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供热系统

智能供热系统

智能供热系统
智能供热系统

智能供热系统

一、重要意义

为提高冬季大气质量,降低不必要的煤炭粉尘及尾气排放物;根据住宅温度调节煤炭供应量,实现室内温度相对恒定的智能供热系统。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对于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推进意义。

二、研究基础

目前北方冬季供暖无法去煤化,在保证供暖的前提下降低煤炭消耗量;并降低空气排放物;鉴于大部分煤炭供热系统无智能控制,导致煤炭资源可能过度消耗;通过住宅用户位置温度采集反馈及锅炉自动上料,建立智能供热系统,满足供热要求。建立供热模型信息集总平台:包括建立当地热量及温度测量采集系统;建筑物平均热阻;供热总量(煤炭等级、锅炉供热品质和煤炭单位时间输入量),住户温度反馈安装数量(楼层高度),远程采集及发送装置(例如搭载wifi或者类似对讲机短距波段信号),显示温度曲线;

增加人体工程学(不同年龄、地理位置)控制,根据时间段人员的穿着及晚上保暖被子的热阻效应,调整夜间供热量;

控制系统根据提住户收集温度及建筑物热阻、外界温度、水循环管路散热损失,结合锅炉品质及煤炭品质,计算最优煤炭供应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实现煤炭供暖按需供应,保证室温相对恒定;实现煤炭消耗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重点任务是针对居民区供热系统的软件开发及特定锅炉实现煤炭供应自动化的供应的整合。

四、预期成果形式

开发煤炭智能供热控制集成软件,并在北方冬季供暖区进行进行推广使用。成果为开发的集成软件,输入并调试相应的参数即可在北方进行推广使用;

五、组织保障

利用卫星收集到的地方平均气候数据库,整理对传热影响的数据变化曲线。采用较为先进的回归算法及PID调节机制实现供暖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为资源的合理利用作出贡献。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电力峰谷差的拉大,燃煤锅炉采暖受到严格限制,而其他采暖形式,如燃气采暖、电动采暖和蓄热的应用,开始受到关注。本文对热电联产、燃气锅炉、电炉、电动热泵以及蓄热的应用前景做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关键词:采暖蓄热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要求保护环境、净化天空的呼声日益增高,而北方冬季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采暖燃煤锅炉所排放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电力出现了相对过剩、电力峰谷差不断拉大的现象。例如,东北电网系统的最大峰谷差已是最大负荷的37%,而华北电网已达峰负荷的40%[1]。为解决电力系统的这种供需矛盾,电力系统用户侧和发电侧均采取了一定措施。在发电方面,一大批初投资巨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运行费昂贵的燃油燃气尖峰电站相继建成并投入调峰运行,甚至一些高参数的大型火电厂也以被迫降低发电效率为代价而参与电力调峰。同时,电力系统也加强了用户侧管理。例如,采取分时电价,鼓励用户在电力低谷时多用电,在电力高峰时少用电。因此,在环保要求高的城市采暖供热中,燃煤锅炉房或燃煤炉灶将严格限制使用,取而代之的几种可能的采暖形式主要有集中供热的电锅炉、大型电动热泵和燃气锅炉房以及分散在用户房间内的家用燃气炉、电暖器。同时,为减小电力网发电的峰谷差,也可考虑在供热系统中设置蓄热装置,使得在满足采暖要求的同时,对电力负荷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为此,本文将对上述采暖系统形式的应用作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二、各采暖系统应用分析1.传统采暖供热系统 传统的采暖供热系统主要有锅炉采暖系统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

【供暖方式】常用的供暖方式有哪些

【供暖方式】常用的供暖方式有哪些 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租房,租房注意事项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深冬已到,供暖的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人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供暖方式,供暖方式有很多蜂窝煤供暖、空调供暖、电采暖、分户壁挂式燃气采暖等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看供暖方式有哪些。 供暖方式之蜂窝煤取暖 蜂窝煤是用煤粉、黄土、水等按照适当比例搅拌均匀后,用固定的模具做出来的蜂窝状圆柱形煤球。蜂窝煤具有使用方便、制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用它采暖时,味道较为刺鼻,且存在较大的一氧化碳中毒的隐患,因此在现代家居中也比较少见了。 供暖方式之空调取暖 不管是哪种空调取暖方式,大的优点就是操作简单方便,启动升温速度快,且能够定时、定温,调节温度。此外,不用的时候,可以将之关闭,灵活。而且对于集中供暖可以起到一个补充作用,很多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在集中供暖之前、之后,都要开一段时间的空调取暖。这其中舒适的应该是空调,解决了风口直接吹向人的缺点,气流组织好,使得整个房间都处于空调的回风区域,人的感觉好。

