: 1.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热量是决定作物种类与复种方式的首要条件。多种作物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热量要求的不同类型。因此,可将作物分为耐寒作物、低温作物、中温作物及喜温作物,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如附表1。 某作物在此地能否种植,首先取决于当地生长季内的积温状况。当一个生长季内的积温除能满足—茬作物需要(考虑一定的保证率,—般80%以上)尚有剩余时,就可考虑复种。复种形式可根据热量及其它条件采取一年两熟、二年三熟等熟制类型。根据条件可采取套作复种或平作复种。以冬小麦为前茬的平作复种作需≥0℃积温,如附表2。 2.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综合应用题题)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4.某地2000年人口为80万,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人口机械增长率为将达到6‰、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8比2,如果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是多少? 5.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85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年机械增长率为5‰,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6、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7、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分) 8.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表—2 土地利用现状构表 单位:

最新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汇总

2014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书 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大纲 一、本课程实习的时间与地点 1.实习时间:外业3天,内业7天; 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 二、本课程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练习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 2.练习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 3.练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 4.练习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5.练习区域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三、本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 1.要求认真进行,并独立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不得抄袭,但可参考借鉴别人资料;字数不少于4000,要求有血有肉,不说空话、套话;报告内容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2.在外业收集资料可以分组进行,各小组内部应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且各组之间必须相互配合。 3.内业时以小组为单位,但提交的实习报告必须是个人的。 4.外业进行之前,各小组必须制定详细的外业工作计划交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否则外业不能进行。 5.严格内、外业考勤制度,要求各小组组长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四、本课程实习内容及安排

(一)实习内容 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本次实习要求分别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与城镇土地地类调查。 (1)农村土地调查只进行地类调查,即实地调查县城以外13个乡镇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村庄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城镇土地调查即城镇地籍调查,是对宁乡县城内部每宗土地的调查,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 (二)实习任务: 1.运用GIS软件进行成果处理,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各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实习模块内容,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 (1)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2)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供需预测报告; (3)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内部进行分工与协调,但必须确保人人动手、全程参与实习! 五、本课程实习的考核方法与计分方式 本课程实习考核及计分方式由外业表现、内业表现及实习报告三部分综合而成。具体内容见附表(请各位同学妥善保存,以便任课老师在实习结束后评定成绩)。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2009 年 9 月 10 日

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和协调时期和区域土地利用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土地需求量受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质量和区位条件等的影响。耕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规划预测中最基本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四、注意事项 数据输入时要仔细,分析过程中做到谨慎认真。 五、上交资料 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书写要规范。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例2.未来耕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单产、总产、基建投资等,并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下表提供了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的资料(表-2),由此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的耕地面积,并列出回归分析方程,最后分析预测误差。 表-2 ××县1970-1999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 C.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部门和公众参与 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下半年广西管理与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内容考试试题

20XX 年下半年广西管理与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内 容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开发商采用预售方式出售房屋,房屋没有竣工、验收,且没有进行实地测绘,与被售方签定购房合同时所用的房屋面积为。 A:合同约定面积 B:产权登记面积 C:房屋预测面积 D:房屋实测面积 E: 土地 2、判断土地是否处于最佳开发利用方式中,首先是看是否是最佳。 A :土地用途 B:建筑容积率 C:建筑高度 D:建筑密度 E:时间因素 3、是政府为管理土地市场,由专业部门、专业人员评定的土地等级和区域的平均价格。 A :交易底价 B:基准地价 C:课税价格 D:申报地价 E:时间因素 4、下列关于土地复垦,说法正确的是__。 A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B .土地复垦恢复后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可作为农、林、牧业用地,也可用作工矿用地,有的还可作为建房、游览、娱乐用地.但应优先用于建设用地 C.土地复垦,实行“谁使用、谁复垦”的原则 D.承包复垦土地,应当以合同形式确定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E.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土地复垦的义务 5、某公司于1月1日对外发行5年期、面值总额为20000万元的公司债券,债券寒面年利率为3%,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实际收到发行价款22000 万元。该公司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溢折价,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12月31 日,该公司该项应 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A. B. C. D.万元。 21200 22400 23200 24000

16秋地大《土地利用与规划》在线作业二

17春16秋地质《土地利用与规划》二 一、单选(共10 道,共40 分。) 1. 上、下级规划的关系:上级规划指导下级规划,下级规划落实上级规划,各级规划要相互衔接和协调。下级规划在落实上级规划时() A. 也不全是被动的 B. 是被动的 标准解: 2.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 A.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 B. 土地开发利用条件 标准解: 3. 县级规划成果包括()。 A. 规划文本 B. 规划说明 C. 规划图件及附件 D. 以上三项都是 标准解: 4. 牧草地利用规划要根据地形和()植被类型以及畜群结构等,合理划分季节放牧场、割草场、轮牧小区、牧道、设计畜圈、围栏等。 A. 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 B. 水源 标准解: 5. 果园用地规划设计原则:() A. 选树适地 B. 适地适树 C. 选地适树 标准解: 6. 土地整理的概念: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单位、经济组织或个人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或工程技术等手段 A.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 环境规划 C. 历史发展过程 标准解: 7. 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A. 属于战略性规划