供暖方式之电热膜采暖 以电力为能源,是将特制的导电油墨印刷在两层聚酯薄膜之间制成的纯电阻式发热体,配以独立的温控装置,以低温辐射电热膜为发热体,大多数为天花板式,也有少部分铺设在墙壁中甚至地板下。具有恒温可调、经济舒适、绿色环保、寿命长、免维护等特点。 供暖方式之地板辐射式采暖 低温辐射地板采暖是通过埋设于地板下的加热管——铝塑复合管或导电管,把地板加热到表面温度18至32摄氏度,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而达到采暖效果。同时它可以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 供暖方式之柴火取暖 人类在很早之前,就掌握了钻木取火采暖的技能。这种取火方法现在除了在野外可能还会被用到,在日常生活中早已不见。不过用烧柴火取暖的方式却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在城市居民楼里很少见,但在不发达农村地区,柴火给许多人带来了温暖。不过这种直接用柴火取暖的方式比较落后,需要用到大量的薪柴,存在安全隐患,既不方便也不环保。 供暖方式之集中式供暖 技术比较成熟,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以100平方米居室为例,按北京市规定煤气供暖的运行和支付费用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2021新版)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2021 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06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2021新版) 1.安装热工仪表,掌握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供热系统安装所需的热工仪表是掌握系统运行工况、准确了解和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方法与措施以达到节能挖潜目的重要手段。目前热工仪表安装不全、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必须要按照规定补齐所有热工仪表,并保证仪表的完好和准确。 2.加强锅炉房的运行管理,是投资少、效果显著的节能措施 1.司炉人员及水处理人员必须经国家劳动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 2.建立正确、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操作规程; 3.锅炉房水处理(包括软化水或脱盐、除氧)设备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而易见国家规程规定的水质标准,严禁锅炉直接补自来水或河水;

4.严格执行定期维修,停炉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3.采用分层燃烧技术,改善锅炉燃烧状况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锅炉房多采用链条炉排,燃煤多为煤炭公司供应的混煤,着火条件差,炉膛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炉渣含碳量高,锅炉热效率普遍偏低。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对减少炉渣含碳量、提高锅炉热效率,有明显的效果。 沈阳惠天公司一台10.5MW的热水炉,采用分层燃烧后,热效率由70.2%提高到75.1%,炉渣含碳量由13%下降为10%。唐山热力公司采用该技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15%,炉渣含碳量降低至10%以下,而且锅炉燃烧系统的设备故障大大减少,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于粉末含量高的燃煤,可以采用分层燃烧及型煤技术。该技术是将原煤在入料口先通过分层装置进行筛分,使大颗粒煤直接落至炉排上,小颗粒及粉末送入炉前型煤装置压制成核桃大小形状的煤块,然后送入炉排,以提高煤层的透气性,从而强化燃烧,提高

供暖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案

XXXXXX有限公司供热管网自动控制系统方案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6月

目录 1 大滞后控制对象自动化系统要点分析................................. 2分时、分温、分区供暖自动控制模式................................. 3供暖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供热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架构............................................ 节能自控系统的组成.................................................. 监控中心的主要功能.................................................. 设备配置....................................................... 监控管理软件................................................... 监控管理主机................................................... 系统组态功能................................................... 人机界面的特点................................................. 各换热站的设备功能.................................................. 数据采集....................................................... DDC智能控制器.................................................. 触摸式操作显示屏............................................... 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 供暖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配置...................................... 4节能自动控制系统拟选设备简介..................................... DDC智能控制器....................................................... 一体化彩色液晶触摸屏(工控机)...................................... 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 5热网监控系统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效益...............................

浅谈采暖系统的分类及各种形式的选用

采暖系统就是设在建筑物内部向建筑物输入一定的热量以保持建筑物内部要求的温度,满足生活和各种工作环境对温度的要求的系统。笔者认为在采暖设计中首先需对各种采暖系统的特点比较熟悉,然后在实际工程中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系统,达到建筑物对室内温度的要求。采暖系统总的来说可分为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蒸汽散热器采暖系统,辐射采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在这几个大的分类系统中,每个系统又可分为几种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各自不同的适应场所。现就对这几种系统形式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按系统的循环动力分类,可分为重力(自然)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按供水温度分类,可分为高温水采暖系统和低温水采暖系统。高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高于100℃,低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低于100℃。按供回水的方式分类,可分为上供下回式,上供上回式,下供下回式,下供上回式,上供中回式等。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垂直式与水平式系统。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分类可分为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按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分类,可分为同程式系统与异程式系统。蒸汽采暖系统按照供汽压力可分为高压蒸汽采暖系统、低压蒸汽采暖系统和真空蒸汽采暖系统。根据立管的数量可分为单管蒸汽采暖系统和双管蒸汽采暖系统。根据蒸汽干管的位置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根据凝结水回收动力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辐射采暖系统按热媒种类可分为低温热水辐射采暖,中温热水辐射采暖,高温热水辐射采暖,电热式和燃气式。热风采暖可分为集中送风,管道送风,悬挂式和落地式暖风机等形式。 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一般用于民用建筑中。下面就其各种形式特点及适用场所加以一一说明。重力循环系统不需要外来动力,它是靠供回水的密度差产生的压力差作为循环动力,因而作用压头小,所需管径大,但运行时无噪声,管理简单。只适用于没有集中供热热源、对供热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小型建筑物中。机械循环的循环动力来自水泵,它适用于大中型集中供热的建筑。高温水采暖系统的散热器表面温度高,易烫伤皮肤,烤焦有机灰尘,卫生条件及舒适度较差,热水容易发生气化,但可节省散热器用量,供回水温差较大,可减少管道系统管径,降低输送热媒所消耗的电能,主要用于对卫生要求不高的工业建筑及其辅助建筑中。低温热水系统优缺点正好与高温水系统相反,主要用于民用建筑。上供下回式系统的供回水干管分别设置于系统最上面和最下面,布置管道方便,排气顺畅,是用的最多的系统形式。上供上回式系统的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上面,采暖干管不与地面设备及其它管道发生占地矛盾,主要用于设备和工艺管道较多、沿地面布置干管发生困难的工厂车间。下供下回式系统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下面。这种系统可减轻系统的竖向失调,有利于水力平衡,低层需要设管沟或有地下室以便于布置两根干管,顶棚下无干管比较美观,可以分层施工,分期投入使用。住宅建筑分户采暖系统的干管布置及顶棚下不宜或不能布置干管的建筑一般采用这种形式。下供上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在系统最下面,回水干管在系统的最上面,与上供下回式相比,底层散热器平均温度升高,从而减少底层散热器面积。当热媒为高温水时,底层散热器供水温度高,然而水静压力也大,有利于防止水的汽化。上供中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布置在系统最上面,回水干管布置在底层散热器的上面,一般用在底层地面上不易布置管道的建筑,此种系统不用再设置地沟。垂直式系统是指不同楼层的各散热器用垂直立管连接的系统;水平式系统是指同一楼层的散热器用水平管线连接的系统。水平式系统一般用于公用建筑的大空间中不易布置采暖立管的场所。在住宅分户采暖系统中各个用户的户内系统一般采用水平式系统。单管系统又分为顺流式和单管跨越式。单管跨越式可调节单

8各种供暖方式优缺点比较

各种供暖方式优缺点比较 集中供暖 类型:集中供热是热力集团把市政热力通过管线输送到住户家中,是最清洁最有保证的一种供热方式。 优点:价格便宜,适合于有老人、孩子、需要持续安全供热的家庭。 缺点:住户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热量,住与不住,用多少都得统一交钱。 地板辐射采暖 类型:可以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 优点:温度均匀,比大部分采暖方式节能百分之二十,便于装修与摆放家具。 缺点:不便于二次装修,要选择耐压耐温耐腐蚀、热稳定性能好的环保管材,对层高有影响,时间长了,家具会变形。 分户中央空调 类型:有"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种。

优点:档次高、外形好、舒适度高。带新风系统的"风冷式"更为舒适。中央空调系统买房时多由开发商免费赠送。 缺点:成本高,每套机组价值约数万元,每平方米铺装成本高达500元左右,运行费用高(大多走电费),多用于饭店及高档公寓,不适合大多数普通家庭使用。 燃气采暖炉 类型: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电为能源。 优点:可自行设定采暖时间,分户计量。家中无人时只需保留4度左右的低温运行(防冻作用),比传统暖气先进节能安全,可安装在墙体上、房间角落里。 缺点:存在安全、污(电采暖除外)等隐患,市区高层住宅应控制大面积使用,郊外低密度住宅使用比较适合。 空调采暖 类型:空调也是一些家庭冬季供热的选择。密闭性较好的小居室,最好选择空调。 优点:空调则能很快使小居室变热,可达到冷暖自如的境界。

缺点:一般选择空调供暖的家庭,需要给家中安装2—3台空调才能满足供暖需求。按每天运行10小时计算,3台空调同时开启耗电近40千瓦时,一个冬天下来取暖费用超过2300元。 各种供暖方式费用明细 设备费用 独立式燃气(或电)采暖炉:1000元/个 暖气片:90元-800元/片 电暖气:300元-400元/台 空调:1200元-7000元/台 地板采暖:2000元/平方米 中央空调:500元/平方米,机组价值约数万元 使用费用 燃煤锅炉供暖:19元/平米/采暖季 市热力集团供暖:24元/平米/采暖季 燃油(柴油)、燃气(天然气、煤气)、电锅炉供暖:30元/平米/采暖季