B. 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C. 制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D. 属于管理性和实施性规划 标准解: 8.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A. 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 B. 实用性 标准解: 9. 基本农田是()高产稳产田 A. 种植农作物的 B. 土地高产稳产田 标准解: 10. 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有限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又表现了土地的()。 A. 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B. 整体性 标准解: 地质《土地利用与规划》二 二、多选(共15 道,共60 分。) 1. 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B. 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C. 增加经济效益 D. 提高土地利用率 E.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标准解: 2. 土地复垦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系统工程,统筹考虑,土地复垦规划与()结合 A. 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B. 土地取得利用 C. 复垦规划与土地整理相 标准解: 3. 土地利用系统要素—劳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过程从某种程度看是通过()财富的过程。劳动是劳动者、()、劳动对象。 A. 劳动积累

土地利用规划学期末重点

1.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 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4.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至总体最优的效果。 5. 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6. 土地利用潜力: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7. 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8.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9.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10. 城镇体系:又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11. 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2. 土地复垦:在生产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3. 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点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田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治规划等。 15. 排水枢纽:控制灌区用于排水的建筑物,如排水闸、排水站。 16. 容泄区:容纳经排水枢纽排泄岀去的多余水量的场所,一般为天然河流、湖泊或水库等。 17. 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效果的优良程度。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18. 可行性研究:指进行能否做得到或是否行得通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决策阶段。 19. 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0. 土地利用结构可以解决的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岀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岀的占地大小来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产岀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岀量。 21. 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 22. 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利用的可持续性;⑤位置的空间性;⑥属性的两重性。 23.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①土地供需综合平衡;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③土地利用宏观布局;④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2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25.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②土地利用潜力分析;③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④土地供需平衡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及手册

土地利用规划 实 验 及 报 告 书 姓名: 学号: 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土地管理专业 刘文旭编写

基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

实验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规划评价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知道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及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excel进行图表制作,掌握条图,柱状图,饼图,散点图。 二、实验内容 1.土地利用用地的现状分析: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和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方针,从巢湖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中保护与发展、规划控制与市场调节、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等重大关系,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表1 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 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说明分区情况 (二)建设用地现状填写

(三)未利用地 2.建立土地利用结构(按照上课教学要求说明此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变化情 况) 表2 土地利用区位分析 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本市下辖行政地区的建设用地区位指数,耕地,城市用地的区位指数 建行计算并分析:区位熵指数: i i d s Q D S

由表2和表3、表4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如下: 据2005年西双版纳州土地变更调查显示,版纳州土地总面积为18994.51平方公里。2005年末耕地面积为180572.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5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思路和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思路和要求 一、研究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意义 1、研究制定实施保障措施是土地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制定保障措施是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 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保证规划所确定的规模、结构、布局等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得以实现。 3、加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是加强和改进规划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 上一轮规划取得的成效: (1)通过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全面推进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一步发挥了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社会的综合方法,探索实施规划的激励、约束、保障和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规划的实施。 如:许多地方建立了规划实施的领导目标责任制;实施了乡镇规划公告制度,加强了实施规划的目标考核和社会监督;逐步总结形成了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报批规划审查为主的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存在的问题: (1)是规划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2)是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规划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行政方法尤其是行政审批手段,市场经济国家实施规划常见的社会方法、经济方法等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3)是规划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落实。 (4)是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有待加强。 (二)主要任务 1、研究制订规划实施的法律措施 部要抓紧《土地管理法》修订的准备工作,同时尽快完成《土地利用规划条例》的研究起草;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2、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 比如,要研究改进对规划的实施管理,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等等。 3、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 要探索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激励机制,积极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规划目标的落实。 4、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比如,研究建立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考核制度,研究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的具体实现方式等等。 5、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科技措施 比如,加快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提高规划管理科技水平等。 (三)有关要求 1、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既要落实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也要有所创新。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要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基础,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题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 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第4页至第6页 (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第8页至第9页 (1)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2)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3)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第11页。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第11页至第12页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1)政策性(2)整体性(3)兼容性(4)折中性(5)动态性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第13页。 (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17至25页。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2)温度与植物生长,包括气温,地面辐射平衡。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53页 (1)山地丘陵区。山地与丘陵是正地形,是物质的辐散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土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目的意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 (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 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 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 (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 1.采样点确定 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复习重点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 第一篇和第二篇 1.土地利用概念 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包含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人类根据土地质量特性开发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二是指利用土地,改善环境,已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2.土地合理利用 概念,对于地进行充分的使用,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 标志,土地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 3.土地利用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一定地域的土地的某种利用方式对其周边土地产生有利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外部经济。反之,成为土地利用外部不经济。 4.土地的生产性利用与非生产性利用 把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源和劳动对象,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称为土地的生产性利用 主要利用土地的空间和承载力,把土地作为活动场所和建筑物的承载场所,称为土地的非生产性利用。 5.土地利用结构概念 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占土地的比例及相互关系的总和,各种土地利用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6.绿图设计(绿图规划)定义 为使用者提供骨架性内容,其内填补的内容由使用者根据变化的环境条件,通过不断学习加以补充和完善,使规划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其目的是,使规划不仅具备原有的功能,而且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力。 7.土地质量定义 指土地综合属性,具体指土地对不同用途的适应与否以及适应程度,由土地属性指标综合表示。 8.土地利用规划定义 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征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9.土地利用规划特性(5个) 政策性,整体性,兼容性,折中性,动态性 10土地利用规划理论6个及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 1)地租与地价理论,对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中要全面系统的以区位理论作为指导,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结构 3)持续利用理论,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量的关系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