浅谈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浅谈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采暖系统是住宅里的耗电大户,每年的电费中采暖系统耗电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对于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努力。本文从建成太阳能供热的建筑;让节能新材料引领住宅采暖未来;建筑节能先治窗户散热;改变现在的供暖方式,实现“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等方面就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住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宅采暖系统的应用范阔越来越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采暖系统是住宅里的耗电大户,每年的电费中采暖系统耗电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对于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酒显得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进行研究。 2 建成太阳能供热的建筑 以北京市为例,全市在2012年将建成太阳能供热的建筑100万平方米,届时,北京全市建筑的单位面积平均采暖能耗将降低17%,其中住宅建筑采暖平均能耗降低23%,公共建筑采暖能耗降低14.5%。 目前,北京市尚有9300多万平方米非节能住宅,其中建于1976年后,按照8度抗震设防建造的具有节能改造价值的住宅有6300多万平方米。这些住宅冬冷夏热,采暖和空调能耗较高。预计到2012年,北京全市建筑能耗将达到1981万吨煤,比2004年增长37%,建筑能耗将占北京市总能耗的30.5%。 为此,2012年前,北京市供热系统热效率将平均提高10%,实际平均能耗降低10%以上。北京市建成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热的建筑100万平方米,建成采用地热源、污水源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的建筑1500万平方米。 此外,今后开发商在售房合同书、房屋质量保证书中,必须向消费者承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和建筑能效,必须签订有节能设计标准和赔偿条款的购房合同。 3 让节能新材料引领住宅采暖未来 节能新材料的应用无疑给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带来了新的希望,地面采暖兴起以来一直受到用户的青睐。据了解,它已经被称为“最具舒适、最具环保、最具节能性”的采暖方式,采用该种供暖方式也正在成为房地产项目的大卖点,受到了百姓的关注。

智能供热系统

智能供热系统 一、重要意义 为提高冬季大气质量,降低不必要的煤炭粉尘及尾气排放物;根据住宅温度调节煤炭供应量,实现室内温度相对恒定的智能供热系统。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对于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推进意义。 二、研究基础 目前北方冬季供暖无法去煤化,在保证供暖的前提下降低煤炭消耗量;并降低空气排放物;鉴于大部分煤炭供热系统无智能控制,导致煤炭资源可能过度消耗;通过住宅用户位置温度采集反馈及锅炉自动上料,建立智能供热系统,满足供热要求。建立供热模型信息集总平台:包括建立当地热量及温度测量采集系统;建筑物平均热阻;供热总量(煤炭等级、锅炉供热品质和煤炭单位时间输入量),住户温度反馈安装数量(楼层高度),远程采集及发送装置(例如搭载wifi或者类似对讲机短距波段信号),显示温度曲线; 增加人体工程学(不同年龄、地理位置)控制,根据时间段人员的穿着及晚上保暖被子的热阻效应,调整夜间供热量; 控制系统根据提住户收集温度及建筑物热阻、外界温度、水循环管路散热损失,结合锅炉品质及煤炭品质,计算最优煤炭供应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实现煤炭供暖按需供应,保证室温相对恒定;实现煤炭消耗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重点任务是针对居民区供热系统的软件开发及特定锅炉实现煤炭供应自动化的供应的整合。 四、预期成果形式 开发煤炭智能供热控制集成软件,并在北方冬季供暖区进行进行推广使用。成果为开发的集成软件,输入并调试相应的参数即可在北方进行推广使用;

五、组织保障 利用卫星收集到的地方平均气候数据库,整理对传热影响的数据变化曲线。采用较为先进的回归算法及PID调节机制实现供暖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为资源的合理利用作出贡献。

采暖供热设备的估算方法

采暖供热设备的估算方法 作者:xhg-xu 阅读:16247次 上传时间:2005-12-12 推荐人:xhg-xu (已传论文10套) 简介:为解决供热设备选型,造价作出估算及验算负荷或在施工中需要作局部变更,或需编制供暖锅炉的耗煤计划,常因缺乏数据而不能进行工作,这些琐碎的工 供暖系统由锅炉、供热管道、散热器三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耗热量和散热器的确定以及供热管道管径和系统压力损失的计算是一项周密细致和复杂的设计过程。一般由设计部门暖通设计人员承担。但是对于我们咨询行业要为某业主在初建、扩建或可研阶段,对供热设备(散热器、管道、锅炉)的选型,造价作出估算及验算供热管道和锅炉的负荷或在施工中需要作局部变更,或需编制供暖锅炉的耗煤计划,常因缺乏数据而不能进行工作,况且这些零星琐碎的工 作也不便给设计部门增添麻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人根据从事暖通专业工作多年的经验,特撰写此文,仅供从事咨询工作的人员 参考。 一、建筑物的供热指标(q0) 供热指标是在当地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维持在设计规定的室内温度下供暖,每 平方米所消耗的热量(W/m2)。 在没有设计文件不能详细计算建筑物耗热量,只知道总建筑面积的情况下,可用此指标估算供暖设 备,概略地确定系统的投资,q0值详见表-1。 各类型建筑物热指标及采暖系统所需散热器的片数表-1

说明:1).此表散热器是恒定在64.5℃温差情况下的数量。 2).此表所列散热器片数可根据q0的变更作相应修正。 二、散热器散热量及数量的估算 1. 以四柱640型散热器为准,采暖供回水温度95-70℃ 热水采暖时,一片散热器的Q值为: Q水=K×F×Δt=7.13×0.20×64.5=92(W/片) 式中:K=3.663Δt0.16 K=3.663×(-18)0.16=7.13W/m2·℃ 当采用低压蒸汽采暖时: Q汽= K×F×Δt =7.41×0.20×(100-18)=122(W/片) 式中:K=3.663Δt0.16 K=3.663×(100-18)0.16=7.41W/m2·℃ 根据热平衡原理,将建筑物热指标和所需散热器片数列表1(以四柱640型为准)。 2.各种散热器之间的换算 若需将四柱640型散热器改为其它类型的散热器其片数转换可按下式:K1×F1×Δt= K2×F2×Δt即K1×F1= K2×F2进行换算。 3.房间内散热器数量的调整 1).朝向修正:朝南房间减一片,朝北房间加一片;既面积、窗墙比相同的两个房间,南、北向相差 2片。 2).窗墙比修正:有门窗的房间比只有窗无外门面积、朝向均相同的房间多2片。 3).角隅房间(具有两面外墙的房间):按估算数附加100%。 散热器数量经过修正后,可根据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选用所需散热器型号,并用互换公式换 算所需订购的散热器数量。 4).如要求相对精确,散热器片数的确定,可参见暖通设计手册或其它有关资料。

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方案

1、引言 节能是我国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我国政府对节能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节能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节能对于供热行业来说潜力是相当大的。供热行业是能耗大户,能耗支出占据其大部分成本。由于以往的住宅供暖按面积收取热费,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且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造成供热用热浪费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供暖系统实现用热量的分户计量和独立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节能问题在供暖系统设计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新建住宅中采用更合适的供暖系统形式来满足热费按户计量的需要。在节能问题上,尤其要特别重视能源利用过程前的处理,即在规划设计整个供暖系统时,应该考虑该系统的节能前景及经济效益。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明确指出,“对集中供暖的民用建筑安装热表及有关调节设备并按户计量收费的工作,1998年通过试点取得成效,开始推广,2000年在重点城市新建小区中推行,2010年全面推广”。因此,在进行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热用户分户及分室控制温度的需要。据初步测算,采取供暖分户计量,可以实现采暖节能20%以上。本文就几种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做一浅析。 2、旧式采暖系统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基本上都采用单管垂直系统的方案进行设计。(如图1)这种设计方案有许多优点:1系统简单;2施工方便;3造价低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因而造成能源的浪费。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及节能和物业管理的要求,这一缺陷越来越明显,使得此种供暖系统不得不被逐步替代。

城市供热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城市供热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一、概述 城市供热智能管理信息系统(下称: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热力用户的用热信息进行远程采集、远程控制实现城市供热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用热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收费管理、远程温控、本地温控、供热效果分析、供热管网运行监测、智能用热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的城市供热管理平台。 二、技术架构 系统是基于Web技术B/S模式的信息系统。系统开发采用微软https://www.doczj.com/doc/0d14066947.html,框架下的三层架构模式,由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组成,各层组件之间松散耦合,开发语言C#,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8,系统发布采用IIS7.0服务器,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 2008。 PC 应用服务器 IIS7.0 数据服务器 SQL SERVER PC 供热企业 打印机 用户 图2-1

三、功能架构 城市供热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热 力用户管 理模块收 退 费 管 理 模 块 数 据 分 析 模 块 远 程 控 制 模 块 系 统 设 置 模 块 操 作 员 管 理 模 块 图3-1 (一)热力用户管理模块 本模块提供针对热力用户(供热小区、供热站、换热站、采暖用户)基本信息进行增加、维护、删除、查询的功能。 1.客户端录入方式维护用户信息维护 2.数据批量导入方式维护数据,通过Excel模版文件采集数据后批量导入。 3.实时数据查询,如实际室温、设定温度、累计时间、剩余时间、阀门状态、采集时间等。 4.历史数据查询可查询任意时间的用户采暖数据。 (二)收退费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完成采暖费收缴和退费工作。 1.系统可定义采暖费计算参数(供热天数、按面积收取价格、按实际用热价格等),用于自动计算采暖费。 2.收费员可通过系统查询欠费情况,便于采暖费催缴。 3.收费票据的打印输出。 4.滞纳金自动计算。

城市集中供热的必要性

北镇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1、设计原则 (1)在北镇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城市建设的发展,统筹合理安排,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保证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贯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选择高效、环保设备、材料,提高热效率,降低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运行安全可靠,同时采用现代自动化控制手段,实现热源、热网的联锁控制,使供热系统设计适应供热体制改革,按热计量收费的发展方向,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4)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可利用的供热设施,并与供热现状合理结合。 2、方案制定 本集中供热系统采用枝状布置,一级网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为使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节能,经多方面比较,供热方案最终确定为二环制间接供热系统。其中一环为锅炉、一级网、换热站组成的130/70℃高温水供热系统;二环为换热站、二级网、热用户组成的80/55℃热水供热系统; 一、二环间由换热器连接。 (1)、锅炉选择 本工程采用的QXL46-1.25/130/70-AⅡ型角管式强制循环高