2014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书 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大纲一、本课程实习的时间与地点 1.实习时间:外业3天,内业7天; 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 二、本课程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练习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 2.练习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 3.练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 4.练习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5.练习区域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三、本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 1.要求认真进行,并独立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不得抄袭,但可参考借鉴别人资料;字数不少于4000,要求有血有肉,不说空话、套话;报告内容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2.在外业收集资料可以分组进行,各小组内部应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且各组之间必须相互配合。 3.内业时以小组为单位,但提交的实习报告必须是个人的。 4.外业进行之前,各小组必须制定详细的外业工作计划交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否则外业不能进行。 5.严格内、外业考勤制度,要求各小组组长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四、本课程实习内容及安排 (一)实习内容 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与《第

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本次实习要求分别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与城镇土地地类调查。 (1)农村土地调查只进行地类调查,即实地调查县城以外13个乡镇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臵、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村庄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城镇土地调查即城镇地籍调查,是对宁乡县城内部每宗土地的调查,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臵等情况。 (二)实习任务: 1.运用GIS软件进行成果处理,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各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实习模块内容,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 (1)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2)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供需预测报告; (3)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内部进行分工与协调,但必须确保人人动手、全程参与实习! 五、本课程实习的考核方法与计分方式 本课程实习考核及计分方式由外业表现、内业表现及实习报告三部分综合而成。具体内容见附表(请各位同学妥善保存,以便任课老师在实习结束后评定成绩)。 王忠诚 2014/06/10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筑密度、土地利用分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复种指数、土地用途区、土地利用潜力、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土地潜力、公路、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基本方针、重点建设项目。 二、问答 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类体系、土地总适宜性等级的判定方法以及步骤。 2、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主体、期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 3、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特点。 4、如何实施土地利用计划。 5、居民点规模的构成;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核心层次(县级)、期限、特性. 7、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的主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研究对象. 8、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土地用途区划分的原则;

9、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一般步骤。 10、土地整理的类型、土地整理规划的程序 11、土地利用规划的分类、性质 12、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人口预测方法 13、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 14、土地的属性、土地利用潜力的估算方法 15、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及分类 16、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组成;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内容。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步骤。 18、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19、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式有哪两种。 20、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 21、人口与土地需求量预测常用的方法;建设用地的预测方法 22、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哪四种,分别有何特点。 23、城市化水平的五种预测方法。 2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内容。 25、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构成; 26、耕地规划涉及的五要素。 27、2007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2002年过渡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8、水库库址的地形要求;抽水站选址要求;灌排渠系的构成。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土壤生态学 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 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 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 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 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依此法逐级稀释,即可得到103、104、105、106……的稀释液。根据原生动物的丰富度选择土壤的稀释度,但每一定量土样均要选择连续的3个稀释度,,即“3级10倍”之意(图1)。 3培养基制备 0.5克氯化钠加1.2克琼脂加98毫升蒸馏水(如用量较多,可按此比例增加),搅拌后在高压灭菌锅中加热灭菌,然后趁热到入培养皿,在凝固之前插入5个内径为1.8厘米、高为0.6厘米的玻璃环。每个土样需6个培养皿30个玻璃环。 4接种、培养和镜检 取其中的连续3级悬浮液,摇匀后每级稀释液各取1ml接种于各自的玻璃杯内,即1、2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各滴入1ml第一级稀释液,同样3、4号和5、6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分别滴入第二级和第三级稀释液(第一、二、三级稀释液的稀释度是多少,则取决于研究的土壤中原生动物数目的多寡,如采用104-106稀释度系列,则第一级稀释液为104,第二级为105,第三级为106),置于光照培养箱25℃以下培养(图1)。分别在第4、7、11天时在低倍镜下观察每个环中有无原生动物,按肉足虫、鞭毛虫、纤毛虫分别记录。低倍镜下可分清此三大类,但无法鉴定种类。可在实验结束时,再吸出在高倍镜或油镜下鉴定种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