温热水锅炉,是国家标准系列产品之一,该炉具有安全可靠的水循环系统,是目前国内大容量热水锅炉技术领先的炉型之一。该炉受热面部分采用了国际新型的“旗式受热面”结构,具有出力大、热效高的特点;燃烧设备采用亚洲最大炉排生产厂——瓦房店永宁机械厂生产的倾斜式往复炉排,这种炉排通风效果好、燃烧强度高、可燃用低发热值的煤种,该种炉排技术成熟,运行平稳可靠。 (2)、除尘脱硫设备选择 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的最新环保标准要求,采用先进高效的除尘和脱硫装置,并将除尘和脱硫分体设置。除尘器选用陶瓷多管干法除尘,既能达到除尘效率,又能保证引风机不被酸腐蚀,提高了辅机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脱硫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脱硫工艺采用目前世界上烟气脱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石灰-石膏法,这种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好,脱硫效率可达到90%,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900毫克/立方米以下,林格曼黑度小于等于1级,能够确保锅炉烟气实现达标排放。 (3)、系统控制 在热源厂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技术。以保证热源厂建成后技术领先、工艺先进、运行安全。锅炉运行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进行全程自动调节控制,使系统运行更安全、稳定,从而达到经济、节能的目的。 循环泵采用变频调节,以满足供热负荷在外部条件变化时的需要,从而达到量调和质调的目的并节省电能,同时为热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

浅谈天然气的供暖方式

浅谈天然气的供暖方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煤炭的污染非常严重,给城市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燃煤正在被燃气所取代。因此,燃气的用量和用气范围正在逐步的扩大。本文就天然气在供暖领域的应用做了一些分析。 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燃气主要分为三种,即天然气、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也包括一定量的乙烷、丙烷和重质碳氢化合物。还有少量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硫化物。另外,在天然气管线中还发现有水分。甲烷的分子结构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与其它化石燃料相比,天然气燃烧时仅排放少量的二氧化碳粉尘和极微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因此,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我国天然气开发的快速进展,使得天然气在供暖领域得到广泛利用。 1 燃气锅炉 对于燃气锅炉,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用于供暖,是最简单的一种供热方式。从规模一来看,这种供暖方式包括用于一家一户的家用燃气炉,一幢楼或一个小区的小型燃气锅炉以及用于大片面积供热的区域性燃气锅炉。 1.1 家用燃气炉,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天然气供暖方式,通常设置于厨房或阳台,配有先进的电子点火控制、安全保护和温度调节等系统,操作简单,调节灵活,还能同时满足生活热水需求。但是,由于是分散燃烧,会影响社区的空气品质,同时也存在燃气泄漏、燃烧故障甚至发生爆炸等安全性问题。 1.2 小型燃气锅炉实际上是一种规模较小的燃气集中供热系统,在用户附近设置统一的燃气锅炉,向各用户房间提供供暖热水。这种供暖系统一般用于一幢或几幢高层建筑(商场、住宅、办公楼)。由于将用户热源集中为一个,便于管理,提高了安全性,对用户空气的污染问题也相应减轻。锅炉房可设也可不设,管网因楼宇面积排布而定。 1.3 区域燃气锅炉的规模更大,它需要通过热网向大面积的用户供热。由于热源更为集中,供热系统运行工况更加稳定,锅炉运行效率更高,同时大型锅炉更有条件采用先进的低氮燃烧技术,环境污染更小,在一些已有的“煤改气”区域供热系统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慎重应用。但是,由于热网投资大,热水管网输送能耗和热损失高,这种燃气供暖方式不宜于在新建区域供热系统中推广。 2 燃气热电联产 对于纯热力发电系统,燃料一般只有少部分的能源转化为电能,发电效率只有30%左右,而大部分燃料的能量形成余热排到大气。热电联产系统则在发电的同时,利用了这部分余热用以供热,从而使得热电联产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由于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因而是比燃气锅炉先进的供暖形式。评价热电联产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热电比和发电效率等。热电比是指热电联产系统或装置的供热量和发电量之比。 2.1 锅炉加供热汽轮机是我国最常见的热电联产形式。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后将热量传给蒸汽,由高温高压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做功后的低品位的汽轮机抽汽A或背压排汽用于供热。这种系统适用于以煤为燃料,技术已非常成熟,主要设备也早已国产化。但由于占地大,负荷调节能力差,发电效率低,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一般只在煤改气的热电联产中得以应用,而在新建热电联产系统中很少采用。 2.2 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分为单循环和联合循环两种形式。单循环的工作原理是:空气经压气机与燃气在燃烧室燃烧后温度达1000℃以上、压力在1.0~1.6MPa的范围内进入燃气轮机推动叶轮,将燃料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并拖动发电机发电。从燃气轮机排出的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5021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Energy-saving technical measures for heating system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安装热工仪表,掌握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供热系统安装所需的热工仪表是掌握系统运行工况、准确了解和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方法与措施以达到节能挖潜目的重要手段。目前热工仪表安装不全、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必须要按照规定补齐所有热工仪表,并保证仪表的完好和准确。 2.加强锅炉房的运行管理,是投资少、效果显著的节能措施 1.司炉人员及水处理人员必须经国家劳动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 2.建立正确、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操作规程; 3.锅炉房水处理(包括软化水或脱盐、除氧)设备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而易见国家规程规定的水质标准,严禁锅

炉直接补自来水或河水; 4.严格执行定期维修,停炉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3.采用分层燃烧技术,改善锅炉燃烧状况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锅炉房多采用链条炉排,燃煤多为煤炭公司供应的混煤,着火条件差,炉膛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炉渣含碳量高,锅炉热效率普遍偏低。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对减少炉渣含碳量、提高锅炉热效率,有明显的效果。 沈阳惠天公司一台10.5MW的热水炉,采用分层燃烧后,热效率由70.2%提高到75.1%,炉渣含碳量由13%下降为10%。唐山热力公司采用该技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15%,炉渣含碳量降低至10%以下,而且锅炉燃烧系统的设备故障大大减少,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于粉末含量高的燃煤,可以采用分层燃烧及型煤技术。该技术是将原煤在入料口先通过分层装置进行筛分,使大颗粒煤直接落至炉排上,小颗粒及粉末送入炉前型煤装置压制成核桃大小形状的煤块,然后送入炉排,以提高煤层的透气性,从而强化燃烧,提高锅炉热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中原

智能网络监控与供热安全(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网络监控与供热安全(标准 版)

智能网络监控与供热安全(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丰台铁路供热厂依靠科技力量,投入大量资金,安装了智能自动网络监控设备,使供热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为供热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智能自动化监控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厂内智能控制中心,另一部分则是换热站的自动控制。 厂内控制中心监控设备具有数据采集、控制运算、状态监视、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管理、事故顺序识别、事故追忆、控制调节、图形显示以及信息的组态、诊断等功能。它能够对锅炉及系统的压力、温度、压差、流量、炉排、鼓引风机等重要运行参数进行统计处理和保存,同时,根据需要对系统数据进行准确的趋势分析,提供最佳运行模型,并通过炉排、故引风机、一次循环水泵变频控制系统,实现系统动态控制调节。 换热站自动控制则是由采暖数字控制器参照温度传感器测量出的换热站二次水水温和室外温度,根据预先设置的工作曲线,调整电动

阐述住宅建筑采暖方式分类及特点

阐述住宅建筑采暖方式分类及特点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目前常见的住宅建筑采暖方式及特点,通过各自的特点分析,力争做到采暖方式与建筑类型的最大程度吻合行和适应性。 关键词:采暖方式; 建筑类型; 特点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mmon residential building heating mo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spective, strive to accomplish heating means of building types and the full extent of the identical line and adaptability. Keywords: heating means; Building typ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目前常见的采暖方式有三大类:a) 城市集中热力网供热、b) 居住区规模集中供热、c) 分户供热;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城市集中热力网供热 市政热力网采暖一般适用大型高层住宅社区,优点是安全、清洁、方便。而其缺点是不能按住户需要安排采暖季,采暖费用固定,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大都采用集中供暖方式,也多以居室采暖面积而定。这种计量收费方式给供暖收费带来很大麻烦,不论用户是否居住,都得交采暖费;由于末端无计量方式和调节手段,导致30~40%的热量浪费。按照前苏联的大规模实验结果,供热末端增加调节手段,并采用按热量计量收费后,可节省热量30%以上。其次,长距离输送,管网初投资高,维护、管理费用也高,采用集中供热除建小区热网管线和换热站费用外,目前石家庄市要求每平米交纳50元热贴,作为城市热网和供热企业建设投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是目前国家非常提倡的一种供暖方式。采取集中供热、分户计量可避免以上采暖方式的诸多弊端。对于普通的社区,集中供热,分户计量应是以后采暖方式的一种发展方向。因为只要有众多企业能生产出美观质高的暖气片,这种采暖方式既安全,又经济而且还相当美观。城市集中供热中的热电联产方式,热电联产是利用燃料的高品位热能发电后,将其低品位热能供热的综合利用能源的技术。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优先发展热电联产的采暖方式。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 小区锅炉供暖方式

供热计量管理系统

一、热源系统管理 一套完整的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集中供热热源系统、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和JFK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集中供热热源系统常规采用锅炉制备热媒。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是连接热源与热用户的重要环节,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按照制定的二次网供、回水温度曲线,自动控制一次网供水的流量和供热量。JFK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是由管路系统与末端装置组成的热量分配系统,按负荷的大小合理地将热量分配到各个房间。 集中供热热源系统 系统概述 集中供热热源系统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能制备和供应中心。该热源系统将其他形式的能源(矿物燃料、核能、工业余热等)转换为热能,或直接采用地热等天然热源,通过蒸汽或热水等介质,沿着热网输送到用户。集中供热热源有以下几种形式: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除上述热源形式外,还有电能和太阳能供热。 系统控制 集中供热热源控制系统通过热源热效率平衡计算,采用最优化的计算方法,将热源各环节热损失进行科学分析,针对各热效率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控制,主要对热源、各动力辅机和管网进行节能控制,调整热源供热系统各应用工况的运行模式,使系统在任何负荷情况下能达到最可靠的工况节能运行,保证热源的热效率最大化。在满足末端供热系统要求的前提下,整个系统达到最经济的运行状态,即系统的运行费用最低。同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并降低管理劳动强度。 热源系统控制主要包括:各设备的节能运行控制、各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系统能耗的监测。

系统概述 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是连接热源系统和热用户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供热系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热水管网又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一次网是连接于管网与换热站之间的管网。二次网是指连接于换热站与热用户之间的管网。换热站供热系统是指连接于一次网与二次网并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的系统。 系统原理 针对目前集中供热换热站控制的现状,开发的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保证热用户供热温度的前提下,实现按需供热,达到安全、经济运行。 根据热用户的实际需求,建立“供热-室外温度”智能决策模型和先进控制策略,通过换热站一次侧、二次侧温度、压力及流量、室外温度、热用户温度、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参数的监测,自动控制调节阀、电机、变频器等工作,实现以节能为核心的按需供热。系统可以脱离远程中央控制室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独立运行,其运行参数可以通过远程中央调度室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监视并实施协调控制。 热力站控制系统采用一种变流量控制模式,根据各系统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供水压力值,此供水压力值可以满足二次管网的最不利点供暖水循环。通过控制变频泵的转速保持该供水压力值恒定在设定值。在此基础上,换热站PLC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量二次网供回水温差来对系统压力值设定进行必要修正。 一个建筑物的供热质量的好坏与整个管网的运行调节紧密相连。为保证供热质量,除了要在供热温度上保证达到设计温度外,就要在任何时候用户都要有足够的资用压头,以保证每个高层住宅在任何时刻都能有供热的可能性。 热源处循环泵的总流量用变频控制,根据压力控制点的压力变化而控制变频泵的转速。假如用户调小流量导致干管总流量下降,而干管的阻力系数未变,因此干管上的压力损失降低而导致压力控制点的供水压力升高。该压力值的升高反馈给循环泵,使泵的转速降低,一直降到压力控制点的压力值到设定值为止,这样,就可以保证压力控制点的供水压力值不变。 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通过一次侧电动阀门的调节控制二次管网供水温度达到设定值。通过增加室外温度补偿器,使换热站二次网的供水温度设定值根据室外温度进行动态调整,以使供热量和需热量进行更好的匹配。 系统功能及特点 1智能变频,稳定供水压力,保证管网平衡: 2.实时显示现场测量值,修改设定值以及参数值;现场画面模拟,实时显示各工况运行参数; 3.定时记录室内、外温度,供、回水温度和计算温度自诊断与现场诊断功能; 4.系统遵循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可实现分段、分时、分温和分模式的管理功能; 5.换热站控制系统采用PID算法实现了自动恒温恒压的调节; 6.各种报表生成以及数据存储、查询等其他用户定制的功能; 7.根据气候条件,控制器通过室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室外温度,经监控中心的统一调度对供热量进行控制,节省能源,提高了供热质量; 8.实现自动控制,并具有远传通讯和联网功能,系统可通过GPRS/GMS进行远程控制;

智能供热监控系统

智能供热监控系统 时间:2009-06-19 04:02来源: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0d14066947.html, 作者:秩名点击: 104次 【摘要】本系统介绍了由单片机控制的智能供热监控系统。采用ATM89C51系列单片机作为CPU,设置AD590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等传感器元件对供回水、补水、供热蒸汽的温度、压力检测;对回水、补水的流量检测,通过测量电路、A/D转换后把数据传送到CPU,CUP 【摘要】本系统介绍了由单片机控制的智能供热监控系统。采用ATM89C51系列单片机作为CPU,设置AD590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等传感器元件对供回水、补水、供热蒸汽的温度、压力检测;对回水、补水的流量检测,通过测量电路、A/D转换后把数据传送到CPU,CUP根据已经设置好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并发回命令调整供回水的压力以及流量,最终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这对于保证供热品质和节省能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本系统还安装了键盘,显示以及打印机,方便了数据的读取、切换和统计,使管理层对供热过程和供热品质有最直观的了解。 本设计应用前景广阔,可应用于城市或者小区的集中供热方便快捷,节约能源而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智能控制集中供热监控信号采集 Single-chip Intelligent Heating Control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 the general design and control conception of an intelligent heating control system in detail. ATM89c51 as the central intelligent unit in this system, which controls the temperature of each water-piping way’s in-or-out and surrounding the pressure of the out filter nets, the volume of offer-heat cycle water and so on. The temperature is changed by the pressure and volume’s change ,so using this system first can make sure consumer’s temperature is not enough, another hand it also can resources. The system also has the keyboard, display unit and typewriter, which can give an obvious understanding to workers. This system would develop and apply expansive, we can apply it to the central heating of a community. It has the merits of secure, tidy and convenient. This control system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which combine theory automation with practice. Keywords: Intelligent Control, Central Heating, Monitor System, Collect Signal 目录 第一章绪论 5 1.1 国集中供热的现状 5 1.1.1 热源 6 1.1.2热用户 6 1.1.3热网 7 1.2 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